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探究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探究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b293f13fc4ffe473368ab4a.png)
探究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以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节能化、友好型、以及科技化这三个方面入手,就现阶段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为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引导与参照。
【关键词】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传统变电站建筑设计过分关注对城市变电站应用功能要求的满足。
在这一观念作用之下,使得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基本成为了为电气设备构筑“外壳”的包装工作。
对于我国而言,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工作呈现出“两型一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变电站建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工业化)。
同时,变电站建筑60年寿命周期影响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将变电站建筑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实现高效且稳定的运行,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结合上述分析来看,城市变电站建设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对节能化、友好型、以及科技化特性的体现。
本文试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节能化发展趋势分析在社会大众对于用电持续性与稳定性给予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城市变电站建筑备受各方关注与重视。
可以说,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作用之下,城市变电站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基础所在。
只要城市在发展,只要城市对电能商品有特殊性要求,就需要展开对变电站的建设工作。
在此过程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在于:对于经济发达且相对成熟的城市而言,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土地资源的紧张。
这一问题在城市变电站选址工作中体现最为突出。
不难发现的是:城市变电站选址工作难度不断提高,往往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当中,并不具备最为合理的建设点位。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电网公司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重视,并组织开展了有关城市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在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特点以及用地特点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多套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
通过典型设计的方式,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有据可依,在规范设计行为的同时,达到合理节约占地资源的重要目的。
变电所设计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变电所设计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302378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c.png)
变电所设计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的使用面越来越广,电力行业发展得也越来越快,变电所的作用
在很多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变电所不仅仅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电
网在变电站之间的电压和频率调整的关键电力设备,主要用于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也可以控制电流和负荷,保护电网等。
它在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国内外变电所设计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受到了重视,瞬变绝缘系统性能表现在变电
所中也得到了改进。
研究电磁孤岛是实现绝缘系统发展的关键,目前它已经被应用在一些
国外的新型变电所中,如英国的Castleford变电所和Germany的Svelt变电所,电磁孤
岛室提高了变电所的绝缘性能,实现了高电压变电所的设计。
此外,高科技智能化变电所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的开发受到了微机控制技
术的启发,使得变电所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强了变电所叠放和装配有效率,促进了运
行安全和电网健康状况,实现了电力系统智能化,充分体现出变电所的科技性和智慧性。
此外,便携式变电站的应用目前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它的核心设备更小更灵活,重量
也更轻,可以由汽车及其他移动架设,使变电站更加便携,比传统形式变电站更方便快捷,更有利于故障处理,为一些重要突发事件提供更好的保障。
未来,变电所设计也会不断发展,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它们会越来越智能、精细、
整体化和便携。
同时,也将更注重抗震设计和安装,以应对灾害、故障和其他突发事件。
变电所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可以提供更稳健的运行保障,为我们社会发展作出更大
的贡献。
《变电站电气设计国内外文献综述3100字》
![《变电站电气设计国内外文献综述3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5f89b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0.png)
变电站电气设计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一致性,欧美中等各个国家在电力的发展上采取了一定的同一措施,例如说力求技术整合标准,统一并共同研讨制定了变电协议基本标准之一的 eiec61850标准。
通过同一个紧密相关的系统功能处理模型,使不同国家不同电厂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整合,从而统一的进行质量控制和问题监控。
国外的很多制造商和厂家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出色的成果,他们在不同的变电设备不同的电厂间进行良好的联合,并且生产出来智能的电器仪器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技术。
我们很容易看到装置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而且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以这个方向进行发展,因为厂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人员,而如何对这些设备进行整合,朝着自动化的方向进步是需要专业人才的。
我们知道一些智能的小型组合开关键和小型智能组合开关柜是小型智能化的一些较特殊的例子,那么在能够看到变电站工作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是做了一次网络自动化智能评估。
在整体的个人感受上,经济相差不大,都大大提高了电力变电站的工程技术水平。
有不少的欧美国家把目标放在了智能控制系统上,而中国是在技术和管理得到优化后,再争取能够为正常的此类程序提供服务。
欧美,日本和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电力系统都比较强劲。
除了智能化之外,大多数的变电站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这一特点。
