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下半句,道尽人性的丑陋的一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中优秀作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中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b48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4.png)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中优秀作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中优秀作文又是中秋,正午的烈日还挥发着夏日的威风,那种炎热俨然有几分老虎吼啸山林后的余势,即让人松了口气又让人略带一点忌惮,秋天不像个秋天。
既然已是中秋,该有点萧萧瑟瑟的风冷流寒,圆月之下,落黄零零、丹桂飘香,众人齐聚把盏向明月,那才有赏月之雅兴、秋节之韵味。
这个中秋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忽然想起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的圆月总能给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仿佛是看到了圆月就如同看到了家乡的一切。
而这一切又是那么具体那么清晰:金黄的稻田,苍翠的矮山,明镜似的小湖,还有那满是青苔的石墙…… 每一个游子都会有一个明静而光亮的“故乡月”,季羡林的“故乡月”是家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那种平凡却卷裹了儿时的朴实与纯真,把一个狭小而清新的月下世界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
我的“故乡月”是童年时田田荷叶上的既晶莹又晶澄亮的圆月。
时已至今日却再也望不到那样的圆月。
中秋之月是一种守候也是一种期待。
中秋应是与家人团聚之时,而这些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外乡度过,这个中秋节也是如此。
想想新婚的妻子,这本是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而彼此相距遥远而无法共度,实在令我愧憾。
只能借苏东坡的诗句抒发这相隔遥远的温馨甜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结尾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基于手足亲情能激发他的丰富多彩的思情,实在难能可贵。
可以想象一个人思念他的兄弟显得如此柔情悱恻、可歌可泣,无不让人心生感慨。
苏轼和苏辙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中兄弟情深的最佳典范之一,他们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进京赴考,一同在朝为官,一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应该说他们相互见证着彼此青年时期的岁月光辉,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彼此的心灵所想。
在那段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们相互陪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以致同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青年。
山西信用社面试题
![山西信用社面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73320a844769eae009eda3.png)
事件结束后,我将按照客户留下的个人信息跟踪回访,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我们一颗诚挚服务的心,不要因为小事而影响对我们的信任。除此之外,我还要对此事件进行认真总结,及时向领导汇报。
通过此次事件,我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首先,做好平日柜台系统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作;其次,与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以后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做好人员准备;最后,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当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时,都能够以有效的方案迅速解决。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一味的表现自己,不注重帮助身边的人一起提高、进步,纵使能够脱颖而出,也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他所取得的成功是孤单的成功,没有人分享的成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众人的支持,就变成了骄傲,变成了孤芳自赏,也会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而如果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你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应值得提倡;而生活中也有很多甘愿做老好人,当太平官,这种人可能会四平八稳,人缘很好,从不遭人嫉恨,但实际上是无能的表现,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极不负责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要求上进,要求进步,但是却不能因此骄傲。
四、柜台系统出问题,正在办业务的客户很急躁,你该怎么做?
