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中考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数学中,动点问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题型。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学生结合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利用函数、方程等知识解决。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建立模型:首先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于动点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2.转化问题:动点问题往往涉及到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变化,因此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比如,可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来描述点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3.寻找规律:动点问题中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点的运动轨迹是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
因此,需要认真观察、分析,找到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4.分类讨论: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有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比如点的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逐一解决不同情况下的数学问题。
5.综合分析:动点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比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6.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解决动点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比如函数的性质、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等。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加强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
7.注意细节: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需要注意细节,比如点的坐标、单位等。
如果这些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解题错误。
总之,解决动点问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通过转化问题、寻找规律、分类讨论、综合分析等方法来解决。
同时,也需要注意细节处理。
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个物体或者某个点的位置或者速度的变化问题。
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利用公式计算:对于简单的动点问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物理公式或者数学公式计算出所求的位置或者速度。
比如,如果已知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可以使用匀加速度公式来计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
2. 利用图像分析:对于复杂的动点问题,可以将物体的运动过程绘制成图像,然后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几何关系,来推导出所求的位置或者速度。
比如,可以绘制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通过观察图像的形状和变化趋势,来推导物体的速度。
3. 利用微积分方法:对于连续的动点问题,可以使用微积分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求导或者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所求的位置或者速度。
4. 利用矢量方法:对于多维空间中的动点问题,可以使用矢量的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矢量的形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并且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
比如,可以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表示为矢量函数,然后通过对矢量函数进行求导或者积分,来求得所求的位置或者速度。
以上是解决动点问题的一些常见方法,根据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初中物理学动点问题是指分析物体在空间中沿特定轨迹运动的问题。
动点问题通常涉及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其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动点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物理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将对初中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加速度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在物理学中,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有着具体的数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动点问题。
初中生需要掌握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才能解决动点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相等,速度不变。
针对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求出物体的位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
3.变速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相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初中物理学中更具有挑战性。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加速度不为0。
在解决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需要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求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和位移。
针对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抛体运动的解决方法抛体运动是一个常见的动点问题,描述的是物体在被施加初速度的情况下,同时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通常需要掌握抛体运动的解决方法,包括通过初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物理量。
对于抛体运动,学生需要了解抛体的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动点题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1. 定义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2. 直译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 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 ,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 点坐标x ,y 与该参数t 的函数关系x =f (t ), y =g (t ),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 (x ,y )=0。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 ),用(x ,y )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一: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1:已知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sin 45sin sin C A B =+求点C 的轨迹。
【变式】:已知圆的圆心为M 1,圆的圆心为M 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二: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一条线段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且BM=a ,AM=b ,求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变式】: 动点P (x,y )到两定点A (-3,0)和B (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2||||=PB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三: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
动点问题所有题型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所有题型解题技巧摘要:1.动点问题概述2.动点问题分类与解题思路a.直线动点问题b.圆动点问题c.曲线动点问题3.解题技巧总结4.动点问题应用实例解析5.动点问题练习与解答正文:动点问题是指在数学中,涉及点到点之间运动的问题。
