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一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式汉时成熟,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柱,柱⽐较密,⽽柱径略⼩,不⽤梁,⽤“穿”贯于柱间,上可⽴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料较⼩,⼭⾯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置⽯础,础上⽴柱,柱上架梁,梁上⽴⽠柱,架短梁,最上是脊⽠柱,构成⼀屋架;在屋架之间⽤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和屋⾯,使屋架完全连成⼀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柱,可获得较⼤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材较⼤,消耗⽊材较多。

3、井⼲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建筑⾯阔和进深受⽊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不⼴。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栋建筑,直到⼀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梢间-梢间-⼜次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尽间5、⼯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周⾄汉,国家最⾼⼯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之⼯”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匠的副⼿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称为“少监”。

11、⼯部隋朝开始设置的,⽤以掌管全国的⼟⽊建筑⼯程和屯⽥、⽔利等各项⼯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将作⼤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的技术⼈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指挥,并以次为⽣。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18
哈特什帕苏墓
19
20
太阳神庙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21
阿蒙神庙
22
卡纳克阿蒙圣庙是 所有太阳神庙中最大 的,始建于中王国时 代。多柱大厅(柱子 是埃及神庙的特征) 是该神庙的主神殿, 厅内有16列共134根 巨柱,用来支承。
5
1.1 古代埃及的建筑
尼罗河的影响 尼罗河深刻影响着古埃及的文化和建筑 充足的灌溉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河流和峡谷
——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 大自然景观
——培养了审美和构思观念 同河流斗争
——锻炼了组织和技术能力
6
石建筑的能工巧匠
精巧的石工艺技术 雕塑艺术日臻完善 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 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 具有了组织、协作能力 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彩色轴侧图)
建筑史论
1
2
外国建筑史
3
外建史的主要内容
4
第一章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之 后开始的。
1.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 2.建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3.在尼罗河及两河流域的两岸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住宅、 府邸、宫殿、城市、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4.此时人类信奉原始的拜物教 5.相当于中国尧舜氏族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以前)
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 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11
图1.1 吉萨金字塔群
12
吉萨金字塔群
13
胡夫金字塔
14
胡夫金字塔内部
15
内部透视图

中外建筑史-刘舒婷主编-古希腊。

中外建筑史-刘舒婷主编-古希腊。

古希腊建筑1.GYQ8世纪,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两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多小国家,以后又拓展向意大利,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总称为古代希腊。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它继承了爱琴海文化时期(GYQ3000~前2000年)在克里特岛和迈西尼曾有过的文明。

作为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古希腊深深地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

因此,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2.GYQ11~前8世纪是希腊神庙建筑的起始阶段,简陋的神龛反映了古希腊木结构民居的传统。

GYQ7~前6世纪,希腊石造神庙开始成形。

到GYQ5世纪中叶进入了成熟阶段。

这一过程也是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

一.庙宇的演变及柱式的定型1.GYQ8~前6世纪,在小亚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地区,许多平民从事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

他们同民族的关系薄弱了,增强了对抗氏族贵族的力量。

氏族贵族失去了世袭的特权,平民在由地域部落组成的城邦国家中,获得政治权利,建立了共和政体。

原卫城变成了守护神的圣地,在有些圣地里,政治、经济异常活跃。

人民需要公共建筑,于是在各个城邦里建立了一些公共广场及建筑组群,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起整个建筑群的中心。

设计师们突破了旧式卫城的建筑格局,以自由的布局手法,刨造了一些“优秀的公共建筑。

”圣地建筑群和庙宇形制的演变,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度及柱式的形成,便成了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这些建筑群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因地制宜,不求平整、对称,乐于利用各种地形,构成是两坡的,平面是规则的长方形(长期实践过程中,庙宇外一圈柱廊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被认识,它可以避雨,还可以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阳光的照耀使柱廊形成丰富的光影和虚实变化,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并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形象,还可以和其他建筑互相渗透)GYQ6世纪以后,这种成熟的围廊式庙宇形制,已经在古希腊被普遍采用。

