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1]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1]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2 支持膜的制备
(1)将玻璃条、250ml烧杯洗净,玻璃条先用纱 布擦干,然后再用绸布用力反复擦净,250ml烧 杯装满蒸馏水;
(2)将玻璃条放入0.2~0.3%聚乙烯醇缩甲醛的氯 仿溶液中2~4cm深,停留3~5s后提出,在空气 中自然干燥;
2 放入样品:按程序放入样品。 3 加高压:有下列几档可选 40KV、60KV、
80KV 、100KV,若需高压应先加低压。选择 加速电压原则:电压越高,分辨率越高,反差 越小;反之,电压越低分辨率越低,反差越大。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4 加灯丝电源:顺时针旋转至限位处(加灯丝电 源必须有高压存在),此时应看到图象,若不 能看到图象,请与专职人员联系,切勿随意调 整各旋钮。 5 观察:调整放大倍数、亮度、样品 XY平移、焦距进行观察。
(五)实验要求 1 所用器具、工具保持清洁干燥; 2 手上若沾有环氧树脂,用丙酮棉球擦去; 每人包埋2~3个样品块。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三、修快与支持膜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超薄切片包埋块修快的方法; 2 掌握支持膜制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见理论部分 (三)实验材料 上次实验包埋的材料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干燥
PPT文档演模板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班级:生科142姓名:旷江学号:10143131组号: 2小组成员:旷江、韦立尧、莫霞指导老师:范立强、李鹏飞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系摘要本次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细胞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技术,细胞化学,细胞生理,细胞培养与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细胞成分分离与分析,细胞增殖与染色等技术对动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生理过程的研究、细胞培养与细胞分析、细胞冻存与复苏等,以此来研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染色、冻存复苏、生理过程、形态结构Abstract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cel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 cytochemistry, cell physiology,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fractionation and analysi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taining. Observation of cel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cell analysis, cell cryo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functions and a variety of laws of life.Key word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taining, cryopreservati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实验目的 (1)第二章实验原理 (2)2.1实验流程和应用实验方法 (2)2.2细胞器活体染色与显微观察 (2)2.3细胞骨架的观察 (3)2.4细胞冻存复苏 (3)2.5细胞冻存复苏活力检测 (3)2.6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染 (4)2.7细胞凋亡诱导和分析 (4)第三章实验仪器及试剂 (6)3.1实验仪器 (6)3.2实验试剂 (6)第四章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显微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显微镜的使用,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显微镜的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和提升,使得细胞观察的分辨率和准确性更高。

本文将探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胞观察的相关内容。

一、显微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显微镜有多种不同类型,常见的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显微镜,它使用可见光来观察样本。

光学显微镜可以分为单镜头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其中复合显微镜是最常见的。

电子显微镜则使用电子束来观察样本,其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便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其次,我们需要将样本放在玻片上,通常是在一滴水中加入少量样本,并用盖玻片覆盖。

然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接下来,可以通过旋转镜片或调节焦距来使观察图像变得清晰,并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来改变样品的照明。

二、细胞观察通过显微镜的使用,我们可以对细胞的外观、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特征:1. 细胞形状:细胞的形状多样,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有助于我们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

2. 细胞核:绝大多数细胞都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并且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3. 细胞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一些重要的内部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在细胞的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运输。

除了观察细胞的结构外,通过显微镜还可以进行一些更深入的实验,如观察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功能。

综上所述,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1.引言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增大和观察微观结构和形貌的高精密仪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分析样本的微观结构,了解其成分和特征。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原理;2) 学会正确操作电子显微镜的方法;3) 观察和分析不同样本的微观结构。

3.实验步骤3.1 准备样本首先,准备需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金属、无机材料、生物组织等。

3.2 装载样本将样品安置在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并使用夹具固定好。

3.3 调整显微镜参数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观察的目标,调整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电压、电子束流强度和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检测模式(如表面检测或穿透检测等)。

3.4 开始观察打开电子显微镜的电源,启动仪器。

根据操作手册中的指导,逐步调整电子显微镜的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5 图像获取和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的软件,将观察到的图像捕捉下来,并进行图像分析。

可以测量颗粒大小,计算粒子的分布密度,并观察材料的结构特征。

4.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使用的样本,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及特征。

