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分型
骨折常用分型 ppt课件
斜行骨折
3度:后胫腓韧带断
裂或后踝骨折
4度:内踝骨折或三
角韧带撕裂
ppt课件
47
旋前外展型
1度:内踝横行骨
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2度:胫腓联合韧带
断裂或其附着点撕
脱
骨
折
3度:踝关节平面以
上腓骨短、水平、
斜行骨折
ppt课件
48
旋前外旋型
1度:内踝横行骨
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2度:前胫腓联合韧
带
断
裂
3度:踝关节平面以
ppt课件
13
股骨颈骨折
Garden分型 (加登分型)
ppt课件
14
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 型 :不 完全 性 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 无移位
GardenIII 型 : 完 全 骨 折,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
ppt课件
12
NEER分型
一部分: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也可是多处骨折, 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于1cm,骨端成角不 大于45°,轻度移位骨折
二部分:某一主骨块与其他三个部分有明显的移位
三部分:有两个骨折块彼此之间以及与另两部分之 间均有明显移位
四部分:肱骨上端四个主要骨折块之间均有明显移 位,形成四个分离的骨块,肱骨头失去血液供给。
ppt课件
10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型)
NEER分型 (内尔分
ppt课件
11
NEER四部分分型
将肱骨上端分为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 肱骨干。
NEER分类方法考虑到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的数目。但分类的主 要依据是骨折移位的程度: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 45°为标准进行分类。
LeFort骨折分型
LeFort骨折分型
上颌骨与鼻骨、颧骨和其他颅面骨相连,骨折线易发生在骨缝和薄弱的骨壁处,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横断形、分离性骨折。
Le Fort按骨折线的高低位置,将其分为三型。
1.Le Fort Ⅰ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2.Le FortⅡ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有时可波及筛窦达颅前凹,出现脑脊液鼻漏。
3.Le FortⅢ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额弓上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使面中部凹陷、变长。
此型骨折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salter-harris骨折分类
salter-harris骨折分类
Salter-Harris骨折分类是用于描述儿童和青少年骨折的常用分
类系统。
该系统由美国外科医生Robert Salter和WS Harris于1963年提出。
Salter-Harris骨折分类根据骨折的特征和累及到的骨骺区域将
骨折分成五种类型:
1. I型骨折(塌陷型):骨折仅发生在骨骺生长板(骺板)上。
这种骨折较常见,通常预后良好。
2. II型骨折(直线型):骨折发生在骺板和骨骼之间。
这是最
常见的类型,常见于上肢和下肢的长骨,预后通常较好。
3. III型骨折(倾斜型):骨折通过骺板,延伸到关节表面。
这种骨折较为罕见,需要严密的观察和治疗。
4. IV型骨折(压缩型):骨折通过骺板、骨骼和另一侧的骺板。
这种骨折较为罕见,病情较严重,通常需要外科干预。
5. V型骨折(继发型):骨折导致骺板的血供中断,通常预后不良,可能导致骨生长异常或成骨停止。
Salter-Harris骨折分类对于指导骨折治疗和预测预后非常有用。
然而,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在初步诊断时有时很难确定骨折类型,因此可能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最终诊断。
骨折的分型
骨折的分型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骨骼结构发生变化的损伤,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之一。
骨折的治疗和恢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进行分类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的分型及其治疗方法。
一、按照骨折部位分类1. 上肢骨折:指发生在上肢骨骼中的骨折,包括肱骨、尺骨、桡骨、锁骨、肩胛骨等。
上肢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造成的。
2. 下肢骨折:指发生在下肢骨骼中的骨折,包括胫骨、腓骨、股骨、髋骨等。
下肢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间接外力或直接外力造成的。
3. 脊柱骨折:指脊柱中椎体或椎弓根等部位的骨折。
脊柱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造成的。
4. 骨盆骨折:指骨盆骨骼的骨折,包括髋骨、耻骨、坐骨等。
骨盆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直接外力造成的。
二、按照骨折形态分类1. 横向骨折:指骨折线与骨轴垂直的骨折形态。
横向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造成的。
2. 斜向骨折:指骨折线与骨轴呈斜角的骨折形态。
斜向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造成的。
3. 螺旋骨折:指骨折线绕着骨轴旋转的骨折形态。
螺旋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间接外力造成的。
4. 粉碎性骨折:指骨折部位骨骼碎裂的骨折形态。
粉碎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直接外力造成的。
5. 穿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骨骼被穿透的骨折形态。
穿通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强度的直接外力造成的。
三、按照骨折严重程度分类1. 简单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没有伴随着明显的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简单性骨折通常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2. 复杂性骨折:指骨折部位伴随着明显的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复杂性骨折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
3. 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部位外露的骨折。
