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63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3ff590740be1e640e9a1b.png)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B.噪声的音调高,乐音的音调低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D.噪声的音色差,乐音的音色好2.关于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只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只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D.与声源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4.下列属于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5.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6.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木7.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8.小刚同学将自己的歌声录下来,再放出来听,觉得不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小刚唱歌,声源相同 C.都是录音机的扬声器振动发声的B.前者主要通过“骨传导”听到,后者通过空气传播听到D.失真的原因仅仅是录音机的质量问题9.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A.声源发声太强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10.在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这是因为()A.回声被学生挡住了 C.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B.根本就没有回声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出11.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12.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利用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A.在人耳处B.在声源处C.在传播过程中D.在人耳处和声源处二、填空题(共3小题)13.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城区广场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 (“音调”、“响度”或“音色”),它______ (“能”或“不能”)有效的减弱噪声.14.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可以传声,________也能够传声.15.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吹气球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把气球吹破,这时会听到很响的“啪”的一声,对于产生很响的“啪”声的原因,小华有以下的猜想:猜想A:这是由于气球被吹破时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猜想B:这是由于橡胶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1)你支持________ (猜想A/猜想B).(2)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四、计算题(共3小题)17.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18.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声=340m/s19.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响度不一定大,乐音响度不一定小,A不正确,不合题意;B,噪声的音调不一定高,乐音音调不一定低,不能从音调的高低来区分噪音和乐音,B不正确,不合题意;C,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乐音,但是半夜12点的音乐就影响人们的休息,故也是噪声.所以音乐有时也能成为噪声,C正确,符合题意;D,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和乐音不能比较音色特点,D不正确,不合题意.2.【答案】D【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3.【答案】A【解析】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答案】C【解析】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说明声传递能量,故B错误;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说明声传递能量,故D错误.5.【答案】C【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呐、飞行的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声源;手臂振动也会发出声音,虽然人耳听不到,但也属于声源.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声,不属于声源.6.【答案】B【解析】手拨琴弦发出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声源是琴弦.7.【答案】A【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模仿秀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音色;8.【答案】B【解析】前后两次听到声音传播的介质不同.听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而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固体传声),骨传导的传声效果要比空气传声的效果好,所以听起来感觉不一样.9.【答案】D【解析】瓶内的空气被抽出时,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但始终有剩余空气,所以声音仍然可以剩余的空气传声;另外,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悬挂声源的固体也可以传声.10.【答案】C【解析】声音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教师周围四壁同样会反射声音,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但是由于距离比较短,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无法分辨原声和回声.11.【答案】A【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12.【答案】C.【解析】隔音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3.【答案】响度;不能【解析】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它不能减弱噪声,只是监控噪声的大小.14.【答案】固体【解析】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说明固体也可以传声.15.【答案】振动【解析】敲击鼓面,我们听到鼓声时,看到鼓面上方的小纸片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可以归纳出: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6.【答案】气球被吹破时发出的“啪”的声音是由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实验方案:先将一个气球吹破,并仔细听吹破时的声音;然后用剪刀在这个破气球上剪下一小块橡皮,用力拉断橡皮,再听此时的声音,第二次产生的声音比第一次产生的声音小的多,所以气球吹破时应该是空气剧烈振动产生的声音.【解析】气球被吹破时发出的“啪”的声音是由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实验方案:先将一个气球吹破,并仔细听吹破时的声音;然后用剪刀在这个破气球上剪下一小块橡皮,用力拉断橡皮,再听此时的声音,第二次产生的声音比第一次产生的声音小的多,所以气球吹破时应该是空气剧烈振动产生的声音.17.【答案】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由得,此处海水的深度: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解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18.【答案】解:(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1s,由,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2.5s=850m;答:他离山谷一边较近的距离为340m,较远的距离为850m.【解析】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分别求出人到两个峭壁之间的距离.19.【答案】解:声音从水面到达海底时间:,海水的深度答:水深为600米.【解析】计算回身测距类的问题,关键注意往返路程是距离的两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43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435)](https://img.taocdn.com/s3/m/0690421389eb172dec63b78a.png)
17.(3 分)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 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 m. 18.(3 分)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 8.0 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 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 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发出声音, 被及时获救. 19.(3 分)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 声波经过多次造成的。 20.(3 分)开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 ______________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 21.(3 分)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 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 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30.(5 分)图中分别列出了几种动物可听到声音的频率和能发出声音的频率,请根据图表给 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 波长.波长=波速/频率.
