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完整word版)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要求规范》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 of design for video monitoring systemGB 50395—200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87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5—-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
3、5.0。
4(3)、5.0.5、5.0。
7(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 o o年至二00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规范,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
本规范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一号,邮政编码:100044,电话:************,传真:************,E—mail:****************)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编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联视神盾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蓝盾世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李加洪杨国胜施巨岭陈朝武周群刘希清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5)4系统构成 (6)5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9)6设备选型与设置…………………………………………(1 2)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1 8)8供电、防雷与接地…………………………………………(1 9)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2 0)10监控中心 (21)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2 2)本规范用词说明………………………………………………(2 8)附:条文说明…………………………………………………(2 9)1总则1。
海关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规范

3.1.12
组播技术 multicast technology
单个发送者对应多个接收者的一种网络通信。组播技术中,通过向多个接收方传送单信息流方式, 可以减少具有多个接收方同时收听或查看相同资源情况下的网络通信流量。
3.1.13
网络硬盘录像机 network video recorder
通过网络接收IPC(网络摄像机)设备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实现对数字视频存储、管理的视频录 像设备。
(Digital Video Recorder)
(External Serial ATA)
3
JGS/T 09-2015
HA
高可用性
(High Availability)
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Micro SDHC 微型安全数字高容量卡 (Micro Secure Digital High –Capacity Card)
2
JGS/T 09-2015
利用视频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和信息记录。 [GB 50395-2007,2.0.5]
3.1.9
环境照度 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
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可见光谱范同内)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GB 50395-2007,2.0.13]
本标准适用于金关工程二期中各级海关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中视频监控系统 设备的选型。与海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的相关设备接口应符合本标准。本标准与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配套使用,是各级海关视频监控系统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标准中的前端设备是指固定式摄像机、高速网络球机;处理、控制设备是指视频监控服务器、视频监控网关、解 码器;记录设备是指网络硬盘录像机(NVR)。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4)一、工程概述 (4)二、系统概述 (4)第2章视频监控子系统 (6)一、系统概述 (6)二、设计依据和原则 (6)1、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6)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7)三、系统设计思想 (7)四、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及原理 (8)1、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8)1.1前端部分 (8)1.2传输部分 (8)1.3后端部分 (10)2、视频监控系统规划 (11)五、设备供应商简介 (14)六、系统设备简介 (16)1、IP网络红外枪机(金三立ST-NT5042H) (16)1.1主要特性 (16)1.2技术参数 (18)2、IP网络恒速球机(金三立ST-NT8279HR) (19)2.1主要特性 (20)3.2技术参数 (22)3、视频管理(金三立ST-NTMS-CD08) (23)3.1主要特性 (24)3.2技术参数 (25)4、存储服务器(金三立ST-NTMS-SD02) (26)4.1、主要特性 (26)4.2技术参数 (27)5、视频接入交换机(华为ST-NT5042H) (28)第1章工程概述一、工程概述XXXXXXXX市视频监控系统本次系统建设属于改扩建项目,依照XXXXXXXX实际需求及XXXXXXXX总体规划相关要求,本次建设项目是视频监控系统。
本次设计主要考虑到与前期系统的融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升级。
总体规划主要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搭建及系统的运行,后期由总集成平台管理软件来完成纳入市政服务中心现用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与省、市、县三级联网电子监察系统无缝对接。
二、系统概述XXXXXXXX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清晰合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形成一个全方位智能安防管理系统。
为确保系统建设的严密性、完整性,本次设计对前端信号采集、传输部分、控制部分均采用了技术非常成熟的可靠产品。
本着从设计的角度杜绝系统规划的可能隐患,结合建设方的宏观功能需求、行业相关规范及考虑综合性价比等因素,对该项目进行了细化规划设计。
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DB 42/T XXXX—XXXX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ion of Utility Tunnel Management Platfor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目录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构成和功能 (2)4.1 系统概述 (2)4.2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4.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2)4.5 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 (3)4.6 视频监控系统 (3)4.7 安防系统 (3)4.8 语音通讯系统 (3)4.9 监控网络 (4)4.10 综合管控平台 (4)5 系统技术要求 (4)6 数据传输要求 (5)6.1 数据接口 (5)6.2 监控网络数据传输 (5)6.3 数据信息安全 (5)7 安装调试 (5)7.1 安装 (5)7.2 调试 (5)8 系统验收及维护 (6)8.1 系统验收 (6)8.2 系统维护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xxxx(单位)负责相关内容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
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建设用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集成的术语与定语、构成与功能、技术要求、施工要求以及系统测试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本标准的主要是用者为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人员。
系统集成方法

