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两翼
肥东县“文化凝核、两翼齐飞”的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模式
肥东县“文化凝核、两翼齐飞”的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模式作者:杜晟昊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1期摘要: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党中央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乡村旅游要立足乡镇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安徽省合肥市两毗邻乡镇进行研究,从共性和个性问题两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性模式:“文化凝核、两翼齐飞”。
基层政府要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基础上,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乡村之间大景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旅游规划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进程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有机融合,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突破行政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需要厘清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创新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模式,“文化凝核、两翼齐飞”融合发展,以农村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带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等各环节的全面振兴。
一、桥头集镇和长临河镇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本文以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和长临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两个乡镇相邻。
桥头集镇地处肥东县东南部,有资源、地缘、老工业基地、发展环境等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近年来,桥头集镇区跳出原来的地域限制,逐步向西发展,并与合肥循环经济园、山王项目集中区、鸡笼山苗圃等连成一体。
长临河镇紧邻合肥市滨湖新区,交通便捷。
近年来,在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下,长临河古镇立足自身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在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贡献,如长临老街、六家畈古名居的修复和保护;四顶山、红石咀公园、振湖塔等自然资源文化的开发等。
[1]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中国的城乡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城乡双向自由流动的趋势不断加强。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一体两翼
一体两翼——简论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基本格局一、理论部分:一体两翼的总体格局是:亚洲和东太平洋区域市场为主体,欧洲和北美洲远程洲际市场为两翼。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华侨所构成的主体占了总客源的80%以上,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外国人游客比例在最近2年有所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地位的提高,同绝大多数国家综合关系的改善,外国人来华比例从过去的10%提高到15%-20%之间。
外国客源市场范围分为A、B、C。
以亚洲为主体,以欧美为次主体,以其他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作为补充A、亚洲客源市场(不包括港澳台)是我国传统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占来华游客的50%以上,依次是: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蒙古、泰国等B、欧洲客源市场占30%左右,英国、德国、法国、荷兰。
大约在270万人左右,游程长,过夜天数多,占消费的80%左右,消费水平较高,成为中国外游旅游的重要市场。
C、北美客源市场(不包括拉美)来华旅游占外来游的15%,美国排第一。
北美客源市场和欧洲市场组成中国稳定的客源市场。
其他外国客源市场不大,不到总客源市场的10%。
二、综合分析从上述理论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港澳台同胞及华侨是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重要部分,虽然欧洲游客的游程长,过夜天数多,所以欧洲客源市场的住宿消费占了总体消费的80%。
但是我们在发展欧洲客源市场的同时,也不能轻视港澳台同胞及华侨。
他们与大陆的百年渊源,历史,人文相互交融,且地理交通便利,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同。
所以除了来华浏览名山大川,江河秀丽外,也怀着探亲访友,寻根问祖来到大陆。
这部分游客的重游率很高,所以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我们更应该多掌握该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做好服务。
亚洲客源市场作为中国海外入境游客的主体部分,其中日本国是中国最大的客源市场,中国文化在古代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日本,中国书画、儒家思想等都深深的影响日本。
华北旅游区 试题
华北旅游区试题1,华北旅游区包括()()( ) ( )()( )五省二市2,华北旅游区在地理上包括( )()()()()()和()等几个地貌区域3,华北旅游区兼有()()()和()四大水系,但以()和()为主4,华北旅游区形成以()为主的气候特征()()()()。
5,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变现为()()( ).6,北京2007年五月八日被公众认为首批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有()()()( ).7,()广场是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上有9开间的()楼层,城台下方有()个拱形门洞,一次对称,天安门前有五座()的金水桥,桥外美丽的()和威严的()雕刻的十分精美。
8,故宫旧称()曾有()位皇帝在此居住,故宫内部主要分为()和()俩个部分,前朝以()()()三大殿为中心,()()为两翼,是()的场所,“内庭”有()()()及(),俩次分别是东西六宫。
9,故宫建筑从布局、规模到形式,都保持严格的()表达了()的中心思想。
10,()是我国现从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
11,()是世界上建设得很早,迄今保存完好的皇家御园。
12,团城内有一尊用整块玉石雕成,镶有宝石以()和用一整块墨玉雕成以建行大玉瓮()还有被乾隆封为“遮荫侯”的()13,琼岛中以()是北海的标志,是一座风格迥异的()塔14,()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坛庙建筑。
15,天坛内外两重坛墙北为(),南为(),象征()16,我国四大回音建筑是()()()()17,()是迄今世界上人类遗址中代表性最全面,发掘历史最长久,资料最丰富的18,()被称为京郊小桂林19,颐和园又称(),主要由()和()组成,其北部的(),有水上长廊之称。
万寿山前有一条()米长的彩绘长廊连接前山各景点,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长廊。
20,圆明园曾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号称()。
21,()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的动物园,22,长城著名游览点有()()()。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
