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_韦伯与布迪厄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性资源、政治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文化性资源。刘祖云教
四、结语
授提出,经济性资源主要指财富和收入。政治性资源主要是指权
无论是马克思、韦伯还是布迪厄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社会
力和特权,权力指在他人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自己意 分层理论进行了合理阐述,但是,社会分层理论永远也无法达到
志的能力。社会性资源包括声望、威望、个人通过自己所拥有的 一种绝对的完美和统一,这不仅仅是由于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一种
网络关系来获取的稀有社会资源——社会资本。文化性资源特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环境中,也是因为提出分层理论的社会学家
指一种文化资本,它以三种形式存在: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 本身也无法做到在价值评判上的绝对客观。
的持久“性情”存在的具体形式;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 词典、工具、机器等)存在的客观;以既定制度化的教育资格的形 式存在的体制状态。
析框架,形成了其独特的阶级理论,由此刮起了一阵新文化旋风。 哪怕往往是无定形的共同体。同纯粹由经济决定的阶级状况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理论或 反,我们想把人的生活命运中任何典型的、有一种特殊的——不
标准来勾画社会分层理论,与他们所处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管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授予很多人的某种共同特点相联系的
越突出的以文化特征或文化取向来定夺。于是,社会现实让研究 济资源看做一种工具性资源,以此来获得其他的社会资源。
者不得不带着文化走进分层领域,这时布迪厄将文化因素适时地
韦伯尤其强调非物质因素在分层中的作用,认为社会分层主
带入了分层世界,提出了包括文化资本在内的多重形式资本的分 要根据声望与权力。他指出:“等级与阶级不同,一般是共同体,
实际上,在当代社会分层研究领域中,许多著名的理论家很 难被明确地划归哪派,比如,林南(Nan Lin)、格兰特( Granovetter) 和边 燕杰 等 关于 关 系网 络 和地 位 获得 的探 讨 ;布 迪厄 (Pierre Bourdieu) 等后现代和文化主义取向的理论家提出将偏好等文化 消费特征和认同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
力但却不属于无产阶级。二是新韦伯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有吉登 斯(Anthony Giddens)、帕金( Frank Parkin)等。在韦伯那里,人们 生活的机会是由个人“市场力量”(market power) 决定的,吉登斯 则将之发展为“市场能力”(market capacities),包括生产资料的占 有状况、教育、体力劳动等情况。帕金则反对将性别、种族等个人 属性的差异作为社会分层的尺度,提出了一个依据职业标准划分 的阶层结构。
布迪厄认为,社会分层实际上是因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的不
布迪厄阶级理论坚持关系性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客观结 均匀分配所导致的。他将资本分为了四种类型:(1)经济资本,即
构与主观建构、物质客体与能动主体等二元对立的超越。因此, 生产资料(可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金钱和物质资料);(2)社会
他的理论是在批判革新马克思或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韦 资本,即在群体和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关系;(3)文化资本,即非
作者简介:于小倩、申腾,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社会观察·
20 10 年 4 月(中)
理论使用更为一般化的分析范畴,试图探讨一切复杂的社会所共 个阶级。”因此,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及占有多少决定了人们在经
有的问题。
济生活中的地位,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程度等,决
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它与客观主义取向的社会分层模 配权力,它会跨越阶级的界限影响群体的经济状况,进而影响阶
式持相反立场,认为社会分层是由某些相关的社会成员个人主观 级,这样韦伯就形成了社会分层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政治性资
建构的产物,而非完全外在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的,纯粹给 源(权力)。
定的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1]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研究.1999(1). [2]戴桂斌.阶级与阶层:社会分层的两种模式.宁夏社会科学.2007(1). [3]陈欣伟.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法制与社会. 2008(1). [4] 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社会学研究.2008(1). [5]刘祖云,戴 洁.再论社会分层的依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6][法]布迪厄,包亚明译.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更侧重于一种主观主义的方法论,主观 配的领域里,并由此开始,相互对立,影响着法的秩序,反过来又
主义社会分层论者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 为法的秩序所影响,而‘政党’的故土原则在‘权力’领域里。”由
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致力于考察导致社会分层现象 此,韦伯认为,政党的宗旨在于获得一种对其他人的或团体的支
199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社会分层理论整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向性。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方法论 划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D08
Baidu Nhomakorabe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73-02
一、引言 在所有社会中,人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即缺少平等的 途径以得到所欲求的物品,这也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它所形成 的领域也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本文试图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纬度对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马克 思·韦伯(Max Weber)和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 分层理论进行比较,对社会的分层理论做进一步的剖析,这对于 社会分层理论整体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向性。 二、关于社会分层的文献综述 (一)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的内涵 综合学界对社会分层的不同界定,可将其主要特征归结:(1) 它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不平等,且这种不平等多来自社会 结构;(2)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且不同群体对资源的占有不同; (3)分层划分的标准多样化,但其外显于人们的是一种高低不等上 下有别的层级体系。 