【题型分析】应急管理
【华图答案】遇到柜台系统出问题,无法向客户提供正常服务,客户情绪急躁是很正常的,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应该以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导向,按照为客户着想的思路,以热情的态度解决好此问题。
第一,我会及时安抚客户的情绪,向其解释会马上查看系统问题,请其耐心等待。第二,对于柜台系统出现的问题,我会立刻找同事查看清楚原因,如果系统可以在短时间恢复,那么就马上向客户解释清楚情况,希望客户能够理解和配合工作,并请其他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饮用水,承诺一旦系统恢复并立即马上办理业务;如果系统无法在短时间恢复,要向客户说明实情,希望得到客户的谅解,并请客户留下名字、联络方式等信息,等系统恢复,就及时通知客户,请他在空闲的时候来办理业务。
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出处
![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5f2406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1.png)
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出处
【最新版】
目录
1.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来源
2.成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3.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成语出自《庄子·山木》篇,原意是形容一棵树在林中显得特别高大,风就会首先摧毁它。
后来这句成语演变为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或攻击。
成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过于出众、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遭受更多的磨难和挑战。
在团队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特别优秀,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排挤。
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才华横溢的人也可能会遭受更多的非议和攻击。
尽管如此,这句成语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追求卓越,而是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自己的锋芒。
一个人在展现自己才能的同时,也要懂得谦虚、包容和合作,这样才能在团队和社会中更好地立足。
在现代社会,这句成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职场、学术界还是其他领域,人们都需要时刻保持谦逊和低调,以免招致他人的嫉妒和敌意。
同时,这句成语也启示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去攻击和诋毁别人。
总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成语既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
第1页共1页。
21句谚语道说炎凉世态
![21句谚语道说炎凉世态](https://img.taocdn.com/s3/m/c698a694284ac850ad024291.png)
21句谚语道说炎凉世态不过,纵然世界纷繁万千、复杂多变,事情也并非无可遵循。
下面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话,就是炎凉世态的描绘、处世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1.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人的一生,跌宕沉浮不可避免,有得意时,也会有失意时,有高峰,也会有低谷,有富裕时,也会有紧缺时……所以,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挣钱比较顺利的时候,也不要奢侈靡费,要想到有朝一日可能“财运”下滑、危机来临。
而且,天有不测风云,荣辱盛衰往往在旦夕之间,因而,要懂得“有备方能无患”和“细水长流”的道理,在有钱时实行储蓄规划,等到困难时就能够拿来救急,渡过难关!2.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人生于世,不可行伤天害理之事,否则,即便没有牢狱之灾,也难逃上天惩罚!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杆秤,出言合乎公道,才能得人之心,说假话、说背理的话、说巧言令色的话,既瞒不了他人,更瞒不了上天。
俗话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所以,生于世间,还是理应本分一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既是为人之德,亦是处世之智!3.做人难,难做人。
世界纷繁复杂,而人千姿百态。
不管你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都满意。
既然做人如此之难,索性放下忧患顾虑,选择豁达,不去处处讨好迎合,而只求问心无愧。
佛家有云:“*,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世界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完美的做人方法能够让一切都得到满意,所以,万事随缘随心,不要强求,不要追求完美!4.但能依本分,后来无烦恼。
常听人教导:“宁走正道挣一千,不走邪路赚一万。
”走正道,既能够活得踏实心安,也能够行得平安顺当。
很多人,为了获利快,做一些不守规矩、不合理法的事情,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隐患,当这些隐患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破土而出,变成灾难和恶果,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当下,有一些女孩为了挣钱快,宁愿被人包养,虽然短时间内收获了利益、尝到了甜头,但以后的人生也所以而受到扭曲,甚至葬送一生的幸福。
5.吃了哪家酒,就说哪家话。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https://img.taocdn.com/s3/m/03edab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8.png)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
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說:“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
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很好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
要写好这篇辩论词,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
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版。
辩论是要以理服人的,有理不在声高,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揣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
其实,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只有“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的时代;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则必然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最坏的时代。
前者催人砥砺前行,而后者则带给人警醒反思。
公务员考试面试部分名言警句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面试部分名言警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391e5ad1f34693dbef3ec2.png)
1、对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你如何理解?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也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对此,你怎么看?4、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冰川一是心灰意冷,一是踌躇满志。
”你怎么看?5 、有人说:“文凭不如水平,水平不如酒瓶,酒瓶不如摆平”,你是如何看的?6、怎样理解“金须百炼矢不轻发”这句话?7 、谦虚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淡一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8、无知者无畏,你怎么看9、“山高人为峰,路远脚更长”,谈一谈看法10、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谈谈你的看法11、中国古训有一句“仁者无敌”,还有一句“忍者无敌”。
请你就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1对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关门弟子许麟庐说的一句话。
