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学语文论文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郑旺吉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类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以2013年以来受《文道》杂志“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一能力要求。

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

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事件反映的本质来思考——中国的这些吉尼斯纪录除了场面宏大外,大都缺乏个性与创造性。

而且,热衷于数量与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内涵”与“质量”的不足。

所以,在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拒绝炒作与跟风。

还可以从“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

时事类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

时事类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

2、中国首善陈光标宣布死后将裸捐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 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今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在此郑重宣布: 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在我离 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 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也是我给你 们两位先生中国之行的见面礼。 “我作为一个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目前我每 年都在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拿出来做慈善。2009年 我们公司净利润4.1亿,我捐出去了3.13亿,捐出净利 润的77.6%。财富是什么?我认为,财富是水,是身外 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 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图解示意
学生“违背”规则
违背了规则 破坏了规则 利用了规则,耍小聪明 投机取巧,钻规则的空子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赞同 反对
创新思维,突破规则 思维一转天地宽 妙在突破,显大智慧
在规则之内的“双赢”
巧用规则,变通思维
守正与创新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 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 放,实行“零门槛”阅览,目此常有气丐、 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 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 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 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 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 权利选择离开。
1、引述材料
要求:做好概括,不必面面俱到。 2、分析现象 要求:从现象看本质,即找出现象(行为)产生的原 因,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3、提出观点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用)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用)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一、审题指导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时事类新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文中观点的“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

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谏可讽,可嘻笑怒骂,也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

其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这类材料作文,在写法上既要有评,又要有析;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析给予支撑。

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或由此及彼加以延伸拓展,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局限。

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评定事件是非得失,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但又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

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

具体结构一般是:叙(概述材料)——评(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分析评价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本质或意义、危害)——联(由此及彼,联系相似、相对现象加以延伸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回扣材料,总结全文二、审题立意、行文思路示例1、考题回顾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09年高考江西卷)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对此进行前后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

本则材料的重心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对佳士得的行为或者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02
分析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如
应试教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03
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04
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
,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
05
关注教育公平和弱势群体的教
育权益,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
和支持教育事业。
0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审题立 意
目录
• 审题立意方法 • 审题立意原则 • 审题立意步骤 • 审题立意示例
01
审题立意方法
提炼中心法
总结词
提炼中心法是指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以此作为文章的主题。
详细描述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理解其主旨和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事件,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这 个中心论点应该能够概括整个材料的主题,并且能够作为文章的主要观点。
确定立意角度
选择评论角度
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评 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
确定立场
在选择评论角度后,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支持 还是反对,是提出建议还是批评。
阐述理由
针对选择的立场,需要阐述自己的理由,可 以从事实、理论、逻辑等方面进行论证。
确定中心话题
01
聚焦中心话题
VS
详细描述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其中的结果或 结论。然后,分析这个结果或结论产生的 原因,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这种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更加全 面地理解材料的内涵。
02
审题立意原则
整体性原则
总结词
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核心信息
详细描述
整体性原则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 全面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 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确保对材料的 整体把握,避免断章取义。

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观点表述

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观点表述

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观点表述(方案二)【学情分析】本教案适用于本校高二年级平行班。

在高一下学期,学生学习了必修4关注社会的单元知识,对时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这种时事类材料作文的特点的认识仍有待提高,且经历了一个暑假,再加上高二分班学生层次参差的情况,时评写作教学需要重新巩固。

另外通过第一次时评作文的批改统计后发现:各班学生在开头部分摆现象、亮观点的同学只有十几人,偏离题意的有十几人,40分以上的寥寥无几。

故本次讲评的重点是通过回顾时评的文体知识,由教师引导点拨方法,帮助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立意方法,能够在由头部分简练地摆现象、并准确地亮观点,从而达到有效训练作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巩固时评文体知识(时评的特点、常见写作思路)。

(2)明确立意及时评开头部分对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正确理解时事材料的含义。

(2)能根据时事材料所提供的关键词句明确命题意图。

(3)能通过掌握正确立意方法,在由头部分简练地摆现象、准确地亮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消除对时评作文审题立意的恐惧感。

(2)增进时评作文自信与兴趣。

(3)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情与理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把握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鲜明准确的语句来表达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例文解读、分析、点拨讨论交流、模仿、训练【教学过程】一、作文题目和文体知识回顾1.作文题回顾9月15日《晚报》报道,某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被公司取消录取资格!原来小蔡在400字的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

此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你就此事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文体知识回顾(时评特点)(1)都是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都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社会现实意义——时效性、针对性。

