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模板
记叙文阅读之词语含义效果-阅读“公式记忆法”
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记叙文阅读--词语含义效果【考点解读】●考点1:探究词语含义◎常见题型1. 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ⅹⅹ”的含义。
2. 简析第②段加点的“ⅹⅹ”的作用。
3. 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答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注意: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还要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例题示范“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
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步,审清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
“伟大的神力”指拥有超乎一般的力量。
第二步: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文中两次出现“伟大的神力”,分别找到:第一处指阿长讲述“长毛”的故事,攻城时她有抵挡大炮的神力。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问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考点2:探究词语的表达效果◎常见题型1. 赏析第x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
注意加点词语的角度,加点词语词性是什么,感情色彩是什么,是否运用修辞方法。
第二步: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义,结合文章内容从情感、结构、主旨表现、修辞方法、语言准确生动等角度具体分析。
◎例题示范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老王》)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分析】“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也没有过。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设计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 )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七年级上册语文《阅读- 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
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考点解读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
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
本考点侧重考查语境义。
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修辞义:主要指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讳饰义、比拟义等,要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4.附加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容易被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
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常考题型】1.阐述词语的含义;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更换或删除;3.从某一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题策略】一、词语的理解中考阅读中对词语含义的考查一般为理解文中或句中的含义。
这里的“文中”或“句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完整版)记叙文之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版)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⑦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⑧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⑨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题干】怎样理解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巩固】点燃一个冬天游睿①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
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
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
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②“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③孙老师笑了笑。
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
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④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
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
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⑤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
记叙文词语含义和作用
现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一)命题角度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 2、词语的指代义 3、词语的语境义:学§科§网] 4、词语的联想义 (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 三、单项演练 (一)词语的义项辨析 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 1、代词的指代义 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 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代词的指代义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在阅读记叙文时,重点字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对于我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意图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记叙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故事细节,领略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开篇之际:揭示主题与背景1. "黄昏"“黄昏”通常用于记叙文的开篇,曾经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内涵。
黄昏时刻的到来,暗示着白天即将结束,黑夜即将来临,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无奈、迷茫和孤独。
通过描绘黄昏的氛围,作者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温暖而沉静的背景,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2. "徘徊"当主人公在故事中出现一次“徘徊”时,这个字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犹豫,暗示着他对某个事物或决定的迟疑不决。
通过用“徘徊”这个字词,作者加深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波动。
二、主人公塑造:描写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1. "坚毅"当作者在记叙文中多次使用“坚毅”一词来描述主人公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顽强和勇敢。
这个字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主人公的坚毅心态,传递出作者对于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讴歌。
2. "纠结"“纠结”一词常常被用来描写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困惑。
通过这个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决策过程中的挣扎和痛苦,进而理解主人公的选择和行为。
作者巧妙地运用“纠结”这个词语,为主人公加深了情感内涵。
三、情节推进:矛盾冲突与情感升华1. "暴风雨"当故事情节中出现暴风雨的描写时,这个字词常常暗示着矛盾与冲突的到来。
暴风雨的气势磅礴、无情且凌厉的表象,预示着主人公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通过使用"暴风雨"这个字词,作者成功地制造了故事氛围的悬疑和紧张,让读者更加投入情节的发展。
2. "绝望"当故事中呈现主人公绝望的表情和心境时,这个字词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某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常考形式: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某一个字和某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记叙文重点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记叙文重点句子考查——(含义、表达效果)一、复习预习1、复习:在记叙文中,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应当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做到:第一、注意题目考察的重点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第二、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一些关联词和代词等)。
2、预习:(1)审题:“句子赏析题”常规题型A.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B.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句子含义题”常规题型A.文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B.文中画线句子应该如何理解。
(2)区别“句子赏析题”与“句子含义题”句子含义题和句子赏析题两类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两个知识点,但是两者的区别不明显,学生容易混淆。
不过,总的来说,含义题侧重于考查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写出来“是什么”;而赏析题侧重考查鉴赏和艺术敏感力,要写出来“为什么”。
一个句子是什么含义,放在语境中有了什么深义和寓意,从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旨,这是句子含义题。
而一个句子使用地非常好,非常生动,请解释为什么好,请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这个就是赏析题。
表达效果,顾名思义指从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所以同类型题目,如词语的作用、妙处、好在哪里等都是指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的题目比较简单,而初中阶段,题型增多,难度增加,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考点1“句子含义”题型的考查内容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的、对全文内容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抒情议论方面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要能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完整)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剖析