中外建筑史题库-----外国建筑史1

中外建筑史题库-----外国建筑史1

中外建筑史题库-----外国建筑史1追踪建筑文脉2009-06-15 22:21:55 阅读1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二、外国建筑史简答部分〈一〉古埃及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演化:①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

②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

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

周围有庙宇。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④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库富金字塔(Khufu)、哈弗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Sphinx)组成。

形体均呈立方锥形。

成就: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中外建筑史第一部分中国建筑设计史

中外建筑史第一部分中国建筑设计史


聚落有着与氏族公社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布局,一般包括居住区、
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等部分。聚落的面积一般约在三万至五万平方米,
最大的达数十万平方米。西安半坡村的一处 氏族聚落,位于浐河东
岸台地上,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已发现密集排 列的住房四、五十座,布局颇有条理。这个居住区的中心部分,有一 座规模相当大、平面约为12.5×14米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 公共活动——氏族会议、节日庆祝、宗教活动等等的场所(图1.1.1)。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圆形房屋一般是地面式的,不挖坑,建在地面上,直径约4~6米,墙壁
是用密集排列的木柱和树枝编织而成,外边再用草泥加以覆盖。屋顶的做法
与方形房屋基本相同,但屋顶形状则成为圆锥形,或在圆锥形屋顶之上再建
一个两面坡的小屋顶,有点像后代的歇山式屋顶。(图1.1.3)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 此外,长安县客省庄的半地穴式房子,既有圆形单室,也有前后二室相连的 布局方式。这种双间房子,或内室作圆形,外室作方形,或内外二室都作方 形,中间连以狭窄的门道,整个建筑的平面作吕字形。外室墙中往往挖一个 小龛作灶,有的灶旁还设置小型窖穴(图1.1.4)无疑地,内外二室在建筑功 能上具有分工作用。内室的保暖也比单室房屋要好。
• 宋以来许多学 者,根据《仪 礼》所载礼节, 研究春秋时代 士大夫的住宅, 已大体判明住 宅前部有门。 门是面阔三间 的建筑,中央 明间为门,左 右次间为塾。 门内有院。再 次为堂(图 1.3.1)。
第三节 春秋、战国建筑
第三节 春秋、战国建筑
• 这时的建筑材料,西周时期已 出现板瓦、筒瓦、人字形断面 的脊瓦和圆柱形瓦钉仍沿用。 这种瓦嵌固在屋面泥层上,解 决了屋顶防水问题,瓦的出现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 步。瓦的使用到东周的春秋时 代才逐渐普遍,屋顶坡度由草 屋顶的1:3降至瓦屋顶的1:4 (见《考工记》)。这时期, 除板瓦以外,又出现了瓦当, 表面有凸起的饕餮纹、涡纹、 卷云纹、铺首纹……等等美丽 的纹饰(图1.3.2)。

(完整word版)《中外建筑史试卷库》答案

(完整word版)《中外建筑史试卷库》答案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绘图并说明 12金厢斗底槽(平面图)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二、绘出唐乾陵平面,并分析和概括其组成和特点22答: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

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

布局:乾陵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三、填空题 241、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斯林柱式.2、格罗皮乌斯3、意大利罗马城4、巴黎国家工业与技术陈列大厅。

5、101大厦,台北6、耶酥会教堂。

7、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8、民族化和人情化道路9、透平机车间四、绘出西方五种古典柱式柱头16塔司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式五、论述24从史料、建筑材料与技术、城市建设、重要建筑类型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中国汉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答: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史料方面:木架建筑虽无遗物,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建筑材料与技术:斗栱已普遍使用。

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城市建设与重要建筑物:都城长安是同时期罗马城的2.5倍,城市建设发达。

