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
特点
真菌性病害具有多样性,可引起叶斑 、腐烂、坏死等症状,且通常具有传 染性,可在植物间传播。
真菌性病害的分类
根据症状分类
可分为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
根据病原分类
可分为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 门等。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气传、土传和种传等。
真菌性病害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部分真菌性病害可通过空气传 播,如气传病害。
抗药性机制
研究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包括基因 突变、代谢酶活性增强等。
抗药性水平评估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真菌种类的抗药性水平,为防 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抗药性监测
建立抗药性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中的真菌进行 抗药性检测,及时发现抗药性增强的情况。
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
生物防治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真菌病害,具有环保、可持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注意药剂的 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施药方法
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如喷雾、拌种、土壤处理等。
施药时期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控制病害的扩散 和蔓延。
安全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对人畜和 环境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如 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详细描述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植物的叶片和果实上产生黑色的斑点或 条纹。这些病状物通常会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或果实枯萎和脱落。炭疽病可以 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并且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灰霉病
总结词
由真菌中的灰霉病菌引起,通常在植物的花、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灰色的霉层。

恶臭假单胞菌农业发展用途

恶臭假单胞菌农业发展用途

恶臭假单胞菌在农业发展中的用途引言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植物体内。

它以其特殊的代谢能力和生物学特性,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恶臭假单胞菌在农业发展中的用途,包括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

1. 提高农作物产量恶臭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1 促进营养吸收恶臭假单胞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2 促进根系生长恶臭假单胞菌产生一种称为赤霉素的植物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较强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增加植物的营养供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3 抗逆性增强恶臭假单胞菌能够合成一些抗胁迫物质,如抗氧化酶和抗病毒蛋白等。

这些物质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更能适应各种环境压力,如干旱、盐碱等,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 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恶臭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帮助农作物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提高其抗病能力。

2.1 分泌抗生素恶臭假单胞菌能够分泌一些抗生素,如铜绿假单胞菌素、吲哚乙酸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2.2 诱导植物免疫系统恶臭假单胞菌能够通过诱导植物免疫系统的激活,增强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它能够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增加抗病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使植物更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2.3 产生拮抗物质恶臭假单胞菌能够产生一些拮抗物质,如抗菌素、酶类等。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3. 改善土壤质量恶臭假单胞菌在农业发展中还可以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性。

荧光假单胞菌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荧光假单胞菌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杨合同,王少杰,许勃。

1993。

荧光假单胞菌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山东科学。

6(3):50-56荧光假单胞菌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杨合同王少杰(山东省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许勃(山东省科委)摘要荧光假单胞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它首先在植物根际定殖,然后靠噬铁索对铁离子的竞争和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保护植物体免受病菌危害,荧光菌在根际的定殖能力与它同根系分泌物的凝集能力有关,与它在根表的短期不可逆吸附也有一定关系.荧光菌菌剂研究较多,目前最好的可贮存一年.虽然荧光菌已成功地用于一些病害的生物防治,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噬铁素;抗生素;病害生物防治大多数好气性和兼性厌气微生物能产生一种低分子量化合物,用以在低铁生境中获取铁索营养,这种物质对铁离子Fe3+具有专一的高度亲和性,称为噬铁素(Siderophore).荧光假单胞菌的水溶性荧光色素就是一种噬铁素,这类细菌对植物生长发育导有良好刺激作用,并能防治某些植物根部病害,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研究较多的一类噬铁素产生菌,下面以荧光假单胞菌为主介绍有关研究概况。

荧光假单胞杆菌的主要种类群荧光假单胞菌有8个种,其中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和绿黄假单胞菌(P. viridiflava)是植物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是机遇性人体致病菌,偶尔也造成洋葱腐烂;另外4个种是腐生性的,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绿针假单胞菌(P. chlororaphis),致金假单胞菌(P. aureofaciens)和恶臭假单胞菌(P. putida).这些种类均能产生扩散性荧光色素,但与植物病害防治有关的主要是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

