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轮复习:第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no.*高三地理中考第一轮单元备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人类社会和环境的有关模式图二、荒漠化构成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异造成的。
自然地理条件的气候变异固然是形成荒漠化的某些必要因素,但其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
而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对土地导致的压力,就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旱情土地的过度耕作、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砖厂等就是人类活动快速荒漠化拓展的主要整体表现。
过度耕作就是草地发育的主要原因。
以内蒙古为基准,由于过度耕作轻微,引致200万亩草场轻微发育,逼使4个苏木的175户牧民搬迁他乡。
目前,旱情、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活晚区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少于了理论载畜量,沦为草场发育的关键原因。
在黄土高原等曲折很大的地区,陡坡垦户田就是引致耕地发育的主要原因。
捅樵、乱挖出中药材、毁林等则就是轻易引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就是导致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三、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存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随着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地区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人口增长率差别的不断扩大,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越来越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在1950-1955年的世界人口总增量中,发展中地区占到88.8%,繁盛地区占到11.2%。
1950―1955年发展中地区占到世界人口比例由67.9%下降至79.6%,繁盛地区的比例适当地由32。
1%上升至20.4%。
1999年中期全球人口十分迅速快速增长的97%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每年,亚洲人口约快速增长5000万,非洲、中南美洲分别约快速增长1700万、800万。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引言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影响全球范围内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这些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环境、不耗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探讨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表面气候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包括地表温度、降水、风等要素的变异。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干旱等。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基因多样性减少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源于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猎、生物入侵等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影响人类福祉。
2.3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水资源利用困难的现象。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
水资源短缺会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产生严重影响。
2.4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
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会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产生严重影响。
3.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全球环境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以下挑战:3.1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一大挑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环境保护则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
如何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序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章将围绕环紧问题的产生和分布,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一、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看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的概念人类社会周围一切地理事物的组合称为地理环境。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人类社会是地理环境发展的产物,又从地理环境中分离出来。
人类与环境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环境随时都将对地理环境产生作用,地理环境也会因此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牛顿第三定律”)(二)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1.人类对环境的依赖:(1)依赖于环境的空间和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依赖于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自净能力。
(3)人类通过向环境的获取和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
2.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4)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断调节自身的行为,逐步接受环境的良性反馈,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补充环境问题的概念: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供应能力和自净能力)时,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人类生活、生产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就是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影响,使得环境产生的影响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甚至生存的种种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四种污染源(三废、放射性物质)、七种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五种生态破坏形式环境污染案例: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老人400人。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一、环境问题(一)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③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二)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排放>自净,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索取>再生,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1.全球变暖:原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的破坏。
危害: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三)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1.城市地区主要是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是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
(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采集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开始呈现不协调;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4.现代文明时期——人地和谐——人地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协调。
针对性练习1: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讲解
接受国的环境,损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发展中国 家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然而,人类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 客观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重污染 工业地理转移现象只能发生在一段时期内,一旦发展中国 家及其农村健全了环境保护法规,这种地理转移现象便会 消失。我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好“入口”关, 审批关、验收关,防止重污染工业转移到我国。
A 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B 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 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解题思路】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 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 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有毒物质 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 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C选项本身叙述正确, 但与题干不符。 【答案】AD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地域差异 表现 原因
城市 地区 与乡 村地 区差 别
城 主要是环境污染,如大 市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 污染等 乡 主要是生态破坏,如水 村 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 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 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 造成了污染物集中 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 或答出重污染工业从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的地理转移方向, 并通过分析在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城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区 别,得出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作用的正确结论。
通过仔细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 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把重污染工业指向发展中国 家。在图b中,首先通过判读等高线,识别图例,也可 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由城市指向农村, 动态的箭头逼真地反映了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域性特点。根据 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 的污染控制费用、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等相差很大, 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 为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一 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和技术, 忽视了环境保护,以牺牲自身的环境效益为代价,或 允许污染重的工厂搬迁至国内,或接受发达国家出口 “废料”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结果,严重污染 了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各国合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碳排放、提倡绿色能源、推动循环经济等。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森林滥伐、工业排污等活动,人类不断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温上升。