中外建筑史第1学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外建筑史第1学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宋代: 格子门
格子窗
9.元代(1271——1368年)的建筑
城 市 建 设 方 面
元大都
宗教建筑异常 兴盛,尤其是 藏传佛教
北京妙应寺白塔
10.明代(1368——1644年)的建筑
砖已经普 遍运用于 民居砌墙
南京妙应寺无梁殿
北京故宫皇史宬
琉璃砖、 琉璃瓦 质量提 高,色 彩丰富 多样。
南京报恩寺塔
现奴隶主贵族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干栏式木架结构建 筑是西周时期长江中下游一种常见的居住建筑类型。代表 性建筑遗址是湖北蕲春的西周木架建筑遗址
湖北蕲春西周木架建筑遗址
4.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771年——前476年)。
春秋时期,夯土筑城成为当时重要的防御手段, 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筑城的标准方法。同时高台建筑的 兴起、瓦的普遍使用和砖的出现,建筑装饰与色彩进 一步发展,成为春秋时期建筑上的主要特点。
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体日趋成熟
乾 陵 的 布 局
木结构技术进入成熟期
大 明 宫 麟 德 殿
建筑艺术加工逐渐成熟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
佛光寺大殿
木架构构建形式及用料均已规格化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单层塔:主要是僧人墓塔
楼阁式塔 西安大雁塔
由楼阁木塔 演变而来
密檐式塔 西安小雁塔
其砖檐多用 叠涩法砌成
夯 土 筑 城
三、封建社会建筑发展概况
1.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的建筑
战国的建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城市的大量涌 现、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的兴建、建筑技术的更大发展。 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燕国的下都。
山东齐临淄故城遗址
赵邯郸故城遗址

中外建筑史1

中外建筑史1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马 塞 公 寓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朗香教堂
勒·柯不西耶,从当年的 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混沌模糊, 从明朗走向神秘,从有序转向无序, 从常态转向超常,从瞻前转而顾后, 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是十分 重大的风格变化,美学观念的变化和 艺术价值观的变化。
❖ 该名称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 起的,他们于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洪斯坦顿 (Hunstanton)高级中学,成为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作 品。其设计手法追随密斯?凡得罗,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与 生产的强调方面,则有明颢的差异,电气管道、卫生管道、 其它设备装置的露明。
粗野主义代表人物
❖ 勒·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 黎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法院。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 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打磨,甚至 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
❖ 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莱汉姆住宅)、美国的保罗·鲁道夫 (Paul Rudolph)(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Art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 Yale)、美国的路易·康(Louis Kahn)(李查医学 研究中心 Richards Medical Center,Pennsylvania;Salk Institute, California)、德国的哥特弗烈德·波姆(Gottfried B?hm)(Wallfahrtskirche, Neviges)、日本的前川国男 (Maekawa Kunio)(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会馆)及其 学生丹下健三(Kenzo Tange)(山梨县文化会馆)等人。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40
伊什塔尔城门复原图
注:伊什塔尔门是献给女神伊什塔尔 的建筑,是巴比伦建筑的代表作
完整版ppt课件
41
琉璃砖
完整版ppt课件
42
完整版ppt课件
43
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复原图
完整版ppt课件
44
传说中的通天塔
完整版ppt课件
45
宫殿——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
代表作——萨艮二世王宫、波斯波利斯宫
47
百柱大殿
完整版ppt课件
48
建筑特点:
两河流域的建筑以方块体积的构成为主,墙壁非常厚重, 门窗很小,为了便于控制室内的小气候,以抗拒沙漠环境 中十分恶劣的气候变化。
由于缺石少木,以夯土墙开始到日晒砖和烧砖,并用沥 青作为粘结材料,发展了券、拱和穹隆结构,随后又创造 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对后来的 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完整版ppt课件
23
卡纳克神庙透视图
完整版ppt课件
24
完整版ppt课件
25
卢克索阿蒙神庙 大门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pt课件
29
石窟庙
——阿布辛波石窟庙 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
完整版ppt课件
30
完整版ppt课件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完整版ppt课件
49
完整版ppt课件
5
1.1 古代埃及的建筑
尼罗河的影响 尼罗河深刻影响着古埃及的文化和建筑 充足的灌溉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河流和峡谷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第六节中外建筑发展史一世界建筑发展史1建筑概述(1)建筑的起源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

Heidegger,1889-1976年)说:“建筑的本质是让人类安居下来。

”在长期的蒙昧和野蛮时期,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先民们利用天然的石块、树枝,用最简单的生产工具来进行最原始的营建活动。

这些史前建筑功能单一,且受环境条件支配,他们所创造的建筑形式是基本相似的,但它们是人类建筑创作的原点。

(2)建筑是什么建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意大利建筑史学家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曾对建筑的意义做如下描述:“建筑的意义,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

