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行文思路培训资料
初中行文思路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行文思路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2154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2.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文思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行文思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1. 行文思路的基本概念。
2.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3.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行文思路。
2. 如何帮助学生将行文思路应用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章作为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行文思路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行文思路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行文思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举例说明行文思路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分析几种常见的行文思路: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篇短文的行文思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行文思路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总结。
二、写作指导1. 讲解如何将行文思路应用到写作中。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行文思路使文章结构清晰。
3. 强调写作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三、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
2. 学生互相批改,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写作中运用行文思路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行文思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行文思路的技巧。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了写作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初中行文思路教案模板
![初中行文思路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0e90e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a.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行文思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1. 行文思路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文章结构的常用方法。
3. 写作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章结构。
2.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运用行文思路。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实例或学生习作。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行文思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为什么写作要有行文思路?二、新课讲授1. 行文思路的定义- 行文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和衔接的思维方式。
- 它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重要手段。
2. 行文思路的作用- 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 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逻辑顺序法: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 因果顺序法: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安排文章结构。
- 重要性顺序法:按照事物的重要性程度安排文章结构。
- 举例说明:展示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行文思路。
4. 写作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行文思路,总结写作技巧。
- 学生练习:根据所学方法,对一篇课文或自己的习作进行分析,找出其行文思路。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或习作,分析其行文思路。
2. 分组讨论,总结分析结果。
3. 各组派代表汇报分析过程和结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行文思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是否掌握了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3.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分析一篇课外阅读文章的行文思路。
2. 学生练习写作,尝试运用行文思路,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行文思路,提高文章质量?。
思路清晰理清行文脉络-完整版PPT课件
![思路清晰理清行文脉络-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ee5df614791711cd7917d8.png)
二、列提纲。
1.拟写提纲的方法:
①设计好整体结构 。
③确定好写作顺序。
②安排好详写略写。
④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学生小练习 (一)先试着根据自己的文章列提纲 (二)根据提纲来修改自己的文章
探究讨论
学生互动点评,进行意 见交流
小结
思路清晰 理清行文脉络
对写作内容要有整体构思 列出写作提纲
悟技法,巧运用 • (四)、定顺序
• (五)、确详略
(四)、确定写作顺序。
•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按事理的逻辑 顺序写?这要根据问题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 •例如 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 •1913年6月,普洛旺斯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 一棵树也没有。 •1920年,布菲种的橡树长得比我们都高,有了 溪水。 •1945年的6月,布菲已是八十七岁的老人,昔日 的荒地成了沃土。
三维五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厦门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思路清晰 理清行文脉络
授课教师:刘莹华
知识领悟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 思路的开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一、整体构思。
中心
取舍材料
整体结构
比如,要表达“她是一个热爱 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下面这 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 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
A.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B.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 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
![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54a6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e.png)
行文思路知识点总结思路是人们在进行思考和表达时所遵循的一种逻辑方式和排列顺序,它是形成文章结构和逻辑的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思路的清晰和片面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行文中的思路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有助于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论据结构在进行行文思路总结时,论据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个有力的观点往往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撑,而这些论据的排列顺序和逻辑关系就构成了文章的思路。
在梳理论据结构时,有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1. 论据的关联性。
论据之间的关联性是文章思路的关键,必须保证每一个论据都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逻辑链条。
2. 论据的层次性。
在排列论据时,需要考虑到各个论据之间的优先级和层次,使得话题的重点观点得到突出,而次要观点得到适当的补充和支撑。
3. 论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选择论据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论据的来源和可信度,以确保文章说服力的增强。
4. 论据的多样性。
在排列论据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重复和单一性,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观点,使文章的立意更加全面。
二、结构逻辑在排列文章结构的过程中,逻辑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结构逻辑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即在文章的开头先对整个话题进行总体概述,并列举出各个分点,然后逐一进行展开阐述。
2. 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段落或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逐渐递进的,前面的论点为后面的论点提供了铺垫和引导。
3. 对比结构。
对比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段落或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对比的,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 因果结构。
因果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段落或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来推断出某一观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承转合结构承转合结构是指文章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统一和过渡的处理。
在行文过程中,承接引导是逻辑思路清晰的关键环节之一。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梳理作者的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之分析梳理作者的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95694f7c281e53a5802fff7.png)
•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 (人、事)——抒怀念情
•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 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 景中需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 (5)叙史式:一语统篇——分述史 实——抚今抒情(文化散文)
• 注意:所叙史实需与现实有某种层度 上的契合;感情需真实自然;如《道 士塔》
•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 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 就是局部思路。
•二、常见Leabharlann 行文思路有:从古到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由虚入实,欲扬先 抑、由点到面、时空顺序、远近、 上下等。
• 三、常见的结构:
• (1) 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 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 注意:赏景的缘由要交代清楚,最好能 点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 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 ③、从议论抒情入手。在叙述描写过程中 作者时常插入一些议论抒情性句子,以对 前文的叙写加以概括和总结。
