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

合集下载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1.冈萨雷斯定义图像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其英文为image,辅助性定义,是以某一技术手段再现于二维画面上的视觉信息,是二维数据阵列的光学模拟。

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2.数字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像元),图像像素是长宽大小相等的方格,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像素的基本属性特征为像素值。

3.遥感数值图像是一数学形式存储和表达的遥感图像。

遥感数值图像中的像素值又称为亮度值(灰度值、灰度级)。

4.遥感数值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数值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

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包括:1)图像增强:使图像更容易理解。

2)图像矫正:使图像信息尽可能地反应实际地物的辐射信息、空间信息和物理过程。

3)信息提取:提取地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信息。

6.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进行图像说必须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存储设备,现实和输出设备,操作台),软件系统指进行图像处理的各种程序(如ERDAS/PCI/ENVI/ER)。

第二章7.遥感平台是传感器的载体,有近地面,吊车,飞船,飞机,卫星等。

8.传感器又称为遥感器,是手机和记录电池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

9.根据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类型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

10.摄影成像方式的传感器主要是摄影机,包括框幅摄影机,缝隙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等,在快门打开后几乎瞬间同时接受目标的电磁波能量,聚焦后记录下来称为幅影像。

现在常用的数码照相机就是摄影成像。

最初的摄影成像方式与传统照相机成像方式不一样。

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照摄影,可直接产生数字图像。

11.传感器按烧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目标扫面传感器和影响面扫面传感器。

12.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的顺序将波长划分成波段,每一波段为一个波长范围,按使用的刚做波段,可将传感器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等类型。

最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

最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

精品资料《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图像的定义:~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

数字图像的定义:~指数字存储的、用计算机直接处理的图像,是空间坐标和图像数值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基本单位是像素。

相互转换:模拟图象转变成数字图像成为模/数转换,记作A/D转换;数字图像转变成模拟图象称为数/模转换,记作D/A转换。

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表达的遥感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又称为亮度值(灰度值、灰度级)。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辐射强度决定。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校正(3)信息提取p2遥感: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取测量对象信息的过程分类:根据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分为主动式/被动式根据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类型分为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成像方式中根据成像传感器原理分为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传感器按工作波段可分为紫外、可见过、红外、微波、多波段等传感器分辨率指标:辐射分辨率、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1.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所接收到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2.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谱的波长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波段数越多,谱分辨率越高。

3.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通常用像素大小、解像力或视场角来表示。

4.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采样和量化。

P23采样主要涉及波普采样和空间采样。

前者生成像素值,后者产生像素点。

量化是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可用量化位数定量描述。

遥感图像可以分为不相干图像/相干图像不相干图像:光学遥感产生,通过自然光源或非相干辐射源得到,包括多光谱图像、高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变换由于图像阵列很大,直接在空间域中进行处理,涉及计算量很大。

因此,往往采用各种图像变换的方法,如傅立叶变换、沃尔什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间接处理技术,将空间域的处理转换为变换域处理,不仅可减少计算量,而且可获得更有效的处理(如傅立叶变换可在频域中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目前新兴研究的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它在图像处理中也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2、图像编码压缩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减少描述图像的数据量(即比特数),以便节省图像传输、处理时间和减少所占用的存储器容量。

压缩可以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获得,也可以在允许的失真条件下进行。

编码是压缩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在图像处理技术中是发展最早且比较成熟的技术。

3、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如去除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等。

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突出图像中所感兴趣的部分。

如强化图像高频分量,可使图像中物体轮廓清晰,细节明显;如强化低频分量可减少图像中噪声影响。

图像复原要求对图像降质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一般讲应根据降质过程建立“降质模型”,再采用某种滤波方法,恢复或重建原来的图像。

4、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有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虽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边缘提取、区域分割的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图像的有效方法。

因此,对图像分割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之中,是目前图像处理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5、图像描述图像描述是图像识别和理解的必要前提。

作为最简单的二值图像可采用其几何特性描述物体的特性,一般图像的描述方法采用二维形状描述,它有边界描述和区域描述两类方法。

对于特殊的纹理图像可采用二维纹理特征描述。

随着图像处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已经开始进行三维物体描述的研究,提出了体积描述、表面描述、广义圆柱体描述等方法。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遥感第⼀章1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式和对应类别。

(1)定义: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2)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单波段和多波段,超波段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2遥感图像的成像⽅式(三⼤种:摄影、扫描、雷达)。

