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土壤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8084e64af1ffc4ffe47ac45.png)
可捏成轿跑的短片,片长不超过1厘米,片 面较平整,可成直径约3毫米土条,但提起 后容易撕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可搓成直径约3毫米小土条,但弯成直径23厘米小圈即断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有弱的反光, 可搓成直径2毫米的土条,能弯成2-3厘米 圆形,但压扁时即生裂缝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光华,有强反光, 可以搓成直径约2毫米的细条,能弯成2-3 厘米的圆形,且压扁时无裂痕。
4、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 有的土壤耕层质地过砂或过粘,但其底层有淤 泥层或砂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上来,与表土掺 混,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5、种植绿肥 种植田菁、绿豆、沙打旺、苜蓿、紫云英、草木樨等增加 有机质,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主要成土原生矿物的性质
石
英
石英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分布最广。 石英在岩石中常呈不透明或 半透明晶粒状,烟灰色,油 脂光泽。 石英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风化,岩石中其它矿物 风化后,石英仍然以粗粒壮 保存下来,是土壤中砂粒的 主要来源。
正长石 KalSi3O8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玻璃 光泽,硬度6.0。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主讲:刘惠萍
各种各样的土壤
黄壤土(华北的黄土)
棕壤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如辽东
半岛,山东半岛,太行山,嵩山,伏 牛山,秦岭等)
红壤土(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
陵地)
黑壤土(东北的黑土)
一、土壤: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 自然成土因素下形成。主要指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
农业土壤: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指已被人类 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a2a3469dc5022abea0001.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西藏土壤类型
![西藏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4b878abdd3383c4bb4cd2e5.png)
西藏土壤类型、面积与分布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众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成土母质及成土过程,因而形成各种土壤类型。
它既有我国绝大部分山地森林土壤类型,也有我国乃至世界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高山土壤类型。
科学地对土壤进行分类,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西藏土壤,科学地利用与改良土壤,更好的为农牧林业生产服务。
一、自然土壤自然土壤是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千百万年物理、化学, 生物,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逐步演变而来的各种类型土壤。
根据西藏第一次土壤普查资料.西藏土壤分为高山土纲、半淋溶土纲、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半水成土纲、水成土纲、盐碱土纲、人为土纲、初育土纲等9个土纲。
各土纲又细分为28个土类,67个亚类,362个土属,2 236个土种。
在不同的土类中,以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面积为最大,依次为74 375.3万亩,28 095.38万亩,21 272.92万亩,14 198.03万亩。
4个土类的面积共计137 941.63万亩,占全区总土壤类型面积(不含水域居民点)79.87%。
土类面积最小的是灌淤土和水稻土,分别只有1.3万亩和2.2万亩。
西藏土壤的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的特点,又有垂直地带性的特点,而且两者紧密结合,形成高原土壤分布的特殊表现形式,现分别简述之。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西藏地域辽阔,横跨东经近20个经度,北纬10个纬度。
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势高度和距海远近的影响。
从藏东南的察隅河谷到西部的阿里高原,降水由多到少,温度由高到低,气候带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依次分布着砖红壤、黄壤、黄棕壤地带—褐土、棕壤地带—山地灌丛草原土地带—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地带—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地带—高山寒漠土地带。
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察隅、墨脱、陈塘、樟木等;也,基带土壤是黄壤、黄棕壤,建谱土类为棕壤、暗棕壤,高山上部出现亚高山草甸土。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3.2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179c5e1452d380eb62946df9.png)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分 空气和无机盐。 空气和无机盐。
分析土壤组成的模型
45%~49% ~
25%
50%
25%
1%~5% ~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粒 土壤颗粒类型 粉砂粒 黏粒 砂土类土壤 土 壤 土壤结构类型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透气、透水、保水) 土壤的性状
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水性 探究:
探究方交流: 探究方交流: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烧杯
砂土
黏土
壤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渗水量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黏粒
粉砂粒
多
较少 居中
差
好
居中
强
弱 居中
强
弱 居中
讨论: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讨论 :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 透水情 说说它的特性? 况,说说它的特性?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介于砂粒 介于砂粒 和黏粒之间
让我们来感受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直径 毫米 2.0~0.02 ~ 0.02~0.002 ~ <0.002
砂粒、 粉砂粒、 砂粒 、 粉砂粒 、 黏粒分别堆积在 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一起 ,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 含空 气和水最多? 气和水最多?