第二讲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理解语句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在文章中找出词语的含义并理解,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归纳词语含义和赏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体会用词的之妙,分析命题人思路。
教学难点让熟练掌握理解词语和赏析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教学内容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某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常考形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某一个字和某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案-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 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3. 练习题:分析给定文段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记叙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给定文段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目及解析。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阅读记叙文,注意划线的重要词语。
2.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划线词语的含义,思考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第三步: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交流阅读心得。
4.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结果,总结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八、教学实践1. 案例一:《难忘的一课》中,“老师的声音”这个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 案例二:《散步》中,“母亲的微笑”这个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记叙文,分析其中的重要词语,并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分析方法。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一个字和*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则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第一讲 记叙文之品味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解答技巧归纳强化专训)-七年级下册
第一讲记叙文之品味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一、技法进阶(一)词语的含义1.本义、引申义例1:这场球打的真漂亮。
本义:好看引申义:精彩2.修辞义例2: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本义:挑逗,逗引拟人紫藤萝根部反射的光芒和阳光交相辉映3.语境义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所特有的含义。
词语的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所以又称为临时义例3: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我的老师》本义:贬义词,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语境义:调皮、机灵(二)词语的表达效果角度一:修辞手法例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词性例2: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有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运用“攀、缩、倾“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爸爸爬月台时吃力艰难的样子,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例3:我很贪婪地啃着瓜果,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笑着运用“贪婪”和动词“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口大口吃瓜果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家乡瓜果的喜爱之情。
表述方法:运用了……(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二、随堂练习(一)《改变命运的一分》选段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
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
记叙文阅读字词的含义及作用【经典例文+理论解析】
记叙文阅读(线索、词句含义及作用)(1)方向词: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句: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方法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
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方法指导:(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完整版)记叙文词语含义和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词语含义和作用现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解读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学§科§网]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三、单项演练(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代词的指代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非代词的指代义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
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
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表达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考点3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1. 比喻:就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某一事物或情景来比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像……似的”、“如同……一般”等。
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
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像渺小的燕雀,自己好像翱翔万里的鸿鹄。
比喻的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
2. 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联想,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将它写成有人一样的语言、感情、动作等。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1.手法,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将比作(当作人来写)2.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人物的特点3.情感,表达了作者情感。
考点4解题基本步骤:第一步,要将题干代入原文处;第二步,寻找答案可能在的区域;第三步;在检索区域内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词语;第四步,要将提取的词语、句子,运用阅读知识加工、概括成答案。
三、例题精析【例题1】紫藤萝瀑布(节选)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题干】1、在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依次为()()()()A、挤B、接C、挨D、推【答案】C B D A【解析】原文填空题型,首先要识记准确,其次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
【题干】2、“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挑逗”一词在文中指什么?【答案】拟人,紫藤萝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的风姿【解析】判断拟人手法,重点看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
“挑逗”一词只可用于人,不可用于物,所以是拟人。
这里挑逗指的是指的是紫藤萝花根部反射的光芒和阳光交相辉映。
【题干】3、“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答案】春花【解析】联系上下文来看,红即代表花。
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干】4、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答案】彼此推着挤着“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解析】“热闹”指的是谁?从上下文搜寻,前文写道是“花”——“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由“挨”、“接”、“推”、“挤”可是看出是拟人手法表现的是花的热闹,后文说花在笑,在嚷嚷,同样是拟人手法,表现了花儿的“热闹”。
【例题2】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题干】分析加下划线的两个“卧”字的作用。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答案】两个“卧”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小村庄以生命和感情。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传神形象地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突出了它的安闲和舒适。
呼应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解析】此题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卧”字的作用,作者说小村庄“卧”,显然是拟人。
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容,便说出了“卧”字用得闲适、贴切。
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
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可以按照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来整理作答。
【例题3】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题干】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答案】“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