(1)摄影,扫描属于被动遥感雷达属于主动遥感(2)摄影:根据芦化银物质在关照条件下回发⽣分解这⼀机制,将卤化银物质均匀涂在⽚基上,制成感光胶⽚扫描:扫描类遥感传感器逐点逐⾏地以时序⽅式获取的⼆维图像雷达:由发射机向侧⾯发射⼀束窄波段,地物反射的脉冲,由⽆线接收后被接收机接收3遥感图像的数字化(模数转换)过程——两⼤过程:采样、量化,名词解释。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即:图像空间位置的数字化。

采样是空间离散。

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由M×N个像素点组合表⽰的图像,但其灰度(或彩⾊)仍是连续的,还不能⽤计算机处理。

它们还要进⼀步离散并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有限个整数来表⽰,这称之为量化,即:图像灰度的数字化。

量化属于亮度属性离散。

遥感图像数字化过程两个特点:亮度和空4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空间⼤⼩的计算。

图像的灰度级有:2,64,128,256存储⼀幅⼤⼩为M*N,灰度量化位数G的图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图像数据量)为M*N*G(bit)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TM空间分辨:1,2,3,4,5,7为30⽶,6为120⽶5遥感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时间、空间、光谱、辐射分辨率);(1)时间分辨率:指对同⼀地点进⾏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空间分辨率:指图像像素所代表的相应地⾯范围的⼤⼩,空间分辨率愈⾼,像素所代表的范围愈⼩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是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光谱分辨率愈⾼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一章1.图像是对客观对象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它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

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将图像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

3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

主要内容:(1)图像增强:灰度拉伸、平滑、锐化、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K-T变换、代数运算、图像融合等压抑、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的信息,使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2)图像校正(3)信息提取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硬件系统(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显示器和输出设备、操作台)、软件系统(ERDAS IMAGING最突出的特色是专家模拟系统、可视化建模工具以及与ArcGIS软件的高度集成、ENVI 最突出的特色是具有丰富的高光谱数据处理工具和内嵌的IDL开发语言、PCI Geomatica最特出的特色是功能丰富的工具箱和建模系统、ER Mapper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最大特点是基于算法的图像处理)6遥感基本知识:物理学、地学、数学、信息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章1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2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3传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

按工作方式分为被动、主动方式,按数据的记录方式,分为成像和非成像方式。

4摄影成像:传感器主要是摄影机,在快门打开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焦到胶片上成为衣服影响,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第四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一般300dpi(像片)/ 600dpi(负片)可满足要求 (2)灰度级:0-255(黑白)/ RGB(彩色)
41
分辨率设置
如何设置分辨率
过程: (1)空间采样 (2)属性量化
42
例:将一张1:50000的航空图像扫描成分辨率是2米的 数字化图(1pix=2m) 。 1:50000 lcm=500m 1cm内要有250个pix pix边长=1cm/250pix=0.004cm=0.001575inch
二值数字图像:[0-1] 一个bit存储 单波段数字图像:[0-255] 一个字节(8位) 彩色数字图像: [0-255] [0-255][0-255] 三个数字层 多波段数字图像:[0-255] ……[0-255] 多个数字层
40
航空像片的数字化
非数字式遥感图像(通常为航空摄影像片),进行数字图像 处理、解译前,需转换为数字图像 方法:黑白扫描/彩色扫描 扫描时需注意: (1)扫描的空间分辨率
• 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上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 应一个波长值,是光谱色。
• 有时刺激人眼的光波不是单一波长,而是一些波 长的组合,也可构成一些颜色,但它们找不到对 应的波长值,不叫光谱色。
9
4.1.1 颜色视觉(三)——颜色的性质:饱 和度(Saturation)
• 彩色纯洁的程度,即光谱中波长段是否窄,频率是否单一 的表示。对于光源,发出的若是单色光就是最饱和的彩 色,如激光。对于物体颜色,如果物体对光谱反射性有很 高的选择性,只反射很窄的波段则饱和度高。
• 颜色描述对遥感图象很重要,颜色变换是遥感图 象处理的重要方法。
• 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反射而对其它 波长吸收的结果
•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1.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可见图像:可见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

不可见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成像)和不可见测量值(如温度、压力、人口密度)的分布图。

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属于不可见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属于可见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或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像素的亮度值具有相对的意义,仅在图像内才能相互比较。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是离散方法和连续方法;与之对应的相关概念分别是空间域和频率域。

4. 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在信息获取部分,传感器是核心,遥感平台则是传感器的载体。

地球运动、平台姿态的变化等影响着遥感平台,进而影响着所获取的图像质量。

5. 传感器(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6. 传感器类别?按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传感器可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类;按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又可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两类。

