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福建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
福建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福建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口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吴庄莹一,建设背景"十五"期间,福建省提出"数字福建"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通过"十五"期间信皂,化的建设,福建电子政务建设初显成效.但是,在福建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突出表现为各厅局单位电子政务的建设以满足局部需求为主,在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等需求上,缺乏整体和全局的综合考虑,缺乏层级间上下贯通,系统间左右衔接的设计思路,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二.总体技术框架模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借鉴先行省,市政府的设计经验和国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有用思想,结合福建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建立福建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福建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总体技术框架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政务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层,综合应用层,门户与渠道层,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总体框架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福建省电子政务和"数字福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省级,设区市级,县(市,区)级的有线政务网络和无线政务网络以及公众网络.有线政务网络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网络(政务外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政务外网的边界为政府机构到街道, 乡镇.无线政务网络主要承载全省无线综合指挥调度和数据通信业务,可划分为若干虚拟专网,由省级管理调度(指挥)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相关省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理调度分中心或通信调度分中心管理本虚拟子网.公众网络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社会公用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政务网络的有益补充,是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在设计中,福建省的政务网络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应用驱动,注重实效的原则.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依托于有线政务专网,充分发挥该网络的作用.政务专网覆盖不到的地方,考虑利用公众网络.有线政务网络统一监管,分级维护.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整个有线政务网络的运行监控和网络IP地址的统一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起的网络传输瓶颈;各设区市级政务网和县(市,区)级政务网分别由各设区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如:政务中心,数字办)负责运行维护,并负责对本级有线政务网络进行完善和改造,保证省,设区市,县(市,区)政务网络的全网连通.此外,各部门的无线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均统一规划,作为无线政务专网虚拟子网.第二,政务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其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目录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福建省的人口信息,法人信息,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社会经济信息等四大数据库属于共享性的基础信息资源,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布"的原则建设.全省可共享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库,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由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建设;各部门的重要信息资源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配套的应急预案和备份策略,并做好数据存储备份工作,对于明确需要共享的数据,按照要求和标准同时生成元数据,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福建省还将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形成一歧肘l.I''门户与.睾蔷杀蓠芋..粤;哥斋器辱.渠道层综合应用层I网上审批系统1l应急指挥系统ll基础捂息交换1I其他应用I应用琵I蠢萎II蠡磐lI蘧霎Il且霎Ie基础支撑层萼鬻rf髓l1I囊.引厂政务共享信息置漂信恩资菲目录信息蚓瞻引1I【袋资源层百袋孽舞l髑蒲一lI疆谎攫_滢辫鼯矗II餐龋J噜器l 图1福建省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套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首先在省级重点部门或重点领域开展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目录体系建设,而后陆续推广到各设区市,县(市,区).第三,应用基础支撑层在整个总体技术框架模型中承担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政务信息资源层和综合应用层之间,由基础支撑和核心服务两大部分组成.福建省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由一个省级基础支撑平台和若干个设区市,县(市,区)支撑平台构成,采用星形结构,以省级支撑平台为中心节点连接各设区市,县(市,区)支撑平台.各设区市,县(市,区)支撑平台的结构参照省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体系结构,建设时应为各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接口开发工具,并能为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相应的服务.各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应着重考虑自身的业务功能,对于电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已有的功能模块,应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第四,综合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带有明显的专题性质,需要综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产生辅助决策的有效信息,为跨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有数据丰富,功能综合,业务跨部门等特点.