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概论绪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自然观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研究对象(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科学技术———中介 2、研究内容(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 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科学哲学• 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
(3)技术哲学)技术哲学•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考试
自然辩证法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亚里士多德所说科学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请结合科学研究在今天的社会条件谈谈自己的认识.3.以托勒密的天文学为例,论述“科学一定是正确的嘛”这一问题。
4.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试围绕这段历史谈谈你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5.怎样评价伽利略的工作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从历史的角度,谈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7.以希腊科学为例,谈谈你对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看法。
8.“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的观点是什么?它在西方近代科学中有何作用?9.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从希腊传统和基督宗教两个方面来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答案:1.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我认为李约瑟不应该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了英国,之前也有很多文明为人类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最后都湮灭了,只有到了英国才发生了这次突变,不正常的是英国,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就像,有人问鱼为什么不在草原上奔跑,因为不适应,而自然总在做出选择。
如果非要分析出个原因,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首先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种文明,一种是大河文明,因为大河边一般都是用来耕种的土地所以也可以说是农耕文明,而西方则完全不相同,西方是海洋文明。
就两种文明本身而言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显然海洋文明是对外的更有侵略性的同时也更加开放具有探究的精神,而农耕文明相对保守,农民相较于商人更容易满足于现状。
B: 近代西方已经走入了资本主义,而中国仍然沿袭着几千年的封建小农经济。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资料
1、科学究竟是什么?广义的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大科学的概念;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含技术。
我们一般谈的科学,仅限于狭义的科学概念。
一般来说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并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1)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看,科学是反应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从静态结果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3)从事业规模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社会建制”2、科学的条件1.具体性:特定方面、特定领域,而不是解释万物的。
2.开放性:承认可能是错误的。
3.可理解性:可以根据经验和逻辑被正常人理解。
禁止神秘化。
4.精确性:概念不含糊、模棱两可,观点尽可能数量化。
5.可检验性:通过理论能得出经验的结论,有误差限制,原则上可以被证伪。
概率性的结论也是精确的。
满足上5条为“科学领域的”6.可重复性:在满足理论条件下,结论不因人、时、地而不可重复,并且至此未有反例。
满足上6条为“科学的”科学的标准是确定的、相对的,科学的内容是变动的。
区分:科学假说或前科学(哥白尼假说)科学理论区分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区分真理:没有错误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是要坚持真理的原则,其面临的反例不能严重到引起怀疑:数量不能太多,误差不能太大,反例数量和误差越小越科学;并致力于它们的减少。
什么是非科学?不是科学、也不自称是科学的理论。
什么是伪科学?自称是科学而实际并不是科学的理论。
什么是反科学?否定科学的观点或行为基督教、法论功、各种对科学的批评3、中医是不是科学定义中医:确定中医的内容是理论、技术,不因技术的有效性为科学的真理性确定中医是文化还是科学确定是中国的医学,还是特殊时代形成的特殊理论确定中医是什么样的科学在原来范式下调整;抛弃原来理论范式,接受其他范式或重创新范式按照新范式解释中医疗法的理论机制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科学观不同,答案各异。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精华资料(精简版)
第一讲:导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教材1~5)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材P 14-18)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研究生全面、系统和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显著特征。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教材P19)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3.什么是人工自然?(P93) 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
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要建设生态社会,需要依靠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来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要为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生态的文化建设并促进社会的有机发展。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的重大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认识人工自然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树立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74个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精神:以价值为基础,创造一个善和美的世界休谟规则:单凭事实判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根据休谟规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
讨论:事实(真理)与价值问题一般观点:真理是价值的前提,而价值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发现真理。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但是,这里的统一,是外在性的统一,不是内在性的统一。
1.外在性的统一:理想目标与手段活动只是机械地外在地链接,而不是内在地融合。
决定论:在必然的世界中,每个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其他事物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着其他事物的发生与发展。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
每个事物都是这个因果联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自由意志:有时,人的思想和行动似乎不被世界因果链条所决定。
人似乎能够独立地发起一个因果事件,成为一个因果联系链条的始发者。
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受社会条件束缚的社会,不自由的社会。
在必然王国中,人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都是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人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2.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又作为异己来压迫人。
