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2019年精选文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2019年精选文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谓“乐”,其实就是兴趣。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可见兴趣于古典诗词学习而言是一剂良药,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注重诵读,激发兴趣经典的古诗词是广为传诵的,刻骨铭心的。

诵读经典古诗词,关键在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刘勰的《文心雕龙》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读古诗词,何谈古诗词鉴赏呢?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古典诗词的诵读中来。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若要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诵读古诗词,“巧妙的引入”十分重要。

例如我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就以李忱写白居易的一首诗导入,通过抢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入配乐,这样巧设导语,先声夺人,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甩掉厌学的包袱,带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就可以激发起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此外,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的朗读欲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达到学生诵读的目的。

在诵读中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二、步入意境,激发兴趣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因而,教学古诗词要抓住意境,帮助学生步入意境,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深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题往往存在畏难情绪,总觉得无从下手或是答非所问,这就是对古诗词的意境把握不准。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要从感受意象开始。

课外拓展古诗教案

课外拓展古诗教案

课外拓展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3. 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其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所见》。

2. 诗歌主题:春天、夜晚、自然景观、求知寻友、童趣。

三、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所选古诗。

2.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体会诗人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古诗文的学习资料,如注释、译文、诗人介绍等。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进而引入《春晓》这首诗。

2. 学习古诗:先让学生自读,教师讲解诗的背景、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欣赏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配以轻柔的音乐,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原因。

八、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春晓》。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意义和欣赏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培养其文学素养。

3. 开展古诗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感悟能力,加强语文素养。

《唐诗宋词三百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唐诗宋词三百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唐诗宋词三百首: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概述《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部集中汇编了唐代和宋代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的书籍。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经典之作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其中的艺术特点、主题和情感表达,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并且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才华来进行创作。

文学鉴赏能力1. 提升诗歌欣赏技巧通过研读《唐诗宋词三百首》,学生们可以逐渐熟悉不同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从而提升他们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水平。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并描述每首诗歌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对于意象和音韵方面的评论。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细致入微地品味和领悟古典诗歌的能力。

2. 探索文化背景每首古诗都蕴含着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研读并了解这些背景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介绍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想和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表达能力1. 模仿创作通过阅读《唐诗宋词三百首》,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利用自己对于情感、景物和人物等方面的理解来进行模仿创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古代作品,并找到灵感,进行重新创作。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主题探讨与议论文写作《唐诗宋词三百首》中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例如,选择一个与人生哲理相关的诗歌,学生可以分析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加以评论。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在写作方面的表达水平。

总结《唐诗宋词三百首》是一座古代文学宝库,通过研读这些优秀诗歌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并通过模仿创作和议论文写作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古诗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古诗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包括平仄、韵律、意象等。

(2)掌握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如注释、翻译、赏析等。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读古诗,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的基本特点及阅读方法。

(2)古诗的赏析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分组阅读一首古诗,讨论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平仄、韵律、意象等。

(2)注释与翻译:教师示范注释和翻译古诗的方法,学生自主完成一首古诗的注释和翻译。

(3)赏析与评价:引导学生运用赏析技巧,对古诗进行赏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活动(1)仿写古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仿写一首符合古诗词格式的诗歌。

(2)创作古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古诗。

(3)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自信心。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分享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5. 课后作业(1)阅读一首自己感兴趣的古诗,并完成注释、翻译和赏析。

(2)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及表现。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仿写古诗、创作古诗等。

古典诗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古典诗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古典诗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和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情趣激励、设疑引趣、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和重现意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诗歌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关键词:古典诗歌;学习兴趣;情趣;设疑;情境;意境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

但由于时代的差距,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阅历较浅,造成他们对学习古典诗歌并不积极。

再加上传统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大大破坏了诗歌的整体美和意境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避而远之。

古人讲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对诗歌课的评价标准中也强调:“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

”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古典诗歌的课堂充实而有趣。

以下浅谈几种方法。

一、情趣激励法情趣,是指教学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情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情趣,产生了兴趣,完成了成功课堂的首要环节,才能拉近学生和古典诗歌的距离。

二、设疑问激发兴趣设疑解疑是启迪思维、深化审美的重要方法,用得好不仅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且诗歌的意趣会被激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审美愉悦。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1(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P> <P>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P> <P>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P><P>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优化语文阅读习惯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优化语文阅读习惯