开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易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四、骨折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简单性骨折或轻度骨折。
包括石膏固定、牵引等方法。
2. 手术治疗:适用于复杂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方法。
3. 康复治疗:适用于骨折康复期,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方法。
骨折分型PPT课件
52 Ⅲ型:并发髁上或干骨折
编辑版pppt
髌骨骨折
骨折分型 A型:无移位骨折 B型:横断骨折 C型:上极或下极骨折 D型:粉碎性无移位骨折 E型:粉碎性移位骨折 F型:垂直骨折 H型:骨块骨骨折
53
编辑版pppt
OTA分类
关节外骨折 韧带撕脱 简单髌骨体 简单 粉碎
54
编辑版pppt
A3.1
A3.2
反向简单骨折 横行简单骨折
13
A3.3 粉碎骨折
编辑版pppt
Evans分型
14
编辑版pppt
Ⅰ型:无位移的两片段骨折,稳定
15
编辑版pppt
Ⅱ型:移位,小转子小片段,但内侧皮质完整, 复位后稳定
16
编辑版pppt
Ⅲ型:移位,后内侧粉碎区,复位后不稳定
17
编辑版pppt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
转子内上方
20
编辑版pppt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 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 将其分为五型:
78
编辑版pppt
跟骨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和波 及跟距关节面骨折两类。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跟骨结节横形骨折(鸟嘴型骨 折)
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
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
骨折的分型名词解释
骨折的分型名词解释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影响或内部疾病导致断裂的一种损伤。
骨折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情况,比如交通事故、摔倒或运动受伤等。
了解骨折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骨折的分型名词进行解释。
1. 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指骨折线在骨干上形成一条完全的断裂线,使骨断成两部分。
而不完全性骨折则意味着骨骼未完全断裂,仅有骨折线的一部分出现断裂,骨骼仍保持部分完整。
2. 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有直接沟通,常伴有软组织损伤,例如皮肤炎症、坏死等。
这种骨折通常被认为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处理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而闭合性骨折则是指骨折没有破坏皮肤,并且周边没有明显软组织损伤。
3. 横向骨折和纵向骨折横向骨折是指骨骼沿骨轴方向发生断裂的情况。
这种骨折常见于外力冲击造成的直接骨折,例如车祸中身体前倾撞击导致骨骼横向断裂。
而纵向骨折则是指骨骼与骨轴平行方向发生断裂,通常分为纵行和线形两种类型。
纵行骨折是指骨折线沿骨轴方向延伸,而线形骨折是指骨折线呈线条状。
4. 轴位骨折和偏位骨折轴位骨折是指骨折两段之间没有明显位移或角度偏差,例如断骨在同一轴线上对齐。
相比之下,偏位骨折则是指骨折两段之间存在明显位移或角度偏差。
偏位骨折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或者其他外科手段来复位和固定。
5. 骨折部位骨折的部位通常以骨骼的名称来作为描述,例如胫骨骨折、桡骨骨折或髋部骨折等。
不同的骨折部位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准确确定骨折的部位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骨折的分型名词解释包括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横向骨折和纵向骨折、轴位骨折和偏位骨折,以及骨折的具体部位。
了解骨折的不同类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骨折的程度和性质,还能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外力对骨骼的不良影响,如此一来可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常见骨折类型
常见骨折类型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于创伤性骨折、应力性骨折、自发性骨折、螺旋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类型。
1. 创伤性骨折:由各种机械因素导致骨骼发生完全或部分断裂引起,通常会导致软组织或血管神经发生损伤。
2. 应力性骨折:长期或反复使骨骼过度磨损引起的,一般会出现骨骼部位钝痛、肿胀等症状。
3. 自发性骨折:体内缺乏钙质引起的,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当骨骼部位受到外伤后,可能会出现骨折的现象。
4. 螺旋形骨折:由意外造成,骨折后可能会出现身体发热、骨折内大量出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导致骨骼畸形。
5. 粉碎性骨折:会导致骨折部位疼痛,特别是用手触摸时症状会比较明显,还可能会导致骨折周围出现瘀斑或出血点。
此外,不完全性骨折又分为裂缝骨折(即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多见于颅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和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
这些骨折类型需要尽快就医治疗,不可延误病情。
治疗方式包括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交锁髓内针固定、手术复位固定、切开复位等。
骨折的分类和分型
骨折的分类和分型骨折是指骨头发生断裂或破裂的损伤,是常见的外伤之一。
骨折的分类和分型是医生对骨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骨折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骨折的分类和分型。
一、骨折的分类1.按照骨折的原因分类①外伤性骨折:由于外力作用,如跌倒、碰撞、摔伤等导致的骨折。
②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折。
2.按照骨折的程度分类①完全性骨折:骨折处断裂完全,骨折两端分离。
②不完全性骨折:骨折处断裂不完全,骨折两端没有完全分离。
3.按照骨折的位置分类①干骺端骨折:发生在骨干的两端。
②干骨干骨折:发生在骨干部分。
③骨干骨折:发生在骨干全长。
④关节端骨折:发生在骨头与关节面相接的部位。
4.按照骨折的形态分类①横行骨折:骨折线与骨干呈直角。
②斜行骨折:骨折线与骨干呈斜角。
③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