1)从应然上说,即从理想目标上看,人的本质力量应当地点自由全面的发展;2)但是,从实然上说,即从现实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手。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程度越深。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越发扬,人文精神越受到抑制。
4)如果消除科学技术异化?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附:预备知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1.生活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但要自由地选择生活,而且活的精彩,表现得优秀卓越,即人的潜能得到实现,应,但是,价值种类概念在自然中没有与它相对应的事实,所以,价值是主观虚幻的。
不存在价值真理。
2.反对价值怀疑主义:1)价值是主观虚幻的,不存在价值真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资料
波普尔:(538)1、波普尔采取了彻底的反归纳立场。
他认为,经验的记述只能是个别的观察和实验的陈述。
事实上,观察者在观看物体或景色时,单纯的观察可以为主观性的因素所蒙蔽。
因此,观察和观察陈述不可能构成科学定律和理论赖以建立的可靠基础。
为了说明这一点,波普尔进一步从逻辑上论证了归纳推理的不严格性。
但这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无限的循环论证,即用归纳来证明归纳。
2、波普尔的演绎理论。
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检验的演绎法理论(提出问题——给出陈述——与实际应用和实验结果相比较——做出判决)获得知识的。
他的演绎理论主张新思想的形成不是对观察到的规律性的被动反应,而是创造性的大胆的想象的结果。
另一方面,波普尔进一步阐明说:我们先有解释世界的企图,然后才去观察。
在他看来,理性是先于经验的。
3、分界问题。
他提出用可证伪性取代可证实性作为分界标准,他的理由是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在逻辑上是不相对称的。
不合理性:1、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只要受到证伪就被摈弃,事实上并非全部如此。
2、波普尔把证伪描绘成具有关键的重要性,认为当那些大胆的推侧被证伪时,科学就获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因为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到许多东西。
但证伪终究是件消极的事情,它不会给科学带来信息。
3、仅凭“一次能证伪的判诀性实验”去否定一个理论,这种做法本身存在问题。
汤浅光朝:(665)按照汤浅的界定标准,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前提标准是科学成果数量比例占据全世界的25%以上。
依此标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程如下:1540年-1610年间意大利=>1660年-1730年间英国=>1770年-1830年间法国=>1810年-1920年间德国=>1920年后的美国。
①文艺复兴使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个科学兴旺中心14世纪----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在此期间,意大利出现了一大批诸如达.芬奇,布鲁诺,伽利略这样的重量级的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使意大利变成了世界第一个科学兴旺中心.②科教领先使英国率先成为工业强国在牛顿、培根等人的影响下,英国率先建立了科学体制,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政策,为英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使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科学中心③弘扬科学使法国异军突起在英国影响下法国开始重视科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科教,致力于高教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驰名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帕斯卡,马略特,卡诺,查理,盖.吕萨克...... 19世纪前50年取代英国二成为世界第三个科学兴旺中心.④大兴科教使德国后来居上德国借鉴法国的办学经验,创造性地建立了风格独特的科学体制,创建了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育体制,开办了研究生教育模式。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汁丁-实践,并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 践的检验。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原有的科学理论不能解释实践中出现的新事实 的时候,或荇与原有理论+相容时,这就便原有理论出现危机,暴露出“限性, 导致科学问题产生。如电子的发现与原子+可分理论的矛盾,水里近1=1点摄动与 牛顿力学的矛盾。当对冏一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实验,其实验结果从理论上 无法作出统一解释时,也会产生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3,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同
科学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研究,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需要很强的逻机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专心致志投入科学研究:而技术专家则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有着敏锐的把握,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淸晰的认识。
4,科学与技术评价的标准不同
列文虎克: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其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自然辩证法备考资料
1.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异同
古代中国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古希腊则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时又种类繁多的、鼓吹极端的见解。
古希腊自然哲学包容哲学和早期各门自然科学,那时哲学和自然科学还没有分开,没有单独分立的学科,后人为了研究方便把有关世界本原论以及对于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提列出来归到哲学里,形成自然哲学独特的认知领域。无论是关于物质构成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还是阿拉克萨哥那的““种子说”以及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都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后来转移到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层面上。后期的“原子论”的思想已经接近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基本思想,近代化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承认他的原子论得益于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思想,大科学家牛顿也认为古代“原子论”对它的科学研究影响很大。如果说整体论采用的是综合法,那么“原子论”用的就是分析法。而近代科学总体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分析法或分解法。认识层次的逐渐分化是近代科学的一大特点,而这个思想最初来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没有原子论也就没有今天的各种学科。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1、系统: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称智慧风暴法,这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创造性思维技巧。
该法是将10个左右各有所长的人物组成一个小组,让大家在毫无约束的环境里围绕相同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进行争论,通过各自观点和思想的相互撞击,摆脱原来思维方法造成的局限,产生新的观念和思想。
头脑风暴法1914年由美国广告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很快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运用头脑风暴法应注意三个基本规则(奥斯本基本原则):一是让组内所有成员的所有想法都能得到充分表达;二是鼓励各种思想的碰击;三是在讨论过程中,注意保护那些刚刚萌芽,但尚不完善的新想法。
3、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发法的科学家群体。
他们受同样的实践规则和标准所制约,并且共同培养后继人才。
其任务是在科学范式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
科学学派和无形学院是科学共同体的两种主要形式。