许麟庐模仿齐白石的对虾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许麟庐为此很得意,有些飘飘然.齐先生看在眼里,并说了这句话。
齐白石还说,你们要学我的心,不能学我的手。
我理解这句话的含意是学习知识我技能,要从本质上把握,而不能满足于外表模仿。
“学我者生”是说学习要从现象过渡到本质,要能够把握核心,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创新,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做出成绩。
“似我者死”恰恰说明学习中如果只注意模仿而不注重把握核心,突出本质,那么很难有大的成就。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蕴含的深意提醒和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新知识、新问题应当注意把握实质,学会创新,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做出应有的成绩。
特别是作为未来的公务员,我们需要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在学习中把握实质,正确应对,势必会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2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这句话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
2021高三联考作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联考作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e12919d1f34693daef3ec7.png)
2021高三联考作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对此,你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属于名言警句型,所以要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进行全面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他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折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在解释中,有个词语我们必须要说明:“出风头”指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也指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通常用作贬义词。
从这一解释看,我们不难联想到“人才与环境”的话题:一个人,你虽然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木秀”一定会风摧呢?这个未必,如果自己足够“秀”,怎会担心风摧你呢?即使是风摧,也会是傲骨临风。
我们要正视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
有道是,人言可畏。
从大环境讲,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结果人言虽平了,但人才也流失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不外乎两个思路:一是人才不傲,能够适应环境,当然不是同流合污,更不是被同化,要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底线,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对得起自己所学的知识,要用到刀刃上。
二是领导者应正确对待人们对傲才的议论,一方面,对傲才要常提醒、勤敲打,促起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对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要多给傲才提供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多一些理解。
2023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2023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https://img.taocdn.com/s3/m/9dda3c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e.png)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
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
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
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
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__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
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
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
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
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学生会竞选增补面试题目
![学生会竞选增补面试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922d229e2bd960590c677d6.png)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请就今年发生的多起校车事故,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谈谈对博大精深的理解
4、佛说一切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着,你怎么理解。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6、别把满足他人的期望,奉为你生活的根本目标。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有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就该扔掉,否则会让你不知所措。
-夏琳<奋斗>。
谈谈你的看法。
8、漫画解析:根据这则漫画的内容,发表自己想说的话。
《画家的创作》
9、漫画解析:根据这则漫画的内容及提示,发表自己想说的话。
【报告称近五成海归月薪不足五千元】近日,《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在3000元左右,近五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
专家表示,随着海归数量的大幅增加,他们的就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10、漫画解析:根据这则漫画的内容,发表自己想说的话。
《这次要捕个大鸟》
1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否赞同呢?
1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否赞同呢?
2 3 4 5 6 7
9
10
11 12。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精品教案《藏与露》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精品教案《藏与露》](https://img.taocdn.com/s3/m/be65333a05087632301212c3.png)
关系型材料作文:藏与露【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藏,就是隐藏、躲藏,藏在心中,藏在草野,藏在闹市;藏龙卧虎,藏的是才俊;韬光养晦,藏的是锋芒。
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善藏者智。
露,就是显露、暴露,抛头露面,藏头露尾,露出马脚;崭露头角,露的是才艺;锋芒毕露,露的是锐气。
所谓“发扬蹈厉”,意气风发,善露者明。
上面的两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呢?请你围绕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自拟题目。
〔2〕自定立意。
【关系型作文知识讲解】〔1〕矛盾关系。
就是单独看各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如“忘记和铭记”,写作时,要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忘记”和“铭记”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但二者是统一的,没有铭记,也就谈不上忘记。
〔2〕取舍关系。
指的是各个概念之间有是非、对错的关系。
在写作时,应该有所选择,态度要明确;并侧重于某一个方面来写,往往不能相提并论。
〔3〕并列关系。
即题中所给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它们彼此互相联系。
例如“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开头”〔凤头〕、“中间”〔猪肚〕、“结尾”〔豹尾〕三者构成并列关系。
写作时,三个概念都要有所顾及,并要有所侧重地分条陈述。
〔4〕递进关系。
例如“—枝—叶一世界”,反映的是“—枝一叶”与“一世界”之间的关系,即“寻常细微事物”与“大干世界”之间的关系。
事物由小推进到大,构成递进关系。
写作时,要把这个渐进过程写出来。
〔5〕转折关系。
例如“出入意料和情理之中”〔也是矛盾的〕,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出入意料的事情,但仔细想想这些事情,往往有些事情却又在情理之中,前后构成转折关系。
