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从以前的木屋土墙变成水泥钢筋,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现在的科学研究甚至能够探索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修改人类的基因编码,使用深藏海洋之中的资源,可以说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与此同时,这个社会的底线却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萨顿指出:中国的孔子早已指出人类知识的两个方面:“仁”和“知”。现代自然科学把“知”的定义加宽了,但在加宽的过程中却把最基本的东西“仁”给丢掉了。因此现代众多西方学者都意识到现代自然科学须补“人性”这一课[1]。本文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以及当代宗教与科学的意义和日后的发展。

一.宗教与科学的起源

弗雷泽以为宗教发生是后来的事,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必有无宗教的一时期,在那一时期里并没有崇拜超自然力,只有巫术流行。后来人们的心理进步,巫术衰弱了,方进入宗教。所以宗教是从巫术发展而来[2]。但是,以往人们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常常强调它们是对立的,但却忽略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共生的关系[3]。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4]。

古代宗教孕育了科学技术的萌芽。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字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将怎样终结?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是什么?原始宗教是蒙昧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朴素自然观的表现,它所用的方法是借助于神灵和巫术去征服自然力。历史上宗教总是试图回答和解释那些后来属于科学解释的问题,大多数宗教都提供了一个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社会秩序的答案。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和经验直观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自然并非总是与人和谐的,常常出现与人的意愿和生存环境相悖的自然灾难。为了能够使“自在的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人们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认识自然规律,而对自然认识的异化就产生了早期的宗教思想。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对象是不同的,埃及人有“太阳神”,犹太教和基督教有“耶和华”,伊斯兰教有“真主”,中国有“天道”,这些被崇拜对象都是人们对控制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超自然力量人格化或非人格化的表达。宗教中关于自然的各种认识都被认为是神灵意志的表现。如在洪水泛滥时人们祈求神少下雨,干旱时人们就祈求种多下雨,以此保佑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也许在某些祈祷和仪式过后取得了人类某些希望的结果,这就是人类最早对宗教信仰的验证。如果某些神不能保护人类,那么这些神最终会被人类所抛弃。古人直观地将天空视为神灵居住活动的场所,把天上的星象当作神灵而崇拜。古代占星术士为了了解神灵的活动,为了掌握人问祸福、国家存亡而研究天象。他们特别注意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观察工具以及与天文观察有关的建筑遗址。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产生了古代天文观察和历法,从而奠定了古代天文学的基础,对人类的生产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如道教认为天体的运动昭示了封建王朝的命运,历代皇帝都支持天文学的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与谶纬学说联系在一起发展的。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僧侣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其早期的天文学也是同占星术联系在一起的,它经历了从为占卜而观象,到为研究而观天的历史过程。古代大量丰富的天象资料大都是通过宗教占卜而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都与宗教有联系。人类正是在炼金术和占星术这些为满足重大欲望的追求中,经过中世纪数百年在无边无际的泥潭中彷徨之后.才逐渐出现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如果没有准科学时代的愚拙而执拗地反复

蒸馏和沉淀,人类大概就不会悟出那些卓越的实验方法的奥妙,也不能育出强韧的科学精神。

在宗教中,人们用幻想的方式虚构出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借以说明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古代的人们通过自己梦中的景象的影响,认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人的灵魂离开身体的活动,他们开始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认为灵魂离开人体可以继续活着,这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到处引起这种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的,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

死后究竟怎样了。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5]通过对同伴、同类的死亡,人们思考自身存在和死亡,追求永生是人类的一种目标。古埃及人出于宗教的目的,为了灵魂的轮回而形成了用香料保存尸体的风俗,并掌握了粗浅的解剖学知识和医药学的知识。

早期人类的实际知识是和巫术现象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列宁:“注意: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联系。现代同样,还是有那种联系,只是科学和神话间的比例却不同了。”[6]宗教是人类对字宙奇迹、美丽、和谐的赞叹,宗教对宇宙的解释是异化的自然观。自原始社会以来,各种宗教都在寻找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产生了以宗教神话表现的各种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包含着许多错误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以后科学中包含的某些正确成分。在原始宗教中包含了很多人们来自生活中成功经验、失败经验以及主观臆测,它通过种种禁忌联系人与自然。很多宗教经典中记载了古代的科学知识,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和科学在产生之后,从理论上说,就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但在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层面,既经常发生冲突、相互斗争,有时又相互联系、关系密切[7]。现代物理学家伊恩·巴伯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看法的四种类型[8]:

冲突论:主张科学和宗教之间是冲突关系的学者主要属于科学唯物主义者和圣经字句主义者。科学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心灵、精神或上帝都是虚无的东西。而且,他们还认为只有科学的手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宗教不可能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世界或人类的真正的价值;而圣经字句主义者坚信应该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圣经》,不需要对《圣经》作出其它的多余的说明,并且只有《圣经》给予我们的关于世界、人类和上帝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而且,圣经字句主义者通常把科学看作对圣经信仰的挑战。

自主论:主张科学和宗教之间是自主关系的学者认为,科学和宗教所使用的方法和语言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科学和宗教都与对方保持着完全的分离,在二者之间既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没有任何互动甚至对话的必要。自主论者认为,科学和宗教所使用的追求真理的方法存在根本的不同,比如理性与信仰的根本对立。而且,科学以事实作为一切结论的基础,但是宗教却以价值为基础。科学的气质是客观的;而宗教却是主观的。科学的结论可以被证伪,而宗教的教义则不能被证伪。科学的语言所描述的内容是具体的事物在世界上运动的方式,而宗教的语言却表达了人类的感情、希望和信仰。

对话论:科学和宗教的对话作为一种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模式,主要涉及到科学和宗教在边界问题上以及方法论上的类似。尽管科学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关于这个世界的很多道理,但是还有一些涉及到终极性质的问题,它们存在于科学的边缘或极限上,科学只能提出这些问题,却可能永远不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比如,如果说宇宙有一个起始,那么在宇宙诞生之前发生过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我们会有同情心或为他人服务的本能?宇宙为什么存在而不会不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科学回答不了而宗教宣布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关于

