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

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2007-09-03 09:12:37 | 分类:默认分类阅读32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肖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摘要随班就读是中国政府在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方面采取的一种教育政策。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随班就读已从最初的行政推广逐渐变成了普通学校自觉接纳残疾学生,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的自觉行动。

本文回顾了中国随班就读的简短历史,描述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情况,并对随班就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分类号 G760Mainstreaming in China: History,Actuality and PerspectivesXIAO Fei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Mainstreaming is an educational policy adop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nrollment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fter effort for years, having this policy administratively developed; now we can provide good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classroom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ainstreaming in our country, examin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f the perspective.KeyW ords mainstreaming history actuality perspective中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随班就读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正式开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班就读的迅速发展,使得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维护和保障了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一、随班就读工作的现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班就读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效。

从最初人们的不理解、不接受到现在的逐步深入人心,随班就读的推广已经基本覆盖全国。

随班就读的对象也由当初比较单一的轻度智障儿童扩展到听障、视障、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一些发达地区的随班就读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已经大大提高并拓展,已经由当初的义务教育阶段逐渐向学前和职业教育阶段延伸。

可见,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具有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范围很广、发展迅速等显明的特点。

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不足和困难。

尤其随班就读的质量总体令人堪忧。

许多调研结果表明:多数随班就读儿童并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因而低质量的教育造成了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辍学率或转学率较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们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仍然有很多人不认可、不理解、不接受随班就读的理念或做法。

随班就读工作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尤其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很落后。

社会上很多人觉得在特殊儿童教育上投资是极大的浪费,认为特殊儿童没有可教育性。

造成了随读生常处于无人问津、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等状态。

事实证明,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宣传的力量对人们进行教育观念的普及。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随班就读工作的宣传力度。

随班就读宣传作为一项基础性措施必须始终贯穿整个开展过程。

宣传普及不仅是对随班就读教师,还应包括学校行政人员、社会组织、家长、师范院校学生与全体教师等对象,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

2.随班就读的师资力量仍然薄弱当前困扰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最迫切问题之一莫过于师资队伍建设。

随班就读管理

随班就读管理

1987年原国家教委委 托北京、河北、江苏、 黑龙江、山西、山东、
辽宁和浙江等省市分
别进行视力和智力特
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试验。
后又委托北京、江苏、 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 进行听力语言特殊儿 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
教育部根据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 了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是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
3.班级管理
对于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国家并未做明确规定。 各地在随班就读实践中,研究探索出一些管理要 求和经验。 班级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对随班 就读学生的管理,注重将普通性管理与个别化管 理相结合,班主任可以采取各自不同的具体措施 (1)纳入常规班级管理
(2)采取特殊措施 一般的做法是①做好班级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 作,使学生树立起扶残助残的观念,形成团结互 助的班级风气,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处在一个与普 通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的和谐环境中;②班主任 有意指派随班就读学生担任为班级服务的工作, 增强其为集体服务的自觉意识,同时扩大与班上 普通学生的交流面;③班主任形成制度化的个别 教育习惯,经常找随班就读学生谈话,针对其长 处和问题给予及时指导,鼓励其自信、乐观向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施全纳教育,走向融合是隔离教育与全纳教育 多样化并存、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 二十年的实践证明: 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体形式,随班就 读这种将特殊儿童到普通班级就读的教育安置形 式,既适应我国国情,又顺应了国际全纳教育的 主流,符合国际特殊教育的大趋势。
二、随班就读的运行模式
(一)完全的随班就读 完全的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 普通班级里学习和活动,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 育,普通班教师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对学生的了解, 针对他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 辅导。 普通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自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 能,特殊教育教师不直接承担普通班教师的辅导 和直接参与随班就读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处理。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一、我国随班就读发展历程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的一个体现,最初旨在提升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实现教育公平。

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存在。

通过十几年的实践,随班就读的人数逐渐增多,对象也从聋、盲、智障儿童扩大到更多障碍类型儿童。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探索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以保证随班就读成效。

二、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发展1.政府支持政府对于随班就读的支持体现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与经费支持等方面。

国家这几年以来逐步重视对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如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了以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为目标,尽可能地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通过建设资源教室等设施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方便。

但是,随班就读的一系列的政策存在定位不明确、执行的强制力不够和缺乏经费支持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关于随班就读的政策多以“意见”“办法”形式发布,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不能达到全社会重视的效果。

