感受老舍的语言特点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O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样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样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
’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篇1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地方色彩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
并且说应该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在作品里被人们称道的北京"大白话"实际上是经过作家提炼的、加攻过的人民口语,《骆驼祥子》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是老舍语言艺术的最主要特色。
他善于从北京人口语中发掘宝藏,加工提炼,加以创造。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杂院的城市贫民,说的都是地道的、纯正的北京话,老舍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也住过大杂院。
《骆驼祥子》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是北京话,所以小说的北京地方色彩不仅在于老舍描写了当地的风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话烘托出来的。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语音“儿”化韵,用“儿”化韵的语音响亮,是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语的重要成分。
语音的修辞作用很大,北京话“明儿”“明儿个”跟普通话“明天”词义相同,但语音比“明天”响亮,而且它本身又粘连着地方色彩。
又如北京话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韵响亮,可实际上它确是“不”和“用”的串联合并现象。
另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北京话词汇,如“鼓逗”、“心程”、“扒楼”、“敢情”等都使读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风味和音乐美。
老舍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应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京味”语言在老舍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其独有的语言表达力,形成了现
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并在“京味”小说的创作源头上,形成了以北京话为
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艺术特点,在整个语言魅力的构成中,体现出一种丰富的韵味。
一、北京独有韵味的特征表现与深厚的“京味”表达
在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表达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体现,将北京的特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表达出来,并将主人公的人生展现在北京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京味”。
譬如,在老舍作品《茶馆》中,将
王利发的一些台词: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
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
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
这些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从《济南的冬天》看老舍的京味散文魅力
从《济南的冬天》看老舍的京味散文魅力《从〈济南的冬天〉看老舍的京味散文魅力》老舍先生的散文作品,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生活的千姿百态。
而《济南的冬天》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透过这篇散文,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老舍先生独特的京味散文魅力。
京味,首先体现在语言上。
老舍先生的语言质朴平实,却又韵味无穷。
在《济南的冬天》中,他没有使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象。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一句简单的话,仿佛是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地聊天,让人倍感亲切。
这种亲切的语言风格,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走进他所描绘的世界。
老舍先生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比如“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里的“着落”“干啥”等词语,都是地道的北京方言,使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能让读者听到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声音。
除了语言,京味还体现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上。
老舍先生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他写济南的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将小山比作摇篮,形象地写出了山的温暖和慈爱,让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宁静与温馨。
他写济南的水,“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出济南冬天的生机勃勃。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文学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文学风格具有生动性、亲民性、语言独具特色和具有深刻思想性等诸多特点,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首先,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强的生动性,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悟。
如《茶馆》中,老舍塑造的三十多个人物,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性格、言行、情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和他们一起沉浸在茶馆里聊天、听戏、喝茶,感受着那种热烈、喧嚣的氛围。
其次,老舍的文学作品极具亲民性。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表现的都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如他笔下的雇佣军、小商贩、乞丐等形象,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处境和命运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老舍对于人性的描写,深刻刻画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普通老百姓的智慧和幽默,他的语言流畅自然,贴近现实社会,让人感到亲切又温暖。
此外,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独具特色。
他在作品中巧妙运用北京方言,充满了本地的味道,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
同时,老舍的文字通俗易懂,富有情感和韵味,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语言简朴自然,不刻意铺设华丽的词汇和修饰语,却又充满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特点。
