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试题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通过对病因和病机的理解,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问诊
与患者对话,了解患者的病史, 寻找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切诊
检查脉搏,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 诊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扶正祛邪与中医病因病机
探索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如何体现在病因病机理论中,讨论其治疗方法和效果。
扶正
通过调整身体的功能,增强机体自愈能力,达 到健康的目标。
祛邪
通过去除身体内的病变或异物,消除疾病的根 本原因。
1 伤科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急性 和慢性伤害的诊断和治疗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内科
通过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可以诊断和治疗各种内科 疾病,提高疗效。
3 皮肤科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皮肤 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 者的症状和外观。
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展望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激发学术界对其的持续关注和探索。
中医脏器病因病机理论
深入研究中医脏器病因病机理论的细节,解释不同脏器的病因病机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器病因病机
不同脏器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 的方法密切相关。
舌诊
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脉,识别疾病 对脏器的影响,指导治疗。
脉诊
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脏器 的状况,指导治疗。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应用
探索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伤科、内科、皮肤科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实际临床中的价值和限制。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探索中医病因病机的起源与发展,比较其与西医病因病机的异同,了解中医 五运六气病因病机与五行病因病机理论概述。
中医病因病机与四诊
深入研究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探讨它们与病因病机的密切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知于结核病B.可见于骨髓瘤C.可以就是全身性疾病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变成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3.关于血吸虫病的叙述,以下哪项就是恰当的()Λ,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出现大量类上皮细胞B.慢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内毛蝴仍存活C.急性虫卵结节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D.慢性虫卵结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染E.肺内无虫卵结节形成4.液化性发炎常见于0。

A.脑B.心C.肾D.脾5.原位癌就是指()A.早期癌B.原发癌C.然膜内癌D.未出现迁移的癌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6.以下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促进作用最强大且长久而副作用最少的就是()。

A.西咪替丁B.雷尼替丁C.法莫替丁D.尼扎替丁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A.凝固性发炎8.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发炎D.固缩性坏死E.坏疽8.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A.丙硫氧嗑咤+碘剂+泼尼松8.丙硫氧喀咤+泼尼松C.甲心疏咪哇十泼尼松D.丙硫氧嚅咤+甲磕咪嗖9.以下属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就是()A.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硬脂酸E∙十二碳脂肪酸10.有关卢瓦龙县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癌细胞形成角化珠B.不好厚腻膀胱和肾盂等处C.组织学上可有不同程度的移行上皮的特点D,呈圆形浸润性生长E.可由乳头状瘤恶变而来11.以下细胞中,再造能力最强的就是()。

A.心肌细胞B.骨细胞C.纤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2.半抗原是指()A.既有免疫原性,又存有抗原性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C.具备免疫原性,而没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融合后,可以赢得抗原性13.丙酮酸段化酶是哪一个反应中的关键防?()A.磷酸戊糖途径B.糖原制备C.糖原分解D.糖异生14.脂肪酸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

中医护理教学资料-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病机的概念

主要病机
(三)气血失常 气血失常,是指气与血的亏
损不足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 以及气血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 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
第一节 病因

病机的概念

主要病机
二是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 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 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 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
度安逸两个方面。 1.过劳
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 度、房劳过度三方面。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2.过逸 过逸是长期过度安逸。长期
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 可致气血运行迟缓,脾胃气滞的 病证。导致过逸的原因:①好逸 恶劳,影响脏腑气血运行。②生 活起居失常,如“久卧伤气”。
饮食是人体获取营养,维持 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所 以饮食不当就常常会导致内伤性 疾病发生。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2.饮食所伤的几种情况 饮食所伤而致病,主要有三
方面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 食不洁等。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三)劳逸失度 劳逸失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
第一节 病因

病机的概念

主要病机
血的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血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 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从而形成 血虚的病理状态。二是血的循环 运行失常,血行迟缓或加速,血 行逆乱,从而形成血瘀、血热, 以及出血等病理变化。