被 看 作 点 缀 升平 的御 用 文 人 再 加 上 权 臣 贵戚 的嫉
而这

切 又 被 朱 熹言 中 : 学 者 先 要 会 疑




恨 谗毁 终 于 被 迫 离 开 长 安


在 这 种背 景 下 李 白写

当然 并 不 是

切 的疑 惑都会有 明确 的答 案

了《 路难 》 行 第

首 ( 金 樽 清 酒 斗 十千 ) 他 当时 的 思



寥寥数 笔 写 出诗 人 北


现 木 兰 的 高 尚 品 德 与情 操 在 谋 篇 布 局 和 表 达 措 辞
上 独具匠 心

征 乌桓 之 时 面 对无 边 雄 壮 的沧海景象 寄托 了 自
己 像 大海

如 采用 夸张手法 写 她 十年未露女 人
, “ , ,
样 的 阔 大 胸 襟 更 暗 示 了 自己 统



老师在
成分 所 以 人 们 对 本 诗 内 容 的

(下转 第4 页)
11
特别是 他晚期 的词 以抒情 的 南来飞 燕北 归鸿 , 相逢 。惨 怀 , 限伤感 。 谓“ 偶 无 所 日边清梦 ” 化 变 。 愁容 , 鬓朱颜 , 绿 重见 两衰 翁。 别后 自 白的诗 句“ 李 忽复乘 舟梦 日 ” 方式 所表 现 的政 治失 意 的悲哀 , 边
悠悠 君莫 问 , 限事 , 无 不言 中。
(行 路难 》 ,代指他 在京 师为官 是 与 当 时 的政 治 斗 争 紧密 相 关 《 )

停杯 投 箸

一份诗歌教学实践报告(3篇)

一份诗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校开展了诗歌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阐述本次诗歌教学实践的过程、成果及反思。

二、实践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本次诗歌教学实践旨在:(1)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评价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2)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其创作技巧和审美能力。

(3)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提高其实践能力。

4. 教学实施(1)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诗歌创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作品。

(4)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实践成果1.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通过诗歌鉴赏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在诗歌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和情感的作品,展现了良好的创作热情。

3. 学生口语表达和舞台表演能力增强:通过诗歌朗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诗歌教学实践,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方案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方案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杜甫及写作背景。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4、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感慨。

(2)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教学难点(1)对诗歌中今昔对比手法的理解与把握。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时代兴衰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大意。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唐朝时期的音乐或展示一些唐朝的图片,营造出唐朝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唐朝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状况。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重点突出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2)讲述李龟年的身份和在唐朝音乐界的地位。

(3)说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后杜甫与李龟年在江南重逢的情景。

3、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4、诗歌讲解(1)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如“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江南”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回忆过去在达官贵人府中的繁华与如今在江南的落魄,感受时代的变迁。

5、诗歌赏析(1)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其他反映时代变迁或人生感慨的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人杜甫简介: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成就等。

2. 《江南逢李龟年》诗文内容介绍:诗句意义、表现手法等。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生平简介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

2. 学生阅读诗文,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意象、韵律、修辞等。

4. 学生分享对诗文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诗中关键词语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中重点词语解析:如“江南”、“逢”、“李龟年”等。

2. 词语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进行解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选取代表性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学生进行词语填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重要句子。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句子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中重要句子的解析: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等。

2. 句子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要句子,并进行解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句子的理解and感悟。

3. 教师选取代表性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诗歌翻译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内容,提高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文翻译:将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诗文的意义。

2.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修辞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文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翻译和鉴赏心得。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咏怀古迹》,该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绘了诗人游历荆楚古迹的所见所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并理解《咏怀古迹》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

2. 领悟诗人通过对古迹的描绘,抒发对历史沧桑、英雄人物的感慨。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咏怀古迹》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技巧。

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古迹抒发的情感,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荆楚古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咏怀古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怀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意象,并阐述其意义。

7.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咏史古迹的诗歌,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意象:江流、山色、古迹、英雄。

3. 情感:怀古、感慨、赞美、忧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咏怀古迹》中的意象,结合历史背景,阐述诗人的感慨。

答案:诗人通过对江流、山色、古迹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怀古之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2. 课后阅读:阅读杜甫的《登高》,分析其与《咏怀古迹》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咏怀古迹》,使学生了解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后反思,应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同时,可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并理解《咏怀古迹》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
On Ho w t o I mp r o v e S t u d e n t s ’Ab i l i t y o f An c i e n t Po e t r y Re a d i ng a n d Ap p r e c i a i t o n/ / Z h o u u a n Ab s t r a c t An c i e n t p o e t r y i s a g e m i n C h i n a ’ S c u l t u r a l t r e a s n r e h o u s e ,i t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t h o u s a n d s o f y e a r s ,f u l l y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e r i c h t h o u g h t s a n d f e e l i n g s , u n i q u e a e s t h e t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 a n d t h e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a n d w i s d o m o f t h e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T h e l a n g u a g e o f a n c i e n t p o e t y r a n d p r o s e h a s t h e mo s t a b u n d a n t c u l -
( 下转第 4 9页 )
摘 要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 宝库 中的一块瑰 宝, 绵延发展 了 千百年 , 充 分 展 现 了古代 中国 人 民丰 富 的 思 想 情感 、 独特 的 审美视角 以及古人 的聪 明智 慧。古诗 文的语言是文 化意蕴 最丰 富的语言 、 形式最优美 的语言 , 也是最具有 灵性和想象 力的语言。 了解 它、 学 习它 、 继承 它、 发展 它, 不仅仅 是我们 学 习的一个重要任务 , 也是历史发展 的需要。然而 , 古典 诗 歌、 散文语言的凝 练性 、 情感 意蕴 的含 蓄性 、 思维 的跳跃性 、 表达 的巧妙性 、文句 的多变性决 定 了我们对诗歌进 行鉴 赏 的难度很大。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 赏能力成 为 了一 个 亟 须 解 决 的 问题 。 关键 词 古 诗 文 读 鉴 赏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完整版)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低、中、高三层次:-低年级:能够诵读古诗,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欣赏美的兴趣。