XX 系统集成方案前言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的基石是各个弱电智能子系统,但管理核心是楼宇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SystemBMS)与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IBMS),由这些系统进行最优化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建筑系统。
有的将IBMS 译为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的缩写,认为BMS 与IBMS 仅仅是集成程度的不同,但概念相同。
BMS集成了BAS,CCTV,SAS,FAS,CARD等系统,IBMS是BMS与OAS,PMS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有的索性把BMS看作IBMS。
把IBMS理解为BMS,缺少了大楼有关非设备信息的处理;把IBMS看作是由BMS、OAS、PMS简单的组合,没有充分挖掘智能建筑的信息处理智能化潜力,达到实用、智能的效果。
作为智能建筑有机体,将IBMS 理解为Information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更为合理。
Information包含了智能建筑设备运行、联动以及相关建筑物其他信息的处理等内容,本身包含了集成(Integrated)内容,是BMS与楼宇相关的物业管理及其工作流有机结合的组合体,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与查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IBMS,对建筑物进行的设备系统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对物业信息自动处理与报警提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一个高效、便利、可靠的管理手段,实现了整个建筑物的智能监控与信息自动处理及有效管理。
系统集成将建筑内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将子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的共享,生成能够涵盖信息的收集与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的能力,在提高各子系统水平的基础上,对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各种子系统进行协调与优化,以增加少量的投资,求得总体的优化,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投标陈述20分钟 ppt课件

泉州市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 莆田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晋江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漳州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寿宁县110公安指挥系统 周宁县110公安指挥系统
浙江省:
湖州市119消防指挥系统 台州市119消防指挥系统 临安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湖州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台州市110公安指挥系统
吉林省:
投标陈述20分钟
综合接处警子系统-中心
接处警界面
• 采用一机三屏设计,一屏显示接处警调度信息,一屏显示电子地图信息,一屏显示公安综合信息、与电子政务的交 换信息等;
• 能够接收来自公网的110、122、119的报警信息,三种业务的报警提供不同的报警信息界面 • 多席位调度,多键位调度、一键多号轮流调度 • 110、122、119、旅馆典当业报警、GPS车辆报警,各业务报警的界面不同 • 在坐席上可自动获取报警电话的三字段信息 • 可与地图屏联动,快速定位,并提供地图的最短路径功能 • 提供智能录入手段(数据字典、拼音首字母等) • 多通道、全程录音,可在坐席上查询播放,也可以通过内外线电话、音箱放音 • 提供智能排队策略(火警优先、领导优先)等 • 提供对恶意、骚扰电话的有效处理手段(加入黑名单、播放教育语音等) • 重复报警的提示(报警电话、报警区域等综合判断重复报警,并给出提示) • 软件系统采用自研的YAUSE CTI中间件,该中间件支持所有基于CTI标准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从而保证二期使用国
可提示中心接处警人员 3. 能打印调度出车单,并在接收命令时启动联动设备 4. 能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案件处置流程、化危品处置办法
可以采用一机双屏或一机一屏
投标陈述20分钟
有无线调度系统(有线)
市三台合一指挥中心
YA-61数字程控交换机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前言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图像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防火防盗等智能设备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
本规范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功能、图像采集方式、图像语音编解码方式、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网络通讯媒介及带宽需要、系统性能、设备构成及安装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目录1范围................................................................................ 52引用标准............................................................................ 63定义................................................................................ 74总体要求............................................................................ 85系统建设目标........................................................................ 96系统建设规模和结构................................................................ 107 系统网络通信要求 ................................................................... 118系统结构.......................................................................... 128.1系统结构要求................................................................................................................................. 128.2系统扩展技术要求.......................................................................................................................... 128.3系统结构........................................................................................................................................ 129系统功能要求......................................................................... 149.1监控中心功能要求 ....................................................................................................................... 149.1.1实时图像监控.................................................................. 149.1.2远程控制...................................................................... 149.1.3报警管理...................................................................... 149.1.4图像管理...................................................................... 159.1.5安全管理...................................................................... 159.1.6功能配置...................................................................... 159.1.7系统管理...................................................................... 159.1.8网络浏览...................................................................... 159.2管理服务器功能要求 ...................................................................................................................... 