彭霞光提出应该完善县级随班就读常规经费和专项经费互补的两线保障体系,由国家设立随班就读的专项经费。

2.学校支持近十年来对于学校支持研究最多的是资源教室的建设。

资源教室发展到现在已经在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但是并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问题主要体现在其布局、职能、人员编制和设备问题上,如专职教师数量少,缺少特教知识技能、工作经验。

有学者认为必须改变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各自独立培养的模式。

提升计划继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规定了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培训。

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迟滞可能会使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

有研究显示同伴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支持率高达70%左右。

同伴支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挑选助学伙伴、培训助学伙伴、同伴支持的内容三方面。

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班级学习需要构建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和同伴和谐相处有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

随班就读的政策发展及其分析

随班就读的政策发展及其分析

23
班 以1 2 ~ A为宜 .最多不超 过3 :④ 普通学校应 当依法接 人
受本校服务范围 内能够在校学 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
不得拒绝。
队 伍 中懂 特 殊 教 育 并 熟 悉 残 疾 儿 童 少 年 教 育 特 点 的教 师 不 多 ;还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学 生 是 在 “ 班 就 坐 ” 随 ,或 “ 班 混 随 读” ;专 门服 务 于 随班 就 读 学 生 的设 备设 施 严 重短 缺 :对 随
随班就 读 的政 策发展及 其分析
戚克敏 Biblioteka [ 摘要]本文在回顾 了随班就读政策产生的背景及理念转型的基础上 ,对影响随班就读政策的 因素
进 行 了分 析 .认 为 我 国 目前 特 殊 教 育 的 发展 方 针 、课 程 和 师 资 是 影 响 随 班 就 读 政 策 的 因素 。提 出要 随
班 就读工作 。2 多年来 ,随班就读 工作取得 的成 绩众所周 0 知.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随班 就读政 策 实施 的背景 与理念 转型
年 国家在 《 残疾 人保障法》 和 《 残疾人教 育条例》 中又 以 法 律和法规 的形 式对随班就读 予 以规定 。国家教委也 发布
范 ,遏止学术 失信 行为 的发 生。有的代表 呼吁拿起法律 武 器 ,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 ,维护教育理论 刊物合法权益。 4 加强学 术批评和舆论监 督 .开展教 育期刊之 间的合 . 作 。代表们指 出 。各 自为政 、封 闭式 的期 刊发展格局 ,不
立 黑名单 ,共 同抵制学术不良风气 。
表 和 实 施 以来 .我 国逐 步 在 全 国 范 围 内推 行 残 疾 儿 童 的 随

我国随班就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随班就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赵华丽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及落实融合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1]。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强调要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标志着我国随班就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安置工作进一步深化。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这充分说明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我国普特教育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目前国内鲜有研究对随班就读有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因此,本研究期望借助可视化图谱了解我国近十年随班就读研究现状,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重点,展望未来随班就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而为随班就读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为文献来源。

为保证文献的全面性,研究以篇名含“随班就读”“全纳教育”“融合教育”或“回归主流”作为条件,对2011—2020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删除不符合要求文献,得到561篇有效文献。

随后,采用书目分析软件Bicomb对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生成词篇矩阵,接我国随班就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郭文斌聂文华【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及落实融合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561篇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了解到我国近十年随班就读研究热点及重点领域主要有随班就读课程设置与态度研究、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研究、智障儿童与同伴关系研究等三个方面,随班就读研究主要有随班就读的课程设置向特殊教育靠拢、相关人员随班就读态度由排斥转为接纳、多方联动完善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建立普通儿童与智障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等四个趋势。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董乐琪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董乐琪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董乐琪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 (二)随班就读的意义 (三)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的区别 与联系 (四)随班就读的现状 (五)随班就读的成绩与经验 (六)随班就读发展中的问题
一般来说,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 (当前主要指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轻度 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 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 的安置形式。
从安置方式上看,随班就读具体组织有 几种模式:
一是纯粹的普通班级模式,即特殊儿童完全 在普通班级接受特殊教育的模式。 二是普通班级和资源教师结合的模式,即在 普通班级的特殊儿童随时可以接受资源教师 (我们又称之为辅导教师)的帮助的模式。
三是普通班级和资源教室结合的模式,即特 殊儿童部分时间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部分 时间在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的教育的模式。
(二)随班就读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1.《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 2.特殊儿童教育的现实需要 尽快提高义务教学的入三)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1987 2.实验阶段:1987-1992 3.规范阶段:1992-1994 4.发展阶段:1995-2002
(二)随班就读的意义(1987)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
(一)随班就读概念的出现
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 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 )》的第42条。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关于开展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对随班 就读做了具体规定。 我国早就存在随班就读的形式。据华国栋研究 员的调查,四川大巴山有些农村小学在20世纪50年 代就接收了当地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政府倡导随班就读则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
多——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特殊教育 快——有利于适龄特殊儿童适时就地入学 好——有利于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省——有利于节省教育经费投入