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问题概述动点问题涉及几何、函数、方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一般来说,动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目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点在运动。
2.运动过程中,点与直线、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求解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动点问题分类与解题思路1.直线动点问题直线动点问题主要涉及点到直线的距离、角度等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直线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直线的距离或角度的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2.圆动点问题圆动点问题主要涉及点到圆心、圆上的点等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圆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圆心距离、圆上的角度等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3.曲线动点问题曲线动点问题涉及点到曲线的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曲线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曲线的关系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三、解题技巧总结1.熟练掌握几何知识,如直线、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圆的距离公式。
2.灵活运用函数、方程的知识,建立动点问题的关系方程。
3.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如代数法、几何法等。
四、动点问题应用实例解析以下为一个动点问题的实例: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点P在直线l上,且满足PA=PB,其中A、B为圆O的两点,圆O的方程为x^2+y^2=4。
求点P的坐标。
解:根据题意,先求出点A、B的坐标,然后根据PA=PB建立方程,最后求解得到点P的坐标。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概述。
1. 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
- 明确动点是在直线(如数轴、坐标轴上的直线)上运动,还是在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或内部)中运动。
例如,在数轴上的动点,其位置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而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则需要用一对数(x,y)来表示。
2. 用含时间t(或其他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线段的长度。
- 若动点在数轴上,设动点的初始位置为a,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则经过t时间后动点的位置为a + vt(当向右运动时v为正,向左运动时v为负),两点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它们在数轴上的坐标相减的绝对值来表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动点P(x,y)从点A(x_1,y_1)出发,沿x轴方向速度为v_x,沿y轴方向速度为v_y,运动时间为t,则x = x_1+v_xt,y=y_1 + v_yt。
对于线段长度,可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d=√((x_2 - x_1)^2+(y_2 - y_1)^2),将坐标用含t 的式子代入来表示线段长度。
3.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 常见的等量关系有:线段相等、面积相等、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等。
例如,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得到关于t(或其他变量)的值。
二、题目及解析。
1. 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 - 1和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所以| x - (-1)|=| x - 3|,即| x + 1|=| x - 3|。
当x+1=x - 3时,方程无解;当x + 1=-(x - 3)时,x+1=-x + 3,2x=2,解得x = 1。
- 若点P在点A、点B之间,且PA+PB = 4,求点P对应的数x。
- 解析:因为点P在A、B之间,PA=| x+1|=x + 1,PB=| x - 3|=3 - x,由PA+PB = 4可得x + 1+3 - x=4,恒成立,所以-1中的任意数都满足条件。
初二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初二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动点问题是在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解决动点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就初二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理解题意解决动点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题意。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公式;2.弄清楚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判断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二、画图分析画图分析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步骤。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画出图形;2.在图形上标注出已知量和未知量;3.根据问题要求,在图形上标出必要的点和线。
三、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题意确定需要的方程或不等式;2.根据图形关系建立方程或不等式;3.对于多个变量的情况,需要考虑分类讨论。
四、求解模型求解模型是解决动点问题的核心步骤。
在求解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2.对于多个变量的情况,需要分别求解并综合结果;3.对于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是否有解、解是否合理等。
五、整合答案整合答案是解决动点问题的最后一步。
在整合答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求解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2.根据题目要求给出答案;3.对于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是否有解、解是否合理等。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例1: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
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二、 特殊四边形边上动点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6厘米,60B ∠=°.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 、Q 同时从A 点出发,点P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 C B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 B C D →→→的方向运动,当点Q 运动到D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x 秒时,A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这里规定:点和线段是面积为BO 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 (1)点P 、Q 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 秒;(2)点P 、Q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当APQ △是等边三角形时x 的值是 秒;(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提示:第(3)问按点Q 到拐点时间B 、C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 提醒----- 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 。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 动点选择题(中考选择最后一道) 1排除法:(1)首先看趋势,排除明显不可能的(2)看图像上面的特殊点,算出特殊点的横纵坐标,排除错误的选项(3)求解析式:如果选项出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别需要确定开口方向,有时候可以不用完全算出解析式,确定了开口方向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4)如果解析式不好求,可以取分段函数的每一段的中点,如果这一段的端点坐标是,x y x y ,,1122)()( 确定纵坐标比+y y 212大还是小 中考再现1.(2017•天水)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4cm ,∠B=30°,点P 从点B 出发,以cm/s 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A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若△B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四个选项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均符合 第二步,看特殊点,四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两个区间,<<x 04和<<x 48,区间中点x =2和x =6,x =2时,长段线垂,线垂的作过,===<BQ BP Q BP y 2223,1343则易得答案为D .2.