7 病因、病机ppt课件

7 病因、病机ppt课件
35
(三)劳逸
1.过劳
(1)劳力过度: 是指长时期的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素问·举 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力过度主要耗伤机 体元气,临床上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 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
36
(2)劳神过度:
是指思虑太过,易伤心脾。脾在志为思,心主 血藏神,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 气,而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 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②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 病等。
4
③地区性:
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 海地区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 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又常因燥热 或火邪致病等。
5
④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 两种以上兼挟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 等等。
第六章 病因、发病、病机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史万玉
1
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一般 包括:外感、内伤、病理性致病因素、内 生五邪及其它。 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 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2
第一节 病 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 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疠气。
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 心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 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 而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 躁不安、神昏谵语。
17
③热易耗气伤津:
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 汗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 耗于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

中医病因病机学的教学设计

中医病因病机学的教学设计


内因决定疾病性质
02
同样的外因作用于不同个体,由于内因不同,可导致不同的疾
病性质。
外因影响疾病进程
03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典型案例剖析
01
02
03
04
风寒感冒案例
分析风寒邪气侵袭人体,导致 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发病的
机理。
肝郁气滞案例
探讨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导 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的过程
综合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 性测试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成绩反馈及改进建议
成绩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考试成绩,指出不足之 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制定学 习计划。
VS
教学改进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反馈情况,及时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建议和意 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
提问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课堂讨 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参与
度。
小组合作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 互相交流、协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
模拟医患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 角色,加深对病因病机的理解和
认识。
案例分析在课堂中应用
选择典型案例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讨论。
启发式教学
形成性评价策略实施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及时给 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评价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 创新思维等。
阶段性测试
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 情况。

中医病因病机教学设计

中医病因病机教学设计
中医病因病机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1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医病因学说 • 中医病机学说 • 中医辨证方法 • 中医治疗原则与策略 • 中医经典案例解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医病因病机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中医病因病机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病因病机的基本理论和临 床应用能力。
03
调整气血津液以治未病
通过调整气血津液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相应的疾病,达到治未病的
目的。同时,根据气血津液的失常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
04
中医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阴阳辨证
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证多表现为 里证、寒证、虚证;阳证多表现为表证、热证、实证。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多表现为机体功能减退、 代谢减缓的证候;热证多表现为机体功能亢进、代谢加快 的证候。
内伤七情




思则气结,过思伤脾。
悲则气消,过悲伤肺。
恐则气下,过恐伤肾。
惊则气乱,过惊伤心。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无时、饮食偏 嗜等均可导致脾胃受损,气血生 化不足。
劳倦过度
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均可损伤正气,导致脏腑功能失 调。
其他因素
01
02
03
外伤
包括金刃、跌打、虫兽咬 伤等,可直接损伤人体皮 肉筋骨,导致气血瘀滞、 脏腑功能失调。
学习方法与效果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加 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困难与建议

中医护理 第三章病因病机习题

中医护理 第三章病因病机习题

第三章病因病机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六淫致病一般特点的是A.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B.六淫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病邪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C.六淫为病,侵袭途径多由肌表或从口鼻而入D.六淫致病伤阳气,主要影响心肝脾等脏E.六淫邪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2.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寒性凝滞B.寒性清澈C.寒为阴邪,易伤阳气D.寒性重浊E.寒主收引3.何邪致病以疼痛为临床特点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燥邪4.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湿性收引B.湿性趋下C.湿为阴邪,易损阳气D.湿性粘腻E.寒性重浊5.下列哪项是疫疠之邪致病最主要的特点A.发病急骤B.传染性强,易于流行C.病情凶险、危重D.症状相似E.预后不良6.七情致病与五脏关系密切,指出下列哪组是正确的A.喜伤心B.悲伤脾C.怒伤肾D.忧伤肝E.思伤肺7.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A.情志不遂B.过度疲劳C.饮食不节D.病邪侵袭E.正气虚弱8.不属火邪特性的是A.炎上B.生风动血C.易阻气机D.易扰心神E.伤津9.暑邪致病特点是A.其性升散B.其性主动C.其性凝滞D.其性趋下E.其性粘滞10.下列哪项不属于瘀血的主要临床特点A.疼痛B.紫绀C.发热D.肿块E.出血二、名称解释1.六气2.六淫3.疠气4.七情5.痰饮6.气滞7.气逆8.气陷9.气闭10.气脱三、简答题1.概述六淫总的致病特点。

