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企业及厂商的投入与产出
![企业及厂商的投入与产出](https://img.taocdn.com/s3/m/142e0c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企业及厂商的投入与产出在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是各企业及厂商的唯一目的,而要达到利益最大化那也就是意味着其企业的产出要实现最大化和最合理化。
当然,并不是说你投入的越多产出也就会跟着正比增长,这其中存在着一个资源浪费问题,既不浪费资源同时使得产出最大化从而最大程度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在这之中如何合理的确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了,而这,也是今天我所要讲到的。
一,企业的产出1.企业产出的含义企业产出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企业组织下,投入和利用企业各项资源,生产的全部直接有效成果。
2.企业产出的特征企业产出一定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控制的人力资本作用下取得的劳动成果。
企业产出一定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有效成果。
企业产出一定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直接成果。
3企业产出的分类(1)按照企业产出的实物形态来划分,企业产出可以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
企业物质产品是企业在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原料、燃料、设备和人力以后,生产出来的新的有形产品。
又称货物或者有形产品。
企业服务产品是企业在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原料、燃料、设备和人力以后,生产出来的新的无形产品。
又称劳务或者服务。
(2)按照企业产出的完工程度分,企业产出可以分为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产成品,是指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已经结束,并检验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随时可以供应市场或已经供应市场的产品。
半成品,是指在企业内部完成了一定的工序,但仍需今后进一步加工,并验收合格,办理相关手续送交半成品库的全部产品。
在产品,是指正在企业各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中加工的产品。
一般未经检验和办理入库手续的半成品和所谓已完成加工的产品均属于在产品。
(3).按照企业产品的计量单位分,企业产出可以分为企业产出的实物量和企业产出的价值量。
企业产出的实物量就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企业产出。
实物单位是能够反映产品的自然和物理属性,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ebf28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c.png)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经营效益的工具。
该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出企业的效益水平,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策略。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投入方面:包括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投入。
这些投入是企业正常运营所必需的,也是企业实现产出的基础。
2. 产出方面: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利润等各种产出。
这些产出是企业运营的目的,也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关键。
3. 效益方面:通过对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计算出企业的效益水平。
这个效益水平可以用各种指标来衡量,如ROI、ROE、EBITDA 等。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策略。
通过对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管理者可以找到企业运营中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财务管理策略。
当然,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模型只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不能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效益。
其次,该模型只能反映企业的静态效益,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动态效益。
最后,该模型只能反映企业内部的效益,而不能反映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总之,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策略。
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在使用时加以注意。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260cc7216fc700abb68fcce.png)
系统控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及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是将研究对象视为黑箱,通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分析研究,来判断和了解系统的状态、行为和功能。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管理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相互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在微观管理系统, 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等等;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方面的数量,如生产消费、外销量及增加储备等等,其中生产消费称为中间产品,外销产品和增加储备称为最终产品。
投入产出分析法最初是由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工业,农业等)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故称其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或产业关联法,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应用于国民经济、地区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综合平衡,尤其适用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间联系复杂的企业。
在企业中应用投入产出分析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是编制投入产出表,二是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三是应用模型进行经济分析或实施优化分析。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按其用途不同和计量单位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两类。
现分述于下(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企业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格式如表1所示。
实物型表包括四个象限(部分)。
Ⅰ象限是本企业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生产消耗的数量(以产量表示,)是反映企业内部中间产品间的技术联系,现以X ij代表本企业第i种自产产品用作第j种产品生产的消耗数量,称之为流量,表的这一部分称之为自产产品流量矩阵,以符号[X ij]表示,是一个方阵,表内i,j=1,2,…,n;Ⅱ象限(部分)是本企业自产产品的最终产品数量,包括外销产品、增加库存的数量及其他用途的数量,以Y i表示;Ⅲ象限(部分)是本企业生产中外购产品用作中间产品消耗的数量,以符号U ij表示外购产品i用于本企业第j种产品的生产消耗数量,表的这一部分称为外购产品流量矩阵,以[U ij]表示,基中的i=1,2,…,m为外购产品的品种数。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c23c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a.png)
