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铝断桥铝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
铝窗计算书
铝窗计算书采用铝型材:铝合金受拉受压值:84.2N/MM2弹性模量:0.7*105N/MM2钢化玻璃板面强度: 84N/MM2建筑物总高: Z=22米采用6(钢化)+6A+6(浮法)中空玻璃一、荷载计算1. 风荷载标准值:W1=B D*u Z*u S*W0=1612.659006N/M2= 1.612659KN/M2风荷载设计值:W=1.4*W1= 2.257723KN/M2其中: W0——上海市基本风压,取550PaB D——上海市阵风系数:当建筑物高度H〈20米时,取 2.25当建筑物高度H 〉20米时,取2u S——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50。
u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C类地区公式计算:u Z=0.713*(Z/10)0.4=0.9773692. 地震作用标准值:q EAK=B E*a E*G AK=72N/M2 =0.072KN/M2其中:B E——动力放大系数,取3a E——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08G AK——铝窗单位面积标准值:G AK=300N/M2 q E= 1.3*q EAK=93.6N/M2=0.0936KN/M23. 荷载组合值:采用S W+0.6*S E组合风荷载标准值:q W=W1+0.6q EAK= 1.655859KN/M2=1655.859N/M2二、铝料受力计算1. 计算简图2. 杆件分析与套用公式由计算简图分析,杆件A,B为主要受力构件由四种基本计算,再采用叠加法,对杆件进行分析A. 梯形分布荷载按下式验算:M=ql2*[3-4*(a/l)2]/24f=ql4*[25/8-5*(a/l)2+2*(a/l)4]/(240EI)式中:q———风荷载标准值分布荷载纵坐标最大值(N/M)M———弯矩,求出值为N*ML———跨度(M)a——— 梯形上底与下底差的一半(M)B.三角形分布荷载按下式验算:M=ql2/l2f=ql2/(120EI)式中:q———风荷载标准值分布荷载纵坐标最大值(N/M)C. 双三角形分布荷载按下式验算:M=ql2/16f=19*ql4/(1024EI)D. 中横梃还承受由中竖梃传来的集中荷载,按下式验算:M=Paf=Pa*(3l2-4a2)/(24EI)计算内力后按下式进行强度校核M/(1.05*W)〈=84.2Paf/l〈=1/1303. 竖料受力计算已知: B1=0.45米; B2=0.9米l= 1.45米;a1= 1.225米; a2=1米截面特性: A=364MM2;Y=28.94MM;I X=122761MM4风荷载标准值分布荷载纵坐标最大值(N/M)q1=q*a1/2=0.372568KN/M =372.5683N/Mq2=q*a2/2=0.745137KN/M =745.1366N/MM1= ql2*[3-4 *(a1/l )2]/24= 4.734722N*MM2= ql2*[3-4 *(a2/l )2]/24=71.64177N*MM=M1+M2=76.3765N*Mf1=q1l4*[25/8-5*(a1/l)2+2*(a1/l)4]/(240EI)=0.000459303M=0.459302987f2=q2l4*[25/8-5*(a2/l)2+2*(a2/l)4]/(240EI)=0.001915454M= 1.915453682MM采用叠加法: f = f 1 + f 2 = 2.374757MM强度验算: M /(1.05* W )=17.14781N/M2<84.2Pa挠度验算: f / l = 1.637763〈1450/130=11.15MM综上所述,竖料满足使用要求。
C0613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II、计算基本条件: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时,门窗周边框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8 W/m2.K,周边框附近玻璃边缘(65mm内)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12 W/m2.K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 -10℃ -20℃室内相对湿度:RH=30%、60%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建筑门窗热功性能计算书
建筑门窗热功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运算规程》(征求意见稿)相关运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运算和定义II、运算差不多条件:1、设计或评判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纳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纳本标准规定的运算条件。
2、运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纳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形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运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 =T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运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运算传热系数应采纳冬季运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
7、运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纳夏季运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25℃8、抗结露性能运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10℃或-20℃室内相对湿度:RH=30%、50%、70%室外风速:V=4m/s9、运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取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s=500W/m2)10、设计或评判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处理11、整窗截面的几何描述整窗应依照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分段,有多少个不同的框截面就应运算多少个不同的框传热系数和对应的框和玻璃接缝线传热系数。
大学毕设论文__凤铝铝材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
凤铝铝材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项目编号:计算人:审核人:设计单位:创建时间:2015年5月8日计算软件:粤建科®MQMC建筑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软件软件版本:2010正式版软件开发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目录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 (1)2 计算依据 (1)2.1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 (1)2.2 计算软件 (1)3 计算边界条件 (2)3.1 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 (2)3.2 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 (2)3.3 结露性能计算边界条件 (3)4 门窗设计概况 (3)4.1 门窗单元设计介绍 (3)4.2 门窗标准节点设计 (3)4.3 门窗材料物理性能 (3)4.3.1 门窗玻璃 (3)4.3.2 铝型材 (3)4.3.3 遮阳措施 (4)5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4)5.1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一般规定 (4)5.2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 (4)5.2.1 单片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4)5.2.2 多层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6)5.2.3 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 (7)5.3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9)6 门窗框传热计算 (10)6.1 门窗框节点选取 (10)6.2框传热计算原理 (10)7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12)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 (12)7.2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13)7.2.1 东朝向门窗 (13)7.2.1.1 GPGR651热工性能计算 (14)7.2.1.1.1 门窗设计 (14)7.2.1.1.2 透明面板(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15)7.2.1.1.3 框传热计算结果 (16)7.2.1.1.5 门窗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17)8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 (20)8.1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原理 (20)8.1.1 一般规定 (20)8.1.2 结露性能计算 (20)8.2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 (21)9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 (21)9.1 本工程建筑节能设计对门窗热工性能要求 (21)9.2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表 (21)10 结论 (22)附件A 框二维传热计算图 (22)附件A-1 中横框-左 (22)附件A-2 左边框=下 (26)附件A-3 下框-左 (26)附件A-4 中竖框-下 (30)附件A-5 中横框-右 (30)附件A-6 上边框-右 (34)附件A-7 上框 (34)附件A-8 上边框-左 (38)附件A-9 下框-右 (38)附件A-10 下边框-右 (42)1 概述1.1 工程概况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玻璃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2)框二维传热有限元分析计算;(3)门窗单元热工性能计算;2 计算依据2.1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等。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LOW-E玻璃的隔热系数)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II、计算基本条件: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时,门窗周边框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8 W/m2.K,周边框附近玻璃边缘(65mm内)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12 W/m2.K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 -10℃ -20℃室内相对湿度:RH=30%、60%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铝合金窗户计算书
铝合金窗户计算书基本参数:基本风压0.350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一、门窗承受荷载计算:标高为8.9m处风荷载计算W:基本风压W=0.35 kN/m2βgz: 8.9m高处阵风系数(按B类区计算)βgz=0.89×[1+(Z/10)-0.16]=1.797μz: 8.9m高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区计算): (GB50009-2001)(2006年版)μz=(Z/10)0.32 (B类区,在10米以下按10米计算)=(10.0/10)0.32=1.000μsl: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墙面区)1、板块900.00mm×2200.00mm=1.98m2该处从属面积为:1.98m2μsl (A)=μsl(1)+[μsl(10)-μsl(1)]×log(A)=-{1.0+[0.8×1.0-1.0]×0.297} =-0.941μsl=-0.941+(-0.2)=-1.141该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141 风荷载标准值:Wk =βgz×μz×μsl×W(GB50009-2001)(2006年版)=1.780×1.000×1.141×0.350 =0.711 kN/m2因为Wk ≤1.0kN/m2,取Wk=1.0 kN/m2,按JGJ102-2003第5.3.2条采用。
风荷载设计值:W: 风荷载设计值(kN/m2)γw: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1.4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2.5 规定采用W=γw ×Wk=1.4×1.000=1.400kN/m22、支承结构900mm×2200mm=1.98m2该处从属面积为:1.98m2μsl (A)=μsl(1)+[μsl(10)-μsl(1)]×log(A)=-{1.0+[0.8×1.0-1.0]×0.297} =-0.941μsl=-0.941+(-0.2)=-1.141该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141 风荷载标准值:Wk =βgz×μz×μsl×W(GB50009-2001)(2006年版)=1.780×1.000×1.141×0.350 =0.711 kN/m2因为Wk≤1.0kN/m2,取Wk=1.0 kN/m2,按JGJ102-2003第5.3.2条采用。
建筑门窗热功性能计算书(5+12+5)
建筑门窗热功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征求意见稿)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II、计算基本条件: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 =T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
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25℃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10℃或-20℃室内相对湿度:RH=30%、50%、70%室外风速:V=4m/s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s=500W/m2)10、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处理11、整窗截面的几何描述整窗应根据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分段,有多少个不同的框截面就应计算多少个不同的框传热系数和对应的框和玻璃接缝线传热系数。
门窗抗风压及热工计算书(最新国家标准)