(2017•铁岭)如图,在射线AB 上顺次取两点C ,D ,使AC=CD=1,以CD 为边作矩形CDEF ,DE=2,将射线AB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记为α(其中0°<α<45°),旋转后记作射线AB′,射线AB′分别交矩形CDEF 的边CF ,DE 于点G ,H .若CG=x ,EH=y ,则下列函数图象中,能反映y 与x 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均符合第二步,看特殊点,A,B选项是过(2,0),C,D选项是过(1,0),当x=1时,由矩形知CF∥DE,∴△ACG∽△ADH,∴,∵AC=CD=1,∴AD=2,当x=1时,即GC=1,求出DH=2,EH=y=0,排除A,B,由0°<α<45°不含等号,所以不能取到(1,0),因此是D选项3.(2017•葫芦岛)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A,B,C都是增大,只有D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P,Q向右运动面积一直增大,所以排除D 选项第二步,看特殊点,A,B,C 三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一个区间,<<x 02,区间中点x =1,x =1时,,长段,线垂,线垂的作过,====<S CQ BQ BH H BP 14823 1.5,33333则易得答案为A .二、 动点解答题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此类问题动点是有运动速度和运动路径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动点运动的阶段(如果是在折线上面运动,每一个线段是一个阶段)为了方便理解,每一个阶段都任意画出动点的一个可能位置(动点解答题的解题关键是化动为静,这个“为静”指的是在每一个阶段里任意选一个位置,用t 把相关线段表示出来,这样运动的点在这个阶段内就是“静止”的了),画出对应的图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进而将每一个阶段涉及到的线段表示出来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例如:涉及到面积问题,用21底⨯高表示出面积,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 中考再现1.(2015江苏省)如图所示,在中,,,,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1)几秒钟后,可使?(2)几秒钟后,可使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1. 【分析】(1)第一步:确定分段,本题两个动点都只在一条线段移动,因此不用分段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设运动时间为t秒,P点从A出发,沿着AC运动,运动路程是AP= t,Q点从C出发,沿着CB运动,运动路程是CQ=2t ,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即 AC-AP=CQ,即解得,,则秒钟后,.(2)第二问因为前两步已经在第一问解决,直接进入第三步的面积为:,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一,,解得,,,答:秒或秒钟后,可使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2. (2015湖北省)如图,在矩形中,,E 是AD 的中点.动点从A 点出发,沿路线以秒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秒.将以EP 为折痕折叠,点A 的对应点记为. 当点在边AB 上,且点在边BC 上时,求运动时间;【分析】第一步:确定分段,本题只有一个动点P ,P 在线段AB 运动,不用分段 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运动时间为t 秒,P 点从A 出发,沿着AB 运动,运动路程是AP= t ,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当点在边AB 上,且点在边BC 上时,根据折叠不变性,为因又,,。
专题03 数轴上动点问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方法清单)(7个题型解读+提升训练)(原卷版)
专题03 数轴上动点问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方法清单)(7个题型解读+提升训练)【方法清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抓住动点,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 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 尽量用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1.画图形2.表线段3.列方程4.求正解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一左边点表示的数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b; 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是数形结合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题型一、数轴上与速度、时间、距离有关问题【例1】.(2022秋•代县期中)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2)如果点B表示数2,将点B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A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3)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4,将点A向右移动168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变式1】.(2022秋•博罗县期中)如图,点A,B,C是数轴上三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12.(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2)动点P,Q同时从A,C出发,点P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当t=2时,求出此时P,Q在数轴上表示的数;②t为何值时,点P,Q相距2个单位长度,并写出此时点P,Q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变式2】.(2022秋•历下区期中)为宣传健康知识,某社区居委会派车按照顺序为7个小区(分别记为A,B,C,D,E,F,G)分发防疫安全手册.社区工作人员乘车从服务点(原点)出发,沿东西向公路行驶,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百米):+10,﹣18,+14,﹣30,+6,+22,﹣6(1)请你在数轴上标记出这D,E,F这三个小区的位置(在相应位置标记字母即可).(2)服务车最后到达的地方距离服务点多远?若该车辆油耗为0.01升/百米,则这次分发工作共耗油多少升?(3)为方便附近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现居委会计划在这七个小区中选一个作为临时核酸检测点,为使七个小区所有居民步行到检测点的路程总和最小,假设各小区人数相等,那么检测点的位置应设在小区.题型二、数轴上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例2】(2022秋•余江区期中)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的点A,B,C把数轴分成①②③④四部分,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c,已知bc<0.(1)原点在第部分;(2)若AC=5,BC=3,b=﹣1,求a的值;(3)在(2)的条件下,数轴上一点D表示的数为d,若BD=2OC,直接写出d的值.【变式1】.(2022秋•南溪区期中)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点B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哪个字母所表示的数最小?是多少?(2)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这时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多少?(3)怎样移动A、B、C中的两个点才能使三个点表示的数相同?有几种移法?【变式2】.(2022秋•惠济区期中)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8,若动点P从原点O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0.5时,求点Q到原点O的距离;(2)当t=2.5时求点Q到原点O的距离;(3)当点Q到原点O的距离为4时,求点P到原点O的距离.【变式3】.(2022秋•庐阳区校级期中)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a<b),那么A,B两点之间距离可以用代数式b﹣a来表示.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M、N对应的数分别为﹣8、4,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M,N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当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时,求x的值;(3)当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16时,求出此时x的值.题型三、数轴上动点定值问题【例3】.(2022秋•灞桥区校级期中)如图,有两条线段,AB=2(单位长度),CD=1(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3)若线段AB、线段CD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从﹣15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0<t<5时,2AC﹣PD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这个定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变式1】.(2022秋•河北区期中)在数轴上有三点A,B,C分别表示数a,b,c,其中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2|与(c﹣7)2互为相反数.