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他(她)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设备的原理、结构及系统仿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熟悉信息系统等技术,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电力系统信息技术分析与决策等能力,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实践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专业课程
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大学英语、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软件工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原理与应用、工控技术、数字电路与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系统仿真技术等;
3.专业实践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系统⾃动化技术专业⼈才培养⽅案电⼒系统⾃动化技术专业⼈才培养⽅案(专业代码:580204)⼀、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电⼒系统⾃动化技术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电⼒⽣产与建设、电⽹⼯程及配电⽹络的运⾏、检测、分析、通信、计算机管理职业岗位或相关岗位实际⼯作的基本能⼒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素质技能型专门⼈才。
⼆、岗位群1、电⼒⽣产与建设;2、电⽹⼯程及配电⽹络的运⾏、检测、分析;3、电⼦产品设计、调试和维护;4、电⼒、电⼦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5、应⽤计算机控制⽣产过程和管理。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要求本专业学⽣能较系统地掌握电⼯与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络技术、通信与控制技术、电⼒系统及系统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电⼒系统及⾃动化系统施⼯、安装、调试、运⾏、维护、营销和管理应⽤型专门⼈才。
具体要求是:(⼀)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1)掌握较扎实的科学⽂化基础知识;(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道德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1)掌握电⼯与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络技术、通信与控制技术、电⼒系统与配电技术基础知识;(2)具备正确识别、选⽤和检测常⽤电⼦元器件的基础知识;(3)具备熟练使⽤常⽤电⼦仪器、⼯具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电⼦产品的安装与焊接⼯艺;(4)具备电⼒系统及⾃动化系统施⼯、安装、调试、运⾏和维护的基本技能;(5)具备电⽹⼯程及配电⽹络的运⾏、检测和分析知识和技能。
(⼆)职业能⼒结构1 职业能⼒(1)⾃我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定的抽象思维能⼒、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和逻辑思维能⼒,能够快速查阅专业的相关资料和⽂献,能够快速⾃学专业领域的⼀些前沿知识和技能。
(2)信息处理、数字应⽤能⼒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要,运⽤多种媒介和技术采集、提炼、加⼯、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
掌握专业所需的计算⽅法,通过计算,对专业问题进⾏分析、预测和评价。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航运及相关工业领域从事电气设备及其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以及设备检修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分工对本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
考虑到电气工程学科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的培养模式定位为“船电-自动控制”一体化教育模式,侧重船舶电气自动化,并分成以下2个专业方向:(1)以船舶电气工程管理为主的船舶电气自动化方向;(2)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为主的工业自动控制方向。
2.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2.1 素质结构要求2.1.1 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航运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奉献航运事业和航运事业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1.2 专业素质: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
2.1.3 文化素质: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1.4 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能力结构要求2.2.1 获取知识的能力:-1-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理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运行、控制和保护的一门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学生应该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应该学习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运行方式以及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此外,还应该学习控制理论、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验,通过实验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可以涵盖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保护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参与一定数量的实际项目,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学生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培养。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电力系统的监视、运行、控制和保护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在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培养。
比如,可以选择在电力系统的控制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学习各种控制策略和算法;也可以选择在电力系统的通信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学习各种通信技术和协议;还可以选择在电力系统的保护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学习各种保护技术和方案等。
最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与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性很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相关的活动,比如参与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或者参与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等。
通过实践与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方向和实践与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优.选)
同学校要求
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发表论文:
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规定的B类以上(含B类)刊物上发表(含录用)1篇以上(含1篇)学术论文
其他: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修最低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32
2
√
专业学位课
1021023
现代控制理论
48
3
√
√
专业学位课
1021044
电网络理论及其拓扑
32
2
√
专业学位课
1021024
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
32
2
√
专业选修课
1023025
计算机继电保护
32
2
√
专业选修课
1023026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32
2
√
专业选修课
1023027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课程设置
共有课程16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秋
冬
春
夏
公共学位课
0520001
硕士生英语
32
2
√
√
√
√
公共学位课
0420001
自然辩证法
32
2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以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为基础,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运行监控、自动控制、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专业的建设将填补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专业课程设置1.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计算、电力系统设计等。
2.自动化技术基础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工程、数字信号处理等。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课程:包括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电力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力系统自动化装备等。
4.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包括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等。
5.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包括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6.专业实践与实习课程: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实习和工程实践。
三、实践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设立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平台建设: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以模拟真实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实习实训基地: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
3.科研与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4.学术交流与竞赛:组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升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1.提升教职员工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2.招聘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作为现代工程技术的核心,已在全球能源、交通、信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我们特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方案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旨在培养他们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涵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前沿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电机与电力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将开设选修课程,如智能电网、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与实习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
企业实习将使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五、教师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活动,提升学术水平。
专业发展方面,将密切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六、教育合作与资源整合我们将积极寻求与其他院校、研究机构或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
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
七、教材选用和辅导材料推荐我们将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选用国内外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在线资源、专业数据库等辅助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还将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新设计项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习年限
高中起点专科:基本年限2.5 年学习年限2.5- 5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其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电力系统领域实际工作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研究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和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三、专业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本专业及适应相近专业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掌握一种外国语的基础知识,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科技文献和资料,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分析、供配电实用技术、发电厂电气组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五、毕业合格标准
高中起点专科:在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获得80学分。
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系主任:
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旦院长、主管校长:周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专业建设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运维、电力信息处理与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工程设计、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具备扎实的电力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电力系统组成和运行特点,了解国内外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最新理论与技术,具备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运维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解决实际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1.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隐患检测、稳态与动态控制等进行详细介绍,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与优化能力;2.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运维:涵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设备选型和系统集成,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3.电力信息处理与通信:介绍电力信息处理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信息采集、信号处理、数据传输与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力信息处理和通信方面的能力;4.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着重介绍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力系统保护设备、自动化装置和抢修系统等方面的内容;5.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介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以及可靠性评估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与可靠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6.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了解电力市场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电力市场分析与电力经济预测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应该增设以下几个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与运维等实验课程,包括仿真实验和实际操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实践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电力系统自动化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学以致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电力企业或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电力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增强实际工作能力;4.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0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方向)(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电力行业及电力装备制造业,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工程服务、工程设计与建设、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管理、制造与检修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
2.基本素质要求: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
3.专业素质要求:掌握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电机、计算机、控制理论、信息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掌握实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方向的专业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等基本训练;受到电工、电子、电气运行、电气检修、变电站仿真、继电保护调试等专业技能训练。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主要课程1.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I、高等数学(一)II、大学外语(一)专业基础课:III、电路IV、电子技术V、电机学VI、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VII、电力系统故障分析VIII、电力系统继电保护IX、二次回路X、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及远动2.主要实践环节I、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II、继电保护调试实习III、电气运行实习IV、智能电网全数字仿真实习V、毕业设计四、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涵盖电力系统、电子电路、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工程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以某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其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电路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技能,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路设计与分析、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
3.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二、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等课程。
(2)电子电路与自动控制: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3)电机与拖动:包括电机原理与控制、电气拖动与控制、电机与变频技术等课程。
(4)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电子技术、电力电子调节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
(5)电气工程实验:包括电力系统实验、电子电路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等实践课程。
2.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方案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等。
(1)实习: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实习活动,如工业实习、科研实习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如电力系统设计、电气设备选型与配置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华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培养计划
华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养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华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现代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代码53010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力系统、供电局、各级变电站、发电厂以及大中型用电企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力工程图纸的绘制;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调试、操作、维护,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电网、各级变电站、发电厂及电力生产或用电企业的供电、配电、调度的工作。
就业岗位群见表1。
表1 岗位群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创业创新精神,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能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及工厂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工作;电能生产、传输、调度等自动化控制;电力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恳务实,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数学、计算机和企业文化知识等。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在工作中懂得一定的社交与合作,能适应各种环境。
2. 知识结构(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原理、PLC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施工及管理、电力拖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3. 专业能力(1)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应用和操作CAD软件,并具有阅读、绘制和设计电力工程图纸的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负责人:孙文革审核人: 王雪飞院(部)领导:苟爱梅一、指导思想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为以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出发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构建能力教育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基地实现顶岗实习,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充分体现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办学模式,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上工学结合这一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550308(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学制全日制三年(四)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配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整定计算的基本能力。
培养能够在电力及相关行业从事发电厂、电力系统、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搭建教师、企业专家、现场技术人员沟通的桥梁,共同研讨,制定适应企业、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电力行业的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前,可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2.人才规格【说明】:本方案中,“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它涵盖了知识、技能、素质等综合性的要求。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2011
附:需阅读的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和经典著作
英文期刊
(1)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2)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3)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4)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5)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6)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7)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8)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Y201105002A
自然辩证法 概论
Y0708001B 数值分析
Y0708002B 矩阵论
Y0708003B 数理统计
基础 学位
Y0703005B
课 Y0703006B
现代信号处 理
运筹学与最 优化理论
Y0703019C 最优控制
Y1003001B 电磁场理论
专业外语
学
Y0703001A (电气专
计、毕业设计等。助管岗位由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申请上岗。研究生 的助教和助管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处联 合认定。助教一学期以上,助管半年以上者计1个学分,助教和助管实 践学分不累加。
2、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由 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一次活动计1个学 分。社会实践学分可以累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一、学科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控制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规律及其相应的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本学科相关学科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
本学科充分依托相关学科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新成果,与相关学科协调并进为加速铁路高速重载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建设为特色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力牵引及传动控制主要研究交流传动系统、交流电机控制、大功率变流技术、粘着控制、牵引电器。
2、电气化铁道供电主要研究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控制、微机继电保护、高速弓网关系、高压电器、高压试验、检验、电力管理。
3、机车车辆控制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控制网络系统、诊断与测试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机车车辆电磁兼容性。
4、电力电子应用主要研究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功率变换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第三学期期末完成中期考核;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评议,之后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50308)一、专业分析1.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电力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市场化建设和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加强电网建设就要增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这样对从事变电运行与检修、线路运行与检修、继电保护运行与维护技术人才的需求就要大量增加。
随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的提出,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电网运行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要发展,服务要提升,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作保障,而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电力专业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因此,县级供电企业急需继电保护专业人才。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我国电源建设迅猛发展,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得到缓和。
今后,大量的发电机组还将陆续投产,发电企业若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也需要继电保护方面的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在向大电网、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力装备水平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培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本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突出其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教授、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三是抓好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逐步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领域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代码 080802 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248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8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4 门共9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4 门共12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5 门共12 学分
教学实践共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共 2 学分
249
250
251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
考核方式)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