2.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简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5.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6.简述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7.简述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8.因饮食致病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9.痰饮是如何形成的?概述其分类和致病特点。

10.形成瘀血的原因有哪些?概述其致病特点。

11.联系实际谈谈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2.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病机。

第三章病因病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C4.A5.B6.A7.E8.C9.A 10.C二、名称解释1.六气: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其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

病因病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病因病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超过机体适应范围;
气 变 六
机体适应能力低下——正常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均不适应。 淫
病因病机专题知识
6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 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湿胜则阳微”

浊 湿性重浊
困重重着 秽浊垢腻
湿困脾胃
寒湿困脾
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粘 滞
粘腻性:症状的粘滞性 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湿性粘滞
停滞性:病程的缠绵性 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趋 下
湿性趋下
湿邪致病,具有伤及 人的下部的特点。
水湿所致浮肿以下肢明显,又如淋 浊、泄利、妇女带下、下肢溃疡。

寒性
气血津液凝滞,经 客于关节:痛痹/寒痹; 脉不通,不通则痛 客于太阳经脉:一身尽痛;

凝滞 “寒性凝滞主痛” 犯于中焦下焦:脘腹冷痛甚绞痛。
寒袭肌表,腠理闭塞,卫阳被遏:恶寒无汗。

寒则
气机收敛 腠理闭塞
寒袭关节,筋脉收缩挛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急 作痛。

气收
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寒入厥阴经脉,经络收缩拘急:少腹拘急不仁。
暑多夹湿 暑湿(湿热)夹杂
除暑热表现外,又常见胸闷脘痞,四肢 倦怠,便溏不爽等湿阻之候。
病因病机专题知识
10
4、湿邪
湿邪: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湿邪性质与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粘 滞
湿为阴邪
湿性粘滞,留注脏腑 经络,最易阻滞气机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
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等不良生活习惯。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调护措施建议
药物调护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如益气养血、滋阴降火等。
针灸推拿
可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饮食调养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脾 胃虚寒者可食用温中散寒的食物。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 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恢 复健康。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 理疏导和情志调护,促进身心
康复。
06 预防与调护措施建议
预防措施建议
饮食有节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 胃功能。
情志调畅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 情绪刺激。
起居有常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和干预。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 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 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 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过大。
THANKS FOR WATCHING
风热犯表
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卫表失和,故见发热、微恶 风寒;风热上扰清空则头痛;热邪熏蒸则汗出、 咽痛、口渴、鼻流黄涕。
暑湿袭表
暑湿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遏,故见发热、微恶 风寒、身重或疼痛;湿困肌表则头重而痛,胸闷 脘痞不舒。
咳嗽病证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肺气壅遏不得宣通,故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寒邪伤肺,津液凝 聚为痰,故痰白稀薄。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热灼津液为痰则痰黄稠 。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培训课件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培训课件

地域性:西北寒、燥,东南温、湿。
环境性:久居湿地、高温作业。
相兼性:风寒、湿热等。
转化性:表寒
里热。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5
一、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 1、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行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6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3
一、外感致病因素
源于自然界,由口鼻、皮毛侵入人体。六 淫、七情。 (一)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物质在太过 或不及导致人体发生疾病时称为六淫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4
一、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肌表、口鼻而入。
季节性: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 寒。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32
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失调与发病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3、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33
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失调与发病: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阳盛则热(实热 )、阴盛则寒(实寒)、阴虚生内热(虚热) 、阳虚生外寒(虚寒)。 3、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28
病机
正邪相争
正邪相争与发病
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பைடு நூலகம்
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
2、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致气 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及气机升降不及表现 的证候。
表现:正气衰弱,病理反应较虚弱的 不足证候。
中医学病因病机统一
29