-中年级:能够背诵古诗,理解大意,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欣赏美的能力。

-高年级:能够理解古诗,赏析内涵,揣摩语言,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表达美的素养。

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和能力: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品味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吟诵、鉴赏、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探究诗歌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大语文古诗的教学目标,第一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第二是提高文化修养,第三是培养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体验古代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古人的智慧,拓展对文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目标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用字特点,即用字简练,语言优美。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能读懂内容,了解古诗的意义。

3.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4.感受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无法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5.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意象,以及诗人通过诗歌如何对读者产生影响。

6.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7.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8.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9.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色。

10.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3.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1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6.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所选内容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和《夜雨寄北》五首诗。

具体内容涉及唐诗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通过对五首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五首唐诗,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

难点:《登高》中的意象运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情感表达;《卖油翁》中的寓言寓意;《钱塘湖春行》中的景色描绘;《夜雨寄北》中的意境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意境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对五首唐诗逐一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登高》:意象、韵律、修辞手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情感、韵律、修辞手法《卖油翁》:寓言、韵律、修辞手法《钱塘湖春行》:景色、韵律、修辞手法《夜雨寄北》:意境、韵律、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意境、修辞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学生作业示例:我选择的是《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的钱塘湖景色,诗句韵律优美,意境清新。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其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通过对比湖光和秋月,描绘出钱塘湖的宁静与美丽。

古典诗歌 课题实施方案

古典诗歌  课题实施方案

古典诗歌课题实施方案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一、课题背景。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形式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学生对古典诗歌的了解较少,对于古典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有必要开展古典诗歌的课题研究和实施,以促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二、课题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 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和创作,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题内容。

1. 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起源、演变和特点,增强对古典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3. 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进行指导和辅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 古典诗歌的朗诵和表演,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朗诵和表演进行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诵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课题实施方案。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课外阅读、课内讨论、课外写作、课内展示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梁甫行教学设计

梁甫行教学设计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曹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3、帮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2)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字词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反映百姓疾苦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有什么感受?在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关注到了百姓的苦难,他就是曹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梁甫行》,看看他是如何描绘百姓的生活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曹植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贡献。

(2)讲解《梁甫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为理解诗歌的主旨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精读诗歌(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问: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反映了百姓怎样的生活状况?(2)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的含义和作用。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问: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5、深入探究(1)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问: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提问: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6、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

暮江吟评课教研活动(3篇)

暮江吟评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以《暮江吟》为主题的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评课议课等形式,深入探讨《暮江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暮江吟》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探讨《暮江吟》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分组讨论:教师们根据《暮江吟》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组讨论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

(2)确定教学方案:各组根据讨论结果,形成本组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课堂展示(1)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等。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3. 评课议课(1)教师自评:展示教师对《暮江吟》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2)同行互评:其他教师对展示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专家点评:邀请教学专家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四、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暮江吟》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教学水平。

2.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评课议课等形式,教师们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教师们对《暮江吟》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语文诗歌的教案

大学语文诗歌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登高》一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2)理解诗歌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情怀;(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登高》一诗的主题思想;(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歌中意象的内涵;(2)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登高》一诗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理解其内涵。

2. 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登高》一诗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登高》一诗的鉴赏文章,不少于500字。

2. 收集其他关于杜甫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设计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设计

《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体会诗人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贾谊的画像和相关介绍,引出贾谊这个人物。

(2)提问学生对贾谊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刘长卿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诗。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诗歌赏析(1)理解诗歌的大意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三年谪宦”“万古惟留楚客悲”等。

(2)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秋草”“寒林”“汉文”等。

探讨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讲解借古讽今的手法,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被贬的悲愤。

分析寓情于景的表现,通过描绘秋景来烘托悲伤的心情。

(4)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贾谊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发表时间:2013-03-13T10:04:41.93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丁进辉
[导读] 古典诗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丁进辉
摘要:古典诗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忙于对句翻译,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学得被动,对古诗不感兴趣,教学却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这成为了困扰教师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吟唱、表演、漫画以及写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兴趣;鉴赏能力;吟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古诗的教学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忙于对字训诂,对句翻译,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对古诗不感兴趣,教学常常处于劣势。