2020年4月下半月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潘雅辉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较以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本文从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5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举措,列举了相关旅游活动发展案例,希望能给旅游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
201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不断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充实着我国旅游科学研究。
在现有日趋成熟理论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在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旅游业发展表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涵及特征,归纳为旅游经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下。
一、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新时代一个显著标志是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旅游是人满足了基本生存之后更高层次的综合性需求,是人民群众普遍要求的“美好生活”之一。
旅游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特色是全方位发展旅游业。
新时期,各地抓住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建设规划,使旅游发展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在旅游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把旅游产品做精,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做大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在调整和提升地区经济结构的作用被逐渐重视,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中国旅游业和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兴一业,旺百业”的繁荣景象。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旅游业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集散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24“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集散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Peace and Harmony" Cultur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of the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of Tiantai Mountain Scenic Area摘 要:天台山文化底蕴深厚,佛、道、儒在历史上交相辉映,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作为风景区主要入口形象区,具有和合的历史缩影、旅游基础、山水特质、基地特征及精神追求,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应体现“和合”的地域特色。
以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为例,提出“和合而生”的理念,通过“和合”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和合”的环境保护与开发、“和合”的文化融合与再现、“和合”的人地关系与效益四方面的建设策略,塑造天台山旅游新门户形象。
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作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试点路径中的一个缩影,其“和合而生”的“规划协同、环境融合、文化融入”的建设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推广价值。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和合”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Abstract: Tiantai Mountain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Chinese "peace and harmony" culture, with it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mutual reflection of Buddhism,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history. As the main entrance image area of the scenic spot, Tiantai Mountain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has the historical epitome of harmony, tourism found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ase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ual pursuit, and its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should embody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eace and harmony". Taking Tiantai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emerges from harmony". Through the spatial layout and structure of "harmon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y",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harmony",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harmony" in four aspects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efficiency, the new portal image of Tiantai Mountain tourism is created. Tiantai Mountain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Area is a miniature of the cultivation pilot path of Zhejia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 Demonstration Area. Its construction idea of "peace and harmony" of "planning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has certain universal popularization value.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ace and harmony" culture;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iantai Mountain Scenic Area天台山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为景观特色,有著名的隋代古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济公院所在丹霞地貌赤城山,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
旅游景观知识点总结