7. 摄影成像的基本特点是在快门打开后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集到胶片上成为一幅影像,并记录下来。

摄影机的工作波段(最大波段)是290~1400nm,即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段,所得像片信息量大,分辨率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整理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笔记整理: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校正(3)信息提取2.数字图像处理两个观点:(1)离散方法:一幅图像的存储和表示均为数字形式,数字是离散的,因此使用离散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才是合理的。

与该方法相关的概念是空间域(2)连续方法:图像通常源于物理世界,它们服从可用连续数学描述的规律,因此具有连续性应该使用连续数学方法进行图像处理。

与该方法相关的主要概念是频率域。

频率域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域的图像处理是对傅里叶变换后产生的反映频率信息的图像进行处理。

3.数字化的两个过程:(1)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即像素)的操作称为采样。

(2)量化:是将像素的灰度值转换成整灰度级的过程。

4.相干图像:微波遥感所产生的图像。

5.通用遥感图像数据格式:(1)BSQ格式:像素按波段顺序一次排列的数据格式(2)BIL格式: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分块,在每个块内,按照波段顺序排列像素(3)BIP格式:以像素为核心,保持行的顺序不变,在列的方向上按列分块,每个块内为当前像素不同波段的像素值6.遥感图像可以表示为某一时刻t,在不同波长入和不同极化(偏振)方向p,能够收集到的位于坐标(x,y)的目标物所辐射的电磁波能量7.卷积是空间域上针对特定窗口进行的运算,是图像平滑、锐化中使用的基本的计算方法。

设窗口大小为mXn,(i,j)是中心像素,f(x,y)是图像像素值,g(i,j)是运算结果,h(x,y)是窗口模板(或称为卷积核,kernel),那么,卷积计算的公式为对于整个图像,从左上角开始,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按照窗口大小顺序进行遍历,即可完成整个图像的卷积计算。

对于图像边缘,由于无法满足窗口对中心像素的要求,其窗口外部的像素值可以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来处理:①设为0值;②按照对称原则从图像中取值;③保留原值,不进行计算8.纹理可分为人工纹理和自然纹理。

人工纹理:是由自然背景上的符号排列组成的,这些符号可以是线条、点、字母、数字等。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一章《概论》1、图像定义:IMAGE,指通过镜头等设备得到的视觉形象(或以某一技术手段再现于二维画面上的视觉信息),是二维数据阵列的光学模拟。

分类:按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见图像(照片、素描、油画……)不可见图像(不可见光成像如紫外线、红外线、不可见测量值如温度、人口密度等的分布图)图像的敏感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不连续、以离散数字原理表达的图像,不见图像)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指空间坐标的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可见图像)模拟图像——>数字图像:模/数转换(A/D转换)数字图像——>模拟图像:数/模转换(D/A转换)2、像素定义:是A/D转换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3、遥感数字图像定义: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像素值:称为亮度值(或灰度值、DN值),量化的(整数)灰度就是数字量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具有相对应的意义,仅在图像内才能进行相互比较。

遥感数字图像与照片的差异照片遥感数字图像来自于模拟方式来自于数字方式通过摄影系统产生通过扫面和数码照相机产生没有像素基本构成单位是像素没有行列结构具有行和列没有扫描行可能会观察到扫描行0表示没有数据0是数值,不表示没有数据任何点都没有编号每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字编号摄影受电磁光谱的成像范围限制可以是电磁光谱的任意范围一旦获取了照片,颜色就是确定的颜色没有特定的规则,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合成产生具有红、绿、蓝3个通道多个波段(3-8000)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定义: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统操作的过程。

传统的模拟图像受媒介大小的限制无法完全表述这些信息,也很难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处理,只有经数字化后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图像处理的精度和信息提取的效率。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与分析知识要点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与分析知识要点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与分析知识要点围绕遥感基础知识-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总体框架来组织相关内容要点。