④粉碎性骨折:骨折处出现多个碎片。
5.按照骨折的严重程度分类①稳定性骨折:骨折两端相对稳定。
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两端相对不稳定。
二、骨折的分型1.按照骨折的程度分型①一度骨折:骨折处皮肤未受损伤。
②二度骨折:骨折处皮肤有裂口,但未暴露骨头。
③三度骨折:骨折处皮肤被撕裂,骨头暴露在外。
2.按照骨折的位置分型①经皮骨折:骨折处皮肤未受损伤。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有裂口或撕裂,骨头暴露在外。
3.按照骨折的稳定性分型①稳定性骨折:骨折两端相对稳定。
②不稳定性骨折:骨折两端相对不稳定。
4.按照骨折的复杂程度分型①单纯性骨折:仅有一处骨折。
②复合性骨折:骨折处伴有软组织损伤。
③多发性骨折:多处骨折。
总之,骨折的分类和分型对于骨折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骨折的分类和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该了解骨折的分类和分型,以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治疗情况。
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类:Ⅰ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无挫裂伤。
Ⅱ型: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折。
Ⅲ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Ⅲ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
Ⅲc 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闭合骨折的软组织损伤0级:轻微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简单的骨折形式。
例如:滑雪者的胫骨螺旋骨折。
Ⅰ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
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
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
Ⅱ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
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
例如: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
Ⅲ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减压术。
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
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的分型Tile分型Tile基于骨盆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外力作用方向将骨盆骨折分为A、B、C三型,按顺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每个亚型又可以进一步分型。
Tile分型对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决定性指导意义。
1. A型稳定的骨盆环损伤,骨折轻度移位。
A1:骨盆边缘骨折,不累及骨盆环,撕脱伤;A2:骨盆环有骨折或有轻度移位;A3:不累及骨盆环,骶骨或尾骨骨折,无移位。
2. B型旋转不稳、垂直稳定的骨盆环损伤,损伤的骨盆后侧张力带和骨盆底仍保持完整无损伤,髋骨可发生旋转不稳定。
B1: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B2:骨盆侧方挤压损伤或髋骨内旋损伤,内旋不稳定,侧方挤压伤;关书样损伤。
B3:双侧B型损伤。
3. C型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
后侧骶髂部稳定结构完全损伤,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完全撕裂,前侧产生耻骨联合分离,或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产生旋转和垂直方向不稳定,一侧骨盆可向上移位。
骨折病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中医辨证分型1. 引言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的损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骨折属于“骨伤”范畴,其发生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等有密切关系。
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骨折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2.1 閉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指皮肤未被损伤的骨折,通常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引起。
闭合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 - 患者在受伤部位感觉到剧烈的疼痛; - 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 - 当受伤部位移动时,可能会听到断裂声。
2.2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皮肤被损伤的骨折,通常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引起。
开放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 - 皮肤损伤明显,可见到骨头或伤口深处的骨块; - 可能出现大量出血; - 患者在受伤部位感觉到剧烈的疼痛。
2.3 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发生多个碎片,通常由于外力冲击造成。
粉碎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 - 骨折部位可能有明显畸形; - 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或隆起; -患者在受伤部位感觉到剧烈的疼痛。
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进行分类,以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对于骨折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 血瘀型血瘀型是指因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血液在受伤部位滞留,形成血瘀的类型。
血瘀型骨折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 - 受伤部位肿胀明显,皮肤可能呈现紫红色;- 疼痛剧烈,不易缓解; - 患者可能有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表现。
3.2 气滞型气滞型是指因外伤导致气机阻塞,引起气滞的类型。