门窗抗风压及热工计算书(最新国家标准)(工程名)门窗计算书(样例)计算:.校对:.审核:.公司名称2010年9月29日本计算书由《晨光门窗计算书》软件协助计算目录引用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 (1)一、门窗设计、检测规范 (1)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1)三、材料标准、规范 (2)四、相关书籍、资料 (3)五、建筑技术文件 (3)计算所需重要规范引述: (4)一、地区粗糙度分类等级 (4)二、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4)三、地震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5)四、永久荷载的计算 (5)五、作用效应组合 (5)第一种窗型 CG-01的计算 (7)一、基本计算 (7)1,局部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7)2,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8)二、窗格3玻璃的计算 (8)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8)(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8)(2)作用效应的组合 (9)(3)最大许用跨度 (9)(4)比较结果 (9)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9)(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9)(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9)(3)比较结果 (9)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9)(1)比较结果 (10)三、窗格2玻璃的计算 (10)1,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配 (10)2,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0)(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0)(2)作用效应的组合 (11)(3)外片、内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 (11)(4)比较结果 (1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1)(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1)(2)外片、内片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分别为: (12)(3)比较结果 (12)4,考虑防人体冲击时玻璃面积的校核 (12)四、窗格7玻璃的计算 (12)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3)(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3)(2)作用效应的组合 (13)(3)最大许用跨度 (13)(4)比较结果 (1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3)(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3)(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13)(3)比较结果 (13)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14)(1)比较结果 (14)五、窗格6玻璃的计算 (14)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4)(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4)(2)作用效应的组合 (14)(3)最大许用跨度 (15)(4)比较结果 (15)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5)(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5)(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15)(3)比较结果 (15)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15)(1)比较结果 (15)六、杆件3的计算 (16)1,局部荷载的计算 (17)2,材料的选取 (18)3,受力分析计算 (19)4,抗剪强度的校核 (20)5,抗弯强度的校核 (20)6,挠度的校核 (20)七、杆件6的计算 (21)1,局部荷载的计算 (21)2,材料的选取 (23)3,受力分析计算 (24)4,抗剪强度的校核 (25)5,抗弯强度的校核 (25)6,挠度的校核 (26)八、杆件9的计算 (26)1,局部荷载的计算 (26)2,材料的选取 (28)(1)材料选取 (28)(2)材料性能 (29)(3)截面特性 (29)3,受力分析计算 (30)4,抗弯强度的校核 (31)5,挠度的校核 (32)第二种窗型 CG-02的计算 (33)一、基本计算 (33)1,局部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33)2,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34)二、窗格1玻璃的计算 (34)1,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配 (35)2,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35)(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35)(2)作用效应的组合 (35)(3)外片、内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 (36)(4)比较结果 (3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36)(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36)(2)外片、内片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分别为: (36)(3)比较结果 (36)4,考虑防人体冲击时玻璃面积的校核 (37)三、杆件1的计算 (37)1,局部荷载的计算 (38)2,材料的选取 (39)3,受力分析计算 (40)4,抗剪强度的校核 (40)5,抗弯强度的校核 (41)6,挠度的校核 (41)引用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一、门窗设计、检测规范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三、材料标准、规范四、相关书籍、资料1、《建筑结构静力手册》(第二版)2、《建筑幕墙与采光顶设计施工手册》张芹主编3、《新编建筑幕墙技术手册》张芹主编4、《建筑幕墙工程手册》赵西安编著5、《材料力学》赵志岗等编著6、其他相关书籍五、建筑技术文件建筑图纸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络单其余甲方及设计院下发的相关技术文件。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II、计算基本条件: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18℃室外环境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时,门窗周边框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8 W/m2.K,周边框附近玻璃边缘(65mm内)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12 W/m2.K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 -10℃ -20℃室内相对湿度:RH=30%、60%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有关规定: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
《国家标准》门窗抗风压及热工计算书(最新国家标准)