旅游景观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的定义和分类1. 景观的概念景观是指自然和人文环境结合所形成的地理景色,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景观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2. 景观的分类1) 自然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形成自然而又美丽壮观的景色,如山川、湖泊、河流、海洋、草原、森林等。
2)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迹、城市风光、田园风光等。
3. 景观的功能1) 观赏功能:景观是人们游览旅行的主要对象,具有观赏、游乐、休闲等功能。
2) 生态功能:自然景观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保护自然景观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
3) 历史文化功能:人文景观承载着一定历史文化意义,对于传承文化、提升文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1. 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和管理,以达到优化景观结构,提高景观质量,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目的。
2. 景观设计1) 自然景观设计:通过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改善、利用和开发,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活动的需要。
2) 人文景观设计:通过对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修缮、改造,提高人文景观的品质和功能,以满足人类需求。
3. 景观设计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尊重自然系统的循环过程。
2) 生态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和谐发展。
3) 适宜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风情,满足人们游览、游玩的需求。
4. 景观设计的要素1) 地形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对景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植被要素:植物对景观的美观和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3) 建筑要素:建筑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景观的层次和意境。
4) 艺术要素:景观设计要考虑色彩、光影、构图等艺术手法,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
5) 功能要素: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使用功能,如游乐、休闲、生态保护等。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景点的学科,旨在从美的角度来鉴赏旅游景点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以旅游美学的视角来鉴赏某一旅游景点,并对其景观、历史文化、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景点的美。
某一旅游景点位于大自然之中,景致宜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游客们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首先,该景点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浩瀚的大海、高耸入云的群山以及优美的湖泊。
这些自然景观充满了力量感和美感,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宏伟。
此外,景点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阳光和海风的抚慰,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这种自然美让人们摆脱了都市的喧闹和压力,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自然美,该旅游景点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游客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首先,该景点拥有悠久的历史,曾经是古代王国的疆域,留下了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包括古老的城堡、寺庙和古老的街道,它们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其次,景点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表演,如民俗舞蹈、传统音乐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种历史文化的融合使得景点更具特色,给人们带来了对古老文明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此外,该旅游景点还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在景点内部,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巧的雕塑和壁画。
这些艺术品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同时也让游客能够更好地领略美的感受。
此外,在景点周围的村庄和城市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当地艺术家的绘画、手工艺品等。
这些艺术表现不仅丰富了景点的艺术氛围,还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该旅游景点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有着丰富多样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其自然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历史文化元素让人们了解到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艺术表现则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
在这个景点,游客可以体验到身心的放松和心灵的愉悦,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旅游景区景点介绍
1.自然景观介绍
(二)景区、景点介绍的种类
自然景观是指一切具有 美学和科学价值、具有旅游吸 引功能和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 旅游资源所构成的自然风 光景象。
一、景区、景点介绍的特点和种类 A
景区位置:景区所在的准确地理位置。
B
地貌规模:景区的地质结构、风景规模。
C
风景特色:景区的风景特点、奇异之处。
D
一、景区、景点介绍的特点和种类
(3)景观特色:人文景观的历史性的特色文化背景,蕴 涵的民俗风情及相关的历史人物。
(4)人文价值:人文景观所揭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物 的存在价值及今天景观的文化地位和影响。
故宫简介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
整的古
建筑群。1988
故宫占地 72.5 万平方米,屋宇9 999间半,建筑面积 15.5 万平方米,
七星岩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在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原来是一段地 下河,至今已有百余万年历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两种地形:一是岩 洞的侵蚀地形,如洞内的“银河鹊桥”景点就是一个巨大的穹形厅堂,宛如天 空;二是岩洞的堆积地形,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次生沉积物组成,具有各 种形态,千奇百怪。今依民间习惯称呼,又据岩内明代桂林画家张文熙所题“ 第一洞天”之义,定名为“七星洞天”。
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 52 米的护城河环绕,
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
精华。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
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
…………