159.2.1用户管理...................................................................... 159.2.2用户权限管理.................................................................. 169.2.3数据配置...................................................................... 169.2.4数据转发...................................................................... 169.2.5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心跳测试).................................................. 169.2.6告警、事件、日志记录.......................................................... 169.3变电站端系统功能要求................................................................................................................... 169.3.1实时图像监控.................................................................. 169.3.2报警功能...................................................................... 169.3.3控制功能...................................................................... 179.3.4图像录像管理.................................................................. 179.3.5接受远方配置功能.............................................................. 179.3.6系统对时功能.................................................................. 1710系统视频图像技术要求................................................................ 1810.1视频信号制式 ............................................................................................................................... 1810.2视频编解码标准............................................................................................................................ 1810.3图像质量....................................................................................................................................... 1811系统设备配置要求.................................................................... 1911.1站端设备配置要求........................................................................................................................ 1911.1.1机柜......................................................................... 1911.1.2站端视频处理单元............................................................. 1911.1.3电源......................................................................... 1911.1.4外围监控设备................................................................. 1911.1.5报警探测器................................................................... 2111.2监控中心设备配置要求................................................................................................................. 2111.2.1监控中心值班员工作站......................................................... 2111.2.2其他设备..................................................................... 2211.3变电站基建工程监控典型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信
信息服务平台
安运
息
新建应用
全行
标数
据
业业业 务务务
已已 有有
保维
准应
用
应应应 用用用
系系 统统
障护
化
支撑
体体
支撑
集成
体
系系
信息共享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
系
基础设施平台
图 1 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给出了环境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用于环境信息系统建设规 划,也可用于任务的分解。 在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中,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遵从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依托环境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和环境信息运行管理体系,在基础设施平台之上,利用应用支撑平台来进行新应用系统的构建和 已有系统的集成,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中按照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规范环境信息系 统的建设,避免和减少新的“信息孤岛”出现,从而减少集成的难度和投入,提升环境信息化整体效益。 4.2 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总体框架 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包括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237-1994 术语学基本词汇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总 则
1.0.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 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 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 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 实施。 1.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 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 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2术 语
2.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 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 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模拟视频信号 基于目前的模拟电视模式,所 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 基带图像信号。
2术 语
2.0.16实时性 一般指图像记录或显示的连续性(通 常指帧率不低于25fps的图像为实时 图像);在视频传输中,指终端图像 显示与现场发生的同时性或者及时 性,它通常由延迟时间表征。 2.0.17图像分辨率 人眼对电视图像细节辨认清晰程度 的量度,在数值上等于在显示平面 水平扫描方向上,能够分辨的最多 的目标图像的电视线数。
4对于重要的固定区域的报警录像宜 提供报警前的图像记录。 5根据安全管理需要,系统应能记录 现场声音信息。 5.0.8系统监视或回放的图像应清晰、 稳定,显示方式应满足安全管理要 求。显示画面上应有图像编号/地 址、时间、日期等。文字显示应采 用简体中文。电梯轿厢内的图像显 示宜包含电梯轿厢所在楼层信息和 运行状态的信息。
5系 统功 能、 性能 设计
4系统应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的 接口。当其他系统向视频系统 给出联动信号时,系统能按照 预定工作模式,切换出相应部 位的图像至指定监视器上,并 能启动视频记录设备,其联动 响应时间不大于4s。 5辅助照明联动应与相应联动摄 像机的图像显示协调同步。
5系 统功 能、 性能 设计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

1.1联网接入架构各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
公安机关在互联网上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各类社会单位的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接入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