(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则点B与表示数的点重合;(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若点A与点B的距离表示为AB,点A 与点C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的距离表示为BC,则t秒钟后,AB=,AC=,BC =;(用含t的式子表示)(4)请问:3BC﹣2AB的值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其值.【变式2】.(2022秋•上林县期中)已知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且a=﹣2,b=10,点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1)线段AB的长为;(直接写出结果)(2)若动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①当点P是线段AB上一点,P A=2PB,则点P表示的数为;此时P A+PB=;(直接写出结果)②当P A+PB=14时,求x的值;③当动点P在点A的左侧,M、N分别是P A、PB的中点,在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现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题型四、数轴上折叠问题【例4】(2022秋•仁怀市期中)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C点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7)2=0.(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对应的点重合;(3)若点A、B、C是数轴上的动点,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那么3BC﹣2AB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秒)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变式1】(2022秋•濮阳县期中)如图,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条数轴.操作一:折叠数轴,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则表示﹣3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折叠数轴,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在这个操作下回答下列问题:①表示﹣3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为6(A在B的左侧),且折叠后A,B两点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变式2】.(2022秋•桓台县期中)如图所示的数轴中,点A表示1,点B表示﹣2,试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5的点表示的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点A与表示﹣3的点重合,则点B与表示数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点M在点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变式3】.(2022秋•南山区校级期中)学习完数轴以后,喜欢探索的小聪在纸上画了一个数轴(如图所示),并进行下列操作探究:(1)操作一:折叠纸面,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则表示﹣4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折叠纸面,使表示﹣3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2)表示2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3)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是a(a>0)(A在B的左侧),且折叠后A、B两点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题型五、数轴上探究问题【例5】(2022秋•宛城区期中)【问题探索】如图,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l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度为cm.(2)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点B所表示的数是.【实际应用】由(1)(2)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3)一天,丽丽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2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06岁啦!”根据对话可知丽丽现在的岁数是,奶奶现在的岁数是.【变式】.(2022秋•和平区校级期中)阅读并解决相应问题:(1)问题发现: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3,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之和等于n,则称点P为点A、B的“n节点”.如图1,若点P表示的数为,有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之和为+=5,则称点P为点A、B的“5节点”.填空:①若点P表示的数为0,则n的值为.②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若整点P为A、B的“5节点”,请直接写出整点P所表示的数.(2)类比探究:如图2,若点P为数轴上一点,且点P到点A的距离为1,请你求出点P表示的数及n的值,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在(1)(2)的条件下,若点P在数轴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满足点P到点B的距离等于点P到点A的距离的,且此时点P为点A、B的“n的节点”,求点P表示的数及n的值,并说明理由.题型六、数轴上新定义问题【例6】(2022秋•永安市期中)[阅读理解]点A、B、C为数轴上三点,如果点C在A、B之间且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那么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关联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0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4,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C是{A,B}的关联点;又如,表示﹣2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4,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关联点,但点D是{B,A}的关联点.[知识运用](1)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4,点N所表示的数为5.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关联点;数所表示的点是{N,M}的关联点;[拓展提升](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60,点B所表示的数为30.现有一动点从点P 出发向左运动.P点运动到数轴上的什么位置时,点P、点A和点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关联点?【变式1】.(2022秋•衢州期中)点A,B,C为数轴上的三点,如果点C在点A,B之间,且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3倍,那么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奇妙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表示0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3,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奇妙点;又如,表示﹣2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3,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奇妙点,但点D是{B,A}的奇妙点.(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5,B是否为{C,A}的奇妙点?请说明理由.(2)如图2,M,N为数轴上的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6.表示数的点是{M,N}的奇妙点;表示数的点是{N,M}的奇妙点;(3)如图3,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10,点B所表示的数为50.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运动到数轴上的什么位置时,B为其余两点的奇妙点?【变式2】.(2022秋•平遥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给出一个新定义:数轴上给定不重合两点A,B,若数轴上存在一点M,使得点M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M到点B的距离,则称点M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点M为点A与点B的“平衡点”,则点M表示的数为;(2)若点A表示的数为﹣3,点A与点B的“平衡点M”表示的数为﹣5,则点B表示数为;操作探究:如图,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条数轴.操作一:(3)折叠数轴,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则表示﹣5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4)折叠数轴,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在这个操作下回答下列问题:①表示﹣2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的距离为7(A在B的左侧),且折叠后A,B两点重合,则点A表示的数为.【变式3】.(2022秋•高青县期中)数轴上有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是点A,C的“关联点”.