一、景区、景点介绍的特点和种类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 …………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
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两个“一体两翼”——兼及东西两翼发展重点
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两个“一体两翼""一一兼及东西两翼发展重点任唤麟(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现状,立足我国旅游发展的资源与空间分析,从战略层面提出我国旅游未来发展资源维度与空间维度的两个“一体两翼”战略:资源维度应坚持以文化为主体、以自然与生态为两翼的发展方向,空间维度应坚持以中部为主体,以东西为两翼的发展方向,以及东西两翼又分别应坚持以海滨与海岛旅游、荒漠绿洲旅游为发展重点的定位,以实现我国旅游未来发展的创新与拓展$关键词:旅游发展;资源维度;空间维度;一体两翼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4-0077-04我国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也是目前全球最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统计数据显示[1],经过40多年的发展,至2019年,我国国内游客已达60.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已达57251亿元;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旅游收入对GDP(99.1万亿元)已经有较大的贡献比率(6.7%),且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与此同时,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再提高,这一变化还将会继续深入$在我国旅游的快速发展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又有值得让人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现有旅游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与格局来看,为获得进一步的、可持续的发展,未来我国旅游在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上将会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与充分的讨论,因为不仅涉及诸多影响因素,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必定会对我国旅游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有研究对此少有涉及,本文试从较宏观、较抽象的层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从资源与空间的两个维度加以分析,并对以海滨与海岛旅游、荒漠绿洲旅游为发展重点的定考$1资源维度的一体两翼资源是旅游发展最一般的基础,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资源,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图5-13 综合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2.10 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3.1什么是旅游线路(内涵)
简单地说,旅游线路是指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 地所进行游览活动的轨迹。具体而言,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 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 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3.2 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 两种主要类型: (1)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 (2)联系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
1995 民俗风情游;“中国─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 各异的风情”;“探访 中
1996
华民族风情 难忘神奇经历”
1996 休闲度假游;“96中国─崭新的度假天地”
1997 中国旅游年;“十二亿人喜迎‘97中国旅游年”;“游中国─全新的感受”
1998 华夏城乡游;“中国 改革开放二十年 现代城乡 多彩生活”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学者Matley(1976)的三分法,即进入路径、返回路径和游憩路 径
客源地
进入路径
旅游
游憩
目的地
路径
游憩路径
返回路径
图5-15 旅游线路的 Matlev模型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楚义芳分类法
表5-4 旅游线路类型结构的楚义芳模式
周游型
逗留型
成本最小化
1
2
满足最大化
第一节: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2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层次
第一节: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论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论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是指被旅游者所欣赏、观赏、游玩的景象,它是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是人类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改造和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美学特征的景观。
以下是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1. 多样性:旅游景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等,不同种类的景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魅力,因此旅游景观能够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 壮丽性:旅游景观中往往有着宏伟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如高山、大峡谷、古城镇等等。
这些景观通过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 优美性:旅游景观中往往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
美丽的景观能够带给旅游者舒适和愉悦的心境,让他们享受美好的旅游体验。
4. 历史性:旅游景观中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和遗址,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同时也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积淀和沉淀。
这些景观中的历史特征,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旅游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 独特性:旅游景观中的一些景象可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如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等。
这些景象的独特性可以直接吸引并留住旅游者的心。
综合而言,旅游景观具有多样性、壮丽性、优美性、历史性和独特性等美学特征,它们的结合体反映了旅游景观的独特魅力和美学意义。
简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_汪丽萍
同时,在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景德镇的灵山秀水和古老神秘的 土地,造就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颇具特色的瓷业行当文化、傩文化、茶 文化等。而由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祭祀荼神仪式上的歌曲发展而来的浮 梁茶歌,亦曾唱响浮梁大地。