其中,第一、二、三章介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成像方式、存取及表示基础知识,是图像处理、理解及分析的起点;第四、五、六、七章常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应视具体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要求有所选择;第八章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高级方法,是灰度拉伸、变换、滤波等数字图像增强方法的综合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决策树、面向对象及专家系统等高级分类技术奠定基础;第九章图像分类是图像处理的主要目的和最终成果第一章概论图像、遥感数字图像、照片与遥感数字图像区别、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观点图像:物理世界中客观对象的相似性描述,包含客观对象的信息,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遥感数字图像: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遥感数字图像和照片的差异:遥感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的过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观点:连续方法:我们感兴趣的图像源自物理世界,服从可用连续数学描述的规律,具有连续性,连续数学方法,频率域(高通滤波、低通滤波等)离散方法:数字图像的存储和表示均为数字形式,数字是离散的,离散数学方法,空间域(点运算算法-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邻域去噪算法-图像平滑、锐化等)第二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存取数字扫描和数字摄影、数字化(重采样和量化)及意义、遥感数字图像级别、存储格式及元数据、传感器分辨率数字扫描:在遥感平台前进过程中,进行横向(与飞行方向垂直)行扫描来获取地物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逐行记录成像特点:能以分割得相当精确的波段通道,分别收集和记录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号数字摄影:地物目标反射的太阳辐射通过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胶片上发生光化学反应,经过形成潜影、显影、定影和放印等过程而获得图像特点:瞬间成像,图像几何特征服从中心投影成像规律,可形成模拟图像(传统胶片照相机)和数字图像(数码相机),相片灰度反映了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强弱,工作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工作时间:白天,遥感平台:地面和航空平台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即像素)的操作重采样:根据一类象元的信息内插出另一类象元信息的过程量化: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数字化的意义:通过成像方式获取的图像是连续的,无法直接进行计算机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

1.根据电磁波谱的差异可分为:光学遥感:太阳和人工光源;热红外遥感:辐射特性;微波遥感:观测地物的辐射和散射。

2.根据不同的地学研究对象可分为:大气遥感: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灾害性气候等。

海洋遥感:海面水温、海风矢量、海浪谱、海平面的变化、水色、叶绿素浓度、赤潮等。

陆地遥感:土地覆盖、作物估产、土壤水分等。

2遥感信息科学在地学发展中的意义(1)与传统的对地观测手段相比较:提供了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额度宏观影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在遥感与GIS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定量化分析奠定了基础;(2)研究领域包括:水循环领域;生物地球化学;大气领域;海洋领域;岩石圈的地球物理过程领域。

(3)遥感观测内容:地球能量分布;陆地、水域的生物结构、状态、组成等;海洋的循环、地表温度、波浪、生物活动;冰川、雪、海冰的形态、类型、运动等等;全球范围降水强度、频率和分布等。

3 遥感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1)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土地调查、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等等。

(2)为国家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评估数据及图件;林火、洪水、地震、森林虫害、旱情等等。

(3)再生资源的监测、预测和评估;作物的长势、产量、种植面积、草地遥感等等。

(4)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与大型工程评价;地质矿产调查、环境监测、火山监测、大坝环境监测等等。

(5)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台风、雷暴、龙卷风等;(6)海洋监测与海洋开发海水监测、海温监测、初级生产力等等。

遥感应用:水体遥感,地貌遥感,地质遥感,植被遥感,土壤遥感,遥感与环境监测,城市遥感,高光谱遥感应用。

地面遥感:高塔、车船、观测架。

航空遥感:气球(漂浮、系留),飞机(高空、中空、低空)。

航天遥感轨道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探空火箭。

2.1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考试重点整理

遥感图像处理考试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图像:是对客观对象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它包含了被描述物体或写真对象的信息,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3.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遥感试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4.传感器:又称为遥感器(remote sensor),是收集和记录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如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仪等。

传感器搭载在遥感平台上,通过传感器获取遥感数字图像数据。

5.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图像数据特征的表达,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6.直方图规范化:又称为直方图匹配,这种方法经常作为图像镶嵌或应用遥感图像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的预处理工作。

通过直方图匹配可以部分消除由于太阳高度角或大气影像造成的相邻图像的色调差异,从而可以降低目视解译的错误。

7.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成为辐射量校正(radiometric calibration),简称辐射校正。

8.辐射通亮: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radiant flux),单位为W。

9.辐照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受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

10.辐亮度:和辐射度两个概念的含义相同,指的是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sr)。