《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主讲人:盛永进)

《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主讲人:盛永进)

《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主讲人:盛永进一、随班就读发展的背景随班就读一词溯源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殊教育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到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第42条随班就读的英文翻译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一)随班就读的定义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

它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台湾早期称之为“走读教育”(二)随班就读的对象谁是特殊需要学生?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特殊需要儿童(三)随班就读流程鉴定(需要专业人士,教师包括一些医生、机构都没有资质)评估(教育的评估,有需要才能做)安置(放在特教班还是普通班)计划课程教学评价(四)随班就读的性质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五)随班就读的背景1.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特殊儿童教育的现实需要1987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504所,在校残疾学生仅有52000人。

而根据1987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当时我国1-15岁学龄残疾儿童约650万。

数据例证2010年3月20日中国教育报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徐白仑纪玉琴3.呼吁世界特殊教育融合改革潮流隔离融合排斥接纳标签化VS 去标签歧视尊重不平等平等隔离教育中的排斥与歧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教育隔离教育体制间的隔离普教特教教育体制内的隔离种族性别身份贫富地域融合教育无论是特教还是普教,应是同一体制内接纳所有学生的教育。

随班就读概述

随班就读概述

随班就读概述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

然而,当时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并且都集中在大中城市、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投资又较大,根本无法满足当时大量分布在经济与交通都很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在总结了1988年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经验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提出了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

这一决定既符合国际趋势,又适合我国国情。

一、随班就读的概念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能够真正满足他们教育需要的一种特殊教育安置形式。

通俗的说,随班就读是在普通学校的正常班级里插进1至3名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等特殊儿童,让他们跟随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的一种育人模式。

这是当初我国特殊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所有的特殊儿童进行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特殊儿童必须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

但是,如果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并没有真正获得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班就读。

那只能看作是随班混读或者随班就坐。

在华国栋主编的《随班就读教学》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在华国栋主编的《随班就读教学》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

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就并未能真正做到“就读”。

因此,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而言,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之外,还必须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补偿训练等服务,尽可能的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潜能,努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提高,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学校随班就读制度

学校随班就读制度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保障残疾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学校随班就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学校随班就读制度是指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与正常儿童一同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水平、促进其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 适用对象学校随班就读制度适用于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盲、聋、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

2. 入学程序(1)残疾儿童家长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并提供相关残疾证明。

(2)学校对申请入学残疾儿童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随班就读。

(3)学校与家长签订入学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3. 教学安排(1)学校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为其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

(3)学校设立随班就读辅导教师,为残疾儿童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4. 教学资源(1)学校设立随班就读资源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资源。

(2)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残疾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5. 教育评估(1)学校定期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学业评估,了解其学习情况。

(2)学校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其在校表现和发展情况。

6. 政策支持(1)政府加大对残疾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残疾儿童教育经费保障。

(2)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设施,保障其正常学习、生活。

三、制度优势1. 提高残疾儿童教育质量学校随班就读制度有利于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提高其教育质量。

2. 促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随班就读制度有助于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生活,促进其融入社会。

3. 减轻家庭负担学校随班就读制度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1)部分教师对残疾儿童教育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2)随班就读资源配备不足,难以满足残疾儿童个性化需求。

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转载)定义: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顾名思义,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它不仅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级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随班就读是中国实行全纳教育的一种形式。

随班就读对象:国家教委在《关于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对象:即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暂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被怀疑智力有问题的少年儿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法定文件规定的对象。

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班就读实验。

1983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弱智儿童目前多数在普通学校就学”。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