1.1荧光假单胞菌的主要特征细胞有多根极生鞭毛,可水解明胶,不产生绿脓菌素,氧化酶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不需要生长因子,能利用葡萄糖和芳香族化合物生长,不利用淀粉,细胞可为EDTA 溶解,最高生长温度为35-37C。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0 ) 00 ;诱 导 植 物 抗 性 机 制 的 表 达 (I.a on LCV nLo
关键词 :细 菌;生物防 治;假 单胞茵 ;芽孢杆 菌 ;鉴 定
Ab t a t B c e i l y o tn c in a il gc l o to s r c : a t r p a sa i a mp r t t sb o o ia n r l a a o c
收稿 日期 :2 1 —1 —0 01 0 8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 十一五” 科技攻关项 目( A 6 1 1 1 5 ;黑龙 江省 “ G OB0 —— ) 十一 五” 重点项 目( B 6 15 G OB0 ) 通讯 作 者 :许 艳丽 ,女 ,研究 员 ,博 士 生导 师 ,研 究 方 向为植 物 线 虫 病 害 、作 物病 虫 害 生 物生 态 控 制 。E ma — i l
强 的抗 性 ,在 悉 生培 养 和盆 栽 条件 下 能减 少 N i对
马铃薯种苗的毒害 ( .. r 等 ,19 ) G I ud B 98 。
3 生防 细菌定 殖研 究
生 防细菌定殖能力是影 响防效稳定性 的重要 因 素 。生 防 细 菌 的 成 功 定 殖 要 达 到 数 量 、时 间 、 竞争位点 、环境的要求 ( . a a r等 ,20 ) E Gm lo e 0 3 。定 殖 受 到 许 多 因子 的 影 响 ,是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问题 , 它 涉及 到 生 防 细 菌 本 身 、病 原 生 物 、寄 主植 物 和 环境因子( 张炳欣等 ,20 ) 0 0 。就环境条件而言,温 度 和湿 度 是 影 响 生 防 细 菌 防 治效 果 的两 个 最 关 键 的 因子 。 31 根 际细菌 定殖研 究 . PP G R作 为生 防 因 子是 近 年来 研 究 的热 点 ,主 要侧重 于土传病 害研究 ,其 良好 的定殖 能力和促 生 作 用 被 广泛 看好 ( 迎新 等 ,20 ) G R在 根 马 07 。P P 围的定殖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物 的定殖 和传 播 ,从 而促 进 菌 根 真 菌 的 生 长 发 育 ;对 受 污 染 土 壤也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能力 ( 戴梅等 ,20 ) 06 。有 证 据 表 明 ,植物 根 表上 大 量 P P G R细胞 的存 在会 导 致 根上 “ 根定 殖真 菌” R o cl in ni群体 ( ot o n i f g) - o z gu 数量 的下 降。根细菌一般 可使根定殖 真菌 的群体

伯克霍尔德氏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伯克霍尔德氏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伯克霍尔德氏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马白鸽,魏喜红,孟祥佳,孙正祥*(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林病虫害预警与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荆州434025)摘要: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随着与植物相关的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研究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该属细菌可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有益微生物。

本文综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分类和生理生化特征;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嗜铁素产生及生存空间竞争,拮抗作用中抗生素产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等;还综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固氮、解磷、植物激素产生等促生长特性。

本论文为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生防机制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伯克霍尔德氏菌;生物防治;机制;诱导抗病性;促生中图分类号:S182文献标志码:AAdvancements in Study on Burkholderia for PlantDisease BiocontrolMA Baige,WEI Xihong,MENG Xiangjia,SUN Zhengxi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Pest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College ofAgricultur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China)Abstract:Burkholderia is a group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As plant-related research on Burkholderia incrementally came out,more and more evidence indicated that this bacterial genus could serve as an important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 in biocontrol.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rkholderia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s of Burkholderia in plant disease biocontrol,including siderophore production and spatial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antibiotic production in antagonistic action,and induction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moreover,it reviewed the growth-promoting traits of Burkholderia ,such as nitro ‐gen fixation,phosphate solubilization,and production of plant hormones.This paper contribut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Burkholderia biocontrol mechanisms.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110202201023LS-0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Yz2022193)。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优化及植物病害防治研究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优化及植物病害防治研究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优化及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作者:颜纲邹宁高乐天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2年第07期摘要沼泽红假单胞菌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光合细菌,在污水处理、农业种植、畜牧与水产养殖等领域都有较多应用。

在自然培养条件下优化培养基配方,对培养条件中对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进行探究。

最终确定最佳C源乙酸钠添加浓度为10 g/L,最优N、P源为复合肥2(N:P:K=15:15:15),最佳添加浓度为0.5 g/L。

细菌适宜生长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以上、光照强度 4 000 lx以上、pH值范围为7.5~8.0。