11.反射率:是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

12.吸收率:是吸收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

13.透射率:是透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

在介质内部,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的和为1。

14.反照率:不同于反射率,指的是界面反射的辐照度与内部的反射的辐照度之和与入射的辐照度的比值。

15.几何精纠正:又称为几何配准(registration),是把不同传感器具有几何精度的图像、地图或数据集中的相同地物元素精确地彼此匹配、叠加在一起的过程。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2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2页)
■ 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 才能取得好效果。
不同波谱分辨率对水铝 反射光谱的获取
时间分辨率
■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来样的时间间隔, 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 遥感的时间分辨率范围较大。以卫星遥感来说,静止 气象卫星(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为 1次 /0.5小时;太阳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 2次/天; Landsat为1次/16天;中巴(西)合作的CBERS为1次 /26天等。还有更长周期甚至不定周期的。
微波遥感与成像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在1mm~
1m的波段范围称微波。该 范围内又可再分为毫米波、 厘米波和分米波。在微波 技术上,还可将厘米波分 成更窄的波段范围,并用 特定的字母表示
谱带名称
Ka K
Ku X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
C
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 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 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
几种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简介
■ PCI ■ ERDAS ■ ENVI
PCI简介
■ PCI是加拿大PCI公司的产品,可进行遥感图像的处 理,也可应用于地球物理数据图像、医学图像、雷 达数据图像、光学图像的处理,并能够进行分 析 、制图等工作。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 PCI拥有最齐全的功能模块:常规处理模块、几 何校正、大气校正、多光谱分析、高光谱分析、 摄影测量、雷达成像系统、雷达分析、极化雷达 分析、干涉雷达分析、地形地貌分析、矢量应用、 神经网络分析、区域分析、GIS联接、正射影像 图生成及DEM提取(航片、光学卫星、雷达卫 星)、三维图像生成、丰富的可供二次开发调用 的函数库、制图、数据输入/输出等四百多个软 件包。
多波段数字图像的数据格式
■BIP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 在一行中,每个像元按光谱波段次序进 行排列,然后对该行的全部像元进行这 种波段次序排列,最后对各行进行重复。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1.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可见图像:可见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

不可见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成像)和不可见测量值(如温度、压力、人口密度)的分布图。

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属于不可见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属于可见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或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像素的亮度值具有相对的意义,仅在图像内才能相互比较。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是离散方法和连续方法;与之对应的相关概念分别是空间域和频率域。

4. 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在信息获取部分,传感器是核心,遥感平台则是传感器的载体。

地球运动、平台姿态的变化等影响着遥感平台,进而影响着所获取的图像质量。

5. 传感器(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6. 传感器类别?按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传感器可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类;按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又可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两类。

7. 摄影成像的基本特点是在快门打开后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集到胶片上成为一幅影像,并记录下来。

摄影机的工作波段(最大波段)是290~1400nm,即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段,所得像片信息量大,分辨率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重点 南信大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重点 南信大

1、数字图像:是指数字存储的、用计算机直接处理的图像,是空间坐标和图像数值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矫正3)信息提取3、遥感的传感器分类:1)按照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种。

2)按照数据记录方式,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种。

4、传感器按使用的工作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

5、传感器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区分自然特征相似或光谱特征相似的相邻地物的能力。

6、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所接收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7、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谱的波长范围和数量。

8、按电磁波的波段范围分类:遥感可分为1)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可见光遥感或光学遥感)2)热红外遥感3)微波遥感9、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它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的能力10、空间分辨率通常用像素大小,解像力或视场角来表示。

11、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时间间隔。

12、采样涉及两个内容:波谱采样和空间采样。

13、重采样:是指从一个空间分辨率图像转变为另一个空间分辨率图像的过程。

常用于图像的几何纠正或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的匹配。

14、量化:是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可用量化位数定量描述。

n位量化,其量化后灰度级=2n-115、图像对比度:是一个单波段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灰度级的测量,指一幅图像灰度反差的大小,常用来表述图像灰度值的总体变化情况。

16、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各个灰度级的像素个数。

17、直方图的性质:1)反映图像中灰度的分布规律2)任何图像都有唯一的直方图与之对应,但不同的图像可以有相同的直方图。

3)如果一幅图像仅包括两个相连通的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直方图已知,则整幅图像的直方图是这两个区域的直方图之和。

遥感图像处理复习重点

遥感图像处理复习重点

1.遥感的概念以及狭义遥感的特点广义的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运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物理特性及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1运用探测仪器进行探测.2仅记录物体的电磁波特性.3揭示物体的物理特性及变化2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系统的组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3遥感的工作波段以及它们具有的特性紫外波段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微波波段4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平台的作用是搭载传感器,根据遥感平台可以把遥感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以及航天遥感。

5遥感器的成像方式.1摄影成像类型(光学/电成像类型).2扫描成像类型(光电成像类型).3微波成像类型(雷达成像类型)6遥感的技术特点.1大面积同步观测.2时效性强.3数据的综合性与可比性.4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在光学遥感中,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反射与散射。

在热红外遥感中,主要探测目标物的辐射特性(发射率和温度)。

波长范围(8~14um).在微波遥感中,被动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发射率和温度;主动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特征。

波长范围(1mm-1m).2遥感信息科学主要研究遥感信息形成的波谱、空间、时间及地学规律,研究遥感信息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再现规律。

