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原文: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 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 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6、画家赵广不屈
• 原文: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 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 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 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 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 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 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 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 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激动昂扬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 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 • • • • •
• 三、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考查 1、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译文: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 译文: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 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 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 2、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译文: 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 译文:(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 能升迁。 能升迁。 3、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译文: 译文: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势报告了张 巡。
• 上(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 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 有差(高下不等) 有差(高下不等)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 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 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 陛下禽也。 陛下禽也。 • 上(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 指汉高祖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 各有差(高下不等)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 各有差(高下不等)/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 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公何如/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 上曰/于公何如 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 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公何如 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何为为我禽/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 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此乃 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 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住了呢? 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住了呢? •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您不能统率士兵,而善于统帅将领,这是我被您逮住的 您不能统率士兵,而善于统帅将领, 原因。 原因。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上海卷)1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3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4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6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7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板块一古文翻译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树,种植,名词用作动词;衣:穿;2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孝: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悌:敬爱兄长;颁:通“斑”;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以孝悌之义”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略句,补齐,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行走矣”;3然而:然,这样;而,却;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即统一天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式,即“未有之”;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狗,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人挨饿受冻,做到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没有过这种事;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瑰怪:珍贵奇特;观:动词用作名词,景象;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后“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焉:代词,相当于“之”“此”等;非:不是,表示否定判断;2尽吾志:指尽了自己的努力;而:连词,表转折;其:难道,加强反问语气;此……也:判断句,这是……;3于:介词,对,对于;仆:倒下;以:介词,“以”后省略“之”,可译为