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ppt课件
新闻特征 1.时效性: 一篇新闻所要报道的绝不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而必须是最“新近发 生”的事实。 2.真实性: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发生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 等都必须真实。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专题四 新闻知识点
新闻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 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 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背景往往是说 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新闻背景 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 明性、注释性等三种。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 事件的发展方向。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 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一丝不苟(ɡǒu) 惊心动魄(pò) 殚精竭虑(dān) 澎湃(pénɡ pài)
凛冽(lǐn liè)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专题二 词语积累与运用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
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66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诺贝尔
背景材料
诺贝尔奖
相关知识 路透社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 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 动会相间举行,分为亚洲夏季运动会(亚运会)、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 会)、亚洲青年运动会(亚青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亚残会)。
自1951年开始第1届,最初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办,1982年后由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 (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 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 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失误的来龙去脉, 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2) 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 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 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 特写 • 新闻特写,
• 特点: • 选材: • 分类:
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
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
定义 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
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
通
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课本17页
“倒金字塔结构”:按照重要 性递减原则
最重要事实 次要事实 再次要事实
新闻的电头
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 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北京市首次试行的春季高考21日封场,紧接其后,研究生全 国统考22日正式开场。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竞争比前者猛烈得 多。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9年的研究生统考。据了解, 这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关人士称,这是一次 空前的考场“拼杀”。(荆州市中考试题)
方法一:直接谈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这 个词用得好,它写出了……
方法二:替换式品读——我觉得这个词 是不可替换的,因为替换后的词表达不 出(某个)意境……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2.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3.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4.第一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己 渡过三十万人
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 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保尔 ·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 名小说?
关羽,《三国演义》
说出狼牙山五壮士中其中两 个壮士的姓名。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牺牲) 葛振林、宋学义(得救)
1、你知道哪些军事成语?
3.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 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 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 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 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 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 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 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02
文学常识、文 化背景
名著导读、推 荐书目
03
04
课外古诗词背 诵篇目
02
课文导读
课文内容概述
梳理课文内容,包括 主要情节、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等要素。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 学生把握文章的逻辑 层次和写作特点。
概括课文主旨,引导 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 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品和 文学成就,了解作者的写作风 格和思想倾向。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精品PPT课件
目 录
• 目录 • 课文导读 • 字词解析 • 句子赏析 • 段落分析 • 篇章探究 • 课后练习与巩固
01
目录
第一单元:阅读鉴赏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手法与鉴赏
生字生词、语音语调 课文朗读与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字词解析
生字新词认读
课件中应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 重要生字新词,包括拼音、释义
和例句。
提供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帮助 学生准确掌握发音。
针对易读错、易混淆的字词进行 重点提示和辨析。
多音字辨析
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包括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02
注意区分不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整体框架。
写作特点总结
语言风格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 择等,总结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
篇章结构
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安排等, 揭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情感表达体会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牲醴shēnɡ lǐ 蹒跚pán shān
①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②《祝福》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特 点?
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 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 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 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 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 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 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 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老人与海》。
重点字音
堤( )岸 攥( )住 吞噬( ) 拽掉( ) 掌柁( )
黏( )液
攮( )进去
蹂躏(
)
榫头( )
重点字音
堤(dī)岸 攥(zuàn)住 吞噬(shì) 拽掉(zhuài) 掌柁(duò)
黏(nián)液 攮(nǎnɡ)进去 蹂躏(róu lìn)
榫头(sǔn)
复习回顾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 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特征及塑造该形 象的主要方法。
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 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 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 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露 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其必然灭 亡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 字梦阮,号雪芹,清代杰出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 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 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 困之中。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 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 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全套课件•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阅读理解与赏析技巧•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传承•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题策略•作文指导与素材积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目录CONTENTS01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本册教材特点及编排思路强化文化传承本册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文涵盖古代、现代经典作品,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群。
注重读写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提升写作能力。
强化实践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简介古代作家作品选文涵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特色。
现代作家作品选取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文学大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领略现代文学的风采。
时代背景介绍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通过《岳阳楼记》、《赤壁赋》等篇章,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章,表现人文关怀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的情感、心灵世界,培养悲悯情怀和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篇章,展现科学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科学探索精神课文主题思想阐释02阅读理解与赏析技巧关注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找出论点,分析论据,理解论证过程和方法,领悟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030201不同文体阅读方法指导关键语句含义剖析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的语境、修辞、表达方式等,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消息两则》课件(共33张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毛泽东
•
自主学习 1、在课文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从20日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 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 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导入新课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 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 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 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 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 共同研读二则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 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 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吧。
学习目标
1、学习并领会与新闻相关的常识; 2、积累重点字词; 3、结合写作背景,全面领会两则新闻的 思想内容; 4、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 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 正义性; 5、领会新闻的写作特点。
读准字音
芜wú湖 摧cuī枯拉朽 纷纷溃kuì 退 突tū破 区域yù 殷yīn家汇 业已yǐ 荻dí 港 军无斗dòu志 风fēng平浪静 铜陵lí ng 即jí 已 督dū战 无锡xī
多音字
dāng 锐不可当
yào 重要
当
要
dàng 当真
yāo 要求
héng 横渡
xiù 星宿
横
宿
xiǔ 一宿
hèng 蛮横
sù 宿舍
yīn 殷切
sài 要塞
殷
yǐn 殷其雷 塞
sè 阻塞
yān 殷红
sāi 瓶塞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 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 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 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 闻工作文选》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美课件(第1-8课)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课文讲解
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 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 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课文导入
1949年4月20日午夜,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 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 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 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 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 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 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 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 个整体?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顺序衔接起来,“二
整体感知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
披靡的英雄气概。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 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十日夜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和“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
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之事在时间上的 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3.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 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 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 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 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告诉人们 消息的来源, 增加可信度。
细读感悟
熟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 的感情倾向。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不到二十四 小时、即已、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英勇的、英雄式的、 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
品味语言
试举例分析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 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 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
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
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 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 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领导人。
文体特征
消
时间: 4月21日;
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渡过长江。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
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
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
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电头有什么作用?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 地点 中路 安庆 军 芜湖 西路 九江 军 安庆 渡江时间 20日夜 到21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兵力 渡过兵 渡过 力 地区
30万
35万
30万
三分 之二 大部 分
繁昌 等地 贵池 等地
东路 南京 军 江阴
21日17时 35万 到22日22时
扬中 等地
细读感悟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胜 利 南我 渡三 长十 江万 (大 标军 题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 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时间:20日午夜至21日 主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体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事件:胜利渡过长江
英 勇 善 战 进 军 迅 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的特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 量。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 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 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写东路军 渡江情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套
1 消息二则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 次。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体会中国革命胜利的
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新课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
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披靡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略) 叙议结合(详) 叙(详)
息
定义: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
过和细节,以简要的体裁。 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篇幅小。
标题:主题、引题、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结 构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 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可有可无。
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
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
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
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
强烈。
板书设计
速特点; “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
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
“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试 举例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 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 勇,感情色彩鲜明。
字词积累
督战( dū ) 趋势( qū )
荻港( dí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cuī)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
抵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 间、地点、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