说明:1kHz=1000Hz,1Hz=11s波速单位用 m/s,频率单位用 Hz,得出波长的单位为 m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59a072f61fb7360a4c6523.png)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出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B.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2.第十七届科技博览会中,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进行背唐诗比赛,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小朋友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D.可以根据音色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吹着的哨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第1页/共18页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5.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A.微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7.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9.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岸上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B.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C.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由于音调高造成的D.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第3页/共18页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1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3.“小关,上学去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e8e2e9d0d233d4b14e69d8.png)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2.如果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轮胎在阳光照射下,轮胎温度升高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A.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轮胎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C.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 D.轮胎内空气在温度升高时发出的声音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4.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A.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 B.用力敲击发声体C.离声源近些 D.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5.下列关于骨传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是声波通过手臂上的骨骼传给听觉神经的,是骨传导B.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是骨传导C.用手堵住耳朵,听振动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骨传导D.同学们能听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骨传导6.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发声原理是()A.空气柱振动 B.嘴唇振动 C.手指振动 D.笛子外壳振动7.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 B.噪声的音调高,乐音的音调低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D.噪声的音色差,乐音的音色好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9.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列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亦传至东亚其它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种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2.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能量一定大于次声波的能量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D.次声波的频率很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3.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14.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C.摩托车装消音器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图是它的简易剖面图,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射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下列乐器中依靠固体振动发声的是()A.笛子 B.小号 C.小提琴 D.架子鼓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能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18.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1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三、实验题20.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如图).(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21.音乐会上各种乐器奏出了美妙的音乐.结束后,小超和小菲都知道了乐器改变发出声音音调的方法,可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1)请你根据上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超的做法是:首先拿一把吉他,观察吉他上的各琴弦有什么不同.他发现各琴弦的粗细不同,当他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然后,他又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结果,他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最后,小超又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结果,他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又改变了.分析与论证: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3)小菲的做法是:找音乐老师借了一支笛子,经过反复实验后,她发现笛子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就能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请你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回答:①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②在吹响笛子时,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选填“高”或“低”).四、计算题22.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案解析1. B2. A3. B4. D5. B6. A7. C.8. B9. B10. D.11. C12. D13. C14. D15. B16. CD17. AB18. ABCD19. BC20. (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微小的振动放大21. (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松紧和长短有关;(2)粗细;松紧;长短;(3)①短;紧;细;②低.22. 解:(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2s2=1s,由v=st,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5s2=2.5s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2.5s=850m;答:他离山谷一边较近的距离为340m,较远的距离为850m.23. 解: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为s,则2s=s声+s车,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2s−s车=2×700m−80m=1320m,∵v=st,∴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t=s声v声=1320m330m s⁄=4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v 车=s车t车=80m4s=20m s⁄.答: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24. 解:声音从水面到达海底时间:t=0.8s2=0.4s,海水的深度s=vt=1500m s⁄×0.4s=600m答:水深为600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6d7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4.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5.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7.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10.物理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9da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听到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能力越弱B.听到声音音调越来越低C.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依然会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听到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2.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音调D.做“B超”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3.我们常以生活中的某些常识为“尺”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三学生平均身高约为1m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C.霍林郭勒市市区内允许汽车通过的最大的行驶速度为40m/sD.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向暖壶里倒水时随着水即将倒满,音调逐渐变低C.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弦在振动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对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可以防止声音的传播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色B.图乙中,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瓶内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固体不能传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8.如图所示,为某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一定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9.下列对教室里有关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广播播放“考试正式开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老师在室内讲话比操场上响亮,因为室内讲话声音的频率低C.打开教室门窗,加快空气流动,可减弱马路上的噪声D.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0.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B.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C.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体温计测高烧病人体温后总是显示39℃,这是因为水银“热胀冷不缩”11.下列有关声波应用的实例中,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探测海底的深度C.粉碎人体内的结石D.预报风暴或地震1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二、填空题1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知道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因为不同发声体所发声音的不同;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fd975eb84ae45c3a358c1e.png)
