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 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概念 2 2、记忆的3环节: 3 (1)识记 (2)保持 (3)恢复(再认和再现或回忆)
二、 1—3岁儿童的记忆 岁儿童的记忆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 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延长。 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 也不超过1分钟。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 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4章 第三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4章 第三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知道记什么,怎样记,用什么方法记) (2)记忆策略的形成
A.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复习) B.使记忆策略系统化(组织):归类、列提纲 C.间接的意义识记:位置记忆法、谐音法、歌诀
练习:以下案例运用了哪些记忆策略
1.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 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说:“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 护士、兔子和胡萝卜,还有太阳和月亮”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 策略是什么?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半天 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忆几次, 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不出诗的意思。 为什么甜甜记住后不到半天又忘 记了?诗句解释为什么不对?这说明 幼儿记忆与成人记忆有什么区别?
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2~3
岁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但是有意记忆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 来。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②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幼儿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三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表明了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人的一生的记忆。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2.记忆范围扩大

发展心理学 记忆发展

发展心理学 记忆发展

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
引言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内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其中记忆发展是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的学习、认知和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记忆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婴幼儿记忆发展
1.1 婴幼儿的感知记忆
1.2 婴幼儿的工作记忆
1.3 婴幼儿的情境记忆
二、儿童记忆发展
2.1 儿童的短时记忆
2.2 儿童的长时记忆
2.3 儿童的自传记忆
三、青少年记忆发展
3.1 青少年的工作记忆
3.2 青少年的语言记忆
3.3 青少年的情绪记忆
四、成人记忆发展
4.1 成人的工作记忆
4.2 成人的语义记忆
4.3 成人的自我记忆
五、老年人记忆发展
5.1 老年人的工作记忆
5.2 老年人的回忆记忆
5.3 老年人的认知退化对记忆的影响
结语:
发展心理学对记忆发展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记忆能力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内的记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和认知训练,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记忆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记忆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记忆——探秘幼儿心智的秘密花园绪论: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基础,更是思维、语言、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发展的基石。

学前阶段(通常指3-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记忆能力的迅速发展为儿童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儿童心理学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记忆的类型、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教育策略。

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类型与特点学前儿童的记忆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多种记忆形式的综合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感觉记忆:短暂而鲜明的印象感觉记忆是指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在感觉系统中短暂保存信息的记忆形式。

学前儿童的感觉记忆容量较小,持续时间也较短,但其敏感性和精确性却相对较高。

例如,儿童能够快速捕捉到一闪而过的图像或声音,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编码和存储,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

2. 短时记忆:信息的暂时储存库短时记忆是指将信息暂时储存起来,以便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记忆形式。

学前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只能记住少量的信息,并且信息的保持时间也比较短。

例如,儿童可能记住刚刚听到的几个单词,但过一会儿就忘记了。

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3. 长时记忆:知识的永久宝库长时记忆是指将信息长期储存起来的记忆形式,它是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长时记忆容量不断扩大,储存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

长时记忆又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知识的记忆,它又可以细分为情景记忆(对个人经历事件的记忆)和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概念的记忆)。

学前儿童的情景记忆发展较早,他们能够记住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例如生日聚会、旅行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义记忆也逐渐发展,能够记住越来越多的词汇、概念和知识。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记忆是指3岁到6岁之间的儿童,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记忆能力发展迅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记忆的发展过程、记忆的形式、记忆的影响因素和记忆的训练等方面来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早期,儿童的记忆主要表现为感性记忆,即对刺激的直观印象和感受的保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转化为概念记忆和符号记忆,即能够理解、记忆和使用具有符号性的信息,如语言、图像、数字等。

学前儿童的记忆形式主要包括感性记忆、行为记忆、故事记忆和符号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的保持,是儿童早期记忆的基础。

行为记忆是指儿童对日常行为的记忆,如如何穿衣、如何刷牙等。

故事记忆是指儿童对故事情节和内容的记忆,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情节、人物和事件等元素来构建记忆。

符号记忆是指儿童对符号化信息的处理和记忆,如字母、数字、图像等。

儿童记忆的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差异是影响记忆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儿童之间在记忆能力上存在差异。

情绪因素也对儿童记忆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儿童的注意力、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等也会对记忆产生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可以采取一些训练方法和策略。

首先,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情境,刺激儿童的感知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注意和记忆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记忆训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结合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训练,帮助儿童提高记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结来说,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经历了从感性记忆到概念记忆和符号记忆的转变。