“因此”“由此”;悲:感叹;夫:代词,表示远指,那个,那些;谬:使动用法,使……错;其:代词,指古书;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莫:没有谁;名:名词用作动词,说明白;何:副词,怎么,哪里;胜:尽;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文字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盖:承接上文,说明理由和原因,表确定语气,相当于“本来是”“原来是”;役:第一个“役”是名词,仆役;第二个“役”是动词,役使,驱使;非:表否定判断;而已也: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强调;2向使:连词,假如,假使;佣:雇佣;若:代词,你;直:通“值”,工钱;怠:怠慢;货:财物;黜:贬退;罚:处罚;补齐省略成分,即“其受若直……则若必甚怒而黜罚之矣”;3势:情势;如……何:对……怎么样;达:通晓;得不……乎:固定结构,能不……吗,表反问;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所有在当地劳动吃饭的人,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请官吏,是为了让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如今官吏收受了百姓的钱,怠慢百姓的事,到处都是这样;哪里是仅仅怠慢百姓的事,还要偷盗百姓;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处罚他了;如今天下的官吏大多如此,可是百姓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且贬黜处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势不同啊;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所:表被动;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首: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犹惧不免”是被动句;2以:认为;为、见:均表被动;是以:因此;戚:忧愁,悲哀;3俄而:不久;以:介词,把;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被动句;县:通“悬”;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曹冲说:“你在家里等待三天,到中午的时候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一样,装出内心不快活的样子,看上去愁眉苦脸的;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曹操说:“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烦恼;”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宫门,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诊之;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节选自说苑·辩物1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过:拜访;暴疾:突然生病;造:到;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2生:使动用法,使……生,使……复活;特:只是;夫:指示代词,那,那些;药:名词用作状语,用药物;3夫:用在句尾,表示感叹;息:使动用法,使……复苏;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扁鹊拜访赵王,赵王的太子突然得病身亡;扁鹊来到宫门说:“你进去禀告,说郑国医生秦越人能救活太子;”中庶子进宫禀告赵王,赵王光着脚快步走来,出了宫门,话没说完,眼泪就沾湿了他的衣襟;于是扁鹊就给太子诊治;太子于是就活过来了;天下人听到这件事,都说:“扁鹊能够使死人复活;”扁鹊告诉大家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只是使那些应当活的人让他活着罢了;死人是不能用药物救活的;”可悲呀乱国的君主是不能用药物使它复苏的;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武王既伐殷,悬纣首;有泣于白旗之下者,有司责之;其人曰:“吾冶家①孙也;数十年间,再易其熔范②矣;今又将易之,不知其所业,故泣;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殷赋重,秉耒耜者一拨不敢起,吾父易之为工器;属宫室台榭侈,其售益倍;民凋力穷,土木中辍,吾易之为兵器;会诸侯伐殷,师旅战阵兴,其售又倍前也;今周用钺斩独夫,四海将奉文理,吾之业必坏,吾亡无日矣;”武王闻之,惧;于是包干戈,劝农事;治家子复祖之旧;节选自陆龟蒙冶家子言注①冶家:铁匠;②熔范:冶炼模具;东作:春耕生产;1数十年间,再易其熔范矣;今又将易之,不知其所业,故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凋力穷,土木中辍,吾易之为兵器;会诸侯伐殷,师旅战阵兴,其售又倍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武王闻之,惧;于是包干戈,劝农事;冶家子复祖之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再:两次;易:更换;其:代词,指代自己;所业:所,助词,业:从事某种职业;2辍:停止;会:适逢;师旅:军队;售:动词用作名词,销售量;倍:加倍;其售又倍前也:省略句,即“其售又倍于前也”;3闻:听说;包:包裹,收藏;干戈:指兵器;劝:勉励、奖励;复:恢复;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业;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周武王计伐了殷纣王,把纣王的头悬挂示众;有一人在白旗下面哭泣,主事的官员责问他;这人说:“我是铁匠家的孙子;几十年里,两次更换我家的冶炼模具了,如今又要更换它,我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为职业,所以哭泣;我的祖父当初铸造农具,每年农事开始,一定卖出许多;殷朝赋税加重,手拿农具的人连一锄土也不敢挖,我的父亲于是改为制造工匠的器具;恰逢殷纣王大修宫室楼台,其销售量比农具增加了一倍;后来民力凋敝,财力穷尽,土木建筑中途停工,于是我便改为铸造兵器;正赶上诸侯讨伐殷王,军队战阵摆开,我的销售量又比我父亲时增加了一倍;现在周朝用斧钺斩杀了殷纣王这个独夫,四海之内将循礼而行,我的职业一定会遭到损害,我的末日不远了;”周武王听到这些话,十分惊恐;于是裹藏起兵器,鼓励农业生产;铁匠家的孙子又恢复了祖父的旧业;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①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君徒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弊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②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以为汤沐邑③;”毋择对曰:“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弊,而利诸侯之地乎”遂出不反;节选自说苑·奉使注①鹄:天鹅;②斧质:即斧锧,古代刑具;③汤沐邑:周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给国都四周地区的封邑,以供来朝期间住宿洗沐之用;这里,齐王赐给毋择汤沐邑,表示尊敬,愿他常来;1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毋择对曰:“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弊,而利诸侯之地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使:派遣;道:名词