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安德森 John R.Anderson人物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安德森John R.Anderson
一、人物简介: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R·安德森(John R. Anderson)是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梅隆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科学院心理学部(Psychology
Section) 2001-2004届主席,认知科学学会1988届主席,曾获美国心理
学会杰出科学职业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areer Award,1994)、鲁姆哈特奖(2004)、实验心理学杰出成
就奖(2005)、荷兰皇家科学院首届海涅肯(Heineken)认知科学奖(2006)、和
富兰克林计算机与认知科学奖(2011)等重大奖项。
2004年,著名心理学史家Noel Sheehy将约翰·安德森与冯特、弗洛伊德、
巴普洛夫以及赫伯特·西蒙并列,评定他为人类历史上“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
思想家”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二、主要理论
1、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model,Rational):
ACT-R理论的灵感来自图灵奖获得者纽厄尔和西蒙的研究。
基本观点:复杂认知是由相对简单的知识单元所组成的,而这些知识单元则通过相对简单的原理而获得,人类认知活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基本元素和原理的复杂组合上,就像计算机通过简单的(二进制)运算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一样。ACT-R理论还特别强调对能力成分(Components of Competence)的练习,因为学习一个复杂能力的前提是掌握它的每个组成成分。
重要概念: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可以用“是什么”来回答,比如北京是中国首都,法国是欧洲的一个国家,2+ 3 = 5 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书本和老师授课中直接获得的。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某事”,比如如何在开车时换挡,如何自由运用数学公式正确解题。程序性知识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 当X 发生,那么执行Y 事件。
2、模型如下:
安德森在其《认知结构》(1983)一书中从心理加工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其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他所提出的ACT 产生式系统的一般框架由3个记忆部分组成: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解释:
Anderson(1983)指出个人在产生式系统框架下处理外部世界的方式如图1 所示。除了存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长期记忆,个人也拥有工作记忆,它暂时存储了外部世界的信息、从陈述性知识检索出的信息、以及执行产生的结果。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人们思考的工作空间。它存储信息进入陈述性知识记忆或从陈述性知识记忆检索信息。它的内容被用来匹配产生式的条件。当条件被匹配,执行过程将把匹配条件的行动放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通过引入信息和执行行动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当遇到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比如品牌选择,个体将寻找可得的与当前目标和条件匹配的产生式。如果这样的产生式找到,将被执行来解决问题。当这样的产生式不存在,比如处理一个新的领域,情况就会变得复杂。ACT理论提出人们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学习(Anderson,1983)。当人们面对一个新领域的问题时,他们首先获得这个领域的陈述性知识。当进入的外部知识被编码和添加到事实的联想网络中,人们就学习了陈述性知识。
三、教育中的应用
1、及时的反馈
根据ACT-R理论,及时的反馈对于练习正确的技能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后需要一定的反馈信息,希望通过这些反馈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在的发展。所以根据学生各自的教学效果给予学生反馈---给予表现好的同学鼓励,让其获得成就感,对教学充满兴趣和自信;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其查缺补漏,理解变式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反馈不但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而且对教学效果给出定论,帮助教师调整变式教学系统,真正满足和适合学生。
2、精致的练习
根据ACT-R理论,只有进行了精致的练习才是真正的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教学。变式练习要产生效果,必须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挑选变式专题及变式题目进行任务的布置。因为只有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他们才能通过变式教学促进最近发展区的提高;
二是变式数量须适当。只有当变式练习的数量达到触发临界值时,练习效果是最好的。过多的话容易让学生疲惫,过少的话学生还没来得及掌握变式所对应的知识;
三是变式由浅入深,难度呈梯度式增加。太简单的题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启发作用,太难的题对学生来说找不到解决思路,打击自信心。布置由易到难梯度的题,简单题成为难题的铺垫,不断形成阶梯,为学生解决下一个难度的题提供基础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