福建省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新建的跨部门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 通过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已经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均不得重复建设.需要利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提供服务的综合应用系统,应通过规范的标准接口与支撑平台进行对接,以获取各类基础性服务,或通过制成平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各类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和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五,门户与渠道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由门户和访问渠道两部分组成."中国福建"是福建省人民政府面向公众与企业的门户, 是由福建省各级政府机构和部分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组成的网站群,中国福建主站点是网站群的内容导航站点和统一入口.目前,"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已实现整合,开通了"中国福建"政府门户网站新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政务网门户是面向全省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务门户网站.政府部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等用户可以使用多种终端设备,通过多种的访问渠道,实现任何人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均可享受权限许可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的访问和个性化服务. "中国福建"是福建省人民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门户网站, 要求省级各厅局单位以及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必须纳入到福建省政府网站群中,并在首页显着位置加入"中国福建"网站群的统一标志.政务网门户作为公务员政务工作的门户网站,除了安全要求高的应用系统外,各部门应将有关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纳入到政务网门户网站中,为公务员和政府领导提供信息服务.第六,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是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福建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设计的目的是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加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正常进行.标准体系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保证,是实现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确保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各部门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根据的业务分析以及确定的主题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属性,在国家技术标准,网络系统标准,网络安全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应用软件开发标准等基础上,确定数据元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等组成的数据标准体系架构.第七,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建立运行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要用行政手段结合法律法规,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证系统安全.中办发E2003]27号文件指出,"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这是国家信息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指导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的总体战略方针.按中办发文件的要求,福建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综合采用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多种安全措施和手段,覆盖安全保障各个环节,对系统进行全面,动态的保护,在攻击者成功地破坏了某个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其它保护措施仍然能够有效地对系统进行保护.皿责鳊:戈悦迎*****************。
行业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行业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范围 (2)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3)2.3 功能需求分析 (4)2.4 安全需求分析 (4)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模块设计 (5)3.3 数据库设计 (5)3.4 系统界面设计 (5)第四章技术选型与实施 (6)4.1 技术选型 (6)4.2 技术路线 (6)4.3 实施步骤 (6)4.4 项目管理 (7)第五章系统开发 (7)5.1 开发环境搭建 (7)5.2 系统编码 (7)5.3 系统测试 (8)5.4 系统部署 (8)第六章系统集成与对接 (9)6.1 系统集成策略 (9)6.2 系统对接技术 (9)6.3 数据迁移与整合 (10)6.4 系统兼容性测试 (10)第七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0)7.1 系统运维策略 (10)7.2 系统维护流程 (11)7.3 系统监控与预警 (11)7.4 系统升级与优化 (11)第八章信息安全与保密 (12)8.1 信息安全策略 (12)8.2 保密措施 (12)8.3 安全防护技术 (12)8.4 安全培训与宣传 (12)第九章项目评估与验收 (13)9.1 项目评估指标 (13)9.2 验收流程 (13)9.3 验收标准 (13)9.4 项目总结 (14)第十章培训与推广 (14)10.1 培训计划 (14)10.2 培训方式 (14)10.3 推广策略 (15)10.4 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 (15)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在政务信息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能力,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行业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方案
人,鞭策落后部门改进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关系
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包括云服务、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
应用支撑层:提供通用的应用支持和服务,如身份认证 、权限管理、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等,为业务应用层 提供快速开发和部署的能力。