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选题1.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2.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k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
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
这说明()A. 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 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 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 鼓面振动产生了次声波5.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6.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A. 锣面振动变快了B. 锣声通过手掌后消失了C. 锣面停止振动,不能发生D. 手与锣面之间形成真空无法传声7.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蝙蝠的“回声”定位C.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8.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城市禁鸣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B.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D.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是因为()A. 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C.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D. 以上说法都不对10.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 音调低,响度大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1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5s和1.5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A. 170mB. 340mC. 510mD. 680m二、填空题1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3.手机的铃声可以根据人们使用的需要选择不同音量,改变铃声音量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特性;接听电话时听到熟悉的声音就知道对方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特性进行判断的.14.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________,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856f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d.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例子是()A.戴耳塞B.给机器加上隔音罩C.手枪上有消声器D.安装隔音罩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振动停止,声音停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4.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6.小明去眼镜店用如图所示的超声波清洗机洗眼镜,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低C.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D.超声波能对眼镜进行清洗是因为其能传递能量7.下列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工作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二、多选题9.噪声会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f0ba3817f1922791688e86c.png)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都不相同2.关于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 . 只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 . 只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D . 与声源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 . 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音B . 声音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 . 声音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下列属于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A .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 .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 .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 . 如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5.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一定改变的是( )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声速6.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 . 音色B . 响度C . 振幅D . 音调7.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 )A . 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 . 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 . 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 . 频率高,人耳能听到8.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倒车雷达B . 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的深度C . 利用B 超查看胎儿的情况D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9.在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这是因为( )A . 回声被学生挡住了B . 根本就没有回声C . 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D . 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出10.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 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B . 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C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 . 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11.如图所示,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 .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 .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C .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D .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12.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A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 .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13.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的停下来B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4.为了保护听力,不能长期处于多少分贝的噪声环境中( )A . 30~40dBB . 70dBC . 90dBD . 150dB15.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A . 答案AB . 答案BC.答案C D.答案D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这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超声波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请你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 ______ .这种方法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18.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3)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放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21.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3小题)2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结果保留整数)23.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根据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可以判断.(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波形图中波形偏离中央参考线的位置大小可以判断(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可以根据波形的形状判断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相同时间内的波峰数目相同,说明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中央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2.【答案】D【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3.【答案】D【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时,另一个人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则听到两个敲打声.4.【答案】C【解析】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说明声传递能量,故B错误;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说明声传递能量,故D错误.5.【答案】B【解析】根据五线谱标识可知,“大家一齐”的简谱应为“1、2、3、4”,即音调逐渐在升高.6.【答案】D【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7.【答案】A【解析】在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外,人耳是听不到的.8.【答案】D【解析】A,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倒车雷达,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的深度,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用“B超”查看胎儿的情况,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的胆结石,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声音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教师周围四壁同样会反射声音,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但是由于距离比较短,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无法分辨原声和回声.10.【答案】A.【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11.【答案】C【解析】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此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即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即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快慢,即和音调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12.【答案】A【解析】老牛的叫声比较大,是指响度大,但牛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所以音调低;蜜蜂发出的声音响度小,但是刺耳尖细,所以音调高.13.【答案】B【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察觉,可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或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通过溅起的水花或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采用的是转换的物理研究方法.14.