•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 、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 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 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 ,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 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 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 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 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第一步,扫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在叙述描写过程中作者时常插入一些议论抒情性句子,以对前文的叙写加以概括和总结。
四、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方法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注意:所叙史实需与现实有某种层度上的契合; 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梳理行文思路
![梳理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de8b3987fd5360cbb1adb37.png)
梳理行文思路1、文章的行文思路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的关系。
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
层进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互相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行。
总一分式:实际包含了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
行文思路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有总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即全文结构,局部结构多为一段文章内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总体思路,就要弄清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把握局部结构或思路,就是要弄清某一语段内句子与句子的关系2、文体特征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不同地点的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劲舞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以抒情为主的文章: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物为线索串联文章分析。
即时破解1、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要点或公式:记叙问的行文思路多数情况可以从“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进行角度来归纳概括;有时可以从时间或空间的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有时可以从倒叙顺叙插叙补叙这样的叙事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
抒情散文多数情况霞可以从散文的“神”的角度来归纳开阔其“行文思路”。
哲理散文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叙事性散文有时可以从形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2、**部分与**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要点与公式: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一般与特殊关系。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bbcdd1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阅读 词(顺序词、关联词、代词、对象)
圈点勾画
审题 分层 明句意 归意群
表述
使用关键词 使用承接词
尊重文本 规范作答
• 答题基本思路
•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具体要点:
• 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
(观点,或论题); • 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 • 【然后/再次,【用××(方法)得出(强调)××;(从××方面指 出××结果)】 • 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 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
真题再现
(2021年新高考)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 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 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 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 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示例: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 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 学依托现代科学; 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 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文写作之理清思路合理结构PPT课件
![作文写作之理清思路合理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e5e7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8.png)
• 在近几年,左邻右舍的伯伯、叔叔们都换上 了西服,可爸爸还是那两件发白的军装。记得妈 妈有一次给他买了一件在那时比较流行的毛背心, 刚摆到他面前,他就虎着脸问妈妈花了多少钱, 妈妈说没花几块钱,但是他仍旧不穿,硬叫妈妈 去退了,妈妈觉得买了又退,不好意思又不肯去, 可他自个儿硬是把那件衣服给退了,气得妈妈两 天不理睬他。
【作文要求】
• 1、理清记叙文的思路(顺序) • 2、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
的形式。
名词解释:
• 思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 路线。
• 理清思路:就是作者思想认识系统化、明晰化 的过程。
• 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安排。是作 者思路的外化体现。
• 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决定结构,结构体现 思路。
就冲出操场,奔向了厕所。厕所外涌动着人 群,厕所内开始了流水运动。
• 学校请你们发发慈悲吧,不要再占用我 们的活动时间了。
• 我希望初中生活是个五彩缤纷的魔术弹, 有苦也有乐,而不是乏味的生活。
感谢您的聆听
• “悬念”的运用,其实也可以应用到一般事件的 叙述和说理性的文字中去。生活中的事虽不都是 富有戏剧性的,但也有趣落,也有峰回路转,曲 折迂回的地方,开头不妨从可以绷紧读心弦或激 起他们疑问之处落笔。
• 记叙文用悬念设置法来开篇,多从高潮 处或结尾落笔,然后再回忆过去,运用 倒叙。
• (3)引例导入
• 可以是歇后语,谜语,诗句,名词警句。
2 层次安排
《梳理文章思路》
![《梳理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59bb53650e2524de4187e74.png)
题型示例
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
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
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
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
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
看, 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
复习目标
掌握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
考点聚焦
“理清文章思路”是现代文阅读中整体 感知的第一步。它要求将文章最重要的内 容梳理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主要考点有:1、在文学作品的阅读 中、找出文章线索、梳理故事情节、理清 人物的情感变化、概括某一内容要点、根 据语境和表达方式的要求,补写出恰当的 内容等;2、在科技作品的阅读中,根据全 文的内容要点,概括相关段落层次的内容 要点;3、在议论文阅读中,表现在对: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考查上。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学案(含答案).doc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学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5087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c.png)
2024届高三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夺分点---行文思路梳理题立足整体局部,快速把握结构【考点分析】行文思路梳理题是高考语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局部分析能力。
通过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地回答问题。
因此,掌握行文思路梳理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技巧】在解答行文思路梳理题时,考生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这有助于考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梳理打下基础。
其次,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个段落,尤其是开头、结尾和转折部分。
这些部分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关键信息,对于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至关重要。
然后,考生需要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并列、转折等。
这些逻辑关系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梳理出清晰的行文思路。
最后,考生需要将梳理出的行文思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既是对自己理解能力的检验,也是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思路的过程。
【练习示例】以下是一篇信息类文本,请考生根据上述解题技巧梳理其行文思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体验。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因此,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其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根据上述文本,考生可以梳理出以下行文思路:1.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2.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和效果;3. 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4. 强调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其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梳理行文脉络
![如何梳理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d78f31bd763231126edb11f3.png)
六、实战演练
❖ 2020青岛模拟卷 ❖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 作者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网络 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 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 代优势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迅《捧与挖》 ❖ 作者是怎样逐步论述问题的?