第二章1遥感影像的成像过程2遥感影像的数据存储格式有哪些存储形式:灰度值矩阵存储文件格式:BSQ方式(band sequential) 各波段的二维影像数据按波段顺序排列。

(((像元号顺序),行号顺序),波段顺序)。

2BIL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像元号顺序),波段顺序),行号顺序)。

3BIP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 ((波段顺序,像元号顺序),行号顺序)3遥感影像的几种分辨率(1)光谱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3)辐射分辨率(4)时间分辨率4遥感影像的信息内容(一)遥感影像的波谱信息(二)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三)遥感影像的时间信息5影像单波段统计内容(1)影像灰度均值影像灰度中值影像灰度众数影像灰度方差影像灰度数值域(range)影像灰度反差影像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描述量6影像多波段统计内容(1)协方差(2)相关系数7卷积的概念卷积运算是空间域上针对特定窗口进行的运算。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1数字图像处理:将图像转换成一个数字矩阵存放在图像存储器中,然后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或者提取所需要的信息2数字图像获取:把客观场景发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信息首先利用光学成像系统生成一副模拟图像,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将模拟图像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存储的离散化数字图像。

3采样:即图像空间坐标或位置的离散化,也就是把模拟图像划分为若干图像元素,兵赋予它们唯一的地址。

;离散化的小区域就是数字图像的基本单元,称为像元也称像素。

量化:即电磁辐射能量的离散化,也就是把像元内的连续辐射亮度中离散的数字值来表示,这些离散的数字值也称灰度值,,因为它们代表了图像上不同的亮暗水平。

4遥感数字图像获取特征参数质量特征:⑴空间分辨率:数字图像上能被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⑵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探测原件在接受光谱信号时,所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信息量特征:⑴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探测元件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能量时所用的波段数目⑵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5模拟图像:在图像处理中通过某种物理量的强弱变化来记录图像亮度信息的图像6数字图像:把连续的模拟图像离散化成规则网格并用计算机以数字的模式记录图像上各网格点亮度信息的图像7数字图像特性:①空间分布特性:1空间位置:数字图像以二维矩阵的结构的数据来描述物体,矩阵按照行列的顺序定位数据,所以物体的位置也是用行列号表示。

2形状:点状线状和面状3大小:线状物体的长度或面状物体的面积,表现为像元的集聚数量4空间关系:包含,相邻,相离三种拓扑关系②数值统计特性:对图像的灰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用来描述一幅数字图像的灰度分布,横坐标为灰度级,纵坐标为灰度级在图中出现8直方图的用途:1图像获取质量评价2边界阙值的选择3噪声类型的判断9遥感数字图像的输出特征参数:1输出分辨率:屏幕分辨率和打印的分辨率2灰度分辨率:指输出设备能区分的最小灰度差 3颜色空间模型:RGB模型CMYK模型 HSI颜色模型10数字图像种类:1.黑白图像:二值数字图像,0表示黑色 1表示白色;2.灰度图像:单波段图像每个像元的灰度值的取值范围由灰度量决定;3.伪彩色图像:把单波段图像的各灰度值按照一定规则映射到颜色空间中某一对应颜色;4.彩色图像:由红绿蓝3个颜色通道的数字层组成的图像第二章数字图像存储1比特序:一个字节中8个比特的存储顺序称为比特序。

第四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一

第四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一
11
• 遥感卫星地面站(气象卫星接受站)提供计算兼容 的数字磁带,输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形成数字 图像。 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可在专用设备上进行数字 化。也可以使用胶片,即透明正片,用一束强度固 定的光束扫描,透射光用光电增强管进行量度,通 过抽样和量化而成为一连串的数字,可以存储在磁 盘上或记录磁带上,成为数字图像文件。
43
公式法
与卫星扫描同步进行野外光谱测量,将地面测量结果 与卫星影象对应像元亮度值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为:
Ri = a+bCi
LAi =CiK+Lmin , LAi = a1Ri +b1
K=(Lmax-Lmin)/Cmax
LAi 为卫星观测值(辐射亮度,辐射度) Ri 为地面反射率 Ci灰度值
45
回归法分析法
TMi ai bi TM7
46
直方图校正方法
直方图校正方法:
从图像象元亮度值中减去一个辐射偏置量,辐射偏置量等于图像直方 图中最小的亮度值;
前提(假设):水体(或阴影)等物体的灰度值为0,大气散射导致 图像上这些物体的灰度值不为0(辐射偏置量);
暗物体法(Dark-object method);
47
几何校正
•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 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 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
• 几何畸变是平移、缩放、旋转、偏扭、弯曲等作 用的结果。
48
几何校正
从具有几何变形的图像中消除变形的过程。
一般步骤:
1 确定校正方法 2 确定校正公式 3 验证校正方法 4 对原始输入图像进行重采样
Spot
64
6
AVHR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重点第一章概论图像: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