4、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当一位科学工作者获得了一定的优势(论文、引证、名誉、奖励等)以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多的优势,成为名人;另一方面,未能获得优势者,相对地会变得更加默默无闻,甚至成为“无产者”。
(又称为累积效应、光环应)5、技术伦理:技术伦理是围绕着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发生的伦理关系中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尽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和控制。
6、科学假说:假说是以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某一未知事物或规律所作出的推测性解释。
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作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7、高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化是指在高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是把高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投放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资料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开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展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穿插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根底。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局部。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假设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构造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构造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构造。
同样,混沌理论也提醒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开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一、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答: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1)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2)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二、试分析近代机械自然观?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主要表现在: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1.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式在证伪主义者看来,科学进步就是一个从问题到猜测性假说,再到对它们的批判和最终证伪、由此再到新问题的过程。
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
可用公式表示为:P→TT→EE→P……这里“P”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表示新的问题。
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动态模式。
波普尔指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猜想与反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
他认为,科学的试错法要取得应有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既要大胆的尝试,又要足够严格的检验。
“大胆尝试,严格检验”的格言正是由此而来的。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科学革命(库恩)科学范式从一开始就处于众多反常的包围之中,在常规科学时期,它能同化和吸收许多反常,但并不能吸收所有的反常,当反常日益积累并深入到范式的核心,使理论的调整和修补无济于事,常规科学陷入困境和迷途时,科学进入了一个显著不稳定的时期——科学危机时期。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自然辩证法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士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全
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8、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E、板块构造论9、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E、分子生物学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A、析因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一、选择题:(辨清题意,可单项选择,也可多项选择)1、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A.恩格斯《反杜林论》B.马克思《资本论》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 马克思《数学手稿》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F.列宁《哲学笔记》2、近代(尤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ABDFG )A.康德的“星云假说”B.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F.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G. 道尔顿-阿夫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和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ABCE )A.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主体际性E.社会需求原则4、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 E )A. 作者名单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C. 参考文献D. 引文目录E.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5、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 E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D. 荣誉的分配E.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6、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ABDE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C. 从感性到理性D.创新思维E. 顿悟(直觉与灵感)F.观察与记忆7、技术的价值主要有:(ABCDE )A.自然价值B.经济价值C.政治价值D.文化价值E.生态价值F.内在价值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E )A.公有性B.独创性C普遍性 D.无私利性 E.权威性F有条件的怀疑性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C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B.社会决定论C. 技术决定论D. 科技价值中立论10、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BCDEFG )A.不可替代性B.不可加和性C.不可逆性D.非磨损性E.不可分性F.可共享性G.无限增值性11、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ABDE )A.可检验性B.系统性 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 E客观真理性12、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AECD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E.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13、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ABC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14、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ABCD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15、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BDE )A.知识创新系统B.技术创新系统C.研究发展(R&D)系统D.知识传播系统E.知识应用系统F.体卫文教系统二.填空: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1从生态危机的角度,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