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能够整合并统一管理所有不同链路、不同技术要求的社会图像监控资源。
未来,随着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逐渐增多,有条件的派出所也可建设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
县(市、区)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内部署建设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用于接入汇聚本辖区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
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县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本市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省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全省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各级平台应搭建于具备固定IP的互联网环境下,兼顾经济性与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县级以上平台互联网带宽应不低于50M。
5.1.1通信协议结构5.1.1.1概述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通信协议的结构见下图所示。
图通信协议结构图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
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传输。
5.1.1.2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媒体点播、历史媒体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RFC 3261(SIP)规定的REGISTER、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媒体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
SIP消息应支持基于UDP和TCP传输。
5.1.1.3会话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RFC 4566(SDP)协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
视频监控系统简介

目录前言。
2第1章视频监控系统。
31.1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31.2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3第2章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42.1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42.2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42.3数字视频监控录像系统。
62.4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
7 第3章闭路监控系统。
73.1闭路监控系统组成。
73.2硬盘录像机。
83.3闭路监控系统供电。
83.4闭路控制系统。
8第4章控制信号的传输。
84.1线材选择。
84.2双绞线介绍。
94.3常用的控制信号的传输方式。
10 第5章主要设备介绍。
105.1设备介绍。
105.2设备清单。
11 第6章参考文献。
12第7章心得体会。
13 第8章附图。
前言图像视觉信息是人类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而视频图像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连续的静态图像,它是对客观事物形象生动的描述,是一种直观且具体的信息表达形式。
随着网络、通信和微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和内容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同时,对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们对监控系统的需求。
过去对一些重要地点的监控是由人的看管来完成,而在现代社会,需要监控的地点越来越多,对监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财产,还为了保护机密材料,尤其对一些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单位,监控系统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商场、仓库、银行及一些保密单位,需要对某些关键地点进行长期监控,严防有人非法侵入。
现代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完成对重要场所的监控,在有人侵入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通知值班人员。
视频信号含有及其丰富、直观的信息,最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因此许多先进的监控系统都利用视频信号进行监控,不仅检测灵敏度高,而且便于记录和观察现场信息。
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及报警联网系统采用红外线探测器装置,靠感应热能的变化来探测入侵者,将入侵者发出的红外线能量转化为报警控制信号。
由于这种系统技术上存在很大局限,大多数只能用于现场监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2。
3系统功能和特点商业广场楼宇大功率动力和制冷设备比重较少,照明灯具则相对比重更多。
使用照明控制系统,更能体现其在节能与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节能是照明控制系统的最大优势.传统的楼宇公共区域照明工作模式,只能是白天关灯,晚上开灯.而采用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人流量,进行时间段、工作模式的细分,把不必要的照明关掉,在需要时自动开启。
同时,系统还能充分利用自然光,自动调节室内照度。
控制系统实现了不同工作场合的多种照明工作模式,在保证必要照明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灯具的工作时间,节省了不必要的能源开支,也延长了灯具的寿命。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合理地选用光源、灯具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都能提高照明质量。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具有开关和调光两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照明场所的平均照度值,从而提高照度均匀性.同时,系统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自动调节照度。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节能和节省灯具使用的同时,有效节省了电费与管理费用的支出.根据一般的办公商业广场运营的经验来看,节能效果能达到40%以上,一般的商场、酒店、地铁站等节能效果也能达到25%~30%。
5.2。
4设计目标以自动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系统。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需要有人的参与,照明系统自动实现开关和调光功能。
既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量,也排除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不定时开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情况出现。
5。
2。
5系统设计说明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作为现代建筑,而每层楼梯间、电梯、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灯光繁多,智能化的控制照明亦是最能体现建筑档次与节能。