他们的记忆形式包括感性记忆、行为记忆、故事记忆和符号记忆。

儿童记忆的特点受到个体差异、情绪因素、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训练和策略,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

婴儿记忆的特征
2、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回忆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 程。
问题3:
为什么我们很少有 关于婴儿期的分析学派认为,这种现象是一位内被压 抑到无意识中。 2、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婴儿期没有 充分发育成熟。 3、婴儿的记忆策略太原始,不具有记忆所要求 的“组织”和“联想(精加工)”策略。 4、缺乏自我认识而无法嵌入早期记忆。
4.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
(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对于学过的 东西,要及时复习; (2)经常性分散的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3)复习不能是简单、机械地进行。
系列位置曲线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儿童记忆的准确性
1、在有暗示的提示下,学前儿童可能会记起从 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2、3到4岁的儿童有回答“是的”的偏向。 3、在恰当的环境,合理的提问,即使是年龄很 小的幼儿也能高度准确的做出记忆报告。
三、记忆规律和儿童学习
1、记忆保持的规律 记忆恢复现象:学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 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更为明 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记忆的遗忘规律
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 过度学习达到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
3. 儿童有效学习的促进
(1)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无意记忆为主——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 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 有意记忆萌芽——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启发诱导。
记忆发生的指标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条 件反射的建立说明记忆主体记住了条件刺激, 表明了再认的存在。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第五章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五、学前儿童记忆中出现的问题 及教育措施
(一)偶发记忆:指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 中, 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 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 种现象叫偶发记忆现象。
请看书P83上的案例
(二)“说谎”问题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 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 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 种正常现象。
2.记忆范围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 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 之而越来越扩大。
3.工作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 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包括短时记忆) 注: 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到最初的编码, 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转到工 作记忆就是提取。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 1—3岁儿童的记忆
(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 记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 材料识记效果较差。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 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 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 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 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 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二)信任孩子,与孩子地位平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

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

图片共15张。

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

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

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

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

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 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 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 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 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 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 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 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 起来。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识和活动动 机。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务
3—4
0.6
1.0
2.3
4—5
1.5
3.0
3.5
5—6
2.0
3.3
4.0
6—7
2.3
3.8
4.4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简述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简述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简述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 记忆容量增加3-6岁是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记忆容量不断增加。

他们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2. 记忆时间延长随着芳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记忆时间也在不断延长。

在3-4岁时,孩子们的记忆时间大约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而到了5-6岁,他们的记忆时间能够达到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3. 意象性记忆开始发展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发展意象性记忆,即通过视觉或其他感官印象来记忆某个事件或对象。

他们能够通过构建意象来记忆各种事物,这种记忆方式相对抽象,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4. 语言记忆能力提升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记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记忆语言信息,理解和表达更多的含义。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情景记忆逐渐丰富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情景记忆逐渐丰富。

他们能够记忆和回忆起一些特定的情境和事件,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活动,这种记忆能力对于他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6. 记忆专注力增强学前儿童的记忆专注力在3-6岁这个阶段也在不断增强。

随着芳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来记忆信息,并且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专注度,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记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记忆容量增加、记忆时间延长、意象性记忆开始发展、语言记忆能力提升、情景记忆逐渐丰富以及记忆专注力增强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整体特征,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不仅仅是一段时间内的单一特点,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认知、语言能力等。

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记忆的特点和表现也各具特色。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很多人不清楚孩子在各个时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你知道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有什么特点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欢迎参阅!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一:是孩子的记忆是从无意记忆逐步向有意记忆发展虽然孩子从出生不久后就开始显示比一定的记忆现象,但1岁之前的记忆几乎都是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在1岁左右开始萌芽,到3岁的时候,孩子的记忆仍然是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有一定的发展。

3岁以后,有意记忆开始了快速发展。

一切鲜明的、鲜艳的、新的、不寻常的事物。

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就可能把它记下来。

但也不是所有吸引了孩子注意的东西都能随意地记住的。

如果吸引孩子注意的事物能够使孩了感到惊奇,感到兴奋,感到有兴趣,或者引起了孩子的情感共鸣,那么,孩子把它记住的可能性就大:而如果孩子对它不感兴趣,不产生对它的任何印象,那么在孩子的记忆里也就不可能留下长久的痕迹,孩子记住它的可能性就小。