分析样品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其他相关特性,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

5.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成功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样品的微观结构。

电子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的学习,我们对其应用的理解更加深入。

6.参考文献(按照所使用的引用格式书写)以上为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以适当增加字数并拓展相关内容,以完整且准确地呈现实验的结果和讨论。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观察物质微观结构的仪器。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细微结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不同样本的微观结构,以及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样品、植物细胞样品和昆虫组织样品。

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电子显微镜,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金属样品切割成薄片,植物细胞样品进行固定和切片,昆虫组织样品进行化学处理和切片。

2. SEM观察:将样品放置在SEM的样品台上,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范围和电子束的强度,观察样品表面的微观结构。

3. TEM观察:将样品制备成透明薄片,放置在TEM的样品台上,通过控制电子束的透射范围和电子束的强度,观察样品内部的微观结构。

4.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图像,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形态和组成。

实验结果:1. 金属样品观察:通过SEM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表面的晶粒结构和纹理。

不同金属的晶粒大小和排列方式也可以通过SEM图像进行比较分析。

2. 植物细胞样品观察:通过TEM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微观结构。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细胞样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异。

3. 昆虫组织样品观察:通过SEM和TEM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昆虫组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例如,昆虫的触角、翅膀和腿部等结构可以通过SEM观察到其表面形态,而昆虫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可以通过TEM观察到其内部结构。

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并成功观察到不同样品的微观结构。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电子显微镜技术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和操作方法。

3. 通过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了解材料的形貌、内部组织结构和晶体缺陷。

三、实验仪器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型号为Hitachi S-4800。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型号为Hitachi H-7650。

3. 样品制备设备:离子溅射仪、真空镀膜机、切割机、研磨机等。

四、实验内容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1)样品制备:将待观察的样品切割成薄片,用离子溅射仪去除表面污染层,然后用真空镀膜机镀上一层金属膜,以增强样品的导电性。

(2)操作步骤:① 开启扫描电子显微镜,调整真空度至10-6Pa。

② 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位置,使其位于物镜中心。

③ 设置合适的加速电压和束流,调整聚焦和偏转电压,使样品清晰成像。

④ 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记录图像。

(3)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组织结构、缺陷等。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1)样品制备:将待观察的样品切割成薄片,用离子溅射仪去除表面污染层,然后用真空镀膜机镀上一层金属膜,以增强样品的导电性。

(2)操作步骤:① 开启透射电子显微镜,调整真空度至10-7Pa。

② 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调整样品位置,使其位于物镜中心。

③ 设置合适的加速电压和束流,调整聚焦和偏转电压,使样品清晰成像。

④ 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记录图像。

(3)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组织结构、缺陷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发现样品表面存在大量晶粒,晶粒大小不一,且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

在样品表面还观察到一些缺陷,如裂纹、孔洞等。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发现样品内部晶粒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目录: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及其使用实验二: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四:细胞的凝集反应实验五:诱导细胞融合—聚乙二醇法实验六: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七:叶绿体的荧光原位观察实验八:细胞骨架的观察实验九:细胞中DNA、RNA的显示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及其使用I.暗视野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细胞的基本原理;2.了解暗视野显微镜的特殊组件和位置;3.掌握调节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二、原理和结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室内飞扬的微粒灰尘是不易被看见的,但在暗的房间中若有一束光线从门缝斜射进来,灰尘便粒粒可见了,这是光学上的丁达尔现象。

暗视野显微镜就是利用此原理设计的。

它的结构特点主要是使用中央遮光板或暗视野聚光器,常用的是抛物面聚光器,使光源的中央光束被阻挡.不能由下而上地通过标本进入物镜。

从而使光线改变途径,倾斜地照射在观察的标本上,标本遇光发生反射或散射,散射的光线投入物镜内,因而整个视野是黑暗的。

在暗视野中所观察到的是被检物体的衍射光图像.并非物体的本身,所以只能看到物体的存在和运动,不能辨清物体的细微结构。

但被检物体为非均质时,并大于1/2波长,则各级衍射光线同时进入物镜,在某种程度上可观察物体的构造。

一般暗视野显微镜虽看不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但却可分辨0.004μm以上的微粒的存在和运动,这是普通显微镜(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所不具有的特性,可用以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微粒的运动等。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一)仪器具有暗视野聚光器的显微镜(二)材料牙垢微生物,洋葱内表皮细胞,载玻片,盖玻片,牙签,尖头镊子,滤纸条,指甲油,擦镜纸等。