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表达的遥感图像。

根据人眼的可视性,图像可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图像具有空间坐标和数值,根据其连续性,图像可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的基本属性特征为像素值,其高低反映了图像的明暗程度和能量高低。

像素的属性是位置和灰度值;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1)图像增强:目的是压抑和去除噪声,增强显示图像整体,使图像更容易理解、解译和判读。

方法:彩色合成、图像拉伸、图像平滑、锐化、图像融合。

(2)图像校正:主要是对传感器和环境造成的图像退化进行模糊消除、噪声滤除、几何失真或非线性校正。

方法: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3)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确定提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从校正后的遥感图像的中提取各种有用信息的过程。

方法:图像分割、图像分类。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典型功能包括:○1不同传感器图像数据的测存取和转换○2几何校正○3辐射校正○4图像增强处理○5统计分析○6图像变换○7图像分类○8专题制图○9专业工具,如雷达图像处理工具。

第二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储存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获取的,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辐射、电磁波谱、时间、空间分辨率。

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获取测量对象信息的过程,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的实施依赖于遥感系统。

传感器又称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传感器的分辨率:传感器区分自然特征相似或光谱特征相似的相邻地物的能力。

分为:(1)辐射分辨率:传感器区分所接受到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2)光谱分辨率: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谱的波长范围和数量。

(3)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4)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

图像数字化:数字化的两个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1)采样:分波谱采样和空间采样,通过空间采样,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

(2)量化:将像素灰度级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量化后,图像像素的原有灰度值转换为灰度级。

元数据:关于图像数据特征的表述,是数据的数据,主要参数包括:图像获取的日期和时间、投影参数、几何纠正精度、图像分辨率、辐射校正参数等。

第三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度量单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1、反映图像平均信息的统计参数:均值、中值、众数、矩2、反映图像变换信息的统计参数:方差,变差、反差3、对比度:是一个单波段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的不同灰度级的测量,一幅图像灰度反差的大小。

1、直方图的性质:(1)反应图像中的灰度分布规律(2)遥感图像数据服从或接近正态分布(3)任何图像都有唯一的直方图与之对应,但不同的图像可以有相同的直方图(4)如果一幅图像仅包括两个相连通的区域,则整幅图像的直方图是这两个区域直方图之和2.直方图的应用(1)用于判断图像量化是否恰当(2) 用于确定图像二值化的阈值(3) 用于统计图像中物体的面积(4)计算图像信息量第四章图像的显示和拉伸常见的色彩模型:(1)RGB模型,在彩色监视器和彩色摄影机等领域,用于图像的显示;(2)CMY模型,在彩色打印机上,用于图像的打印输出;(3)YIO模型,用于彩色电视广播;(4)HIS模型,用于图像的显示和处理。

彩色合成包括:伪、真、假、模拟真。

伪彩色合成:是按特定的数字关系单波段灰度图像的灰度级变换为彩色,然后进行彩色显示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彩色表达来增强区分地物的能力。

密度分割:是将单波段遥感图像按灰度分级,对每级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彩色图像的处理方法。

经过密度分割后,图像的可分辨力得到明显提高。

直方图均衡化:是使变换后图像灰度值的概率密度为均匀分布的映射变换方法。

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图像对比度得到了提高。

基本步骤:(1)统计图像中各灰度级的频数和频率。

(2)计算均衡化后的理论概率密度,将图像概率对其进行映射,得到新灰度级。

(3)以新值替代原值,形成均衡化后的新图像。

第五章图像校正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其目的是:尽可能消除因传感器自身条件、薄雾等大气条件、太阳位置和角度条件及某些不可避免的噪声引起的传感器的测量值与目的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差异,尽可能恢复图像的本来信息,为遥感图像分割、分类、解译等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内容包括三部分:传感器端的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地表辐射校正。

大气窗口:电磁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而未被完全反射,散射和吸收的波谱范围。

几何精校正:又称几何配准,是指把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具有几何精度的图像、地图或数据集中的相同地物元素精确地匹配、叠加在一起的过程。

几何校正的主要内容:系统性校正、非系统性校正、复合校正。

几何纠正中地面控制点的选择:(1)控制点的数目和分布。

控制点数目的最小值按未知系数的多少来确定。

k阶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k+1)(k+2)/2;控制点在工作范围应该均匀分布。