(1)若点A表示数﹣2,点B表示数1,下列各数﹣1,2,4,6所对应的点分别是C1,C2,C3,C4,其中是点A,B的“关联点”的是;(2)点A表示数﹣10,点B表示数15,P为数轴上一个动点:①若点P在点B的左侧,且点P是点A,B的“关联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②若点P在点B的右侧,点P,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请直接写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变式4】.(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中)已知数轴上两点A、B,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BC=nAB,则称点C为线段AB的“n倍点”.例如图1所示:当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0,有AC+BC=2+2=4=AB,则称点C为线段AB的“1倍点”.请根据上述规定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图2中,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x.(1)当﹣3≤x≤1时,点C(填“一定是”或“一定不是”或“不一定是”)线段AB的“1倍点”;(2)若点C为线段AB的“n倍点”,且x=﹣4,求n的值;(3)若点D是线段AB的“2倍点”,则点D表示的数为;(4)若点E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点F表示的数为t+12,要使线段EF上始终存在线段AB的“3倍点”,求t的取值范围(用不等号表示)题型七:数轴上存在性问题【例7】(2022秋•蓝山县期中)已知数轴上三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1,1,4,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且表示的数是x.(1)点A到点B的距离AB为多少个单位长度?(2)点P到B的距离PB可以表示为;(3)如果点P到点A和到点C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多少?(4)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是8?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1】(2022春•南岗区校级期中)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5、4,P为数轴上一点,对应数为x.(1)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直接写出P点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点到A点、B点的距离和为11?若存在,求出x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是2个单位/分,点Q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是3个单位/分,它们同时出发,经过几分钟,Q、B、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成线段的中点?【变式2】(2022秋•定远县期中)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是点A,C的“联盟点”.(1)若点A表示数﹣4,点B表示数5,点M是点A,B的“联盟点”,点M在A、B之间,且表示一个负数,则点M表示的数为;(2)若点A表示数﹣2,点B表示数2,下列各数,0,4,6所对应的点分别为C1,C2,C3,C4,其中是点A,B的“联盟点”的是;(3)点A表示数﹣15,点B表示数25,P为数轴上一点:①若点P在点B的左侧,且点P是点A,B的“联盟点”,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②若点P在点B的右侧,点P,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直接写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变式3】(2022秋•鱼台县期中)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C表示的数是6,点B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4,点B与点A的距离是12,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和为16,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提升训练】1.(2022秋•桥西区期中)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一个单位长度,其中点A,B,C对应的分别是整数a,b,c.(1)若以B为原点,写出a,c的值;(2)若c﹣2a=14,判断并说明A,B,C中哪个点是数轴的原点;(3)在(2)的条件下,M点从A点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N从点C以每秒1.5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P从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先向左运动碰到点M后立即返回向右运动,碰到点N后又立即返回向左运动,碰到点M后又立即返回向右运动,三个点同时开始运动,当三个点聚于一点时停止运动.直接写出点P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移动了多少个单位.2.(2022秋•肥西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是﹣3,已知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如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2,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2)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4,将点A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3)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m,将点A向左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p个单位长度到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3.(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中)数轴上给定两点A、B,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3,若数轴上有两点M、N,线段MN的中点在线段AB上(线段MN的中点可以与A或B点重合),则称M点与N 点关于线段AB对称,请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C、D、E表示的数分别为﹣3、6、7,则点与点O关于线段AB对称;(2)数轴上,点F表示的数为x,G为线段AB上一点,若点F与点G关于线段AB对称,则x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3)动点P从﹣9开始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数轴正方向移动时,同时,线段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数轴正方向移动,动点Q从5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数轴负方向移动;当P、Q相遇时,分别以原速立即返回起点,回到起点后运动结束,设移动的时间为t,则t满足时,P 与Q始终关于线段AB对称.4.(2022秋•泊头市期中)如图是某一条东西方向直线上的公交线路的部分路段,西起A站,东至L站,途中共设12个上下车站点.某天,小明参加该路线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从C站出发,最后在某站结束服务活动.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乘车站数按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如下(单位:站):+5,﹣3,+4,﹣5,+8,﹣2,+1,﹣3,﹣4,+1.(1)请通过计算说明结束服务的“某站”是哪一站?(2)若相邻两站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2.5千米,求这次小明志愿服务期间乘坐公交车行进的总路程约是多少千米?5.(2022秋•夏津县期中)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1,0,3,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MN的长为;(2)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3)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8?若存在,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果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同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2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t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求t的值.6.(2022秋•文成县期中)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4,点B表示﹣1,点C表示8,P是数轴上的一个点.(1)求点A与点C的距离;(2)若PB表示点P与点B之间的距离,PC表示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当点P满足PB=2PC时,请求出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7.(2022秋•新郑市期中)如图,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条数轴.操作一:(1)折叠纸面,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1的点重合,则表示﹣2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操作二:(2)折叠纸面,使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①表示5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两点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8.