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止以上几种关系,审题时应根据具体话题题目作灵活分析。
关系辨明了,写作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
〔1〕顾此失彼,只抓一点。
关于木秀于林封闭住址联系生活举例并简要论述
![关于木秀于林封闭住址联系生活举例并简要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fd2fc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关于木秀于林封闭住址联系生活举例并简要论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前鉴不远,覆东继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指的是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清代道光帝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鞭打快牛,给林则徐一个禁烟钦差。
可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职贬到镇海。
第2
年7月又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就在林则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
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他被派赴黄河带罪治水,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唯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
在边疆,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臣之事,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
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一生才华横溢,一心为国为民。
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优秀的人,却不断遭受摧残,但他仍然忠诚坚毅,以天下为己任。
他的魂灵充盈天地,贯穿古今。
现实生活中,很多能力出众,成绩卓越的人经常会受到打击,排斥。
有的人会选择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但真正优秀的人是不怕刁难和打击的。
经历风的无情摧残,才会木秀于林!一个人不断经历磨难锤炼,就越发优秀,不仅优秀了自己,还会带动一批人优秀起来。
这样的秀木不但带动社会进步,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壮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a3ab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4.png)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界,只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对于那些以优秀为标志的人们来说,他们往往被形容为“木秀于林”。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眼光和期待,因为他们被看作是行业中最好的。
然而,这种“木秀于林”的风格不仅仅意味着受人追捧。
它也代表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人们对于这些杰出个体的期待往往是无与伦比的,而他们自己也不愿意辜负这些期待。
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保持他们的优势,并为之努力奋斗。
然而,这种竞争和压力也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这个强者云集的世界中,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面临着被其他更优秀者挑战的风险。
因此,“木秀于林风必摧”这句古语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顶尖的位置上,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谦虚,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和竞争。
此外,这句古语也提醒我们,不要将自己过度放在别人之上。
在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机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与其将竞争对手视为敌人,我们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以不断提升自己的
能力和水平。
正如树木自己的美丽是靠与其他树木相比而体现出来的一样,我们也应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木秀于林风必摧”这句古语提醒我们保持谦虚和进取的心态。
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位置,都不能停止前进。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并永远保持在“木秀于林”的位置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e012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2.png)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辩论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我代表正方一方,要与反方进行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辩论。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它强调了一个人如果在团体之中过于出众,就会遭受到外界的嫉妒和摧残。
换句话说,招人仇恨是因为相对的优势造成的。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超凡才华,脱颖而出。
然而,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出色时,周围的人往往会对他产生嫉妒和攻击的情绪。
这不仅仅是人类的本性所致,也是人类社会中的群体行为。
首先,让我们看看科技领域的例子。
众所周知,乔布斯是技术界的传奇人物,他的创新成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在他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甚至嘲笑他的想法。
这是因为他的创新突破威胁到了其他人的地位和利益。
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另外一个例子是艺术领域。
凡高是世界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今天被广为赞赏。
然而,在他的生前,他几乎一无所成。
他的作品几乎无人问津,生活贫苦。
这是因为他的独特风格与时代审美不符。
人们往往对自己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产生排斥和攻击的情绪。
凡高的例子再次证实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最后一个例子来自政治领域。
曾经,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他的非暴力抗议对改变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他在推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遭到了许多人的攻击和恐吓,甚至最终被暗杀了。
这就是因为他的权利主张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种威胁,他们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根据以上例子和论据,在团体中过于出众的人往往会成为其他人的攻击目标。
这是因为他们的优秀和特别突出,威胁到了其他人的地位和利益。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在社会上一呼百应,也不应该奢望自己的出色优点能够被广泛赞赏和接受。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追求卓越。
正如讽刺剧作家尼采尔·西蒙所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不如做好自己。
晋书经典语录
![晋书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8c9d9d6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1.png)
晋书经典语录
1.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悲哉!”就像那风中的落叶,漂泊无依,我们不也常常感到如此无奈吗?比如当努力了很久却看不到成果时。
2.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气魄,不就像那展翅的雄鹰要翱翔天际一般吗?看看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哪个不是心怀壮志!
3.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哎呀,这多像在说有时候机遇很重要啊,就像那无名小卒突然成了大明星一样。
4. “何不食肉糜?”这多可笑啊,就如同一个富家子弟不理解穷人的艰辛,还说那种风凉话,现实中不也有这样的人吗?