通过统一的调度中心进行管理,所以说当他们的电网真的发生事故的时候,调动中心就可以利用机器来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和应急处置。
在故障处理和预测方面,欧美国家做的比较先进,他们已经可以通过自动化和调度中心来进行对故障的预判和处理,防范风险等各项工作使得机器能够大规模的增强了可靠性,并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护。
2.国内研究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电能生产质量和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充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才能满足我们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的新时代要求。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综述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d4102d3169a4517723a394.png)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 2.防误闭锁技术 3.分散式同期合闸技术 4.时钟同步技术 5.分散式故障录波技术 6.分技术
7.分散式低周减载技术 8.分散式母线保护技术 9.电压无功控制技术 10.保护信息管理技术
1.网络技术 网络层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对时等功能 流行两种网络层结构:即双层网和单层网结构
现场总线是面向底层设备的通信网络,解决IED 之间通信的低端应用
●
以太网最初是应用于上层(管理层)的通信网络 的高端应用
●
随着工业以太网发展,以太网设备成本下降,正 在走向低端产品,用以太网一统网络世界为时不 远
●
2.防误闭锁技术
╌何为“五防”:
(1) 防止误分、误合开关 (2) 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刀闸 (3) 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 (4) 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隔离刀闸)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大多按电压等级110KV为界划分
110KV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图
监控工作站
GPS 路由器 MODEM
调度
对时总线
总控通信单元 (远动工作站)
总控通信单元 (远动工作站)
RS232/422/485
现场总线
测控装置
保护装置
保护测控装置
第三方智能设备
110KV部分
35KV,10KV部分
110KV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图
国际电工委员会解释为“在变电站内提供包括通信基础 设施在内的自动化系统 (SAS-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The SAS provides Automation in a Substation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a3fd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成为了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优化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存在着人工操作复杂、反应速度慢、易受外部干扰等问题。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管理,具有了较强的自愈能力和智能化运行特性。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现状中,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的核心部分。
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装备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实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智能化调度和运行管理,为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数据驱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装备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装备状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调度和控制算法优化,实现了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修复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
2. 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的另一主要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精细化控制和优化调度。
智能控制策略能够在实时监测到设备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220KV变电站电气设计说明书
![220KV变电站电气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8bc3183f5335a8103d2207d.png)
220KV变电站电气设计说明书第1章引言1.1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往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主要是IEC61850的应用不成熟,智能化一次设备技术不成熟,网络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
但2005年国网通信中心组织的IEC61850互操作试验极大推动了IEC61850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IEC61850技术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的技术已经成熟,间隔层与过程层通信的技术在大量运行站积累的基础上正逐渐成熟。
(2) 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半导体芯片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已从早期、中期发展到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阶段。
其重要特点是:以分层分布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集中式;把变电站分为两个层次,即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在设计理念上不是以整个变电站作为所要面对的目标,而是以间隔和元件作为设计依据,在中低压系统采用物理结构和电器特性完全独立,功能上既考虑测控又涉及继电保护这样的测控保护综合单元对应一次系统中的间隔出线,在高压超高压系统,则以独立的测控单元对应高压或超高压系统中的间隔设备;变电站层主单元的硬件以高档32位工业级模件作为核心,配大容量内存、闪存以及电子固态盘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现场总线以及光纤通信的应用为功能上的分布和地理上的分散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尤其是基于TCP/IP的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应用;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大量应用,诸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电源、五防、电子电度表等可视为IED而纳入一个统一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与继电保护、各种IED、远方调度中心交换数据所使用的规约逐渐与国际接轨。
这个时期国内代表产品有CSC系列、NSC系列及BSJ系列。
(3)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西门子公司为例,该公司第一套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LSA678早在1985年就在德国汉诺威正式投入运行,至1993年初,已有300多套系统在德国和欧洲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运行。
110KV变电站设计 毕业论文
![110KV变电站设计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58f77783d049649a66583e.png)