(三)试剂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在一张无划痕、清洁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牙签取牙垢或用镊子撕洋葱内表皮细胞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盖上一片无划痕、清洁的盖玻片,用滤纸条吸取盖片四周多余的水分,用指甲油封片(或不封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生物样品(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细菌培养物)-10%磷酸盐缓冲液(PBS)-2.5%葡萄糖溶液-电镜显微镜台-SEM样品支架-SEM扫描电镜实验步骤:1.收集各种生物样品,并用PBS润湿样品表面,以去除杂质。

2.将样品放置在SEM样品支架上,用细菌镊子小心地将样品固定在支架上。

3.将SEM样品支架放入SEM扫描电镜中,并调节扫描电镜的参数,如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和信号放大倍数。

4.将SEM样品支架移动到扫描电镜中心位置,并确保样品表面与电子束的垂直距离适当。

5.打开电子束,在视野范围内找到有代表性的细胞区域,并通过调整焦距和扫描速度来获取清晰的图像。

6.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电子束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样品成像效果。

7.观察并记录每个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器的位置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SEM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叶片的气孔细胞和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气孔细胞呈现出多边形的形状,并且表面布满微小的细管,这些细管是用于气体交换的通道。

叶绿体则呈现出椭圆形,并且具有叶绿素颗粒的特征,这些颗粒是光合作用中的关键结构。

昆虫翅膀的观察结果显示,翅膀表面有许多微小的鳞片组成,这些鳞片具有复杂的纹理和形状。

昆虫通过这些鳞片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如飞行和保护。

SEM的使用使我们能够更加详细地观察到翅膀表面的微观结构。

细菌样品的观察结果显示,细菌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胞体,表面光滑且有不规则的突起。

通过SEM的高放大倍数,可以看到细菌细胞壁的纹理和孔隙结构,这些结构可能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有关。

通过SEM观察不同生物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可以增进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SEM的高分辨率能力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的微观结构,从而对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电镜_实验报告

电镜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2. 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4.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利用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等信号,通过信号检测和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样品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分析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亮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地质学等领域。

四、实验仪器与样品1. 实验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样品台、样品夹具、样品制备设备等;2. 样品:金相样品、生物样品、地质样品等。

五、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观察的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腐蚀等,然后进行喷金、碳膜等表面处理,以提高样品的导电性和反射率;2. 样品安装:将处理好的样品安装在样品台上,确保样品与样品台接触良好;3. 仪器调试:开启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电压、电流、加速电压等参数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4. 扫描观察:在荧光屏上观察样品表面形貌,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扫描速度等参数;5. 数据采集:通过CCD相机或图像采集卡,将观察到的样品图像采集到计算机中;6. 图像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相样品的表面形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相样品的晶粒大小、形状、分布等微观结构特征;2. 生物样品的表面形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生物样品的细胞结构、细胞器、细胞膜等微观结构特征;3. 地质样品的表面形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地质样品的矿物颗粒、矿物结构、矿物组合等微观结构特征。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金相样品、生物样品和地质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掌握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方面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能够为材料科学、生物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实验四 透射和扫描电镜的样品观察

实验四 透射和扫描电镜的样品观察

实验四透射和扫描电镜的样品观察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7日班级:试验121(青岛)姓名学号:刘香凝sy0040一、实验原理用电子束成像的显微镜称为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精密度的电子光学仪器,它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和放大倍数,是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强大工具。

根据成像原理的不同,电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透射电镜主要用于观察生物样品内部精细的结构,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样品往往需制备成超薄切片。

1、透射电镜的基本构造1)电子束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由电子枪和聚光镜两部分组成。

电子枪位于镜筒顶端,由阴极——控制极——阳极构成三级电子枪。

电子枪是电子束的发射装置,由高频电流加热钨丝激发电子,并用高压使电子加速。

聚光镜的作用是将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会聚于样品平面,并调节试样平面处电子束孔径角、电流密度和照明光斑半径.2) 电镜成像系统由样品室、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

