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遗传:亲代与⼦代之间同⼀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模式⽣物——果蝇①只有野⽣型基因存在时,果蝇才长出红眼,该基因突变后,不再长出红眼。

②野⽣型发⽣突变后,出现黄体,则称该突变基因为黄体基因4、孟德尔的豌⾖杂交试验——选择豌⾖的原因: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授粉也能结实。

易栽培,⽣长周期短;种⼦多,便于收集数据;具有许多稳定易区分的性状。

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成熟后,豌⾖种⼦保留在⾖荚内不会脱落,每粒种⼦的性状不会丢失。

第⼆章、第三章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是在配⼦形成过程中进⾏的⼀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染⾊体只复制⼀次,每个⼦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2)过程:①减数分裂Ⅰ(最复杂最长)A、前期Ⅰ:细线期——出现姐妹染⾊单体,但染⾊质浓缩为细长线状,看不出染⾊体的双重性,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体持续地浓缩。

偶线期——同源染⾊体开始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四联体=⼆价体)。

粗线期——染⾊体完全联会,联会配对完毕,缩短变粗,但核仁仍存在。

⼀对配对的同源染⾊体称⼆价体或四联体。

⾮姐妹染⾊单体间可能发⽣交换。

双线期——染⾊体继续变短变粗,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开。

在⾮姐妹染⾊单体间可见交叉结构,交叉结构的出现是发⽣过交换的有形结果。

交叉数⽬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终变期——染⾊体进⼀步收缩变粗变短,便于分裂移动,分裂进⼊中期。

B、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各个双价体排列在⾚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道板的两侧,附着在纺缍丝上,⽽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位于⾚道板上。

中期I 着丝粒并不分裂。

C、后期Ⅰ:双价体中的同源染⾊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但同源染⾊体的各个成员各⾃的着丝粒并不分开。

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交叉遗传;2.非整倍体;3.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4.易患性:5.亲缘系数:6.遗伟性酶病:7.不完全显性8.易位9.基因治疗10.结构基因11.遗传异质性12.断裂基因13.等位基因14. 不规则显性15.移码突变16、延迟显性17、.交叉遗传18、.嵌合体19、遗传学二.填空题1.根据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人类染色体分为类。

2.分子病是指由于造成的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病毒。

3. 和是同一物质在细包周期的不同时期中所表现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

4.一个体的某种性状态是受一对相同的基因控制。

则对这种性状而言,该个体为。

如控制性状的基因为一对相对基因,则该个体称为。

5.基因频率等于相应基因型的频率加上1/2 基因的频率。

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人类初级精母细胞前期Ⅰ粗线期中,每个二阶体具有条染色单体,称为。

7.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在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叫做。

8. 45,X和47,XXX的女性个体的期间细胞核中具有个和个X染色质。

9.表现正常带有致病遗伟物质的个体称为。

他可以将这一有害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10.倒位染色体的携带者在进行减数分裂联会时,其体内的倒位染色体通常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即。

11.一个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称为,与此性状相关的遗传组成称为。

12.在早期卵裂过程中若发生或,可造成嵌合体。

13.DNA分子是的载体。

其复制方式是。

14.基因突变可导致蛋白质发生或变化。

15.在血红蛋白病中,因珠蛋白异常引起的是异常血红蛋白病,因珠蛋白异常引起的是地中海贫血。

16.如果女性是红绿色盲(XR)患者,男性正常,所生子女中,女性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男性是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17.在真核生物中,一个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其上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一个。

18.近亲的两个个体的亲缘程度用表示,近亲婚配后代基因纯合的可能性用表示。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假说;②(魏斯曼)提出种质论,支持选择理论但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③(孟德尔)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④(摩尔根)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⑤(贝特森)用“Genetics”一词命名遗传学;⑥(约翰森)提出“Gene"一词,代替遗传因子概念,首先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⑦(摩尔根)提出了连锁交换规律及伴性遗传规律;⑧(比德尔、泰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⑨(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1900)年由(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三个人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该年被定为遗传学诞生之年.3、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4、(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5、(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根本的两个特征.6、(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1900年(B)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拉马克 D.克里克2、遗传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A)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A。

贝特森 B.孟德尔 C、魏斯曼 D、摩尔根3、遗传学中将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是(C)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 D。

微生物遗传学4、遗传学中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这是(D)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5、荻。

弗里斯(de Vris, H。

)、柴马克(Tschermak, E。

)和柯伦斯(Correns, C。

)三人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年。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分子层面到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机制。