Abstract
Thispaperdesigna110KV substation.Firstly,according tothegavedsystem,electricity lineand the parameters of load,which provided by the assignment book,through considering the substation which will be built and feeders,analysising load materials,confirming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form of 110KV、35KV、10KV side based on security,economy and reliability,then conform the numbers,volume and type of the main transformer through load calulation and supply district,thus getting the parameters of all the component,simplify electric circuit,select short point carry on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soperationcircuit,selectandcheckoutelectricalequipment,includingbus,breaker,disconnect switch,voltage transformer,current transformerand so on,so that conform the distribution apparatus。Configurating relay protection and setting-calculation for the electricity line,transformer and bus according to the load and short calculations。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analyse simply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Finally,two pictures be drawed which includ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diagram and 110KV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sectional drawing interval.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05d6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7.png)
快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
要实现这些功能,采用常规变电所的一、二次设计,选用传统的二次设备是很难满意要求的,必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和开发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以全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代替常规设备,尽量做到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共享,用不同的模块软件实现常规设备的各种功能,用计算机局域网代替大量信号电缆的联接,用主动模式代替常规设备的被动模式。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不仅功能上满意了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而且集微机监控、数据采集和微机保护于一体,将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变电管理和通信等综合为一体,做到硬、软件资源共享。
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城网变电所的遥控、通测、通信、遥调的要求,并实现了变电所的无人值班运行,同时简化了变电所二次部分的硬件配置,减轻了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变电所的总造价和运行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断路器交流操作技术的成熟,保护和监控系统平安牢靠性的提髙和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范围扩大,小型化无人值班110kV变电所必定向三无(即无人值班、无房屋建筑、无电缆沟道)方向发展。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4.1电气主接线设计110kv进出线的接线方式,35kv出线的接线方式,10kv出线的接线方式设计。
在进出线路较多时为便于电能的汇合和安排,常设置母线作为中间环节,是线路简洁清楚,运行便利,有利于安装和扩建。
由于本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进出线较多,应采用有母线连接。
接线方式主要有单母线接线、单母分段、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桥形接线、3/2接线、双母接线、双母分段接线。
4.2变压器选择包括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变压器相数的确定,绕组数量的确定,调压方式和冷却方式的选择。
4.3短路电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应按远景规划水平年来考虑,远景规划水平年一般取工程建成后5—10年中的某一年。
计算内容为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时,各枢纽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和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4.4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进行设备选择时,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平安牢靠的前提下,乐观地采用新技术并留意节省。
35kV变电站设计研究
![35kV变电站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3ac7422b160b4e767fcf70.png)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建设不断增强,电力体制改革力度也随之越来越大。
变电站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与进度。
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变电站设计经验,探讨了35kV变电站设计,从电气主接线设计、设备平面布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主接线;设备平面布置;综合自动化;电气主接线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00-02为了提高地区的供电质量,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电网改造工程,35kV变电站建设工程也有大力发展。
工程人员在各种不同项目中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力求达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质量的要求。
1 主接线和主设备的选择1.1 主接线选择某地区农业负荷相对于工业用电比例更大,全年中二、三季度用电负荷相对较大,对负荷平台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电气主接线设计分两期进行,终期按照两台主变进行考虑。
对于首期工程。
35kV变电站若采用一条35kV进线和一台主变,单元接线为变压器-线路。
设计时还注意给二期工程做预留,若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于首期不上,利用瓷柱过渡跳线。
35kV电压母线变压器的安装需要结合计量管理及电网位置状况决定;可在35kV进线侧接35kV 站变。
对于二期工程。
主接线采用两回进线,两台主变压器。
35kV侧可采用桥形接线分内桥接线和外桥接线,前者适合于操作简单,主变压器运行相对稳定的变电站,后者更适合于操作较为复杂的变电站。
与单母线接线相比,桥形接线少断路器一台却增加了操作难度,而我国当前35kV断路器已国产化,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所以,35kV侧两进线两主变压器的变电站,宜采用单母线接线。
为满足未来城乡用电标准一体化需求,双回进(出)线将成为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但其造价也大幅度上涨。
对此,35kV变电站采取一主一备(即能手拉手)形式,检修时启动备用线路。