用户展现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和操作界面, 包括PC端、移动端等多种访问方式,实现政务服务的 随时随地访问。
03
智慧政务关键技术应 用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基础设施
建设高效、安全、可靠的云计算 基础设施,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统 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云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和弹性扩展。
云服务平台
打造支持多样化应用的云服务平 台,提供包括政务办公、公共服 务、数据中心等在内的各类云服 务,推动政府业务创新和流程优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 方案
汇报人: 2023-11-21
目录
• 智慧政务概述 • 智慧政务总体架构设计 • 智慧政务关键技术应用 • 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01
智慧政务概述
智慧政务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智慧政务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增 强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的一种 新型政务模式。
数据资源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 上层应用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系 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等。
业务应用层:针对政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开发各类应用 系统,如办公自动化、政务服务、决策支持等。各业务 系统间通过应用支撑层提供的服务进行交互和集成。
各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交 互,共同构成智慧政务的完整体系。同时,安全保障体 系贯穿于整个架构,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方案
02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思路
以服务人民为中心
满足民众需求
智慧政务应以服务民众为首要任务,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满足民众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包括定制化的信息、在 线办事、预约服务等。
强化民意反馈
建立有效的民意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民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 质量和效率。
感知设备部署
在各政府办公场所、服务窗口、公共场所等关键区域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如 摄像头、传感器等,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和监控。
数据采集与传输
通过感知设备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以及人员流动、 窗口业务办理情况等实时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汇聚。
网络层设计
网络架构规划
构建智慧政务专网,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同时保证网络安全 和稳定。
智慧政务包括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政务监管、智慧政务决策 等多个方面,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智慧政务的背景和发展
01
智慧政务是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 要延伸和发展。
02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智慧政务的建设,以 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确定评估指标
从政策、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选取评估 指标,全面衡量智慧政务顶层设计的优劣。
建立评估模型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构建智 慧政务顶层设计的评估模型。
分析评估结果
1 2
定量与定性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智慧政 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
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8月29日消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在“十二五”规划中,“顶层设计”的提法更是不绝于耳,特别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更是多次强调顶层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
那么,如何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应用产业本部大数据产业研发与工程中心数据资源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强,他认为,“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主要围绕三个点,一是自主可控,二是顶层设计,三是政务信息化。
政府行业“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看,“自主可控”,自主一般理解为自主研发,可控就是自己说了算,国家坚定推进“核高基”专项是一方面。
自主可控也是一个行业的背景或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就是要把安全提到更最高的层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主安全仅仅是一个系统建设或者行业建设当中的辅助”,是观念的根本转变,安全是首位。
尤其是电子政务所在的政府行业,它和国家军事、政治等信息密切相关,所以在电子政务领域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观念的转变。
例如交通行业,有领导提出“管事型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做不了主”,这就反映了当前一种“自主不可控、可控不自主”的现状,要做到自主可控,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一把手工程才能从管理上统抓,真正的做好信息资源规划。
业务具有多变性需要顶层设计找到内核“顶层设计”源于美国,是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在国内则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
魏强看来,顶层设计的出现,可能也出现了一个矛盾,换句话说是顶层设计跟摸着石头过河两者之间如何融合的问题。
什么是摸着石头?我国信息化系统建设了很多年,已经有很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顶层设计吗?其实也是有的。
这个系统没有价值吗?肯定不是,它很有价值,也解决了很多问题。
政务信息化工程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化工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务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推行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因此,政务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对政务信息化工程的设计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划,以期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高效和透明。