科学和宗教的对话,有人认为科学检验结论的方法并非完全不同于神学的方法,比如说,两者都有一套检验结论的资料,只不过对于科学来说这些资料是实验的事实,而对于宗教而言是神圣的经典和教徒的个人体验;两者都有学者的团体,以便学者们相互协作来追求自己所认为的真理;在甄别理论或教义的优劣时,两者都会运用理性的和审美的标准进行判断。这些相似之处,都是科学和宗教的对话得以实现的基础。

整合论:主张科学和宗教是整合关系的论点主要来自自然神学,关于自然的神学和系统综合。自然神学主张以世界上的自然万物为出发点,通过自然界为中介来发现上帝的存在、本性、意志与目的等秘密。而关于自然的神学则以神学为不可变更的基础,并试图将活跃的科学发现纳入到僵化的神学当中去,其方法是根据新的科学发现来对神学重新阐述。科学和宗教整合的目标是把神学与科学糅合在一个单一的体系中,它通常的方法是以一个单一的形而上学体系来作整合。在这样的统一的体系中,关于神学和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术语也是相似的,比如空间、时间、物质、因果关系、心灵、精神、甚至上帝等概念的意义都是相似的。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把科学和宗教统一起来了。

从历史角度,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及科学与宗教对话的深入,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在上述的四种关系中不断变化[9]。

人类前文明时期(30万年前—公元前6世纪)。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低下,还无法形成像现代科学一样的实证知识和实验手段去探索自然和解释自然,于是作为人们信仰工具的宗教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人们认识和解释自然的重要工具,而且一度是惟一的工具。人们在对人生的终极目的、现世与来世、幸福与痛苦、生与死、善与恶等问题进行宗教思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现象、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涉猎和思考,从而在宗教教义和经典文献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材料和观察证据,特别是在人们力图通过影响和控制神力来达到某种宗教目的的宗教仪式和巫术活动中,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去变革自然,从事原始意义上的科学实验活动。正因如此,在各门科学的萌芽时期,都有一个受宗教诱导的过程。例如,卦相术对于数学、占星术对于天文学、炼金术对于化学、炼丹术对于医学、宗教割礼术对于生物学……等等,几乎没有例外。巫术、占星术和宗教显然必须同科学的起源一并加以研究。也就是说,在人类智力的早期阶段,宗教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知识则在充斥着神秘的、荒诞的种种宗教观念中逐渐积累、成长。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476年)。之所以选取古希腊(而非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等文明中心)为代表来论述这一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由于古希腊哲学是近代科学的摇篮看,在以后宗教与科学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也都与古代希腊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希腊时期人类已经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这时,基于感性经验基础上的猜想,对于那些感觉得到又把握得住的联系逐渐积累成为经验知识而发展成为科学;而对于那些人们感受得到但解释不了、掌握不住的现象就会设想为某种神秘的东西加以崇拜而发展成为宗教。随着感性经验的积累与理性思维能力的增长,在宗教与科学之间产生了哲学,它一方面从科学里吸取经验知识,另一方面从宗教里领会神话或原始宗教关于世界的整体猜想,同时使经验知识和宗教观念抽象化、精致化。经验知识以自然哲学形态出现,原始宗教观念用哲学语言精致地表达,相互渗透、掺杂。

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成果没有留传给中世纪西欧,早期中世纪出现了科学发展的断层,历时数百载几乎是无科学的年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般称西欧中世纪为“黑暗时代”。这时,基督宗教神学得到了全盛发展,成为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虽然,在中世纪,凡是与基督宗教神学有冲突的思想均被视为“异端”而遭受迫害,但也不能因此而认为中世纪绝对就是“一片黑暗”。中世纪的科学发展虽然极其缓慢,但并没有停滞不前,特别是巴黎“冲力派”有关惯性问题的研究,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运动的传统观点,为后来伽利略、牛顿力学之建立起到开辟道路之作用[10]。可见,中世纪创

造了一种智力背景,科学革命的根源的确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1]。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发展时期(公元16—19世纪)。在整个中世纪,基督宗教神学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宗教文化固然有其保守、落后、愚昧的一面,但由于它是一种杂交的文化,它是以犹太教为基础、广泛吸收了古代希腊哲学以及古代罗马法制的思想糅合而成,同时,它还受到东方(中国、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一种杂交文化,相对于单一传统文化来说,较适宜于新思想的孕育与出现,从而对近代产生深刻的影响。基督宗教通过受造物认识上帝的观念鼓励着中世纪的许多学者把对自然的潜心研究当做基督徒的一种“神圣”责任。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莱布尼兹、牛顿等著名科学家都是在这种观念鼓励下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由于上帝被基督宗教奉为最高的理性,它的创造物当然也就充分体现着理性。依此思路,不难相信,自然又是可以认识的,自然规律当然是可以寻找到的。可见,正是“神圣立法者”观念引导着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寻找。总之,16—19世纪的近代历史时期是宗教与科学激烈冲突时期。冲突的结果:科学节节胜利,宗教步步退却。

20世纪以来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宗教面临着更为严峻形势的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此时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宗教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求自强发展,尽量避免与科学的正面冲突,基督宗教方面表示既反对伽利略时代“科学从属于宗教”的观点,也反对启蒙时代“信仰从属于科学”的观点,而主张第三种解答,即认为,原则上说来,科学与宗教完全不是不相容的,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然而是互为补充的特殊目的,这些目的是相互独立的。天主教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以来已把这种解答变成了自己的做法,力图把宗教与科学二者调和起来,强调二者的和谐与互补,强调宗教作为个人道德方面的内容,以价值性强调其与科学的互补。同时,宗教似乎对科学做出一定的让步,如:在神学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承认一些人所共知的科学原理,如承认太阳中心说,承认生物进化论(虽然仍然坚持人的精神属于上帝);主动改善教会同科学家的关系,设法消除与科学界对立的局面。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公开平了反,鼓励神职人员和教徒努力学习科学。

从宗教的漫长发展来看,20世纪乃是自古以来最为典型的“宗教对话”之世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督宗教从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而扩展到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政治、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的对话。在一个彼此相关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对话而不是独白,我们需要协商而不是对抗。宗教人士的这种转变,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教与科学的正面冲突。

三.宗教与科学在的发展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GDP指数连年攀升,但是这种发展又是以多少底层人民的牺牲,自然环境的破坏,食品药物的造假换取的呢?但是如果现在的中国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作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

