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

医学职业教育的终极归宿在于促进医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医疗工作中优质的体现出来。由于医疗工作者职业素养缺失引发了部分医患不和谐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危及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该文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培育策略。

标签:医学职业素养;医学职业教育;多项式生命;培育策略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 t an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life,so as to reflect the high quality in medical work. Due to the lack of occupational literacy of medical workers,some doctors and patients are not harmonious,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if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occupational literac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o propose positiv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

[Key words] Medical professional literacy;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Polynomial life;Cultivation strategy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印发了《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成为了新时期医学职业教育的重点。《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强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连续

三年教育部对同一任务进行了部署,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的终极竞争力即职业素养。

随着国家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和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医患间负性事件的增多,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能应用娴熟先进的职业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在高尚的职业道德引领下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并在美好的职业意识驱使下伴随优秀的职业行为,具有医学专业精神[1],即具有卓越的医学职业素养的学生。

1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

1.1 制度建立临时化,缺失规范的管理

医学职业素养培育既然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应该实现制度的常态化而非临时化。教育部2015年6号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是国家在关注、注重和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进展,但缺乏了相应配套的制度进行指导和规范。

1.2 内容设置模糊化,缺失明确的内涵

我国的医学院校更注重显性医学职业素养的培育,往往忽视了隐性医学职业素养的培育。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将医学职业素养的内容和内涵写进医学教育的篇章或文件中,相比之下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早在1990年就启动了“职业素养”项目,1994年即书面提出“医学职业素养”,并逐渐明确了其内容和内涵。我国医学职业素养培育内容的模糊化给高校进行相关培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1.3 课程开设形式化,缺失核心的保障

按照国家对职业素养培育的要求,各高校先后开设了《职业训导课程》,我国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最多的几所高校也仅占到了全部开设课程的17%~20%[2]。早在2002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就提出了提升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七门核心课程包括:《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逻辑学》和《医患沟通学》[3]。必修课程所占比例小相比美国的20%~30%,选修课程中开设更少之又少,人文素养模块的课程形同虚设,形式化严重。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缺少了医学职业素养培育内容的渗透。

1.4 主观技能次要化,缺失能力的体现

众所周知,医学院校目前在课程分配中重要的问题是与医疗实际工作相脱离,闭门造车的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脱离医院具体工作,绝大多数采取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缺少相应的行业专家指导和把关,缺少科学性,有些虽有专家把关却流于形式。研究生们一旦进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欠缺凸显出来。执业能力欠缺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生最应解决的问题,何谈职业素养。对自身职业生涯在学习期间的规划远远达不到社会对职业工作者的要求。

1.5 客体素养片面化,缺失价值的注入

医学职业素养高的人,可以将内化的素养以不同的形式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长期影响学生,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体现在医学的学习和医疗工作中。但由于医学院校教师往往是某一领域的研究者或者偶然的机会从事医学教育,使得教师队伍鱼龙混杂,往往自身的职业素养缺失,由此进入医疗体系后受到现实社会影响的医学生更容易将职业素养约束在潜意识中收藏冰封起来。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临床带教教师自身作为人才职业素养的缺失与否对医学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1.6 主体意识淡薄化,缺失灵魂的追求

无论外在医学教育在医学职业素养教育中能否起到作用,医学生都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自身对

职业素养淡薄或意识缺失将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乃至生涯造成致命的影响。人贵在能够自知,能够从现有的教育体制中找到自身所缺乏的点,并能够在自身的学习中不断加强,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似乎已经封存了医学生自我开启和激发有关医学职业素养学习的能力。

2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策略

2.1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培育制度

从国家层面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从医学职业素养提升的角度进行探索。作为医学生培养的院校应该根据国家对此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培育制度。医院作为医疗行为的实施者,应从健康医疗环境营造的角度出发,配合学校所建立的职业素养培育制度,这样建立起顶层设计好的长效的、连续的培育制度才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前提。

2.2 完善内容设置,明确隐性培育内涵

隐性医学职业素养培育在医学院校中处于相对弱势[4],应该将显性和隐性医学素养的培育并重。教育思想从“劳作教育”“政和教育”“学校本位教育”“多元化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转变,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灵魂,即职业素养教育也在发生变革,明确隐性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刻不容缓,并要引领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的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明确的医学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基础。

2.3 确保课程开设,整合通识培育课程

WHO曾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指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强调了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5]。在明确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后,国家应根据培育的实际情况开据开设课程通知单,而医学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培育情况进行选择和整合开设一些医学通识教育的课程,重要在于开发和整合。如在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目前国内开设此类课程最多不足20%,尤其一些快餐医学院校开设比例甚至低于15%,应加大课程开设的力度,确保医学职业素养培育课程的开设,结合自身将经典通识培育课程开发整合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保障。

2.4 强化技能获得,并重门槛培育能力

多元化职业教育的思想强调学以致用,顶岗学习的思想,已经在强调获取的技能应至少满足岗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结合实际调查科学制定,但医学学习的滞后性及医学技术和手段发展的快速性给医学教育带来的是巨大的冲击,医院用人的政策带来的门槛限制也导致医学职业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各类考试与实习冲突时大多数学生无奈地选择了应试而忽略了真正临床技能的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