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数值:
1、分数加减运算: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求得同分母加减后的分数;
2、小数乘除法运算:乘减法的基本运算法与小数乘除法运算中的抹去法;
3、整数四则运算: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增加难度可以运用被加数、被减数、乘数与被乘数来确定四则运算的顺序;
4、数的阶乘:了解数阶乘的基本概念,找出规律进行运算;
5、正数的幂次:根据幂次的定义熟练掌握正数的幂次;
6、数轴:掌握数轴上的基本概念,如正负号、加减号等。

二、几何:
1、钝角的性质:了解钝角的定义,掌握钝角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定义,包括边长与对角线,了解正方形的性质;
4、多边形: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并能针对特定多边形的求解;
5、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度关系,边长关系,以及对错角三角形的判断;
6、几何性质:能利用平行线、共线、全等、中线等几何性质求解特定图形的属性。

三、空间:
1、棱面:了解棱面的定义,掌握棱面的性质,比如棱线,边,角的个数;。

最新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最新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5.2正数和负数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注意: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 c=a+(b+c)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a-b=a+(-b)5.4有理数的乘除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法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也可以说成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会出填空,选择)3、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记做|a|。

0和正数(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 (填 空,选择)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 -b|表示数轴上a 点到b 点的距离。

(计算)4、倒数: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填空,选择)1和-1的倒数是它本身(0不可以作为除数)(会出填空,选择)5、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般地,记作,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填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16和-16(0)0(0)(0)a a a a a a >⎧⎪==⎨⎪-<⎩n a a a a⨯⨯⋅⋅⋅⨯个n a6、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

(填空)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计算)(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填空必考)若│x-1│+(y+2)2=0,则x-y= ;解:x-1=0 x=1y+2=0 y=-2 x-y=3注意:1、有理数只包括正数和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圆周率(π)就不是有理数了。

2、0是整数不是分数二、一次方程(组)及一次不等式(组)1、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未知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1.相反意义的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盈利与亏损;……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与负数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5.数轴的性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④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运算律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1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两个“变”字,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牢记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变,即没有交换律。

沪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数与代数- 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比较大小和基本运算。

- 分数的加减法: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 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几何与图形- 平面图形: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 图形的对称性:学习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

- 面积的计算:学习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 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 可能性: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学习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4. 实践与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 数学建模: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数学思维与方法- 逻辑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如何通过推理解决问题。

- 问题解决策略:学习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如画图、列表等。

6. 数学文化与历史-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了解一些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不断进步。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比较大小。

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可以转化为同号数的加减法计算,异号数的加减法则转化为同号数的减法。

4.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要注意数的正负性和零的处理。

5.小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

6.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利用数轴、数表以及乘法规则进行计算。

二、图形与空间1.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通过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性质。

2.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通过已知条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3.圆形与圆环:了解圆周率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圆形和圆环的求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4.三维图形:了解三维图形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

三、数据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制表、统计等概念和方法。

2.数据的分析与表示:学习如何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和趋势,可以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进行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和分析。

3.排列组合:学习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计算选择、组队等。

4.概率的认识和计算: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计算百分比。

四、应用题解决思路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问题的要求以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口算技巧:通过一些简便的口算技巧,快速解决一些运算问题。

3.逻辑推理:通过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采用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

4.转化问题:通过转化问题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

5.实际问题解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小数1.小数的定义:小数是带分数的分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统称。

2.小数的读法与写法:读小数时,点(.)前面念整数位,点后面的每一位读作它所代表的整数与小数位数。

写小数时,点前面的整数位写作普通整数,点后面的数字每位与它所代表的整数与小数部分相同。

3.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换:小数转换为分数时,分子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分母为小数位数的十次幂;分数转换为小数时,将分子除以分母。

二、性质运算1.算式的性质:算式的结果与操作数的顺序无关。

例如,加法满足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乘法满足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但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2.数的约去与约分:约去是指用一个较大的数除以该数的公约数,得到一个较小的数;约分是指用一个较大的数除以该数的公因数,得到一个较小的数。

3.加减混合运算:根据加法、减法的性质,混合运算时可以先进行减法,再进行加法运算。

三、数的大小比较1.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逐个比较来确定。

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通分后逐个比较。

四、周长和面积1.图形的周长:图形的周长是指将图形的所有边长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2.图形的面积: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3.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倍边长,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倍长加两倍宽,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五、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定义:平行四边形是有两对边是平行线段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邻两边是平行线段,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长度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底边长度相加的两倍,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

六、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有两个边是相等的三角形。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各章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1.相反意义的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盈利与亏损;……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与负数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5.数轴的性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④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运算律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1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两个“变”字,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牢记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变,即没有交换律。