在植物病害防治实验中,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对枣锈病病原菌、根腐病病原菌、褐腐病病原菌、叶霉病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沼泽红假单胞菌;培养优化;植物病害防控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7–0028–03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属于光合细菌中紫色非硫细菌属的代表菌种之一,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光合细菌之一。

王兰等[1]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纤细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的混合菌液处理虾池养殖废水,4 d后发现混合菌体对养殖废水中的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59%、89.2%。

崔艺久等[2]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获得类胡萝卜素,在培养7d 后,类胡萝卜素最大产量达2.863 mg/g。

杨素萍等[3]探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茜Z菌株光合产氢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状况下,菌株的最大产氨速率可达19.4 mL/(L·h)。

易力等[4]从洛河水域分离筛选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万尼氏红微菌,这2种菌对模式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万尼氏红微菌,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前者。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农业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 引言植物根际是细菌的良好生境,植物根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位(niche)。

能在植物根际持续稳定地定植、受植物影响的细菌称为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植物根际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根际细菌种群密度比非根际土壤高100倍,多达15%的根面可能被各种细菌的微菌落(microcolonies)所覆盖。

细菌利用植物释放的营养物质(根分泌物、裂解物)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也合成代谢产物分泌到根际。

有些代谢产物作为信号转导化合物(signalling compounds )被相同微菌落的邻近细胞、其它细菌细胞或宿主植物细胞所感知(Van Loon, 2007)。

1978年,美国奥本大学的J.W. Kloepper首次提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的概念。

PGPR是一群定植于植物根际、与植物根密切相关的根际细菌,当接种于植物种子、根系、块根、块茎或土壤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Kleopper & Schroth, 1978)。

PGPR是自生细菌,虽然某些菌株能够侵入植物组织,但不引起明显的侵染症状。

PGPR不包括与植物形成共生结构的根瘤菌(rhizobia)和弗兰克氏菌(Frankia),根瘤菌和弗兰克氏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不属于PGPR的促生作用范畴。

联合固氮菌应该属于PGPR的范畴,某些根瘤菌在非豆科植物上具有促生作用的情况下也可看做PGPR。

PGPR通过一种或多种促生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这些促生机制包括:对植物的直接刺激作用;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植物病害;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

直接促生作用包括产生刺激性的植物激素、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s)以及ACC脱氨酶等,降低植物体内的乙烯水平,改进植物营养状况(如促进难溶性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非共生固氮等),刺激植物产生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

应用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应用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假 单 胞 菌 是 一类 或 直 或微 弯 的 需 氧 型杆 菌 , 呈 螺 旋 不
状, 没有 菌 柄 也 没有 鞘 , 不产 芽 孢 , 广泛 分 布 于 土壤 中的 革 兰 氏阴性 细 菌 。 是植 物根 际较 普 遍 的微生 物 类群 之一 , 它 此
类 细菌 的 多数 种 类 能 产 生株 系 , 有拮 抗 或促 生 作 用 [ 现 具 1 1 。 已证 实假 单 胞 菌 能产 生 有效 铁 载 体 、 生 素 、 外 水 解 酶 抗 胞 和 HC N等抑 菌 代谢 产物 , 有效 地保 护植 物 根 系免 受病 原 微
植 物保 护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年第 2 01 2期
应用假单胞 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左 静 廖晓 兰
(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 湖南长沙 4 0 2 ) 1 18
摘 要 假 单 胞 菌种 类 多、 殖快 。 繁 能通 过 产 生 多种 抗 生素及 有 效 的根 际定 殖 防治植 物 病 害 , 促进 植 物 生长 , 而成 为植 物生 防控 制 的 从 重要研 究 对象 。 文主 要论 述 应用假 单胞 茵对 植物 真 菌性 病 害进行 生 物防 治的研 究进 展 。 该 关 键词 假 单胞 茵 ; 防作 用 ; 物病 害 生 植 中图分 类号 ¥ 8 .9 4 29 文 献标 识码 A
1 假单 胞菌 概况
全 蚀病 是 一种 真菌性 病 害 , 由禾顶 囊壳 菌 引起 , 禾顶 囊壳 菌 属 子囊菌亚 门真菌 , 是一种 土壤寄 居菌 , 单胞菌 产生 的P A 假 C
和DP A G能够 限 制 禾 顶囊 壳 菌 的生 存 或 活 动 , 小麦 全 蚀 对 病 有 重要 防 治 作 用[ 近 年 来 开发 了 许 多除 草 农 用抗 生 素 , 6 1 。 例 如 由假 单胞 菌 产 生 的硝吡 咯 菌 素 、C P A和 DA G, P 由于 具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在抑制黄瓜土传病害中的应用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在抑制黄瓜土传病害中的应用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在抑制黄瓜土传病害
中的应用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益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有着
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土传
病害的能力,包括黄瓜病毒、青枯病、溃疡病等多种病害。