这种形式有利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是解决轻度弱智儿童入学问题的可行办法。

”这是“随班就读”一词的首次出现。

1994年,国家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

其第三章“义务教育”中第十七条规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为了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国家教委1994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

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班额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班额: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

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

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为了保护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政府采取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随班就读工作教育改革试验的顺利实施,具体表现在一系列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法案的制定与不断修订上。

熟悉这些立法文件有利于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下面将依次介绍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法规:一、随班就读模糊实施阶段的相关政策1、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普通班级中一直有带着各种障碍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并且这种方式一直存在着。

198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弱智儿童目前多在普通小学就学”。

这充分说明“随班就读”在正式提倡和实施前,就已经存在了。

2、1986年9月,在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文件从更人性化的方面考虑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

二、随班就读明确实施阶段的政策法规(一)提出概念阶段的相关政策1、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对这种形式应当继续予以扶持,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使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能够学有所得。

”这是我国相关文件中第一次出现“随班就读”一词。

2、1988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把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措施。

至此,作为一种观念和实践模式,随班就读正式确立。

(二)实验阶段的相关政策1、1987年开始,我国政府在全国的15个县、市开展了随班就读的试验研究,最初是从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实验开始的。

2、1989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普通小学,积极招收虽有一定残疾,但可以在普通班学习的残疾儿童入学。

中国全纳教育模式--随班就读

中国全纳教育模式--随班就读

2.我国随班就读的特点
(一)城市随班就读的特点 (1)教育安置上尊重家长的选择 - 就近入学 - 大部分家长愿意将孩子送进普通小学 (2)小班教学形式 - 有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班级,人数在25-30名 - 首先在大中城市实行,逐步向中小城市推开
2.我国随班就读的特点
(3)资源教室的支持 资源教室,是一种教育措施,它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专为特殊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 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 年实施义务教育。。。。
2.我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四)师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中,并没有把特殊儿童的教育作为教育对象进行培训,
或者说,由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师教育还不够专业,使得普通班 级的教师很少有能力教育这些随班就读的对象
1.随班就读的含义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规定,随班就读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 接纳一到两名(最多三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
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
第一、规定了对象是听力、视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 第二、规定了这些儿童必须是轻度的 也就是说,除三类之外的残疾或其他特殊儿童以及三类中、重度以上 的残疾儿童都没有在随班就读之列
和教育。 ➢ 1986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关特殊教育的描述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 (班)。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八部 委于1989年3月2日发布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部分第 六条中有所描述: ➢ 多种形式办学、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我国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

我国随班就读的政策法规

我国随班就读得政策法规为了保护残疾儿童受教育得权利,我国政府采取了通过立法与制定政策文件得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得发展与随班就读工作教育改革试验得顺利实施。

熟悉这些立法文件有利于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1982年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第2章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得情况下,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得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得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与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与其她有残疾得公民得劳动、生活与教育.”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受教育得权利与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可见残疾儿童得教育权利就是受宪法保护得。

在1985年颁发得《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得决定》中也要求,“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得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疾人与弱智儿童得教育。

”这就是把残疾儿童教育(即特殊教育>得发展与义务教育得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得开端。

在以后有关教育得立法与文件中更加明确了以上得要求,如在199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扶持与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8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与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与便利。

”在1986年颁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与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1986年国务院转发得《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得意见》第32条规定,“特殊教育得办法形式应灵活多样,除设特殊学校外,还可以在普通小学或初中附设特殊教学班.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得儿童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2006年修订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就是国家统一实施得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得教育就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得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
随班就读是我国政府在国际特殊 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特定 的国情及教育现状,制定的教育安置 的具体模式。
和普通教育一样,随班就读有自 己的教育对象。
随班就读对象
积累经验的 实验阶段
广泛推广的 实施阶段
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
智力障碍
对象外延
1987年,“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的一



1989年,国家教委委托北京、黑龙江等省市,进行智力障碍
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实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4年原国家教委正式下发的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 作的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随班就 读的对象主要是轻度的视力、听力、 智力障碍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当 然了,这是从狭义的特殊教育的角度 来说的。换句话说,我国随班就读最 初的教育对象,即残疾儿童(缺陷儿 童、障碍儿童)。
些农村地区,开展了“让视障儿童在本村就近入小学,进行随班就
读”的教改试点工作。1990年之后,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在全

