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课件 第三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决定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其埋藏特征——位置浅且上面 没有连续的隔水层。 潜水研究方法之一:绘制潜水等水位线
16
2.承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 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含水层:赋存承压水的岩层
17
18
基本要素与特征
承压含水层:赋存承压水的岩层 隔水顶板 隔水底板 承压含水层厚度(H) 埋深(D) ⑥测压水位线(面):测压水位线的连线(面),此线是虚拟
43
统计资料
可溶性岩石在地球上的分布以碳酸盐岩最广 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2*106km2,占国土面
积的1/5 其中裸露于地表的约1.3*106km2,1/7 分布位置:西南,华南,华北等地.西藏,新疆等省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 中的重力水。
潜水的水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不承压,通常在重力作用下由位置高的地
方向位置低的地方作下降运动,发生径流。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一般地,房屋
建筑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多 为潜水
13
14
潜水 1—含水层;2—隔水层;3—高水位期潜水 面; 4—低水位期潜水面;5—大气降水入渗; 6—蒸发;7—潜水流向;8—泉
4—地下水位;5—地表水位(横剖面)
27
2.地下水的排泻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作用过程。 地下水排泄方式: 泉(点状排泄) 向河流泻流(线状排泄) 蒸发(面状排泄) 一个含水层向另一个含水层排泄 人工排泄:井、钻孔、渠道
28
泉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 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
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分类: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 类。
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 补给。
根据出露原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与溢流 泉。
沟谷切割潜水含水层时,形成侵蚀(下降)泉 地形 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 处出露成泉,这便是接触泉
29
30
1—透水层;2—隔水层;3—坚硬基岩;4—岩脉;
研究方法之一:绘制承压含水层的等测压水位线图(加地 形等高线)
承压水的基本特征是由于上部受到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隔 离,承压水与大气圈、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差,水循环也缓 慢得多。承压水不像潜水那样容易污染,但是一旦污染后 则很难使其净化。
21
潜水Biblioteka Baidu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在自然或实际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水的划分也是相对 的。有时在复杂条件下很难将某些含水层中的水划定 为潜水或承压水。
径流的强弱影响着含水层的水量与水质的形成 过程。
研究地下水的径流包括: 径流方向、径流强度、径流量等
33
Ch3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1 概述 §2 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3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4 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 §5 岩溶地基稳定问题 §6 岩溶区环境问题
34
35
§1 概述
38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 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岩溶湖 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我国岩溶 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 和滇等省(区)。
39
草海
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而成的盆地, 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15万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达 90km2以上。此后,湖面开始收缩,大约距今12000年 前,湖面缩小到60km2;至距今约5900年前,湖面又 缩小至30-40km2;大约距今2000-4000年间,因湖水 从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消亡。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 间“诏卫兵屯兵其中”、“迄今鞠为牧草,郡民牧草 其中”,说明当时已成可耕可牧的坝区。19世纪50年 代,草海又重现。据称“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 落雨40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水洞被 堵,洪水无法宣泄,盆地东部被掩成湖”。因湖中滋 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名草海。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 米时,水深为2-5米,湖面积为45.5km2,容积为 1.4×108米3。草海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洞,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8
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现代水文地质学 在分析与模拟时,不再将地层简单的划 分为“含水或隔水层”的了,采用模糊 数学的研究方法,给个相当于隶属度的1 和0之间的任一个数,如0.8,0.75, 0.7,……0.3等等;引用地层的“透水性” 描述地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9
三.地下水分类
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之, 包括包气带中和饱水带中的所有水。
水位;5—开采后的地下水位;6—潜水流线;
7—承压水流线;8—泉;9—开采钻孔
23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分布在包气带,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是包气带中有实际利用价值的重力水。 特点:最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蒸发
或向隔水底板(弱透水层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雨 季积存一定水量,旱季逐渐耗失;不能终年保持有水; 动态变化显著。 作用: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 性供水水源。 上层滞水极易受污染,利用其作为饮用水源时要格外 注意卫生防护
但作为饮料厂的装瓶生产,水量又能够满足需 要,该地层就会定为含水层。
再如,某种岩层的渗透性比较低,从供水的角 度,它可能被看作隔水层,而从水库渗漏的角 度,由于水库的周界长,渗漏时间长,此类岩 层的渗漏水量不能忽视,这时又必须将它看作 含水层。
7
严格地说,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绝对不发 生渗透的岩层,只不过某些岩层(如缺少 裂隙的致密结晶岩)的渗透性特别低罢了。 从这个角度说,岩层之是否透水(即地 下水在其中是否发生具有实际意义的运 移)还取决于时间尺度。当我们所研究 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相 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视为可渗透的。
包气带:地表以下到地下 水面之上,岩石中的空隙未被 重力水所充满。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 的带。
2
土层含水量垂直分带
包气带
特点: 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结合水、 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 水 作用: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 参与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 “重力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 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补充),部 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 蒸发,消耗出去。
5—风化裂隙;6—断层;7—潜水位;
8—测压水位;9—地下水流向;10—下降泉;11—
上升泉
31
32
3.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作用过程称作径 流。
除某些构造封闭的自流水盆地及地势十分平坦 地区的潜水外,地下水处于不断的径流过程中。
径流是连接补给与排泄的中间环节,地下水的 水量与盐量由补给区传递到排泄区;
3
概念的相对性
上述的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划 分,有几个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 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
在“地质学”思考问题中,通常很难用 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很多情况 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这样更切合 实际。
6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是相对的,满足需要 就可以了,
在某处打一口井,出水量80m3/d ,作为小规 模的供水,不能满足需要,地层定为隔水层;
定义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
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及 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 总称叫作岩溶,国际上通称喀斯特(Karst).