(2022秋•昆明期中)问题探究:(1)如图①,将两根长度为6cm的木棒放置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第一根的两端分别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点A重合,第二根的两端分别与数轴上点A和点B重合,则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点B所表示的数是;(2)如图②,将一根未知长度的木棒放置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的左端与数轴上的点C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D重合.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移动,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D时,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6;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移动,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C时,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cm;(3)在(2)的条件下,若数轴上有一点P,点P到木棒CD中点的距离为16个单位长度,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9.(2022秋•嘉祥县期中)定义: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美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美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美好点,但点D是【B,A】的美好点.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7,点N所表示的数为2.(1)点E,F,G表示的数分别是﹣3,6.5,11,其中是【M,N】美好点的是;写出【N,M】美好点H所表示的数是.(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N开始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P,M和N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美好点?10.(2022秋•承德期中)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2,0,6.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1)AB=,BC=,AC=;(2)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①设运动时间为t,请用含有t的算式分别表示出AB,BC,AC;②在①的条件下,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1.(2022秋•霍邱县期中)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12.(2022秋•秦淮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cm;(2)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点B所表示的数是;(3)由(1)(2)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妙妙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9岁啦!”请问奶奶现在多少岁了?。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主要是指在平面上有一个或多个点按照一定规律移动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 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运动等。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动点的运动方式。
2. 绘制示意图: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动点运动情况,将其在平面上进行绘制。
可以使用坐标系来帮助理清思路,标出初始位置和各个时刻的位置。
3. 列出方程或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条件。
例如,如果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如果动点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角度、半径和弧长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解:根据所列出的方程或条件,进行求解。
可以利用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进行求解,得到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5. 检查结果:在求解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得到的结果应与题目所要求的答案相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动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近似处理,以提高解题效率。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这些是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
做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做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通常涉及到在给定图形中,一个或多个点在某些条件下移动,并求出某些量(如距离、角度等)的变化。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解题技巧:
1. 确定动点的轨迹:首先需要确定动点的移动轨迹,是直线、圆、抛物线还是其他曲线。
2. 找出动点的移动规律:如果动点的移动有特定的规律(如匀速、匀加速等),需要找出这个规律。
3. 运用数学模型:根据动点的轨迹和移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等。
4. 利用几何性质:在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几何性质,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
5. 数形结合:将数学模型与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来理解问题,有助于找到解题思路。
6. 分类讨论:对于涉及多种情况的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逐一解决。
7. 检验答案:得出答案后,需要进行检验,确保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解题步骤:
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2.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
3. 建立模型: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建立数学模型。
4. 求解模型:利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求解模型,得出答案。
5. 检验答案:对答案进行检验,确保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和步骤,可以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BB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1、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
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 (1)求⊙O 的直径;(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t s t ,连结EF ,当t 为何值时,△BEF 为直角三角形.提示:第(3)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3、如图,已知抛物线33)1(2+-=x a y (0≠a )经过点O 作(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长.提示:发现并充分运用特殊角∠DAB=60° 当△OPQ 面积最大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
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初中动点问题是指在空间移动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个或多个点的位置。
这种问题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
下面将对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
一、直线运动问题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动点问题之一,常见的例子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法:假设动点的速度为v,则可以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确定动点在某个时刻t的位置:距离=速度×时间。
例如,问题描述为“某动点从A点出发,以60km/h的速度匀速向B点行进,已行进2小时,请问此时该动点距离A点多远?”解法:距离=速度×时间= 60km/h × 2h = 120km。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法:如果动点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应用速度-时间图像或速度-时间关系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问题描述为“一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在10s 内的位移是多少?”解法:根据匀变速运动中的公式s = (初速度+末速度) ×时间/ 2,代入已知条件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0m/s^2,时间为10s,计算得到位移为(0 + 10) × 10 / 2 = 50m。