二、项目背景1. 政务信息化工程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拓展政府服务领域的重要举措。
政务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对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运用,政务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国家对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推动政务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为政务信息化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开展了不少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但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数据共享不足等,需要通过设计和实施统一的政务信息化工程,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目标与原则1.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完善的政务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政府整体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 原则:本项目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可扩展性和用户友好性。
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共享和高效流转,提升政府内外服务效率。
四、整体架构设计1. 系统架构:本项目的整体架构采用B/S架构,以Web应用为主,结合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化服务的快速部署和跨平台访问。
2. 数据架构: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政府数据利用率。
同时,采用数据加密和备份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网络架构: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支持自治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部署的模式,实现自治区政府各级部门的联动和统一管理。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数据存储与备份
规划数据存储方案,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 障数据安全。
运行环境
提供合适的软件和操作系统环境,确保系统 顺利运行。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 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
数据加密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和数据传 输安全。
安全审计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操作进行记录和 监控。
漏洞管理
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提高系 统安全性。
07
效益评估与风险控制
效益评估
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化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促进信息公开
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信息公开和透明化,增强行政部门的公信力。
数据挖掘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采集到 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数 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 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 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存储
利用云计算的存储服务,实现数据的集中存 储和备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服务效率。
加强部门间协作
通过信息化系统整合各部门资源,加 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
高整体行政效能。
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
借助信息化系统,及时发布政务信息 ,增加行政透明度,便于公众了解和 监督。
提升公众满意度
通过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行政服 务,提升公众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满意 度。
建设原则
安全性原则
北京市政务大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设计
标准实用文案文档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一、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的概述说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在互联网行业起步并逐步拓展到电信、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现正拓展到政务领域。
(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应用,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应该是思维观念和运作方式的变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核心理念包括:体外互动:邮件、电话、信件互动---服务导引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简单服务让渡社会:众包---自助服务边界开放:数据开放---创造服务第二,是其技术演进,针对数据处理的技术首先是传统数据分析处理阶段,该阶段是面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处理效率低;硬件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差。
其次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总体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具备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分析的能力;基于消费级硬件,不依赖高性能、高可靠性硬件,从而保障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平台兼容性好、扩展性高;进而业界又提出去IOE的思路。
第三,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画像技术以及各类数据融合、分析、挖掘、预测等。
这些都是政务领域需要学习与借鉴的。
为此,我认为: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即包括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需求,也包括了政务大数据新的应用。
对于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第二个方面需要对政务大数据给出定义。
有些人认为政府没有大数据,只有传统的小数据或中数据。
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中进行讨论。