这导致了极端天气情况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台风等频繁发生。
同时,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也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达成了《巴黎协定》,旨在限制全球升温幅度在2摄氏度以内。
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目标,并开始采取行动,如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碳排放监管等。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风险,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愈发引起关注。
通过砍伐森林、过度捕捞、破坏栖息地等行为,人类正在加速地球上物种的消失。
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可能对食物链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要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努力。
各国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人们也应积极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促进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处。
三、水资源枯竭全球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用水,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在面临水资源的枯竭。
缺水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也对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水资源枯竭问题,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将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推动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29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因为( C )
①人体舒适度差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分布范围较
小 ④大气含氧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热带云雾林分布区湿度极大,体感舒适度差,且分布零星、 面积小,分布海拔较高,远离居民区,补给困难,导致专门研究 热带云雾林的学者、团队和研究机构缺乏,使其成为世界上“研 究最少的森林”,①③正确。热带云雾林分布在热带狭窄的海 拔较高的小范围内,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不会破坏严重, ②错误;植被覆盖好,大气含氧量高,④错误,选C。
1.推测青岛市发布海洋绿潮橙色预警的时间最可能是( B )
月月月月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浒苔爆发的季节水温较高,6月青岛市附近海域海水温度
较高,适宜浒苔繁殖,B正确;4月、9月、11月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不适宜浒
苔生长,A、C、D错误。
2.大规模浒苔的出现对青岛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D )
①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素能升华】
1.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步骤 首先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其次判断是哪一类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或哪一类生态破坏(荒漠化、水 土流失等)或哪一类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等),再结合题目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
2.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思路
1.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以及由此衍生的 环境效应。 ②生态破坏: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易误辨析]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提示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 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
• 环境污染 •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地区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乡村地区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比发达国 家严重?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 双重压力。 经济技术水平落后 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发达国家也曾经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 区,而且会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小结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它 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产生中要的影响。 环境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 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 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
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 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 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 消除能力。 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本身。产生的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的生产 , 生活和健康,并危及人类生存。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讲解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课时安排】: 1.5课时【授课时间】:2006年10月日【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讨论法【课前预习】1.读图8.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写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什么是环境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几类?试写出你知道的环境问题并进行分类4.读图8.2,思考下列问题: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趋势怎样?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5.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什么特点?6.你知道哪些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结合图8.3举例说明7.读图8.4了解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并思考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教学过程】:一、人类与环境1. 结合图8.1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什么?各箭头分别有什么含义?a.b.c.d.2. 分析图8.1得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污染:1.污染源及污染物形式工业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原料、加工制造、使用产品、最终处理消费后的产品)都产生污染-"三废"(废液、废气、废渣)、噪音、热、放射性物质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背景及影响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挑战。
环境问题的背景是人类在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无视了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200多万,而且每年还有超过2000万人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而需要治疗和医疗救助。
同时,环境问题还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不足、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污染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
水资源不足是全球性水资源问题的表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问题日益突出。
而土地退化则表现为土地质量的降低、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减少则是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物种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等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最后,污染问题则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中的常见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难题。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与措施在全球环境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出路。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发展需求。
这种发展方式通过优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提升生态效益和电化水平,促进环保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可持续发展包括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等,力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净化。
第四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第四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第四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占据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a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b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赤潮、蓝藻水华等;c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砍伐、草原破坏、湿地萎缩等;d自然资源衰竭:林地、草场、生物、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等。
(两大类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环境问题分布特点:a城市由于交通人口工业密集,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农村因资源利用不当或利用强度过大,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等。
b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和技术水平既无力进行环境保护,也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5、世界各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中国:工业污染;西欧:湿地破坏;非洲:撒哈拉沙漠南侵、热带雨林破坏、草场过牧荒漠化;澳洲:化肥硬蹄动物导致土壤退化;北美加利福尼亚:光化学烟雾;南太平洋印度洋:海岛被淹没、过度捕捞;北印度洋地中海北海:石油污染,工业污染。
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其中淡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减少尤为显著;(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世界物种没绝的趋势在逐渐加快。
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原因: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
(环境管理类)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预习一、知识结构二、学法指导本单元内容是环境和人类活动、人地关系问题的总结。