”究竟什么是建筑,这一问题存在多种解释,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着。

第一,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空间。

建筑的空间论,既有实体又有虚空间,而且这里的虚空间是人活动的场所,实体是为虚空间而设的。

第二,在现代主义思潮盛行前的西方建筑界,往往把建筑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强调建筑的艺术性。

第三,现代著名建筑师格罗庇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另一位著名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提出:“建筑是住人的机器。

”这些见解,就意味着人们对建筑有了解的认识。

建筑,首先是应当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而这些活动,则无疑是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方面。

所以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他承认建筑是一种艺术;但建筑又具有构成建筑物的科学性和人们使用建筑物的合理性。

不难看出,现代建筑把建筑艺术不看成是独立的纯粹的艺术,而是把这种艺术也包含在供人使用这一范畴,即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求。

中外建筑史1

中外建筑史1

中外建筑史对东西方园林建筑的解析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起组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用木材建筑。

强调等级分明,尊崇先人,遗风。

崇尚个人感悟,内敛矜持。

喜欢取法自然,融大山水意境于弹丸之地。

宫殿式建筑的顶峰,佛像时雕塑的顶峰,代表了东方文化的精髓。

用石建的古镇。

强调宏伟。

城市强调理性,喜欢纯粹几何形式的理性。

宗教是建筑的顶峰,建筑本身就是雕塑和绘画的殿堂,代表了西方化的精髓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中外建筑史课程总结(一)

中外建筑史课程总结(一)

中外建筑史课程总结(一)前言中外建筑史课程总结本文是对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总结,旨在回顾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正文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授课教师:XXX教授•学分:3学分•学院:XXX学院学习内容•中外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作品分析•建筑与文化、政治、经济的关系•建筑工艺和技术的演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与创新学习成果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扩展知识面:通过学习中外建筑史,我对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我学会了欣赏建筑的美感和设计的巧妙之处,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3.丰富文化素养:建筑与文化密不可分,通过学习建筑历史,我更加了解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4.拓宽思维视野: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通过对建筑思潮的学习,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视野。

思考与展望通过学习中外建筑史,我对建筑的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产物,不仅是实现功能的载体,更是体现文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独特表现形式。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耕建筑领域,探索更多建筑的背后故事,挖掘建筑的文化内涵,为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尾中外建筑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在建筑领域有了新的收获和启发。

感谢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教导,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学习。

希望未来能继续深化对建筑的理解和研究,为建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言中外建筑史课程总结本文是对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总结,旨在回顾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正文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授课教师:XXX教授•学分:3学分•学院:XXX学院学习内容•中外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作品分析•建筑与文化、政治、经济的关系•建筑工艺和技术的演进•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与创新学习成果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扩展知识面:通过学习中外建筑史,我对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课件-PPT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课件-PPT

2、纵深布局:
(1)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主要是沿纵深方 向布局。沿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 的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
1.对称式:
2.半对称式:
3.不对称式:
(2)当建筑群 规模较大、内容 复杂、功能多样 时.,通常将纵 轴线延伸,并横 向展开,组成三 、五条轴线并列 的组合群体。
特点:柱头搁置梁头, 梁头上搁置檩条,梁 上用矮柱支撑较矮的 梁,叠层而上,梁的 总数可以达到3~5根。
(2)穿斗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已可见穿斗式构架房屋 的形象。这种构架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 建筑物,长江中下游地区至今还留有大量明清时 期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叠梁式、穿斗式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是屋 宇式大门中的最高 等级,按等级分有 五间三启门和三间 一启门两种。
五间三启门
三间一启门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又 称“广梁大门”,等 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 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 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 式。
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在等级 低于广亮大门,其余构 造与广亮大门相同,只 是规模不及后者,一般 应用在品阶稍低的官员 宅邸。
3.空间需求复杂不能得到满足
(二)木构架结构体系:
1.木结构的结构组成
在木结构体系中,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 分被称为“大木作”,它是木结构形体和比例尺 度的决定因素。其由柱子、梁、檁、椽、斗拱等 组成。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的承重部分。
A、柱子: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附:柱子的分类
角柱:四角的柱子 檐柱:前后檐处除了
角柱以外的柱子 中柱:处于脊下的柱
子 金柱:檐柱以内凡不
在屋脊位置的都是 金柱 山柱:在山墙内直通 屋脊的叫山柱

中外建筑史概论.