主备电源设有自动投入装置(BZT)。
简议110k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与电气一次设计
![简议110k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与电气一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0383c5de80d4d8d05a4f1f.png)
简议110k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与电气一次设计摘要: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其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变电站的运行质量。
设计人员应该从电气主接线、高压配电器以及设备接线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良好的设计效果。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主要作用,对110k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以及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作用;110KV;发展现状;设计要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不仅要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要求较高的电能质量。
因此必须加强变电站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变电站的功能及运行效果。
以下就110k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与电气一次设计进行探讨。
一、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主要作用变电站是在电网之间以纽带的形式以便让各个电网之间相互联系,并且利用变压器把各个等级电压的相关电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能使电能进行相应的变换与分配。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主要包括变压器、发电机、隔离开关、断路器、输电线路以及电力电缆等电气设备设计。
发电、输电以及配电过程都是依靠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而进行的。
变电站能否安全以及可靠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电网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根据相应调查分析,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使电能在高低压之间进行科学、安全的转换。
在此过程中,有一些变电站把发电厂中的发电机出口电压进行有机的升压,这样以来,就有利于电能在进行远距离传输之时,可以降低电能在线路上的一些损耗。
另外,一些变电站把高压转变成低压,然后再传送到用户端。
66kV变电站是一种直接面对客户端的变电站,其数量较多,分布相对较为宽所以,在对该种变电站进行一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综合比较选择,才能减少变电站在某个区域内的投资成本,灵活地应对该地区所发生的各种停电现象以及相应的电网故障,从而提高这一区域中供电的可靠性。
浅谈变电站二次系统发展趋势及二次回路数字化应用设计
![浅谈变电站二次系统发展趋势及二次回路数字化应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8751ca58da0116d17499b.png)
浅谈变电站二次系统发展趋势及二次回路数字化应用设计摘要: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许多行业都开始走向了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道路,以大数据、信息网络为支撑,将人类引进了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
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数字化、信息化运作模式非常重要,它首先可以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以网络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模式取代了传统二次回路系统,数字化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变电站二次回路复杂性,因此,二次回路的数字化设计应用是我国变电站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必然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系统;发展趋势;数字化;二次回路设计1、变电站二次系统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主要历程为:由RTU远动终端模式过渡到综合自动化模式再发展到数字化应用模式。
1.1 RTU远动终端模式,具备遥测、遥信、遥调和遥控功能,满足了常规变电站控制、测量及监视系统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变电站对于遥测功能的需求。
但RTU远动终端模式适应范围有限,依然保留着常规变电站的中央信号系统,基本上没有改变保护及自动装置,变电站仅仅依附于局域通信网络形成分布式的监控系统。
该模式下二次回路设计依据按常规变电站测量、监视、控制及自动化装置回路等功能设计,并未实质性的改变传统二次回路设计。
1.2 综合自动化模式。
它是当前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变电站系统装置,从根本上取消了中央信号系统,而微机装置的应用取代了落后的常规保护屏系统功能。
一般情况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模式连接着常规控制和信号回路与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充分被利用,对于二次回路接线也起了一定的简化作用。
除此,变电站自动化模式应用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设备电缆用量,重要的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模式实现了变电站数据的信息共享。
综合自动化模式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和新控制方式的采用方面尤为明显,为实现无人看管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
尽管如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次回路复杂引起的电磁干扰,一次设备智能化、电保护状态检修等问题,所以它还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发展需求,变电站二次回路必须向数字化模式过渡,这是应用系统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17b5b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8.png)
四、发展趋势分析
1、智能家居: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智 能小家电。例如智能吸尘器、智能热水器等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2、健康家电: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因此与健康相关的家电产品 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如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健康家电已经成为消费者必备的 家居产品。
在整体趋势上,我国小家电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对小家电的需求从基本功能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二、关键词引入:智能家居与节 能环保