病机教案

病机教案

发病
一、发病原理
1.正气、邪气的概念
邪气:简称“邪”,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正气:简称“正”,指人正常的生理机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康复自愈的能力。

2.发病原理
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②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③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不发病
正胜邪却则不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病机
一、邪正盛衰
1.实证:
含义: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病机: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病理特点:亢盛、有余、不通
形成原因:①外感病的初期或中期;
②痰饮、食积、瘀血等滞留体内。

2.虚证
含义:指正气不足,邪气不盛,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病机:正气不足,邪气不盛
病理特点:衰退、虚弱、不固
形成原因: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亏损,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

见于疾病后期或久病耗伤。

3.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形成原因:邪气损正
正虚实邪内生或复感邪气
类型:虚中挟实:以正虚为主,兼有实邪停留或复感外邪
实中挟虚:以邪实为主,兼有正气不足
(2)虚实转化
形成原因:邪气久留,大伤正气
正气不足,变生实邪
类型:由实转虚:实邪耗伤正气,邪去而正气大伤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推动、气化无力致痰湿水饮、瘀血(3)虚实真假
类型:真虚假实:正气虚弱,推动无力“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邪气内阻,气血郁闭不能外达“大实有羸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课件
②热易扰心神
热邪侵入营分——扰乱心神——高热,狂躁不 安,神昏,谵语*。
③热易耗气伤津 ④热易生风动血
20
消耗阴津—筋脉失养 高热、四肢抽搐、 牙关紧闭,两目
热邪
上视,角弓反张
热盛阳亢—肝风内动 (热极生风)
热邪——侵入血分——灼伤血络——迫 血妄行——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 ⑤热易致肿疡
热邪——侵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 血肉——痈肿疮疡。
病因、病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六淫、六气、七情、痰饮、瘀血的定义 2、重点掌握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了解饮食的致病特点 4、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1
第一节 病 因
病因是泛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 状态导致发生的各种原因。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1、概述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自
36
第二节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
一、正邪相争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 康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37
2、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有踡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
三、气机失常 1、气滞(气机郁滞)
气滞某一局部——胀满、疼痛;气滞——瘀血
39
2、气逆 肺气上逆——咳喘;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胀,易怒。 3、气陷(中气下陷)
40
21
二、内伤致病困素 (一)七情
1、概述: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44
(二)瘀 血
形成 表现
气虚 气滞 血寒 血热 疼痛 肿块 出血
易犯肺——鼻塞、咽痒、咳嗽 (二)善行而数变
A.善行—行无定处—病位游走不定 如:风痹 B.数变——发病急、变化快
破伤风——发病急; 皮疹——此起彼伏(变化快);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10
(三)风性主动 动——动摇不定——摇动de症状 如:破伤风——抽搐
(四)风为百病之长 许多外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二)病证——湿痹、水肿病、带下病、风湿、 湿困脾胃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23
五、燥 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24
(一)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损伤人体de津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 皮肤干燥,大便干结.
(二)燥易伤肺
损伤肺阴或肺络,宣降失司—干咳少痰,痰 粘难咯,或痰中带血.
de临床表现 四、内容:六淫、疠气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4
六淫
❖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 六淫de共同特点: ❖ ①外感性 ❖ ②季节性 ❖ ③地域性 ❖ ④相兼性 ❖ ⑤转化性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5
(一)六淫
六气de概念: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de 自然界气候.
六淫de概念: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 邪.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25
三、燥邪致病后常见de临床表现和病证类型
(一)临床表现——口干鼻干、咽干、唇干, 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痰 中带血.
(二)病证——温燥证(燥热相兼),凉燥证 (燥与寒相兼),肺燥(燥热伤肺)
中医病因病机专题宣讲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学培训课件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学培训课件