中外建筑史概论.

中外建筑史概论.中外建筑史概论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一、古代建筑的发育背景1、自然环境背景2、意识形态背景二、古代传统思想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一) 敬天祭祖祭天、祭社稷、祭祖a三大祭《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二) 皇权至上皇宫内处处体现等级,大殿、屋顶、台阶、彩画、小品等。

(三)以中为尊背景:与古代人们对北极星的崇拜有关。

体现在紫禁城的布局、名称上。

(四)阴阳五行阴阳: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宇宙观,万物皆分阴阳。

五行:木、火、金、水、土与五方、五色、四时、四神的关系三、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第二节古代建筑基本特征一、古代建筑的外观特性中国古建筑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1、屋顶(1)屋顶为什么起翘?又如何起翘的呢?1)结构上的原因。

2)建造上的原因。

3)这样的屋顶便于采光和排水。

4)纯粹是为了美观,采用柔和的曲线。

(2)屋顶分不分等级呢?1)古建筑屋顶是森严礼制的等级的绝对体现。

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卷棚、攒尖、悬山、硬山、单坡、拱顶、盔顶等。

2)屋脊上的吻兽也同样显示着等级。

正吻:正脊两端的吻兽,为避天火。

垂( 戗)脊吻:装饰,牢固瓦筒、垂脊。

最高等级的殿宇上仙人走兽共11个。

2、屋身3、台基作用:通风、防潮、稳定立柱、抵消地震对建筑物的不规则摇撼。

还有其他的作用吗?昭示着身份和权利。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须弥座;一般台基。

二、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1、“墙倒屋不塌”,防御地震2、木结构从采伐到施工都比较便利。

斗拱1、斗拱的三种位置2、斗拱的组成3、斗拱的作用支撑屋顶的出檐(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下端,可以减小梁枋跨度,加大梁枋承受力。

)传递屋顶荷载力装饰建筑通过斗拱可以判别建筑物的等级和年代。

三、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特征四、古代建筑的装饰及色彩特征(一)装饰1、装饰的特征1木构架结构体系:柱、梁、枋、檩、椽2屋顶上的装饰:鸱吻、宝顶。

3门、窗:门钉、铺首、石狮,窗上花格4台基:虚弥座、柱础2、装饰的表现手法1)形象比拟动物:龙、虎、凤、龟植物:莲荷、岁寒三友,松鹤,牡丹和桃2)谐音比拟狮/事,鱼/余,莲/连,公鸡/功、吉3)数字比拟 9(二)色彩惯用大面积的原色:红、黄、青、绿、蓝、黑、白。

中外建筑史一(2)word版本共73页

中外建筑史一(2)word版本共73页
Thank you
中外建筑史一(2)word版本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 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建 筑特征
木建筑的优势和木构架结构体 系(叠梁式、穿斗式、井干 式)
单体建筑特征、建筑群体特征、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 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
饰特征
色彩、彩画等
中外建筑史一
【引言】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
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 仿佛一首美丽的诗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 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
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 “金柱”。 ❖ 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 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步(清代称呼): ❖ 屋架上的檩lin(宋称
槫cuan)与檩中心 线间的水平距离。 ❖ 通进深: ❖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 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即前后檐柱之间水平 距离。即“进深”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单槽: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内柱将平 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例如山西 晋祠圣母殿)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 区域。出自《营造法式》中的殿阁地盘图。
❖ 例如:(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 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 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中外建筑史一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 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 筑的独特之处。那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 现在哪里呢?
中外建筑史一
本章内容
❖ 2.1木构特征 ❖ 2.2建筑特征 ❖ 2.3装饰特征
中外建筑史一
2.1木构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2.1.2木构架结构体系
❖ 宋-------------------------元
❖ 以圆柱最多 八角形、瓜楞
多用直柱、南方 复用梭柱皖南民
断面
居、祠堂
中外建筑史一