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但也不由地让我们想到,科技给环境、健康和伦理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靠科研人员是无法控制的。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全面的、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空前发展,然而在此同时科技却不断地在侵蚀和危害着人类社会。
科技的负面作用表现在:(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消耗的物质大量增加,排放物增加,造成看环境污染;(2)科学技术强大了军事和国防力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有可能给地球予毁灭性的破坏;(3)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犯罪分子带来新的犯罪手段和方法。
如何正确地去面对科技文化呢?科学从来就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从来就是社会中的技术。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是单向关系,而是双向互动关系。
一方面,科学技术总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发生和发展的,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是一种推动力,导致社会系统的变迁。
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大力发展人文文化,使得人文文化去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中西方科学差异(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中国科学的一般特征 1.实用,功能。
所有的知识求服务于大一统王朝的需要,或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2.宜物。
具有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机智;见机行事,与时俱进3.有机自然观。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4.士大夫阶层与技术阶层想隔绝,精英知识与实用知识从未结合,文人墨客喜吟诗作赋,好琴棋书画,对工匠技艺不屑一顾。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的是:A.自然界的静态结构B.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C.人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D.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2.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对立统一原则B.质量互变原则C.否定之否定原则D.绝对不变原则(正确答案,此选项为反向设问,实际上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和发展)3.在自然辩证法中,“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的是:A.事物的孤立存在状态B.事物的整体性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C.事物的静止不变性D.事物的单一性质4.下列关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A.发展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B.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过程(正确答案)C.发展是事物的绝对静止和不变D.发展是事物的无序和混乱状态5.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A.偶然的、无规律的B.必然的、有规律的,并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正确答案)C.与社会生产实践无关的D.完全可以预测的6.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A.提供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工具B.指导科学家如何正确地观察和实验C.替代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正确答案,自然辩证法提供方法论指导,但不替代具体方法和技术)D.帮助科学家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7.在自然辩证法中,“实践”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体现在:A.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B.它是科学理论的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来源C.它与科学理论无关D.它在科学研究中没有实际作用8.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A.人是自然的主宰,可以随意改造自然B.人应顺应自然,不对自然进行任何干预C.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正确答案)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静态的、不变的。
自然辨证法考试小资料
01、科学数学化先驱——毕达哥拉斯世界的本原是气——阿拉克西米尼02、世界的本原是数——毕达哥拉斯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03、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星空的立法者——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04、地层渐变假说——赖尔人工合成尿素——维勒05、进行化——查理·达尔文电磁论——麦克斯韦06、恩格斯所说的近代最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能量守恒转化定律07、“唯能论”及“风吹幡动”表明了——运动有物质承担者《唯物主义》的作者——列宁08、生存就像一部戏剧,我们即是观众也是演员——玻尔09、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10、表明了有“时间之矢”的理论有——进化论、热力学第二定律11、存在科学包括——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等经典理论12、演化科学包括——进化论、热力学定律、系统科学等13、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平衡是无序之源;进化就是有序——普里高津14、进化的条件是——开放系统宇宙热寂说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15、麦克斯韦妖证伪了哪个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16、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开创者——黑森(《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17、科学学的开创者——贝尔纳(《科学社会功能》)18、分别对应了自然、社会发展史的著作是——《自然辩证法》、《资本论》19、宇宙演化理论的始祖——阿拉克西曼德自然说数学的语言——伽利略20、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中我师指——柏拉图21、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原子论2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系统科学第一原理)2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理论的解决途径——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24、自然辩证法属于——科学技术哲学25、恩格斯所说的“第一缺口”指——星云假说(哲学意义: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26、科学始于问题——波普尔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27、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28、培根是经验论者不是非理性主义者费耶阿本德是非理性主义者29、大科学时代的主要特征——建制化可以证伪的一切命题不是科学——错30、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453年中世纪结束的标志31、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帝从来不掷骰子——爱因斯坦(表明他是决定论者)71、米利都三杰:泰勒斯、阿拉克希曼和阿拉克西米尼72.揭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的科学著作是《天体运行论》。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V
自然辩证法0 绪论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存在与演化)、科学哲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哲学分析)、技术哲学(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哲学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科学技术史(以科学、技术作为对象研究其历史演进)。