智能家居和节能环保是当前小家电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智能家居指的是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庭环境、生活场景等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生 活品质和效率。节能环保则强调小家电产品的能效、环保材料等方面,以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4、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更多具有健康功能和地方特色的杨梅深加工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产业链整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杨梅产业的转型 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7、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始终是变电站设计的核心要求。未来 变电站设计将更加注重设备的冗余设计和故障应对策略。例如,采用双重化或多 重化配置方案,确保关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通过引入 容错技术和故障隔离措施,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远程监控与无人值守: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控与无人值守将成为变 电站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 备的远程监控和实时预警;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算法实现无人值守,降低人力 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
在栽培技术方面,我国研究者针对杨梅的生长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栽 培技术措施,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有效提高了杨梅的产量和品 质。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变电站设计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变电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4224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b.png)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是电力工程领域的重要工具书,它包含了电力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而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设计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电力输送、配电和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节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中关于变电站设计的内容,从而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领域。
1. 变电站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起到对输电电压进行升降和配电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电能的传输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
合理而精确的变电站设计不仅能够降低能量损耗,还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变电站设计手册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中,变电站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了电气设计、土建设计和通信控制等方面。
其中,电气设计是变电站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置和接线等问题。
而在土建设计中,则需要考虑到变电站的场地选择、基础结构和建筑布置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控制系统在变电站设计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和远程监控能力。
3. 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变电站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进。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设计将会更加注重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和可靠性。
新能源并网、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和智能设备的推广,将会为变电站设计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必将推动变电站设计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总结起来,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中的变电站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了电气设计、土建设计和通信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而精确的变电站设计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和降低能量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设计将会朝着智能化、柔性化和可靠性的方向发展,为推动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环保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35kV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
![35kV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82e3dbd5bbfd0a79567359.png)
35kV变电站的设计与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现代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网容量不断扩大,电网实时信息传送量成倍增多,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35kV变电站现在虽然在用电量大的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但由于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建设周期短、安装、运行、维护、检修技术较容易解决等特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供电方式仍将长期存在。
一、35kV变电站的设计原则:1、变电站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并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2、变电站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3、变电站设计,在执行本标准的同时原则上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规定。
二、35kV变电站的站址选择1、站址应尽量靠近已有公路,并充分利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荒地、坡地、劣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2、站址应接近负荷距中心,并便于各级电压线路的引入引出,架空线路走廊应与站址同时确定。
3、站址应尽量避开空气污秽地区,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污措施。
4、站址选择应考虑对邻近设施的影响。
5、站内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以利排水。
6、变电站占地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
三、常见的常规35kV变电站设计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5kV 变电站设计一般采用的都是户外装置,设计安装有D W 12-35 户外型多油断路器,至于10kV 高压配电装置则以户内装置为主,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GG-1A (F)高压开关柜,选用的是SN 10-10 型少油断路器设备,也有设计过程中选用ZN -10 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而实际设计过程中以前者较为常见。