最后,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他的作品中,对人性、社会现实、历史发展等问题,他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度的洞察。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社会阴暗面的忧虑和反思,并为之呐喊和呼吁。
他的作品充满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社会发展、人性探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总之,老舍的文学风格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和现实状况。
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思想深度,且有着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对于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无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对社会的深入把握上,老舍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典范之一。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
老舍茶馆语言特色:大量运用的群众语言,使用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活灵活现表现出各种人物,即所谓“京油子”的语言特征,呈现出浓厚醇正的“京味儿”,耐人咀嚼和玩味。
语言表达大多比较简短,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既交代时间和前因后果等,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⑵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⑶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老舍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学习和研究这些风格,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闻一多新诗创作三美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
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他还认为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
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老舍语言的特点
老舍语言的特点以下是 6 条关于老舍语言特点的内容:1. 老舍的语言那叫一个通俗易懂啊!就像咱平常说话似的,特别接地气!比如在《骆驼祥子》里说“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
”这多平实啊,一读就懂,好像祥子就站在咱跟前跟咱唠嗑呢!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是不是让作品特别亲近咱读者呀?2. 老舍的语言幽默风趣得很呐!他能把普通的事儿说得让人捧腹大笑。
就像《二马》里说“伊牧师脸上瘦了一点,因为昼夜的念中国书,把字典已掀破了两本,还是念不明白。
”哎呀,这多有意思,把牧师读字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忍不住发笑。
这种幽默的语言魅力,难道不让你也被吸引吗?3. 老舍的语言生动形象极了!能让你脑子里马上就出现画面。
像《济南的冬天》里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哇塞,你是不是马上就想到那冒着热气的绿水了?这么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有感染力呀!4. 老舍的语言还很质朴纯真呢!就跟老家的亲人说话似的。
瞧瞧《四世同堂》里的“天佑太太首先来到。
韵梅,还没能杵开一块砖,也跑了过来。
”多简单直接啊,却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种质朴纯真的语言,是不是让故事变得特别亲切呢?5. 老舍的语言饱含感情啊!能让你的心跟着一起起伏。
就拿《月牙儿》里说“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哇,这感情多细腻,让你也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情绪。
这么饱含感情的语言,能不打动你吗?6. 老舍的语言独特得很呐!他有自己特别的风格。
就好像《断魂枪》里“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它的主人一样,十分的冷落,只有在年节下,主人高兴的时候,拿出来摆一摆。
”听听,是不是感觉老舍语言的独特味儿扑面而来?这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不是很值得去品味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老舍的语言那真的是精彩绝伦,有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质朴纯真、饱含感情、独特等好多让人着迷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和学习。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今日小编为大家揭晓著名先到作家老舍的作品的特点,分别是语言幽默、京味十足、题旨鲜明以及语言通俗。
欢迎大家阅读。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孙朝永《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以描写旧社会的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来反应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对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该小说的语言特色非常突出,值得一品。
本文以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为研究内容,研究其语言特色。
一、“京味儿”浓郁老舍笔下的文章多数是在描写北京本地的底层劳动人民,因此在语言风格上显现出浓郁的北京文化特色。
包括北京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处处体现了北京文化的魅力。
比如《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很多京片子,体现了北京的文化风格,比如:隔着这个茬儿,外头见,意思就是现在不讨论,以后再说。
还有“耍骨头”“尥蹶子”等,意思就是调皮捣蛋、掉链子,这些都是北京地区专用的方言。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专用词汇,还有儿化音的运用。
很多人对北京话最大的印象就是儿化音,甚至可以说北京方言以儿化音闻名于世。
《骆驼祥子》中儿化音也是大篇幅的运用。
比如“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意思是今天是关键的一天,成败在此一举。
又比如“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你还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些段落中儿化音的运用,使老舍的小说读起来更有人情味儿,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显得亲切通俗易懂。
在通俗的北京方言下,蕴藏的是那个年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因此,北京文化也被称为官样文化。
这点在《骆驼祥子》中也有集中体现。
比如对于刘四爷祝寿这一个场面的描写,刘四爷觉得自己有三个海碗那么大的寿面,画有长坂坡的屏风,当他听到管账先生的话之后,气得破口大骂:“简直拿我当冤大头。
我可不能赔这份窝囊钱。
”由此就可以看出刘四爷作为当时北京城一个普通市民对于排场和脸面的重视。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北京城毕竟做了几百年的“皇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里也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理,觉得没什么比场面更重要。
仅此一语,老舍就把当时北京城内的小市民生活和普通大众的心理状态展现得酣畅淋漓。
二、幽默色彩老舍作品当中,语言的幽默特征也是非常明显,老舍的语言幽默自成一派,并不是架在戏剧上的幽默,而是巧妙地运用在悲剧上的幽默色彩,使得老舍的作品风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1. 老舍先生的语言那叫一个通俗易懂啊!就像咱平时唠嗑似的,一点不装。
比如说《骆驼祥子》里祥子的那些话,多接地气呀,让你感觉祥子就站在你跟前跟你说话呢,那感觉,亲切极了!