(2)要求我们针对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一定不能抛开材料谈论问题——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观点要紧扣材料)。

时事新闻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分析写作任务,明确写作要求: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 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更‛,有比较、对 比的意思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 你认为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 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 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不能只写一个人,忽略其它两 个。
三、体现分析说理的深度 析材料(列现象)——联现实——论危害(意义、作 用)——挖根源——提办法(措施)——作结论(作呼告) 引 提 联 议 结
常用结构模式: 简洁(简引材料、紧扣中心) 鲜明(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紧扣(紧扣材料、联系现实) 充分(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议论的方法: 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命题立意的方向,一点四面: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 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 人导向。 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 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思考情与法; 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 工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 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教授,试图用‚求侮辱‛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用真理反抗权威。这位51岁的教授,在教室门口 一趴,嘴里嚷着‚赶紧跨过去‛‚拿出你的勇气来‛。这场 两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他心目中,似乎代表 了突破权威和不畏强权。张教授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艺术,把 学生培养成‚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 那一天,上百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但他们当中, 有多少是怀着敬畏之心跨过去的,有多少是跟风起哄,又有 多少是因为不敢反抗老师,而做了这件自己原本不愿做的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24届全国高考语文热点精准复习: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024届全国高考语文热点精准复习: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相应的理由与根据,通过合理的推理与建构,完 成对“判断”的论证。
明确写作任务,就要注意以下各要素:
1、作者(以谁的名义写?) 2、读者(写给谁看?) 3、话题(谈论什么?) 4、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5、体式(以什么文体写?)
注意:要走出仓促下笔未能完成任务的 误区。
60分的作文,既然是“题”,必然有题干、有 要求、有范围,60分的题怎能匆匆作答呢?
2024届全国高考语文热点精准复习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面面俱到:通过分析材料,探索归纳材料作 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2.题文同序:通过同学互评和自我检测,提高 审题立意的精准能力。
评分时应以48分、42分、36分、25分作为切入点,把结构、语言、论据的说服力、 说理的严密性等要素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上下浮动,54分以上作文在语言、思维、结 构、论证等方面要尤为突出。
材料作文
寓言\故事\历史
诗歌\歌词


名人名言\格言\成语

漫画\图片

对话类材料
新发生的事件\新闻
材料形式
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单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题 立
方法

审题原则:
1.提炼中心法 2.抓关键句法 3.由果溯因法 4.由物及人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实用完整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实用完整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实用完整版)一、专题知识梳理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时事新闻、种自然现象、一次科学实验、一幅漫画等),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知识点1: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知识点2:审题立意五方法(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2)由果析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多角度立意法,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4)辨明关系法,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5)寓意(诗意)解读法,所给材料如果是一则寓言故事或一首诗,那么审题立意的关键便是对所给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诗歌的诗意能否正确解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政新闻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政新闻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政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政新闻类训练一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这体现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

应当说北京的这道题很好写,如歌颂和赞扬平凡中的伟大、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等精神。

训练二年重庆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9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

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

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俗话说,赠人玖瑰,手有余香。

材料中的工人每天与门卫师傅的打招呼看来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实质上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平等与友爱。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XX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升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

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技巧名片二
寻词句:即寻找关键词句法
材料特点:理 性 言 论 诗 歌
寻词句
补充说明: 最好的适用材料类型:观点类材料(言论类、格言警句、精短诗歌)
最佳立意:一般为中心关键词句 立 意:关键词句1,关键词句2,……
1
2
3
4
5
6
例题解说
羡慕→乌鸦学老鹰抓 小羊→被牧羊人抓住
乌鸦
1.知人难,知己更难 2.正确认识自己
做好本职工作,尤其领导,不能带好“头”,将祸患无穷。
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
材料类型
找对象
立 意
对象3:其他乌龟
对象4:老 鹰
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
1、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2、不能盲从 3、做事应谨慎小心 4、应加强把关,层层把关,保证万无一失。
1、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所吓倒,坚持就是胜利。 2、等待时机,把握机遇。
高考考点要求解读
1、 符合题意(一类文 内容20-----16分) 2、 符合题意(二类文 内容15-----11分) 3、 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 内容10----6分) 4、 脱离材料立意(说明:没有从材料进行切入写作,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四类文。 内容5----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题解说
技 巧 运 用
材料类型
找对象
立 意
对象1:游 客
对象2:侦察龟
1、爱有时也是伤害——可以谈家庭教育。 2、人类的无知——谈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 3、尊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人类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保护什么,或者残害什么。 4、好心亦会办坏事

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如何立意?

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如何立意?

