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2章教案全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关于土的概念
(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
1)散体性
2)多孔性
3)多样性
4)易变性
(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1)作为建筑物地基
2)作为建筑材料
3)建筑物周围环境
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1)、基础:
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
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埋深较小。
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
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地层)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
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三、与土有关的工程问题(一)变形问题1、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因地基土层强度差,塔基的基础深度不够,再加上用大理石砌筑,塔身非常重,1.42万吨。500多年来以每年倾斜1cm的速度增加,比萨斜塔向南倾斜,塔顶离开垂直线的水平距离已达5.27m,比萨塔的倾斜归因于它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2、苏州市虎丘塔:
虎丘塔位于苏州市西北虎丘公园山顶,原名云岩寺塔,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
1980年6月虎丘塔现场调查,当时由于全塔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不仅塔顶离中心线已达2.31m,而且底层塔身发生不少裂缝,成为危险建筑而封闭、停止开放。
虎丘塔地基为人工地基,由大块石组成,块石最大粒径达1000mm。人工块石填土层厚1-2m,西南薄,东北厚。下为粉质粘土,呈可塑至软塑状态,也是西南薄,东北厚。塔倾斜后,使东北部位应力集中,超过砖体抗压强度而压裂。
3、上海锦江饭店
1954年兴建的上海工业展览馆中央大厅,因地基约有14m厚的淤泥质软粘土,尽管采用了7.27m的箱形基础,建成后当年就下沉600mm。1957年6月展览馆中央大厅四角的沉降最大达1465.5mm,最小沉降量为1228mm。1957年7月,经苏联专家及清华大学陈希哲教授、陈梁生教授的观察、分析,认为对裂缝修补后可以继续使用(均匀沉降)。
(二)强度问题
1、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严重倾倒,是地基整体滑动强度破坏的典型工程实例。1941年建成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由于事前不了解基础下埋藏厚达16 m的软粘土层,初次贮存谷物时,就倒塌了,地基发生了整体滑动,建筑物失稳,好在谷仓整体性强,谷仓完好无损,事后在主体结构下做了70多个支承在基岩上的砼墩,用了388个500KN的千斤顶,才将谷仓扶下,但其标高比原来降低了4m 。(三)渗透问题
1963年,意大利265m高的瓦昂拱坝上游托克
山左岸发生大规模的滑坡,滑坡体从大坝附近的上游扩展长达1800m,并横跨峡谷滑移300-400m,估计有2-3亿立方米的岩块滑入水库,冲到对岸形成100-150m高的岩堆,致使库水漫过坝顶,冲毁了下游的朗格罗尼镇,死亡约2500人,但大坝却未遭破坏。
我国连云港码头的抛石棱体,1974年发生多次滑坡。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时,万里长江堤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地方的大堤垮塌,大堤地基发生严重管涌,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威胁。仅湖北省沿江段就查出4974处险情,其中重点险情540处中,有320处属地基险情;溃口性险情34处中,除3处是涵闸险情外,其余都是地基和堤身的险情。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时,万里长江堤防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地方的大堤垮塌,大堤地基发生严重管涌,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威胁。仅湖
北省沿江段就查出4974处险情,其中重点险情540处中,有320处属地基险情;溃口性险情34处中,除3处是涵闸险情外,其余都是地基和堤身的险情。
四、土力学研究内容与学习建议
1、土力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是土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二是土体受力后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
三是工程应用的要求和措施,主要是地基设计与处理等。
四是掌握天然地基上一般浅基础的简单设计方法或验算方法
五能正确的使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学习建议
土力学的学习包括理论、试验和经验。
理论学习:掌握理论公式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明确理论的假定条件,掌握理论的适用范围;
试验: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基本手段,重点掌握基本的土工试验技术,尽可能多动手操作,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经验在工程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便能切合实际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五、土力学发展历史
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知识和土工试验技术来研究土的强度、变形及其规律等的一门科学。它既是一门古老的工程技术,也是一门年轻的应用科学。古人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宫殿、庙宇、堤坝、大运河、桥梁等,都为本学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古典土力学的基础。然而,这些仅限于工程实践经验,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土力学的系统理论始于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的欧洲。经过17、18世纪很多学者的研究,初步奠定了土力学的理论基础。但直到1925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土力学奠基人太沙基归纳前人的成就,发表了《土力学》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内容,土力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方法的改进与测度技术的发愤以及本构模型的建立等,以迎来了土力学发展的新时期。现代土力学主要表现为一个模型(即本构模型)、三个理论(即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液化破坏理论和逐渐破坏理论)、四个分支(即理论土力学、计算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和应用土力学)。其中,理论土力学是龙头,计算土力学是筋脉,实验土力学是基础,应用土力学是动力。未来人类的发展将面对资源与环境以人类生存的挑战,更多的岩土工程问题需要解决,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将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教学小结: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作业: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章工程地质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年代的概念。
2.理解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其工程特点。
3.了解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理解土的渗透性、渗流力、流土、管涌等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土的定义和地下水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