国得到了普遍推广。



1987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听障儿童少年的随班

就读实验,全市80多名听障儿童在当地的普通学校接受初等义务

教育。随后,北京、河北、江苏、辽宁等地也先后开展了类似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残联 办公厅 《关于做好残疾儿
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 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各地要高度重视,统筹安 排,按照“全覆盖,零拒 绝”的要求,“一人一案 ”,落实随班就读教育安 置”。
因材施教
特殊儿童
个体差异
普通儿童
下节课预告
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意义

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

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

一、引言随班就读是指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班级中接受教育的形式。

在我国,随班就读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二、随班就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残疾儿童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广随班就读教育。

2. 意义(1)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随班就读使残疾儿童能够在普通学校中接受与同龄人相同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

(2)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合:随班就读有助于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消除歧视,提高其社会地位。

(3)减轻家庭负担: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随班就读教育的实践1. 教师培训(1)加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了解:组织教师参加残疾儿童教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识。

(2)开展教师培训: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策略(1)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确保其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课堂管理:加强对残疾儿童的课堂管理,确保其学习秩序。

3. 家庭支持(1)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残疾儿童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残疾儿童的教育。

4. 社会支持(1)建立残疾儿童关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关注残疾儿童,为其提供帮助。

(2)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为残疾儿童提供辅导、关爱等服务。

四、案例分析以某市一所普通小学为例,该校实施了随班就读教育。

以下是该校随班就读教育的实践案例:1. 教师培训:该校组织教师参加残疾儿童教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 —— 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师的理念与实践.天津:天津教育出 版社,2007.1
随班就读的定义:
•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主要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轻度智力障 碍儿童等)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 教育安置形式。
• 理解随班就读概念的几个核心词语:
• 机构:普通学校、普通班级。
2009(11)
作业:
• 谈谈你对随班就读的认识(例如,随班就读的合理性;随班就读的 价值;随班就读现状与问题;随班就读的实践案例)
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三随班就读的性质三随班就读的性质11随班就读是我国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随班就读是我国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其一由特殊教育政策向公共教育政策发展其一由特殊教育政策向公共教育政策发展其二政府主导其二政府主导22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之一三种主要教育安置方式
• 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中提到:“普通班中 要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 同年,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 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
• 我国早就存在随班就读的形式。据华国栋研究员的调查,四川大巴 山有些农村小学在20世纪50年代就接收了当地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七) 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
• 1.随班就读逐渐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迈进 • 2.随班就读对象不断扩大 • 3.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 4.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等教育延伸 • 5.随班就读趋向于均衡发展 • 6.走向全纳
推荐阅读
• 1.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3(2) • 2.肖非.中国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5(3) • 3.李拉.当前随班就读研究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中国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 绪论

随班就读 绪论
绪论
绪论部分共探讨关于随班就读几个 方面的问题:
一是什么是随班就读,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是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的异同
三是探讨随班就读在我国的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随班就读,相关概念的界定
问题一 随班就读的内涵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
通班级接纳一到两名(最多三名)轻度 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 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 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
(4)融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在普通教室 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高质 量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随班就读 的服务对象目前还是以三类残疾儿童为主, 许多中重度残疾、综合残疾儿童以及其他 残疾类型的儿童还没有进入普通学校,获 得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探讨随班就读在我国的发展的 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教学实际的组织形式
随班就读 教师独自
承担
普通班 +
资源班
普通班 普通班
+
+
巡回指导 主辅教师
纯粹的普通班级模式 依赖的条件:
1、普通班教师要有相应的特殊教育的知 识和能力。
2、这个班级(最好)不是复式班级。 3、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一套管理评估措施。
问题二 资源教师与资源教室 资源教师 资源教室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主要有一下几 个显著的不同点:
(1)尽管我国随班就读模式在形式与发展的过 程中受到西方融合教育或者回归主流的影响,但 随班就读是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一种教育创新。一方面,它参照了西方融合教育 的做法,例如逐渐重视学生的潜能的鉴定与开发; 另一方面,它保留了某些苏联的特殊教育理念, 例如重视学生问题与缺陷的鉴定以及相对应的缺 陷补偿、矫正等方法与策略,这些缺陷学的理论 与方法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仍然受到重视,其效 果也为实践所证明。