该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生一系列的抗生素、激素和酶等物质,调
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菌在土
壤中的繁殖和侵染。

此外,该菌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
壤的肥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因此,该铜绿假单胞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黄瓜
的种植中,可以显著地降低黄瓜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提高黄瓜的产
量和品质,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安全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该铜绿假单胞菌的应用需要科学掌握施用剂量和
时机,以充分发挥其抑制病害的作用。

同时,农民也需注重土壤保护
和施肥管理,为菌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保证其在生产中的效果。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素材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素材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素材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1. 引言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生产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农业产业都面临着这一问题。

传统的农药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害,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利用微生物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

2. 微生物的分类及其防治机制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通过产生抗生素和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抑制病原真菌的酶或竞争性生长来控制病害;病毒则通过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微生物的这些机制为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应用微生物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细菌为例,诸如嗜皮氏杆菌、拟旋杆菌和赤霉素产生放线菌等细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通过产生抗生素、酶和竞争性生长等机制来控制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而真菌包括三种主要类型:病原性真菌、拮抗性真菌和植物病害相关的真菌。

病原性真菌可通过选择性致死、抑制菌丝生长等方式控制,拮抗性真菌则是通过竞争性生长和产生抑菌物质来控制。

除此之外,病毒也可以被应用于植物病害的控制,如凤梨红锈病的生物防治便是通过致病性病毒来达到控制效果。

4.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微生物在植物病害控制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对人畜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微生物能够针对性地防治特定病害,降低了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此外,微生物能够通过自然界循环来进行生物防治,在环境中存在较长时间,持久的控制病害。

最后,微生物的防治成本相对较低,农民可以通过简单的培养饲养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5. 微生物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发展前景微生物在植物病害控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随着对微生物的了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微生物的利用和改造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假单胞菌的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假单胞菌种类多、繁殖快。

它们能通过产生多种抗生素及有效的根际定殖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成为植物生防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论述了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生物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假单胞菌;PGRR;生防应用;植物病害Abstract Pseudomonas spp. is abundant and have a rapid reproduction, It can produce many kinds of antibiotics ,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 efficiently , promote the plant growth,in this way ,it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in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seudomonas spp. in plant fungal disease.Key words Pseudomonad , PGPR , Biocontrol function;plant disease1 假单胞菌概况假单胞菌是一类直或微弯的杆菌,不呈螺旋状,没有菌柄也没有鞘,不产芽孢,需氧型,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是植物根际较普遍的微生物类群之一,此类细菌的多数种类能产生株系具有拮抗或促生作用[1]。

现已证实假单胞菌能产生有效铁载体、抗生素、胞外水解酶和HCN等抑菌代谢产物,有效地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2]。

目前关于假单胞菌属的分类应用广泛的是pallernoi根据DNA-rRNA同源性研究提出的组群[3]。

其将假单胞菌分为20个种59个致病变种。

分为rRNAⅠ、Ⅱ、Ⅲ、Ⅳ、Ⅴ五个同源群。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研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研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

MMP 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

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例如成都新朝阳研发生产的冠菌素,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态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病、虫、草等危害频繁发生。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资料,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研发和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因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稍有不同,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

MMP 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用抗生素具有特定的杀菌或杀虫活性,化学结构和防治作用机理明确,如井冈霉素和多抗霉素;植物免疫诱抗剂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如阿泰灵;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或抗逆性,如S-诱抗素。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研发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01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点(1)化学结构复杂,不能或不易通过化学方法合成;(2)生物活性具有选择性,病原菌对这些代谢产物不易产生抗药性;(3)兼具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植物抗病性,且有增产效果;(4)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时间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利用;(5)微生物代谢产物生产原料多为淀粉、糖类、玉米浆、黄豆粉等廉价再生性生物资源;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废液和废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同一套设备略加改造可应用于其它菌种的发酵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真菌性病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真菌性病害在田间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研究水稻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的进展进行介绍,包括水稻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病害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稻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水稻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纹枯病、稻瘿螨病等。