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随着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人的行为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的行为的社会效应空前增大,人对地球的“征服”引发的自然界的报复也更为猛烈地表现出来,造成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严酷的事实使得人们用科技征服地球的信念破产,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科技的作用与合理性限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接近的新特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人文意涵更为明显地显现出来,科学技术中的人文价值问题日益突出。

在精神文明方面,原有的各种思想上的枷锁被统统打破,人们的精神不在被禁锢,言论自由,思想正享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可没有约束的自由带来的却是道德的沦丧,以自我为中心成了社会的主旋律,低级趣味、哗众取宠者充斥耳目,并乐此不疲。在科学技术方面,科技与经验的结合使得人类的创造物一天比一天强大,人工智能、克隆人、基因工程、核武器,在人尖为自己的智慧所赞叹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其过人的强大而担忧。

科技的快速发展若抛开了道德精神是非常危险的,就如同给一个心智不全的孩子一把尖刀。“科技把人类带到何处”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在向内心,在向宗教寻求答案。纵看人类科技历程,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终都为信奉宗教的人,比如爱因斯坦、牛顿、开普勒信仰上帝。另外,在科技发达的国家并不缺乏宗教,根据1977年的民意调查报告,美国92%的民众具有宗教信仰,而前苏联也具有数千万人信仰宗教。在这些国家,宗教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阻碍科技进步,相反,他们对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2]。

因为科学研究越深,它就越接近宇宙的真实,研究者就越发现人类自身的渺小,就越感觉在实现人类的永恒中,信仰的不可或缺。信仰的先天倾向在人类心灵中是一股最复杂最强大的力量,并且也是人类本性的所有可能性当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信仰是人性结构中最强大的、压倒一切的力量。宗教信仰使科学家对人生充满自信与希望,使科学家能够安心将精力奉献于科研工作;同时宗教能够消除人内心的焦虑,并且教人以真诚、善良、尊重自然的美好品德,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保证了人类将科研成果用于正当的事业,避免科学的进步带来自然界以及人类的灾难。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所需要的宗教也早已不是指形形色色的特异功能、伪气功,甚至各种邪教[13],这些都是早起巫术余留下来的糟粕[14]。此外,宗教也必须不断的前进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爱因斯坦对宗教的理解是通过对宗教发展历程的考察来展开的[15]。他认为,宗教经验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宇宙宗教感情。

恐惧宗教来源于原始人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等自然现象的恐惧。为消除这种来自于自然力的恐惧,原始人就在自己心里造出一些多少同自己类似的虚幻的东西,将有人性的鬼神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由此形成了恐惧宗教。上帝的概念正是这种古老的神的概念的升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恐惧宗教又发展到道德宗教。道德宗教的出现与人们“求得引导、慈爱和扶助的愿望”有直接关系,它使人类为上帝赋予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使上帝成为全知全能、善恶分明、以德服人的慈父形象,从而形成了“社会的或者道德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把这种以“道德的上帝”为信仰对象的宗教称为道德宗教。

爱因斯坦认为,这两种宗教有一共同特征,即“上帝概念的拟人化”。在他看来,这种拟人化的上帝观本身存在着逻辑矛盾。他说:上帝“是全能的,那么每一件事,包括每一个人的行动,每一个人的思想,以及每一个人的感情和志向也都应当是神的作品;怎么可能设想在这样全能的神面前,还认为人们要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负责呢?在作出赏罚时,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它自己作出评判。怎么能够把这样的事同神所具有的仁慈和公正结合起来呢?”[16]就是说,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上帝安排的,那人类就不应当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负责,上帝也就不应该赏罚人类;而上帝又对人类实施了赏罚,那又说明上帝是不公正的!显然,这种全智全能、公正廉明、惩恶扬善的上帝观念本身就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不仅如此,拟人化的上帝观还与科学精神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因此,相信拟人化的上帝,“不仅是不足取的,而且也是可悲的。因为一种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只能在黑暗中站得住脚的教义,由于它对人类进步有着数不清的害处,必然会失去它对人类的影响”。

应该说,爱因斯坦对传统宗教观的批判与否定是合理的,但他并没有就此否定了宗教信仰。他认为,随着宗教经验本身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的崇高秩序的崇拜与信仰,必然使人类走向第三个宗教经验阶段“宇宙宗教感情”。

什么是“宇宙宗教感情”?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宗教感情”就是人类对经验世界显示出的内在和谐与秩序的坚定信仰与崇拜。不存在拟人化的上帝,这是宇宙宗教与前两种宗教最重要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一区别,使宇宙宗教感情表现出与传统宗教严格不同的特点:其一,它的职能不再是传达上帝的旨意,而是向人们揭示“人类所向往的目标应当是什么”。其二,这种信仰是无私的,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人类尽可能从自私自利的要求、欲望和恐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其三,这种宇宙宗教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它不需要像以前教会那样设置一系列的清规戒律,也不需要礼拜、洗礼等繁琐的仪式。其四,这种宗教起着旧宗教所无法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爱因斯坦在《伦理教育的需要》一文中明确指出:“在宗教清洗掉迷信成份之后,它所留下来的就是培养道德行为的这种最重要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构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17]固然,道德宗教也起着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但由于道德宗教把道德教化寄托在上帝身上,从而扼杀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四.总结

科技是用工具测量世界,宗教是用心去感知世界;工具的革新可以使科技进步,人心的宁静平和才能真正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时间空间亲密接触,直至融为一体;科技使人有征服外在世界的欲望,宗教使人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科技使人走得离家越来越远,宗教使人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近;科技使人离不开现代化,对物质的欲望不能自已,直至成为物质的奴隶;宗教使人能在任何时代不受任何约束的享受快乐,超然物外,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宗教知道科技是表达人的欲望,但科技却不知道这种欲望只靠外在的力量永远无法平衡;科技没有终点,宗教的终点就在我们内心的笃定平和智慧达观充满快乐的彼岸。科技可能使人缺乏感情,但宗教使人永远有爱,永远充满济世的慈悲心。

参考文献:

[1]蔡仲. 科学, 宗教与科学危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融合[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 (4):

45-47.

[2]弗雷泽, 魁立, 民俗. 金枝精要: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3]胡春风. 宗教与科学关系探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12): 48-55.

[4]刘立夫.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9(11): 48-51.

