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摘要]文章从确立办学定位、确定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双证书”几个方面,较细致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途径与办法,确立了要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只有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个性化特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心论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着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征。高职教育是办学共性和个性化特征的统一体。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都有其共同的战略思考和要素选择。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的几个共性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一、确立办学定位
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确立自身办学特色的前提条件。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方向定位。高职教育属于能力教育,是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分析当地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依此对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培养什么层次人才等办学方向问题做出准确定位。
2.学生能力定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更多依靠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以及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来培养。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应当是理论知识比中专强,动手能力比普通大学本科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应当进一步深化为理论知识比大专强,动手能力比普通硕士强的技能教育。这是高职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特色。
3.办学途径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职业技术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培训等。高职院校,一要办好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二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职业资格教育等多方面拓宽办学途径。高职教育除了具备技术定向(职前准备教育)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技术提升(职后继续教育)功能。要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
长短学制结合,加速教学改革。三要积极与国外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办学,以搞活办学途径。
二、确定专业特色
确定专业特色,一要根据当地或行业经济发展要求确定社会急需、学生就业有市场的专业;二要从优势师资力量出发,结合经济需要确定重点发展专业;三要审慎确定骨干专业,一所高职院校的所有骨干专业,必须形成别的院校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四要通过与大企业联办,设置指向具体职业或职业群的技术原理的专业学科,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并通过能力本位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和职业操作关键能力。
以烟台职业学院外经外语国际商务类专业为例,外经外语国际商务类专业与国外联合办学,引进国际先进的ESL,强化英语口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1~6级口语训练教材,并高薪聘请优秀外教。所有专业从一年级开始到毕业,都加大了英语教学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水平,部分课程全部使用英语教学,教学方法上采用国际先进的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该院这一特色备受社会关注,吸引了更多学生报考。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主体教育为宗旨”的方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从属为主体。
1.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些问题并做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精讲多练,抓住重点、难点,找出规律。
2.考试重在理解和应用。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对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有重要意义。考试内容应加大理解性、应用性考题的比例;考题类型要以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四、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双证书”
“双证书”的获得,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软环境除了上述教改措施的落实外,理念的更新非常重要。社会要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认识到技能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同等重要;学校要树立起以能力为本的现代职教观念,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使之成为高职办学的鲜明特色;现代企业应将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作为测评录用的重要指标;高职学生应有自己的特色,获得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就是最大的特色。在硬件环境方面,要有一支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坚持“产、学”结合的原则,搭建技能训练平台,尤其要建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实训基地可以校内自己建,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办。如果能与企业联办,对于实行“订单式”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企业在某些专业内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合作育人模式。它是一种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全部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是:学校教学内容按企业要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并按企业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企业管理规范的教育。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负责岗位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等培训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工作。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应发给不等的生活补助。毕业达到企业录用要求的,由企业录用,从事工作。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和用人协议。“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订单”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合格人才被录用到企业工作。按培养协议,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以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要;负责订单培养学生的初步面试和学生的组织、安排工作;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生产期间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学生在实习、生产期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等。企业的主要职责有:负责对订单培养学生的实习、生产期间工作岗位的落实并安排工作;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生产期间的专业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专业技术课程的师资;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生产期间的考核工作;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2.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制订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制订,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同时,校企双方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财、物,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作为人才培养的必要支撑,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为了使培养的“订单”人才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企业给学校提供设备,供学校人才培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