再就是孩子可以无意地记住多次重复的东西,如孩子能够记住玩其排练的顺序,能够记住大人带他一起去幼儿园时多次走过的路,能够记住经常到家里拜访的熟人等。

无意记忆虽然是在孩子下意识的状况下产生的,但也不能离开孩子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适当组织孩子的合理活动,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劳动活动,可以促进孩子无意记忆能力的发展。

3岁以后有意记忆开始快速发展,4岁以后孩子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有意记忆的效果好于无意记忆,并且有意记忆能力提高的速度高于无意记忆能力的提高,二:是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孩子是先开始机械记忆的,因为机械记忆是根据事物外部联系,运川简单重复的方法记忆的。

3岁之前,由于孩子心理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孩子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都还很贫乏,他们对亩不著的逻辑推导能力也还很差,所以他们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主要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讲行。

3岁以后随着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此力的发展,孩子开始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推力能力,这时孩子的理解记忆开始快速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人类记忆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是怎样的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欢迎参阅!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1岁 2岁 3岁 4岁 7岁再认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年以前三年前再现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 1~2年【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

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

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

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幼儿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记忆规律的运用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忆力的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自我分析我们已经探讨了学前儿童哪几方面的心理特点什么是注意什么是感知觉刚才你们的心理活动是属于什么心理过程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二记忆的过程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次活跃;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再认、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二、记忆的种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1.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感觉记忆刺激作用停止后,它的影响并不立刻消失,可以形成后象;视觉后象最为明显;后象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忆;后象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问,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这就是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3.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至终生心理学家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期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期记忆;对人类方面,则只需四五秒钟左右就有可能转变为长期记忆;自我分析请同学们朝窗外望一眼,分析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记忆过程;二按记忆的内容划分1.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4.语词记忆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三按目的性划分1.无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2.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四根据理解性划分1.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2.意义记忆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自我分析1、在这一堂课中,你的记忆中出现了以上哪些记忆内容2、在这一堂课中,你的哪些记忆属于无意记忆,哪些记忆属于有意记忆三、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现象分析儿童观看图画时,小兔子的身体被花草树木挡住了,只露出一双长耳朵或一条短尾巴,儿童依然能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辨认出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知觉的许多特性都包含着记忆的作用,换句话说,正是依靠记忆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觉才可能具有其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选择性;如果没有记忆所积累的经验,知觉的这些特性便无从产生;客观事物对人来说,将永远时陌生的,知觉对感性信息的“解释”功能也将不存在;二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记忆是联系感知与想象、思维的桥梁,是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前提;记忆表象越丰富,想象和思维的基础便越厚实;三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想一想为什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它还缺乏被虎伤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记忆中没有“老虎危险”这样的警惕;人同样如此;小孩子依恋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带给他舒适、温暖和爱的欢乐,是他安全基地;避开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是因为对它们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恐惧感;受奖的愉快加强他们的获奖行为;受惩的痛苦减弱甚至消除引起惩罚的行为;情感对行为的这种激励或抑制的作用,是以记忆为中介而得以发挥的;如果没有记忆,人类只能永远停留在新生儿时期;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一胎儿的听觉记忆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新生儿时期记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条件反射现象分析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新生儿记忆的另一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之为“习惯化”;习惯化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指标来了解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看他能否发现刺激物的差别;也可以用来调查其记忆能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出生几天的孩子,也能对多次出现的图形产生“习惯化”,似乎因“熟悉”而丧失了兴趣;三婴儿的记忆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为什么再认会先于再现发生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3.儿童的情绪状态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记忆力的促进剂;确实,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力就能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对感兴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查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相反,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事漠不关心;二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记忆广度的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极短的时间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对记忆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决定于记忆广度的大小,而决定于把识记材料组织加工,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因为每个信息单位内部的容量是不同的,加工能力强的,单位容量就大;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儿童记忆的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1.运动记忆出现得最早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回忆并思考在幼儿个体发展的进程中,最早出现心理现象的标志是什么其中含有记忆的成分吗是什么记忆有关运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记忆,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处理和存储信息,是自动化的学习,更多由皮下系统支配;因此,习惯系统比理解的记忆系统更早形成,而且较不容易消退,在遗忘相当长久之后,还较容易恢复;2.儿童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识记和保持;情绪记忆与皮下结构,特别是丘脑有密切关系;因此,虽然儿童的大脑皮质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记忆已较早发展;3.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婴儿认识奶瓶,认识母亲等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联系;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4.儿童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意识性开始逐渐萌芽、发展;有意记忆的出现意味着记忆意识性的萌芽,而元记忆的发展则意味着记忆意识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②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③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2.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比如,为了记住图片,每当看到一张图片时,随即说出图片的名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分类,例如,边识记边把图片分类,并自言自语地说:“苹果是水果,梨也是水果,萝卜是蔬菜……”幼儿也会把新词和某种事物或情绪联系起来,等等;3间接的意义识记;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对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示例有一个6岁儿童,在1分钟之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记忆的;他发现,每两个数字之和都是9,去掉最后一个9字,其余的数字排列都是对称的;李渊建唐留一把618年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实验研究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实验研究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案例分析如果带幼儿到我们学校来玩,回家后他会记住哪些地方为什么会记住这些地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实验研究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个物体; 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就较好;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实验研究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学另一首儿歌;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分;这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⑤活动动机;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比如,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往往较好;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在讲故事前,预先向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背诵儿歌时,要求他们尽快记住;这一切,都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比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有意再现——有意识记研究表明,儿童达到有意再现或追忆较高行为类型的年龄略早于有意识记;在不同的活动条件下,儿童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的水平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平最低,在游戏和完成实际任务的条件下,水平较高;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图表分析分析下列图表,你认为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1机械记忆用的多;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二是幼儿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儿歌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诗歌效果好;曾有研究者对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不熟悉的无意义图形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识记常见物体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熟悉的无意义的图形;另外,幼儿对理解了的内容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要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机械记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是由于年龄增长后,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效果的差异减少,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机械记忆中的理解成分使机械记忆的效果有所提高;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图表分析分析下列图表,你认为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1.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 从中可以看到,3~4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者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如果我们计算一下表中两种记忆效果的比率,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差距日益缩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一、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训练小组讨论1.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记忆力2.请设计几个训练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根据儿童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