灯光耗能量大,因此对于照明节能的要求较高,效果要求显著;人流量和照明量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人流量越多,需要打开的光源越多;顾客对于灯光有较高的指标要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合来设置不同的场景.根据我司和本项目相关单位针的直接沟通交流,并结合以往此类型项目实施中的实际经验,我们对于本项目各控制区域需要用到的控制手段分析如下:整个系统分为3子网, 子网通过带以太网RJ45接口的总线耦合器(网关)和主控室连接.区域子网1 子网2 子网3负一楼/负三楼● ○ ○ 一楼●● ○ 二楼/四楼 ○ ●● 下图为根据不同的天气形成的效果图:项目名称 控制区域控 制 原 则 XX 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商业广场公共区域(包括地下室车场、首层大堂、大厅、公共走廊、电梯厅等)时钟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室外广场环境照明时钟控制、场景控制、计算机控制 建筑物泛光照明时钟控制、计算机控制 景观照明(预留)时钟控制、计算机控制晴天阴天雨天5.2。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前 言 .............................................................................. 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交换信息 xml 描述 .................................................................... 2 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方式 .......................................................... 2 6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用网络基础 .................................................... 3 7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频度 .......................................................... 3 8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型 .......................................................... 3 9 信息交换流程 ........................................................................ 4 10 数据交换报文规范 .................................................................. 11 11 信息结构描述 ...................................................................... 15 12 代码 .............................................................................. 9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 Schema ................................... 10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Systemcode Schema .......................................... 18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数据类型 Schema ............................................. 18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数据交换报文格式 ........................................... 196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单位类别编码 ............................................... 206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企业规模编码 ............................................... 206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注册类型编码 ............................................... 206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计量单位编码 ............................................... 207 附 录 I (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代码 ................................................. 208 附 录 J (规范性附录) 流域编码 ................................................... 209 附 录 K (规范性附录) 水域功能区类别编码 ......................................... 211 附 录 L (规范性附录) 排放规律编码 ............................................... 211 附 录 M (规范性附录) 排放去向编码 ............................................... 212 附 录 N (规范性附录) 燃料分类编码 ............................................... 212 附 录 O (规范性附录) 燃烧方式编码 ............................................... 213 附 录 P (资料性附录) 层次结构图图符说明 ......................................... 213 附 录 Q (资料性附录) xml Schema 文件结构说明 ..................................... 214 附 录 R (资料性附录)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 XML ...................................... 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 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 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实现污染源 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标准。
00-PMBOK第六版_中文版(带完整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 1. 引论............................................................................................................................................ 1
2. 项目运行环境......................................................................................................................... 37 2.1 概述................................................................................................................................. 37 2.2 事业环境因素................................................................................................................ 38 2.2.1 组织内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8 2.2.2 组织外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9
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业务与技术规范(SF03006-2012)正文

**联动报警方式33
8.2.1联动报警信息传递总体要求33
8.2.2联动报警方式34
8.2.3重点区域联动报警处理流程35
9.指挥调度子系统44
**系统构成和基本功能44
9.1.1通信调度系统44
9.1.2智能指挥调度系统44
9.1.3远程指挥调度系统45
9.1.4移动指挥系统45
9.1.5综合处警系统45
**系统接口要求56
10.5.1内部接口要求56
10.5.2外部接口要求58
**主要设备选址、选型及安装要求58
10.6.1总体要求58
10.6.2摄像设备选址要求58
10.6.3摄像设备的安装要求62
10.6.4摄像机的选型要求62
10.6.5球型摄像机的选型要求62
10.6.6防护罩的选型要求63
**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是经联网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设备。
**
报警
报警源是指用来探测和发出信号通告面临不正常状态,并发出一个指示面临危险报警信号的电气设备和网络。
**
联动
联动是指设备和相关联的应用程序之间,一个设备发生变化时,相关其他设备通过关联的应用程序也跟着发生变化。
**
预案
预案也称为应急预案,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计划或方案。
**
监狱应急指挥中心**mand center of prison
监狱应急指挥中心是监狱的指挥调度机构,受理电话、短信、传真、邮件等各种方式的报警和视频监控、周界、门禁等各种安防子系统的告警,并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综合课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ode of design for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GB 50395-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 年8 月1 日 2 1总则1.0.1为了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提高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ideo surveillanceampcontrol systemVSCS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模拟视频信号video signal基于目前的模拟电视模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图像信号。