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稻瘟病,其病原菌为水稻稻瘟病菌。

稻瘟病菌是一种分生孢子菌,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发水稻叶片上的感染斑,从而影响水稻的叶片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除稻瘟病外,纹枯病、纹枯病和稻瘿螨病等病害也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它们的病原菌分别为纹枯病菌、纹枯病菌和稻瘿螨病虫。

水稻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水稻的苗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会引发水稻的发芽障碍和叶片凋谢,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在水稻的生长期,这些病害会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水稻的充实度和产量。

在水稻的成熟期,这些病害会导致水稻的籽粒变小、变形,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真菌性病害的危害程度非常严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

针对水稻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病害抗性育种、化学防控、生物防治和农业管理等方面。

1、病害抗性育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水稻抗病品种,是水稻真菌性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抗病基因,构建抗病水稻材料,并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从而减轻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化学防控化学防控是目前水稻真菌性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特点,选用合适的药剂和使用方法,对水稻进行定期喷洒,以达到控制和杀灭病原菌的目的。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植物内生菌是指与植物共生生长在植物内部组织中的微生物。

这些内生菌通常生活在植物的根系或叶片内部,并与植物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内生菌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关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和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就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植物内生菌的分类和多样性植物内生菌主要包括根际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

根际真菌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植物内生菌,主要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和单株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通过真菌菌丝和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单株菌根真菌则在植物的根系内部形成菌丛共生,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内生菌的种类还包括一些内生细菌和放线菌,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正面影响。

研究发现,在植物内生菌中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内生菌对植物的影响也各具特点。

深入了解植物内生菌的分类和多样性对于揭示植物和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健康的关系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它们可以为植物提供多种益生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抵抗力。

一方面,内生菌可以通过共生结构与植物形成密切联系,向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增强植物的生长发育;它们还可以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拮抗作用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

内生菌还能够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的激活,增强植物对外界逆境的适应能力。

3. 植物内生菌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植物内生菌不仅与植物本身密切相关,还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内生菌通过与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菌可以与根际固氮细菌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活化和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内生菌还可以通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竞争养分等方式影响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情况,调控整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

内生细菌也出现在被线虫感染所形成的瘤组织内 。 竞争(competi tion)、溶菌 作用(lysis)、诱导 抗性(in-
有些内生细菌能够减少由于根结线虫而形成的瘿状 duced resistance)、抗生(antibiosis)和重寄生作用(hy物 。J .Hallmann 等[ 15] 研究发现棉花内 生细菌与线 perparasitism)等 。 内生细菌可能 以一种机制 为主 ,
zoctonia solani ), 大 豆 上 的 菌 核 病 菌 (Scleroti um 建了 内 生 工 程菌 12 # Bt/ CXC , 以 玉 米 螟 (Ost
rol fsii )和 橡 树 上 的 黑 斑 病 菌 (Ceratocyst is fa- ri nia f urnacalis Guenèe )为供试昆虫的生物测定结 gacearum )[ 8] 。 Chen 等[ 14] 表明 , 分离自棉花组织内 果表明 :在同一浓度下 , 工程菌对玉米螟的毒力均
的 170 株菌中 , 40 株具有拮抗棉花立枯病菌的活性 , 高于野生型 Bt 菌株和空白对照(最低浓度除外) 。
25 株能诱导黄瓜对炭疽病菌(Col letotrichum orbicu- 而且以注射法将工程菌株注射入玉米茎杆进行温室
lare)产生抗性 。 3 .1 .3 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防治作用
叶瘤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氏菌属 短小杆菌属 、泛菌属 、 短小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泛菌属 、土壤杆菌属 、假单 胞菌属 、芽 胞杆菌属 、短小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芽胞杆菌属 、节杆菌属 、 丛毛单胞 菌属 、金杆 菌属 、金黄 杆菌 属 、微球菌属 、寡养单胞菌属
芽胞杆菌属
植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彭炜(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成都610072)摘要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约有30个属和650个种,其中我国记录的细菌约150种以上。

本文主要讨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简要描述生产上造成显著危害的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及支原体等6类主要细菌及其所致病害,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作出粗略的统计,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细菌性病害;细菌分类;种类/属;真细菌;植原体Advances in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and thepathogenic bacteriaPeng WeiSich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s, Chengdu, ChinaAbstract. About 650 speci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0 genera have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world amongst which 150–200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in plant bacterium classifiction and bacterial disease studies. The 5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scribed and they include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Ewinia, Agrobacteria, Clavibacter and Mycoplasma.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ful in studies on systematics of plant bacteria and on construc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 information platforms.Keyw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systematics; species and genera; eubacteria; phytoplasmae————————————————————作者简介:彭炜(1955-),四川省资中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沼泽红假单胞菌应用的研究进展