通过聚光镜会聚的电子束穿过样品,经物镜放大形成一级放大像,再经中间镜和投影镜进行二级和三级放大。

最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最终的放大像,通过调节中间镜和投影镜电流,放大倍数能从几百倍连续改变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倍。

聚光镜、物镜、中间镜与投影镜等都是电磁透镜。

电磁透镜是精密加工的中空圆柱体,里面置线圈,通过线圈电流的大小,调节磁场强度使电子束发生偏转,汇聚或发散,最终结果正如光线透过玻璃透镜一样,可以聚焦成像。

3)真空系统由气泵组成,保持镜筒内高真空,由于电镜是利用高速的电子束为照明源,在电子束的通道上不能有任何游离的气体存在,否则将发生电子与残余气体原子的碰撞,引起电离,放电等反应,易烧坏灯丝获污染样品。

4) 记录观察系统包括荧光界和照明系统。

镜筒最下面部位是观察窗。

窗口由防护X射线的一定厚度的铅玻璃组成。

观察窗内下方是荧光屏,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通常由硫化锌或硫化锌与硫化镐的粉末组成。

它们在电子束的照射下产生荧光,使电子像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可见光图像。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我们使用了扫描电镜来观察各种微观结构。

扫描电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小至0.01微米的结构。

首先,我们观察了一些有机物样品。

我们先将其放入扫描电镜中,并用电子束来激发样品表面的电子。

随后,样品表面的电子会被电子束所控制,造成电子的放出。

这些漫反射的电子就会被探测器拾取,最终转化成二维图像。

通过实验,我们所得到的图像结果十分有趣,有的组织结构长得像秋天的银杏叶,有的则如竹子一般,细长有弧度等。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外形和细节。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一些无机物样品,如一些金属纳米颗粒、各种晶体颗粒和非晶态颗粒等等。

我们不仅在超微结构方面能够看到一些非常细微的特征,如晶界(grain boundaries)、晶缺陷(lattice vacancies)、位错(dislocations)等等,我们还能观察到传统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的微观特征,如金属内部结构的形态、非晶态的颗粒等等。

同时,我们还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一些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生物组织中的微观结构,如细胞膜、微绒毛、高尔基体等等。

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它们的外形,而且还能够通过结构上的细微变化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最后,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些特殊技术来进一步增强图像的细节,如图像增强、三维图像重建等等。

总的来说,本次扫描电镜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微观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形态。

这样的结果对于探究材料科学、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意义。

同时,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扫描电镜这种高级显微镜,它成为了化学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本实验将通过制作和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垂直染色体图像,以分析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材料:细胞样本(如鲤鱼鳞片)、显微镜、盐酸、细胞染色试剂(如吉姆萨染液)、载片、封片胶。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鲤鱼鳞片作为实验的细胞样本,放在载片上。

2. 把加载着细胞样本的载片放入含有5%盐酸的试管中,轻轻摇晃试管,使细胞样本变得透明。

3. 把载片放入吉姆萨染液中,染液温度控制在60°C,染色时间为30分钟。

4. 取出染色后的载片用水洗净,尽量去除多余染色。

5. 将载片倒置在干净的玻璃滑板上,用纸巾轻轻擦干水分。

6. 取一滴封片胶放在载片上,再把玻璃滑板盖在上面。

7. 将载片封片胶放在显微镜架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经过染色后,细胞样本的染色体呈现出深蓝色,能够明显看到染色体的形态。

观察到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与细胞类型有关。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相对固定的,但在不同细胞类型中会有差异。

染色体的形状也因细胞类型而异,可以是染色体形态较为规则的条状结构或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结构。

染色体的分布情况通常有两种类型,即离散分布和集中分布,前者表示细胞核内有多个染色体团,后者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分析了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特点。

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情况是细胞类型的重要特征,与细胞分裂过程密切相关。

这些发现对了解细胞生物学和机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本实验中,实验步骤相对简单,但在染色后的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染色不均匀、细胞过度变形等问题。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的微观结构,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显微镜技术。

其中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EM)在细胞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探索生命奥秘的有力武器。

一、电子显微镜技术介绍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对物体进行成像的显微镜技术。

与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子束而非光线。

由于电子束的波长比光线短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能够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到比光学显微镜更小的物质结构。