36
岩溶作用的表现
1.形成地下和地表的各种奇特的地貌形 态
2.形成特殊的水文地质现象
37
岩溶湖形成过程
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 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更有意思的是,阿尔格山的岩溶地貌,由于局部地区 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形成了“静扫群山出,突兀 撑青空”的角峰。保护区的岩溶地貌套叠冰川地貌, 崖壁奇峭,幽谷深壑,冰川悬挂,气象万千。
42
地下岩溶
地下的岩溶地貌是各种溶洞,地下水中 含有的碳酸钙在过饱和条件下沉积而成 各种化学堆积物:从洞顶往下悬挂的叫 石钟乳;从洞底往上生长的叫石笋;石 钟乳和石笋相接叫石柱;洞壁上的片状 沉积叫石幕。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 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 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 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 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 湖。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 蚀所产生的岩溶…
40
路南石林
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风景 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 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 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 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 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41
新疆岩溶地貌
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阿尔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 岩溶地貌,东起布喀达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库勒湖, 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深藏 在海拔4400米~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岩层空隙中的水 (饱水带中重力水)。
地下水分类依据 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孔隙水、裂
隙水和岩溶水 埋藏条件(赋存部位):包气带(上层滞
水)、饱水带(潜水和承压水)
10
地下水分类表
11
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与埋藏 条件划分地下水的图示
12
1.潜水及潜水含水层
24
四.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地下水的补给 2.地下水的排泄 3.地下水的径流
25
1.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 程
含水层的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
地表水:河流、海洋、湖泊、水库
凝结水
灌溉回归水
来自其它含水层的水
人工补给
26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基岩;2—松散沉积物;3—地表水位(纵剖面);
地下水知识补充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三.地下水分类 四.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1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岩石中的空隙被 重力水所充满,形成一个自由 水面,称为地下水面。
地下水位:地下水面至基准 面的高度,一般用海拔高程来 表示。 地下水面通过打井或地下开 挖来确定
如在山区多层地层结构时,强烈的切割作用,往往会 形成多个地下水面
在厚度很大的含水层中,部分地段可能为承压水,部 分段就会出现无压水(也有称层间水)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有时也很难给出是潜水?还是承压 水?的划分,
如图。开采前—为潜水含水层;开采后—转变为承压 含水层。
22
1—含水层;2—隔水层;3—阻水断层;4—天然地下
20
主要特征(与潜水相比):
补给与排泄: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迟缓,水交替 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龄老或长)——恢复性差。
水化学:变化较大,一般矿化度较高,可以保存很“古老” 的水。
动态:要稳定些,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则调节能 力很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变,储水与释水时,厚度是 如何进行的?