景德镇是瓷器的发源地,据《南窑笔记》记载,“其冶陶始于季汉”, 这就是说早在公元 1 至 2 世纪时,此地就已烧造陶器。三千多年来,窑 火延烧不断。其悠久的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辉煌的艺术成就,近 代独具匠心、各领风骚的各派陶艺家的优秀作品都为景德镇陶瓷增添 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珍贵的古迹窑址、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 俗,同样展现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 论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 131 —
门户城市。皖赣铁路南北纵贯境内,景德镇—常山、景德镇—黄山—杭 州—上海高速公路、九江—景德镇—衙州的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九景 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06 国道景德镇北段超二级标准改造工程已经竣 工,西通武汉约 3 小时车程,南到南昌、北至黄山约 2 小时车程,西至庐 山 l 小时车程,使景德镇成为庐山和黄山两大世界遗产景区的枢纽。景 德镇与中国著名生态旅游县江西婺源相距约 90km,而且两地能形成较 好的资源互补。景德镇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为景德镇辐 射中远程城市提供了条件,昌江水道可直通潘阳湖达长江。
景德镇市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 城和国家旅游局推荐的 35 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下辖乐平市、浮梁县、 珠山区和昌江区,全市土地面积 5256 平方公里,人口 150 万,其中市区 人口 50 万。2001 年,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景德镇市视察,同年 4 月 26 日, 省委孟建柱书记对景德镇市提出“重振瓷都雄风,把景德镇建设成为经 济实力较强的经济重镇,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
发展两翼乡村旅游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和定 期 国际赛 事作 支撑 ,吸引 主城及邻 近城 市居 民 利用 双休 日和节假 日驾 车前往 ,乡村旅 游发 展相 对 成熟 。 这类 区县可 以依托 城市 消 费需求 的不 断增 长 ,
优 越 的地 理位 置 和丰 富 的旅 游 资源 ,结 合休 闲度 假 旅游 , 在保 护 生 态环 境 、 护农 地 资 源 的前 提 下 , 保 在 有条 件 的乡村 合理规 划 、 适度 发展 旅游 地产 , 使旅 游
长7 .%。其 中 , 59 武隆 接待 游客 人次 数 和收 入 同 比均 翻 了一 番 ; 江接 待 游客 首破 百万 , 到 l2 黔 达 1 万人 次 , 旅游 收 入 同 比增长 5 %。渝 东 ̄ 2 0 年 共接 待 游 客 1 L 09 1 9 万 人 次 ,同 比增 长 3 . 73 07 %。其 中 ,奉 节增 速 为
一
、
两 翼地 区 乡村旅 游现 状及 问题
性 和体验 性项 目较少 。同时 , 乡土文 化 、 对 乡村 民俗
( ) 展 现 状 一 发
等文 化 内涵 的开发利 用 不够 。
二 、 合 资源 , 体 规 划 两翼 乡 村旅 游 , 成 特 整 整 形 色鲜 明 的乡村 旅游 目的地 ( ) 距 离主城较 近 的 乡村 旅 游成 熟地 区适度 一 在 发展 旅 游地产 , 形成 城 市居 民休 闲度假 旅 游 目的地 武 隆 、 水 等 区县 , 离 主 城仅 2 小 时左 右 车 彭 距 个
业 和房地 产 业无 缝连 接 , 时拥 有完 善 的配套 功能 和极 高 的投 资
农产 品 向旅 游商 品 的转化 度不 高 ;旅游 线 路设 计 与
沿线 农业 项 目的结合 较少 ;农 业项 目仅 从 生产 性考
华北旅游区-试题
华北旅游区试题1,华北旅游区包括()()( ) ( )()( )五省二市2,华北旅游区在地理上包括( )()()()()()和()等几个地貌区域3,华北旅游区兼有()()()和()四大水系,但以()和()为主4,华北旅游区形成以()为主的气候特征()()()()。
5,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变现为()()( ).6,北京2007年五月八日被公众认为首批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有()()()( ).7,()广场是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上有9开间的()楼层,城台下方有()个拱形门洞,一次对称,天安门前有五座()的金水桥,桥外美丽的()和威严的()雕刻的十分精美。
8,故宫旧称()曾有()位皇帝在此居住,故宫内部主要分为()和()俩个部分,前朝以()()()三大殿为中心,()()为两翼,是()的场所,“内庭”有()()()及(),俩次分别是东西六宫。
9,故宫建筑从布局、规模到形式,都保持严格的()表达了()的中心思想。
10,()是我国现从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
11,()是世界上建设得很早,迄今保存完好的皇家御园。
12,团城内有一尊用整块玉石雕成,镶有宝石以()和用一整块墨玉雕成以建行大玉瓮()还有被乾隆封为“遮荫侯”的()13,琼岛中以()是北海的标志,是一座风格迥异的()塔14,()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坛庙建筑。
15,天坛内外两重坛墙北为(),南为(),象征()16,我国四大回音建筑是()()()()17,()是迄今世界上人类遗址中代表性最全面,发掘历史最长久,资料最丰富的18,()被称为京郊小桂林19,颐和园又称(),主要由()和()组成,其北部的(),有水上长廊之称。
万寿山前有一条()米长的彩绘长廊连接前山各景点,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长廊。
20,圆明园曾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号称()。
21,()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的动物园,22,长城著名游览点有()()()。
大冶市金湖生态示范区策划及概念性总体规划
大冶市金湖生态示范区策划及概念性总体规划一、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湖北省大冶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起金井路,西至铜都大道南段,北抵三里七湖,南至铜绿山大道,总面积18.48平方公里。
二、总体定位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楚文化、民俗文化、青铜矿冶文明史为脉络,将规划区域打造成为集观赏、游乐、科教、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具体内涵为:发展“三都”、“六基地”。
“三都”即生态绿都、青铜古都、休闲名都;“六基地”即奇迹观光基地、寻根探源基地、民俗文化基地、生态示范基地、工业转化基地、休闲度假基地。
三、主题形象主题命名:根据总体定位原则,对金湖生态示范区规划范围内的资源进行重组,全方位策划,从5A景区整体规划和发展考虑,我们建议将现有的金湖生态示范区重新命名为“孔雀石语风景区”。
主题形象:“孔雀石语风景区”提出的主题形象口号为“美酒青铜杯、绿衣仙女醉”,以品美酒、赏青铜、游楚城、玩主题、忘情山水的精品线路吸引中外游人,提升核心景区的品牌效应。
四、产业定位以生态为先导,大力推动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农业等两型产业限制发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第二产业,使规划区发展成为大冶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富含文化特色的生态示范产业区。
五、功能组成本底功能:生态保育。
主导功能:生态修复、休闲度假、奇迹观赏、百草养生、文化创意、工业转化。
辅助功能:田园体验、玉石交易、花卉观赏、影视基地、遗址馆藏。
六、发展目标划建设的五大核心目标: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意义,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争创 AAAAA级旅游景区,整合资源,重塑形象,创建特色化的AAAAA级旅游景区。
三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数千年文明,璀璨恢宏,成为凝炼魅力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四是创造诗情画意新意境,生态修复、保护开发,用全新的策划理念规划诗情画意般新意境,从单纯的工业观光转向体验、休闲、游乐、养生的旅游目的地。
人文旅游景观知识点总结
人文旅游景观知识点总结一、人文旅游景观的定义和特点人文旅游景观是指以人文、历史、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观。
它是人类社会活动和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浓郁人文气息的旅游景观。