内湿:内湿之证,皆与脾胃有关,
脾胃症状为主,口淡乏味而腻,食欲不振,或食而不
多,胸脘痞闷,嗳气泄泻,肢软无力,头痛身重,苔白
厚雨腻,脉濡弱等。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学
21
(四)痰
痰和饮病理变化的产物, “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水、饮、痰三者的区别即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更清者为水。
痰饮之产生,与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脏腑病证,是脏腑病机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 候。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学
5
心之病理机制如下图示意;
病因
禀赋不足 病后失养 劳心过度
心气虚弱 心血亏虚 脾虚湿困
心 阳 虚 心神不足 心阴 虚 停痰留饮 阻遏心阳
虚证
思则气结 痹证日久 内舍于心
化火生痰 血淤
痰火上扰, 蒙蔽心包 血脉淤阻
实证
病证范围:主要有心悸、心痛、健忘、失眠、癫狂、昏迷、舌疮、 等。
血液所以能循行脉中,气的功能亦密切相关。因血 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 脱则血失,故有“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
血病的表现一般中分医内科为学病出因病机血学 、血瘀、血虚。 18
三、风火湿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风
风有内外之分。
外风为六淫病毒之一;
内风阳气所化,火热炽盛、肝阳偏亢、阴血亏虚。
外风:病起急骤,身热而渴,或兼咳嗽,肢体酸痛,
或骨节红肿,游走不定,或皮肤出现风疹作痒,或口歪 舌强等。
风、寒、湿。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故侵犯经 络骨节,其痛多游走流窜而无定处。
内风:多系肝阳肝火、阴血亏虚所产生,或因情志、
起居、饮食失节而诱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多有头目
眩晕,抽搐震颤,癫狂,或卒中,口眼喁斜、语言謇涩,

中医学教学课件:病因病机 (2)