以下是一些遗传学复习资料的要点:1. 遗传物质的基础- 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核苷酸的组成和遗传密码- 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基因组的结构2. 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显性和隐性性状-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3. 染色体和细胞分裂- 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机制4. 分子遗传学-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基因表达调控- 突变和修复机制5. 遗传重组和连锁- 遗传重组的机制- 连锁和基因定位- 遗传图谱的构建6.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群体遗传平衡和进化7. 遗传工程和基因组学- 基因克隆和表达-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8. 遗传疾病和遗传咨询-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 遗传疾病的筛查和预防- 遗传咨询的原则和实践9. 遗传学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作物改良和遗传育种-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10. 伦理和社会问题- 遗传信息的隐私和保护- 遗传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遗传学技术的社会影响这些要点可以作为复习遗传学时的参考框架,帮助系统地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在实际复习时,建议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文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解决遗传学问题和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应用遗传学知识的能力。

【期末复习】遗传学要点知识总结(期末考试)

【期末复习】遗传学要点知识总结(期末考试)

遗传学一、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内,具有同一种形态特征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

这种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3.受精:也称为配子融合,是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4.直感:是花粉(父本)对种子或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5.花粉直感:也称为胚乳直感,是指胚乳性状受精核影响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直接原因就是双受精,如玉米)6.果实直感:也称为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如棉籽的纤维)7.无融合生殖:雌雄胚子不发生核融合,但又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8.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9.共显性(并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1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11.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12.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和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13.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14.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15.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16.相引相(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17.相斥相(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18.连锁遗传: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19.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20.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21.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22.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都是由生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又都是通过生物的繁殖实现的,二者是生物进化和育种及良种繁育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4、遗传反映了生物进化及育种实践中的继承和连续性,即相对稳定的方面。

变异反映了生物进化及育种实践中的革新和创造性,即生物变化和发展的方面。

5、在遗传与变异中,变异是绝对的,遗传是相对的。

6、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性状变异。

7、不遗传的变异: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

8、遗传物质是表现一定性状的内因,而环境条件则是表现一定性状的外因。

因此,生物的遗传基础与它的外界环境条件相比,遗传基础是第一位的,环境条件是第二位的,但二者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方,遗传性状都表现不出来。

9、基因型:是生物体的基因组成,是生物体的遗传基础,它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是生物表现出来的具体性状,它是个体发育的产物,是可以观测到的具体性状。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11、为什么说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这是因为:(1):由于DNA在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的含量以及它的分子结构是稳定的;(2):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复制;(3):前后代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具备了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12、DNA分子复制的大体过程是:(1):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盘旋的DNA分子双链被解开,成为两条单链;(2):以分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配对,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与模板单链(母链)互补的子链;(3):每条子链各自与其模板单链结合,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这样,就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医学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象。

2、基因表达:是指生命过程中,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体特定性状的过程。

3、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4、基因诊断:利用DNA 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疾病。

5、不规则显性:是指带有显性基因的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因此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6、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7、错义突变:是指DNA中单个碱基置换后,其所在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导致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8、近婚系数:指近亲婚配的两个个体可能从共同祖先得到同一基因,婚后又把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的概率。

9、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

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构成一大的染色体,而其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种易位即为罗伯逊易位。

10、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各相同的位点上准确地配对,这个现象称为联会。

11、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2、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生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发生的成熟期。

13、遗传性酶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称为遗传性酶病。

14、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

15、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16、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17、基因治疗:是指运用DNA重组技术修复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 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1 细胞 1 组成:个体发育外界环境条件作用(外因)•细胞的重要性: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2 类型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Eg细菌、蓝藻(蓝细菌)真核生物(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Eg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2.2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RNA 组成。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3篇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3篇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基因、DNA和染色体1.基因:指遗传信息在染色体上的基本单位,是控制个体形态、结构、功能以及遗传特征的遗传物质。

2.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大分子聚合物,包含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这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基因。

3.染色体:指遗传信息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被观察和测定的可见的结构,是由DNA、蛋白质等构成的细胞核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体细胞中通常有46条染色体(23对),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

4.基因表达:指基因信息从DNA转录成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是生物体表现出各种形态、性状和生理功能的基础。

5.突变:指基因的突发性的基因变异,可导致个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阳性突变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指在同种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产生的后代,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和随机性。

2.随机吸配规律:指不论个体(除果蝇外),只要其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相互独立,其分离组合在后代的频率和概率不受影响而呈随机排列的规律。

3.连锁和基因重组:指一对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位点由于位置的接近而具有连锁性,但两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重组作用会破坏连锁基因,从而形成新的联合和分离组合。