五、直面高考
2020山东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展示
❖ 1、通过《禹贡》《汉书·地理志》与《水经 注》说明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2、介绍沿革地理学的产生存在的意义,阐述 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
❖ 3、我国历史地理学逐步取代沿革地理学取得 重大成就,迎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
v2文章首先提出文章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从的观点然后从角度角度角度先后对观点进行论述最后角度先后对观点进行论述最后v3文章围绕文章围绕先写了先写了再写了再写了最后写最后写了了六实战演练v2020青岛模拟卷青岛模拟卷v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v作者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作者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网络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代优势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 2、2020德州二模 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3、2020潍坊模拟卷 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 述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4、2011江苏高考卷 鲁迅《捧与挖》
❖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回扣教材
1、 《劝学》中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2、《拿来主义》是如何一步步论证作者 观点的?
一、学习目标
如何读懂散文系列之梳理行文脉络
![如何读懂散文系列之梳理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5d16eff6941ea76e58fa04f8.png)
如何读懂散文系列之梳理行文脉络教学园地11-08 1131学习目标:1.通过抓结构标志、勾联、压缩等方法能够自主概括段落大意;2.通过关注标题、整合段落层次等方式,会把握行文脉络,明确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学、测、讲、练教学过程:一、出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散文阅读题几次大考(摸底、六县联考)的均分及学生认为存在的根本问题均分低?----读不懂二、出示江苏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均分、得分率。
(最好换成江苏某年的散文得分统计)08江苏高考文学作品阅读(20分)12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1.99分 49.75%13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82分 70.5 %14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24分 37.33%15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89分 48.17%合计:9.94分说明读不懂是普遍现象,根本问题三、方法:(从学生的阅读经验中概括几种方法)1.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散”,但“散”中有规律可寻。
那就是一切材料,哪怕是插入,引用插叙,描写景物,旁涉其他人事,回忆等等都指向一个方向:中心。
例:《乡土情结》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段:以不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
第二段:“童年的烙印”在乡土情结形成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段:描写少小离家的两种情况,写出了远离乡土的孤苦无助。
第四段: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美他们不忘乡土之情。
第五段:以不消失的乡土之恋结尾。
中心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
2.关注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1)教材中散文的标题:《我的四季》,《江南的冬景》,《想北平》,《金岳霖先生》。
(2)福建《吟风》,天津的《敦煌》,湖北的《雾》,湖南的《谈静》,安徽的《我与地坛》---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
如果文章写到了与此无关的内容,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关系,就要捉摸为什么要写其他的内容?(3)辽宁《雨韵》,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北京《碧云寺的秋天》,四川《我爱水》,南通调研《寒冷的味道》,四市摸底《温软的稻草》----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表明了的感情倾向及模糊的主旨。
初中理清行文思路教案
![初中理清行文思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05b6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7.png)
初中理清行文思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文思路的重要性,认识到清晰行文思路对于写作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理清行文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理清行文思路,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行文思路的定义与重要性2. 理清行文思路的方法与技巧3. 行文思路的实践演练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思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行文思路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行文思路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路径,是文章的脉络。
强调行文思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3. 方法与技巧:介绍几种理清行文思路的方法与技巧,如:a. 列出提纲:在写作前,先列出文章的提纲,明确每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b. 运用逻辑关系:通过使用关联词、递进词等,使文章的句子和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c. 按照时间、空间、重要性等顺序组织材料:使文章的内容有条理,易于理解。
d. 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回顾和修改自己的行文思路,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先口头表达自己的行文思路,再进行书面表达。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行文思路。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行文思路的理解和运用,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理清行文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了行文思路的重要性,学会了理清行文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使自己的文章更有逻辑性、条理性,提高写作质量。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引导学生,给予他们写作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何梳理行文脉络
![如何梳理行文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d78f31bd763231126edb11f3.png)
1、学会梳理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行文思路 2、掌握该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律
二、考点解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语句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重要内容, 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3★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三、真题回顾
❖ 1、2020山东卷 行文思路。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的
1、论证结构 2、关键词句 3、论述角度 4、概括段意 5 、层次关系 6、关联词语
方法点拨