土壤的分类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粘土 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书上思考题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砂土类土壤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壤土类土壤 能保水、保肥。 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56d29ad284ac850ad0242b3.png)
三.成土过程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受 到强烈风化,以致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产生了以 高岭石为主的次生粘土矿物和游离氧化物。在风化过 程中,盐基离子的淋失是富铁铝化作用的前提,富铁 土中盐基离子已被强烈淋失,使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明 显降低,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交换性铝离子占了优 势。此外,不仅盐基离子淋失,硅酸也被迅速淋失, 从而使铁、铝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当移动到一定深 度时即发生凝聚沉淀作用。
四.土壤性状
铁铝土土体构型为: Ah - Bms - BC - C 。铁铝土 因成土过程强烈,土壤矿物已遭受彻底风化分解,
故其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很少,土壤质地粘重,粘
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大量的三水铝石和氧 化 铁 ; 铁 铝 土 一 般 呈 现 强 酸 性 反 应 , 土 壤 PH 值 在 4.5~5.0之间。
三.成土过程
均腐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繁茂, 每年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较多,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微生 物分解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质主要以腐殖质的形态积累于土壤 中,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含量由上向下逐渐减少的腐殖质层。 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于降水不足,降水只能 淋洗其易溶性的氯、硫、钠、钾等盐类,而钙镁等盐类只部分淋 失,部分仍残留于土壤中。因此,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 钙镁所饱和,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土壤表层的部分钙离子,可与 植物残体分解所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向下移动,并以 碳酸钙的形式淀积于土层中、下部,形成钙积层,或者只具有钙 积现象。
(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
图5-5 中国淋溶土剖面及其性状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龚子同,1999)
五. 土壤分类
淋溶土纲分为冷凉淋溶土、干润淋溶土、常湿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https://img.taocdn.com/s3/m/c2b01e2baaea998fcc220e70.png)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一、课标要求1、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3、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4、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土壤的三种类型(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在生活中能观察到,但这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
植物的生长跟土壤的类型密切相关。
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会种植植物,爱种去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更爱护大自然还给社会多添了几分”绿”。
本节课内容教学的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非常重视sts教育思想,完成”生活--科学--生活”的全过程。
重视学生体验,达到”乐学”的目的。
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从2010年4月底到5月底每组用三类土壤分别种植同种植物。
她们需要亲自挖土、陪土、每天浇等量的水、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
课堂上一起做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性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从2010年3月份初开始在三种土壤中种植3盆盆栽,每天拍照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找出跟预期的一些不同生长结果的原因,分析,反复试验等。
我最终选中花叶常春藤的品种给学生去种植,买好小花盆等器材。
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分组6人,师生一起选出每组负责人。
2、学生准备:老师引导学生去校园寻找黏粒、粉砂粒、砂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利用砂粒、粉砂粒、黏粒配成三种土壤然后把植物载入其中,接着每天浇等量的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
同是以这些小组为单位,由负责人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信息处理、ppt制作、汇报发言等。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394cc5998fcc22bcd10d4f.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主要土纲
![主要土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2aa99451e79b896802266c.png)
3. 分类与利用 有机土分为永冻有 机土和正常有机土2个亚纲 。有机土含有大量有机物和 氮素,再加平坦的地形,更 有利于开发利用。但因有机
特征:盐成土表层常有白色或灰白色盐分富集,盐成土的碱土则具有特殊的土体结 构,即E(淋溶层)-Btn(碱化层)-Bz(盐化层)-C(母质层)型,盐成土有机质含量低,
pH值高,土壤结构差,盐分或代换性钠离子含量高。 诊断层:① 盐积层:为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盐类富集的土层 ② 碱积层:为一交换性钠含量高的特殊淀积粘化层
2. 主导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
其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钙积过程、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干旱 土的表土层由特征表土、孔泡结皮层和片状层组成。
3. 分类和利用
根据土壤温度状况可以将干旱土细分为寒性干
旱土、正常干旱土2个亚纲。干旱土是受干旱因素控 制最强的土纲,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所以开 发的前提条件是需要灌溉,克服干旱风沙和盐碱等问 题,并加以施有机肥进行改造,这样就可以很好开发 利用。
淋溶土
1. 地理分布和成土环境
淋溶土广泛分布于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7%,横跨了 5个大自然带。中国淋溶土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约占中国土 地面积的13%(约 125104km2)。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及西部的某些山地垂直带。