二、1. 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到细胞内超微结构的细节。

例如,可以观察到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还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内的各种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的精细结构等。

2. 病毒和细胞病理学的研究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描述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研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机制。

此外,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用于细胞病理学研究,帮助了解各种细胞疾病的起因和发展。

3. 细胞-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细胞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物质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实际上,任何细胞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进程背后的微观机制,都离不开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胞内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细节。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 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当前,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如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HRTEM)、光电子显微镜(PEEM)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已开始得到应用。

这些新型电子显微镜技术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和对不同种类样品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分析。

2.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未来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结合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将电子显微镜与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cRNA-seq)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细胞-物质相互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nThis XXX。

cytochemistry。

XXX。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n and analysis。

XXX to study the structure。

n。

and us laws of life of animal and plant cells.Chapter 1 Overview1.1 XXXXXX and structure of cells。

study cell logical processes。

conduct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and study cell XXX.Chapter 2 Experimental PrinciplesIn this experiment。

XXX cells。

XXX。

cytochemistry。

XXX。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n and analysis。

XXX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and cell XXX.2.1 实验流程和应用实验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的生理和遗传学特性。

其中,细胞器活体染色和显微观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使用荧光染料来标记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细胞骨架的形态和组成,并使用冷冻保存技术来保存细胞的样本。

2.2 细胞器活体染色与显微观察为了观察细胞器在活体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我们使用了多种荧光染料。

例如,我们使用MitoTracker Red来标记线粒体,使用ER-Tracker Green来标记内质网,使用BODIPY FL C5-ceramide来标记高尔基体。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6.实验心得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2.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着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和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转录的场所。

3.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观察细胞的标本将动植物组织样本切片并固定在载玻片上,用甲醛或酒精进行固定。

步骤2:观察细胞结构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视野适当调整,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组织结构,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细节。

步骤3:细胞核染色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乙醇溶液,保持片面湿润,然后在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苏丹红G溶液,使其覆盖整个标本,再用玻片一端旋转均匀。

然后,用甲苯将玻片内溶液洗净,再用约10%苏丹红醇溶液染色5-10分钟,最后用水洗净,挤去水分。

步骤4:观察细胞核结构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染色的细胞核。

注意观察核膜、染色质和核仁的形态和位置。

4.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膜是一个薄膜状结构,包裹着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区域,包含各种细胞器。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质呈胶状或颗粒状,其中可以看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储存了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含有染色质和核仁。

5.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膜起着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细胞核则是细胞的遗传中心。

6.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生物样品制备的基本技术;3.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器材:1.扫描电子显微镜;2.生物样品(如细胞培养物,植物片段等);3.组织固定液(如PBS,甲醛等);4. 缓冲液(如Na-cacodylate缓冲液);5.高渗透液(如乙基醇);6.导电性涂层(如金属薄膜);7.脱水液(如丙酮);8.SEM样品支架;9.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

实验步骤:1.样品固定和固定液去除a.取少量的细胞培养物或植物片段放入带有组织固定液的离心管中,固定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来确定;b.在固定液条件下,将样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确保样品在固定过程中不移动;c.将固定液倒掉,用缓冲液(如PBS)冲洗样品,以去除残留的固定液。

2.导电涂层和脱水a.将样品转移到一个干燥器皿中,加入导电涂层溶液,使样品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导电涂层;b.进行脱水过程,通常使用各种浓度的酒精(如乙醇)或丙酮作为脱水液。

3.样品固定在SEM样品支架上a.将样品放在SEM样品支架上,并用夹子将其固定;b.根据需要,可以在样品上覆盖一层金属薄膜以提高导电性。

4.样品装入扫描电子显微镜a.将SEM样品支架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舱中;b.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微调或者变焦。

5.SEM图像获取和分析a.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并调整对比度和亮度等参数;b.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c.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设定的条件和样品制备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核、细胞质、细胞壁、纤毛等细微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可以对细胞生物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注意事项:1.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干净和无菌,以防止外源性污染;2.在样品固定和处理过程中,要防止样品的移动和破损;3.在样品加入SEM样品支架之前,要确保样品已经完全脱水,并覆盖了足够的导电涂层;4.在SEM图像获取过程中,要注意合适的电压、电流和对比度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图像的质量;5.实验过程中,注意正确使用SEM设备,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实验报告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报告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报告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实验报告: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精细结构,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形态和功能,提高对细胞生物学的认知水平。