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

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

图片共15张。

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

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

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

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例如,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

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

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比如,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

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

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

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

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比如,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

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学另一首儿歌。

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76.7,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43.6分。

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

⑤活动动机。

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

在讲故事前,预先向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背诵儿歌时,要求他们尽快记住。

这一切,都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

比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一些专门的实验或测验,把幼儿带到实验室里,简单地要求他们完成记忆任务,幼儿对这种活动缺乏积极性,记忆效果往往比较差。

而在游戏中,有意识记的效果比较好。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成人提出的要求恰当,使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那么,在完成任务中,有意识记的效果甚至超过游戏的效果。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在完成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时,幼儿的记忆效果能够得到成人或小朋友集体的评价,或者受到赞许,或者得到奖励。

这种赞许或奖励是实际的强化。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研究表明,儿童达到有意再现或追忆较高行为类型的年龄略早于有意识记。

在不同的活动条件下,儿童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的水平有所不同。

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平最低,在游戏和完成实际任务的条件下,水平较高。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根据对记忆材料是否理解,记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1)机械记忆用的多。

与成人相比较,儿童常常运用机械记忆,他们反复背诵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材料,显得不是那么困难。

幼儿相对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二是幼儿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儿歌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诗歌效果好。

曾有研究者对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不熟悉的无意义图形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识记常见物体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熟悉的无意义的图形(见表6-2-1)。

另外,幼儿对理解了的内容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

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表6-2-1 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无意义图形的比较(%)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从上述研究材料(表6-2-1)中可以看到,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要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

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机械记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是由于年龄增长后,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效果的差异减少,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机械记忆中的理解成分使机械记忆的效果有所提高。

比如,幼儿对一些不熟悉的词,有时会按自己的理解来识记。

可见两种记忆效果差距的缩小是由于两种记忆的区别越来越减少,两种记忆越来越多地相互渗透,主要是意义记忆渗入机械记忆中。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

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根据实验材料,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见表6-2-2)表6-2-2 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表6-2-2说明,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

对熟悉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所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最好。

熟悉的词在儿童头脑中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因而效果也比较好。

至于生疏的词,在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因此效果最差。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

从表6-2-2中可以看到,3~4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者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

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如果我们计算一下表6-2-2中对熟悉的物体和词两种记忆效果的比率,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差距日益缩小。

两种记忆效果之所以逐渐缩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形起主要作用,语词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

在语词记忆中,主要记忆内容是语言材料,但是记忆过程要求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作支柱。

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形象和词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两种记忆的差别也相对减少。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