5.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是多么让人懊悔的事啊,就好像我们无意间伤害了身边重要的人,那种自责简直难以承受。
6.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即使很平凡,也有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吗?就像那小小的铅刀也渴望能有一展身手的时候。
7.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有时候真觉得命运无常啊,就好像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比如求职多次被拒。
8.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跟优秀的人容易被嫉妒不是一个道
理吗?就像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被人说三道四。
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话说得太对了,就如同我们不能太贪心,要懂得适可而止,不然可能会惹来麻烦。
10.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这就像我们想要自己的小家幸福,也得先为国家的繁荣出份力呀,没有国哪有家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https://img.taocdn.com/s3/m/a9dd6d0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e.png)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一个人做事太过高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韬光养晦,我们要明白显眼的花草最易招来别人的摧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段话出自于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意思是:树木在山林中过分清秀而出类拔萃,必然会被风所摧毁;石堆比海岸还要高,流水必然会冲击它;行事为人事事高于别人,难免别人会毁谤你,产生非议。
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论,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把韬光养晦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必要法门。
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你事事表现得很聪明,那么危险也会随之而来。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必然会懂得这个道理。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有才华的人应该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处炫耀张扬,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没有区别,他的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一定要记住的座右铭。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正是因为急于想表现自己的才华,才导致四处碰壁,举步维艰,甚至因为太露锋芒而丢了性命,杨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但是最后却遭到了曹操的诛杀,一切都源于他的聪敏过人。
有一年,工匠们为曹操建造相府的大门,当门框做好,准备做门顶的椽子时,恰好曹操走出来观看。
曹操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
杨修见状,立即叫工匠们拆卸重做,并说:“丞相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意思是门中有活即‘阔’字,就是说门做得太窄太小了,要阔大。
”杨修的确够聪明,竟然能够从一个字揣摩出曹操的心思,但他的聪明,也招致了曹操的嫉恨。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遭失败。
曹军不知该进还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明白:“鸡肋就是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丢掉又觉得可惜,丞相的意思是要撤兵啊!”他便私下告诉大家收拾行装,随时准备撤兵。
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https://img.taocdn.com/s3/m/cb009d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7.png)
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木秀于林,风必助之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
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
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
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
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
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
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https://img.taocdn.com/s3/m/59638511a26925c52dc5bf4d.png)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导语:水低为海,人低为王文/杯小茶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为人处世,不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太狂,必定会得罪人,迟早惹祸上身。
风水轮流转,世事难预料,曾经看不起的人,可能一朝得志,飞上枝头变凤凰;曾经嘲笑的人,可能平步青云,得财又得势。
所以,为人处世不能太狂妄嚣张,“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做人太狂,迟早遭殃。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越谦卑的人越高贵。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宽容他人的短处,念着他人的好处,帮助他人的难处。
福气,就是这样积来的。
1最好的修养,是谦卑狂妄自大的人,往往有一定的钱财、权力或者名声,自以为高人一等,便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骄奢淫逸,是一个家败落的开始;狂妄傲慢,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越有修养的人,越谦卑。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多次训诫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
他说: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
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一次,30位大陆企业家向李嘉诚请教生意之道,李嘉诚谦恭地迎接他们,耐心地解答,有人不经意说了粤语,李嘉诚立刻纠正让他说普通话,以免大陆朋友听不懂。
临别时,李嘉诚亲自送他们下楼,恭恭敬敬地鞠躬,直到他们离开。
如此谦卑低下,完全不像呼风唤雨的亿万富翁。
“谦受益,满招损”,正因为如此谦卑低调、宽厚待人,李嘉诚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依然财运亨通,福气不断。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谦卑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辈子没什么好炫耀的,常怀感恩心、平常心、慈悲心,善待每一个人,人生路才会越走越宽。
2说话越谦卑,福气越深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狂妄自大的人:你过得不如他好,他看不起你,贬低你,刻薄你;你过得比他好,他散播流言蜚语,挖苦你,讽刺你。