(完整版)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完整版)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1.相反意义的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 零上与零下;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前进与后退;盈利与亏损;等等任意规定,一方为正,则另一方为负。

2.正数与负数4.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画法:一直线 + 三要素5.数轴的性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零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而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0.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任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应采用: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作差法”,即:11.有理数加法及加法法则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分五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两个异号数相加;④有理数和零相加;⑤零和零相加。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④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的步骤: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12.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运算律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1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两个“变”字,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牢记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变,即没有交换律。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知识点整理

一、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轴和数的比较-数轴是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从左到右数值依次增大。

3.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到0的距离,用符号,a,表示。

-正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加法:相同符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先把它们绝对值相加,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不同符号的两个数相加时,先把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差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5.有理数的乘除-有理数的乘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把它们绝对值相乘,积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乘时,先把绝对值相乘,积的符号为负。

-有理数的除法:除法相当于乘以倒数。

二、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三角形:三条边围成的图形。

-四边形: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多边形:至少有三条边的封闭图形。

2.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长方形:两对边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四边形。

-正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且三个角都是60度的三角形。

3.圆和圆内角-圆:平面内到一个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里面的角:以圆心为顶点的角,角的两边是圆的弧。

三、数据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观察、统计等方法收集数据。

-数据的整理: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整理方式。

2.统计图-条形图:用长度相等的条形表示数据的大小。

-折线图: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变化。

四、几何变换1.翻折和对称-翻折:将平面图形沿着条线折叠,使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重合。

-对称: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侧完全重合的图形具有对称性。

2.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平移:保持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将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旋转:将图形按照一定角度转动。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三要素)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也可以说成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会出填空,选择)3、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做|a|. 0和正数(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 (填空,选择)(0)0(0)(0)a a a a a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 点到b 点的距离.(计算)4、倒数: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填空,选择)1和-1的倒数是它本身(0不可以作为除数)(会出填空,选择)5、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一般地,n a a a a⨯⨯⋅⋅⋅⨯14243个记作na ,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填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16和-166、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 位的数(即1<a<10),n 是正整数).(填空)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计算)(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填空必考)若│x-1│+(y+2)2=0,则x-y= ;解: x-1=0 x=1y+2=0 y=-2 x-y=3注意:1、有理数只包括正数和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圆周率(π)就不是有理数了. 2、0是整数不是分数二、一次方程(组)及一次不等式(组)1、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未知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为元.2、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如果未知数所取的某个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看,那么这个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判断方法:检验(填空)3、必考题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填空、选择)(1)是一个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次数是1(填空)(4)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5)分母不能含有未知数,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注意:(1)移项时,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是错误的.(2)没移项时,不要误以为有移项,如从,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运用用等式的性质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3)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不变,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符号应变号(4)去分母:要去分母,我们首先要找准方程中的各分母,然后再利用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达到去分母的目的.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计算)-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变号)- 化成ax=b(a≠0)的形式-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x=b/a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设未知数(元); - 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并作答.6、应用题类型:知识点1:按比例分配问题即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和,再列方程求解.知识2:利率问题知识点3:折扣问题知识点4:行程问题知识点5:工程问题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可概括为:- 去分母; - 去括号;- 移项;- 化成ax>b(或ax<b)的形式(其中a≠0)-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不等式的解集.(注意系数的正负,如是负数不等式方向需要改变)9、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注意:(1)二元一次方程组具备的两个条件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而不是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比如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左边和右边都必须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例如中的左边不是整式,所以它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0、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例题.已知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分别求m和n的值.考察概念:次数都为1即m+2=1 , 1-2n=1可得 m=-1 , n=01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二元一次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12、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13、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个方程都适合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1)方程组的解必须用“{”表示.(2)检验一组数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将这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当这组数值满足所有方程时,就说这组数值是此方程组的解,否则,就不是.14、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15、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加减消元法.16、如果方程组中有三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相似,只是要多消一次元,即通过代人法或加减法逐步消元,最后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17、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灵活选择未知数的个数.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对于含有三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三、线段与角1、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记作线段AB或线段a2、线段的特点:1)有线长度,可以测量 2)有两个端点3、线段的性质: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d .3)★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而线段不可以延长.4、线段大小的比较:1)度量法2)叠合法3)观察法(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画线段的和、差、倍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线段中点的表示:1)观察法 2)折叠法 3)度量法线段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要使学生会用语言描述并掌握以下两点:O BA(1)如图1∵C为AB中点6、角: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或可以这样说:角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角的始边转动到角的终边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简称角内部7、角的表示:1)角一般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下图记作∠AOB ,也可以记作∠O .如果以点O为顶点的角有多个,那么其中任何一个角必须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而不能简单记作∠O还可以用α(读alpha)、β(读beta)、γ(读gamma)……,或者标上一个数字,如1、2、3……8、角的大小的比较1)度量法 2)叠合法9、余角、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3)补角、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10、方位角方位角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方位角α的取值范围为0900≤≤α,即“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11、画角的和、差、倍讲角平分线时既要会用文字表述又要掌握以下两点: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画法:①用量角器画图:量→算→画;②用直尺与圆规作图(1)如图2∵ OC平分∠AOB.(2)如图214.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的换算:160',1'60''︒==,111',1'''6060⎛⎫⎛⎫=︒=⎪ ⎪⎝⎭⎝⎭;(2)如图1∴C为AB中点.∴OC平分∠AOB角的分类:小于90︒且大于0︒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的角叫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四、长方体的再认识1、长方体的元素: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2、长方体的三元素的特点:(主要是外观特征和数量关系)①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②长方体的十二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形状大小都相同.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4、斜二侧画法画长方体时要注意:宽画成标注尺寸的一半;看不到的线画成虚线;要标字母和尺寸,要写结论.长方体ABCD-EFGH 、平面ABCD 、棱AB 、顶点A.5、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异面6、直线垂直于平面记作:直线PQ ⊥平面ABCD ;直线平行于平面记作:直线PQ ∥平面ABCD.7、计算公式之一:(三条棱长分别是a 、b 、c 的长方体)① 棱长和 = 4()a b c ++ ; ② 体积 = abc ;③ 表面积 = 2()ab bc ac ++ ;④ 无盖表面积 = S ab -、S bc -、S bc -8、长方体不一定是正方体;正方体一定是长方体.9、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有3种,分别是平行、相交、异面.10、长方体中棱与面的位置关系有2种,分别是:平行、垂直.11、长方体中面与面的位置关系有2种,分别是:平行、垂直.12、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① 铅垂线法 ② 三角尺法 ③ 合页型折纸法13、检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 铅垂线法;② 三角尺法;③ 合页型折纸法.14、检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① 铅垂线法 ② 长方形纸片法15、检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① 长方形纸片法16、长方体中的棱与面的位置关系:(长方体中有现成的合页型折纸、长方形纸片可供检验)。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5.2正数和负数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注意: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