作状语,在道上;出、饮食:使动用法,使……出,使……饮食;而:连词,可是;反:通“返”;2故:所以;爱:吝惜;唯:助词,表希望,请求;3对:回答;恶:怎么,表疑问;为:介词,替;轻:轻易,疏忽;易:变动;弊:通“币”,礼物;而:连词,表转折,反而;利:得到好处;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魏文侯派舍人毋择给齐侯献一只天鹅;毋择走在路上时却让天鹅给飞跑了;他就只献给齐侯一只空笼,拜见齐侯说:“我们国君派臣下毋择来奉献天鹅;路上,天鹅饥饿口渴,臣下将它放出来喂水喂食,可是天鹅高飞冲天,就再也不回来了;我心想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只天鹅,而是觉得哪有做君主使者的可以随便改换国君的礼品呢我心想不是不能拔剑自刎,使自己的尸体腐烂,让骸骨暴露在旷野之中,而是害怕给我们的国君带来看重天鹅而轻视士人的恶名;我心想不是不能逃到陈国或蔡国去,而是害怕由此而断绝两国的往来;所以我不敢吝惜自己而逃避一死,就来献上空笼,请君主砍我的头吧”齐侯非常高兴,说:“我今天听了你讲的三条献空笼的道理,远远地胜过得到一只天鹅;我在都城郊外有方圆百里的土地,愿意献给先生作为汤沐邑;”毋择回答说:“哪里有替他的国君出使因疏忽大意变动了礼物,反而得到诸侯赐给土地好处的呢”毋择就走出去,没有返回了;八、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孔子之宋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节选自说苑·杂言1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之”,到;“似”,相像;“以”,因此;“舍”,客馆、馆舍;2“修”,修养,修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诗书之不习”,不习诗书;“过”,过错;“是……也”,判断句式,这是……;3“若”,如果;“则”,那么,就;“非”,不是;“也夫”,表判断与强调;答案:1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2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3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参考译文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多么讲究仁义的人也不能避免世俗习气啊;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我来和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便解围了;板块二综合训练一、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村落嫁娶图记明顾彦夫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某岁春二月,予从事..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选自明文海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京师锦衣从事:任职A.予从事..B.工.丹青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工:擅长;答案:B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B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报信的小孩;C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迎亲;D项,前一句写的是迎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答案:C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项与D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答案:B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参考译文某一年春天的二月,我去京都任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他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看他的神色,好像非常喜欢这村落图;他请求我说:“您一定要为我写一篇记;”他请求再三,我于是把图放在巾箱里带了回去;从京城回来时已经是年末,我还不知道此图的底细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画画;他来拜访我,我拿此图询问他,说:“你懂得画,就好比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在嫁女儿,无法准备轿子,用骑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说明他重视自己的女儿,不让女儿控制牛;妇女骑着牛就是这么回事儿;”“而图中又有一个老人手持遮阳避雨的工具来护着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婚礼宜在天刚黑的时候举行;在夜里,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这也是他们看得很重的;图中一个老妇人贴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着,这是父母在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靠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儿,带着比自己小的孩子,用手指着骑牛的女子说着什么;他们的神情都好像在抽噎哭泣,那是在为离别悲伤;牛的前面有四个人敲着鼓吹着唢呐,他们是迎送引导新娘子的人;路边上有两头驴,它们按次序前行,骑在上面的是乡里的歌女;尾随在驴后面拿着古筝琵琶的,是歌女的两个仆人;另外,那个腿靠着小车边沿而坐的人是驾车人;这些都是在路上遇到送亲队伍而回头去看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小段路,将又经过一个树林,两个孩子跳着跑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胳膊上抱着一个小孩儿,又有一个小孩儿牵着妇人的衣裳跟着她走;田里有两个农夫,他们锄完地,正准备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新娘子而说说笑笑的人;”“在离这儿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茂盛的树林;竹篱笆茅草屋,好像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整齐留着胡须,很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呢”他说:“这是她的夫婿;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他站在这里等待着,将要迎接新娘子进门;有两个妇人上前询问什么,这是妯娌们;她们准备去慰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新娘子;两人提着盛酒或贮水的器具,其中一个拿着壶,这是迎接慰劳他们用的;一个女仆跟在后面,以供使唤;两个小孩儿一快一慢地跟随着,其中较大的小孩儿用手指着说着什么,好像是说新娘子快来了;一个老妇人站在门边张望,她是在了解外面的情况以考虑迎接礼节的缓急;”我听完这些,开玩笑说:“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切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他笑着说:“这就是佛祖所说的,借一株草,化作六丈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时天冷,我口授跟随我一起出游的人,他们用嘴呵着笔将这些写了下来;二、2013·石家庄市高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必背文言文翻译训练(高中)