2. 主导成土过程与特性
7.2 草原与荒漠土纲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包括:均腐土、干旱土两个土纲。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c7c80d79563c1ec5da7186.png)
江西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你对照着看下属于什么样的:1、红壤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
2、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
3、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
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
4、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
5、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
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
6、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该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
7、石灰土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
8、水稻土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
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
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我国的红壤(包括黄壤)地区北起长江,南到南海诸岛;东起东南沿海和台湾诸岛,西到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东南缘。
包括了十二个省区,总面积约为一百一十七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
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种性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盛产橡胶、棕榈、荔枝、龙眼、柑桔和茶、桑、竹、麻等经济物,还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红壤地区。
人们称赞广阔的红壤地带,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宝地。
红壤是发育在热带、亚热带的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
在这个地区内,由于热量、水分和植被状况的不同,红壤又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红黄壤等类别。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0de21af90c22590103029d18.png)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差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黏土类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黏土类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3 土壤的黏性
实验现象:砂土 类土壤不能搓成 条,黏土类土壤 很快可搓成条, 壤土类土壤处于 两者之间。
脱
Hale Waihona Puke 砂粒脂 棉棉花的作用:
花
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黏粒
脱
脂 棉
现象:放砂粒的能渗
花
出更多水分
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但保水性能强。
讨论:设想一下粉砂粒的渗水情况,说说 它的特性?
实验小结
矿物质颗粒
类
别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堆放时 空隙
最大
次之 最小
保水性 (含水量)
土壤颗粒的分类(按颗粒的大小) 砂粒
土壤 粉砂粒
读表
黏粒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2.0~0.02 0.02~0.002
<0.002
实验1: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感 到这两种颗粒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黏粒有一种细 腻感。
1、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存在于土壤的空 隙中,你认为堆积在一起的砂粒、粉砂 粒、黏粒,它们之间哪种颗粒间隙大, 含空气和水最多?
小结
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_壤__土_类__土__壤
土壤,因为这种土壤_通_气__、_透__水__、_保__水_、__保_肥.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 力主要与_土__壤_中__三__种__土_壤__颗__粒__的__比_例__有关。 3、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气性 就__好______,保水性就___差____.通气性最 好的土壤是砂__土__类__土__壤____;透水性最好的 土壤是__砂__土__类__土__壤_____;保水性最好的 __黏__土__类__土._壤___..。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b27e3cf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d.png)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黄土、红土、黑土等土壤,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感知各种土壤的不同特性。
2.根据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大胆尝试土壤配比,体验土壤配比的快乐。
活动准备:1.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土壤各一大袋(黄土、黑土、红土、营养土等)2. 幼儿人手一个大框、铲子、手套用于土壤配比3. 土壤配比表4. PPT及录影带活动过程:1. 观察种植园的土壤教师:瞧!这是老师从种植园里挖来的土壤,它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师小结:它是黄颜色的,叫做黄土,当没有水分时,我们摸起来就干干的、硬邦邦的像个石头一样。
2.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师: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土壤,它们长得不一样,用途也不同。
除了种植园里的土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土壤呢?(1)播放土壤小知识视频教师: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教师:看完视频后,你们都知道了哪些土壤呢?它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用途呢?(2)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土壤标本师小结:原来每种土壤都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黄土壤比较硬又没有很好的营养、还不透气,适合种植番薯、土豆等农作物;黑土养分丰富,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红土能减少水土流失,能积累有机质,能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营养土是为了满足幼苗生长发育而专门配置的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还无病虫害的床土。