气滞型骨折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 - 受伤部位可能出现胀痛感; - 患者可能有焦躁不安、易怒等情绪变化; - 可能出现脉搏紊乱、呼吸困难等情况。
3.3 湿邪型湿邪型是指因外伤导致湿邪侵袭,引起湿邪内结的类型。
湿邪型骨折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 - 受伤部位可能有明显肿胀,并伴有湿气异味; - 患者可能感觉沉重、困倦; - 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常见骨折类型
常见骨折类型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
1. 肱骨骨折:肱骨是上臂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和肱骨远端骨折等。
2. 腕骨骨折:腕骨是手腕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桡骨骨折、尺骨骨折和舟状骨骨折等。
3. 胫骨骨折:胫骨是小腿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胫骨干骨折、胫骨远端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等。
4. 肋骨骨折:肋骨是胸廓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
5. 骨盆骨折: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髋臼骨折、耻骨骨折和骶骨骨折等。
6. 脊椎骨折:脊椎骨是构成脊柱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颈椎骨折、胸椎骨折和腰椎骨折等。
7. 股骨骨折:股骨是大腿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等。
8. 踝骨骨折:踝骨是脚踝的骨头,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踝骨骨折和距骨骨折等。
以上只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具体的骨折类型还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骨头和骨折部位会有不同的命名。
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式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确定。
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1。
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ﻫ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ﻫ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得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得骨折。
ﻫ2孟氏骨折得常见并发症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ﻫ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3。
桡骨小头就是否有脱位得判断:ﻫ正常条件下,④桡骨小头周围得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ﻫ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ﻫ按照骨折得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1. 稳定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2。
不稳定型ﻫ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
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得损伤。
3. 特殊型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骨折的常用分型
骨折的常用分型
骨折的分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这是根据骨折处皮肤或黏膜是否与外界相通来分类
的。
闭合性骨折的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而开放性骨折的骨折处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2.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这是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来分类的。
完全骨折是指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被破坏,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不完全骨折则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破坏,如裂纹骨折(骨折线未通过全部骨质)和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部分断裂,但骨膜和部分骨质未断)。
3.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这是根据骨折端是否容易发生移位来分类的。
稳
定性骨折是指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则是指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此外,骨折还可以按照骨折部位进行分类,如肋骨骨折、股骨骨折、髌骨骨折等。
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骨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骨骼遭受外界力量作用而导致骨骼完整性破裂的一种临床常见病。
在中医中,骨折病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表现进行辨证分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治疗。
一、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1.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型的骨折病主要表现为骨折后出现久久不愈、疼痛不缓解、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舌质偏淡,脉象沉迟。
这种类型的骨折病多见于年老体弱、素体不佳的患者,因为气血不足导致骨骼修复功能受损,治疗时应重在补气养血,促进骨骼修复。
2.寒湿凝滞型寒湿凝滞型的骨折病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限、瘀血不行引起紫绀及湿气浸润引起肿胀等症状。
舌质偏暗,脉象沉紧。
这种类型的骨折病多见于寒湿天气或寒湿环境,治疗时应重在祛寒散湿,活血化瘀。
3.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骨折病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持续性剧痛不缓解、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瘀血等症状。