必背文言文翻译训练(高中)
2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 不甚惜。
译文: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 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 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2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 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 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 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 族灭它呢?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 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1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 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 (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 比我晚呢?
28、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 为期。
译文: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29、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 其德。
译文: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3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
译文: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1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 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参考译文】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

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

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

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

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

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1.解释:(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答:C31.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一、竖立志向立志者,事必躬亲;不惜辛苦,志存高远。

二、明确目标虚心使人进步,铁杵磨成绣花针。

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功在苦干。

四、学以致用知识如刀,必须磨利了才能发挥作用。

五、逐字翻译文言文翻译,任务在逐字。

六、趋同音译法同义词,同音义;翻译文,别字心。

七、做句首尾句子翻译,首尾难度大;字信锲而不舍,方得句意完。

八、学会拆字拆字翻译,合理造句。

九、留心词语词语翻译,注重内涵义;文言文,含义丰富多。

十、学会注音文言文翻译,注音为辅,常有很大帮助。

十一、理解上下文文言文翻译,上下一文情。

十二、别字通法字形相近,含义不同,百念皆为容易错。

十三、体会修辞文言文修辞话,体会妙无穷。

十四、注意时态文言文翻译,时态常变动。

十五、贴近原文文言文翻译,忠实为上。

十六、变通转换通过逻辑推理,翻译词义深。

十七、学以群分繁体字简体化,多读多练。

十八、主谓宾衔接文言文翻译,谓宾不可省。

十九、通读多样文言文翻译,多读多样。

二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翻译需细腻。

二十一、言简意赅文言文翻译,言简意赅。

二十二、选择恰当词语文言文翻译,庄重斯是好。

二十三、运用唐诗唐诗文,典雅美。

二十四、比照解读文言文翻译,比照解读法。

二十五、语感培养文言文翻译,语感亦必备。

二十六、记好词组词组翻译,准确为要害。

二十七、坚持训练文言文翻译,每天坚持。

二十八、查阅百科文言文翻译,参考百科书。

二十九、学会思考文言文翻译,思考得失。

三十、交流分享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无止境。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训练的30则,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将这些训练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附答案:一、竖立志向立志者,事必亲力而为,不怕付出辛苦,心中怀有远大目标。

二、明确目标虚心使人进步,刻苦学习定能成功。

三、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四、学以致用知识需要灵活运用,才能产生实际价值。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训练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2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用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

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或者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或畏首畏尾,遇难即止。

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没有正确开发思维。

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3原文: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译文: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训练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训练

翻译下列语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3、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8分,据说今年还可能增加到9分。

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

“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

“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

(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

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

(2)解释。

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

(3)更换。

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

(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

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

例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其中的“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

例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其中的“缙绅”是借代修辞,应换译为“官员”。

例9.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

其中的“填沟壑”是婉曲修辞,应换译为“死”。

(4)增补。

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

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

例10.(原)于是遂就书。

(2003年北京卷)增补主语。

例1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李广)尽哀。

(2002年)增补宾语。

例12.径将我入(于)青云间。

(1999年)增补介词。

例13.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增补谓语。

例14.尽降齐城。

(2001年)其中的“降”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齐国的城镇全部投降”。

(5)删除。

即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例15.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2003年北京卷)例16.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2001年)例17.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上述三例中的加点字删去不译。

例18.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例19.噫吁戏,危乎高哉!上述两句加点字只翻译一个词。

(6)调整。

即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例20.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

例21.灌脂束苇于尾。

(1999年)译为:“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

”状语后置。

例2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为:“寻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回答对方的人,没有找到。

”定语后置。

(7)凝缩。

即对文言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

例2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翻译时可凝缩为:“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典型题例1.2002年高考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①既.出塞,出东道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

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

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1)D (2)A (3)C (4)D (5)D(6)①“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②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2003年高考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

祖佗,矩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

及长,博学,早知名。

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

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

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

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

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斐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斐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

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伯..父让之所鞠身死国来,为.天下笑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咸私哂其矫饰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府吏闻此变,因.难求假暂归(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闻名。

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

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常深得炀帝欢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