二、实验原理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替代可见光,通过电磁透镜对电子束进行聚焦和成像。

由于电子的波长极短,因此电子显微镜能够提供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细胞内的细胞器、膜结构等细微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培养的细胞样本(如肝细胞、神经细胞等)固定剂(如戊二醛、锇酸等)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包埋剂(如环氧树脂)超薄切片机电子显微镜2、实验设备移液器离心机烤箱镀膜仪四、实验步骤1、细胞固定将培养的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去除培养基。

加入适量的戊二醛固定液,室温下固定 1 2 小时。

用 PBS 冲洗,去除多余的固定液。

2、脱水处理依次将细胞样本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30%、50%、70%、90%、100%)中进行脱水,每次 10 15 分钟。

3、包埋将脱水后的细胞样本放入环氧树脂中,在烤箱中聚合包埋。

4、超薄切片制作使用超薄切片机将包埋好的样本切成厚度约 50 70 纳米的超薄切片。

5、切片染色将超薄切片放在铜网上,用铀盐和铅盐进行染色,增强对比度。

6、电子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电子显微镜中,调整参数进行观察和拍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现为两层暗线夹着一层亮线的结构,厚度约为 7 10 纳米。

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糖链。

2、细胞质细胞质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线粒体呈现为椭圆形或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分布着大量的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滑面内质网与脂质合成和解毒作用有关。

高尔基体由扁平膜囊、小泡和大泡组成,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和数量、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1、测微尺的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

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2mm,分成100格或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

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

方法如下:(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123测定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长的图解 上尺:目镜测微尺;下尺: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图中镜台测微尺1格=目镜测微尺6格,代入公式得:目镜测微尺每格=1/6×10μm=1.66μm(5)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要测量的玻片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同组成员:
【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3、了解临界点干燥仪的工作原理了解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的基本过程
【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观察样品表面几何形貌。

一般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干燥以及导电处理等步骤。

取材时应尽量保护待观察的样品表面(如细胞表面、组织或器官的上皮表面等),并且避免样品表面在清洗过程中的人为损伤。

一般生物样品需经干燥后才能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含水量大的生物样品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其表面形貌将发生严重变形。

为了观察生物样品真实的表面形貌,通常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当气液两
相处于临界点时,气体、液体密度相等,表面张力为零。

因此,对生物样品进行临界点干燥,可以较好地保护其表面形貌。

水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74.1℃和218.3大气压,显然,此条件下生物样品将受到严重损坏。

由于CO2的临界温度和压力较低,为31.4℃和72.9大气压,故通常选择CO2作为生物样品临界点干燥的工作介质。

固定、脱水后的样品需经过乙酸异戊酯处理,然后利用临界点干燥仪对样品进行干燥。

由于生物样品导电性低,未经过导电处理的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时会产生荷电现象,从而影响观察和照相记录。

为了减少荷电效应,对生物样品表面要进行导电处理,通常使用离子溅射仪在样品表面喷镀金属导电薄层。

喷镀的金属包括:金(Au),铂(Pt)及其合金等,喷镀导电薄层厚度在10nm左右为宜。

对于花粉粒等含水量较少的生物样品,可以经过自然干燥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入射电子术与固体样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入射电子术与固体样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的能量的电子入射固体厚样品后收到样品原子的散射,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
子以及特征x射线等。

二次电子是从样品表面约10nm深度范围内被入射电子激发的低能电子,其能量约为0~50eV。

一部分入射电子在样品内部经多次散射后从样品表面射出,这些电子被称为背散射电子。

样品中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受到入射电子电离激发时可以发射特征X射线。

扫描电镜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像观察厚样品表面形貌。

在观察样品微区表面形貌的同时,利用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扫描电镜的基本组成和成像过程
扫描电镜成像系统的基本组成由图1-1所示。

电子枪、聚光镜和物镜等组成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枪发射的电子经聚光镜和物镜的会聚作用形成极细的电子束入射样品。