5.3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 c=a+(b+c)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a-b=a+(-b)5.4有理数的乘除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负负得正。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注意连成的符号: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2、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3、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得零。

5.5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法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读作a的n次方;a n看做是a的n次方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一、数论知识:
(1)识别素数和合数,认识素数的方法;
(2)识别因数和倍数;
(3)求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明确除法的商和余数;
(4)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5)识别质数,求几个数的乘积的最小质因数;
(6)比较两个正整数的大小,包括被数、商和余数;
(7)求出不定项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
(8)熟练掌握大于1的自然数的级数概念,求出其中一项的值;
(9)求解数字的排列组合问题。

二、一元一次方程:
(1)利用移项法给出方程的解;
(2)利用联立方程求解问题;
(3)解决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及一般平面几何图形的方程;
(4)求出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几何图形:
(1)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求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识别各种基本图形,如圆、矩形、三角形等;
(4)掌握圆的内外接线,以及圆、椭圆的标准方程式;
(5)理解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正多边形的概念;
(6)识别三角形的几何性质,如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7)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切线、弦、分线等;。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计数法相关概念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零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3.如果把所有整数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在这个意义下,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表示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6.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7.整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8.,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9.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10.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11.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1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3.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14.两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15.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6.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是零。

17.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1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a n读作a的n次方。

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19.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大括号。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5.2数轴5.3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有理数的加法5.5有理数的减法5.6有理数的乘法5.7有理数的除法5.8有理数的乘方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科学计数法相关概念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零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3.如果把所有整数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在这个意义下,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表示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6.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7.整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8.,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9.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等时,其和的绝对值为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所得的差,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10.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11.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1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3.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14.两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15.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6.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都是零。

17.甲数除以乙数(零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1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读作a的n次方。

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19.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大括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也可以说成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会出填空,选择)3、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记做|a|。

0和正数(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 (填 空,选择)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 -b|表示数轴上a 点到b 点的距离。

(计算)4、倒数: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填空,选择)1和-1的倒数是它本身(0不可以作为除数)(会出填空,选择)5、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般地,记作,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填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16和-16(0)0(0)(0)a a a a a a >⎧⎪==⎨⎪-<⎩n a a a a⨯⨯⋅⋅⋅⨯个n a6、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

(填空)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计算)(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填空必考)若│x-1│+(y+2)2=0,则x-y= ;解:x-1=0 x=1y+2=0 y=-2 x-y=3注意:1、有理数只包括正数和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圆周率(π)就不是有理数了。

2、0是整数不是分数二、一次方程(组)及一次不等式(组)1、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未知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为元。