二、曲线运动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解法:当动点以恒定速度绕固定的圆周运动时,可以应用圆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例如,问题描述为“一个半径为5cm的圆正好需要6秒完成一周,求圆周的长度。
”解法:根据圆的性质,圆周长= 2π ×半径= 2π × 5cm =10πcm ≈ 31.4cm。
2.曲线运动问题的解法:在一些特殊的曲线运动问题中,可以利用对称性、角度关系和距离比例等方法来解决。
例如,问题描述为“一个人从A点出发,按其速度向直线BC行进,当经过点B时,BC边所形成的角度是90°,请问此时人到底B点的距离是BC边长的多少?”解法:利用角度关系,已知∠B = 90°,可以得出AB与BC互补,所以AB : BC = 1 : 1,即人到B点的距离等于BC边长的一半。
初一上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初一上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一、认识动点问题1. 动点问题的定义:动点问题是指一个或多个移动的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或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2. 动点问题的特点:动点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实际应用问题,如汽车追击、人员追赶、两船相遇等。
3. 动点问题的分类:动点问题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类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分析。
二、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 建立坐标系:对于动点问题,通常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便于描述物体的位置或状态。
2. 表达运动关系:根据动点的运动特点,可以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动点之间的运动关系,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列方程解题:对于动点问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列出方程,并利用代数或几何方法解决问题。
4. 综合运用知识:在解决动点问题时,还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如直线方程、两点距离、速度、加速度等相关知识。
三、动点问题解题方法1. 变量法:采用变量表示动点的位置或状态,然后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2. 几何法:利用几何图形描述动点的位置或路径,通过几何关系求解动点问题。
3. 代数法:通过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
4. 几何与代数结合法:同时运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习初一上册动点问题时,我们要牢固掌握动点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动点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初一上册的动点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动点问题的解题过程以及常见的解题思路。
一、动点问题的实际应用动点问题是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例如:汽车行驶、人员追逐、飞机飞行等。
通过动点问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场景中。
1. 汽车行驶问题:假设有两辆汽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出发,我们需要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这就是一个常见的动点问题。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
动点题的解题技巧动点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决动点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1. 建立坐标系:首先,为方便分析,我们通常会建立一个坐标系。
根据题目的描述,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作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方向。
2. 标记关键点:在动点运动路径上,标记关键的点,如起点、终点、转折点等。
这些关键点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找出变量和参数:明确题目中的变量和参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些变量和参数通常与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有关。
4. 运用函数思想:在许多动点问题中,我们需要运用函数的思想来描述和解决。
例如,可以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来表示动点的运动规律。
5. 运用几何知识:动点问题常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几何知识来分析问题,如平行线、垂直线、角相等、距离相等等等。
6. 寻找等量关系: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寻找等量关系,如时间相等、距离相等、角度相等等等。
这些等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方程或方程组。
7. 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将数学表达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8. 分类讨论:对于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根据不同的条件或情况,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9. 检验答案:在解决问题后,我们需要对答案进行检验。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
通过掌握这些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动点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中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中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如下:1. 了解动点问题的基本类型:动点问题主要包括三类,即函数动点问题、几何动点问题和代数动点问题。
函数动点问题主要涉及函数的平移、旋转、伸缩等性质,需要根据题意建立函数关系式;几何动点问题则以几何图形为基础,需要考虑动点的地理位置、图形变化等特征;代数动点问题则主要涉及代数式的变化,需要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进行代数运算。
2. 画图助解:对于动点问题,画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突破口。
特别是在几何动点问题中,画图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动点的地理位置和图形变化规律。
3. 分类讨论:在动点问题中,常常需要对等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
特别是数轴上的动点问题,需要根据题意对线段表达式进行分类讨论,从而求出未知量。
4. 巧用对称:对称是动点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一些动点问题中,通过对称可以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特别是在几何动点问题中,对称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图形变化规律,找到解题突破口。
5. 重视几何意义:几何意义是动点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函数动点问题中,通过几何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性质,如平移、旋转、伸缩等;在几何动点问题中,几何意义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变化规律,如面积变化、周长变化等。
6. 牢记基本公式:在动点问题中,需要牢记一些基本公式,如函数动点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几何动点问题的图形变化规律、代数动点问题的等量关系等。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题意,简化解题过程。
初中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函数动点问题、几何动点问题、代数动点问题、画图助解、分类讨论、巧用对称、重视几何意义以及牢记基本公式。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题意,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动点问题知识点: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64y x=-+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动点P 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 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485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
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º.(1)求⊙O 的直径;(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t s t ,连结EF ,当t 为何值时,△BEF 为直角三角形.注意:第(3)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简单题。
3、(2009重庆綦江)如图,已知抛物线(1)233(0)y a x a =-+≠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注意:发现并充分运用特殊角∠DAB=60°当△OPQ 面积最大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