2.0.3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过处理或从光学图像直接经数字转换获得的具有严格时间顺序的数字信号表示为特定数据结构的能够表征原始图像信息的数据。
2.0.4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on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2.0.5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和信息记录。
2.0.6视频传输video transport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的过程。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BSS分册-v5

中国电信远程视频监控技术规范-3.0支撑系统接口分册(送审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04月目录前言 (1)1、编制说明 (2)2、引用文献和标准 (3)3、定义和缩略语 (4)4、系统接口关系 (5)4.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BSS (5)4.2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商务领航 (6)5、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97、CRM (7)5.1业务流程(受理) (7)5.2流程概述 (7)5.3接口目标 (8)5.4接口协议 (8)5.5接口方式、接口实现 (8)5.6业务功能和流程 (8)5.6.1 客户开户 (8)5.6.2 客户销户 (11)5.6.3 客户信息变更 (13)5.6.4 装机(添加设备) (16)5.6.5 装机信息变更 (19)5.6.6 拆机/停机/复机 (22)5.6.7 设备权限划归 (25)6、与计费接口 (28)6.1.1 接口方式 (28)6.1.2 采集频率 (28)6.1.3 话单文件要求 (28)6.1.4 话单文件命名规则 (28)6.1.5 话单文件结构 (28)6.1.6 网络视频监控详单信息 (29)6.1.7 话单处理 (29)7、网络视频监控与商务领航 (31)7.1业务流程 (32)7.1.1 帐号申请 (32)7.1.2 帐号销除 (34)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未经同意,请勿翻印版本:0.11 文档信息修改过程评审过程前言本标准规定了网络视频监控业务中心服务平台系统与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CRM/97、计费帐务系统)之间,以及商务领航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职责、功能定位,以及相互之间信息交互的接口规范。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特别感谢:XXXXXX 公司在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1、编制说明本技术规范可为中国电信宽带网络环境下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又称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中心服务平台系统的功能开发、产品设计、入网检测、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和验收,管理维护,以及业务系统之间的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PCS-9651D

当把装置输出的接点连接到外部回路时,须仔细检查所用的外部电源电压,以防止所连接的回 路过热。 连接电缆 小心处理连接的电缆避免施加过大的外力。
版权声明
版本: R1.00 P/N: ZL_DYBH5309.1202 Copyright © 2010 NR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们对本文档及其中的内容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除非特别授权, 禁 止复制或向第三方分发。 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 本公司必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请联系: 电话:025-52107703、8008289967、4008289967 传真:025-52100770 或登陆网站:/ser_sup 购买产品,请联系: 电话:025-87178911,传真: 025-52100511、025-52100512 电子信箱:market@
邮编 211102
ii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PCS-9651 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目录
前言 ................................................................................................................................................. i 目录 ............................................................................................................................................... iii 第 1 章 概述.................................................................................................................................... 1 1.1 应用范围 ........................................................................................................................... 1 1.2 功能配置 ........................................................................................................................... 2 1.3 性能特征 ........................................................................................................................... 3 1.4 订货须知 ........................................................................................................................... 4 第 2 章 技术参数 ............................................................................................................................ 5 2.1 电气参数 ........................................................................................................................... 5 2.2 机械结构 ........................................................................................................................... 6 2.3 环境条件参数 .................................................................................................................... 6 2.4 通信端口 ........................................................................................................................... 7 2.5 型式试验 ........................................................................................................................... 8 2.6 认证 .................................................................................................................................. 8 2.7 保护功能 ........................................................................................................................... 8 2.8 管理功能参数 .................................................................................................................. 10 第 3 章 保护原理 .......................................................................................................................... 