[5]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72.

[6]列宁, 全集. 第38 卷[J]. 1959.

[7]詹伟.近代以来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

[8]彼得斯, 江丕盛, 本纳德.桥. 科学与宗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6.

[9]刘素民. 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J].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3, 56(1):

36-41.

[10]钱时惕. 科学与宗敎关系及其历史演变[M]. 人民出版社, 2002.

[11]唐德华. 论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积极作用[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2]胡晓红. 两极相通——略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J]. 理论导刊, 2005 (9): 41-42.

[13]袁钟. 从医学看巫术,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J]. 医学与哲学, 2000, 21(7): 6-8.

[14]郭建勋. 从《金枝精要》看巫术, 宗教与科学之关系[J]. 宜宾学院学报, 2005, 5(2): 21-24.

[15]宋惠芳. 论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辩证诠释及其引发的思考[J]. 哲学研究, 2001

(11): 24-31.

[16]徐良英, 赵中立. 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J]. 1979.

[17]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许良英. 伦理教育的需要[G][D]. 1976.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089102班杨春苗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自两者产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处在争论之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会是。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相互阻碍的,还是同处一个母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难区分孰对孰错。 一、宗教与科学的界定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社会学认为,宗教是人们为信奉某一理念或神灵而形成的礼会组织,该理念或神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使众人无条件服从之。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从宗教的特点来说它不是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表述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宗教信仰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世俗社会,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量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从人们对自己遇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二者的定义来看,宗教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源。宗教和科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宗教所持有的有神论和科学所主张的无神论之间的巨大差异,前者在社会认知方面会阻碍后者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两面性,现代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宗教中除了它的负面影响外,其伦理道德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 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集中表现为负面地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去“宗教化”式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社会体制上压缩宗教的生存空间。“冲突论”在国内外至今还有很大影响。 另一种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重要概括是“互补说”,主要以西方宗教背景的科学家群体为代表。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的范畴,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方面。比如爱因斯坦就说,科学为人类提供知识和理性力量,宗教为人类提供仁爱和精神力量。宗教与科学,一者重在解决人的精神难题,一者侧重于服务物质文明建设,是两股影响人类的最强大力量(怀特海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三.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科学的本质决定它必然摆脱宗教的束缚。科学知识的幼芽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古代文明已包含有许多近代科学得以发展的因素和内容。但是,应该说当时的科学知识尚处

自然辩证法高分论文-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摘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事关人类历史未来进程的大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与科学既存在有差异和对立的一面,也存在有互存、互补和互动的一面; 宗教不仅催生了现代科学,而且作为科学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在推进现代科学的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 宗教与科学;宗教的科学功能;共存;互补 尽管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人们就以不同的方式来探讨和阐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但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宗教即迷信”这一“市场假相”至今还在禁锢着一些人的头脑,而且还因为在宗教同精神文化的关系中,宗教同科学的关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如所周知,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而科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都是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重大力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当辩证的: 不仅有互斥和互阻的一面,也有互补互动的一面,因此,完全否定宗教对科学的排斥功能和阻碍功能固然片面,但一味地否定宗教对科学的补充功能、催生功能和助推功能也同样是片面的。 一、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关系 对宗教与科学的历史关系稍事考察,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原始混合到两相分化再到相互调适的过程。在科学的萌芽时期,宗教同科学处于原始混合的状态。且不要说在原始社会里,科学思想的萌芽总是同自然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即使在整个古代社会里,这种状况也没有根本的改变。例如,在西方,以地心说为中心内容的天文学长期以来总是同宗教、特别是同基督宗教神学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原始化学长期以来总是同道教的炼丹术结合在一起。只是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自然科学,首先是天文学,接着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相继摆脱了“教会的统治”,逐步用自然本身来解说自然现象。 随着科学从宗教神学体系中分化出去并且因此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科学同宗教的差异和对立就变得显著了。这种差异和对立主要表现为: 从出发点看,科学立足于经验世界,而宗教则立足于超验世界,并试图用超验世界来规范经验世界; 从方法论看,科学注重经验观察和实验,而宗教则注重人生体验和想象( 信仰) ; 从认知态度看,科学强调认识的相对性,肯认证伪的可能性,而宗教则强调认识的绝对性,否认证伪的可能性; 从论域的性质、目标和功能看,科学标榜“价值中立”,以发现“事实真理”为己任,注重求知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宗教