至于35kV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屏或是控制屏基本采用的都是PK 型,以电磁式继电器来实现对继电设备的维护。
这一设计过程从整体运行来看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无论是设备安装还是维修保护都相对简单,这一常规35kV 变电站设计如今仍在乡镇或是山区得以沿用。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d046f0bb68a98270fefa22.png)
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变电站设计开题报告1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一)选题的`依据:通过本设计使我掌握了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在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进一步巩固了电力生产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工程绘图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掌握了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知识及科技文献资料的查找技巧,为以后从事设计、运行和科研工作,奠定必需的知识基础。
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检验和实践,从而使电力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逐步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主接线设计、电气设备选择等具体设计任务中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计算、优化有效的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我对变电站的生疏,到了解,再到深入研究,最终完成了35KV变电所电气部分的设计。
其中包括了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的设计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选择,也有二次继电保护方面的简单介绍,最后加上了一些防雷措施。
本次设计基本是按照变电所设计基本步骤做下来的,因此也能达到一般变电所的性能要求。
其中还对新设备进行了选择,适应于目前的趋势。
(二)选题的意义: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
电能的发、变、送、配合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功率平衡。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建设,就尤为重要。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对其进行设计势在必行,合理的变电所不仅能充分的满足当地的供电需求,还能有效的减少投资和资源浪费。
本设计包括对35KV变电站设计的优化对未来电的合理规划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fcd59e55ef7ba0d4a733b6d.png)
靠性与 3 断路器接线基本相同,却可以降低 列功能及信息库 , , 2 面向外界的仅是一个通信 口, 的智能化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二次设备来转化
投资。 采用全分散式变 电站 自 动化系统将是 必然的结 实现 , 采用智能终端 的模式。 一般 国内目前进行 1 大量采用新 的电气一次设备 . 2 果。 的数字化变电站项 目, 虽然大多采用此种方式 , 近年来 电气一次设备制造有 了较大发展 , 1. _2引入先进的 网络技术 3 但是普遍 没有对 开关 内部的二次回路进行集成 大量高性能 、 新型设备不断出现 , 设备趋 于无 油 通信 网络是综合 自动化变电站与 常规站 的 化 改造 , 智能终端与开关整合度较低 。 化, 采用 S 6 F 气体绝缘 的设备价格不断下降 , 伴 最 明显的区别之一 , 只有采用通信 网络 , 才可能 2 . 动化 4自 随着国产 GS向高电压 、 I 大容量、 三相共箱体方 节省大量 电缆 。 因此必须保证通信网络安全 、 可 自2 世纪 8、O年代起 ,国外和 国内先 0 09 面发展 , 性能不 断完善 , 应用 面不断扩大 , 许多 靠 , 传输速度满足变电站综合 自 动化系统 的要 后 开发研 制成 功 了变电站所 必须 的集继 电保 城 网建设工程、用户工程都考虑采用 GS 电 求 。全分散式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的实现尤其依 护 、 I配 故障录波 、 动功能、 远 站内监控等功 能为一 装置 。 电站设计的 电气设备档次不断提高 , 变 配 托于如今发展很快的计算 机网络技术 。引入先 体 的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 ( bt o n 一 S stnIt u a i e 电装置也从传统的形式走 向无油化、 真空开关 、 进 的网络 技术使 得 自动化 系统 的实 现更 加简 g t u m tn,取代 了变电站常规 的测量 r e A t a o) ad o i S6 F 开关和机、 电组合一体化 的小型设备发展 。 单 , 性能也大大优于以往的系统 , 并可解决 以往 系统 , 如变送器 、 录波器、 指针式仪表等 ; 取代 了 近年来世界各国著名的高压电气设备公司都相 系统 中链路信息传输的实时性 问题 ,以及信号 常规的操作控制盘、 手控无功补偿等装置 , 以及 继开发 、研 制了各种类型 的 15 50 k 4 — 5 V户外 传输 的容量问题 。 常规 的报 警装置如 中央信号 系统和光字牌 等 ; 高压和超高压组合 电器 ,国内一些高压开关厂 2 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取代了常规的远动装置等 ;使变电站的各种装 也 已经开始 生产 15 k V户外紧凑 型组 合电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 置和保护 的信息 , 融合为一体 , 并可与上级调度 器 。目前 15k V户外紧凑型组合 电器主要产 不断进步 , 4 变电站的发展看来 已经越来越快 , 中心进行实时通信 , 目 把变 电站的 自动化程度 提 品有 cm  ̄s、o at、 I op cmpc MC 等。这些设备 运 前我 国变电站的发展方 向趋于 以下几个方 面: 高到一个崭新阶段 ,大大提高了上级 调度中心 行可靠性高、 节省 占地 面积和空间 、 施工安装简 2 数字化 . 1 对变 电站 的实 时运行和远方操 作的监控能力 , 单 、运行维护方便 , 价格介于常规电气设备与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 自动化技术发 为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打下 了基础。随着科 学 G S之间 , I 是电气设备今后发展 的一个方 向 , 符 展 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 的一次变革 ,对 变电站 自 技术的不断发展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取代 合我国 目 的国情 和技术发展方 向。 前 动化系统 的各方 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化 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 ,已成为电力 系统的发 1 3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技术新动向 变电站三个 主要 的特征就是“ 一次设备智能化 , 展趋势。 , 变电站综 合 自动 化系统 近几年 一直是 电 二次设备 网络化 , 符合 IC 15 标准” 即数字 E 680 , 参考文献 力建设的一个热点 。 无论 国内国外 , 还是从管理 化变电站 内的信息全部做到数字化,信息传递 【 孙逊 . 1 】 变电合 自 动化技 术发展趋 势I . - 电力 系 『 ] 方、 运行方及设计单位对于变电站实现综合 自 实现网络化 , 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 使各种设备 统 自动化 , 9 ,91) 1 5 1( . 9 O 动化均取得 了共识 。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 和功 能共享统一 的信息平台。这使得数字化变 『 贺仁 睦. 2 1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监控 主站 的 系统 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变电站综合 自 动化也采 电站在 系统可靠性 、 经济性、 维护简便性方面均 资源平衡 . 网 术 , 9 ,3 ) 电 技 1 92(. 9 3 用了新 的技术 ,其技术动向主要集 中在 以下两 比常规变 电站有大幅度提升。 [ 苏文成. 3 ] 工厂供 电【 ] M. 北京: 机械 工业出版社 , 个方面: 22装配化 . 19 . 99 1 . 全分 散式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 .1 3 装配式变电站。配式 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