(工程名)门窗计算书(样例)计算:.校对:.审核:.公司名称2010年9月29日本计算书由《晨光门窗计算书》软件协助计算目录引用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 (1)一、门窗设计、检测规范 (1)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1)三、材料标准、规范 (2)四、相关书籍、资料 (3)五、建筑技术文件 (3)计算所需重要规范引述: (4)一、地区粗糙度分类等级 (4)二、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4)三、地震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5)四、永久荷载的计算 (5)五、作用效应组合 (5)第一种窗型 CG-01的计算 (7)一、基本计算 (7)1,局部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7)2,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8)二、窗格3玻璃的计算 (8)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8)(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8)(2)作用效应的组合 (9)(3)最大许用跨度 (9)(4)比较结果 (9)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9)(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9)(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9)(3)比较结果 (9)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9)(1)比较结果 (10)三、窗格2玻璃的计算 (10)1,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配 (10)2,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0)(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0)(2)作用效应的组合 (11)(3)外片、内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 (11)(4)比较结果 (1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1)(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1)(2)外片、内片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分别为: (12)(3)比较结果 (12)4,考虑防人体冲击时玻璃面积的校核 (12)四、窗格7玻璃的计算 (12)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3)(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3)(2)作用效应的组合 (13)(3)最大许用跨度 (13)(4)比较结果 (1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3)(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3)(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13)(3)比较结果 (13)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14)(1)比较结果 (14)五、窗格6玻璃的计算 (14)1,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14)(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14)(2)作用效应的组合 (14)(3)最大许用跨度 (15)(4)比较结果 (15)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15)(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15)(2)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 (15)(3)比较结果 (15)3,防人体冲击玻璃面积的校核 (15)(1)比较结果 (15)六、杆件3的计算 (16)1,局部荷载的计算 (17)2,材料的选取 (18)3,受力分析计算 (19)4,抗剪强度的校核 (20)5,抗弯强度的校核 (20)6,挠度的校核 (20)七、杆件6的计算 (21)1,局部荷载的计算 (21)2,材料的选取 (23)3,受力分析计算 (24)4,抗剪强度的校核 (25)5,抗弯强度的校核 (25)6,挠度的校核 (26)八、杆件9的计算 (26)1,局部荷载的计算 (26)2,材料的选取 (28)(1)材料选取 (28)(2)材料性能 (29)(3)截面特性 (29)3,受力分析计算 (30)4,抗弯强度的校核 (31)5,挠度的校核 (32)第二种窗型 CG-02的计算 (33)一、基本计算 (33)1,局部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33)2,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 (34)二、窗格1玻璃的计算 (34)1,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配 (35)2,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校核 (35)(1)常数k1、k2、k3、k4的计算 (35)(2)作用效应的组合 (35)(3)外片、内片玻璃最大许用跨度 (36)(4)比较结果 (3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 (36)(1)常数k5、k6、k7、k8的计算 (36)(2)外片、内片玻璃的单位厚度跨度限值[L/t]分别为: (36)(3)比较结果 (36)4,考虑防人体冲击时玻璃面积的校核 (37)三、杆件1的计算 (37)1,局部荷载的计算 (38)2,材料的选取 (39)3,受力分析计算 (40)4,抗剪强度的校核 (40)5,抗弯强度的校核 (41)6,挠度的校核 (41)引用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一、门窗设计、检测规范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三、材料标准、规范四、相关书籍、资料1、《建筑结构静力手册》(第二版)2、《建筑幕墙与采光顶设计施工手册》张芹主编3、《新编建筑幕墙技术手册》张芹主编4、《建筑幕墙工程手册》赵西安编著5、《材料力学》赵志岗等编著6、其他相关书籍五、建筑技术文件建筑图纸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络单其余甲方及设计院下发的相关技术文件。
铝合金窗标准计算书
214331 )
算:
5q, ?l 4 ymax= 384 ? (Ea ? I a + Es ? I s )
5 ×1.712 × 1900 4
= 384 ? (0
284173 + 2
= <[
4.48 .m m
14.6
m
.
y
m
214331 )
第6页
故加钢芯
套㈢. 横料强 其度受、力挠简度图
如下:
上海国仕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mm
a
m
按 100米 高 度1.计风算荷:载 q1=W玻1×璃a=自重
荷载
1.41
× 1
G l
=
r1v l
=
1050 = 1.481
N /
第7页
铝(
I型风367655 m
Wy 8650.7 mm
Xy 42.5 mm
a
m
上海国仕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GUO-SHI CURTAIN WALL ENG. CO. LTD.
= 293481 = 293511
+ 684 m
× (
43.14
-
43.35
)
2
m
载荷下承载
ss1 =
g
M1 ? Es ? X s ? (Ea ? Ia + Es ?
Is)
铝型材在风 载荷下承载
= 1.05 ?
= 98.2
(0 .N /
1120302 ×2 367935
+
2 .
