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摘要:药物制剂的发展阶段主要有5个,本文将对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制剂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制剂新技术应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

正文:

药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5代。第一代是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第二代是片剂、胶囊与气雾剂、注射剂、透皮制剂;第三代是缓、控释制剂;第四代是靶向制剂,靶向作为检测指标;第五代是智能型释药系统,主要是反映时辰生物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给药,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调试给药系统。

1、速度控制释药剂型

1)缓释制剂

是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药物分散于凝胶、孔道骨架、包衣膜、树脂油液或微囊化,从而达到有规律缓慢释放药物目的。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它的特点是能减少服药次数,减少用药总剂量,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同时避免峰谷现象。属于这类制剂的较多,如已应用的长效土霉素颗粒、乙酰水杨酸缓释片、硫酸锌缓释剂等。微胶囊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制剂,是用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药物而形成的囊状颗粒。这种微囊可改变药物颜色、形状、重量、体积、溶解性、反应性、耐久性、压敏性、热敏'性、光敏性、稳定性和易成形性等功能。但目前生产工艺上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改进。被包裹的药物则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如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乙酰水杨酸等近30类药已制成微囊。有人将磁性物质如磁铁矿微粉末(FeO-Fe2O2)同抗癌药物一起微囊化而制成方向性微型胶囊,主要用于癌症治疗[1]。

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波依定)、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2)控释制剂

按控释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渗透压控释体系是利用体系与环境渗透压差产生的恒速释药原理而设计的制剂。1975年Theeuwes首先提出了渗透泵概念。口服大多为片剂,非口服的有渗透泵栓、膜和眼用等。以口服渗透泵片(OT)为例,它是由半透膜、药物、渗透活性物质和推进剂组成,这些制剂不受环境pH和胃肠内容物影响。

(2)膜控制扩散系统是将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高分子生物惰性聚合物膜内,药物通过透性膜恒定、匀速而长时间地向外扩散释放。现已成功地用于口服、透皮、眼科等给药系统。该剂型由药物、辅料和包衣膜组成,其中包衣膜又由水不溶性膜材料、致孔剂和增塑剂组成。

(3)控制溶解释药制剂制备容易,组成简单,仅药物加辅料。它不仅使易溶药物保持恒速释放,同时也使难溶物快速、恒速溶解释放。如氯霉素控释眼丸等制剂。

(4)控制蚀解释放体系把药物用生物水溶可蚀性高分子材料包裹,进入胃肠道后吸水膨胀成凝胶状,阻止水份的渗入而保护其内的药物不致立即溶解,待凝胶逐渐溶解脱离后,药物方能溶解和释放出来,如已制成的乙胺嗪控制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药)[1]。

控释制剂的特点主要有恒速释药,减少了服药次数,能够保持稳态血药浓度,并避免峰谷现象,同时可避免某些药物引起中毒。目前常见的缓释药物主要有心血管药物(如:拜新同)、消化系统药物(如:洛赛克)、镇痛药(如:美施康定)、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

2. 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指运用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它的特点主要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定位浓集;控制释药;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1]。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脂质体:脂质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靶向载体,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随着载体材料的改进和修饰,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脂质体靶向制剂,如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pH和热敏感脂质体等[2]。

(2)载药脂肪乳:近年来,将脂肪乳作为载体的研究日趋广泛。鉴于脂肪乳油相对人体无毒,安全性好,因而是部分难溶性药物的有效载体,载药量较脂质体高,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特征,粒径小,稳定性好,质量可控,易于工业化大生产等优势,脂肪乳作为新型给药载体已得到了广泛认同,该类制剂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2]。

(3)靶向前体药物:利用组织的特异酶制备前体药物是目前研究靶向前体药物的重要思路之一。

(4) 磁性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与磁性物质混合于载体中,进入体内后利用体外磁场效应来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集中于靶区。主要用于抗癌药物。[1]

(5)微球制剂: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或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利用机体向不同组织对不同大小微球的阻留特性,而建立的靶向给药体系,对肿瘤化疗极为有利。另外,微球还具有缓释性、栓塞性和避免抗药性等特点,可以制成磁性、乳化和免疫球蛋白、包衣微球等,提高其识别靶区功能。利用微球运载的药物多为抗癌药、抗结核药、平喘药和疫苗等。

(6)毫微体系:其粒子直径一般小于250nm,主要有毫微囊、毫微球粒、毫微脂粒和微孔等类型。它们除有趋向网状内皮系统和蓄积炎症部位外,有的还具有增溶、延缓释药便于吸收和提高稳定性等作用。[1]

3.智能型释药系统

智能给药系统是一种按信息自动调节药物输出量的给药系统,通常又称应答式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按时辰药理学原理在预定时间单次或多次释放药物,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避免耐药性和减少给药次数。应答式给药系统根据所控制的给药因素可分为两类:(1)开环式或外调式给药系统,是利用体外变化因素,如磁场,光,湿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变化。

(2)闭环式或自调式给药系统,是由生物体的信息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量的给药系统。

小结:发展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可促进药物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入并作用到人体的各个靶位点,以最小的药物剂量和最低的毒副作用达到最高的的治疗效果。因此,发展和完善药物的传递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有更多的安全性好,疗效高的药物制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茂伟.药物制剂新技术概述及其药剂制作中的实例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15-16.

[2]张激,程艳菊,吕浩,等.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4):10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