舌质暗紫,脉象沉紧。
这种类型的骨折病多见于外伤后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治疗时应重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4.骨折未愈型骨折未愈型的骨折病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久久不愈、疼痛不缓解、关节功能受限等症状。
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这种类型的骨折病多见于治疗不当、体质失常,治疗时应重在祛湿化瘀,活血通络。
二、骨折病的治疗方法1.补气养血法对于气血不足型的骨折病,可以采用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熟地黄等。
同时,也可以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多食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瘦肉、红枣、龙眼肉等。
2.祛寒散湿法对于寒湿凝滞型的骨折病,可以采用祛寒散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细辛、独活、藁本等。
同时,也可以配合适当的保暖措施,避免潮湿寒冷环境的刺激。
3.疏肝解郁法对于气滞血瘀型的骨折病,可以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郁金、柴胡、丹参等。
同时,也可以配合适当的放松身心,避免情绪波动的影响。
4.祛湿化瘀法对于骨折未愈型的骨折病,可以采用祛湿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骨折病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中医辨证分型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是骨折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
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骨折可分为五型:气血瘀滞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亏型和肝肾阳亢型。
一、气血瘀滞型骨折气血瘀滞型骨折主要特征是疼痛剧烈、肿胀明显。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紫红、瘀斑明显,触之有压痛,活动受限。
舌质暗紫,苔薄白或黄腻,脉细涩。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可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川芎、红花、当归等。
二、气滞血瘀型骨折气滞血瘀型骨折的特点是疼痛难忍、肿胀严重。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紫黑、瘀斑多见,压痛明显,活动困难。
舌质暗紫,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涩。
治疗上,中医可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法,常用药物有川芎、红花、丹参等。
三、气血两虚型骨折气血两虚型骨折的特点是疼痛不重、肿胀轻微。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苍白、瘀斑不显著,触之无明显压痛,活动稍有不便。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可采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川芎等。
四、肝肾阴亏型骨折肝肾阴亏型骨折的特点是疼痛持久、肿胀轻微。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干燥、瘀斑不明显,触之无明显压痛,活动不便。
舌质红、少津润,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
中医治疗可采用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首乌、何首乌、川芎等。
五、肝肾阳亢型骨折肝肾阳亢型骨折的特点是疼痛剧烈、肿胀明显。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红肿、热痛难忍,触之有明显压痛,活动困难。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降火、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连、蝉蜕、红花等。
骨折病中医辨证分型对于指导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骨折时还需结合具体病情,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促进康复。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会给人体造成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骨折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状态有密切关系。
因此,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可以对骨折病进行精细化的治疗,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一、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概述中医将骨折病的辨证分型归纳为五个主要类型:阳虚型、气血不足型、痰湿阻滞型、湿热蕴结型和血瘀阻滞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二、阳虚型骨折病阳虚型骨折病是指因体质虚弱而导致骨折愈合缓慢或不完全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不缓解、骨折部位肿胀不明显、愈合时间延长等。
治疗上应重点补充阳气,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汤等。
1.阳虚型骨折病的辨证要点•汗出乏力•精神疲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2.阳虚型骨折病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补中益气汤•饮食调理:多食用温补食物,如山药、羊肉等•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三、气血不足型骨折病气血不足型骨折病是指因气血不足而导致骨折愈合困难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不止、骨折部位肿胀明显、愈合时间延长等。
治疗上应重点补充气血,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药物有补血活络汤等。
1.气血不足型骨折病的辨证要点•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苔薄白2.气血不足型骨折病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补血活络汤•饮食调理:多食用补血食物,如黑豆、桂圆等•适量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四、痰湿阻滞型骨折病痰湿阻滞型骨折病是指因体内湿气积聚而导致骨折愈合受阻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胀满、骨折部位湿气重、愈合时间延长等。