4.多因素遗传规律:指人类遗传性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表现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5.基因剪接:指在转录过程中RNA前体在剪接过程中剪下不必要的外显子以及与此同时,选择性的保留某些外显子与内含子并将其接合在一起,形成成熟RNA的过程。

(三)遗传学应用1.遗传学诊断:利用遗传学原理对个体遗传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某些遗传性状或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危险程度。

2.基因治疗:指通过利用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来代替缺少或异常的基因,以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3.基因编辑:指使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人类基因进行修饰和编辑,可用于去除病原体基因、纠正遗传缺陷等。

遗传学复习资料全

遗传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学水平,造福人类。

孟德尔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首次提出别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根本规律。

贝特生年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约翰生于年发表『纯系学说』,并且首先提出『基因』一词,以代替孟德尔遗传因子概念。

摩尔根等用果蝇试验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年阿委瑞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是转化肺炎的遗传物质。

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份子结构模式理论。

第二章态分析的过程。

形态特征:必备:主缢痕、着丝粒随体。

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染色体大小〔长度〕差异都很大,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一样。

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性细胞那末是成单的。

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数目有种系的特性。

第三章验证别离定律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

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上的每一对基因发生别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个体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

因。

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遗传现象。

两对基因中惟独一对基因为显性或者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互补作用。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现越明显的现象,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累加作用。

第四章间的交换与重组。

换的频率。

交换型子囊数x x —型〔雄杂合型〕;型〔雌型型杂合型〕又称伴性遗传。

穿插遗传:父亲的性状传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给儿子的遗传现象。

人类的性连锁,例:血友病、色盲。

鸡的性连锁,例:芦花鸡的毛色遗传。

第五章份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添加,缺失或者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修复的方式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物理诱变,化学诱变。

基因突变的普通特征:①突变的重演性②突变的可逆性③突变的多方向性④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⑤突变的平行性和独立性。

论述化学诱变的因素有哪些?作用又是什么?① 碱基类似物。

是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 能在制过程中可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份子中的化合物,如和等。

遗传学期末重点

遗传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1、通常根据间期染色反应,间期染色质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间期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常染色质(euchromatin):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四、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进入不同的配子,一般情况下:F1杂合子的配子分离比为1:1,F2表型分离比3:1,F2基因型分离比1:2:1(孟德尔比率)分离规律的理论意义◆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形式存在的◆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出现变异的普遍性2、自由组合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形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保持其独立性。

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揭示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间的遗传关系;●解释了生物性状变异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完全显性时,n对染色体的生物可能产生2n种组合。

3、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显隐性关系的四种类型:完全显性(1:3) 不完全显性(1:2:1)共显性(1:2:1) 镶嵌显性(1:2:1)4、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或细胞不能存活的基因。

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

5、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例如: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表现类型)6、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要求给出分离比判断属于哪种基因互作)基因互作(9:3:3:1) 互补基因(9:7)抑制基因(13:3)上位效应(隐性上位9:3:4 显性上位12:3:1)叠加效应(15:1)隐性上位性作用:上位效应可以有一对隐性基因所引起,假设由隐性的aa掩盖的显性B基因的作用,此类遗传现象称为隐性上位。

(完整word版)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变异、信息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学科。

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分子遗传时期(1961--1985)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期(1986---至今)遗传: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

保持物种稳定;DNA的复制、基因表达、表达调控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性状差异的现象。

物种进化a. 基因重组:1.染色体间:减数分裂中自由组合 2.染色体内:重排 3.转基因:体外重排b.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遗传物质的传递1.基因纵向传递2.基因横行传递:转化、转导、转染、接合、转基因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

一段可以转录为功能性RNA的DNA,它可以重叠、断裂的形式存在,并可以转座。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间期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1.常染色质:较稀疏,处于活跃状态。

常位于细胞核中央。

2.异染色质:较紧密,处于抑制状态。

常位于细胞核边缘,复制较晚。

结构异染色质(专性异染色质)--始终为异染色质。

功能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特定阶段的异染色质。

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一)染色体的形态1.主缢痕(初级缢痕;着丝粒区):染色较浅、向内凹陷成狭小区段的部位。

着丝粒:着丝粒区连接两个染色单体的特殊区段。

2.长(q)、短(p)臂3.次缢痕(副缢痕):除主缢痕外着色较浅的染色体缢缩区,不能弯曲,与核仁形成有关。

常在短臂出现,位置相对稳定。

4.随体:从次缢痕到臂末端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

5.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臂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高度保守。