1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3 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殊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完整地描述一个系统必须包括五个基本因素:系统的组成(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系统的结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例如: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数量关系结、相互作用结构——最根本的结构其决定空间时间结构)、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但不属于该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的行为与功能(系统整体的性状)、系统的边界(系统与环境之间、子系统与整体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
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不仅自然界形成一个系统,而且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也都自成系统或处于系统之中,系统性是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5 如何理解系统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系统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在自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加和性关系。
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部分有赖于整体,整体有赖于部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而且在某些属性方面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质的继承性和量的加和性关系,因此,系统的每一组成部分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着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行为。
(二)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时,有新质的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就是系统的突现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与理性科技的工具理性及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科技理性的两个层面,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
科技的工具理性作为科技的价值理性存在的基础,它是以科技的价值理性为导向,科技的价值理性是科技理性的核心,它作为科技的工具理性的依托,指引着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
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一种目的理性和建构理性,“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是人类关于未来价值活动的一种观念模型,是人们它是以目的、意识和价值的合理性为其基本理念。
科技的价值理性是人类以理论理性知识为基础,从人类主体的自身需要和自身意志出发进行价值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和一种规范原则。
价值理性内在的属性要求科学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
理性作为人自觉意识能力,体现着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创造的主体能动力量,也是人的本质的重要特征。
人与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或界限,就在于前者有理性而后者没有。
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帕斯卡尔把人称为“会思想的芦苇”。
科技理性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逻辑上合理,形式上完善,操作上可行。
科技理性是一种以自然为对象的人的理性。
它是科学技术与人的理性相结合的产物。
科技理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科技理性具有精确性,它具有用数字符号定量化地阐释自然的特点。
第二,科技理性是一种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主体、客体再分的思维方式。
第三,科技理性具有无限扩张性,具体表现为科技理性的无限性与科学技术知识的有限性的矛盾。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价值是对主体及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的描述,它代表了客体在主体化过程中的性质与程度。
”①马克思说:“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
”①。
它的最基本内容就是改造世界并使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或者按照人的尺度及要求来认识并改造我们的世界,这包括人和社会本身。
可以说是人赋予这个世界以“价值”。
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一旦把客体事实被价值化之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功能之间就自然而然构成了一种价值关系,价值也就这样产生了。
在通常情况下,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统治着工具理性。
科学家的道德素养,活动意图,活动目标以及道德水平等都制约着对科技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由此决定了科学家对社会具有不可回避的伦理责任。
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的内容1、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过去,由于科学需要人类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因为探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提倡科学家不受任何阻碍地探索一切自然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医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一直都没有受到阻碍,这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人格与尊严。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看成是手段。
这告诉人类的生存和人的生命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当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科研活动可能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自然生态平衡,物种分布以及人类的和平时,就应该也有责任停止该项研究,以维护人类的尊严。
2、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界的环保护主义者认为,人类在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此而造成的工业污染,全球升温等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科学家应当以增进人类利益为其科研活动基本追求,以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共作为其科研活动中的价值指导原则四、增进人类幸福,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表现在诸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发明创造,增进人类幸福。
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以造福人类为最高追求目标。
科技应该是而且必须是造福人类的事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一个原则就是“为世界大多数人谋福利”结束语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生活便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工具合理性的同时也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工具理性的发展。
但是,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发展却没有成功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价值合理性,而使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活幸福的另一面。