38.3 293511 )
s
m
则组合梁中
性x轴=尺(寸EsAs
热工性能计算书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泗泾颐景园铝合金门窗工程参考资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BKCADPM集成系统(BKCADPM2006版)》一、基本计算参数:本计算为门窗的热工性能计算。
1.门窗计算单元的有关参数总宽: W=1800mm总高: H=1800mm门窗的总面积: A t=W×H=3.24 m2门窗玻璃总面积: A g=2.61 m2门窗框总面积: A f=0.63 m2玻璃区域周长: lψ= 13 m二、门窗的传热系数计算:1.门窗框的传热系数U f框的传热系数U f:可以通过输入数据,用二维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字计算,得到窗框的传热系数。
在没有详细的计算结果可以应用时,可以应用按以下方法得到窗框的传热系数。
本系统中给出的所有的数值全部是窗垂直安装的情况。
传热系数的数值包括了外框面积的影响。
计算传热系数的数值时取内表面换热系数h in =8.0 W/m 2·K 和外表面换热系数h out =23 W/m 2·K 。
(1) 塑料窗框:表E.0.2-1 带有金属钢衬的塑料窗框的传热系数(2) 木窗框木窗框的U f 值是在水气含量在12%的情况下获得,窗框厚度d f 的定义见图E.0.2-2。
U f的数值可以从图E.0.2-1中选取。
图E.0.2-1:木窗框以及金属-木窗框的热传递与窗框厚度d f 的关系窗框材料 窗框种类U f (W/m 2·K) 聚胺脂 带有金属加强筋净厚度≥5mm2.8 PVC 腔体截面 从室内到室外为两腔结构 2.2 从室内到室外为三腔结构2.0图E.0.2-2:不同窗户系统窗框厚度d f的定义(3) 金属窗框:框的传热系数U f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获得:a)对没有热断桥的金属框,使用U f0 =5.9 W/(m2·K);b)对具有断桥的金属框,U f0的数值从图E.0.2-3中粗线中选取;图E.0.2-3 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的传热系数值金属窗框R f 的热阻通过下式获得: 17.01-=f f U R (E.0.2-1) 金属窗框U f 的传热系数公式为: ed e e f f id i i f f A h A R A h A U ,,,,1++=(E.0.2-2)图E.0.2-4 截面类型1(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3W/m.K 的隔热条)式中:A d.i, A d,e, A f,i, A f,e——窗各部件面积,m2;其定义如图E.0.2-5所示。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方法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方法一、前言门窗是建筑耗能的主要部位,简便计算门窗的热工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作者参考ISO10292在《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 中给出了建筑玻璃的传热系数U值的计算方法,可用来评价、表征建筑玻璃的热工性能。
本文给出了建筑门窗传热系数U值的简便计算方法,可供设计时使用。
二、门窗有关参数定义1 门窗玻璃板面积门窗一般是由框架和玻璃板组成,门窗玻璃板面积定义为门窗两侧可视面积中较小的面积,用Ag表示,安装于框架内部的面积不计其内。
2 玻璃板可视周长玻璃板可视周长定义为板两侧较长的周长,用Lg表示。
3 框架面积框架分为框架内侧投影面积(用Af,i表示)、外侧投影面积(用Af,e表示)、内侧表面面积(用Ad,i表示)和外侧表面面积(用Ad,e表示),框架面积Af定义为框架投影的面积。
4 窗面积窗面积Aw定义为框架面积和玻璃板面积之和,即Aw=Ag+Af。
三、窗的传热系数计算1 单框窗的传热系数计算单框窗的传热系数Uw按下式计算:Uw=(Ag*Ug+Af*Uf+lg*Ψg) / (Ag+ Af) 公式( 1 )式中:Ug———玻璃板的传热系数;Uf———框架的传热系数;Ψg———玻璃板和框架通过衬垫材料的线传热系数,对于单片玻璃,Ψg=0。
2 双框窗的传热系数计算双框窗的传热系数Uw按下式计算:Uw=1 / (1/ Uw1-Rsi+Rs-Rse+1/ Uw2) 公式( 2 )式中:Uw1———室内侧窗的传热系数,按公式(1)计算;Uw2———室外侧窗的传热系数,按公式(1)计算;Rsi———室外侧窗单独使用时,其内表面热阻;Rse———室内侧窗单独使用时,其外表面热阻;Rs———两窗玻璃之间空间热阻。
3 单框双玻窗(非中空)的传热系数计算单框双玻窗的传热系数按公式(1)计算,双层玻璃的传热系数按下式计算:Ug=1 / (1/ Ug1-Rsi+Rs-Rse+1/ Ug2) 公式( 3 )式中:Uw1———室内侧玻璃的传热系数;Uw2———室外侧玻璃的传热系数;Rsi———室外侧玻璃单独使用时,其内表面热阻;Rse———室内侧玻璃单独使用时,其外表面热阻;Rs———两片玻璃之间空间热阻。
热工性能计算书
本系统中给出的所有的数值全部是窗垂直安装的情况。
传热系数的数值包括了外框而积的影响。
计算传热系数的数值时取内表而换热系数徧=8.0 W/m2 K和外表面换热系数也=23 W/m2K o(1)塑料窗框:表E. 0. 2-1带有金属钢衬的塑料窗框的传热系数(2)木窗框木窗框的U值是在水气含量在12%的情况下获得,窗框厚度〃f的左义见图E. 0.2-2。
U(的数值可以从图E.0.2J中选取*Ut (W/m2K)窗框的屋度ch mm in图E.0.2-1:木窗框以及金属•木窗框的热传递与窗框厚度〃啲关系—E —\不同窗户系统窗框厚度df的定义图E.0.2-2:不同窗户系统窗框厚度df的定义(3)金属窗框:框的传热系数U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获得:a)对没有热断桥的金属框,使用Uo=5.9 W/(m2 K):b)对具有断桥的金属框,Uu的数值从图E.0.2-3中粗线中选恥内部:窗框断面右边(/]址201金属-木外諏诲框断面左边”2 卄“3 *|5图E. 0. 2-3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的传热系数值金属窗框丘的热阻通过下式获得:Rf = — -0.17 (E.0.2-1)金属窗框S的传热系数公式为:U f = —------ !------- - --- (E.0.2-2)'A L +E+A IL认」h e A肛图E.0.2-4截而类型1 (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3W/ni.K的隔热条) % W/(m2K)卄杓f|b*- f|加片---------------- b f -----------------------A.一一窗框的内表面换热系数,W/m-K;入——窗框的外表而换热系数,W/m2K:R一一窗框截而的热阻(隔热条的导热系数为0.2〜0.3W/m.K), m2KAV o d——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b y—一热断恸的宽度:b t——窗框的宽度(乂旳5 0.2")。
