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

发表时间:2009-10-24T22:25:22.153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曹雨新

[导读] 要每一个建筑设计或是每一栋建筑,它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定文化的内涵。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中图分类号: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1-035-01

摘要:要每一个建筑设计或是每一栋建筑,它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定文化的内涵。比如说南昌的滕王阁就实实在在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襟三江而带五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么一个楼就可以引申出这么一大篇的东西(《滕王阁序》)。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底蕴。此外还有岳阳楼与《岳阳楼记》,黄鹤楼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关键字:建筑设计;文化理念;建筑理论;研究

当前“建筑与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美国著名的建筑与人类学研究专家阿摩斯·拉普卜特在他的《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和《建成环境的意义》中,探讨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形成意义,指出文化风习在形成建筑的种种影响作用中的首要性。

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之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建筑的建造和使用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因此应当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们用文化景观的概念来表述建成环境。这个来自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探讨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活动与“原生”景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然,人对“原生”景观的改变越多,景观的“文化”成分也就越大。那些经由最彻底改造的景观(即聚落)就成为最纯粹的文化景观。这里强调人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这种改造不是简单设计出来的或者说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只占一小部分,而是在漫长岁月中,人们是按照在理想环境中,理想人物的理想生活那种共有图式和观念进行选择(即改造景观)的,而这种图式正是文化。

建筑及建筑活动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人类的文化模式会对建筑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化模式”这个概念来自于文化人类学,拉普卜特引入这个概念,借以阐述文化和对建成环境的效用问题。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谈到,“文化模式”是不同文化特质的表现,是不同民族、社会根据各自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对风俗、行为模式所做的不同选择。对不同的“文化模式”的理解,必须将他们与各自的社会及构成社会的所有个体相联系。

而在不同社会背景中,建筑模式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反映出来,称之为“样式”或“风格”。事实上,正是这种系统性的文化选择在建筑学中才孕育出罗马风、哥特、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又如:在中国“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传统观念下,建筑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侧重以群体组合塑造空间;而传统西方文化则以理性、和谐、秩序为美,突出单体建筑的形体美,追求规则的几何形和标准的尺度。

可见不同的建筑模式总是与不同的文化模式相对应,离开文化因素,许多传统环境就无从理解。即使构成文化模式的一些因素如部落风习、传统背景下的宗教等往往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衰弱或消失,但仍有可能继续作用于某些“文化”中,甚至渗入新的文化领域。因此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行的文化模式都直接关系到人类对建筑的使用,尤其是建筑空间对人们精神方面的满足。同时,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创造出多样性的环境,而“环境的多样性说明,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大多数设计师依旧默认的现代主义思想是行不通的”。

建筑设计是对环境的设计与改造,是设计师研究人与环境(或称建成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人们以他们获得的环境意义来对环境做出反应,环境的评估,与其说是关于一些特定事物的细节分析,不如说是从总体上的感觉反映问题……它很受意象与观念的影响。可见环境质量是能够感知的,往往反映在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中,而文化机制促成这种互动。因此,建成环境设计要对不同人群的生活有所支持,并与他们的文化相适应。

场景中包含的社会构成与行为,通过在文化上约定俗成的规则相连,规则、行为与文化间的联系意味着当文化规则改变之时,人的行为亦将改变,以适应各类场景甚至创造新的场景。例如:在部落社会里,人们

在一个空间中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行为,一个住宅空间可以当作许多场景来用;而今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则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场景,其中包括层出不穷的建筑物、商店、学校等。文化差异及文化变迁都会影响人们对场所功能意义的理解和对该环境的适应,因此,建筑环境的设计应首要考虑其文化因素。

以上讲的都是建筑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面将论述我们的建筑设计应该如何体现文化性地域性。

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比如说我们广东,我们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常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了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当然,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但凡精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的建筑。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式,文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这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这并非各行各素,无章可循。

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一个设计首先要融合城市和自然的环境,表达这个建筑项目的性质和文化的特征。简单来说,建什么设计什么用途的建筑,首先就应该表达这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有的文化的内涵。就等于说我们设计一个校园建筑,它总要表达校园那种高雅的,学术殿堂的,这样一种非常有机的这样一个建筑的形态;我设计一个商店,可能是一个购物环境很好,非常休闲的这样一种环境。每一大类型的建筑,它要固有着一种文化内涵表达。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所以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建筑的空间跨度高度和空间的品质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新功能,孕育了新的建筑类型,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知识经济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思维模式的更新,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元的综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将逐渐起到主导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沟通跟交往,交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普遍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