人文旅游景观的特点包括: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代表性、观赏性强、具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等。
二、人文旅游景观的分类1.历史文化遗产类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遗产、省级文化遗产和市级文化遗产等。
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2.历史文化名城类景观:这类景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而受到青睐。
如巴黎、雅典、开罗等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3.民俗风情类景观:以人文民俗为主题的景观,如中国的西藏民俗风情、广西壮族民俗风情等。
4.文化古迹类景观:包括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地、历史文化古迹建筑等。
三、人文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利用1.精心打造景观品牌: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可以精心打造本地区的人文旅游景观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对人文旅游景观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景观保护:对于已经开发的人文旅游景观,要加强保护和管理,防止其遭受破坏和破坏。
4.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景区导览、民俗体验、传统手工艺品购买等服务。
四、人文旅游景观的管理和规划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人文旅游景观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监督。
2.加强规划和设计:必须对人文旅游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开发和利用符合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点。
3.提高景区服务水平:要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包括景区环境、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等。
4.制定相应的旅游规章制度:制定有关旅游安全管理、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五、人文旅游景观的价值和意义人文旅游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点,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最新河南电大旅游专科《景区管理》(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旅游专科《景区管理》(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答案100通过2014秋期河南电大把《景区管理》纳入“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请查看。
一单选题1.景区服务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服务的无形性)2.“有旅游资源作为依托”这句话所反映出的旅游业特点是(依赖性特点)3.下列选项不属于“三大效益评估”内容的是(政治效益)4.旅游景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域性)5.按景区的成因划分,旅游主题公园应该属于(专门为吸引游客而建造的人造景观)6.游客投诉时景区管理方做解释时,正确的说话方式是:(注意倾听然后再发表意见建议)7.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景区产品属于以下哪一种(人造景观型产品)8.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主要是由(3) 大主体组成9.景区入口布局的原则不包括(线式序列导引)10.桂林漓江的旅游资源的展布特征是( 线状展布型 )11.目前我国景区分为(5)个等级12.应对游客投诉时首先应该(真诚表达歉意)13.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类型多样化 )14.A级旅游景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15.在对客服务前,景区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熟悉服务工作程序,这属于(预先控制)16.下列各类景区中,属于旅游资源依托型旅游景区的是(地质公园)17.停车场管理属于(景区接待管理)18.照属性分类,西湖、泰山、黄山等属于(原始自然型自然旅游资源系列)19.根据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规定,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八个方面对旅游景区进行等级评定,全部项目满分为1000分,其中4A级景区不能低于(850分)20.以利用者需求为导向,靠近利用者集中的人口中心(城镇),通常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需求,如球场、动物园、一般性公园等旅游资源类型是(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21.某旅游景区通过SWOT分析发现,景区自身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市场环境不是很好,对景区发展来说存在着很多威胁,试问在进行营销决策时该景区应坚持的原则是(进攻)22.自助式解说系统的优点:(游客自由)23.游客在购买景区产品时,感受到景区所提供的服务,得到一种享受和体验,这属于品牌内容中的(品牌文化)24.影响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设施等级、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关键是(极限旅游容量)25.由于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引起的饱和是(非季节性饱和)26.如果一个旅游景区以吸引多中心型旅游者为主,说明该景区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始发展阶段)27.通过各种旅游宣传品、音像制品、标志牌、多媒体等设施向游客传播旅游信息的解说是(自助式解说服务)28.对旅游景区定位来说显得特别重要的要素有(资源特色)29.景区的市场细分标准有(地理细分)30.“东方迪斯尼”;“塞上江南”;“南有亚龙湾,北有长白山”等定位策略属于(避强定位策略)31.旅游客源地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32.旅游客源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则旅游客源时间分配(越均匀)33.旅游景区形象识别系统(CIS)中最突出、最直观的是(视觉识别系统)34.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组合,尽可能满足目标顾客的特殊需要,此种目标市场选择策略是(差异化市场策略)35.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格局)36.导游解说服务的缺点:( 经费开支增大)37.以提问方式开始解说,造成一种悬念,引起游客好奇心的解说方式是(制造悬念)38.主题公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创意好的主题)39.指向性标识牌应该(字体较大)40.按(组织形式)可以将游客划分为团体游客、散客和自助游客。
城市文化景观与文化旅游
城市文化景观与文化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城市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城市文化景观的定义、特点以及对文化旅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文化景观是指城市中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景观元素。
这些景观元素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产、艺术品、传统手工艺品等。
这些景观元素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城市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则展示了法国的浪漫与艺术;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时代广场等则象征了美国的自由与繁荣。