中医学教学课件:病因病机 (2)
8
湿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 (3) 湿性黏滞
①症状黏滞 ②病程缠绵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9
燥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10
火(热)邪
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易扰心神 (3)易耗气伤津 (4)易生风动血 (5)易致肿疡
14
七情
1. 定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 精神致病因素。
2. 致病特点 (1) 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 (2) 影响脏腑气机 (3) 影响病情转归
15
饮食失宜
1. 饮食不节
过饥 过饱
2. 饮食不洁 3. 饮食偏嗜
寒热 五味
食无定时 种类
16
劳逸失度
1. 过劳
劳力过度 劳心过度 房劳过度
21
第二节 病 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22
正邪相争
疾病是邪正相争的反应。 正气: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正”。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简称“邪”。
(一)发病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3
(二)病邪出入
表邪入里 里病出表
(三) 虚实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证 虚证
(四)转归
正胜邪退 邪胜正衰
24
阴阳失调
(一)发病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根据。
(二)寒热变化
偏盛 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
偏衰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试题第六章病因与发病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4、“中寒”是指:()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暑邪B、湿邪C、寒邪D、燥邪6、火邪致病易:()A、伤肺耗津B、生风动血C、阻遏气机D、收引疼痛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A、湿邪B、火邪C、寒邪D、风邪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A、风邪B、火邪C、湿邪D、暑邪9、燥邪致病特点有:()A、生风动血B、病程缠绵C、伤肺耗津D、易致肿疡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A、火邪B、暑邪C、湿邪D、寒邪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A、侵犯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C、经络D、脏腑15、恐伤:()A、心B、肝C、脾D、肾16、思伤:()A、心B、肝C、脾D、肾17、忧伤:()A、心B、肝C、肺D、脾18、喜伤:()A、心B、肝C、肺D、脾19、怒伤:()A、心B、肝C、肺D、脾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惊D、恐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A、喜B、怒C、忧D、思22、劳则:()A、气结B、气耗C、气乱D、气消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脾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A、痰B、饮C、瘀血D、疫疠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A、饮B、痰C、瘀血D、饮食不节28、怒则:()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29、恐则:()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30、思虑过度,劳伤:()A、心肝B、肝脾C、心脾D、心肾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A、与居住环境有关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C、从口鼻而入D、与季节有关E、多侵犯肌表2、属阴邪的病邪有:()A、风邪B、寒邪C、燥邪D、暑邪E、湿邪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A、易于流行B、传染性强C、症状相似D、发病急骤E、易致肿疡4、“内生五邪”即:()A、内风B、内暑C、内寒D、内火E、内湿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A、环境因素B、饮食因素C、气候因素D、情志因素E、社会因素6、饮食致病的原因有:()A、过饥B、嗜异物C、过饱D、中毒E、偏嗜7、由痰引起的病证有:()A、癫狂B、瘰疠C、积聚D、阳疽流注E、症瘕8、瘀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有:()A、脉滑弦B、出血紫暗C、刺痛不移D、青紫肿块E、苔腻9、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气虚B、血寒C、血热D、血虚E、气滞10、发病后产生的不同病证与以下何因素有关:()A、感邪轻重B、季节气候C、感邪性质D、正气强弱E、邪中部位11、正气强弱与何有关:()A、气候B、体质C、季节性D、环境E、精神状态12、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有:()A、六淫B、七情C、瘀血D、劳倦E、痰饮13、属阳邪的病邪有:()A、火邪B、湿邪C、风邪D、暑邪E、寒邪14、七情的致病特点有:()A、影响脏腑气饥B、从皮毛口鼻而入C、直接伤及内脏D、与季节气候有关E、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15、湿性粘滞是指:()A、妇女白带过多B、病变缠绵难愈C、分泌物滞涩不畅D、反复发作E、排泄物秽浊不清16、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哪脏为多见?()A、肝B、肾C、肺D、心E、脾17、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A、肝B、肾C、肺D、心E、脾18、饮留积的部位多为:()A、肠B、胸胁C、胃D、胸膈E、肌肤19、瘀血病证的脉象多见:()A、结B、滑C、沉弦D、细涩E、代20、以下哪些属瘀血的征象?()A、症积B、舌下经脉曲张C、肌肤甲错D、眼眶黑E、脱骨疽21、暑邪伤人,多出现哪些阳热症状?()A、潮热B、尿赤短少C、心烦D、面赤E、脉洪大22、“燥胜则干”症见:()A、口鼻干燥B、破裂C、毛发不荣D、小便短少E、大便干结23、经常饮食过量,可导致:()A、消化不良B、痢疾C、痛疽疮毒D、痔疮E、寄生虫2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6、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肿疡B、开泄C、动血D、升散E、伤肺27、风邪的特性有:()A、炎上B、升发C、向外D、趋下E、向上28、脾阳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病症有:()A、尿少B、腹泻C、尿频D、腹水E、水肿29、湿邪致病可出现的秽浊症状有:()A、湿痹关节重痛B、湿疹C、尿浊D、面垢E、眵多30、七情致病的病理改变有:()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陷E、气乱三、填空题:1、病因是指的原因。

2、和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3、病因主要有、、、、、、等。

4、宋代提出了“三因学说”的病因分类方法。

5、六淫是指。

6、风性善行是指的特性。

7、风性数变是指的特性。

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9、暑性,暑多。

10、湿性粘滞,一是指;二是指。

11、“伤于湿着先受之”。

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13、火易;易;易。

14、疫疠致病,具有的特点。

15、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和为多见。

16、怒则,喜则,悲则,恐则,惊则,思则。

17、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导致。

18、过劳包括,,。

19、痰饮的形成,多是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20、瘀血,包括或均称瘀血。

21、正气是指,简称为“正”。

22、邪气泛指,简称为“邪”。

23、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4、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25、风为主气,寒为主气,湿为主气,燥为主气。

26、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反映。

27、一般来说,和决定着正气的强弱。

28、外环境主要指、,包括,,等。

29、内环境主要指。

30、则不病;则发病。

四、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 2、六气 3、疫疠 4、七情 5、痰饮 6、瘀血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9、内生五邪 10、内寒 11、内湿 12、内热 13、中寒五、问答题:(一)简答题: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4、何谓内伤七情?5、简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6、简述痰饮的形成。