哲学、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题目: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要:关于哲学、科学与宗教,或许我们之前并没有想过3者之间会有什么关系,但你细细想来,它们三个却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之中便充满了哲学。宗教和科学似乎就关乎信仰了,相互之间,争执不断。然而,这是21世纪,社会经济越发地发达,科学也越发地发达,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但科学无法解释的一切,始终有一群人以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现如今宗教与科学既矛盾,又和谐地存在这。而哲学,掺杂其中,因为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哲学。 关键字:哲学;宗教;科学;关系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关于科学 (2) 二、关于哲学 (2) 三、关于宗教 (3) 四、关于三者的关系 (3) 五、总结 (4) 一、关于科学 科学就是符合逻辑的事实。 科学在不断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似乎有所改变。以前的人们认为宗教就是迷信、愚昧、没有文化知识,大多数人是不信任何宗教的,甚至是排斥宗教的,他们认为宗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木的阿Q精神罢了,就算你信任何一种宗教,你很虔诚的祈祷你的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并不会因为你的祈祷而有所改变。但客观的来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宗教的正面作用。几乎所有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做事都比较尊从内心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并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因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信仰,他们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二、关于哲学 再说说哲学,哲学似乎跟自然科学的关系很密切,它们都是关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一种规律,跟大自然的规律一样,它本身就存在,并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而改变,甚至是一种思想。是抽象的,精神方面的研究。哲学带给人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教会我们如何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能让我们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哲学是介乎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哲学与宗教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为止认为确切的知识而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诸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于权威或者是信仰的。哲学问题是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的,它永远研究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宗教是诉诸于权威,信仰,一切正确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出正确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宗教。自然科学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从以前的木屋土墙变成水泥钢筋,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现在的科学研究甚至能够探索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修改人类的基因编码,使用深藏海洋之中的资源,可以说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与此同时,这个社会的底线却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萨顿指出:中国的孔子早已指出人类知识的两个方面:“仁”和“知”。现代自然科学把“知”的定义加宽了,但在加宽的过程中却把最基本的东西“仁”给丢掉了。因此现代众多西方学者都意识到现代自然科学须补“人性”这一课[1]。本文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以及当代宗教与科学的意义和日后的发展。 一.宗教与科学的起源 弗雷泽以为宗教发生是后来的事,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必有无宗教的一时期,在那一时期里并没有崇拜超自然力,只有巫术流行。后来人们的心理进步,巫术衰弱了,方进入宗教。所以宗教是从巫术发展而来[2]。但是,以往人们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常常强调它们是对立的,但却忽略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共生的关系[3]。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4]。 古代宗教孕育了科学技术的萌芽。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字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将怎样终结?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是什么?原始宗教是蒙昧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朴素自然观的表现,它所用的方法是借助于神灵和巫术去征服自然力。历史上宗教总是试图回答和解释那些后来属于科学解释的问题,大多数宗教都提供了一个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社会秩序的答案。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和经验直观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自然并非总是与人和谐的,常常出现与人的意愿和生存环境相悖的自然灾难。为了能够使“自在的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人们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认识自然规律,而对自然认识的异化就产生了早期的宗教思想。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对象是不同的,埃及人有“太阳神”,犹太教和基督教有“耶和华”,伊斯兰教有“真主”,中国有“天道”,这些被崇拜对象都是人们对控制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超自然力量人格化或非人格化的表达。宗教中关于自然的各种认识都被认为是神灵意志的表现。如在洪水泛滥时人们祈求神少下雨,干旱时人们就祈求种多下雨,以此保佑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也许在某些祈祷和仪式过后取得了人类某些希望的结果,这就是人类最早对宗教信仰的验证。如果某些神不能保护人类,那么这些神最终会被人类所抛弃。古人直观地将天空视为神灵居住活动的场所,把天上的星象当作神灵而崇拜。古代占星术士为了了解神灵的活动,为了掌握人问祸福、国家存亡而研究天象。他们特别注意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观察工具以及与天文观察有关的建筑遗址。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产生了古代天文观察和历法,从而奠定了古代天文学的基础,对人类的生产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如道教认为天体的运动昭示了封建王朝的命运,历代皇帝都支持天文学的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与谶纬学说联系在一起发展的。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僧侣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其早期的天文学也是同占星术联系在一起的,它经历了从为占卜而观象,到为研究而观天的历史过程。古代大量丰富的天象资料大都是通过宗教占卜而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都与宗教有联系。人类正是在炼金术和占星术这些为满足重大欲望的追求中,经过中世纪数百年在无边无际的泥潭中彷徨之后.才逐渐出现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如果没有准科学时代的愚拙而执拗地反复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张新东 讲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我就想到怀特海,这个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老师和同事。他有一个观点,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如果“科学”一词不是在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说,他的话有道理。所谓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从17世纪以来,在实验基础上的,有系统的理性论证的科学体系。但是人类的科学活动,认识自然,描述自然,发现规律为自己服务的活动是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都共有的现象。宗教也是在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所有的文化中所共有的现象。所以,广义上说,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二者关系紧密、复杂,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宗教和科学二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 科学与宗教既是相互区别和对立。也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详细的阐述我对这两种关系的理解。 一、科学和宗教相互区别和对立 (一)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 科学是无神论的思想体系,宗教是有神论的思想体系。科学以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性把握为目的,它必然要求在思想上遵守逻辑规则,重视思维活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强调概念和命题的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而宗教则把从精神上摆脱因自身的有限性而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作为它的目的。宗教因其追求的对象是超现实的绝对和无限,所以在对其合理性的论证中,它必然以对无限绝对的神的信仰为基础,诉诸于人的直觉和顿悟,依赖人的情感体验,其思想是非逻辑的,其概念和命题也不具有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正因为如此,所以科学思维与宗教思维就有着本质的不同,当它们用在各自所适合的领域思考问题的时候,它们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但如果超出了它们各自适合的领域,把宗教思维伸向科学领域或把科学思维伸向宗教领域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有神论与主张无神论的最广义科学无疑是矛盾的。和几百年前相比,各种宗教现在都在世俗化,但不论怎样世俗化,并没有放弃其根本的东西,即信奉神或上帝。科学和宗教都是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但是二者创造的基础有着某种根本的不同:研究科学、创造科学知识要以事实为依据、以严格的逻辑推理为基本要求,而且科学研究的结果一定是趋向于一致即趋同,即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同样事物进行研究后最终只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从而达成共识即公认为正确的信息、结论,成为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超越于个人的各方面差异之上的。 科学追求的是现实生活,宗教追求的是来世的幸福,科学属于唯物主义,宗教属于唯心主义。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活动,而科学活动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宗教活动更多的是感情投入和超现实的精神企求,而科学活动则强调理性思考和客观的求证。这样,在人的生活中,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出现。众所周知,科学是建立在逻辑理性基础上的对事物作客观认识的知识体系。当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设备的转化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时,它就可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本文主要分别论述了科学与宗教的性质、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并就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科学与宗教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只注重科学而导致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与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系,最终得出了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的结论。 关键词:科学,宗教,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科学与宗教的基本认识 (1) 1.1 宗教的认识 (1) 1.2 科学的认识 (1) 2 科学与宗教的三种关系 (1) 2.1 冲突说 (1) 2.2 相互关联说 (2) 2.3 分离说 (3) 3 科学与宗教的渊源 (3) 4 科学与宗教关系归纳 (4) 5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科学与宗教 (5) 6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影响巨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好像对它非常熟悉,比如高耸的教堂,香烟缭绕的寺庙,流泪的祷告,低沉的诵经声,青藏高原漫长的跪拜之路。而在生活的另一面,我们乘坐高速磁悬浮列车,使用国际互联网,用液晶电视收看高清节目等等,科学显得如此触手可及。这样看似没有太大关系的科学与宗教,内在联系却着实让人摸不透。文章将从对科学和宗教全方位的认识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1 科学与宗教的基本认识 1.1 宗教的认识 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认为,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英国宗教史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认为,宗教是对超人力量讨好并祈求和解的一种手段,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或抚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宗教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狭义的宗教,是宣扬神和神学有关的领域。广义的宗教,是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1.2 科学的认识 狭义的科学,是观察、界定、描述及实验性地去考察和解说自然界的现象,是严格地局限于研究自然现象这一领域。广义的科学,是对自然规律加以认识和利用的知识体系、认识形式和实践活动,它也有着自己特定的传统、理想、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 2 科学与宗教的三种关系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而言,大家普遍认为,科学与宗教主要有三种关系:相互冲突、相互关联以及相互分离。 2.1 冲突说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科学是在处理可校验的事实,