大木作
❖ 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罗汉院大殿遗址
中外建筑史一

❖ 梭柱:上段收杀,中、下二 段平直,柱的断面、高度与 建筑尺度关系在《营造法式》 中有规定。
❖ 柱径与柱高间比率越变越小 ❖ 东汉----------唐----------清 ❖ ½,1/5, 1/9 1/10,1/15 ❖ 南方民居 ❖ 结构轻 ❖ 1/15
❖ 2.多用于宫殿、庙宇大 型建筑。
chuan lin
❖ 3.重量通过:椽、檩、 梁、柱传到基础。
❖ 4.室内空间大、少柱。 ❖ 5.用材多(柱梁处)施
工复杂。3~5根梁
中外建筑史一
穿斗式
❖ 1.用穿枋串柱, 檩条放柱头上, 沿檩条再用穿枋 串柱。
❖ 2.用料小,整体 性高。
❖ 3.柱子太密,室 内柱子多。
❖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
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
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
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
“马头墙”。
中外建筑史一
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特别流行,一 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中为外:建“筑萧史一墙”。
大木作
❖ 大木作:我国木构架 主要组成部分,由柱、 梁、枋、檩等组成, 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 形体外观的重要组成 因素。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一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势,掌握木构建结构的主 要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古构架中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作用;掌握 古代单体建筑和群体组合的典型特征,掌握门窗、屋顶、天花和 藻井、彩画等建筑装饰的主要特征。
【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
能够简要分析 中国古代建 筑的木构架 结构体系、 单体建筑、 群体组合和 装饰艺术特 征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开间(又叫“面阔”):
❖ 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 通面阔:
❖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 民间建筑 宫殿、庙宇 十分隆重
❖ 3、5间
5、7间
9间
❖ 11间的建筑:
❖ 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
❖ 北京清故宫太和殿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明间(宋称当心间): ❖ 正中间一间 ❖ 次间: ❖ 明间左右两侧 ❖ 梢间: ❖ 次间再外侧 ❖ 尽间: ❖ 最外侧 ❖ 9开间以上的则增加次间数
中外建筑史一

❖ 侧脚:柱子内向倾斜, 越靠边倾斜越明显, 宋,檐柱在前后檐向 内斜10/1000,在山 墙向内倾斜5、1000。
❖ 升起:柱列由中间向 角柱逐渐价高,向外 一间,升高2寸------13开间高1尺2寸。
❖ 都柱:秦汉宫遗址或 崖墓中,与厅堂品面 仅一根柱子,汉文献 中称“都柱”。
名词解释
❖ 金厢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
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
寺金殿。
中外建筑史一
名词解释
❖ 减柱造: ❖ 我国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 金柱: ❖ 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
❖ 柱: 内柱
❖ 组成

外柱
中外建筑史一

❖ 早期---------商--------秦---------汉---------南北朝
圆形、下 埋与土夯 实
下置卵 石,石 上加铜 锧
方柱 八角、束竹、 高莲瓣 凹楞、人像 柱础、 柱、倒栌式、 束莲花 直柱 柱
柱身
收分
较大
中外建筑史一

❖ 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建筑雕刻我国 现知最早梭柱形象。
中外建筑史一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 2.11木构架的优点
❖ 1.“墙倒屋不塌”
❖ 2.易安装拆卸
❖ 3.适应性强,隔热防寒减震

叠梁式(抬梁式)
❖ 中国古代木构架
穿斗式

井干式
❖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与唐代, 宋代精致化,明清达到高潮。
中外建筑史一
抬梁式(叠梁式)
❖ 1.春秋时期出现,唐代 成熟。
中外建筑史一
中外建筑史一
井干式
❖ 1.用圆木式、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向 上叠置,转角处交 叉咬合。
❖ 2.再左右两侧立柱 承脊檩。
❖ 3.用木多,尺度和 门窗有限制,用于 少数森林地区。
中外建筑史一
大木作

台基
❖ 建筑
屋身

屋顶
❖ 一、屋身:
❖ 1.山墙:
❖ 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
❖ 其上三角形部分叫“山 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