二.特殊四边形边上动点4、(2009年吉林省)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6厘米,60B ∠=°.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 、Q 同时从A 点出发,点P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 CB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 BCD →→→的方向运动,当点Q 运动到D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x 秒时,A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这里规定:点和线段是面积为O 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1)点P 、Q 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 秒;(2)点P 、Q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当APQ △是等边三角形时x 的值是 秒;(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提示:第(3)问按点Q 到拐点时间B 、C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 提醒----- 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 。
5、(2009年哈尔滨)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S≠),点P的运动时间为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0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注意:第(2)问按点P到拐点B所用时间分段分类;第(3)问发现∠MBC=90°,∠BCO与∠ABM互余,画出点P运动过程中,∠MPB=∠ABM的两种情况,求出t值。
利用OB⊥AC,再求OP与AC夹角正切值.6、(2009年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33,2),C (0,2).动点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0出发沿O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E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向终点B运动.过点E作EF上AB,交BC于点F,连结DA、DF.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ABC的度数;(2)当t为何值时,AB∥DF;(3)设四边形AEFD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②若一抛物线y=x2+mx经过动点E,当S<23时,求m的取值范围(写出答案即可).注意:发现特殊性,DE∥OA7、(07黄冈)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菱形,且∠AOC=60°,点B的坐标是(0,83),点P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CB上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O开始以每秒a(1≤a≤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A方向移动,设(08)t t<≤秒后,直线PQ交OB于点D.(1)求∠AOB的度数及线段OA的长;(2)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当43,33a OD==时,求t的值及此时直线PQ的解析式;(4)当a 为何值时,以O ,P ,Q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当a 为何值时,以O ,P ,Q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不相似请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8、(08黄冈)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 中,OC AB ∥,以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80)(810)(04)A B C ,,,,,,点D 为线段B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 秒.(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若动点P 在线段OA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 的面积是梯形COAB 面积的27(3)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折线OABD 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 △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4)当动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能否在线段OA 上找到一点Q ,使四边形CQPD 为矩形请求出此时动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09年黄冈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21410189y x x=--与x轴的交点为点A,与y轴的交点为点B. 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BC,交抛物线于点C,连结AC.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两点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OA向终点A移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移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线段OC,PQ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OA,交CA于点E,射线QE交x轴于点F.设动点P,Q移动的时间为t(单位:秒)(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A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计算过程;(3)当0<t<92时,△PQF的面积是否总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时,△PQF为等腰三角形请写出解答过程.提示:第(3)问用相似比的代换,得PF=OA(定值)。
第(4)问按哪两边相等分类讨论①PQ=PF,②PQ=FQ,③QF=PF.三.直线上动点8、(2009年湖南长沙)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连结AC BC 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A -,、(03)C ,,且当4x =-和2x =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 相等.(1)求实数a b c ,,的值;(2)若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BA BC 、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连结MN ,将BMN △沿MN 翻折,B 点恰好落在AC 边上的P 处,求t 的值及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B N Q ,,为项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提示:第(2)问发现特殊角∠CAB=30°,∠CBA=60°特殊图形四边形BNPM 为菱形;第(3)问注意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后,按直角位置对应分类;先画出与△ABC 相似的△BNQ ,再判断是否在对称轴上。
9、(2009眉山)如图,已知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D ,抛物线212y x bx c =++与直线交于A 、E 两点,与x 轴交于B 、C 两点,且B点坐标为 (1,0)。
⑴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⑵动点P 在x 轴上移动,当△PA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P 。
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 ,使||AM MC 的值最大,求出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后画出图形----①P 为直角顶点AE 为斜边时,以AE 为直径画圆与x 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②A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A 作AE 垂线交x 轴于点P ,③E 为直角顶点时,作法同②;第(3)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那么等于第三边时差值最大。
10、(2009年兰州)如图①,正方形 ABCD 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 点C 在第一象限.动点P 在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以相同速度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 点到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P 点在边AB 上运动时,点Q 的横坐标x (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 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 运动速度;(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 的坐标;(3)在(1)中当t 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 点的坐标;(4)如果点P 、Q 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 沿A →B →C →D 匀速运动时,OP 与PQ 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注意:第(4)问按点P 分别在AB 、BC 、CD 边上分类讨论;求t 值时,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