13 3.1 概述 ................................................................................................................................ 13 3.2 装置启动元件 .................................................................................................................. 13 3.3 备用电源自投 .................................................................................................................. 14 3.4 分段开关保护原理说明 .................................................................................................... 16 3.5 PT 断线 ............................................................................................................................ 16 3.6 装置自检 ......................................................................................................................... 17 3.7 装置运行告警 .................................................................................................................. 17 3.8 遥控、遥测、遥信功能 .................................................................................................... 17 3.9 时间管理 ......................................................................................................................... 17 3.10 保护逻辑框图 ................................................................................................................ 19 第 4 章 硬件描述 .......................................................................................................................... 23
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管理规定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粤环〔2008〕9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管理规定》及相关验收技术指南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为规范我省国家、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验收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管理规定》及相关验收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我局环境监察分局反映。
附件:1.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管理规定2.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现场验收比对监测技术指南1 / 273.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及系统联网验收技术指南二○○八年十月十日2 / 27主题词:环保在线监控验收规定通知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08年10月13日印发附件一广东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我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工作,保证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质量,根据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国家、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验收管理。
其他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验收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在线监控系统,由在线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在线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视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在线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实施地级以上市监控中心的验收工作;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工作。
第五条省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编制全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监测设备验收技术规范,实施验收比对监测的质量控制1 / 27和质量保证工作,对各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技术检测评估工作实施指导;地级以上市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同级环境信息机构和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实施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验收现场比对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及联网等技术检测评估工作。
视频资源接入集成与数据运维服务项目建设方案

视频资源接入集成与数据运维服务项目建设方案通过视频资源接入集成与运维服务,实施区一、二、三类视频点的一机一档数据采集入库、网络接入配置、平台接入配置,以及项目质保期内视频资源数据更新维护。
1.1.1二、三类视频接入联网平台和运维平台集成服务区视频监控系统完成标清、高清视频监控二类点、三类点、社会视频点,估算约20000路。
要求将以上二、三类、社会面的视频资源接入联网平台和运维平台,完成平台数据配置。
在三年运维期内,二、三类、社会点视频数据更新或增加的,需同步更新平台数据配置。
1.1.2联网平台和运维平台数据维护1.1.2.1数据元标准系统中的数据定义要求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省公安厅有关规范,本项目根据标准的有关规定建设,其采用的标准和有关规范的系统数据项包括名称、字段名、类型、长度、代码等。
本项目应按照《广东公安信息共享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进行数据共享。
1.1.2.2设备运维数据本期设备运维信息包括不少于全区前端二、三类图像采集点的运行维护信息,重点涵盖相关设备的在线状态以及设备的工作状态等相关内容,本期将在新建的运维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村镇相关节点的运维信息的同步更新,构建设备运维信息库。
1.1.3二、三类点视频资源数据采集统计入库本期二、三点类图像采集点基础数据约20000个的基础属性及索引信息,重点包括命名规则、地理信息坐标、资源目录等相关内容,本期将在新改造升级联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村镇二、三类图像采集点基础数据的同步更新,构建区级二、三类图像采集点基础信息库。
1.1.4运维人员驻场服务本项目需提供不少于1人次的工程师开展4年现场运维服务,负责区一、二、三类点的日常运维考核和监督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自动监控的视频系统与中心平台的集成,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统一展示,为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自动监控视频数据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标准。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春贻、黎嘉明、王彦刚、付红彬。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解释。