那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溶解 分化,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林立的石峰,有的拔 地而起,直插蓝天,有的像“骆驼”、“大象”、 “苍龙”、“卧虎”、“笔架”、“天桥”、“庙 宇”、“点将台”、“仙人掌”、“石旗杆”、“拴 马桩”,维妙维肖;还有那溶沟、石芽、甬道、走廊, 更是千姿百态。
的(如图有压管) ⑦承压高度:含水层某点的承压高度数值上等于该点的测压高
度 ⑧补给区:仅分布于出露区 ⑨承压区:含水层中具有承压高度的分布区 ⑩排泄区: ⑾自溢区—测压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连接区
19
1—隔水层;2—含水层;3—潜水位及承压水测压水位;4—地 下水流向;5—泉;6—钻孔,虚线为进水部分; 7—自喷井;8—大气降水补给;H—承压高度;M—含水层厚度
15
潜水特征
1)补给:降水入渗,河湖入渗 2)排泄:泉,河,蒸发 3)动态:补给或排泄通过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储水与释水! 4)水循环交替迅速: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快 5)影响因素: 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 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著,易污染 潜水的基本特点是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水
16
2.承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 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含水层:赋存承压水的岩层
17
18
基本要素与特征
承压含水层:赋存承压水的岩层 隔水顶板 隔水底板 承压含水层厚度(H) 埋深(D) ⑥测压水位线(面):测压水位线的连线(面),此线是虚拟
43
统计资料
可溶性岩石在地球上的分布以碳酸盐岩最广 我国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2*106km2,占国土面
积的1/5 其中裸露于地表的约1.3*106km2,1/7 分布位置:西南,华南,华北等地.西藏,新疆等省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 中的重力水。
潜水的水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不承压,通常在重力作用下由位置高的地
方向位置低的地方作下降运动,发生径流。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一般地,房屋
建筑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多 为潜水
13
14
潜水 1—含水层;2—隔水层;3—高水位期潜水 面; 4—低水位期潜水面;5—大气降水入渗; 6—蒸发;7—潜水流向;8—泉
4—地下水位;5—地表水位(横剖面)
27
2.地下水的排泻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作用过程。 地下水排泄方式: 泉(点状排泄) 向河流泻流(线状排泄) 蒸发(面状排泄) 一个含水层向另一个含水层排泄 人工排泄:井、钻孔、渠道
28
泉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 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
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分类: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 类。
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 补给。
根据出露原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与溢流 泉。
沟谷切割潜水含水层时,形成侵蚀(下降)泉 地形 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 处出露成泉,这便是接触泉
29
30
1—透水层;2—隔水层;3—坚硬基岩;4—岩脉;
研究方法之一:绘制承压含水层的等测压水位线图(加地 形等高线)
承压水的基本特征是由于上部受到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隔 离,承压水与大气圈、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差,水循环也缓 慢得多。承压水不像潜水那样容易污染,但是一旦污染后 则很难使其净化。
21
潜水Biblioteka Baidu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在自然或实际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水的划分也是相对 的。有时在复杂条件下很难将某些含水层中的水划定 为潜水或承压水。
径流的强弱影响着含水层的水量与水质的形成 过程。
研究地下水的径流包括: 径流方向、径流强度、径流量等
33
Ch3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1 概述 §2 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3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4 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 §5 岩溶地基稳定问题 §6 岩溶区环境问题
34
35
§1 概述
38
岩溶湖泊排列无一定方向,形状或圆形 或椭圆形,有时也可呈长条形。岩溶湖 一般面积不大,水深也较浅。我国岩溶 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的黔、桂 和滇等省(区)。
39
草海
贵州省咸宁的草海,它原是一个构造下陷而成的盆地, 早期的湖泊大约形成于15万年以前,当时湖面面积达 90km2以上。此后,湖面开始收缩,大约距今12000年 前,湖面缩小到60km2;至距今约5900年前,湖面又 缩小至30-40km2;大约距今2000-4000年间,因湖水 从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消亡。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 间“诏卫兵屯兵其中”、“迄今鞠为牧草,郡民牧草 其中”,说明当时已成可耕可牧的坝区。19世纪50年 代,草海又重现。据称“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 落雨40余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大部落水洞被 堵,洪水无法宣泄,盆地东部被掩成湖”。因湖中滋 生繁茂的水生植物,故名草海。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 米时,水深为2-5米,湖面积为45.5km2,容积为 1.4×108米3。草海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洞,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8
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现代水文地质学 在分析与模拟时,不再将地层简单的划 分为“含水或隔水层”的了,采用模糊 数学的研究方法,给个相当于隶属度的1 和0之间的任一个数,如0.8,0.75, 0.7,……0.3等等;引用地层的“透水性” 描述地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9
三.地下水分类
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之, 包括包气带中和饱水带中的所有水。
水位;5—开采后的地下水位;6—潜水流线;
7—承压水流线;8—泉;9—开采钻孔
23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分布在包气带,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 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是包气带中有实际利用价值的重力水。 特点:最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蒸发
或向隔水底板(弱透水层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雨 季积存一定水量,旱季逐渐耗失;不能终年保持有水; 动态变化显著。 作用: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 性供水水源。 上层滞水极易受污染,利用其作为饮用水源时要格外 注意卫生防护
但作为饮料厂的装瓶生产,水量又能够满足需 要,该地层就会定为含水层。
再如,某种岩层的渗透性比较低,从供水的角 度,它可能被看作隔水层,而从水库渗漏的角 度,由于水库的周界长,渗漏时间长,此类岩 层的渗漏水量不能忽视,这时又必须将它看作 含水层。
7
严格地说,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绝对不发 生渗透的岩层,只不过某些岩层(如缺少 裂隙的致密结晶岩)的渗透性特别低罢了。 从这个角度说,岩层之是否透水(即地 下水在其中是否发生具有实际意义的运 移)还取决于时间尺度。当我们所研究 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相 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视为可渗透的。
包气带:地表以下到地下 水面之上,岩石中的空隙未被 重力水所充满。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 的带。
2
土层含水量垂直分带
包气带
特点: 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结合水、 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 水 作用: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 参与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 “重力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 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补充),部 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 蒸发,消耗出去。
5—风化裂隙;6—断层;7—潜水位;
8—测压水位;9—地下水流向;10—下降泉;11—
上升泉
31
32
3.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作用过程称作径 流。
除某些构造封闭的自流水盆地及地势十分平坦 地区的潜水外,地下水处于不断的径流过程中。
径流是连接补给与排泄的中间环节,地下水的 水量与盐量由补给区传递到排泄区;
3
概念的相对性
上述的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划 分,有几个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 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
在“地质学”思考问题中,通常很难用 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很多情况 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这样更切合 实际。
6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是相对的,满足需要 就可以了,
在某处打一口井,出水量80m3/d ,作为小规 模的供水,不能满足需要,地层定为隔水层;
定义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
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及 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 总称叫作岩溶,国际上通称喀斯特(Karst).