3.土壤配比(1)播放录像画面:农民伯伯混合土壤的场景引导幼儿讨论:农民伯伯种了些什么?它为什么把土壤进行混合呢?教师小结:因为农作物跟我们一样需要吸收营养才能长大,所以农民伯伯需要将泥土混合,这样农作物种下去就可以吸收一定的营养长大啦!(2)幼儿尝试土壤配比教师:我们种植园的土壤是黄土,你们觉得营养够了吗?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农作物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呢?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按照顶楼种植小组,每组进行讨论,并用操作纸记录下需要用到的土壤种类,再根据操作纸来进行配比土壤吧!记得搅拌均匀哦!(3)土壤配比大分享教师:接下来,请每组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配比的吧!(4)种植园实地大操作教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去顶楼的种植园进行正式操作吧!活动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深入了解土壤的不同以及它们的性质与用途,我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觉的运用,让幼儿加深印象,但土壤的知识较深,幼儿的理解还只能处于较表面的知识。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8434c321ad02de80d4d840ea.png)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课堂笔记1. 土壤的结构(1)土壤具有一定的结构: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①土壤中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
②土壤中的成分比例。
(3)土壤颗粒的分类:砂粒、粒、粉砂粒。
2. 土壤的分类(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土壤质地较均匀。
3. 三种类型土壤的性状对比(1)砂土类土壤:通气、透水,有机物易流失。
(2)黏土类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差。
(3)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 正常土壤结构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水分B.空气C.矿物质颗粒D.腐殖质2.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校园花坛土壤的成分时,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土壤体积分数模型(如图),其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难以确定3. 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A. 砂土类土壤B. 黏土类土壤C. 壤土类土壤D. 人造土4.花生又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
因此适于种植花生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都可以5. 在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A.砂粒20%,粉砂粒40%,黏粒40%B.砂粒10%,粉砂粒40%,黏粒50%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D.砂粒20%,粉砂粒50%,黏粒30%6. 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A.山坡较干的沙地B.湿润的黏地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D.河边湿润沙地7.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8. 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壤中()A.有机物的含量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9. 下列各项活动中会破坏土壤结构的是()A.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B.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中C.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D.农田进行轮作10.为了测定土壤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599348451e79b8969022609.png)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课内练习基础训练1、土壤是由 、 、 和 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成为影响 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3、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4、黏粒含量最大的土壤,其质地类型为( )(A)黏土 (B)砂土 (C)壤土 (D)砾石5、农民在生产初中活动中,对了解土壤的性状积累了丰富经验,手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的土壤属于 ;屋前房后的菜园土,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 。
6、给你一只金属容器、适量的水和一只够大的量筒,你能用这些器材测出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分数吗?提高训练7、下列符合壤土性状的是( )(A)通气性能好,保持水分差; (B)通气性能差,保持水分好;(C)通气性能好,保持水分好; (D)通气性能差,保持水分差。
8、你在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放入A、B两个漏斗的脱脂棉花是否一样? (填“是”或“否”),放入漏斗A中的砂粒和漏斗B中的黏粒体积是否也差不多? (填“是”或“否”)这样做的目的是 。
9、取两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B中放一些黏粒。
将漏斗如图放置,在每个漏斗中倒入约半烧杯蒸馏水,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课外练习基础训练1、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是( )(A)矿物质颗粒的多少(B)土壤有机质(C)土壤水分(D)土壤空气2、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每公顷地被雨水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最多的是( )(A)林地(B)农田(C)裸地(D)草地3、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 )(A)河边砂堆中(B)水稻田中(C)沙漠地区(D)高山上4、各类土壤的渗水实验证明( )(A)壤土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B)砂土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C)粉砂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D)各类土壤的渗水性能是一样的5、如图所示,准备质量相同的砂土、壤土、黏土各一份,分别放入三个花盆内,把花盆放在水盆中,用量杯向各花盆缓慢地加入相同数量的水,仔细观察花盆中水流出的速度和数量。
4 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
![4 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d82ad0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4.png)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一、单选题1.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
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2.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3.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