【答案】C.【解析】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使人失去听力.15.【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频率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频率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16.【答案】能量;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机等【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0d5aa8b4daa58da0114ab0.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如图所示四幅图片的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A.图片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观察小球的情况B.图片b用牙齿咬住音叉来感知声音C.图片c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D.图片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零件 B.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C.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D.医院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3.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人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D.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D.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1/ 76.“轻声关门”是一种文明行为,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7.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前,只见她旋转两固定柄,使弦松紧有度,其目的是改变()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8.有两只昆虫先后飞过人的耳旁,甲昆虫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的翅膀每秒振动100次,则人能听到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的是()A.只有甲 B.只有乙 C.都能听到 D.都不能听到9.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声不需要介质就能够传入现场观众耳朵B.歌声以电磁波的方式传播C.歌手所用的麦克风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1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好坏,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铁匠用锤打烧红的铁器 B.妈妈用手慢慢拍打自己的孩子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11.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12.如图所示的风铃由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管子,其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小明同学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并认真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他这种方法最适宜研究声音的()A.音色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 B.响度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金属管长短的关系 D.速度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把小铃铛放在水中摇动能听到铃铛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14.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回声的是 ( )A.船只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塑料隔音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通常比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大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但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人凭听觉不能发觉身边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儿歌“月光光,照地堂”.从歌词里,我们可以知道月亮是光源C.那英善唱女低音,刘欢长于男高音,这里的“高、低”是声音的音调D.西施在河岸上,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17.跟回声现象有关的是()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 B.船只利用回声测定距冰山的距离C.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检测病情三、实验题18.小兰同学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9f824f52d380eb63946d56.png)
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含答案1分,共14分)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响度的大小由_________决定 和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 ______ .马航MH370失联后,美国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到搜索海域全.如果定位仪接收到了黑盒子的信息,将根据信号的具体位置会出动“金枪鱼”“金枪鱼”上装有主动声呐,用于海底扫描,找到黑盒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 _________. 10月1日,随着70响礼炮响彻寰宇的鸣放声(如图),拉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________传到现场人们的耳中的,礼炮声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
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_,所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才能把回声和原 ________m. 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 2分,共20分) 动物活动时常常忘不了竖起耳朵,并且不断转动着头部,这是因为( ) 向其他动物示成 B.判断声源的方向 动物的一种习惯 D.赶小虫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地震常常伴有人听不到的次声波。
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x10m/sD.次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在一些城市的公路旁,常见到一种监测噪声的设备。
当有汽车行驶过来时,设备上显示的数字 )B.dBC.km/hD.km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7ef474aa00b52acec7ca60.png)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可以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也可以听到,若距离快艇的距离都相同,察觉快艇启动的先后是A.鸟先于人B.鱼先于鸟C.人先于鱼D.鸟先于鱼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声音越来越小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4.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
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5.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6.晚间休息时,为了碱轻室外工地施工噪声的影响,小明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紧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紧闭门窗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③戴耳塞是在传插途中控制噪声④戴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7.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太空中8.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9.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①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1.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12.蒸汽火车沿平直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两边植树”,可以实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用超声波洗眼镜”,主要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利用响度来判断说话者14.2018年11月26日,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地震常常伴有人听不到的次声波的产生.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D.次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15.如图,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B.C.D.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正在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声C.木鱼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得快18.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1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20.减弱噪声合理且有效的途径有A.戴耳塞B.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交谈时,要注意保持低声细语C.把所有产生噪声的活动都取消D.在马路和居民住宅之间植树三、实验题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60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605)](https://img.taocdn.com/s3/m/cee9370128ea81c759f57844.png)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A 7.B 8.A 9.A 10.A 11.B 12.ABC 13.C 14.A 15.A 16.B 17.D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8.BD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9.固体,
20.17
21.3000
22.次声 能量 超声碎石
23.振动水(空气,液体)。
(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 波长.波长=波速/频率. 说明:1kHz=1000Hz,1Hz=11s波速单位用 m/s,频率单位用 Hz,得出波长的单位为 m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9.(3 分)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
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
20.(3 分)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
22.(3 分)图 1 为汶川地震时震源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示意图,美国等国外地震台也
探测到我国地震,是由于它接收震源发出的 波。地震波分两种波,使地面的物体上下振
动,而另一种横波,使地面物体在水平方向振动,纵波可先让悬挂的物体或地面物体跳动
起来,横波可使地表物体倾倒,这说明波在传递的过程中也是 传递的过程,生活中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55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5553)](https://img.taocdn.com/s3/m/3fe1978b312b3169a551a409.png)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5.(2 分)“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
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音调
D.音色
C.响度
D.频率
6.(2 分)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3.(2 分)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4.(2 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km/s
22. 0.1 51 米
23.