变电站毕业设计
![变电站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f7dc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3.png)
引言概述: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电能的转换和传输任务。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和停电。
因此,对变电站进行毕业设计是电力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变电站的毕业设计展开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正文内容:一、变电站的概念和作用1.变电站的定义和分类2.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变电站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二、变电站的设计原则与流程1.变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2.变电站设计的流程和步骤3.变电站设计中的主要技术要求三、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与技术1.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介绍(1)变压器(2)开关设备(3)输电线路(4)保护装置2.变电站的技术要点与难点(1)变电站的电气设计(2)变电站的机械设计(3)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四、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1.变电站的运行管理(1)变电站的操作与监控(2)变电站的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2.变电站的维护与检修(1)变电站设备的定期检修(2)变电站的设备维护与保养五、变电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变电站技术的发展趋势(1)新型变电站设备和技术的应用(2)变电站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2.变电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1)变电站的安全与环保问题(2)变电站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变电站毕业设计的详细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变电站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和流程,以及主要设备与技术,运营与维护,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这些内容对于电力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选题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应对新的变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求。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专业的了解和参考。
关于变电站建筑设计技术研究
![关于变电站建筑设计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a7162d81c758f5f71f673c.png)
关于变电站建筑设计技术研究摘要:对于变电站建筑的设计不仅要确保其安全运行,还要符合电气工艺的相关要求,充分的考虑到变电站的平面位置及空间结构,为更好的设计布局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变电站建筑也具有其特殊的形态,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即符合经济适用性准则,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面貌的新型变电站建筑,为人们的生产的生活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设计;研究1 变电站建筑设计思路1.1 确定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变电站区占地面积最小,各级电压等级的进出线有的是从不同方向接入变电站组合形式,而进站道路有的是从各个方向接入变电站的结合形式。
(2)变电站的建设点要设计在电网规划的区域内,不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节约保护土地资源。
(3)要符合防洪、防内涝的要求。
(4)不要选在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以及国防军事设施地区等。
(5)要严格遵循土方平衡等原则。
1.2站内主要建筑设计首先,从安全角度考虑,要符合一定的规程要求:(1)靠近主变侧留门窗要符合防火要求;(2)主控室、配电室至少要设置两个外开门,以便发生火灾时迅速疏散;(3)配电室穿墙套管洞至室外地面的高度要符合带电安全距离的要求。
其次,还要注意适用性的原则。
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控室是值班人员工作的主要地方,值班室跟休息室要紧邻主控室进行布置,为值班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2)主控室应具备良好的采光效果,以便于观察主控屏,使值班人员可以通过主控室靠架构区侧的窗观察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3)根据相关工艺要求,主控室内主控屏对防尘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主控室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灰尘的材料。
在满足安全、适用的原则基础上,以及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还应给值班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1.3 主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施工在主建筑结构的抗震方面,应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1)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场地条件密切相关,它对建筑物的震害影响很大,所以,变电站选址时应避开地震带。
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
![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534d9a8dd3383c4bb4cd259.png)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文献综述一、选题意义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我国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大致分为四大类:升压变电站,主网变电站,二次变电站,配电站。
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变电所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提高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认真对待。
现阶段:全面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电网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继续加强“三个建设”。
电力力布局由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优化统筹转变,电力结构由过度依赖煤电向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转变,推进集约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在电力市场化、能源清洁化、经济低碳化、生活方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供配电输送无缝隙,无错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展。
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2]。
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本次设计是在掌握变电站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完成的。