目录
CONTENTS
•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 投入产出模型的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各部 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
02
Excel是一款常用的办公软件, 可以通过添加插件或使用自定 义函数来处理投入产出模型的 数据。
03
SAS和Stata则是专业的统计分 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 和模型分析功能,适用于复杂 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04
CHAPTER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
地区经济分析
总结词
投入产出模型在地区经济分析中,能够全面反映各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来源
通过调查、统计和会计资料等途径获取各部门之间的 经济联系数据。
编制方法
采用会计和经济统计方法,按照生产活动的流程和特 点,将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直接消耗系数
表示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直接消耗的另一 部门产品的数量。
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数据计算,反映部门 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
特点
投入产出模型具有系统性、动态性、预测性和政策模拟性,能够全面反映经济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领域
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产业 间的关联关系和依存度,揭示产 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538fa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a.png)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衡量一个产业或
经济体所产出的产品或服务与输入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它
旨在测量和评估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的效率和
影响。
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假设是经济体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
相互依赖的关系。
模型以一个输入输出表的形式展现,其
中列出了各个产业的生产量和使用量。
这个矩阵描述了每
个产业之间的原始输入和最终产品流动的关系。
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出是指一个经济体或产业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总量。
这些产出可以是消费品、投资品、政府服务等。
投入是指用于生产这些产出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不同产业之间的直接效
应和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产出对其他产业
的需求所产生的影响。
间接效应则是指这些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所带来的效应。
投入产出模型还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的乘数效应,即每一单位的最终需求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很好地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指导。
它可以帮助分析经济体的结构和变化趋势,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预测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潜在影响。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cc7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a.png)
环境和பைடு நூலகம்源利用的评估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 分析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并寻找提高效率的途径。
投入产出模型的不足
1 地区生产过程的异质 2 产业相关性假设不充 3 模型结果敏感度大
性未考虑
分
对数值精度要求较高,因
不同地区的投入产出过程
投入产出模型基于产业相
为误差的扩散会导致模型
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 刘世伟, 王兴, & 赵刚. (2017). 投入产出模型在城市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中的应用.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7(06), 52-59.
• Leontief, W. (2019). Input-output econom ics. Spring er. • 王志坚. (2018).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综述. 俄罗斯特区经济, (24), 110-118.
《投入产出模型》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 经济分析工具。
引言
1 什么是投入产出模型?
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体系中 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2 为什么要使用投入产出模型?
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分析决策、制定规划和 评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关的假设,但现实中的关
预测能力的大幅下降。
不能简单地套用模型。
联可能相当复杂,某些因
素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联
系。
总结
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可视化直观等, 缺点包括模型假设条件过于苛刻、经济体系的复杂 性难以表现等。
投入产出模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 献
提供决策者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为政策制定和 经济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推动社会发展。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https://img.taocdn.com/s3/m/4da89eeade80d4d8d05a4fe5.png)
照价格向量的分块方式,对系数矩阵A进行同样 的分块,构成如下分块矩阵
A
A11 A12 A A 投2入1 产出模型22-课件主讲
简要推导
P PA N
( Pnk
,
Pk
)
( Pn k
,
Pk
)
A11 A21
A12 A22
(
N
1,
N
2
)
( Pnk A11 Pk A21, Pnk A12 Pk A22 ) ( N 1 , N 2 )
A12 I A22
I
B21( I A11) B22 A21 0
B 2 1 B 2 2 A 2 1 (I A 1 1 ) 1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
• 利用上述结果可以转化价格影响模型,这样做的 好处是在已知列昂惕夫逆阵的情况下,可以比较 简便地计算
P n k P kA 2 1 (IA 1 1) 1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
1
a21
...
an1,1
an1
a12 1 ... an1,2 an2
... a1n y1
... a2n y2
...
...
...
0
... an1,n yn1
...
1
yn
Ay y
(AI)y0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
• 闭模型实际上未得到应用,其原因如下:.