这些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城市文化景观对文化旅游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建筑、博物馆等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加对城市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文化景观激发了游客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城市的艺术氛围和创造力,使游客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满足。
再次,文化景观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
游客通过参观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城市文化景观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可能会被拆除或改造,这对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构成了威胁。
其次,文化景观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平衡经济利益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文化景观的开发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可能会损害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纯粹性。
因此,城市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好文化景观的同时,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最后,城市文化景观与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石魂广场背后的故事
石魂广场背后的故事绥德黄土风情园位于龙湾生态区腹地,与绥德老县城隔河相望,总规划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
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启动了“中国·绥德黄土文化风情园”项目建设,并决定用5至10年时间,将龙湾生态区建成全面展示陕北独特文化的旅游文化景区。
黄土风情园以黄土景观为载体,以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为核心,凝聚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创造绥德文化的“城市客厅”,展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
园区按照“一线两翼五区二十八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一线”即:以主干道为线索的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龙湾、龙沟为核心的龙脉线;“两翼”即:一线内侧的民俗文化摄影基地,一线外侧的军事文化扩展区;“五区”即:入口风情区、景园博物馆、军事体验区、宗教文化区、旱码头文化区;“二十八景”即:石魂广场、摩崖石刻、演艺长廊、风情会所、民俗文化村、秧歌台、腰鼓坪、碾磨情缘、唢呐之声、风情谷、李广寨、后军营寨、中军大营、龙城尚武、李广射虎、战马嘶鸣、前军营寨、烽火传情、五龙庙、迷雾佳境、游方登界、了世凡尘、百级天阶、拜雨台、秋雨谷、马帮驿站、商旅文化街、旱码头。
石魂广场是景区的标识符号和门户。
该设计方案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创意设计,集绥德民间艺术的精华,融入绥德石雕、牌楼、窑洞等元素,选取当地石头为材料建造,形成气势恢宏的石狮阵容,体现绥德民间艺术的本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
设计方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中荣获银奖。
石魂广场工程共分两期,其中一期主要包括:一是建造完成一对高19.5米、风格迥然、气势磅礴、举世无双的巨型石雕狮。
二是在巨型石雕狮内部建成石狮博物馆,收集有300多只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有炕头石狮、镇宅石狮、镇山石狮等,是一个自然、人文、建筑、民俗与石狮相结合的雕刻艺术博物馆。
三是在广场入口建设完成34尊高6.6米的垒石底座式石狮,其阵容严谨、错落有致,集中展现了绥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石雕技艺和民间艺术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两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何充分挖掘出旅游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旅游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投资管理者以经济目标为导向抱着功利主义思想,对旅游景观文化内涵挖掘重视程度不够,出现旅游景观标准化、文化内涵雷同化、景观组合程度低等问题,淡化了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造成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丧失或者庸俗化。
因此新时期旅游景观发展关键在于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重塑,主要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通过其厚重的人文、给力的美感两方面,谈其对旅游景观文化内涵重塑的意义。
标签:旅游景观;文化内涵;人文;美感;黄河石林引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性,加强对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如何充分挖掘出旅游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旅游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面对强大的市场经济的冲击,淡化了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造成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丧失或者庸俗化。
因此,新时期旅游景观发展关键在于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重塑,本文主要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通过其厚重的人文、给力的美感两方面,谈其对旅游景观文化内涵重塑的意义。
一、厚重的人文与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积淀和蕴含的厚重人文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内在体现,是历史的承载,反映着历史的面貌、演变。
无形的文化内涵能让旅游者在欣赏旅游景观的过程中启迪心智、诱发情思,促使人们体验愉悦,反思历史。
黄河石林所在的白银景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媪围古城、五佛寺、明长城等文物古迹,以及寿鹿山、长岭山、黑山峡峡谷、沿景泰—海原断裂带形成的地震遗迹等都是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依托。
这些因素为黄河石林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1990年才进入大众视线范围的石林性景观,分布面积达50平方公里,“形成于距今210万年前下更新统五泉山组砾岩,是一处主要由新构造运动控制,雨洪冲蚀、重力崩塌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相比我国著名的由石灰岩溶蚀作用形成的云南石林,或者土林、丹霞地貌特征,黄河石林地貌特征明显不同,融合了上述地貌特点,有其自身独特性,除连片的石林地貌外,还有冲蚀凹槽和石芽、峰丛地貌、峰林地貌、窗棂地貌、河流地貌、风成地貌等,而且因为发现较晚,地质遗迹整体保存相对完整。
黄河石林自20世纪90年代起,诸多国内地质、旅游专家多次考察,认为“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
周围高达80—100米的完整陡崖,蜿蜒幽深的峡沟和连绵分布的岩壁,经过温差变化,热胀冷缩,冰冻融化,雨水溶蚀,风蚀等作用形成的石柱、石峰、石笋等风格独特、造型各异。
有些山石拟人拟物,如“木兰远征”,好似我国古代的女将军花木兰;“八戒戏嫦娥”形态上犹如八戒在戏弄嫦娥;“猿猴远眺”山石化成猿猴形象惟妙惟肖,正如传说中的孙悟空。