政务领域是大数据应用崭新的领域,它将极大的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节约政府投资、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开展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同时,政务大数据本身也不同于其他领域或行业的数据,其复杂程度和需求的多样化比互联网行业大的多,也难的多。
(二)政务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按照政府管理的数据来源和种类,可以分为下三类:第一类业务数据:业务办理过程中采集和产生的数据。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方案
以技术为支撑
以安全为保障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云计算 、物联网等,提升政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
加强政务数据和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政务系 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分期实施计划
第一期(需求调研和规划设计)
01
深入调研政务业务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制定系统规划和设计
方案。
第二期(系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智慧政务顶层设计,优化政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
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02
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构建统一的政务数据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
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跨部门协同能力。
03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以智慧政务顶层设计为契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包括访问控制、加密传输、数据 备份等方面,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建立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保障 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05
智慧政务顶层设计实施方案
设计方法论
1
综合运用BIM、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政务服 务。
建立高效、可靠的数据 存储和管理机制,确保 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 和安全性。
数据中心安全
制定数据中心安全策略 和措施,包括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等方面,保障数据中心 的安全稳定运行。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与部署
系统开发语言和工具
选择适合政务应用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如Java、Python、 Spring等,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样本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本文摘自穆勇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上所做演讲。
一、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概述说起大数据技术应用, 一方面是在互联网行业起步并逐渐拓展到电信、金融、工业等各种领域, 产生了巨大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 现正拓展到政务领域。
(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行业成功应用, 那些地方是值得咱们关注第一, 应当是思维观念和运作方式变化, 所谓互联网思维, 其核心理念涉及:体外互动: 邮件、电话、信件互动---服务导引服务外包: 购买服务---简朴服务让渡社会: 众包---自助服务边界开放: 数据开放---创造服务第二, 是其技术演进, 针对数据解决技术一方面是老式数据分析解决阶段, 该阶段是面向构造化数据, 非构造化解决效率低;硬件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差。
另一方面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解决阶段, 该阶段总体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 重要体当前: 具备构造化/非构造化混合分析能力;基于消费级硬件, 不依赖高性能、高可靠性硬件, 从而保障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平台兼容性好、扩展性高;进而业界又提出去IOE思路。
第三, 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画像技术以及各类数据融合、分析、挖掘、预测等。
这些都是政务领域需要学习与借鉴。
为此, 我以为: 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即涉及用新思维、模式与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需求, 也涉及了政务大数据新应用。
对于第一种方面比较容易理解, 对于第二个方面需要对政务大数据给出定义。
有人以为政府没有大数据, 只有老式小数据或中数据。
这个问题咱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中进行讨论。
政务领域是大数据应用崭新领域, 它将极大变化政府管理模式, 有助于节约政府投资、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开展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是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
同步, 政务大数据自身也不同于其她领域或行业数据, 其复杂限度和需求多样化比互联网行业大多, 也难多。
(二)政务大数据定义及特点按照政府管理数据来源和种类, 可以分为下三类:第一类业务数据: 业务办理过程中采集和产生数据。
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第一章总体规划 (3)1.1 建设目标 (3)1.2 建设原则 (4)1.3 建设任务 (4)第二章现状分析 (4)2.1 机构信息化现状 (4)2.2 存在问题与挑战 (5)2.3 信息化建设需求 (5)第三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6)3.1 网络基础设施 (6)3.1.1 建设目标 (6)3.1.2 建设内容 (6)3.2 数据中心建设 (6)3.2.1 建设目标 (6)3.2.2 建设内容 (6)3.3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7)3.3.1 建设目标 (7)3.3.2 建设内容 (7)第四章应用系统建设 (7)4.1 电子政务系统 (7)4.1.1 系统概述 (7)4.1.2 建设内容 (7)4.1.3 技术路线 (8)4.2 办公自动化系统 (8)4.2.1 系统概述 (8)4.2.2 建设内容 (8)4.2.3 技术路线 (8)4.3 业务管理系统 (8)4.3.1 系统概述 (8)4.3.2 建设内容 (8)4.3.3 技术路线 (9)第五章数据资源管理 (9)5.1 数据资源规划 (9)5.1.1 数据资源概述 (9)5.1.2 数据资源分类 (9)5.1.3 数据资源规划目标 (9)5.2 数据资源整合 (9)5.2.1 数据资源整合原则 (9)5.2.2 数据资源整合内容 (10)5.2.3 数据资源整合实施策略 (10)5.3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10)5.3.1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概述 (10)5.3.2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原则 (10)5.3.3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内容 (10)5.3.4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实施策略 (11)第六章信息技术服务 (11)6.1 服务体系构建 (11)6.1.1 服务体系概述 (11)6.1.2 服务体系架构 (11)6.1.3 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11)6.2 服务流程优化 (11)6.2.1 流程优化目标 (11)6.2.2 流程优化策略 (12)6.3 服务能力提升 (12)6.3.1 技术能力提升 (12)6.3.2 管理能力提升 (12)6.3.3 协作能力提升 (12)第七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2)7.1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7.1.1 人才引进 (12)7.1.2 人才培养 (13)7.2 人才激励机制 (13)7.2.1 设立信息化人才奖励基金。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目录1.1系统基础架构 (3)1.1.1.总体架构 (3)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4)1.1.3.网络系统设计 (7)1.1.4.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 (10)1.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16)1.1.6.系统部署架构 (18)1.1.7.逐步实现私有云环境建设 (21)1.1 系统基础架构 1.1.1. 总体架构系统基础架构层由环境支撑系统、网络系统和基础软硬件系统组成,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满足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需要,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基础运行环境。
1、系统基础架构层在整个体系架构中的相对位置2、系统基础架构层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网络环境:我委信息系统所面对的各类连接网络边界,主要包括委内部办公网络、党政机关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国土资源部/省网络、住房建设部/省网络)、ISP接入网(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网络)、无线网络等软件环境: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环境,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GIS软件、虚拟化软件、自动化部署监控软件等硬件环境:微机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网络硬件设施等机房环境:场地、空调、UPS、环境监控、综合布线等下文将针对基础设施层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现有的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机房在设计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交易大厦机房。
主要表现在,机房制冷、UPS电源和功能区域划分方面存在瓶颈,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也有较大隐患,不利于后期维护。
作为基础运行物理环境,需要新建新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理念先进,配置全面,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应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充分考虑机房系统功能完善、适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节能减排。
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可扩、高灵活和高开放的,相关设计应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
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架构分析方案
06
方案效益评估
评估方法与指标
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包 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专家评审 等。
VS
评估指标
制定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技术效益等多个方面。
效益预测与结果分析
效益预测
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等手段,对方案实施后的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
灵活可扩展原则
顶层设计应灵活可扩展,能够适应企业 和组织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求,确保信 息化建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03
基础架构分析
基础架构的组成与功能
软件层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 件等,提供系统运行环境和应 用支持。
应用层
包括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 业务处理和服务能力。
硬件层
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 设备等,提供计算、存储和通 信能力。
技术选型不当
通过充分的技术调研和评估,选择适 合项目需求的技术栈
技术难题
建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关键技术难 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01 项目延期
02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确保按时交付
0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避免人员流动对项目进度造成影
响
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成本超出预算 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对预算进行合理分配和调整
04
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架构 方案
总体架构设计
分层架构设计
01
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和基础
设施层,实现层次化管理和模块化开发。
模块化设计
02
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功能划分为独立、可复用的模块,提
政府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整体政府行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政府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整体政府行业信息化规划方案解决方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去年年底的第一次会议上决定,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这预示着在未来几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1. 方案概述网络中国基于对互联网的深刻认识、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了解以及丰富的网站运作、咨询经验,明确电子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宗旨,就是要充分体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政府信息门户网站作为展示整个城市整体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又一座桥梁。