– 我们一般计算使用的数据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因此, 计算的结果并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而只能是一种
相对量
– 如:某种商品价格1%的价格上涨,其他所有商品价格 将因此上涨%多少。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主讲
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c598d2f7cd184254b353575.png)
§3.6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一、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大中型企业,包括能源工业部门或能源工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一部分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最终产品,一部分在企业(或部门)内部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多种产品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一般讲,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该企业(或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给予该企业(或部门)一定的物资(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或部门)如何根据国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或部门)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呢?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呢?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和国家给定的能源和其它物资限制下最优地安排企业(或部门)的生产呢?投入产出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预测销售指标,同样存在如何根据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以及如何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下最优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等问题。
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所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无论对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
部门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下面仅就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表3.6.1为企业投入产出表表式。
表中包括企业内部产品n 种,外购物质m 种。
企业销售产品一般即为企业最终产品,国家或者市场给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一般就是销售指标。
用x ij 表示企业在生产第j 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v i 、m j 分别表示生产第j 种产品的劳动报酬和纯收入。
这样,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下列系数: j j vj X v a = j ij ij X x a =jj mj X m a =jij ij X w =γa ij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γij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a vj 为劳动报酬系数,a mj 为纯收入系数。
若企业的销售指标为Y Y Y n 12,,…,,则为完成该销售指标,企业必须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为X X X n 12,,, ,企业必须外购各种物资数量为n W W W ,21 ,,,这里⎥⎥⎥⎥⎦⎤⎢⎢⎢⎢⎣⎡-=⎥⎥⎥⎥⎦⎤⎢⎢⎢⎢⎣⎡-n n Y Y Y A I X X X 21121)( ⎥⎥⎥⎥⎦⎤⎢⎢⎢⎢⎣⎡=⎥⎥⎥⎥⎦⎤⎢⎢⎢⎢⎣⎡m m X X X R W W W 2121 其中A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R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投入产出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feca52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7.png)
1600 2240 2560 1600 8000
7
• 对于假想表1所表示的投入产出模型,有
0.06 0.1 0.07 0.1 A 0.01 0.3 0.03 0.1
0.2 0.15 0.4 0.2 0.03 0.15 0.1 0.1
8
对于1997年中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6部 门)有如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4
直接消耗系数的性质
a ① 0 ij
i, j 1,2,...,n
②对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存在
aij ﹤ 1
n
aij ﹤ 1
i 1
i, j 1,2,..., n i, j 1,2,..., n
5
3、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将直接消耗系数按照投入产出表中部门 (或产品)的顺序排列而成的矩阵。用A表 示,为一 n阶方阵。
24
四、 基于消耗系数的经济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经济数学模型是在投入产出表的 基础上,通过引入各种消耗系数而建立起来的 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部门或产品)相互 依存的“投入-产出”平衡关系式。
行模型:按行向平衡关系建立的模型 列模型:按列向平衡关系建立的模型 • 其他各种复杂的投入产出应用模型,都是 这两个最基本的投入产出经济数学模型的扩展
48 336 256 160 800 480 320 800 1600
480 1568 1536 800 4384 2712 904 3616 8000
40 150 140 80 410
952 269 461 400 2082
128 253 423 320 1124
1120 672 1024 800 3616
0.043 0.048 0.021
0.025 0.037 0.058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d6ba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5.png)
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与自动化
跨学科融合
定制化与个性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未来投入产出模型将更 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数据 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 估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效率,为 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投入产出模型将进一步融 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 地理信息系统、复杂网络等, 以更全面地揭示经济系统的内 在规律和动态变化。
特点
投入产出模型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系统 的结构和运行规律,揭示各部门之间 的经济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 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一
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中间产品与 最终产品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
关系。
假设二
生产技术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保 持稳定。
假设三
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外部经济和 内部经济的影响。
假设四
投入产出模型的起源
投入产出模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 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 出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经济系统 中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
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模型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 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的有力 工具。在实践中,投入产出模型 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 同国家和行业的需要。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对 经济系统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模拟经 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趋势。该模型在 政策制定和预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03