宗教与科学、文化论文

宗教与科学 王寒工商学院1404班 一、综述 宗教、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否定任何一个,人类文明就会有很大缺失。从过去几千年两者共存、共发展的事实来看,宗教与科学是可以、也应当携手并进的。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依赖科学而忽视宗教。加之历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有些人就走上了极端道路,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不共戴天的,这显然是不妥的。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并不一味的是对抗,很多时候两者也能相互促进。个人认为,两者的关系应当分成四个大阶段来看待:原始宗教孕育科学萌芽、统治宗教初期推动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诞生后与宗教的冲突、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与科学。这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 在从历史角度来探讨两者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将理性的思辨穿插其中。毕竟我们探讨它们的关系并不是为了给它们的过去加注释,而是为了给它们的未来作指导。 在辩论赛的结尾,陈教授引导我们从中国的特殊情况来看两者关系。这个问题将在本文末尾试做一定的分析。 二、宗教与科学的概念的界定 辩论赛上,正方辩手认为,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信仰超自然;科学是一种“探索体系”,探索真理。反方辩手从本质角度对两者进行了界定:宗教的世界观是信仰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方法论是纯粹的信仰;科学的世界观是坚信真理的存在,方法论是怀疑直觉并实践。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瑕疵。马克思指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然意识和自我感觉”。这是从人、自我意识层面的剖析。马克思又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是从社会压迫的角度的剖

论科学与宗教地关系演变

太极图之阴阳双生-论与科学关系的演变问题 周超 摘要:在世界尺度上,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动态调整的过程。在希腊城邦时代,与科学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信仰一度攫取了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则成了的附庸,只能依附而发展。近代,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并取代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历史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与科学同生共长,此消彼长的历程。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研究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落脚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并以此来分析与科学阴阳双生的关系。 在本文中倾向于讨论科学与之宗的关系,而非科学与之教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关系、太极图、阴阳双生 世界著名的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与科学是影响人类的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历史的未来进程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与科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一下与科学的关系究竟如何。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能让我们具备更加全面的理念和方法来了解把握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步丰富自我的物质性和精神性,达到人性的和谐完整。 本文先从科学和的涵以及关系谈起,最后讨论科学与之宗的关系并提出一种描述两者关系的太极图模型,试图返本归原,将两者皆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和而不同的工具和手段。 一、与科学是什么? 首先,从提出的问题和基本关注点来看,科学涉及的问题是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本身的,它的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手段搜集材料,建立起适用围广的原理或模型来说明现象或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将研究限制在时间、空间和物质及其相关的概念围。则是关于社会事件、自然现象及其因果联系的终极意义,它延伸到更为深层的意义领域,用怀特海的话说是“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用蒂里希的说法是人类的“终极关切”。 其次,从人对世界的态度来看,与科学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按照布伯(Mar tin Buber)的“基本词组”,科学体现的是“我—它”(“I- and- It”)态度。它与

论科学与宗教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试卷 (2014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科学与宗教 宗教,乃哲学,乃信仰。人生始于偶然终于必然,但人生的过程必将颠沛、磨难。人性有与生俱来的弱点:惧怕人生的结束,惊恐人生的不确定性,逃避肉体与内心的折磨。所以,古代圣贤为我们想象了天国、想象了命运、想象了修行,用无与伦比的思维为我们建立了金碧辉煌的思想大厦,让我们安息、安心、安神。 但这些都不是宇宙真实,更不能代替人类对科学、宇宙、物理的探索。科学,乃客观规律,它必须是逻辑上自洽的,必须是可以推断出系列结果,且这系列结果能够被验证并证明为真的。 一.历史上科学与宗教的互动 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历史相互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内容又各不相同。这种历史相互作用意味着互相克制、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其后果就是整合、融合、协调。 古代希腊时代,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古希腊哲学又为后来基督教的产生莫定了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希腊哲学、科学,最初源于古老的宗教祭仪,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近代经过一次次”阵痛“逐渐从母体中独立出逐步壮大并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并为西方科学的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关于科学的基本理念和体系。 在希腊化时期,基督教被罗马统治者选择作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理论。宗教成了凌驾于其他文化样式之上的统治力量,并形成了独立的社会建制。宗教取得思想上的绝对统治权之后,科学与哲学等文化样式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与对宗教的评价。科学与哲学为发展与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与建制,在认识方法上与宗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一方法论上的革命,导致了基督教与近代科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宗教来说,这种冲突最致命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科学将会一个接一个地攻占宗教的堡垒,自然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把昔日视为上帝操纵的超自然领域变为自然法则支配下的纯自然领域,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将不断失去存身领地。“恩格斯的论断虽然针对的是欧洲的宗教和科学,但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宗教和科学。 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使古典的理性主义复苏,科学不断超越自身即对前科学的超越,科学理性不断壮大,并越加使人信服。科学对自然界的解释力图超越宗教对自然界幻化的解释,并力图摆脱对神学的依附,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而宗教也力图固守对自然界幻化的解释,并力图固守对其他领域的解释和表达。两者矛盾激化,科学对宗教的挑战以及宗教对科学家的迫害,似乎成为此时期科学与宗教关系中的主流。哥白尼革命对基督教的打击以及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的迫害成了两者关系中永久的历史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似乎成为衡量和评价事物合理性与否的标准途径。宗教