24.空气 超声 传播过程中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5. (就好像长度是一个物理量,米(m)是它的单位。)
响度是物理量,分贝是响度的单位。
26. (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
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 (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
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3 分)小提琴和大提琴都属于弦乐器,都是靠琴弦的 而发声的但当它们以相同的
音调及响度演奏时,我们还能将它们的声音区分开来,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
评卷人 得分
四、简答题
28.(5 分)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 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 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
A 传声
B 传热
C 导电
D 通风.
10.(2 分)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11.(2 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15.(2 分)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唱歌的同学,声带都在振动
B.歌声洪亮时,声音的响度大
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评卷人 得分
以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4.(3 分)如图 1 所示,过年放鞭炮已有 2000 年的历史了,今年临近过年时,小英买了各
种爆竹、烟花。她注意到郑州市对燃放有时间的规定,请你说出无节制放炮的危
害
。爸爸告诉小英,炮纸里装有硝、硫磺、炭粉,点燃时可引起 振动
发出巨大的声音。
A.校园内的树木可以减弱噪声
B.“震耳欲聋”指声音的音调高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人听不到
2.(2 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产生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13.(2 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6.ABC 解析:A B C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7.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 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18.超声波 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其它答案合理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6.(2 分)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7.(2 分)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 同,这是由于声音的 (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5.(2 分)长春市 2007 年 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4.(2 分)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
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25.(3 分)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 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
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26.(3 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
起来,横波可使地表物体倾倒,这说明波在传递的过程中也是 传递的过程,生活中利用
这一特性的例子有
(举一例)。
21.(3 分)物体虽然振动,但以下情况中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在声源和人耳之间
(填
“有”或“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 Hz 或低于
Hz 传
入人耳的声音太小,其声强级小于 dB。
22.(3 分)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
二、多选题
16.(0 分)(09 南昌)(多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7.(3 分)(1 分)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
A.振幅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8.(2 分)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
为各人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
9.(2 分)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处事不惊,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
员发生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 )
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
同。
20.(3 分)图 1 为汶川地震时震源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示意图,美国等国外地震台也
探测到我国地震,是由于它接收震源发出的 波。地震波分两种波,使地面的物体上下振
动,而另一种横波,使地面物体在水平方向振动,纵波可先让悬挂的物体或地面物体跳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 分)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下列正确的是 ..................................................... ( )
3.(2 分)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没有噪声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2 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29.(5 分)城市噪声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出现了"噪音病"一词,世 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全世界噪声污染调查认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噪声可谓无孔不入。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 声源。来自机动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而建筑施工现 场的噪声污染虽然相对“静止”,但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性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建筑施 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 90 分贝以上,最高达到 130 分贝。 与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相比,来自于室内的生活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家庭中的电视机、 风扇、电脑、洗衣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 50 至 70 分贝,电冰箱为 34 至 45 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室内的持续噪音污染超过 30 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 扰,而持续生活在 70 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对听力的损害,引起耳部不适,如 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若在 80 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 50%。
声波。如果经 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
是 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可以消除噪声
D.利用“B 超”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时,不能向孕妇体内发射超声波
12.(2 分)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
用来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