在扫描偏转线圈的控制下,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做光栅状扫描。

扫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电子由光电倍增管检测,该信号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观察显示器的栅极以调制其亮度。

由于入射电子束与观察显示器的扫描偏转线圈均由同一扫描信号发生器控制,所以两者扫描同步。

当入射电子束对样品某区域扫描时,在显示器上可以观察到该
区域的二次电子像。

像点的亮度与样品物点上所产生的二次电子信号强度相关。

当来自物点的二次电子信号强时,对应的像亮点;反之则暗。

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指标
分辨率、加速电压和放大倍数是扫描电镜的基本技术参数。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通常指二次电子像分辨率,该分辨率与入射电子束斑直径有关。

配备热发射电子枪的扫描电镜分辨率约为3nm,而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在1nm 左右。

扫描电镜加速电压范围约为1-20kV。

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由观察显示器的尺寸与入射电子束在样品扫描区域尺寸之间的比值决定。

通过改变入射电子束扫描区域的大小,可以提高或降低放大倍数,其范围为数十倍至数十万倍。

4、二次电子像的衬度机制
二次电子的产率η定义为二次电子数与入射电子数之间的比值,并且η∝1/cosθ,θ为入射电子束与样品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由于样品表面不是平整的,各点的θ值与η值不同,即样品表面各点的二次电子信号强度不同。

因此二次电子像的衬度反应样品表面几何形貌。

此外,由于入射电子束孔径角很小,二次电子像还具有
景深大,立体感强的特点。

【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
扫描电镜、离子溅射仪
(2)实验材料
样品台、双面胶带、扫描电镜生物样品(百合花粉粒)
【方法与步骤】
(1)在样品上粘贴双面胶带,将自然干燥的百合花花粉粒分散、均匀的粘在胶带上,用离子溅射仪对样品表面喷镀导电薄层(厚度约10nm),准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2)开启扫描电镜真空系统电源,等待真空度达到工作状态(正常情况下约需30min)。

(3)开启扫描电镜镜筒电源。

(4)将样品置入电镜。

(5)对于热发射钨灯丝扫描电镜,加高压至15~20kV。

(6)加灯丝电流至饱和点。

(7)在低放大倍数(数十倍)下,寻找样品感兴趣区。

根据样品特性和感兴趣区大小,选取适当的工作距离与放大倍数,调节亮度与对比度,聚焦,校正像散,然后进行照相记录即可。

(8)关机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我们用扫描电镜对百合花粉粒进行观察并拍照记录,图一、图二是我们班级的一些实验照片。

图一百合花粉粒扫描电子显微镜像
图二百合花粉粒扫描电子显微镜像
【讨论】
思考题
1、二次电子像的衬度与样品的何种特征有关?
二次电子的产率η定义为二次电子数与入射电子数之间的比值,并且η∝1/cosθ,θ为入射电子束与样品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由于样品表面不是平整的,各点的θ值与η值不同,即样品表面各点的二次电子信号强度不同。

因此二次电子像的衬度反应样品表面几何形貌。

此外,由于入射电子束孔径角很小,二次电子像还具有景深大,立体感强的特点。

2、为什么临界点干燥可以避免自然干燥对生物样品表面形貌的损伤?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界面将会消失,液态瞬间转化为气态,形成非液非固的状态,即达到临界点(C.P)状态。

在临界点时,表面张力消失,
分子间的内聚力等于零,而在显微尺度上,表面张力对生物材料形态的影响十分强大。

表面张力是存在于固-液、液-气界面上的主要物理力之一。

液-气界面上表面张力的作用是造成生物样品收缩的主要原因。

因此,利用临界点状态对材料进行干燥,材料理论上不会产生收缩和形变,对于质地较软的材料这种方法是最好的干燥方法。

3、生物样品在扫描电镜观察前为什么要进行金属喷漆处理?
由于生物样品导电性低,未经过导电处理的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时会产生荷电现象,从而影响观察和照相记录。

为了减少荷电效应,对生物样品表面要进行导电处理,通常使用离子溅射仪在样品表面喷镀金属导电薄层。

喷镀的金属包括:金(Au),铂(Pt)及其合金等,喷镀导电薄层厚度在10nm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 桑建利, 谭信.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