治疗上应重点化痰湿,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药物有温化湿气汤等。
1.痰湿阻滞型骨折病的辨证要点•胸闷痞满•湿气重•舌苔厚腻2.痰湿阻滞型骨折病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温化湿气汤•饮食调理:少食用湿重食物,如油腻、冰冷食品等•外敷热贴,促进湿气排出五、湿热蕴结型骨折病湿热蕴结型骨折病是指因体内湿热积聚而导致骨折愈合受阻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灼热、骨折部位红肿热、愈合时间延长等。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骨折病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因素导致骨骺或骨干断裂的一种疾病。
骨折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骨折伤”,主要表现为骨骺或骨干断裂、骨移位、组织损伤、出血等症状。
在临床上,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是非常重要的,它指导着中医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骨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肾不足型、瘀血内阻型、气血不足型、痰湿内蕴型和阳虚阴盛型。
下面将对这些分型逐一进行介绍。
一、肝肾不足型肝肾不足型是指骨折病患者肝肾虚弱,导致骨骼脆弱、抵抗力下降的一种辨证类型。
主要表现为骨折后病情迟迟不见好转,骨折部位肿痛严重,活动困难,甚至出现四肢冰冷、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骨折病应以补肝肾、壮筋骨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枸杞、菟丝子、肉桂、巴戟天等。
二、瘀血内阻型瘀血内阻型是指骨折后出现内出血、血液凝固、气血不畅等病理变化,引起的骨折恶化或愈合缓慢的一种辨证类型。
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难忍,肿胀明显,皮肤紫绀或淤血斑块,按压病灶时疼痛加重,口唇紫绀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骨折病应以祛瘀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
三、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型是指骨折病患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受伤部位气血不足,无法及时修补损伤的一种辨证类型。
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恶化趋势明显,骨折部位疼痛不适,肿胀不明显,面色苍白,精神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骨折病应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
四、痰湿内蕴型痰湿内蕴型是指骨折病患者体内湿浊凝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骨骼受阻的一种辨证类型。
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瘀血尚未吸收,肿胀明显,疼痛不适,甚至出现骨折部位湿热红肿、溃疡溢脓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的骨折病应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中药有茯苓、苍术、炒白术、山药等。
五、阳虚阴盛型阳虚阴盛型是指骨折病患者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过盛,导致骨骼失去温暖、无法得到及时修复的一种辨证类型。
骨折的分类定义
骨折的分类定义
骨折是一种骨骼受损的状况,通常由于骨骼承受超过其耐力的外力而发生。
骨折可以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分类,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等。
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闭合骨折:骨折发生在骨内,皮肤没有受到明显损伤。
2. 开放骨折(复合性骨折):骨折发生在骨内,同时皮肤也被创伤或穿破。
根据骨折类型,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横直骨折:骨折线与骨干横向相交。
2. 斜直骨折:骨折线与骨干斜向相交。
3. 纵直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向相交。
4. 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通常由于外力扭曲骨骼引起。
5. 移位骨折:骨折片断相对于原来位置发生了移动或错位。
根据骨折程度,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不稳定骨折:骨折片段相对移位较大,骨折处的稳定性较差。
2. 稳定骨折:骨折片段相对移位较小,骨折处的稳定性较好。
3. 完全骨折:骨折部位完全中断,形成两个或多个骨折片断。
4. 不完全骨折:骨折部位未完全中断,形成一个骨折片断。
这些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组合,并可能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中进行进一步区分和描述。
鉴于临床的复杂性,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骨折的分类和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治疗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中医骨伤科在骨折复位、固定、练功活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病因病机]1.外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外来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打倒、压伤、枪伤、炸伤及撞击份伤等。
这类骨折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教较严重。
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
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因打击物由外向内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高。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于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
间接暴力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停。