沼泽红假单胞菌应用的研究进展

六溴环十二烷( HBCD) 等污染物。 沼泽红假单胞菌 51ATA
红假单胞菌 PSB1 对废水中氨氮的降解率可达 99% [28] 。 氯
代苯甲酸( CBAs) 是一种由氯化物分解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物。 沼泽红假单胞菌 RCB100 通过将 3-氯苯甲酸(3-CBA)
转化为 3-氯苯甲酰辅酶 A 和将其还原脱卤生成苯甲酰辅酶
Abstract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Because of its uniqu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in agriculture,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chemical
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属,是研究光合磷酸化、固氮调节、产氢以及厌氧降解芳香族
水稻、烟草[5] 和白菜等植物体内,能够释放 IAA 和 5-ALA 等
氧的光合细菌,为紫色非硫细菌,属于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
化合物的模式生物。 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营养类型,如
进行厌氧光能自养、厌氧光能异养和好氧异养生长,它可以
生长[26] 。
3 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
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能力,并吸附、降
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
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染料、氯代苯甲酸和 1,2,5,6,9,10-
的抗氧化活性。 沼泽红假单胞菌 TN114 可以通过分泌 EPS,

土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抗击马铃薯假单胞菌病

土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抗击马铃薯假单胞菌病

土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抗击马铃薯假单胞菌病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土豆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其中,马铃薯假单胞菌病是致命的病害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假单胞菌病,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健康种薯筛选与管理健康种薯作为马铃薯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对预防和控制假单胞菌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种薯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种薯的筛选和管理。

首先,选择植株外观健康、无病斑、无病虫害的病原体检测阴性的种薯。

其次,健康种薯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包括常规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确保种薯没有潜在的病原体感染。

2. 土壤改良与管理土壤改良是预防和控制马铃薯假单胞菌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同时,采用轮作种植马铃薯,有助于减轻病害发生的风险。

此外,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杂种植物,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 农药的合理使用在马铃薯假单胞菌病的防治过程中,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然而,农药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首先,选择具有高效、低毒性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其次,定期更换不同类别的农药,以避免病原体对农药的抗性。

另外,应避免过度使用农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4.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防治手段,对于马铃薯假单胞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可利用寄生性线虫和真菌等天敌来控制马铃薯假单胞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来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强植物的自然抵抗力。

5. 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马铃薯假单胞菌病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繁殖能力,因此,通过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来培育抗病品种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成功筛选出多个抗假单胞菌病的马铃薯品种。

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与展望

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与展望

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与展望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展望。

本文就荧光假单胞菌的应用和展望进行探讨。

1.农业领域应用荧光假单胞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与植物根部共生,形成一种对抗性交互作用,即荧光假单胞菌在与植物根部共生时,能够产生一定的抗生素和激素,进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同时,荧光假单胞菌还能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改善土壤性质,保护植物免受环境恶劣因素的伤害,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荧光假单胞菌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产生的荧光素可以用于医学科研中的生物标记、病原体检测、肿瘤诊断等。

此外,荧光假单胞菌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病毒感染等。

研究发现,荧光假单胞菌能够通过改善宿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等方式,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它被认为是新的癌症综合治疗方法的有力补充。

3.环境科学领域应用荧光假单胞菌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也不容忽视。

它们能够进行重金属离子吸附,同时通过荧光法、抑菌法等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治理。

此外,荧光假单胞菌还能够对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监测,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监测体系。

1.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荧光假单胞菌的基因重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使荧光假单胞菌产生更多或更有效的激素和抗生素,以达到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此外,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还可以将荧光假单胞菌用于生物治疗和基因药物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荧光假单胞菌进行高通量筛选,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目标物质,并对其进行高效分离。

这种技术可以在制药、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新药研发、新材料开发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多功能性化合物的制备荧光假单胞菌胞内含量丰富的多种酶类、多种代谢产物,能够为化学合成提供重要的原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单胞菌的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假单胞菌种类多、繁殖快。