用作维持染色体稳定性;细胞分裂计时器。

(二)染色体分类(三)特殊染色体1.多线染色体(双翅目昆虫幼小唾液腺细胞) 2.灯刷染色体(两栖类未成熟的卵母细胞)3.性染色体 4.B染色体(超数染色体):除正常染色体(A染色体)外的一类数目不定的染色体,多为组成性异染色质构成。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多基因假说:尼尔逊·埃尔提出数量性状是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但其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而且还假定:(1)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2)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短暂的母性影响:母本基因型对子代的影响仅体现在子代个体生长发育的幼龄期。

卡巴粒:它存在于放毒型草履虫的细胞质中,能进行自体复制,显有与病毒相似的性质,一般认为是寄生性病毒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

杂种劣育渗漏突变:突变的产物仍然有部分活性,表现型介于完全的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的某种中间类型。

转座爆发永久杂种:利用平衡致死系,可使致死基因已杂合状态保存缺体:二倍体缺一条染色体单体。

单体自交可得单体染色体基数:指在呈多倍性的一系列数列中为最小的单倍染色体数,以x表示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假连锁现象: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合体总是以相间(交替,alternative)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染色体重排:染色体重排就是染色体发生断裂与别的染色体相连构成新的染色体条件致死突变: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抑制因子突变动态突变:动态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诱发突变:由于人们使用突变剂处理生物体而产生的突变。

插入突变:一个基因的DNA中如果插入一段外源DNA片段,那么其结构便被破坏而导致突变,称为插入突变。

调节基因:操纵子上,编码阻遏因子或调节蛋白的基因称为调节基因。

负调控:是指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阻止了RNA聚合酶对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转录。

遗传学

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导致的疾病2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3移码突变: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两个或多个碱基时,引起变化点下游的碱基发生位移,密码子重新组合,导致变化点以后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

4整码突变: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增加或减少了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变化点前后的氨基酸不变。

5异染色质:螺旋化程度较高,着色较深,多分布在核膜内表面,其DNA复制较晚,含有重复DNA顺序,很少转录或无转录活性,为间期核中不活跃的染色质。

6X染色质:至正常女性的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紧贴核膜内缘形成的约1微米大小的浓染小体。

7染色体畸变: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异常。

8基因簇:基因簇是指集中成簇,紧密排列在某条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多基因家族成员。

9基因家族:多基因家族是指基因组中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形成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10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点融粒。

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同时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两者的长臂构成一个大的染色体,而其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种特殊的易位形式就称为罗伯特易位。

11动态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时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增加的突变方式。

12嵌合体:某个体内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的细胞就称为嵌合体。

13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型的百分率,是群体概念。

14数量性状:是指在群体中,性状的变异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没有质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并且在群体中有许多表现类型。

15遗传漂变:遗传平衡要求的群体数量a很大,倘若一个群体较小,由于生育机遇问题的原因,可能导致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相当大的随机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

16表现度:是指杂合子显性基因表达的程度,是个体概念。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

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遗传学 复习资料

遗传学  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1、中断杂交试验一种用来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方式的试验方法。

把接合中的细菌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分散接合中的细菌,然后分析受体细菌的基因顺序。

是大肠杆菌等细胞中用来测定基因位置的一种方法。

2.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3.抑制作用在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表现,但对其它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效应。

4、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上。

细胞质遗传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最成功的例子是杂种优势利用中质核互作型控制雄性不育现象。

5、转换与颠换转换:指DNA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的突变方式;颠换:指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嘧啶碱基替换,或嘧啶碱基被嘌呤碱基替换的突变方式。

6、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7、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8、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9. 影印培养法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把长有细菌菌落的培养皿倒过来印到绒布上,接着把无菌培养皿倒过来,在绒布上印一下,将每一菌落接种到相应的位置上。

4.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10、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

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18.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

一般特指X或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9.倒位:是指一个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该片段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0.广义遗传率(力):是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2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越于双亲的现象。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

22.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形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23.不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遗传现象。

24.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现象。

25.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6.接合:是指通过供体细菌细胞与受体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27.测交:是指杂交一代与相应隐性纯合类型进行的杂交。

28.减数分裂:是发生在配子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由两次分裂组成,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比减少一半,利于维持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遗传稳定性。