2、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

如果未知数所取的某个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看,那么这个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判断方法:检验(填空)3、必考题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填空、选择)(1)是一个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次数是1(填空)(4)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5)分母不能含有未知数,如1x=4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1)移项时,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3+4x=7得到4x= 7+3,是错误的.(2)没移项时,不要误以为有移项,如从−5=x,得到x= 5,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运用用等式的性质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3)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不变,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符号应变号(4)去分母:要去分母,我们首先要找准方程中的各分母,然后再利用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达到去分母的目的.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计算)-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变号)- 化成ax=b(a≠0)的形式-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x=b/a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设未知数(元); - 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并作答。

6、应用题类型:知识点1:按比例分配问题即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a:b,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ax和bx,再列方程求解.知识2:利率问题知识点3:折扣问题知识点4:行程问题知识点5:工程问题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可概括为:- 去分母; - 去括号;- 移项;- 化成ax>b(或ax<b)的形式(其中a≠0)-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注意系数的正负,如是负数不等式方向需要改变)9、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1)二元一次方程组具备的两个条件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而不是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比如2xy= 3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左边和右边都必须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y=1=l中的左边不是整式,所以它不是二元一次方程例如1x10、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题.已知方程3x m+2+5y1−2n=13;是二元一次方程,分别求m和n的值.考察概念:次数都为1即m+2=1 , 1-2n=1可得 m=-1 , n=01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二元一次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12、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

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13、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个方程都适合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1)方程组的解必须用“{”表示.(2)检验一组数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将这组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当这组数值满足所有方程时,就说这组数值是此方程组的解,否则,就不是.14、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15、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16、如果方程组中有三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转化)→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转化)→一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相似,只是要多消一次元,即通过代人法或加减法逐步消元,最后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17、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灵活选择未知数的个数。

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对于含有三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一般采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三、线段与角1、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记作线段AB或线段a2、线段的特点:1)有线长度,可以测量2)有两个端点3、线段的性质: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d 。

3)★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而线段不可以延长。

4、线段大小的比较:1)度量法2)叠合法3)观察法(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画线段的和、差、倍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线段中点的表示:1)观察法2)折叠法3)度量法线段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要使学生会用语言描述并掌握以下两点:O B A(1)如图1∵C 为AB 中点6、角: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或可以这样说:角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始边转动到角的终边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简称角内部7、角的表示:1)角一般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下图记作∠AOB ,也可以记作∠O 。

如果以点O 为顶点的角有多个,那么其中任何一个角必须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而不能简单记作∠O 还可以用α(读alpha )、β(读beta )、γ(读gamma )……,或者标上一个数字,如1、2、3……8、角的大小的比较 1)度量法 2)叠合法9、余角、补角(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2)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3) 补角、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10、方位角方位角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方向.方位角α的取值范围为0900≤≤α,即“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

11、画角的和、差、倍讲角平分线时既要会用文字表述又要掌握以下两点: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如图1画法:①用量角器画图:量→算→画;②用直尺与圆规作图(1)如图2∵ OC 平分∠AOB .(2)如图214.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角的换算:160',1'60''︒==,111',1'''6060⎛⎫⎛⎫=︒= ⎪ ⎪⎝⎭⎝⎭; 角的分类:小于90︒且大于0︒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的角叫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四、长方体的再认识1、长方体的元素: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2、长方体的三元素的特点:(主要是外观特征和数量关系)①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②长方体的十二条棱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的六个面可以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形状大小都相同。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斜二侧画法画长方体时要注意:宽画成标注尺寸的一半;看不到的线画成虚∴OC 平分∠AOB线;要标字母和尺寸,要写结论。

长方体ABCD-EFGH 、平面ABCD 、棱AB 、顶点A 。

5、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异面6、直线垂直于平面记作:直线PQ ⊥平面ABCD ;直线平行于平面记作:直线PQ ∥平面ABCD 。

7、计算公式之一:(三条棱长分别是a 、b 、c 的长方体)① 棱长和 = 4()a b c ++ ; ② 体积 = abc ;③ 表面积 = 2()ab bc ac ++ ;④ 无盖表面积 = S ab -、S bc -、S bc -8、长方体不一定是正方体;正方体一定是长方体。

9、长方体中棱与棱的位置关系有3种,分别是平行、相交、异面。

10、长方体中棱与面的位置关系有2种,分别是:平行、垂直。

11、长方体中面与面的位置关系有2种,分别是:平行、垂直。

12、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① 铅垂线法 ② 三角尺法 ③ 合页型折纸法13、检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 铅垂线法;② 三角尺法;③ 合页型折纸法。

14、检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① 铅垂线法 ② 长方形纸片法15、检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① 长方形纸片法16、长方体中的棱与面的位置关系:(长方体中有现成的合页型折纸、长方形纸片可供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