全球投入产出模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全球投 入产出模型逐渐成为研究前沿之一。 该模型能够全面地反映全球范围内各 国家、各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 影响。
02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ba592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9.png)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投资项目或商业活动的经
济效益的工具。
该模型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决策
者判断一个项目或活动是否值得投资。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通常用
于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以便决策者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在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中,投入通常指的是项目所需的资金、
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而产出则是指项目带来的收益或效益。
通过比
较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一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从而判
断项目的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来评估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
如果投入产出比大于1,表示项目的
产出大于投入,可以认为项目是经济可行的;反之,如果投入产出
比小于1,则表示项目的产出小于投入,可能不值得投资。
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评估
各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该模型,决
策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回报,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
投资决策。
总之,投入产出比计算模型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2046a7c01f69e3143329414.png)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分析,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
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 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地理学家广泛地应用于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各种产品为对象,以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出来的。
表7.1.1是一个简化的实物型的投入产出表。
表7.1.1 投入产出表按每一行可以建立一个方程,这样就有以上方程式可以写成L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q y q q q n n n nn n n n n 002012122222211111211=+++=++++=++++=++++ )2 1( 1n i q y q n j i i ij ,,, ==+∑=L q n j j =∑=10如果令则a ij 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 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 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则有若令上述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Y Q A I=-)(具体形式为)2 1 ,( n j i q q a j ij ij ,,,= =)2 1( 00n j q q a jjj,,, ==Lq a n j j j =∑=10) 2 1( 1n i q y q a i i n j j ij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Tn T n y y y Y q q q Q ,,,,, 2121 ,,==Q Y AQ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I 111)(212222111211通过求解得到各类产品的总产量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9.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9.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6a39e5856a561252d36f5f.png)
q
j 1
n
0j
L
如果令aij =
qij qj
(i, j = 1,2,,n)
则 αij 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 j 类产品需 要消耗的 i 类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 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
a0 j
n
q0 j qj
( j 1 , 2, ,n)
qi (i 1, 2, ,n)
此时
产出向量、外界需求向量分别为
x1 X x 2 , x 3
50000 Y 25000 30000
Leontief矩阵C=I-A
直接消耗矩
0 0.40 0.45 A 0.25 0.05 0.10 0.35 0.15 0.10
解 这是投入产出分析问题
记:x1-本周内煤矿总产值;x2-电厂总 产值;x3-铁路总产值,则
ì x1 - (0 ? x1 0.40 x2 + 0.45 x3 ) = 50000 ï ï í x2 - (0.25 x1 + 0.05 x2 + 0.10 x3 ) = 25000 ï ï î x3 - (0.35 x1 + 0.15 x2 + 0.10 ? x3 ) 30000 骣 骣 x1 50000 琪 琪 X =琪 x2 , Y =琪 25000 , 琪 琪 琪 琪 x3 30000 桫 桫 骣0 0.40 0.45 琪 A=琪 0.25 0.05 0.10 琪 琪 0.35 0.15 0.10 桫 C =I- A
即
x
j 1
n
ij
yi xi (i 1, 2, ,n)
记直接消耗系数为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b239d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3.png)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投入产出测算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经济系统或一个特定项目的效益和成本。
该模型通过分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决策者理解和评估不同决策选项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性。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基于一个简单的前提:经济活动需要投入资源,从而产生产出。
这些资源可以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而产出可以是货物、服务、就业机会等。
通过测算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情况。
在投入产出测算模型中,有两个核心概念:投入和产出。
投入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等。
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结果,可以是产品、服务、就业机会等。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投入产出表,记录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这个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投入部分和产出部分。
投入部分列出了各个产业的投入需求,包括各种资源和成本;产出部分列出了各个产业的产出情况,包括各种产品和服务。
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经济效益。
使用投入产出测算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经济政策制定和项目评估。
例如,政府可以利用该模型来评估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效果,从而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也可以利用该模型来评估不同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选择最具竞争力的项目进行投资。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还可以用于衡量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对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贡献情况,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然而,投入产出测算模型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模型假设经济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忽略了与外部经济体的交流和影响。