2. 他的语言还特别幽默风趣呢!读着能让你扑哧笑出声来。
就像《老张的哲学》里那些好玩的对话,哎呀,可太有意思了,这不是让人越读越带劲嘛!
3. 老舍先生对人物的描写简直绝了啊!他能让一个人物通过简单几句话就活灵活现的。
好比《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那形象,就跟刻在你脑子里似的,这语言的魅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4. 老舍先生的语言很有生活气息呀!仿佛就是把生活中的场景直接搬到了纸上。
像《龙须沟》里对那些胡同生活的描述,多真实啊,这不就是咱老百姓的日子嘛,能不吸引人读下去?
5. 他的用词还特别精准呢,一个词就把意思表达得透透的。
《济南的冬天》里那些描写景色的词,哇,真的是恰到好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6. 老舍先生的语言丰富多样,能柔情也能犀利。
在不同的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猫城记》,那语言多有特点呀,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总之,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那真是独一无二,让人着迷!。
谈老舍散文的特点
谈⽼舍散⽂的特点谈⽼舍散⽂的特点 ⽼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说家和戏剧家,是⼀位中外闻名,多产⽽⼜多能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的声誉。
在他四⼗多年的写作⽣涯中,他写过许多长篇和短篇的⼩说;歌剧、曲剧和话剧的剧本。
就散⽂⽽⾔,⽼舍并没有倾注⾃⼰的主要精⼒,这五⼗多篇、⼏⼗万字的散⽂,只是他的⼀些“⼩块⽂章”!粗粗看去,他的散⽂中有不少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仔细读来,却可以明显地感到,他的散⽂别有风味,⾃成⼀体,有着深厚的⽂字功⼒。
在我国的现代散⽂名家中,杨朔的作品以构思精巧、充满诗情画意见长;刘⽩⽻的作品以雄浑凝重、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取胜;⽽秦牧的作品则以思路宽⼴,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炉为其特⾊。
⽽⽼舍的散⽂,⼤抵篇幅不长,明⽩如话,清新质朴,⼤雅若俗,容易给⼈⼀种误解,以为散⽂原是最好写的⽂体,似乎针头线脑,婚丧情私,风俗物事,只要如实地拉闲扯杂下来,便成就了妙⽂佳构。
⽣活中有多的数不清的这样的题材,那么何以同样描写“零七碎⼋”的⽼舍散⽂,就算得上⼤家⼿笔呢?我认为最要紧的是,他精通写作之道,绝不光以“情真”和“形散神不散”的肤浅说辞做注脚。
他懂得如何将⾃⼰的学养才华幻术般融⼊写作之中,让个性的灵⽓渗透进每⼀个字眼⼉。
下⾯,仅以曾选⼊中、⼩学语⽂课本的《猫》、《林海》、《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为例,对他的散⽂特⾊作⼀点简单的分。
⼀、⽼舍先⽣的散⽂饱含强烈⽽纯挚的感情。
读⽼舍的代表作长篇⼩说《骆驼样⼦》,⼈们都为他的对劳动⼈民苦难的同情,对“把⼈变成⿁”的旧社会的憎恨之情所强烈感染。
富于强烈⽽纯挚的感情,这⼀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散⽂作品中。
《林海》写的是作者游览⼤兴安岭的见闻,通览全⽂,字⾥⾏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腔赞美之情,我们感到,作者仿佛是张开了双臂,⽤全部的爱,⽤整个的⾝⼼在拥抱着,在抚摸着祖国东北的这⽚林海。
在作者的笔下,那么多的⼭岭,“⾼点的,矮点的。
老舍怎样学习语言观后感
老舍怎样学习语言观后感《老舍怎样学习语言观后感》哇塞!最近我了解了老舍先生学习语言的事儿,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超多的!你们知道吗?老舍先生那语言功底,简直绝了!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能一下子就刺中人心。
我就在想啊,他咋能这么厉害呢?我发现老舍先生特别善于观察生活。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观察小蚂蚁搬家一样,他观察身边的人、事、物,那叫一个仔细!比如说,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聊天,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他都能从中捕捉到独特的语言魅力。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平常咋就没注意到这些有趣的话语呢?他还读好多好多的书!各种各样的书,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小书虫。
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啥都不放过。
这就好比我们吃饭,不能挑食,才能营养均衡,变得更强壮。
我就想了,我自己读书是不是太挑啦?而且呀,老舍先生会把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都记在心里,反复琢磨。