它们能通过产生多种抗生素及有效的根际定殖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成为植物生防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论述了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生物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假单胞菌;PGRR;生防应用;植物病害Abstract Pseudomonas spp. is abundant and have a rapid reproduction, It can produce many kinds of antibiotics ,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 efficiently , promote the plant growth,in this way ,it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in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seudomonas spp. in plant fungal disease.Key words Pseudomonad , PGPR , Biocontrol function;plant disease1 假单胞菌概况假单胞菌是一类直或微弯的杆菌,不呈螺旋状,没有菌柄也没有鞘,不产芽孢,需氧型,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是植物根际较普遍的微生物类群之一,此类细菌的多数种类能产生株系具有拮抗或促生作用[1]。

现已证实假单胞菌能产生有效铁载体、抗生素、胞外水解酶和HCN等抑菌代谢产物,有效地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2]。

目前关于假单胞菌属的分类应用广泛的是pallernoi根据DNA-rRNA同源性研究提出的组群[3]。

其将假单胞菌分为20个种59个致病变种。

分为rRNAⅠ、Ⅱ、Ⅲ、Ⅳ、Ⅴ五个同源群。

在rRNAⅠ群中主要包含4个DNA同源群,本文主要研究rRNAⅠ群中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3个种[4]。

假单胞菌的生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生防作用机制包括抗生作用、嗜铁素对铁的营养竞争、生态位竞争、诱导植物抗性和分泌降解病原微生物的酶等。

2 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2.1 抗生素介导的抑制在抗生素产生菌中,荧光假单胞菌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产抗生素的能力最强,目前有关假单胞菌属拮抗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也最多。

荧光假单胞菌通过产生多种抗生素对植物病害病原物产生抑制。

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有1 - 羧基吩嗪(phenazin - e - 1 - carboxylic acid, PCA) 、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 Plt) 、吡咯菌素(pyrrolnitrin, Pln) 、2, 4 -二乙酰藤黄酚( 2, 4 - diacetylphloroglucinol, DAPG) 、绿脓菌素(pyocyanin) 、脂多肽、氢氰酸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

抗生素1 - 羧基吩嗪(PCA) 和2 ,42二乙酰滕黄酚(DAPG) 是假单胞菌产生的2 种最典型的次生代谢产物, PCA为吩嗪类抗生素,在细胞内作为电子载体传递电子到靶细胞,通过增加胞内超氧化物自由基,使靶细胞中毒死亡; DAPG为聚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低浓度下可阻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5]。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禾顶囊壳菌Ggt ( Gaeamuuomyces gramiais var. t ritici ) 引起,禾顶囊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假单胞菌产生的PCA和DAPG 能够限制禾顶囊壳菌的生存或活动,对小麦全蚀病有重要防治作用[6]。

近年来开发了许多除草农用抗生素,由假单胞菌产生的硝吡咯菌素、PCA、和DAPG 具有光谱抑真菌作用,对于草坪病害具有显著地生物防治作用[7,8]。

藤黄绿脓菌素则用于由卵菌属真菌等引起的黄瓜、番茄等“根腐病”的防治[9]。

2.2 嗜铁素嗜铁素是微生物在低铁条件下分泌的小分子量物质,具有特异性,可以鳌合环境中微量的铁元素。

在碱性的土壤环境中,许多微生物自身合成并且分泌嗜铁素,释放到土壤中的嗜铁素通过配合基的螯合反应,形成Siderophore-Fe 螯合物,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以特异的转动系统将铁转移到体内,满足微生物自身的生长需要,使环境中的铁浓度被降低,这样病原微生物由于缺乏铁而不能生长繁殖,进而达到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10,11]。

王平等[ 12 ]利用铬天青(CAS)检测法和400 nm特异光谱吸收法测定了在无铁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株P13通过大量分泌铁载体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作用. 并且随着铁离子浓度的提高,荧光假单胞菌株P13分泌铁载体减少,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相应减弱。

Schippers 教授从马铃薯根际中分离出生防细菌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putida)WCS358菌株,证明该菌通过产生嗜铁素抑制病菌的生长[ 13 ]。

陈旋、曹福祥通过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putida)WCS358 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等进一步确定了假单胞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 14]。

2.3 竞争作用与根际定殖微生物之间竞争包含空间、营养、位点等竞争作用,假单胞菌的强竞争能力是其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的关键, 而假单胞菌所有的疾病抑制机制只有当它在根际成功定殖后才能真正起作用。