其次,该模型只考虑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后,该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投入产出测算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经济系统的效益和成本。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c412f6d1f34693daef3e83.png)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报告第九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第九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第一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特点一、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比较投入产出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它为不同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它由原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到国际贸易、地区间关系、部门经济、地区经济、企业等若干领域。
投入产出技术在所有领域应用的共同特点:1.独特的棋盘式表格,2.以对研究对象各单元关联关系的解剖为主线的分析模式。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的比较1. 应用对象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消耗控制、物料供应量与供应价格的控制,??。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目的。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社会经济运行中由部门关联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将该方法与企业的多项管理指标结合运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各岗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核算、物料消耗与价格控制、生产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在制品数量的控制、半成品成本价格的核算、管理指标的修正与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考核等。
对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企业,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更加有效。
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一般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有确定的经济意义和规范的结构。
由于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应用要求多种多样,需要描述的投入要素因使用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除自产产品、原材料、能源、费用外,有时还要求对设备加工工时、劳动工时等的使用分配进行描述,因此,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消耗关系矩阵块的数目都是可变的。
4. 编表周期不同各种国民经济指标的计算、比较大都以年度为周期,年度资料消除了季度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能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
因此,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年度为报告期,是由国民经济核算期以及国民经济的管理要求所决定的。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求解条件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求解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178f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 1・5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求解条件任何经济数学模型都是都实际经济活动的抽象,都是在若干基本假设下建立的,或者只有在若干基本假设下才能成立。
关键在于所舍弃的是事物的本质方面还是非本质方面。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投入产出模型是在如下重要假设下建立的。
1.不可替代假设投入产出模型假设一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采用一种技术生产;同时,一种产品只由一个部门生产。
为什么要作出该假设?实际经济活动是否满足这一假设?2.线性假设投入产出模型假设投入量与产出量是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
为什么要作出该假设?实际经济活动是否满足这一假设?3.系数不变假设投入产出模型假设直接消耗系数在一个周期内是不变的。
为什么要作出该假设?实际经济活动是否满足这一假设?4.关于生产周期的假设投入产出模型假设每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出的分配与使用,都在一个周期内完成。
为什么要作出该假设?实际经济活动是否满足这一假设?如何处理?二、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所谓“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是指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求解的条件。
1.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求解的条件投入产出模型X (I A) 1Y能够求解的条件是矩阵(I A )有逆,且逆矩阵的元素不为负。
是从数学和经济意义两方面提出的。
2.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求解条件的证明对于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其直接消耗系数满足:n aij 1 j 1,2, ,ni 1即满足:n a 1 a j 1,2, ,ni 1而在矩阵(I A)中,主对角线元素为1 a jj,其它元素为a ij0所以该矩阵是主对角线元素占优势的矩阵。
由线性代数知识可知,I A 0。
所以矩阵(I A)有逆。
又因为对于矩阵(I A),不仅存在ai 1, 而且存在nai 1. 所以有|I A|。
对于矩阵(I A )的逆矩阵:E 由 其分子为矩阵(I A )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作为元素构成的伴随矩阵,而这些代数余子式 都是大于0,所以(I A )的逆矩阵的元素的都大于0。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324e4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7.png)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是研究企业经营效益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该模型,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从而优化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在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中,企业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员工的数量、素质和工作效率等因素。
物质资源是指企业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和设备等物质要素。
财务资源则是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运作情况。
这些资源的投入与企业的产出密切相关,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的产出可以分为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两个层面。
直接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结果。
间接产出则是指企业创造的附加价值,包括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企业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总产出,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社会价值。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的核心是衡量企业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模型中,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指标和评估方法来评估资源投入的效益和产出的价值。
常用的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销售收入和利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比较,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模型评估员工的绩效和工作贡献,从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物资采购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模型评估不同供应商的性价比,选择最优的采购方案。
在资金运作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模型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
除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外,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和竞争。