图E.0.2-6截而类型2 (采用导热系数低于0.2W/m.K的泡沫材料)其中:d——热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bj——热断桥的宽度bf-一窗框的宽度(工乞< 0.3/?z)。
窗热工计算
窗热工计算铝合金窗工程热工性能设计计算书目录一、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二、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 (1)1.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 (1)2.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 (1)三、幕墙结构基本参数 (4)1.地区参数: (4)2.建筑参数: (4)3.环境参数: (4)4.单元参数: (4)四、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4)1.计算基础及依据: (5)2.室外表面换热系数: (5)3.室内表面换热系数: (5)4.多层玻璃系统内部传热系数: (6)5.K值的计算: (8)五、幕墙框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8)1.框的传热系数K f: (8)六、幕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值 (11)七、太阳能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 (11)1.太阳能总透射比g t: (11)2.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 (12)3.幕墙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 (12)八、结露计算: (12)1.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2)2.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3)3.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3)4.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3)某门窗工程热工设计计算书一、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 01-602-200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18091-200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94《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意见稿》 [建标2004-66号]二、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1.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计算温度:T in=20℃;室外环境计算温度:T out=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3.6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23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2.5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19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0W/m2;(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25℃;(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10℃或T out=-20℃室内相对湿度:RH=30%或RH=50%或RH=70%;室外风速:V=4m/s;(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500W/m2;2.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表4.2.1]取用,如果表格里面没有您的城市,请参照临近城市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铝断桥铝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I、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II、计算基本条件: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时,门窗周边框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8 W/m2.K,周边框附近玻璃边缘(65mm内)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12 W/m2.K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0℃ -10℃ -20℃室内相对湿度:RH=30%、60%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 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2)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4.2.2-2、表4.2.2-3、表4.2.2-4、表4.2.2-5以及表4.2.2-6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 m1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处理12、整窗截面的几何描述整窗应根据框截面的不同对窗框分段,有多少个不同的框截面就应计算多少个不同的框传热系数和对应的框和玻璃接缝线传热系数。