现代人类,在不懈地追求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带来的便利,肆无忌惮地滥用科学技术,然而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不能把科学技术的力量与道义责任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结合起来,人类生活的根本方向就会发生偏离。
这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对价值合理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这就需要对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及构建。
这也对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科学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当时科学水平的程度内去了解并发现科学内在的破坏性及危险性,并能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角度来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得失,对人类自身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不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排斥或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人们获取一种更加符合人性、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
这是每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也是科学家对社会公众应尽的道德义务。
行文至此,本文也将告一段落,由于学识所限,狭隘和谬误也在所难免。
本文微薄的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此问题进一步的关注,对科学家的伦理责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科技与文化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物质力量,是人类借以对自然施加影响和作用的媒介。
人类利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改变着自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社会——自然复杂系统的序参量,影响着人的发展,调适着社会进步,左右着自然界进化,决定着复杂系统的演进方向。
中国观念文化与科技发展有着交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激荡、难解难分的密切关系。
(一)中国先进的观念文化促进科技发展1.进步的需求观念促进科技发展需求观念是人们基于认识到自己的种种需求而形成的文化观念。
人类的需求多种多样,不仅有不断追求良好生活品质的需求,还有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较高层次需求。
由较低层次的社会需求向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推动社会进步的需求观念促进科技发展。
(1)人类追求良好生活品质的需求观念促进科技发展(2)人类完善自身的需求观念促进科技发展1)我国道家寻求长生观念促进科技发展2.合理的认知观合理的认知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并且可以经受住实践检验的认知观念。
这种观念对人们改造世界,开发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助力。
(1)我国古代“天人相应”的观念促进科技发展念促进科技发展(2)我国现代建设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科技发展(二)中国滞后的观念文化阻碍科技发展滞后观念文化是指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文化心态。
技术等物质文化容易变迁,而观念等物质文化则变化较慢,所以常常滞后,这样,两种文化的落差就形成了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阻力。
我国有着极其漫长的封建社会,因此存在着大量的滞后观念文化。
1.中国传统学术观念中存在约束科技发展的消极因素2.中国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抑制科技发展3.中国传统“官本位”职业观念轻视科技发展4.中国传统“以德为重”的观念压制科技发展5.儒家传统“万事不变”的观念制约科技发展6.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步自封观念限制科技大融合7.中国传统无节制生育观念不利于科技发展8.错误自然观束缚科技发展9.现代残余的封建观念遏制科技发展二.科技发展影响中国观念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科技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对中国观念文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表现为:科技发展影响中国观念文化。
(一)科技发展体现中国观念文化1.纺织科技体现中国文字起源2.现代科技体现别国与中国观念文化差异(二)科技发展变革中国观念文化1. 科学技术冲击陈腐观念文化2.科技发展创新观念文化3.科技发展孕育科学精神科技与经济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1、科学技术是在生产中发挥奇迹般作用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一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大发展。
三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劳动方式的改变。
四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革。
五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革命方式的变化。
六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战争方式。
七是科学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邓小平科技与经济结合思想的根本途径1、将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积极引进既先进又适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与科研紧密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关键是必须加速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2、形成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战略布局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战略规划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强大的科技支撑3、我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高科技4、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长足进步科技与环境科技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力研究(一)科技对地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从目前看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全球环境恶化的步伐正在急速加剧,它强烈的影响着人类的社会;而其中最显著的环境变化是来源于人类,是由于人类改变了环境系统所引发的。
人类社会系统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系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1.地球资源的衰减自然资源是地球馈赠给人类的珍贵宝藏,无形的光、空气、水,有形的土地、矿藏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科技的每次发展都与自然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蒸汽机的出现使煤开始被大规模的挖掘;内燃机的出现又让石油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科技的每次进步带来的巨大推动力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的。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欲望却是无穷尽的。
2.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有规律的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危及人类生命和地球安全新型科技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污染方式新型科技诸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附加带来了新型污染,并且与传统的污染不同,这种污染给人类带来了新命题。
例如:基因污染、高科技废弃物污染。
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
(二)科技对地球环境有利影响1.科技进步与人类历史进程科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引领着人类的新生活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
2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一批高新技术的产生。
其中最富有时代性、象征性、先导性和重要性的高新技术有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