36
岩溶作用的表现
1.形成地下和地表的各种奇特的地貌形 态
2.形成特殊的水文地质现象
37
岩溶湖形成过程
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 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更有意思的是,阿尔格山的岩溶地貌,由于局部地区 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形成了“静扫群山出,突兀 撑青空”的角峰。保护区的岩溶地貌套叠冰川地貌, 崖壁奇峭,幽谷深壑,冰川悬挂,气象万千。
42
地下岩溶
地下的岩溶地貌是各种溶洞,地下水中 含有的碳酸钙在过饱和条件下沉积而成 各种化学堆积物:从洞顶往下悬挂的叫 石钟乳;从洞底往上生长的叫石笋;石 钟乳和石笋相接叫石柱;洞壁上的片状 沉积叫石幕。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 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 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 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 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 湖。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 蚀所产生的岩溶…
40
路南石林
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风景 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 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 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 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 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41
新疆岩溶地貌
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阿尔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 岩溶地貌,东起布喀达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库勒湖, 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深藏 在海拔4400米~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岩层空隙中的水 (饱水带中重力水)。
地下水分类依据 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孔隙水、裂
隙水和岩溶水 埋藏条件(赋存部位):包气带(上层滞
水)、饱水带(潜水和承压水)
10
地下水分类表
11
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与埋藏 条件划分地下水的图示
12
1.潜水及潜水含水层
24
四.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地下水的补给 2.地下水的排泄 3.地下水的径流
25
1.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 程
含水层的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
地表水:河流、海洋、湖泊、水库
凝结水
灌溉回归水
来自其它含水层的水
人工补给
26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基岩;2—松散沉积物;3—地表水位(纵剖面);
地下水知识补充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三.地下水分类 四.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1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岩石中的空隙被 重力水所充满,形成一个自由 水面,称为地下水面。
地下水位:地下水面至基准 面的高度,一般用海拔高程来 表示。 地下水面通过打井或地下开 挖来确定
如在山区多层地层结构时,强烈的切割作用,往往会 形成多个地下水面
在厚度很大的含水层中,部分地段可能为承压水,部 分段就会出现无压水(也有称层间水)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有时也很难给出是潜水?还是承压 水?的划分,
如图。开采前—为潜水含水层;开采后—转变为承压 含水层。
22
1—含水层;2—隔水层;3—阻水断层;4—天然地下
20
主要特征(与潜水相比):
补给与排泄: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水循环迟缓,水交替 慢,平均滞留时间长(年龄老或长)——恢复性差。
水化学:变化较大,一般矿化度较高,可以保存很“古老” 的水。
动态:要稳定些,如果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则调节能 力很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变,储水与释水时,厚度是 如何进行的?
那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溶解 分化,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林立的石峰,有的拔 地而起,直插蓝天,有的像“骆驼”、“大象”、 “苍龙”、“卧虎”、“笔架”、“天桥”、“庙 宇”、“点将台”、“仙人掌”、“石旗杆”、“拴 马桩”,维妙维肖;还有那溶沟、石芽、甬道、走廊, 更是千姿百态。
的(如图有压管) ⑦承压高度:含水层某点的承压高度数值上等于该点的测压高
度 ⑧补给区:仅分布于出露区 ⑨承压区:含水层中具有承压高度的分布区 ⑩排泄区: ⑾自溢区—测压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连接区
19
1—隔水层;2—含水层;3—潜水位及承压水测压水位;4—地 下水流向;5—泉;6—钻孔,虚线为进水部分; 7—自喷井;8—大气降水补给;H—承压高度;M—含水层厚度
15
潜水特征
1)补给:降水入渗,河湖入渗 2)排泄:泉,河,蒸发 3)动态:补给或排泄通过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储水与释水! 4)水循环交替迅速: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快 5)影响因素: 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 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著,易污染 潜水的基本特点是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