所以,社会分层实质上就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把社会群体 分成高低不同、上下有序的层级的过程,是由于各类社会资源分 配和占有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的层序结构。它作为一种已 固化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关系,产生于一切社会形态,并始终 发挥着重要影响。 (二)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文献回顾 一般而言,提西方社会分层理论首先想到的是从生产关系上 分析社会分层的马克思和从市场竞争关系上分析社会分层的韦 伯等经典社会学家,李路路教授在《论社会分层研究》一文中提 到:“在社会分层理论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分别对社 会分层的本质、决定要素等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代表了两种 不同本质的理论取向。不仅给后来的社会分层研究以极大影响,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的理论及相关研究基本上还是在 这两个理论的框架内发展。” 之后,西方的社会分层研究派系林立,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种 理论范式:一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主要代表是赖特 ( Erick Wright),他是马克思分层理论的继承者和修正者。所谓的“新”主 要体现在:一是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由宏观转为微观,他通过对 物质利益、生活体验、集体能力的考察将马克思宏观研究中的两 个阶级变为一个更为复杂的阶级分化的图景;二是对中产阶级的 考察,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个日益增长的数量 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不拥有生产资料,在劳动市场上出卖劳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社会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文 定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了阶级对立的根源。因
化领域的研究越加显著,社会学本身的文化转向随潮而至,并且 此,一方面,他强调阶级划分是建立在经济系统中群体与主要生
这些转向都不约而同的与社会分层相结缘,阶层之间的判别越来 产要素之关系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也暗含了马克思把这种经
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社会分 而积极活动的团体,它的形成是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立于
层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马克斯正是把社会分层当作一 阶级和声望对分层造成的影响,“‘阶级’的真正故土在‘经济制
种完全独立于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既定的客观事实来看待。
度’里‘,等级’的真正的故土则在‘社会的制度’里,即在‘荣誉’分
定了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包括文化资本 了这几种资本之间是能相互转换的,在接下来的“转换”一节中,
在内的多重形式资本的分析框架。
他又提出,文化资本从属于比其他资本更具掩盖性、也更具风险
(三)划分的标准
性的传递,即文化资本是最不易获得的。由此判定,在社会分层
笔者以为,划分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是社会资源,具体分为 中,他更强调的是一种文化性资源。
(二)方法论的比较
‘荣誉’的社会评价所制约的因素,称之为‘等级的状况’”可以看
马克思坚持客观主义的方法论,谢立中老师谈到,客观主义 到他对社会性资源(声望、荣誉)的重视。韦伯还认为,政党是现
社会分层论者将社会分层现象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 代社会社会分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政党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
伯或新韦伯主义的阶级理论这两大主流分层理论传统的基础上 正式的人际技术、习惯、语言、教育程度、格调与生活方式;(4)符
发展起来的。在有关阶级的分析中,布迪厄运用关系性思维模 号资本,即使用符号占有不同层次或形态的其他三种资本的合法
式,借用文化来重新分割现代社会,并从文化资本的独有视角,确 化。在《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一书中,他指出
以上主要是从纵向的维度对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研究,当然, 也有横向的比较,但也主要局限于对马克思和韦伯的比较,在本 文中,笔者试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将马克思、韦伯与布迪厄三大社 会学家的理论横向地予以分析,试图对分层理论做进一步的剖析 和梳理。
三、三大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概述及其比较 下面分别从理论兴起的背景,方法论原则,划分分层的主要 依据三个维度对三大社会学家的分层理论进行比较。 (一)从理论兴起的背景到解释力 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诞生于 19 世纪中叶。在政治上,资 本主义社会日益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阶级 斗争此起彼伏;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对此,马 克思充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指出了社会不平 等的实质是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阶级分层理论就此产生,它 一开始就蕴含着冲突和革命。 随着社会变迁,首先,中产阶级出现并成为社会的主干群体。 二战以来,工人阶级发生了“变异”,传统工人阶级数量减少,新出 现的工人阶级并没有致力于马克思时代的工人阶级所从事的事 业,而是作为社会结构的稳定因素模糊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间 的对立;其次,社会生产方式从手工业生产到机器化生产、再到电 气化生产、最后进化到信息化生产,个人对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掌 控能力显得愈加重要,人们的思维跃出了马克思所谓的阶级范 畴,深入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空间中去,这样,现实中的众多不平 等客观上要求社会分层标准多元化,以便对复杂的社会结构做出 全面解释,多元分层理论应运而生。如此看来,韦伯的社会分层
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着重强调生产资料占有的决定性意 义,认为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及占有多少直接决定人们在生产过 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是资产阶级领导者还是无产阶级服从者 的不同,此外,马克思在分析世纪法国农民时说“既然数百万家庭 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 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
20 10 年 4 月(中)
·社会观察·
马克思、韦伯与布迪厄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于小倩 申 腾
摘 要 本文以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与皮埃尔·布迪厄三大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为基础,探讨理论兴
起的背景、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划分分层依据的主要标准等问题,进而对他们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新的梳理与剖析,这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