通过对不同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比较,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模型评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优化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0c8a1460c22590103029d48.png)
投入产出模型第9章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于研究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制定国民经济的计划与规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与方法,现介绍其建模与应用分析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1节投入产出模型概述1.1 概念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研究与分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所建立的一种数学模型,其主要含义如下:1)投入产出模型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2)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计量经济学理论,集中体现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原理与方法;3)投入产出模型的关键任务是直接消耗系数与列昂节夫逆矩阵的求算;4)投入产出模型的主要方法是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投入产出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矩阵运算的求解应用;5)投入产出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研究与分析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用途是用于研究与分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直接与间接的经济联系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问题。
目前,已拓展到用于研究与分析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内部及之间的各种经济联系。
1.2 作用1)编制国民经济计划。
2)经济指标的预测。
3)经济政策研究,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4)专题研究,研究专门的社会经济问题。
5)编制区际经济计划。
1.3 发展概况投入产出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俄国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瓦。
列昂节夫(w. Leontif)首先提出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来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随后发表了不少的论文和论著,在1944年他编制了美国经济部门的1939年投入产出表,它可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产出表”,当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此后,美国先后又编制了1947年,1958年,1963年,和1966年的投入产出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第一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特点一、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比较投入产出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它为不同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它由原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到国际贸易、地区间关系、部门经济、地区经济、企业等若干领域。
投入产出技术在所有领域应用的共同特点:1.独特的棋盘式表格,2.以对研究对象各单元关联关系的解剖为主线的分析模式。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的比较1. 应用对象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消耗控制、物料供应量与供应价格的控制,……。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目的。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社会经济运行中由部门关联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将该方法与企业的多项管理指标结合运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各岗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核算、物料消耗与价格控制、生产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在制品数量的控制、半成品成本价格的核算、管理指标的修正与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考核等。
对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企业,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更加有效。
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一般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有确定的经济意义和规范的结构。
由于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应用要求多种多样,需要描述的投入要素因使用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除自产产品、原材料、能源、费用外,有时还要求对设备加工工时、劳动工时等的使用分配进行描述,因此,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消耗关系矩阵块的数目都是可变的。
4. 编表周期不同各种国民经济指标的计算、比较大都以年度为周期,年度资料消除了季度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能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
因此,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年度为报告期,是由国民经济核算期以及国民经济的管理要求所决定的。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实行月度核算制度,有的核算周期更短些。
编制年度表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必须与企业的核算期同步。
5. 表的类型不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价值型、实物型和劳动型三种,企业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实物型、成本型和劳动型三种。
6. 不同类型表的关系不同价值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计量单位上,而且对于同一报告期来说,这两种表之间并无太多联系,从部门和产品的归类、资料的收集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实物表中的产品列入的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实物型产品,主要涉及第一、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表中的几种产品可以属于同一个价值部门,价值表中大部分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在实物表中都未列名。
劳动型投入产出表是利用模型技术以价值型表或实物型表转换而来。
企业的实物型和成本型、劳动型投入产出表有密切关系和编制层次。
由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技术指标制定以实物指标为主,因此实物型表是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成本型表、劳动型表的部门划分及排序方式与实物表完全相同,其主要内容由实物型表转换而来。
在劳动型表中不仅要考虑对活劳动的消耗,同时还应该考虑设备工时的消耗。
成本型表和劳动型表只是某些特定的矩阵块与实物型表有所差异。
7.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式不同编制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所用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①国民经济统计资料;②投入产出专项调查。
编制企业投入产出表所用资料主要是企业的统计资料、消耗定额和其他技术经济资料。
8. 编表手段不同编制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过程,从资料收集、整理直到编表,大都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靠手工操作完成。
计算机的任务主要是资料的汇集、加工、分析、计算等。
处于实用阶段的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从所需资料的汇集、加工、分析直至表的编制完成,全部由计算机实现。
综上所述,可将上述差异归纳为表9.1。
表9.1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与企业投入产出表比较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描述对象社会经济系统。
以社会经济系统的所有部门或主要产品的投入构成与使用分配为描述对象。
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
以各生产阶段的产品的消耗构成与使用为描述对象。