政府信息门户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更好的为民服务,扩展其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办事等主要功能。
本方案将遵循"审慎规划,小步快走"的建设原则,通过四个业务平台(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办事平台、子站生成平台、邮件服务平台)和一个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构建电子化政府运行模型,从而推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2. 实施效益∙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利用网络为公众社会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推动和加速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3. 功能简介网络中国电子政府信息门户网站解决方案是基于网络中国的企业信息化产品E3系统自主开发的。
网络中国E3系统整体架构上采用微软最新的.NET或J2EE技术,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与扩展性,同时兼顾原有系统的重用及平滑移植,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前期投资。
该解决方案功能简介如下:4. 方案特点□先进性该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三层结构、Web Service技术,使之在选用平台、采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扩充性,从而保证建成的网站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实用性考虑到要尽量满足业务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又要适应各业务角色的工作特点,该系统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了统一身份和资源管理、统一认证、统一内容管理、个性化界面和内容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行业信息化基础架构顶层设计方案目录1.1系统基础架构 (3)1.1.1.总体架构 (3)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 (4)1.1.3.网络系统设计 (7)1.1.4.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 (10)1.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16)1.1.6.系统部署架构 (18)1.1.7.逐步实现私有云环境建设 (21)1.1 系统基础架构 1.1.1. 总体架构系统基础架构层由环境支撑系统、网络系统和基础软硬件系统组成,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满足业务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需要,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基础运行环境。
1、 系统基础架构层在整个体系架构中的相对位置2、 系统基础架构层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网络环境:我委信息系统所面对的各类连接网络边界,主要包括委内部办公网络、党政机关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国土资源部/省网络、住房建设部/省网络)、ISP接入网(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网络)、无线网络等软件环境: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环境,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GIS软件、虚拟化软件、自动化部署监控软件等硬件环境:微机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网络硬件设施等机房环境:场地、空调、UPS、环境监控、综合布线等下文将针对基础设施层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1.2.环境支撑系统设计现有的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机房在设计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交易大厦机房。
主要表现在,机房制冷、UPS电源和功能区域划分方面存在瓶颈,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也有较大隐患,不利于后期维护。
作为基础运行物理环境,需要新建新的绿色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理念先进,配置全面,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应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充分考虑机房系统功能完善、适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节能减排。
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可扩、高灵活和高开放的,相关设计应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
1、按照不同功能用途,划分特定区域2、采用模块化智能配电模式,便于在线扩充和智能化管理。
UPS电源系统采用冗余技术设计,采用双总线模块化供电方式,为全部服务器机柜提供双UPS电源供电。
其余如机房空调与气流配送系统、新风系统、机柜及KVM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气体消防系统等均应按照建设齐备。
3、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更为合理、更优化,弹性强、稳定性和扩展性好的布线技术,且应考虑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使用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UTP和光纤混合的方式,且应考虑未来FCOE和万兆网络系统的大面积使用需求。
同时,将机房区分为若干机柜组,每排机柜设一组集中配线柜,是该排机柜的列头柜,列头柜与该排机柜采用跳线的方式连接;对于水平线缆子系统,为防止强电对数据信号的干扰和方便布线,全部数据线都采用上走线的方式,选择的机柜均带有上走线屏蔽线槽,线槽应良好接地;每个服务器预留二个网口,设置二条线路,一主一备。
4、建立专用监控管理中心,采用大屏幕显示系统,部署统一联网监控管理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机房内各类设备和信息进行全数字化集中监控管理,以及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个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问题,满足现代化机房管理的需要。
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为机房内所有设备系统供电的变配电柜、发电机、UPS、UPS蓄电池等动力设备,以及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环境系统,如:温度、湿度探测系统、空调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监控管理人员出入和考勤的门禁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和其他传输控制设备。