以“环境与发展”为线索,提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共分为两部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内容是环境问题,分两节讲述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种种问题,认识环境问题要从人地关系上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种类很多,在第一节中归结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并介绍了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
在讲述分布特点时,主要比较了世界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形成作了解释。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第二节中分别从人口、资源、发展三个方面来论述。
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环境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学习时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环境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我们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分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在四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环境问题的特征不同,说明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中,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主要讲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内涵等基础知识,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
学习时要思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2发展与增长有什么区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实行动有什么指导意义?从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在人口压力大、资源短缺严重、环境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的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21世纪议程》就是制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轮复习: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温习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情况问题与可连续生长[考纲领求]人类面临的情况问题与可连续生长:(1)情况问题:情况问题的产生。
情况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情况问题与情况掩护。
(2)可连续生长:人地干系的演变。
可连续生长的看法和原则。
中国的可连续生长战略。
[知识解说]1、情况问题的体现与漫衍(1)人类与情况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生长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情况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运动的产物排放到情况中,情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情况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情况索取资源的速度凌驾资源自己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大概向情况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凌驾情况的自净能力时,出现情况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情况中获取物Array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罗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运动(包罗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情况中去。
如:产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运动影响变革了的情况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自己。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运动对情况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公道利用资源,使情况得到掩护或改进;二是人类向情况索取资源的速度凌驾了资源自己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大概向情况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凌驾了情况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情况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康健,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情况问题的体现情况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情况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情况的破坏,导致情况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环境管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精品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塘沽一中刘艳指导教师:塘沽一中冉祥红李长爱塘沽教育中心韩学明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知识结构二、主要教学过程:【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美国科幻片《后天》的一个片断,考虑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哪?这种现象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么?【播放《后天》的几个片断】:海面上涨,海水倒灌入纽约,大洪水席卷之处,无人能挡其锋芒。
来不及逃走的人们被无情地冲走。
【学生回答】:发生地点是纽约。
这种现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
【学生回答】:发生地点是纽约。
这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教师引导】:现在对于海水能否倒灌纽约有了不同的答案,认为可能发生的同学请坐到靠近窗户的一面,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同学请坐到靠近教室门的一侧,大家展开讨论,说出你们所给答案的理由。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几乎没有哪个科学家怀疑全球正在变暖。
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小组报道,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4-0.8摄氏度。
美国宇航局说在过去的100年里,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了42万年来的最高水平。
矿物燃料大量的被使用,大片原始森林被毁怀,气温不断上升,引起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些因素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纽约的现象。
【学生回答】:《后天》是一部科幻片,夸张的手法用以警示人类全球变暖的严重性。
欧洲科学家在对南极洲极地古老冰核进行萃取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如今地球的温暖时光至少还能延续1.5万年时间。
我相信人类会逐步改变观念,注重全球变暖,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气温的升高。
【学生反驳】:人类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据世界首位,布什政府居然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延续,那么沿海地区就一直存在着被海水侵蚀的威胁。
【学生反驳】:更多的污染物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温度增加促进蒸发,使云量增多,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热量,抑制了全球变暖,并且现在人类进行能源改革、开发核能、把二氧化碳埋在地下,可能改变气候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Array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主要体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国际水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生物多样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气候变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臭氧的消耗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东欧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并影响着附近地区人们的生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印度洋: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以及硬蹄动物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加快,二战后迅猛增长,目前速度放慢。
发达国家增长慢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增长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
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造成的。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
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既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就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公平性原则: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对策。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原则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面临困境深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②草场严重退化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留民营村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能力训练]1、该下面材料,完成回答据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在我国3.9亿公顷的草场中,90以上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包括沙化、碱化)已达1.3亿公顷。
气象资料显示,沙尘暴在我国呈急剧上升之势,2000年的第一个春天,4~5月中已连续出现12次沙尘暴,沙漠距北京市区已不足70千米。
目前,形势逼人,面对每年2 460平方千米国土荒漠化的惊人速度,面对沙尘的一次次逼进,国家每年拿出的治沙费已达3000万元,政府还在西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建设西部秀美山川。
(1)西部大开发应将置于首要地位。
政府在西部普遍采取和_的措施,无疑会对西部开发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影响人类生存的无机环境因素主要有、、和空气等。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呼吸2万次左右,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如果断绝空气5分钟,人就会窒息而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器官是,因其所需的量是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最大的,同时说明其非常旺盛。
(3)仔细留意每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发布,就会发现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已由过去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变为,其首先危害人体建康。
(4)沙尘暴在我国急剧上升,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2、读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②;③。
(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②;③。
(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②;③。
(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
3、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4、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发表讲话。
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