功能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平衡关系、供求关系、价格、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种管理问题的研究。
用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分析、消耗控制、生产与供应计划的制定、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等多种管理问题的研究。
要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能跟踪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变化。
结构由四个象限组成的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表仍为棋盘式表格,内容除必须包括产品相互消耗关系矩阵、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关系矩阵以及产品的最终使用矩阵外,所包含矩阵块的数目应根据投入资源的分类方式和使用要求决定。
编表周期一般以一个年度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为报告期。
一般与企业的核算期同步。
在实行月度核算的企业,以月度为报告期。
表的类型分为价值型、实物型与劳动型表。
分为实物型、成本型与劳动型表。
不同类型表的关系价值表以社会经济部门为基本单元;实物表以国民经济的主要产品为基本单元。
实物表中的几种产品可以同属于价值表的同一部门,而可能价值表的某一部门在实物表中并无产品列入,两者之间无密切联系。
一般实物表与成本表的产品划分和排列方式完全一致,且实物表是成本表的基础,成本表的主要部分由实物表转化而来。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式主要来自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投入产出专项调查。
主要来自企业统计资料、定额资料和部分技术经济资料。
编表手段计算机辅助汇总、加工、分析数据,表的编制主要靠人工完成资料的汇总、加工、分析直至表的编制都由计算机实现。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1. 产品在全国或地区投入产出表中,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按产品分类,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部门分类,其中间消耗关系矩阵分别描述产品×产品之间或部门×部门之间的消耗关系。
企业投入产出表以企业的生产过程作为描述对象,根据管理需要,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上的半成品或产成品作为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品。
且无论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还是在成本型投入产出表中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分类方式。
因此,企业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产品之间的消耗关系为基础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形态转换进行描述的。
2. 产成品和半成品产成品是指在本企业经过全部加工过程已加工或制作完毕,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可供销售的产品;半成品是指在企业内已经完成部分生产加工过程,经检验合格尚待继续制作、加工或装配的产品。
3 自产产品和外购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料和动力都是产品。
如果按照产品的来源(即按自己生产与购买原则) 分类,可分为自产产品和外购产品。
凡是由本厂加工、制作的产品,无论是半成品还是产成品,也不管它具有何种功能,统称为自产产品。
因此,自产产品包括所有的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
产成品一般作为商品外售,而半成品则作为生产中的投入要素继续被加工,其中也有部分外售。
凡是从企业外部购买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动力、辅助材料、元器件、零件、部件、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统称为外购产品。
对主要原材料、元器件、外购零、部件在投入产出表中以原材料栏目列出;外购动力则按其种类分为电、蒸汽等列出;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均作费用处理,不再以物料消耗的形式出现。
对于外协件应视具体情况:由本企业向协作厂家提供原材料,同时又支付加工费的外协件作为自产产品处理;而仅向协作厂家支付加工费,原材料由协作厂家自备的外协件应视为外购零部件,作为原材料处理,所支付的单位产品的加工费即作为该种原材料(即外协件)的价格。
4.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企业投入产出表中,将自产产品按其用途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在报告期内作为投入要素被继续投入到生产过程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自产产品。
自制半成品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退出报告期生产活动、不再继续被加工的产品。
包括外售产成品和半成品、用于库存、盘存、报废的产品等。
最终产品中不仅有产成品,而且也包括半成品。
报废产品并非指质量不合格产品或废品,而是指那些因转产、产品改型已不合用或因库存时间过长而变质等长期在仓库内积压且又无法利用,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在报告期内报废处理的产品。
5. 补充性外购产品和非补充性外购产品企业购入的原材料、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补充性外购产品,即本企业根本不生产,完全靠外购的原材料、动力;另一类是补充性外购产品,即本企业也作为半成品生产,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缺口部分需要从外部购入的产品。
6. 在制品在制品是指那些尚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尚需经过一道或几道加工工艺才能成为半成品或产成品的被加工对象。
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需将它们还原为其加工制作过程中所投入的半成品、原材料和加工工时,作为期末盘存处理。
三、企业经营管理对投入产出模型的要求在企业加工与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水平是实现生产目的、使企业和社会取得效益的关键。
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的保证是技术和管理,诸如定额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编制、生产调度等。
针对以上管理内容,作为现代化管理工具的投入产出模型,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编表周期应与企业核算周期同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核算及计划的制订、实施,一般以月为周期,有的甚至更短。
企业通过对前一个核算期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和生产过程消耗的分析,总结经营管理成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到生产现场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控制,改进生产和管理,以便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另外,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企业经常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更新产品。
这些都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周期提出了要求。
要提高企业投入产出表时效性,就要求其编制不能以年为周期,而应与企业的核算周期相一致,使企业投入产出表成为日常管理的工具,满足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2. 投入产出表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资源的消耗构成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它必须能清晰地描述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和不断增值的过程,不仅能反映各种自产产品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还应反映出各种产品对不同资源的消耗。
这也是它与非企业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差别之一。
3. 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参数与定额的比照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产品间的消耗关系相对稳定,表示这种稳定关系的指标就是“定额”(如物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管理工作不仅要求能编制各个核算期的投入产出表,而且还应提供与定额比较分析的结果。
这种要求在非企业投入产出表中一般是不存在的。
4. 投入产出表的描述应准确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企业投入产出表以对各种产品间的消耗关系的描述为基础,并把这种描述和分析结果用于管理工作,因此,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消耗关系的描述应力求准确。
这就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问题需要在投入产出技术中加以研究、处理,而这些问题在非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中一般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