多在骨质薄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邀轻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则两骨骨折的部位多不在同一平面: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多因骨折断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低。
(3)筋肉牵拉:由于筋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可发生骨折,如跌倒时股四头肌剧烈(>0.8 )收缩可导致髌骨骨折。
(4)疲劳骨折:骨骼长期反复受到震动或形变,外力的积累,可造成骨折。
多发生于长途跋沙后或行军途电以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劳骨折为多见。
这种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
2.内因(1)年龄和健康状况:年轻体健,筋骨坚韧,不易受损;年老体弱,平时缺少运动锻炼或长期废用者,其骨质脆弱、疏松,遭受外力作用容易引起骨折。
(2)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幼儿骨膜较厚,胶质较多易发生青枝骨折;18岁以下青少年,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老年人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大,最易发生骨折。
又如肱骨下端扁而宽,前面有冠状窝和后面有鹰嘴窝,中间仅一层较薄的骨片,这一部位就容易发生骨折。
在骨质的疏松部位和致密部位交接处也易发生骨折。
(3)骨骼病变:如先天性脆骨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感染和骨肿瘤等常为导致骨折的内在因素。
外力作用于人体,可由于年龄、健康状况、解剖部位、骨结构、骨骼是否原有病变等内在因素的差异,而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损伤。
不同的致伤暴力又可有相同的受伤机理。
例如,屈曲型脊椎压缩性骨折可因从高处坠下,足跟着地而引起,亦可因建筑物倒塌,重物自头压下而发生,但两者都要具备同一内在因素:脊柱处于屈曲位。
因此,致伤外力是外因,而骨折则是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骨折移位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另方面还与肢体远侧段的重量、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力等内在因素有关。
骨折移位方式有下列5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
(1)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图6- 1①)。
(2)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移向侧方。
四肢按骨折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图6-1②)。
(3)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图6- 1③)。
(4)分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分离,且骨的长度增加(图6- 1④)。
(5)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图6-1⑤)。
[分类]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
分类的方法甚多,兹将主要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1.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1)闭合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可分为:(1)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2) 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3) 不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
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全部中断者。
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可分为: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图6 -2①)。
(2).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图6-2②)(3)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图6-2③)。
(4)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
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型或“Y”型骨折(图6-2④)。
(5)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
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图6 -2⑤)。
(6)嵌插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骨折后,密质骨嵌插人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利脑骨外科颈等处(图6 -2⑥)。
(7)裂缝骨折: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形似瓷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清盈)(8)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的一一种(图6-2⑦)。
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9)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脊椎骨及跟骨等(图6-2⑧)。
4. 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可分为:(1) 稳定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旅插骨折、黄形骨折等。
第二次骨折不适宜首发复位,一般成弹人不打局麻药.(2)工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興旋形骨折、粉碎贯折等。
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可分为:(1)新鲜骨折:伤后1一3周以内就诊者。
(2)陈旧骨折:伤后2-3周以后就诊者。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可分为:(1)外伤骨折: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2)病理骨折:骨质原已有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经轻微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诊查要点]在骨折辨证诊断过程中,既要在看表浅伤,又要注意是否骨折;避免只查看一处伤,不注意多处伤:切总只注意骨折局部,不顾全身伤情;防止只顾检查,不顾患者痛苦和增加损伤。