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转载)定义: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顾名思义,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它不但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级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随班就读是中国实行全纳教育的一种形式。

随班就读对象:国家教委在《关于普通中小学展开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对象:即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暂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被怀疑智力有问题的少年儿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法定文件规定的对象。

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班就读实验。

1983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弱智儿童当前多数在普通学校就学”。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绝大部分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

这种形式有利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是解决轻度弱智儿童入学问题的可行办法。

”这是“随班就读”一词的首次出现。

1994年,国家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

其第三章“义务教育”中第十七条规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为了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国家教委1994年发布了《关于展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

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班额国家教委在《关于展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班额: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师的理念与实 践.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

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主要是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等)在普通 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 种特殊教育安置形式。

理解随班就读概念的几个核心词语: 机构:普通学校、普通班级。 原则:就近入学,或集中入读。 教育对象:主要是三类儿童听障(聋 与重听),视障(盲与低视力),智 障(轻度或中度)儿童,也包括自闭 症、肢残等其它类儿童。


(七) 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



1.随班就读逐渐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迈进 2.随班就读对象不断扩大 3.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4.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等教育延伸 5.随班就读趋向于均衡发展 6.走向全纳
推荐阅读


1.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 研究,2003(2) 2.肖非.中国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中国特 殊教育,2005(3) 3.李拉.当前随班就读研究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中 国特殊教育,2009(11)




我国早就存在随班就读的形式。据华国栋 研究员的调查,四川大巴山有些农村小学 在20世纪50年代就接收了当地的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我国政府倡导随班就读则在20世纪80年代 中后期。








2.随班就读产生的历史原因 (1)对特殊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入 (2)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隔离到融合 (3)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 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特殊儿童教育的现实需要 据教育部公报,1987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504所, 在校残疾学生仅有52000多人。而根据1987年全国第 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当时我国1-15岁学龄残疾儿童约 650万。 随班就读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文化还不够 发达的情况下发展特殊教育的一种实用的、也是无可奈 何的选择。” ——邓猛:《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


(二)我国随班就读的起源
1.概念的正式提出 1987 年12月,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 (班) 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中写道:“在普及 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普 通小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 交往,是在那些尚未建立弱智学校(班)的地区特别是农 村地区解决轻度弱智儿童入学问题的可行办法”。这是首 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 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 中提到:“普通班中要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 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同年,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将残疾儿 童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
关于随班就读的部分研究著作

Leabharlann 李慧玲主编:《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 杨尊田主编:《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 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 陈云英、华国栋主编:《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试验》 徐白仑主编:《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指导》 陈云英编著:《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 华国栋、沈云裳、钱丽霞编著:《随班就读问答》 华国栋主编:《随班就读教学》 华国栋编著:《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华国栋、彭霞光主编:《残疾儿童测试指南》 ……
作业:

谈谈你对随班就读的认识(例如,随班就 读的合理性;随班就读的价值;随班就读 现状与问题;随班就读的实践案例)




(四)随班就读与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的关 系 随班就读起源于特殊教育,但随班就读超出 了特殊教育的范围。 普通教育是随班就读的实践主体,普通教育 要以一种主动的精神的自觉的热情来推进随 班就读的研究与实践。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公共的研究 和实践领域。
(五)随班就读的成就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随班就读”?
传统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 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育形 式。
——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


2.随班就读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 一种特殊教育的、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

1. 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1993年,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仅有6.88万。2001年增加 到25万人。 据2010年教育部统计公报,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 附设特教班在校生为25.96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 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61.26%和60.99%。 在我国“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 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格局中,随班就读已经日渐成为特 殊儿童安置的主流方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 2. 深化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3. 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 步。 4.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三)随班就读的性质 (1)随班就读是我国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 策 其一,由特殊教育政策向公共教育政策发展 其二,政府主导 (2)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 之一 三种主要教育安置方式:特殊学校;普通学校里 附设的特殊班,随班就读。 (3)随班就读是促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 重要方式。

(六)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随班就读质量问题 教学质量,教育质量 随班就坐,随班就混
2.随班就读管理问题 管理路径,管理原则与办法



3.随班就读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区域之间的差距


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的落后 2.教育政策上的缺失 3.师资力量的薄弱 4.普通班级班额过大 5.支持系统不完善 6.随班就读的研究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