一、范围 (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三、术语和定义 (2)3.1 XML (2)3.2 XML-RPC (2)3.3 监控中心平台 (3)3.4 视频系统 (3)3.5 视频监控运营商 (3)3.6 视频系统集成 (3)3.7 视频服务节点 (3)3.8 客户端视频控件 (3)3.9 CamID(视频点位ID) (4)四、总体结构 (4)4.1 城市级系统结构 (4)4.2 省市级系统结构 (5)五、系统网络结构 (6)六、视频数据分类 (7)6.1 实时视频 (7)6.2 历史录像 (8)七、时间同步 (8)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 (8)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 (8)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 (9)九、客户端集成要求 (10)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 (10)9.2 控件运行要求 (10)9.3 网络连接要求 (11)9.4 需要实现的方法(method) (11)十、服务器端集成要求 (15)10.1 实时视频接口 (15)10.2 历史视频接口 (17)10.3 开关灯集成 (21)十一、部署要求 (24)11.1 监控中心平台 (24)11.2 视频监控运营商 (24)一、范围本规范主要用于广东省内省级监控中心平台及城市级监控中心平台与视频系统之间的集成规范,监控中心平台与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部署都需要遵循本规范所提要求,以使视频系统可以集成到中心平台中,省级和城市级的用户都可以从中心平台中查看到视频数据。
广东省内各区、县级监控中心平台与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部署可参照本规范要求。
本规范只包含监控中心平台与视频系统在集成方面的要求,不包含视频系统内部的设置和设置。
视频系统内部使用的视频编码、解码规范,视频录像存放的方式,云台控制的协议等不包含在本规范中。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 13000.1- 1993)《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 2312-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全国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89)《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环境污染类别代码》(GB/T 16705-1996)《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GB/T 16706-199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HJ/T 75-200_)《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_)《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GB/T 17295-1998)《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7年第49号)《中国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粤环函【2007】1163号)XML-RPC规范(XML-RPC Specification:/spec)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化信息标准推动组织)、IT厂商等提出的XML相关规范与技术三、术语和定义本部分对本规范中所涉及的术语进行一致性定义。
3.1 XML可扩展置标语言3.2 XML-RPCXML-RPC是一套规范及其一系列的实现,允许运行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环境的程序基于TCP/IP网路进行远程过程调用。
在本规范中,监控中心平台与视频服务节点的服务器端的集成通讯采用XML-RPC协议。
XML-RPC的详细规范请参看:/spec。
3.3 监控中心平台运行在监控中心的一套功能完备,扩展性强的计算机软件及其配套的硬件设备,监控中心平台可集成多个监测仪器运营商的监测数据以及多个视频监控运营商的视频数据,并负责与上级、下级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平台交换数据。
3.4 视频系统提供视频监控的系统,功能包括实时视频浏览、实时视频控制、历史录像存储、历史录像浏览、视频设备配置、管理等。
3.5 视频监控运营商由环保部门委托建设和实施视频系统的运营商。
视频监控运营商除了需要负责各种视频设备采购、安装、配置外,还需要负责现场端视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在监控中心的视频服务节点的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并需要遵循本规范的要求,开发相应的软件与监控中心平台软件集成。
3.6 视频系统集成在监控中心,视频监控运营商需要遵循本规范的要求,开发相应的软件与监控中心平台软件集成,以使系统用户可以在监控中心平台中同时查看在线监控点位的监测数据和视频数据。
视频系统集成需遵循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两方面的集成要求。
3.7 视频服务节点放置在监控中心,由视频监控运营商负责建设并维护管理的一套软硬件设备的集合,可以包含一到多台服务器、存储和备份设备、视频服务器软件等等,并能够实现视频数据的收集、存储、分发,视频设备的远程配置、控制和管理,以及与监控中心平台在服务器端的集成等功能。
3.8 客户端视频控件由视频监控运营商提供,集成到监控中心平台软件中,运行于系统用户客户端浏览器中的客户端视频控件,并需遵循本规范实现客户端集成的要求。
3.9 CamID(视频点位ID)CamID(视频点位ID)在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的集成都需要使用,是在整个系统中对监控点的唯一标识。
一个CamID只对应一路视频和音频以及一个控制云台,而一个监控站(污染源企业)可以有一个到多个CamID。
CamID由监控中心平台软件生成,格式为:6位行政区号+下划线(_)+监控站编号(污染源企业)+下划线(_)+视频点编号例如:440302_12_1,其中“440302”为行政区号,“12”为监控站(污染源企业)编号,“1”为视频点编号。
其中,前两个编号(行政区号、监控站编号)与自动监测数据信息交换中监测数据交换用到的编号是一致的。
CamID会在集成的系统上线时,由系统管理员使用监控中心平台的视频点位管理功能生成,并发布给视频系统供应商。
而视频系统供应商需要在视频系统中设定每个CamID与自己管理的视频系统内部的视频设备的对应关系。
四、总体结构4.1 城市级系统结构城市级的系统主要由“现场——监控中心”两级组成。
视频数据由现场的视频监控设备采集,编码,通过网络传送到监控中心,由视频监控运营商的视频服务节点负责收集、存储、分发,并遵循规范与监控中心平台软件集成。
城市级系统用户在中心平台软件中,通过集成在软件中的视频控件查看实时视频和历史录像。
视频控件由视频监控运营商提供,通过视频服务节点获取视频数据,不直接连接到现场的监控设备。
4.2 省市级系统结构省市级系统在市级视频系统“现场——市监控中心”两级的基础上,增加省级监控中心,成为“现场——市监控中心——省监控中心”三级结构,省级监控中心通过广东省环保政务网与各市的监控中心连接,省级监控中心中的平台软件与市级监控中心中的视频服务器节点直接相连。
市级视频监控运营商除了需要和市级监控中心平台软件集成外,还需要与省监控中心平台集成,与两方面的集成都需要遵循本规范。
省级系统用户在省中心平台软件中,通过集成在软件中的视频控件查看实时视频和历史录像。
视频控件由各市视频监控运营商提供,通过各市的视频服务节点获取视频数据,不直接连接到现场的监控设备。
五、系统网络结构省市级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由“现场——市监控中心——省监控中心”三级组成。
整个网络涉及四个网络节点:现场节点、视频服务节点、市级用户节点、省级用户节点,其中视频服务节点是联系各个节点的中心,各个节点都需要与视频服务节点直接相连。
六、视频数据分类6.1 实时视频实时视频是指反映现场实时状况的视频(也可以包含音频),视频数据由现场的摄像机捕捉,经过实时编码,通过网络传送到视频服务节点,并由视频服务节点实时分发给系统用户。
系统用户通过监控中心平台集成的客户端视频控件查看现场实时的视频图像,并可以即时发送指令,控制现场视频监控的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
6.2 历史录像历史录像是反映以往时间视频(也可以包含音频)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一般以文件的方式分段存放在现场监控设备或者监控中心的视频服务节点中,但必须由视频服务节点分发给系统用户。
分段的方式和存放的位置可由环保部门与视频监控运营商根据网络的情况和建造维护的成本商定。
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平台集成的客户端视频控件,查看不同时间、不同点位的历史录像。
七、时间同步视频系统集成涉及到监控中心平台的服务器和视频服务节点的服务器、现场的控制设备、视频设备等,都需要直接或间接与权威的标准时间发播机构作时间同步。
推荐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作时间同步。
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实时视频的播放,主要经过获取票据、使用票据两个流程。
票据由视频服务器节点发放,通过中心平台软件发送给有权限的客户端使用,而发放以后每个票据只能够使用一次,使用后被注销失效。
具体的步骤如下图: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历史录像的播放,主要经过获取历史视频列表、获取票据、使用票据三个流程,其中后面两个流程与实时视频的流程类似。
监控中心平台会向视频服务节点查询某一点位在某个时间段的历史视频列表,供系统用户选择,再播放用户选择的历史录像段。
九、客户端集成要求客户端的集成要求视频监控运营商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客户端视频控件,并要求监控中心平台按照统一的接口调用这一控件。
客户端视频控件需要符合以下的要求: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即查看实时视频和历史录像都使用同一个客户端视频控件9.2 控件运行要求运行稳定、可靠、安全,并且不会对被嵌入的监控中心平台网页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