7、简述瘀血的形成。

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

(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

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

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

第七章病机一、单项选择题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A、经络的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C、脏腑的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变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A、肝B、肾C、脾D、心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A、阳盛阴虚B、阴盛伤阳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气血的盛衰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C、气机失调D、脏腑阴阳失调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A、邪正俱盛B、邪正相持C、邪盛正衰D、正胜邪退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A、肢冷或汗出肢厥B、心烦失眠多梦C、脉伏而不出D、心悸怔状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A、眩晕、昏冒B、狂言、骂唇C、神昏、痴呆D、胸闷、心悸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A、心气虚B、心血瘀阻C、心气实D、心血不足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A、肾气亏虚B、脾虚不摄C、脾虚湿热D、痰涎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A、肺气虚弱B、肾气虚C、脾肺气虚D、肺气失宣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A、劳倦过度B、禀赋素虚C、嗜酒过度D、久病耗伤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A、水肿B、崩酒C、黄疽D、自汗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A、外感暑湿B、痰饮停胃C、饮食所伤D、感受湿邪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A、咯血吐血B、头胀痛,面红目赤C、晕眩目花D、耳暴鸣或暴聋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A、滑精B、自汗C、遗尿D、久泄脱肛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A、耳鸣B、夜尿多C、水肿D、气喘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A、咳喘胸憋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C、喘促痰涎壅盛D、喘而鼻煽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A、心火亢盛B、湿热蕴结膀胱C、心肾阴虚 D心火下移小肠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A、肝气犯胃B、肝气郁结C、肝气犯脾D、脾气虚弱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A、上病下取B、肺与大肠相表里C、六腑以通为用 D整体观念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A、子宫脱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久利脱肛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A、肾气不固B、脾气虚弱C、中气下陷D、宗气下陷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A、目睛上吊B、高热C、手足濡动D、神昏诡语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A、气郁B、气陷C、气脱 C、气闭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A、肿块B、胸胁胀痛C、肌肤甲错D、面目黎黑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A、暖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A、大便燥结B、肌肤干燥C、鼻干目涩D、烦渴引饮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A、阴盛格阳B、阳虚则寒C、阳盛格阴D、阴盛则寒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A、阴盛格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D、阳热病邪侵袭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A、正盛邪衰则病退B、正虚邪衰则病危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A、口苦B、多梦C、失眠D、易怒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A、脾阴B、肾阴C、胃阴D、心阴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A、巅顶疼痛B、少腹拘急疼痛C、肢麻抽搐D、两胁不舒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A、昏厥B、呃逆C、头胀痛D、咯血吐血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A、肝气的疏泄B、肺气的宣肃C、脾气的主升D、以上都不是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A、肾阳不足B、脾肾阳虚C、脾胃虚寒D、脾胃气虚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A、神昏谵语B、手足蠕动C、痉厥D、目睛上吊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A、脾气虚B、脾肺气虚C、肺肾气虚D、心气虚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A、三焦B、肺C、小肠D、肾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思虑无穷C、劳力过度耗伤D、失血过多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A汗、吐、下太过 