29.显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能够表现其表性效应的基因30.连锁遗传图:二、选择题1.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的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B)A.5B.10C.20D.402.芦花鸡的毛色遗传属于(B)A、限性遗传B、伴性遗传C、从性遗传D、性影响遗传3.下列组成的两种细菌混在一起了:thr﹣leu﹣arg﹣met﹢和 thr﹢leu﹢arg﹢met﹣,经过一定时间,将混合体置于基本培养基上,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重组菌落的基因型是(D)A、thr﹢leu﹣arg﹢met﹣B、thr﹣leu﹣arg﹣met﹢C、thr﹣leu﹢arg﹢met﹣D、thr﹢leu﹢arg﹢met﹢4.减数分裂中,引起遗传变异的现象是( B D )A、同源染色体的配对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单体的交换5.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C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6.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D)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7.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 D)A.有些生物没有X、Y染色体 B.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就不会产生X b Y的个体C.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D.X、Y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8. 当符合系数为0时,一个单交换发生,在它邻近发生一次单交换的机会将(C)A.减少B.增多C.没有D.再发生一次9.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控制这种眼色的基因是伴性遗传的。

用纯合基因型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表现:(C) A.♀红眼,♂白眼 B.♂红眼,♀白眼 C.♀♂均为红眼 D.♀♂均为白眼10. A、B是具有显性互补效应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基因,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例是(C)A.9:3:4B.9:3:3:1C.9:7D.15:111.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B. DdRR×ddrrC. DdRr×ddrrD. DDRr×ddrr三、判断题1.不完全连锁的形成来自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非姐妹染色体2.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结婚,他们的孩子表现型为女儿正常,儿子全为色盲。

(×)3.一玉米果穗上的子粒是白色的,但在成熟期若将它暴露在阳光下就变成红的,说明这种玉米籽粒颜色由环境决定。

(×)4.细菌实现遗传物质重组时,转化是吸收裸露的噬菌体DNA分子,转导是获取噬菌体颗粒。

(×)5.F+×F—接合中,F+的F因子转移到F—中去了,因而使原来的F+变成F—,使原来的F—变成F+。

(×)6.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有XY型,XO型,ZW型,ZO型。

()7.一血型为A的妇女控告一血型为B的男人,说他是她孩子的父亲,她孩子的血型为O,法院驳回了其起诉。

(√)对。

因为A×B→O,说明该男子可能是孩子的父亲,但据此确定父子关系证据不充分。

8.当并发系数为1时,1个单交换发生。

在他邻近发生一次单交换的机会将再次发生。

()9.数量性状的遗传中:群体平均数度量了群体中所有个体平均表现;群体方差和标准差度量了群体中个体的变异程度。

()10.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会引起遗传变异现象。

()11.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中:有些生物无X、Y染色体,X、Y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2.当并发系数0<c<1时,一个单交换发生,在他邻近发生单交换的机会将会减少。

()13.连锁基因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低,交换频率越高。

()14.交换值有相对稳定性,常用该交换值表示相对距离。

()15某一数量性状遗传受多基因控制。

()16.不完全连锁形成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17.Hfr与F-菌株杂交结果:F-菌株最终没有变成F+菌株,只是形成部分二倍体。

()18.F+与F-结合,F+的F因子转移至F-中,因而原来的F+不变,F-变为F+。

()19.Hfr与F-菌株杂交频率比F+与F-菌株杂交频率高。

()20.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的本质不同。

()21.控制某一数量的等位基因间无明显的隐性关系。

()22.缺失环和重复环形成的原因不同。

()四、填空题1.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n,染色体DNA 分子数目为2n2.水稻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其连锁群数为12 。

3.某生物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形成 4 个二价体和 16 条染色单体。

4在两对基因的互作中,经自由组合在F2代出现 2 表现型,其比为 9:7 ,这两对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5.玉米2n=20,人2n=46,所以玉米有10 个连锁群,人有23 个连锁群。

6.在真菌连锁遗传试验结果中,有9个子囊对赖氨酸基因为非交换型,5个子囊对赖氨酸基因为交换型,则交换值等于187.连锁基因间遗传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交换频率越高。

8.一对基因影响了另一对非等位显性基因的效应,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上位作用。

9.适合度测验是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的假设测验。

如果查x2表得p>0.05,表明符合;如果p<0.05,表明不符合。

10.G.W.Beadle和E.L.Tatum以粗糙链孢霉为实验材料,根据对生化突变的研究于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设,从而把基因与性状联系了起来。

11. 已发现控制果蝇的复等位基因有14个之多,在一个正常的二倍体果蝇中,有_两_个成员同时存在。

12. 父亲AB血型,母亲O血型,他们的子女血型可能是A或B型13. 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称为_复等位_基因。

14. n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种类为3n15.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属于限雄遗传。

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3种,12:3:1。

17.A、B是具有叠加效应的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自交后代分离比为9:6:1。

18.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连锁显性遗传。

19.小麦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高抗与矮感杂交,杂交子代高抗:15;高感:17;矮抗:14;矮感16,可知其亲本为DdRr×ddrr。

20.n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体,其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