通过询问受伤经过,详细进行体格检在查,必要时作x线摄片检查,以及综合分析所得资料,即可得出正确诊断。
1.受伤史应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和形式(高处跌下、车撞、打击、机器绞轧等),及其作用的部位,打击物的性质、形状,受伤现场情况,受伤姿势状态等,充分地估计伤情。
2.临床表现(1)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
一般骨折,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常有发热(体温约38.5C), 5~7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恶寒或寒战,兼有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等症状,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如合并外伤性休克和内脏损伤,还有相应的表现。
(2)局部情况1)一般情况①疼痛: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故骨折部出现个问程度的疼痛、直接压痛和间接压痛( 纵轴叩击痛和骨盆、胸廓挤压痛等)。
②肿胀: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
若骨折处出血较多,伤血离经,通过撕裂的肌膜及深筋膜,溢于皮下,即成淤班,严重肿胀时还可出现水泡、血泡。
③活动功能障碍: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及剧烈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所致。
一般来说,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全骨折、有移位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重。
2)骨折特征①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撒运不当而使断端移位。
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②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③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
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征,这三种特征只要其中一种出现,即可初步诊断为骨折。
但在检查时不应主动寻找骨擦音或异常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局部损伤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若骨折端移位明显而无骨擦音,则骨折断端间可能有软组织嵌入。
3. X线检查诊断骨折,借助X线检查对于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X线摄片检查能显示临床检查难于发现的损伤和移位,如不完全骨折、体内深部骨折、脱位时伴有小骨片撕脱等。
有些无移位的腕舟状骨、股骨颈骨折早期,或肋软骨骨折,X线片不容易发现。
当X线片与临床其他诊断有矛盾,尤其是临床上有肯定体征,而X线片显示阴性时,必须以临床为主,或是再作进一步检查,从而发现问题,如CT、MRI检查,或是加摄健侧X线片,予以对比。
若临床仍不能排除骨折,应定期随诊,再行摄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证实或排除。
临床检查应与X线等影像学检查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使诊断更为确切可靠。
在急救现场,缺乏X线设备时,主要依靠临床检查来诊断和处理骨折。
骨折的并发症]受暴力打击后,除发生骨折外,还可能合并各种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
有些并发症可于短时间内影响生命,必须紧急处理;有的需要与骨折同时治疗;有的则需待骨折愈合后处理。
因此,必须做周密的全身检查,确定有无并发症,然后决定处理方法。
1. 早期并发症(1)外伤性休克:多见于遭受严重损伤的病人,病情复杂,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2)感染:开放性骨折如不及时清创或清创不彻底,有发生化脓性感染或大氧性感染的可能。
(3)内脏损伤: ①肺损伤:肋骨骨折可合并肺实质损伤或肋间血管院裂,引起血胸或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气胸。
②旺、脾破裂?!暴方打击胸壁下段时,除可造成肋骨骨折外,还可发生肝或脾破裂,特别在有脾大时更易破裂,形成严重内出血和休克。
膀脱、尿道、直肠损伤:耻骨和坐骨支同时断裂时,容易导致后尿道损伤,若此时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则可被移位的骨折端刺破,这种膀胱损伤多为腹膜外损伤。
骶尾骨骨折还可并发直肠损伤。
(4)重要血管损伤:多见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和移位较大的闭合性骨伤。
如肱骨髁上骨折伤及肱动、静脉(图6-3),股骨髁上骨折伤及胭动、静脉,胫骨上段骨折伤及胫前或胫后动、静脉。
动脉损伤可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开放性骨折合并动脉破裂则鲜血从伤口喷射流出。
②由于骨折压迫或刺伤可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不畅或完全不通,导致血栓形成。
③动脉被骨折端刺破,形成局部血肿,后期可形成假性动脉瘤,若动、静脉同时被刺破,可形成动、静脉瘘。
重要动脉损伤后,肢体远侧疼痛麻木、冰冷、苍白或紫绀、脉搏消失或减弱。
(5)缺血性肌挛缩:这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
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股骨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因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或小腿的肌群因缺血而环死。
由于神经麻痹,以及肌肉坏死经过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肢体逐渐李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一爪形手、爪形足,可造成严重的残废(图6-4)。
(6)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和胸、腿段資柱骨折脱位时(图6-5),形成损伤平面以下截瘫。
(7)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可因骨折时神经受牵拉、压迫、挫伤或刺激所致。
后期可因外固定压迫、骨痂包裹或肢体畸形牵拉所致。
肱骨髁上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
腓骨小头上端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肢体范围即可发生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后期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图6-6~图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