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浅析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08-12-08T14:04:59.09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8年第11期供稿作者:白烨琳 [导读] 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有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第一种关系是,宗教和科学存在着根本的冲突,一个为信仰舍弃理性,而另一个则处理可检验的事实;一个在永恒的假定真理中寻找安慰,另一个则对科学认识的进步所带来的变化感到欣喜。 【摘要】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有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第一种关系是,宗教和科学存在着根本的冲突,一个为信仰舍弃理性,而另一个则处理可检验的事实;一个在永恒的假定真理中寻找安慰,另一个则对科学认识的进步所带来的变化感到欣喜。第二种观点是,宗教与科学并非是争斗的,而是本质互补的—各自满足一系列人的不同需要。这种观点认为只要牧师不对自然的作用发表武断的见解,科学家不狂妄的设想科学知识能满足人类最深层的需要,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就会变得甜蜜而轻松。第三种观点是,宗教和科学既不冲突也不分离,关系极其密切,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绝不是有害的,而是对双方都有利。 【关键词】宗教科学关系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主要是指宗教观念,它属于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一种解释。但这种反映和解释,采取了幻想的、颠倒的、歪曲的形式。恩格斯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是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科学是人们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其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把握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不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毫无疑问,宗教与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对矛盾事物,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一、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与对立 1.形成的基础不同 宗教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是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体现了人类以幻想的方式把握世界的需要。而科学虽然在古代社会已有萌发,但其真正的形成是在生产力相当发展的近代,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世界的认识飞跃。 2.认识内容和思想方式上的差异 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信仰有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归宿。进而统摄人们的一切行为和价值取向。而科学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是在实证基础上建立的对世界的认识。 宗教因其追求的对象是超现实的绝对和无限,所以在对其合理性的论证中,它必然以对无限绝对的信仰为基础,诉诸于人的直觉和顿悟,依赖人的情感体验,其思想是非逻辑的。科学以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性把握为目的,它必然要求在思想上遵守逻辑规则,重视思维活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强调概念和命题的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正因为如此,所以宗教思维与科学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 3.活动方式上 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活动,而科学活动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这样,在人的生活中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出现。具体来说,这种活动上的冲突又表现在两个层次,即个人层次和社会层次。就个人层次来说,表现为个人进行科学活动就可能受这种冲突的困扰,尤其是一个科学家就可能受这种冲突的困扰。就社会层次来说,表现为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宗教活动的组织的矛盾,如科学教育与宗教教育等。 二、宗教与科学的联系 1.宗教对科学的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宗教活动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素质,开拓了一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早期原始巫术促进了人类语言符号的发达和完善,也促进了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推进了人类从自然对象中分离独立出来的过程。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培养了忠于信仰的热情,培养了合情合理地解释世界的愿望,同时宗教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在一些宗教理论体系中往往包含着对事物冷静而富于哲理的思辩,范畴严谨,规律缜密,对认识对象与过程的分析详细而周密。恩格斯曾指出:“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达到”,可见宗教对事物进行的思考和说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而这也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些科学史家认为,中世纪时,人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炼金术、占星术的宗教活动,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和形成。这一论断是有科学事实作为依据的。如巴比伦神庙中有许多关于占星术的书,掌管占星的神职人员能推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能预测日食、月食。哥白尼、伽利略这样的宗教僧侣都曾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古代的炼丹术、炼金术对化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晋代葛洪所写的炼丹术著作中提到的原料有20多种,对这些原料的属性、作用、化学反应式作了详尽的说明,被誉为实验化学的先驱。中国著名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配方即载于唐代道家经之中。欧洲炼金术士曾发现了卤砂,制作了苛性碱,使用了蒸馏法。伊斯兰阿拉伯著名的化学家贾比尔被欧洲人称为炼金术之父。他是硫酸和硝酸的发现者,还对燃烧和还原过程作了科学解释,进了金属的纯化、熔化、晶化方法。宗教中的长生术、气功,对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修炼气功必须熟悉人体内部的构造、穴位的分布、经络走向,这对人体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宗教对科学的负面影响 从人类科学发展总的历史进程来看,宗教绝大多数时间对科学的发展是起阻碍作用的,是与科学相根本对立的。宗教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的宗教都引导人们脱离现实,屈服于自然、听从现存制度、生活模式的安排。宗教有意识地扩大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消极、畏缩情绪,并以天命的形式将不合理的存在肯定下来,反复说教,让人们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等待神灵、等待奇迹的出现,让人们自我欺骗,在幻想的满足中麻痹心灵、消磨斗志。“幻想使得一件东西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与本来面目不同的样子;幻想使得人在一种让理智昏迷和眼睛眩惑的光辉中去看自然界。”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破除宗教迷雾的过程中前进的。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但宗教对科学长期实行打击扼杀政策,直到科学昌明的现代,宗教才为拉拢、曲解科学为自己服务。从前欧洲城市里开始安装路灯设备时,教会黑暗势力十分仇视,提出抗议说,上帝已安排好了一切,白天应当光明,夜间应当黑暗,不能人为改变上帝意志。哥白尼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时,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立刻宣布哥白尼是疯子。公元16世纪,俄罗斯民间有个发明家提出建造供人飞行的机器翅膀时,被教会当作恶魔砍下了脑袋。中世纪欧洲教会烧死的异端分子多达500万左右,其中有不少是科学家,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就因为捍卫真理而被宗教法庭夺去了生命。宗教对科学的负效应是明显的,从总体上看来,宗教至少在以