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如何立意?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如何立意?高考作文频道为你提供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作文题及写作指导和范文,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新闻材料类命题作文如何立意?一、作文题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新闻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新时代领路人认为“可以打A+”;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被网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

新闻二:“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

”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了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上,“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

读了以上两则新闻,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这两则新闻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文化基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二、审题限制性1.“读了以上两则新闻,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感触与思考,必须是基于以上两则材料,整体构思,不可以断章取义。

2.“请以这两则新闻为基础确定立意”,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是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3.两则材料都指向了中华文化,所以,议论的主体应该是中华文化。

如果考生全文没有涉及文化,视为离题;只讨论文化,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视为偏题。

开放性1.“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感触和思考的角度是自由的。

2.体裁是自由的,写“感触”可以以记叙为主,写“思考”可以以议论为主。

3.“请以这两则新闻为基础确定立意”是说这两则材料仅仅是写作的基础,考生真正要表现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不仅仅要看到“故宫跑”这种文化现象,还要看到生活中的“洋化”现象,更要看到“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文化引领。

2024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时政类材料作文

2024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时政类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时政类材料作文【高考命题趋势】时政类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取向之一,如2017年:一带一路、广场舞、中华美食、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

201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超全球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

2019年:中国味、国家前途、科学强国等。

2020年: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中国面孔等。

2021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2022年: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

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命题不仅不规避时政热点,反而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明确导向。

【方法技巧】第一、切中命意,扣紧材料“切中命意”指既要整体把握材料的基本方向和内涵,也要审清潜在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各项任务指令。

“紧扣材料”指在构思和内容上充分考虑到“话题范围”和“话题边界”,审题立意过程中要有明确紧扣材料的意识,始终遵循“从材料出发”的原则。

试以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可为与有为”为例。

材料总述了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灵魂,并分别列举了节日、歌曲、烈士等范例,意在暗示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百年来的红色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有为”的底气——这是其一。

材料末句“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将话题自然延伸到“个人”和“时代”的关系上,暗示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联,包括时代与环境对人的助推作用等——这是其二。

而“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的任务指令,明确界定了论题的范围——这是其三。

综合考量这三个方面,我们才能精准地完成审题过程,最终得出结论:把握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机遇,汲取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在“可为”的时代争当一名“有为”青年。

[体裁作文]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体裁作文]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体裁作文]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高考作文要降低审题难度,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放开是有限的放开,对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审题时,若不能整体把握而断章取义,就可能偏离材料甚至跑题。

纵观全国各省市进三年高考作文,2021年17道作文中,9道是材料作文;2021年16道中材料作文16道。

2021年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为材料作文。

由此趋势可见,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首选作文命题类型。

而在材料类型中叙事类材料出现率则最高。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多年教学中的一点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一、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类型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

二、立意方法详解(一)、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

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

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

以202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为例来示范审题过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 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

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
、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①为何不未雨绸缪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

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感慨)——启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

(概引)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

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

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

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
欠缺,当然在所难免。

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析)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

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结论)——承
(转1)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

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

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转2(递进)】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

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

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

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

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

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

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

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

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转(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

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

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

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则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合
+18=54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

辩护
“以一眚而掩大德”。

本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了以下论据:
(1)引用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顾校长的“卡壳”是小失(一眚),顾校长的建树和贡献是“大德”,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
(3)引用韩愈名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朱起凤批改的失误与编撰《辞通》的贡献
(5)人们对山海的评价。

一字千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

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

(概引)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启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

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

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

(分析)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确定)——承(转1)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

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

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

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

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转2(递进)】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

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

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

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转
(合)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

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16=51
首先,是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

在“就事论事”上,与上两文相同;但在观点的提炼上,不同于上两篇。

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

这与例文2有相似之处,但又高于例文2。

本文与上两篇的最大不同,是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上两文一筹。

【能力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07年 1月2日上午9点过,一年轻女子独坐在成都市三圣街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

经警方和消防官兵近5小时的劝说,最终该女子放弃了跳楼。

在这期间,楼下却热闹非凡,谈笑声一片,围观者中有人起哄着“哦哦,快跳”,
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还有人甚至打电话要朋友“快点过来看热闹”……
“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就是嘛,要跳早跳了”,“她怎么还不跳啊?”……围观者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议论。

几名骑车路过的男子在观望几分钟后,竟嘻笑着说“打假”,然后还冲楼上大吼:“跳啊,跳嘛!”警方好几次干预,起哄声才停了下来。

在街对面的一栋民房的5楼上,一年轻男子还坐在窗边弹起了吉他,边唱边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