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A.壤土类土壤、瓦盆B.黏土类土壤、瓷盆C.砂土类土壤、瓦盆D.壤土类土壤、瓷盆4.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A.浇水B.施肥C.松土通气D.排水防涝5.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
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A.B.C.D.6.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A.B.C.D.7.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3种土壊分别装在相同的花盆内,然后分别种植2-3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浇等量的水,花盆放在阳光下,但不会淋到雨,进行一段时期的实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最好的土壤是()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都相同8.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动土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探索地球上的不同土壤类型
![探索地球上的不同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f2838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探索地球上的不同土壤类型地球上有着许多不同的土壤类型,它们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探索地球上的不同土壤类型,揭示它们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一、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由细沙颗粒主要组成的土壤类型。
其颗粒大而不聚集,透水性好,但肥力较差。
沙质土壤常见于沙漠、河滩和海滩等地形。
沙质土壤通常富含矿物质,但水分和养分容易透过颗粒流失,对泥土保持能力较差。
二、粘土质土壤粘土质土壤由极细小的粘土颗粒组成,具有出色的保水性和肥力。
粘土质土壤常见于河谷和湿地等地形,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它们能够长时间储存水分和养分,但缺乏通透性和透气性,容易引起积水和缺氧。
因为粘土质土壤紧密结合,耕作时需处理成块状。
三、壤土壤土是一种含有腐植质较多的土壤类型,通常呈黑褐色。
它们常见于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如亚马逊雨林和非洲大草原。
壤土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壤土还能够降解有害物质并改善土壤结构。
四、砂壤土砂壤土是砂质土壤和壤土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
砂壤土常见于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
这种土壤类型既保留了砂质土壤的透水性,又具备了壤土的肥力,适合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五、红壤红壤是一种铁氧化物较多的土壤类型,呈红色或黄红色。
它们常见于亚洲南部和太平洋岛屿等地区,如东南亚地区和夏威夷。
红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肥力,适合种植许多农作物,如稻米等。
六、温带草地土壤温带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温带或寒带的大陆上,如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这种土壤类型呈黑色或棕色,富含腐植质和养分,有利于草地植被的生长。
温带草地土壤通常层次分明,上层为有机质,下层富含矿物质。
七、沼泽土壤沼泽土壤是沼泽地带特有的土壤类型,具有高度的酸性和湿度。
它们通常富含腐殖质和有机酸,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沼泽土壤除了能够储存大量水分外,还能够吸附和过滤有害物质,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八、盐渍土壤盐渍土壤通常发生在干旱地区,如沙漠和盐碱地。
它们含有大量的盐分,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cc385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d.png)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6c9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f.png)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范文1活动目的: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尝试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
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土有什么不同?”2、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
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湿,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⑵民间游戏《放炮仗》:请幼儿将手中的泥团圆、捏成碗状,念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听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会发出清脆的“啪”声,比赛看谁摔出的声音响亮。
⑶欣赏泥玩具,看看这些可爱的泥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泥娃娃》边动手创作各种泥玩具,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塑造组合物体。
5、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选择题(解析版)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选择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a1579ff242336c1fb95e70.png)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选择题一、土壤的成分1.小科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他在游览时对山上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
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铁块、红土、黑土的体积相同;红土或黑土中因为存在空气,加入的水一部分要进入土壤中。
【解答】此题中往有铁块中的烧杯加水是为了进行对照。
由于土壤中存在空气,所以当往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时,水就会进入土壤内部,所以加入到烧杯相同位置,有土壤的烧杯要比铁块多,用红土或者黑土中加入水的体积减去铁块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再除以土壤的体积就可以求出两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2.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解答】A、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外还有气体,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壤土
东北黑土地
河流冲积砂泥田
黑钙土 (黑色石灰土)
沙漠
不同的陆地表面,土壤是不同 的,有的肥沃,适于植物生长;有 的贫瘠,植物生长困难。
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 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土
矿物质颗粒
分:砂粒 粉砂粒
壤 腐殖质
黏粒
的 组水
成 空气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 最重要的因素。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质地特点:
土壤名称