(2)控制点的确定。

在图像上,控制点应该是容易分辨、相对稳定、特征明显的位置,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飞机场跑道等;在变化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控制点可以少点,在特征变化大而且对精度要求高的区域,应该多分布点。

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

(3)控制点坐标的确定。

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地形图或现场实测来获取。

第六章 图形变换图形变换:属于光谱变换,是利用单波段或多波段中相关信息对像素值进行的数字变换。

包括:正变换和逆变换。

图像变换的目的:1、简化图像处理2、便于图像特征提取3、图像压缩4、从概念上增强对图像信息的理解。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周期性和共轭对称性、分离性、旋转性质、卷积定理加法定理、位移定理、相似性定理、Rayleigh 定理。

植被指数:是对地表绿色植物生长状况和分布特征的简单、有效和经验型的度量,是两个或多个光谱波段的线性或非线性的组合。

常用的植被指数有以下五种:比值植被指数RVI=NIR/R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IR-R/NIR+R 、差值植被指数DVI=NIR-R 、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1+L)(NIR-R)/(NIR+R+L)、增强植被指数EVI 。

典型的遥感指数有哪些?归一化差异湿度指数、归一化差异雪指数、植被指数、建筑指数等。

第七章 图像滤波图像滤波:是利用图像的空间相邻信息和空间变化信息,对单个波段图像进行的滤波操作。

包括:空间域滤波和频率域滤波。

图像噪声的类型:按其产生原因分,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按统计理论分,平稳和非平稳; 按噪声幅度分布形态,高斯噪声和瑞利噪声;按频谱分布形状分,均匀分布噪声为白噪声;按产生过程分,量化噪声和椒盐噪声。

常见噪声有:高斯噪声,椒盐噪声,周期噪声。

均值滤波:是最常用的线性低通滤波器,它均等地对待邻域中每个像素。

对于每个像素,取邻域像素值的平均作为该像素值的新值。

其对高斯噪声比较有效。

中值滤波:是一种最常用的非线性平滑滤波器,它将窗口内的所有像素按高低排序后,取中间值作为中心像素的新值。

窗口的行列数一般取奇数。

由于用中值替代了平均值,中值滤波在抑制噪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留边界,减少模糊。

其对椒盐噪声比较有效。

常见算子的模板?均值滤波: 拉普拉斯算子: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的区别和联系?由于图像模糊的实质是图像受到平均和积分运算造成的,所以为了把图像中任何方向伸展的边缘和模糊的轮廓变得清晰,可以对图像进行逆运算,如微分运算,从而使图像清晰化,这个过程叫图像锐化。

在图像获取和传输过程中,受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噪声。

在图像上表现为一些亮点或亮度过大的区域。

为抑制噪声和改善图像质量所做的处理叫图像平滑。

它们都属于图像增强操作。

图像平滑是通过积分过程使得图像中的边缘变得模糊,图像锐化则通过微分使图像中的边缘突出。

⎥⎥⎥⎦⎤⎢⎢⎢⎣⎡⋅=111101111812W第八章图像分割图像分割的定义,原则,方法。

定义: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是按照特定的原则对图像进行划分标记的过程。

原则:(1)依据像素值的不连续性进行分割,假定不同区域的像素值具有不连续性,因而可以对图像进行分割;(2)依据区域内部像素值最大相似性的原则进行分割,假定同一区域内像素值具有最大相似性,区域之间的值差异最大,这种方法一般从一个像素出发,逐渐将其邻域中满足相似性测量准则的像素进行合并,最后完成分割。

方法:灰度阈值法;梯度法;区域法,包括区域生长法、区域分裂-合并方法等;数学形态学法。

腐蚀和膨胀及其运算腐蚀:E = B S = { x,y | Sxy B},是消除目标所有边界点的一种过程,其结果是目标沿其周边比原目标小一个像素;膨胀:E = B S = { x,y | Sxy∩B ≠Ф}是将与目标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该目标中的过程,结果是使目标增大了相应的数量的点。

开运算和闭运算的运算与作用?开运算:使用同一个结构元素对图像先腐蚀后膨胀的运算称为开运算;运算:B °S = (B S)S;作用:(1)消除细小对象(2)在细小粘连处分离对象(3)在不改变形状的前提下,平滑对象的边缘。

闭运算:使用同一个结构元素对图像先膨胀后腐蚀的运算称为闭运算;运算:B S = (B S)S;作用:(1)填充对象内细小空洞。

(2)连接邻近对象(3)在不明显改变面积前提下,平滑对象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