两条框相交处的传热不作三维传热现象考虑。
如上图所示的窗,应计算1-1、2-2、3-3、4-4、5-5、6-6、7-7七个框段的框传热系数和对应的框和玻璃接缝线传热系数。
两条框相交部分简化为其中的一条框来处理。
计算1-1、2-2、4-4截面的传热时,与墙面相接的边界作为绝热边界处理。
计算3-3、5-5、6-6截面的传热时,与相邻框相接的边界作为绝热边界处理。
计算7-7截面的传热时,框材中心线对应的边界作为绝热边界处理。
13、门窗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进行如下面积划分:窗框面积A f:指从室内、外两侧可视的凸出的框投影面积大者玻璃面积A g:室内、外侧可见玻璃边缘围合面积小者整窗的总面积A t:窗框面积A f与窗玻璃面积A g(或者是其它镶嵌板的面积A p)之和14、玻璃区域的周长Lψ是门窗玻璃室内、外两侧的全部可视周长的之和的较大值15、当所用的玻璃为单层玻璃,由于没有空气层的影响,不考虑线传热,线传热系数ψ=0。
16、本系统中给出的所有的数值全部是窗垂直安装的情况。
计算传热系数时,按以下取值:内表面换热系数:h i=8W/m2.k外表面换热系数:h e=23W/m2.k一、门窗基本信息:地区类型:夏热冬冷地区窗墙面积比范围:窗墙面积比≤0.2门窗朝向:东、南、西方向整窗传热系数限值:4.7整窗遮阳系数:不要求型材厂家:广东凤铝铝业门窗系列:TG60内开隔热断桥铝平开窗窗型尺寸:1500x1500门窗样式图:二、窗框传热系数U f计算1、窗框面积计算:窗框面积计算示意图如下:(1)平开类窗框面积计算示意图:(2)推拉类窗框面积计算示意图:(3)中梃窗框面积计算示意图:(4)该门窗的窗框由以下截面组成:序号窗框名称窗框类型室内投影面积A fi (m2)室内表面面积Adi(m2)室外投影面积Afe(m2)室外表面面积Ade(m2)隔热桥对应的铝合金截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mm)1 边框料穿条式隔热断桥铝窗框0.480 0.147 0.480 0.147 10.8(5)窗框室内总投影面积A fi(m2)ΣA fi=0.480=0.480(6)窗框室外总投影面积A fe(m2)ΣA fe=0.480=0.480(7)窗框总面积A f(m2)A f=max(ΣA fi,ΣA fe)=max(0.480,0.480)=0.4802、窗框的传热系数计算(U f):可以通过输入数据,用二维有限元法进行数字计算,得到窗框的传热系数。
在没有详细的计算结果可以应用时,可以按以下方法得到窗的传热系数:窗框类型: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1)穿条式隔热的铝合金框,相对应金属框之的最小距离d(mm),示意图:注意:1)采用导热系数≤0.3(w/m.k)的隔热条2)隔热条总宽度b1+b2+b3+b4≤0.2*bf(窗框宽)(2)穿条式隔热断桥铝框的U f0数值,根据“相对应金属框之间的最小距离d(mm)”,从下图的粗线中选取:(3)窗框传热系数计算:1)【边框料】传热系数计算:1.1)【边框料】隔热条相对应的金属框之间的最小距离d=10.8(mm)从上图中查出U f0=3.291(W/m2.K)1.2)【边框料】窗框热阻R f计算:=1/3.291-0.17=0.134(m2.K/W)1.3)【边框料】窗框传热系数计算:窗框的室内投影面积:A f,i=0.480(m2)窗框的室内表面面积:A d,i=0.147(m2)窗框的室外投影面积:A f,e=0.480(m2)窗框的室外表面面积:A d,e=0.147(m2)窗框热阻:R f=0.134m2.K/W内表面换热系数:h i=8W/m2.k外表面换热系数:h e=23W/m2.k=1/(0.480/(8*0.147)+0.134+0.480/(23*0.147))=1.462(W/m2.K)该门窗各窗框传热系数列表:序号窗框名称窗框类型传热系数Uf1.4621 边框料穿条式隔热断桥铝窗框三、窗框与玻璃边缘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计算(ψ):窗框与玻璃边缘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主要描述了在窗框、玻璃和间隔层之间交互作用下的附加热传递。
线性热传递系数ψ,主要受间隔层材料传导率的影响。
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可采用下表数据,来估算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导系数ψ。
窗框与单层玻璃边缘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很小,计算时默认为0。
各类窗框、中空玻璃的线传热系数窗框材料双层或三层玻璃未镀膜充气或不充气的中空玻璃双层LOW-E镀膜三层采用两片LOW-E镀膜充气或不充气的中空玻璃木窗框和塑料窗框0.04 0.06带热断桥的铝合金窗框0.06 0.08无热断桥的铝合金窗框0 0.02注意:这些数据用来计算低辐射的中空玻璃,即:U g≤1.3W/(m2.K),以及更低传热系数的中空玻璃。
各玻璃板块查询上表后,各玻璃板块的线传热系数如下:序号玻璃板块名称窗框类型玻璃块板类型第一层玻璃第二层玻璃第三层玻璃玻璃边缘长度(m)线传热系数ψ(W/m.K)1 玻璃板块1 带热断桥的铝合金窗框双层玻璃在线Low-e镀膜玻璃在线Low-e镀膜玻璃6.62 0.06(玻璃排列顺序由室外到室内,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四、玻璃传热系数(U g)计算: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附录C1.一般原理:本方法是以下列公式为计算基础的:式中h e-- 玻璃的室外表面换热系数;h i-- 玻璃的室内表面换热系数;h t-- 多层玻璃系统内部热传导系数;多层玻璃系统内部热传导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h s-- 气体空隙的导热率;N -- 空气层的数量;M -- 材料层的数量;d m-- 每一个材料层的厚度;r m-- 每一个材料层的热阻;气体间隙的导热率按下式计算:式中h r-- 气体空隙的辐射导热系数;h g-- 气体空隙的导热系数(包括传导和对流);2.辐射导热系数h r辐射导热系数h r由下式给出:式中σ -- 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ε1和ε2 -- 在间隙层中的玻璃界面平均绝对温度T m下的校正发射率。