土壤的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 质地较均匀。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1._砂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2._砂_土_类__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3._黏_土_类__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4._黏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成分区别:
固体部分: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水: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空气: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B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应综合考虑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土壤的黏性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 搓成条状体。
①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 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 水保肥性能差。
②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 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②
③
7.张红同学为三类土壤分别建立数字模型,如下数据为各成分的
体积百分比,你认为其中可能是砂土类土壤的模型是 ( C )
固体:50%
固体:50%
固体:47%
A类土壤 水:28% B类土壤 水:25% C类土壤 水:24%
空气:22%
空气:25%
7、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 C )
A砂土类土壤
③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
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壤土类土壤
实验: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控制实验条件:除土壤种类不同外,其他的
实验条件都应相同。
如:1)植株:同类、等大、长势旺。 2)浇等量的水。 3)放在同一位置。 4)接受阳光而不受雨淋等。
观察并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 好记录。 现象:_壤__土_类___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结论:壤__土__类___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2、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
主要因素是( A)
A土壤中三种颗粒比例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3、沙漠在三类土壤中应属于( A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不是
4、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 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结论:砂粒的渗水性比粘粒强。
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保水性关系
渗水量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多
差强
强
粉砂粒 较多 较好 较强 较强
黏粒
少
好弱 弱
砂粒空隙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强,但保水 性差。黏粒空隙小 ,通气性和透水性差,而保 水性好。粉砂粒介于二者之间。
2、土壤的类型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 粒。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土壤 分类:
思考
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_土_类_土壤, 因为这种土壤通_气_、_透_水,_保_水_、_保_肥__ 。
2.土壤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主要与
土_壤_中_3种_土_壤_颗_粒_比_例_ 有关。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植物长势及原因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 不宜植物生长, 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可能导致缺水、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少肥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8、土壤中一般都含有 砂粒 、 粉砂粒 和 黏粒
三种颗粒。根据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 为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和 黏土类土壤 三种。
9、我们一般把砂粒含量多,黏粒少,颗粒较粗的土 壤称为 砂土类土壤 ,这类土壤通气性 强 ,保水
性 弱。
10、某同学利用下图中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 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 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 间内,若渗出的水如图所标(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 试回答:
( D)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5、钱塘江底沉积河泥在土壤的分类中最有可能属
于 (B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
C壤土类
D三类都不是
6.下列土壤构成的体积分数模型中,最能代表壤土类土
壤的是( ① );最能代表砂土类土壤的是(③ );最能代表
黏土类土壤的是(② ).
①
1、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2.0~0.02
0.02~0.002
<0.002
思考:土壤颗粒大小与土壤的空隙大小、 土壤的空 气和水的 成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类别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土壤空隙 大
适中 小
空气与水的含量 多
适中 少
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空隙越大,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 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提出问题】不同的土壤,因土壤空隙不同, 渗水能力是不同的。土壤渗水的多少与土壤 通气性和保水性有何关系呢?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
1、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
黏粒有一种细腻感。
2、棉花的作用:防止颗粒 物进入锥形瓶 3、现象:能渗出更多水分 的是放砂粒的漏斗
砂粒
砂粒
黏粒
a
b
c
(1)若图上所标的渗出水量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最有可能错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 不宜植物生长, 硬。保水、保肥能力强, 可能导致缺少 通气、透水性能差。 空气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适宜植物生长,
通气、透水,能保水、 因它通气透水、
保肥,宜于耕种。
保水保肥
壤土类土壤的%~5%
50%
读图思考:这是哪类土壤的组成?
砂土类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