岳东霞,张要武研究了番茄根际促生菌———假单胞菌在在浸种和灌根两种情况下均能够定殖在黄瓜根部并对黄瓜灰霉病和枯萎病的生防作用[ 15,16]。

康贻军等按照固氮、解磷、解钾、拮抗将6 种常见病原真菌,同时能在植物根际定殖为基本初筛标准,筛选出菌株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多项促生能力( PGP) ,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菌株进行鉴定发现其中7株属于假单胞菌[ 17]。

2.4 HCN与酶假单胞菌通过产生许多具有抗性的次生代谢物与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

如许多假单胞菌产生的HCN能影响植物的病原菌。

M. Nagara jkumar等发现荧光假单胞菌PfMDU2产生的乙二酸对植物病原菌产生的草酸具有解毒作用,能够抑制由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病害[18 ]。

Nielsen等发现荧光假单胞菌96. 578产生环形脂肽,对病原菌Rhizoctonia solini有拮抗作用[19 ]。

假单胞菌还能产生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溶菌酶、木聚糖酶等对物质进行降解,既可给植物提供营养,又可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

Wang San2Lang 等[ 20 ]报道,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2187 能产生几丁质酶和溶菌酶, 抑制36 株真菌的生长。

Lee H1S1等[ 21]对Pseudomonas sp. YHS2A2 产生的几丁质酶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

王钦宏等[ 22]从土样中分离到1 株产胞外壳聚糖酶能力较高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 ) 。

苏玉萍等[ 23]从荧光假单胞菌中分离纯化到单一组分的木聚糖酶。

孔令营等在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GcM5--1A 的培养液中发现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gninPeroxidase,LiP) 的活性。

LiP 可以直接在细胞壁的表面或进入细胞壁的内部产生具有攻击木质素结构能力的反应中间产物,间接地引起木质素的氧化反应,导致木质素的分解,对细胞壁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24-27]。

2.5 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一些荧光假单胞菌在根部的定殖能诱导某些植物例如烟草、黄瓜、拟南芥等对病毒、细菌和真菌叶部病原产生系统抗性(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ISR) ,水杨酸的积累被认为是重要因素,而脂多糖和嗜铁素也是重要的诱导物质。

诱导抗性的可能机制是产生抗微生物的低分子量化学物质,如植物保护素、双萜、多聚物、木质素和糖蛋白,诱导一些水解酶和氧化酶类[ 28 ]。

有报道表明用P. fluorcescens WSC417 处理康乃馨花,再接种镰刀萎蔫病病原菌,明显提高了康乃馨的植物保卫素水平[ 29]。

2.6 分子生物学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关于荧光假单胞菌特性的研究更加广泛, 使其能更有效地抵抗植物病原菌。

假单胞菌株( Pseudomonas sp. )M218 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能同时分泌藤黄绿菌素(pyoluterion ,Plt) 和吩嗪212羧酸(phenazine212carboxylic acid ,PCA)。

王沂等运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 )M218 株的qscR 突变菌株M218Q。

结果表明全局性调控因子qscR 基因作为一个全局调控基因区别性地调控PCA 和Plt的生物合成[ 30]。

朱栋华等利用大肠杆菌2荧光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ME6032,将rpoD全长基因置于强启动子Ptac的控制下,再导入生防菌株M18。

实验结果表明,在荧光假单胞菌M18中,重组质粒携带rpoD基因,经IPTG诱导,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增强PCA和Plt 编码基因的表达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31]。

3 讨论针对假单胞菌具有产生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诱导系统抗性等生物防治作用,可利用其开发微生物活菌制剂、抗生素及其基因等。

但是开发和使用其活菌制剂过程中离体培养时发现,生长速度慢时荧光假单胞菌类容易产生胞外酶和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假单胞菌能够在根际显示出生物防治活性,必须达到相对较高水平的种群密度,这就对产品的活菌数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尽管荧光假单胞菌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许多困难。

荧光假单胞菌成功定殖于植物根部是其发挥生防作用的先决条件。

根部定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定殖在根围、根内、根表和根围土壤,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防因子、病原菌和根围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假单胞菌在不同的植物根际有不同的定殖能力,土壤结构,土壤中温度、湿度、pH值以及土壤中其他生物体的存在都可能影响假单胞菌的定殖。

其次,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方面,细菌诱导性能力也存在差异,在一些作物上具有诱导活性的细菌可能在其他作物上没有诱导活性;作物种间也存在被诱导抗性的差异。

目前还不完全知道细菌中能产生诱导作用的所有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