B、五志过极化火 C、忧愁思虑过度D、燥热之邪所伤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A、气消B、气陷C、气逆D、气滞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A、情志所伤B、痰湿阻滞C、脏腑功能减退D、宿食积滞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C、胃脘痞满不舒D、两胁胀满疼痛二、多项选择题:、1、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久病耗伤D、大吐、大泻E、大出血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A、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禀赋不足脏气衰弱C、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D、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E、气血津液的生成不足3、导致心阳,心气虚的可以原因有:()A、宗气不足B、肾阳虚衰,水气凌心C、血瘀气滞D、脾虚不运,痰浊内生E、正不敌邪,阳气暴脱4、心阴不足的证候可见:()A、五心烦热B、心神不安,虚烦不得眠C、舌质红D、盗汗E、脉细数5、心血不足的症状可见:()A、心悸失眠B、烦热盗汗C、脉细无力D、神思难以集中,甚则神思恍惚E、面白无华6、形成肺气虚损的可能原因有:()A、肺失宣肃,日久不复B、久病C、劳伤过度D、房室劳伤E、肝升太过7、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原因有:()A、肺气虚B、肺阴虚C、外邪袭表D、痰浊内阻E、肝升太过8、引起气滞的原因有;()A、食积B、情志内郁C、痰湿D、血瘀E、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9、属“心火”症状是:()A、目赤肿痛B、失眠多梦C、狂言昏乱D、易怒E、口舌糜烂疼痛10、虚火灼肺的病理表现:()A、五心烦热B、自汗C、潮热颧红D、痰中带血E、干咳无痰11、面色无华,眩晕、夜寐梦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紧动,脉细舌淡,属于:()A、心血高虚B、肝阴虚C、肝血不足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12、肾阳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小便改变可表现为:()A、小便不利B、小便清长C、小便频数D、小便刺痛E、夜尿多13、肾精亏虚临床表现为:()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B、脑髓空虚,智力减退C、水液代谢失常而发为水肿D、壮年早衰E、“天癸”迟至,生殖器官发育不良14、津液不足可表现为:()A、口渴引饮B、形体瘦削,手足麻木C、口鼻干燥D、皮肤干燥E、目陷瘪瘩15、形成血虚的原因:()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久病不愈,慢性消耗C、思虑过度D、劳力过度耗伤E、饮食营养不足16、气虚的临表现:()A、自汗B、眩晕C、精神萎顿D、易于感冒E、倦怠无力17、经络病机主要有:()A、经络的气血衰竭B、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C、经络的气血逆乱D、经络的气血偏盛E、经络的气血偏衰18、“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A、神疲B、脉微欲绝C、大汗淋漓D、肌肤手足逆冷E、倦卧19、经络的气血逆乱可导致:()A、脘腹剧痛 E、上吐下泻 C、厥逆 D、呕血、吐血 E、瘘瘤20、血脉寒滞可见:()A、形寒肢冷B、大汗淋漓C、胸口憋闷、刺痛D、心悸怔仲E、脉涩元力或迟、或结代21、导致失眠多梦的原因,可由:()A、血不养心,心神浮越B、痰火抗动心神C、邪热扰心D、心阴不足E、心血虚22、胃阴虚的病理表现:()A、口糜B、干呕C、搅面舌D、不思饮食E、胃中嘈杂,消谷善饥23、引起气滞的原因有:()A、瘀血B、痰湿C、食积D、情志内部E、饮食寒温不适24、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A、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B、疾病的发展与转归C、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机D、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E、病证的虚实变化25、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A、无汗B、自汗C、盗汗D、鼻塞E、喉痒而咳26、脾的阳气虚衰可导致:()A、腹泻B、水肿C、口淡D、便血E、眩晕27、肝火可出现的症状有:()A、口舌糜烂B、面红目赤C、五心烦热D、急躁易怒E、耳鸣、耳聋28、胃气虚的临床表现有:()A、纳呆B、脘腹胀满、隐痛C、喛气D、腹胀便溏E、干呕29、形成“心肾不交”的原因有:()A、心阴不能下交于肾B、心阴不能制约心阳,心火独亢C、心火不能下降于肾D、肾阳不能温煦心阳E、肾水不能上济于心30、形成“内火”的主要原因是:()A、气郁血滞B、食积C、精血亏少D、五志过极E、虫积31、气随血脱的理论根据是:()A、气血相互化生B、气血相互依存C、气能行血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32、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A、小儿颅门迟闭B、遗精、滑泄C、早衰D、耳聋耳鸣E、二便失禁33、与形成“内寒”密切相关的是:()A、心阳虚B、肾阳虚C、寒邪直中D、脾阳虚E、恣食生冷三、填空题1、实,主要指亢盛,是以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