这多像我们做数学题,一道难题,得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
他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修改,直到自己的文字像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璀璨。
我咋就没这么大的耐心和毅力呢?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起老舍先生学习语言的方法。
小明瞪着大眼睛说:“哎呀,那得多累啊,要观察那么多东西。
”小红反驳道:“这怎么会累呢?多有意思呀,能发现好多好玩的。
”我也忍不住插话:“就是就是,而且读那么多书,多增长知识啊!”我们争得面红耳赤,可最后都觉得,老舍先生的方法虽然不容易,但真的很有用。
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我明白了,想要学好语言,可不能偷懒。
得像老舍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广泛阅读,不断练习。
不然,怎么能写出让人喜欢的文章,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呢?总之,老舍先生就是我学习语言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要朝着他的方向努力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小学五年来学过的老舍的作品:《猫》、《草 习的欲望。 原》。 2、介绍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总体 介绍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易懂、幽 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及语言特点。 默诙谐、用词准确 3. 语言风格赏析 分别选择《猫》、《草原》、《北京的春节》 中句段,结合这些句段,讲授、学习老舍 “北京 韵味、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用词准确“的语言 风格。 4. 推荐老舍的相关作品,提供学习任务单 阅读老舍先生的其它作品,通过任务单 结合课文中的句段,赏析老舍作品的语 言风格。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 课后辅导 □其他
教学用途 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后,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梳理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并进行知识的内化。 知识类型 制作方式 (可多选)
√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拍摄 √录屏 √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补充《趵突泉》、《林海》、《养花》、《母 的形式,鼓励学生去感受老舍的语言特 鸡》四篇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读后完成作业单。点。 5. 结语 梳理老舍先生的作品概括出其语言风格推荐 学生阅读《老舍儿童文学文选》。 同时希望教师阅读其他名家名篇,体会他们 的语言风格。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及 习作实践。
《感受老舍的语言特点》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感受老舍的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老舍的作品多篇,这些作品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流 畅、自然风趣、用词简洁凝练,修辞方法运用恰到好处,较好地体现了著名 语言大师独特的语言风格。研究品析老舍的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 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从赏析中领悟到大师的语言风格,提高运用语言的 能力。 选题意图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的基础上,联系老舍先生的其它作 品,进行纵向梳理,概括出其语言风格,学习老舍先生作品的语言特色,并 进行阅读实践。 【点评】该微课程针对语文教学中老舍的作品多这一特征,试图从老舍 的多个作品中梳理出老舍的语言特点,选题巧而精准,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 梳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来源 适用对象 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猫》;第八册《草原》;第十册《北京的春节》 五年级 1.通过复习《北京的春节》一课,引导学生梳理小学五年学过的老舍作 教学目标 品。 2.结合作品的语句,了解老舍作品的语言特点 【点评】该微课程目标总体定位合理,小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