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经过人们渲染和加工,附会的具有公众基础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名人逸事等,逐步演变旅游景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或群体的创造力赋予景观文化内涵,使旅游景观更加情趣生动,使旅游者“观美景、听传奇”,留下更深刻印象。
景泰黄河石林除核心景区石林外,黄河穿过红山峡在龙湾村形成“S”形的黄河曲流,位于黄河曲流台阶上的龙湾绿洲,砂土被风吹走后露出地表形成的滩坝戈壁,沙粒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这些元素都共同组合形成黄河石林景区。
此外,修建的清凉寺、烽火台、盘龙寺等人文景观,博物馆、景观廊等设施,旅游者观光过程中的二十二道弯观光大巴车,黄河漂流羊皮筏子,饮马大峡谷毛驴车等特色代步畜力车,偶尔回响于山中的西北小调,都可以感受到当地老百姓淳朴的民风,融入西北粗犷的文化氛围中来。
景泰黄河石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对这些时空留下的自然景观的重视,构成黄河景区的组成部分和景观附会文化以及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的重视,充分体现黄河石林景区独特的文化特色,赋予黄河石林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给力的美感与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旅游景观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所积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在于形式给予旅游者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
就景泰黄河石林而言,它将各种景观以不同的规律和方式组合在一起,既体现大西北的雄浑壮阔,又体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美感特征丰富多彩,奇、雄、险、古、野、幽,勾勒出黄河石林的气势磅礴,用“给力”二字形容毫不为过。
(一)形态美旅游者对于旅游景观首先感知的是形态,从形态角度说:“方形则使人感到刚劲,立三角有安定感,倒三角有倾危感,三角顶端转向侧面有前进感,高而窄的形体有险峻感,宽而平的形体有安稳感等等”,各自不同的形体给人不同的感受。
景泰黄河石林千峰屹立,险峻生奇,形态多姿,造型独特。
“月下情侣”、“木兰远征”、“屈原问天”等情趣生动;“雄狮梦醒”、“苍鹰回首”、“大象吸水”等形象逼真;“空中之吻”、“八戒戏嫦娥”等神情兼备;“历史画卷”、“雨后春笋”、“扬帆远航”等犹如群雕。
景区中峰丛基部相连,顶部形态或尖锐或圆顿;峰林形态奇特,多为圆柱状、圆锥状、笋状等;石柱最高达100多米,山脊高而窄,气势磅礴,耸峙黄土大地之上,“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壁立霄汉之态,给人以高达雄浑之感”;峡谷如迷宫清净幽深,两边峭壁深壑,景深而层次多,具有迂回曲折之妙。
沿着饮马沟至观景台山脚下长达9公里的大峡谷和深达百米的老龙沟、金龙沟行走,才能真实感受崖壁的高耸、陡峭和坚硬,体会到震撼之感。
整个景区峰险、壁险、谷险,给人以震撼、赞叹、崇敬的审美感受。
(二)动态美景泰黄河石林景区两边如百丈高墙一样连绵的雄伟峭壁,陡崖凌空,中间黄河蜿蜒而过,穿过龙湾村拐出一个“S”形的大弯——形成著名的黄河曲流,俗话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石林与黄河曲流山环水转,动静结合,峭壁和曲流形成鲜明对照;位于黄河左岸的龙湾绿洲背山面河,“春之初桃杏花开,夏之际林木葱郁,秋之夜蛙声连连,冬之时炊烟袅袅”,犹如世外桃源,与坝滩戈壁隔河相望,峰林映水,刚柔并济,两种生态反差强烈。
时不时牧归的羊群,缓缓的驴车,悠悠的驼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黄河石林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奇妙无穷。
整个景区以动衬静,以动寓静,形成动静相生的美妙意境。
(三)色彩美黄河石林景区资源丰富而奇特,以黄色调为主的石林,蜿蜒的黄河,树木葱郁的秀美绿洲,风蚀作用形成的乌黑亮丽戈壁,风积作用形成的洁白沙丘,整个景区黄、绿、黑、白等共同组成色彩缤纷的画廊。
黄色的群峰和石柱在这岩石裸露的干旱峡谷中,体现的不是明朗,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苍凉冷峻,那一片铺天盖地的黄是时间和岁月的沉淀,一弯黄河从中绵延而过,是那么大气敦厚;龙湾绿洲给这苍茫荒凉中增添了几分静谧和安详。
登上观景台,鸟瞰黄河石林,山势的雄壮,河水的灵秀,绿洲的静逸,戈壁的空灵在这里巧妙地被融为一体,惟感超脱尘俗,时空无限,体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三、人文与美感:重塑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涵景泰黄河石林原始古朴,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一切都是在天然之中,消解了景观的标准化、雷同化等,兼具旅游景观文化内涵两翼——人文和美感。
相比较其他雷同性景观的泛滥,景泰黄河石林在人文和美感方面更为凸显。
面对近些年旅游景观文化内涵丧失或者庸俗化的问题,归结起来,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旅游消费对旅游景观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景观发展成为“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的复合型消费活动,作为消费活动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投资管理者以经济目标为导向抱着功利主义思想,只要旅游景观本身具有开发资源或者知名度,就进行开发,并不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对知名的旅游景观作为产品批量生产,很多原有的文化内涵被忽略,只是进行模仿、复制,没有深度,没有创新,使得在各地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出现“性质类似、标准化的模仿物”,旅游景观标准化、文化内涵雷同化,景观组合程度低等问题。
其次,旅游景观范畴的不断扩大。
依据目前比较权威的江金波的定义:“将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泛指为旅游景观”。
比如,常见的人工创造的主体公园等旅游景观,完全是现代人的奇思妙想,依靠各种人工要素、科技手段,生产加工而成的产物,过于依赖人为的修饰,很难呈现出较为真实的人文特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景观文化的宽泛化和通俗化。
总之,笔者认为,人类产生旅游的动机是为了真切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离开了文化,旅游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文与美感就是旅游景观文化的两翼,人文即旅游景观的“意”,是直接依托景观体现的内在文化,美感即旅游景观的“形”,是旅游者最直接的接触,是景观文化物化的体现,景观的“意”和“形”构成旅游景观文化直接和间接的文化内涵。
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对旅游景观内涵挖掘和重塑,更加注重景观与文化和谐,找准它们的契合点,探求、认识和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蕴,去获得审美愉悦,任何一个旅游地,无论其外形还是其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时,才能真正吸引旅游者。
参考文献:[1]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J].上海大学学报,2000(6).[2]纪吉吉.旅游产业必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支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0).[3]胡林.略论旅游文化内涵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3(1).[4]但强、朱珠.旅游景观内涵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4).[5]钱勇刚.体验经济时代的景观文化挖掘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1).[6]徐柯健,范晓.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J].干旱资源与环境,2008(6).[7]李文明.简论如何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以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为例[J].旅游管理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