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发展概况
1.学科性课程“建筑环境学”的由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前身“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
业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引用前苏联教学模式后建立的。改革开放后,
我国教学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建设部对建筑类各专业进行了
重组和调整。建设部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供应”
的基础上,扩充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所涉及的建筑环境及其设备工
程等范畴的内容,重组为现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全国专
业指导委员会确立了“建筑环境学”为专业重组后一门主干专业基础
课,并确立了这门课程为专业学科性课程,至此,课程“建筑环境学”
诞生了。
2.校内“建筑环境学”前身“人与室内环境”的教学实践
1995年8月黄晨教授日本进修回国,利用在日进修期间收集的相关资料,吸取了日本建筑环境方面的教学成功之处,1996年8月编写了“居住环境概论”,并于同年9月开设并主讲了“人与室内环境”选修课程。通过3届学生的课程教学实践与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为后续主讲“建筑环境学”、主编《建筑环境学》教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2000年正式确立“建筑环境学”为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1998年专业重组后,“建筑环境学”孕育而生,全国专业指导委员确立了“建筑环境学”在诸课程中的重要地位。1999年为本科开设的选修课程“人与室内环境”改为“建筑环境学”,2000年正式确立“建筑环境学”为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学校根据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精神,安排了48学时的本科教学时数,并开始规划教学实验的建设。
4.校重点课程“建筑环境学”建设99年立项,04年通过专家评审
2001年9月,申请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申请并获得了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04年3月通过专家评审。课程建设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完成了“建筑环境学”教材大纲编写,获得了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校建筑类系列教材的主编权,签订了出版合同。
2)初步完成了多媒体的“建筑环境学图说教材”。
3)初步建立了“建筑环境学”试卷库,试卷达20份。
4)完成了“建筑环境学”基本实验的建设,共计开设了热湿、光、声6学时的实验。
5.基本完成了建筑环境测量实验室建设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建筑环境测量实验的建设。实验室共计可以开设包括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14学时9项教学实验。测试仪器近20件,总固定资产达近60万RMB,为全面开设建筑环境测量实验奠定了硬件基础。
6.上海市重点课程“建筑环境学”建设05年立项,07年通过专家评审,“其成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可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推广”,2006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
05年申请者组织申报并获得了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07年通过专家评审,2006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现已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
1)黄晨教授主编的《建筑环境学》教材2005年9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2006年10月被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07年获得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经过几次修改,2007年5月正式以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
2)配合出版教材,修改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建筑环境学图说教材”。
3)网络教学框架结构和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4)完善建筑环境各教学实验大纲与指导书。
2007年10月组织对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其评审意见为: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成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可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推广”,07年通过专家评审。2006年教研组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重点
以各环境形成的机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控制原理为重点。
针对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就课程重点,采取加大作业量,适当增加重点环节学时比例,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选择题,以掌握环境形成机理、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课程重点,同时加强建筑环境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现场实测和环境评价能力、解决和分析环境问题能力等,进而掌握环境控制基本方法。课程还以网络教学中的相关环节如网上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基础知识。
课程定位与目标
1.本专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前几年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大量的调查研究,本专业办学定位确立为以中小企业的气、电、水工程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重点,兼顾设备设计、生产开展教学工作的定位方针,并以电控为特色培养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既懂暖通又懂电控的具有设计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招生生源和就业流向
由图1、图2学校01~03届招生生源、离校去向的统计分布表明,外省市生源仍回外省市工作的学生比例为31.7%,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外省市留沪工作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为此我们的培养目标首先考虑能适应上海地区就业环境,满足上海地区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图3~图4是我校01~03届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65%毕业生就业于外资和国有企业,68%从事施工管理、营销工作。同时也可看出我校毕业生就业面较宽,从事的专业工作性质分散,所需知识面较宽。
图101~03届招生生源分布图201~03届
毕业生离校去向分布
图3就业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分布调查结果图4从事不同性质工
作的分布调查结果
3.“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目标
“建筑环境学”涉及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它包含了建环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室内环境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的特点。掌握建筑环境学基本知识和概念是培养工程型应用型建环人才的必要条件,结
合我校定位和特色培养要求,建筑环境学教学实践中应以培养具有室内环境分析与评价、室内环境监测等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适应就业面较宽,从事工作性质分散的特点。
4.“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定位为以适应不同层次高校分析解决实际建筑环境问题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
据04年年底统计,目前全国具有建环专业的学校已达130多所,其中有重点高校约占10%左右(即一本招生),大部分均属普通高校,其中约有20%左右是近年来由大专上升为本科的学校,各高校人才培养层次不同,由于建筑环境学随时代发展特征较强,不同层次高校建筑环境学的教学都具通过建筑环境学的教学,能培养具有解决和分析随技术发展突现的建筑环境问题,为此本课程建设以建筑环境新理念、新方法、新发展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作为我校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高校教学使用的要求。为此本课程教学紧紧围绕目前突现的地建筑环境所引起的节能问题、建筑环境评估及测量问题展开教学和实验室建设。05年出版的“建筑环境学”教材就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校适应建筑环境发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建筑环境问题为目标而编写的,教材出版后,受到了许多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该教材的学校和课件的学校有:同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平顶山工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天津商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