❖ 1、本文是·····结构,先提出····的观点;然后 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
❖ 2、文章首先提出····的观点,然后从·····角度 ,···角度,先后对观点进行论述,最后·····
❖ 3、文章围绕·····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 了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3、2020潍坊模拟卷 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 述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4、2011江苏高考卷 鲁迅《捧与挖》
❖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回扣教材
1、 《劝学》中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2、《拿来主义》是如何一步步论证作者 观点的?
六、实战演练
❖ 2020青岛模拟卷 ❖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 作者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网络 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 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 代优势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七、拓展训练
❖ 2011江苏高考 鲁迅《捧与挖》 ❖ 作者是怎样逐步论述问题的?
五、直面高考
2020山东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展示
❖ 1、通过《禹贡》《汉书·地理志》与《水经 注》说明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5c4559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c.png)
论题的位
需要加以论证。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
可出现在标题、开头、文中、结
置一般在
中心论点和分 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尾。③关联词。通常“所以、因
标题或文
论点的关系是 ③关联词。“因为、假如、由于、
形式 此、那么”等关联词,“显然、
首。论题
被证明与证明 既然”等关联词后的语句是论据。
由此可见、简而言之、总而言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 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 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 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 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 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 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 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 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 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 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 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 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 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 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理解文中概念,梳理行文思路(2022一轮新高考语文)
![理解文中概念,梳理行文思路(2022一轮新高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ac129b168884868662d69d.png)
12
(2)在材料二中,揭示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从中可 以看出,历史地理学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研究的对象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 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其规律。
第三步:按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一般情况下,可以套用定义格式,即形成“历史地理学是……分支学科”的答 案,但有时因圈定要点的需要,也可灵活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导航
15
把握行文思路“3 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把握要求 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的具体要求。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结合题干要求,阅读材料,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 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要分析段落之 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栏目导航
8
下定义“3 步骤” 第一步:确定邻近属概念 如要给“笔”下定义,要先找到“笔”的“邻近大概念”——“文具”。以“东 西”“物质”为“大”不行,前者太俗,后者太“宽”,也就是说,“笔是东西”与“笔 是物质”都不贴切。以“工具”为“大”,说“笔是工具”,也不太贴切,只有说“笔是 文具”才贴切、准确。
3 栏目导航
4
►例1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原文本见P2本任务群“读文示 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尝试作答]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结构有总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总体结构即全文结构,局部结构多为一段文章内的结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总体思路,就要弄清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局部结构或思路,就是要弄清某一语段内句子与句子的关系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以抒情为主的文章: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物为线索串联文章分析。
即时破解
1、文章的行Βιβλιοθήκη 思路是怎样的?要点或公式:记叙问的行文思路多数情况可以从“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进行角度来归纳概括;有时可以从时间或空间的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有时可以从倒叙顺叙插叙补叙这样的叙事顺序的角度来归纳概括。
抒情散文多数情况霞可以从散文的“神”的角度来归纳开阔其“行文思路”。哲理散文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叙事性散文有时可以从形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
2、**部分与**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要点与公式: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一般与特殊关系。
3\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秒处。
2、文体特征
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不同地点的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劲舞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梳理行文思路
梳理行文思路
1、文章的行文思路
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的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层进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互相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行。总一分式:实际包含了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
要点或公式: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划分层次,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散文,深入思路形与神的关系。
例文:池莉 《瓷器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