福从口入,祸从口出,狂妄的人经常口吐恶言,如利刃一般刀刀割人心,最终伤人又伤己。
《道德经》第22章圣人抱一原文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22章圣人抱一原文释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14cb0dfab069dc51220174.png)
第22章圣人抱一【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②,故有功;不自矜(jin)®,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④。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①式:这里可以理解为法则。
②伐:夸罐。
③矜(jTn):自高自大的意思。
④莫:没有谁。
【译文】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
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
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导读】老子用连续的六句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来表达了以退为进、不争而争的处世方式。
一味求强、求盈,只会导致失败。
【解析】在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不争"。
在老子看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炫耀、贪婪、争强好胜之人违反了道,所以注立会落得不幸的下场。
老子在开篇说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
这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
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实能保全性命,以免受外来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界立为一种寻求自保的大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章则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实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de22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2.png)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实例
一个实例是指一个具体的情况或事例。
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话中,"木秀于林"是说一棵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比其他树
木更加出色;"风必摧之"表示无论多么强劲的风都会将其摧毁。
意思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其弱点和不足,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突出,但仍然无法逃脱被外界力量破坏的命运。
因此,这句话的实例可以是一个颇具才华的人,他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备受瞩目。
然而,由于其过于突出的地方也成为其弱点,吸引了嫉妒和攻击,最终导致其失败或堕落。
另一个实例可以是一个公司或组织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业界的领军者。
然而,由于其过于强大的地位和增长速度,引起了竞争对手的忌惮和反对,最终导致其被竞争对手推翻或被市场淘汰。
总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弱
点和不足,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优秀和强大,都无法避免被外界力量破坏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下半句,道尽人性
的丑陋的一面
-0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这句话表面说的就是,如果在一片树林里面,所有的树木都长得十分的低矮,唯独有一棵,偏偏确实生得非常的高大。
若是一场大风袭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高树,话句话说,露头的椽子会先烂。
反观那些低矮的树木,则不易被大风折断,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
树木如此,做人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太过突出,看起来比较耀眼,由于嫉妒心理,很可能被别人羡慕嫉妒。
我们的身边都不缺乏一些优秀的人,他们总是各方面都非常的优秀,让人找不到一点瑕疵。
其实,这样的人反而更容易让人羡慕嫉妒恨。
一个人如果特别优秀,那么必然受到猜忌和排挤,原因很阴暗。
比如在职场上,职场领导对有能力的人才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下属有能力为自己创造效益,但是又怕太优秀了不能久居人下。
其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有下半句,道尽人性的丑陋的一面。
-02-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这句话说的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明明一个人很好,但是因为他们心里不健康,明明在大家眼里口碑很好的人,在他们这里却得不到好的评价。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越强壮的猪就越容易被人宰割,而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很容易会遭到群体的排挤。
说白了,就因为这些人非常优秀,而没什么出息的人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就去嫉妒。
大家本来处于一个水平线,可在某天,你身上多了闪闪发光的加持,周边的人欣赏又敬佩,这让心胸狭隘的人,容易衍生出嫉妒的情绪。
生活中有不少因为能力出众而遭大家排挤、打压的事。
比如职场上大家都懒懒散散,只有你元气满满地奋力打拼着,于是就会被孤立。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当所有的风头都被别人抢去,难免会产生嫉妒的心理。
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非常优秀的人,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和能力,最容易被他人妒忌。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总是很自信地展现自己。
这样高调的行事风格,会给他们招来更多的嫉妒。
-03-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两句才是精华,但很少有人知。
每个人都喜欢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而看不起比自己差的。
树大招风,你的优秀,注定是一条与众不同且不平凡的路。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就好比流沙如果在河边堆积成了一堆,那么,它最终的结局不过是被流水冲散,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因为你优秀,无意中抢了他们的风头!因为你卓越,让那些崇尚“平庸”的人存在危机感。
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却将挫败留给别人时,别人在你的光芒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服吗?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能够活得太出色,因为,你的出色也恰恰影射出别人的无能。
正因如此,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排挤你。
做人一定要懂得隐藏自己的,该收敛的时候就要学会把锋芒收起来。
因为有些人就见不得别人好,他们心眼总是特别的小,巴不得别人都让他踩在脚下。
记住:熟谷下垂,智者谦卑:做人,决不可锋芒毕露。
真正有才智的人,一定会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