3.气体导热系数h g气体导热系数h g由下式给出:式中s -- 气体层的厚度,m;λ -- 气体导热率,W/(m.K);N u是努塞特准数,由下式给出:式中A -- 一个常数;G r-- 格拉晓夫准数;P r-- 普郎特准数;n -- 幂指数。
如果N u≤1,则将N u取值为1.格拉晓夫准数由下式计算 ;普郎特准数由下式计算 ;式中ΔT -- 气体间隙前后玻璃表面的温度差,K;ρ -- 气体密度,Kg/m3μ -- 气体的动态粘度,Kg/(ms);c -- 气体的比热,J/(kg.K),T m-- 气体平均温度,K。
对于垂直空间,其中A=0.035,n=0.38;水平情况:A=0.16,n=0.28;倾斜45度:A=0.10,n=0.31.依据以上的理论分析,详细计算如下:1. 【玻璃板块1】传热系数计算:1) 【玻璃板块1】的基本信息玻璃板块类型:双层玻璃玻璃板块面积:1.34m2第一层玻璃种类:在线Low-e镀膜玻璃第一层玻璃厚度:6(mm)第一层玻璃校正发射率:0.40第二层玻璃种类:在线Low-e镀膜玻璃第二层玻璃厚度:6(mm)第二层玻璃校正发射率:0.40第一气体层气体类型:空气第一气体层气体厚度:9(mm)2.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普朗特准数P r计算: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8气体的动态粘度μ:0.00001711 kg/(ms)气体的比热С:1008 J/(kg.K)气体的热导率λ:0.02416 W/(m.K)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表D.0.3=0.00001711*1008/0.02416=0.7143.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格拉晓夫准数G r计算: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7气体的动态粘度μ:0.00001711 kg/(ms)气体的密度ρ:1.277 kg/m3气体平均绝对温度T m:283 K气体的间隙前后玻璃表面的温度差ΔT:15 K气体的间隔层厚度s:0.009 m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表D.0.3及C.0.5=9.81*0.0093*15*1.2772/(283*0.000017112)=2111.4614.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努塞尔准数N u计算:格拉晓夫准数G r:2111.461普朗特准数P r:0.714A和n是常数:垂直空间,A=0.035,n=0.38;水平空间,A=0.16,n=0.28;倾斜45度,A=0.1,n=0.31;(门窗按垂直空间计算)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6=0.035*(2111.461*0.714)0.38=0.565根据标准,N u=0.565≤1,取N u数值为1.5.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气体导热系数h g计算:努塞尔准数N u:1.000气体的热导率λ:0.024气体的间隔层厚度s:0.009 m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5=1.000*0.02416/0.009=2.6846.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气体辐射导热系数h r计算: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8间隔层中两表面在平均绝对温度Tm下的校正发射率ε1、ε2:ε1:0.40ε2:0.40平均绝对温度T m:283 K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4=4*5.67*10-8*(1/0.40+1/0.40-1)-1*2833=1.2857.1) <第一气体层气体:空气>气体间隔层的导热率h s计算:气体辐射导热系数h r:1.285气体导热系数h g:2.684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3=2.684+1.285=3.9698)<玻璃板块1>多层玻璃系统的内部传热系数计算:气体间隔层的导热率h s:3.969第一层玻璃的厚度d m:0.006 m第二层玻璃的厚度d m:0.006 m玻璃的热阻rm:1 m.K/W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2=1/3.969+0.006*1+0.006*1=0.264多层玻璃系统的内部传热系数h t=3.7889)<玻璃板块1>玻璃传热系数计算:玻璃的室外表面换热系数h e:23.0玻璃的室内表面换热系数h i:8.0多层玻璃系统的内部传热系数h t:3.788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C.0.2-1=1/23.0+1/3.788+1/8.0=0.432结论:玻璃板块1的传热系数U g=2.315 W/(m2.K)五、整窗传热系数计算(U t):1、整窗面积计算(A t):窗框面积A f=0.480 依据前面的二.1 窗框面积计算玻璃面积A g=1.34=1.340A t=ΣA f+ΣA g=0.480+1.34=1.8202、整窗传热系数计算(U t):U t=(ΣA g*U g+ΣA f*U f+Σlψ*ψ)/A t各玻璃块板的面积:A g(m2)各玻璃块板的传热系数:U g(W/m2.K)各窗框的面积:A f(m2)各窗框的传热系数:U f(W/m2.K)各玻璃块板与窗框相结合边缘的周长:lψ(m)各玻璃块板与窗框相结合边缘的传热系数:ψ(W/m2.K)太阳能透射比是指:通过门窗构件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门窗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