1.1.3.网络系统设计我委网络系统设计应满足安全性、高可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可管理性等需求,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从应用区域划分,本节将从“数据中心网络”、“外联共享交换区域”、网络监控管理等方面予以描述。
(1)搭建高可用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基础网络部分,主要采用“扁平部署模式”和“多级部署模式”进行分层设计。
通过分层部署可以使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无需干扰其它区域就能根据需要增加容量),可以提升网络的可用性(隔离故障域降低故障对网络的影响),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拓扑结构结构更清晰)。
考虑到我委内外网的不同特性,外网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多级部署模型,每一级都部署单独的接入交换机,级与级之间再部署防火墙以实现访问控制隔离;内网数据中心网络采用扁平部署模型而言,服务器的分级结构是逻辑上的,需要依靠接入交换机的VLAN、汇聚层的防火墙多实例技术实现不同服务器级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
同时,网络设计上应考虑全冗余万兆核心交换、IPV6、虚拟化、FCOE等。
如上图所示,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区域主要划分为WEB服务器区、基础服务器区、应用服务器区、数据库服务器区、存储备份区等,其中,内网通过交换机VLAN进行划分,外网通过防火墙对不同网络区域进行隔离。
数据中心网络核心网络采用FCOE 万兆网络交换机,实现服务器、存储和交换机间万兆网络交换互联,同时实现光纤存储网络和IP网络的整合利用。
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需同时考虑IPv4向IPv6的过渡需求。
(2)搭建统一互联的网络使用环境我委网络主要划分内、外两套网络环境,考虑到各类不同的网络接入需求,从光纤布线和安全管理控制等层面考虑,需要尽快搭建一个通用的网络接入平台,并根据接入对象的相似性进行划分和统一安全控制。
内网网络主要划分为内部机构接入区、内网党政接入区。
其中,内部机构接入区主要考虑我委下级各单位以及分布在全市不同办公场所的单位联网接入,改区域联网单位是我委最主要的用户群体,网络资源配置和稳定性保障上应重点考虑;内网党政接入区主要考虑市、省、部等各级政府机关基于内网专网的接入需求。
此外,为确保内部机构互联区域接入稳定,通过VPN方式使用政务内网网络光纤资源,通过政务网络接入党政网络接入区,作为备用线路使用。
外网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党政接入区和ISP接入区。
其中,外网党政接入区主要考虑市、省、部等各级政府机关基于内网专网或互联网的接入需求;ISP接入区主要考虑各类网络运营商、网络专线、短信专线等接入需求。
其网路连接拓扑示意如下:运营商链路负载均衡(4)网络监控和管理解决(网络运行维护,监控管理等,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1.1.4.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考虑到今后数据中心整合趋势要求,本节思路拟按照计划将现有两个数据中心整合到一个数据中心,并将其中一个数据中心作为容灾站点运行,因此新的网络架构我们考虑将网络部分纳入支撑应用交付平台的云计算架构考虑,以便实现建立信息化的业务执行体系,整合与提升现有业务系统,创新业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扩大信息化实际覆盖面,建设既统一又有机联系、图文一体、人性化设计的规划国土政务管理信息平台。
考虑到我委内外网物理隔离,内外网框架基本类似,因此后续描述主要以内网网络规划为主,外网类似。
我委基础软硬件系统设计大致可按照如下思路完成:统一数据存储,搭建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基础平台;划分数据中心资源池,构建私有云环境;统一数据保护,建立容灾备份环境;依靠自动化管控工具,完成统一监控管理和自动化交付系统建设。
1、利用虚拟化手段,推进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系统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手段,进一步整合基础服务器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可扩展性。
对于微机服务器,通过虚拟化软件,如Vmware等,搭建高可用的虚拟化环境。
对小型机服务器,利用硬件分区和软分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硬件资源集中化。
主要技术要点:(1)服务器按照功能定位不同,划分为基础管理服务器区、业务应用微机服务器区、业务应用小型机服务器区、数据库小型机服务器区。
各不同服务器区域通过一系列虚拟化手段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微机服务器虚拟化主要用于基础管理服务器区和业务应用服务器区,前者主要用于AD、DHCP、DNS、WSUS补丁管理、准入控制、防病毒、运维管理等一系列基础服务功能;后者主要承担各类基于X86平台的业务应用。
(3)小型机虚拟化主要用于UNIX应用类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硬件分区+软件分区”的方式进行虚拟化,对于数据库服务器则仅采用“硬件分区”方式。
同时,服务器虚拟化和大数据量的产生,对存储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容量、性能、功能上都需要完善。
存储系统中规划设计上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同时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虚拟存储设备区EMC CX3-80D ELL-EMC CX960华赛N8000Netapp EMC CX700异构存储设备区存储终端设备支持多品牌、多型号存储设备、方便扩展主要技术要点:(1)、链路层,通过万兆FCOE交换机实现IP网络和存储网络的整合统一。
(2)、统一虚拟存储平台,通过部署统一虚拟化云存储平台,整合现有存储资源。
同时,该存储平台还能支持异构平台存储自动复制功能,确保核心数据同时存储于两台底层存储设备中,进一步确保关键数据安全。
(3)、底层存储设备,最终数据存储设备,由原有存储设备和新采购的磁盘阵列组成,2、统一数据保护,建立容灾备份环境数据永远是数据中心最核心的资产,尤其是采用虚拟化后,所有的核心数据都将依靠数据存储设备进行统一存储。
为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使用安全和存储安全,应同时考虑其备份和数据容灾问题。
我委数据中心可按照地域性进行合理搭配使用,满足数据保护。
(1)、在主数据中心(如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机房之间部署CDP连续数据保护系统,实现两地机房存储系统数据互相传输连续保护功能。
在不影响主要数据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持续捕捉或跟踪目标数据所发生的任何改变,并且能够恢复到此前任意时间点的方法。
CDP系统能够提供块级、文件级和应用级的备份,并且为数量无限的可变恢复点提供精细的可恢复对象。
部署完成后,交易大厦和规划大厦互作为CDP数据传输目标端,可以实现核心数据跨数据中心存储功能。
(2)、数据中心本地继续采用传统数据备份系统,并通过带重复数据消除功能的虚拟带库进行快速存储,然后通过虚拟带库离线克隆至物理带库中存储,实现分级存储备份,同时也确保备份介质的多版本克隆。
(3)、利用虚拟带库自身的远程复制功能,实现远距离异地数据容灾。
在远程机房部署一套相同型号带重复数据消除功能的虚拟带库,并依靠虚拟带库自身的复制功能,依托IP网络,将本地备份的数据远程复制至另一数据中心机房,距离可以从几公里到上千公里均可。
上述功能实现示意图如下:设备区IP SAN网络核心交换区FCOE协议交换机CDP设备物理磁带库核心数据灾备区4、依靠自动化管控工具,完成统一监控管理和自动化交付系统建设最终总拓扑图示如下:EMC CX4-960EMC CX3-40EMC CX3-80EMC CX700利旧存储IBM P 系列主机虚拟化主机应用客户端IBM 主机计算资源池存储区域网存储虚拟化平台物理磁带库虚拟磁带库存储资源池\存储即服务备份、容灾设备精简数据复制管理平台备份、容灾设备1.1.5.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