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获得对古诗的认知,进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技能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颇感困惑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激趣。

笔者在多年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古诗教学激趣的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颇为有效。

一、以吟唱激趣
传统的古诗教学里面,教师往往只是放录音朗读,然后学生朗读,录音里的朗读有些千篇一律、缺乏激情,而学生读得更是没有感情、味同嚼蜡。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厌读”情绪。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进而喜欢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而对纯粹的古诗学习不感兴趣。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能否在两者间架设桥梁,发掘“学习迁移”功能,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引起学习古诗的共鸣,进而充分领略古诗的精妙绝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古文化修养呢?中国古典诗词本有音韵之美,古人多以吟唱方式品赏,随律咿哦或引吭高歌。

引领学生重新品味古典诗歌中原富之音乐艺术美,进而提升对诗词整体意境之领会,笔者开始尝试用吟唱法进行古诗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读诗分成了吟、唱两个层次。

所谓吟,就是拉长声调像唱歌那样读;唱,就是用流行音乐为所教古诗配乐编唱。

先吟后唱,两种读法,两种要求,两个阶梯,指导学生认真品读吟唱,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笔者在教学《诗经•蒹葭》时,放了一曲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并让学生学着唱,想不到,以前沉闷的课堂居然活跃起来了,学生对这首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一课,学生不仅很轻松地记住了这首诗,而且对诗的意境、情感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常用这种方法。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配乐比赛,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看哪里个小组配得最好。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兴致高涨,乐此不彼。

如,在教杜牧的《泊秦淮》时,有个别学生用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与之“联姻”,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吟唱古诗的兴趣,而且学生随着音乐激情吟唱,一次又一次地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以表演激趣
课堂表演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形式,它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然而,课堂表演,许多教师习惯用于文章教学,没有用在古诗教学上。

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其效果有限,学生的感悟往往非常肤浅,参与度也不是很高,课堂在一种沉闷、缺乏活力的气氛中进行灌输,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为了让每个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尝试把情景剧表演融入其中,在吟唱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设计情景剧,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表演。

如笔者在教《观沧海》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情景剧,并主动上台表演。

表演完后,学生们的反响非常强烈。

情景剧表演,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进一步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漫画激趣
古人云:“诗中有画。

”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彩画面的组合。

因画面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所以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中,笔者决定叫学生亲手给每一首诗绘制漫画。

为什么要绘漫画而不是绘别的画?因为漫画是青少年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所以采用漫画表现诗的形式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比赛形式,给诗歌配漫画,然后各小组把其作品拿到课堂上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最形象生动,结果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从完成情况来看,画的效果很好。

如笔者在教《石壕吏》时,就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漫画的形式把诗歌内容画出来。

结果有的学生把差役的丑态画到极致,把老妇的悲痛画得很夸张,把杜甫的忧民的表情也画得惟妙惟肖,整幅漫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歌内容。

学生的作品多了,笔者就为他们举行小型画展,此举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赞扬,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了。

由于漫画的介入,语文教学变得多姿多彩,趣味盎然。

四、以写作激趣
为了使学生由单纯的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使别人的财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财富,笔者让学生进行各种写作实践。

1.快乐改写
在诗歌教学中,为了巩固形象的把握,笔者鼓励学生把诗歌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从而加深对形象的了解,并让学生自己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现,这样既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又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如笔者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改写,有的学生写成小说,有的改写成散文,有的改写成戏剧,这从体裁上看,内容上进行再创作的比例也很高。

阅读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改写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这比教师喋喋不休地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对原作品进行再创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三得。

2.激情仿写
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他们学东西也往往是从模仿开始,通过模仿,加深对知识的体验。

因此,这种模仿体验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笔者尝试把它运用到古诗教学上,结果学生也很乐意去尝试。

只要学生仿写出来的诗有一点韵味和意境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古诗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如在学完《黄鹤楼》后,有一位学生仿写了这样一首诗
——《柏塘河水》,黄江河水向东流/黄蜂岭下景色优/可怜少年负韶光/不爱读书爱闲游。

虽然这位学生只仿写了一半,也并不讲究平仄,但是做到了押韵,能写到这个份上,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总而言之,仿写体验法不仅是医治学生古诗乏味症的良方,也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利药。

总之,教学古典诗歌,激趣很重要,方法也不少,只要我们充分抓住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巧妙使用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不同的审美形态,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古诗领域和审美空间里快乐地翱翔,就可以带领学生在由感受美、体验美,到领悟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轻松而快速地前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维与语言,陶治学生的美好情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松.浅谈新教材诗词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2]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J].语文学习,20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柏塘镇柏塘中学邮政编码:516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