通过它可以复习巩固了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工程观念,培养了变电站设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变电站设计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我国变电站的设计和发展趋势,得出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前景应该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基础的,以全面控制为依托,向着更适合供电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现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国变电站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的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趋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经过1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变电技术也有了新的飞跃,我国变电站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我国变电站设计趋势分析
随着制造厂生产的电气设备质量的提高以及电网可靠性的增加,新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必须有安全可靠的保障,检修时间少,更换部件费时短。
为了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我国少量变电站设计简化接线新方案已经逐渐采用。
简化接线方案集中在这些方面:我国330 kV/500 kV 电压为主网架的大区电网已经形成,500 kV/330 kV电压等级的接线较多采用3/2断路器接线。
但现在有些设计院提出:根据工程情况,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线路进行变电设备装置,主要是考虑到线路的可靠性和建设的投资问题。
电力建设工程中,超高电压等级330 kV/500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关部门对此也极为重视,专门出台了超高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模式化方案并以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建设的现代化水平,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成本,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变电站设计技术虽然趋于成熟,但是电力建设的发展永无止境,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建立更为广袤的供电体系,变电站技术控制必须向着更为经济合理、先进自控的方向发展,以最快地自动化、数字化进程来进行技术调整和发展应用调整。
2我国变电站发展趋势
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发展已经越来越快,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变电站技术的要求,变电站必须进行技术改革,向着更为精准、自动化的有调控能力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趋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字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已从实验室进入实际工程应用阶段,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变革。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的特征就是一次智能化设备,二次网络化设备,符合IEC61850标准。
一次智能化设备和二次网路化设备从中充分体会到数字化变电
站的设计理念。
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推动下和厂家的配合下能提供全套智能化、网路化的发展。
并且国内厂家已能提供全套数字化变电站所需的二次设备,可完全实现二次设备国产化;一次智能化设备,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推动下和二次厂家配合下已能提供全套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通过各电力公司和国内多个厂家的不懈努力,完全具备拥有建设自主创新,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使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平台,提高了数字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的自动化水平。
数字化的变电站技术发展为自动化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我国自主发展的设备统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2智能化
智能化电站的发展没有止境,特别是技术发展。
国内已有数个智能化变电站顺利进行投运,运行时间最长的已近两年,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行,要满足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我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
可以说,智能化发展其实是变电站总体技术变革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完成技术要求必须要充实地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技术的数字化支持。
一次智能化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一体化、智能化集成,指除了过程层的测量与控制执行等功能外,将目前变电站结构中间隔层的保护、控制、监视等功能也综合集成到过程高压设备现场。
智能开关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又有了不同于常规变电站的革命性变化,也呈现了与常规变电站鲜明的技术特征。
2.3自动化
变电站的自动化能够保证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更有效地完善功能综合提供。
自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起,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近几年一直是电力的一个重点。
无论国内国外,还是从管理方、运行方及设计单位对于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均取得了共识,从而网络技术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实现更加简单,性能优于以往的系统。
现代变电站自动化具有较强的功能综合化、系统结构微机化、测量显示数字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各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下,有效可控的现代化变电站已势在必行,如变送器、录波器、指针式仪表等;取代了常规的操作控制盘、手控无功补偿等装置,以及常规的报警装置如中央信号系统和光字牌等;取代了常规的远动装置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上级调度中心对变电站的实时运行和远方操作的监控能力,为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做基础。
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方便,实用更加简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3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前景应该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基础的,以全面控制为依托,向着更适合供电实效性的方向发展,保证了变电站技术的多方面融合,为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为更好地进行系统改造提供了技术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王晋根.电网自动化及高压开关智能化装置与市场分析[J].江苏电器,2000,01:1-7.
[3]孙逊.变电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