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科学和宗教的产生以及认识,人们已有习惯的解释及相关的共识。然而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有来自各种不同的声音表达。不过归纳起来就是这两种倾向: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和宗教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既对立又包容的辩证关系。在大多数人的叙事里面,科学与宗教大多时候是对立面,如果说它们能由对立走向和谐统一,这是得深入其中探讨才能理解的。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原始宗教自然观是一种多神论宗教,它以丰富的神话传说来解释多种自然物的来源和变化。从古至今,不同的人群和民族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就宗教自身的发展来说,一种宗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宗教是笃信、崇拜超自然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超验的精神本体的理解和追求,主要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宗教的根本宗旨(拯救人的灵魂)逐步产生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满足的是人的精神上的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传统宗教的根本宗旨,是要拯救人们的灵魂。为了灵魂得救,死后进天堂,要教徒放弃对现实幸福的追求,甚至过禁欲生活,以自我折磨的方式求得上帝的宽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宗教说教已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曾经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过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起源,与宗教是相伴而生的。虽然,在科学发生之初、还未形成独立的社会建制之时,科学仅仅是少数知识分子的智力的追求,研究科学都是出于纯粹的追求和爱好,科学对大众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随着科学的理性愈来愈使人信服,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之后,他的发展就日益成为人类竟相追求的目标。科学知识对技术和工商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成为人们研究科学的最根本的动机。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面对科学技术所创造的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人们对科学由信赖转变为迷信,以为科学无所不能,以为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就能创造人间天堂。由此使人们对科学的信仰代替了对宗教的信仰。一切"好"的东西就一定是"合乎科学"的,合理的、明智的价值规范就是合乎科学尺度的,连社会的运转也是按照"合乎科学"的取向来加以理解、评价和取舍了。说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人们马上联想到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联想到对伽利略的审判,以及塞尔维特被野蛮地用慢火烤死,等等。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史中,二者曾经出现过尖锐的对立甚至是残酷的对抗。近代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观察和理论是绝对区分的,对于超越人的经验而无法认识的问题的唯一科学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不予讨论,它不应该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宗教是主观的,它强调的是个人的体验和顿悟;宗教和科学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科学则作为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把钥匙,以其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使得宗教几乎没有了容身之地。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质疑了这种绝对区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使物质生活的世界得以解放,人类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技成功和物质成就,正当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突现出来。人们发现,科学以及它所推动的工业的发展,尽管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却日益严重,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却享受不到心灵的宁静。而此时,却是宗教发挥了其重要作用。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危机,给宗教和科学提供了可以相互合作的基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满足人精神需要的东西,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不仅具有物质性和生理性的生活,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两种生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宗教生活,为人在精神上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去追求自身的完满提供一种条件和途径。在科学与宗教两者中,科学是建立在逻辑理性基础上的对事物作客观认识的知识体

弗洛伊德论宗教与科学

第8卷第6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8,No .6 2006年12月J.of W uhan Uni .of Sci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Dec 12006 收稿日期:2006-07-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4SS D8400004). 作者简介:黄忠晶(1949-),男,江苏沛县人,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哲学、社会思想史研究. 弗洛伊德论宗教与科学 黄忠晶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弗洛伊德在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人类社会领域时,着重探讨了宗教与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认为,宗教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幻觉,其中有些观点类似于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当人类度过童年期后,必然会脱离宗教而进入科学阶段;科学不是幻觉,它有可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关键词:弗洛伊德;宗教;科学;幻觉 中图分类号:B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06)06-0008-04 Freud on Reli g i on and Sc i ence HUAN G Zhong 2jing (School of La w and Politics,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W uxi 214122,China ) Abstract:A s Freud turned his study int o the field of human s ociety,he put e mphasis on the issues of religi on and science .He p r obed int o the origin,functi on and reliability of religi ons .He believed that religi on that ex 2ists f or a certain reas on is a s ort of illusi on in essence,and s ome of religi ous ideas are like fantasy .W hen mankind has moved beyond its infancy,he will inevitably break a way fr om religi on and e mbrace science which is not a illusi on and thus can bring t o man real happ iness .Key words:Freud;religi on;science;illusi on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 mund Freud,1865-1939)将研究转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时,宗教问题是他着力探讨的一个主题。弗洛伊德首先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在人类进入文明之初,他们的生活状况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难以忍受的。自然以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地震、洪水泛滥、暴风骤雨等伤害人类。人类的身体会逐渐衰老,死亡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痛苦之谜,他们感到自己的命运是残酷的,而且无法把握。文明社会给人类带来贫困差距,各种禁律和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也使人类遭受一定程度的痛苦。总而言之,人们仍然处于孱弱无助的状态。这种孱弱无助的状态,使他们寻求神的帮助,这就是宗教的起源。 最初人类是通过将自然人性化,把自然的力量变成了神。这时的神具有三重作用:它们必须驱除自然的恐惧;必须使人和残酷的命运协调一致,特别是像死亡中所表明的那样;必须补偿文明 的生活所强加于它们的痛苦和贫困 [1](p169) 。随着 时间的流逝,神的前两项功能和作用有逐渐减弱之势。人们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是根据其内部需要自动发生的,神只是在偶然的、所谓奇迹的情况下,才会介入到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来。在命运问题上,人们也感到,如果是众神创造了人的命运,那么他们的意见就注定是不可测知的,不可能指望他们来改变人的不幸的命运。这样,人们期待于神的作用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个方面,也就是铲除文明社会存在的不足和邪恶,注意人们在生活中相互造成的苦难,关注文明禁律的付诸实施。文明的禁律本身具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它们超越了人类社会,而且拓展到自然和宇宙。于是,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被看作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上帝的表现意图,他注视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他看似严厉,却不会使我们遭受痛苦,不会让我们成为过分强大而又冷酷无情的自然力量的玩物;死亡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 摘要:科学与宗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满足了人类不同层面的需求,二者自萌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事关人类历史未来进程的大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宗教与科学表面上一直处于完全的对立状态,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对立植根于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们具有让人类获得幸福的共同目标取向,在表面的对立状态下,两者具有错综复杂的促进或者阻碍关系。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历来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本文拟在综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从科学与宗教是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和科学与宗教应协调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论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作出动态的和辩证的说明。 关键词:宗教科学辩证统一协调发展 一、宗教与科学的不同观点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两种,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科学与宗教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历来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理解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典型的看法:一是“冲突说”,即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这类学说的典型代表者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德雷伯和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罗素,他们坚持认为科学与宗教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冲突关系,科学代表着真理,宗教代表着谬误;二是“相互关联说”,这类学说认为科学与宗教处理的是不同领域的事情,各自满足人类的不同需求,这也是许多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三是“认识的不同状态说”,这类学说是由孔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理智的内在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宗教、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个连续阶段:宗教充当了人类知识的必然出发点,而科学则提供了最终的认识状态;四是“完整知识学说”,这类学说认为实证科学、哲学、宗教的综合,即所谓的“完整知识”,是人类理智发展的“最高目的和最终结果”,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此外,还有鲍尔蒂利希的“分离论”,约翰霍顿的“相关论”以及爱因斯坦“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宇宙宗教”等观点[1]。 二:宗教与科学的辩证统一 不论是“冲突说”、“相互关联说”,还是“分离论”、“相关论”,这些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说都是历代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看法或见解,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与宗教发展的产物。因而在分析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都是从静态的层面去进行孤立的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而非绝对的静止。只有事物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我们才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事物是倏忽即逝,不能保持其质的稳定性,那么,我们就无法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