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1.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 德· 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小 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内在学校、家庭、 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 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2.《繁星》、《春水》:母爱· 童真· 自然 《繁星》、《春水》发表于1923年,是冰心在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 们以“爱的哲学”为核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南朝人,爱好文学。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著名散文家、诗人。 3.《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 4.《海滨仲夏夜》的作者是峻青,山东海阳人。 5.《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6.《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 又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 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 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 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新闻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
..,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四、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文化文体文学常识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 “____”;
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 “____”;
求给方便说“____”;请人指教说“___
欢迎购买叫“____”;好久不见说 “____”;
中途先走用“____”;请人改文用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 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 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 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
驾崩 薨 不禄 卒 死
亲友间礼貌称呼
他人父母称: 令__尊__、_令_堂__ 。 自己父母称: _家_父__,_家__母_,家慈 他人兄妹称: 令__兄__、_令_妹__ 。 自己兄妹称: _家_兄__,_舍__弟_,舍妹 他人儿女称: _令_郎__,_令__爱_,。令嫒 自己儿女称: _犬_子__,_小__子_,小犬,小女 妻子之父母称:泰_山__、_ 泰。水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四书五经”是指那些典籍? 4、《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 的言论和行动的典籍。 5、《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 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 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6、《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
高考文学类文本常考文体特征知点
高考文学类文本常考文体特征知点一、叙事性文体:1.叙述对象:描写一个故事或事件,包括人物、情节、环境、时间等方面。
2.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组织,通过时间的前后和因果关系展示故事的发展。
3.叙述手法:包括直接叙述、描写叙述、对话叙述、心理叙述等手法,通过多种手段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故事结构: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等四个部分,具有起承转合的情节发展特点。
5.故事情节:线索清晰、环环相扣,通过冲突和发展展示故事的发展。
6.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言语等方面展示人物形象,具有鲜明性格。
7.文字表达:用词简洁准确,语言流畅自然,通过描写和对话展示故事情节。
二、抒情性文体:1.抒发情感:表达作者深切的情感、感受和思想,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
2.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以个人的视角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3.描述对象:包括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日常生活等多种抒情对象。
4.主观性: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示内心的感受,语言独特、感情真挚。
5.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议论性文体:1.议论主题:通过文章的主题提出对其中一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2.议论方式:通过陈述理由、举例、对比分析等手段来支持观点。
3.逻辑思维:文章结构严谨,论据有条理,逻辑性强,论证过程明确。
4.文字表达:用词严谨准确,语言清晰简洁,论据充分,论证力度强。
6.读者针对性:论证过程中要考虑读者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合理的反驳和解释。
四、描写性文体:1.描写对象:描写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物体、事件等客观存在的事物。
2.描述方式:通过详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展示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4.描述手法:包括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等手法。
5.创造力:通过独特、生动的描写语言和构思,创造出鲜明形象和生动画面。
综上所述,高考文学类文本常考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叙事性文体、抒情性文体、议论性文体和描写性文体。
关于文学常识的文体知识_写作技巧
关于文学常识的文体知识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一)诗歌一条线索,两大传统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
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 ((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
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
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 ((汉代以赋闻世。
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
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
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
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体常识
1、诗歌文体
诗歌文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诗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寓意深刻等特点。
诗歌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屈原、柳宗元、李白、杜甫等。
2、散文文体
散文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简短的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流畅、清晰、深刻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散文文体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王勃、陆游等。
3、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情节感人等特点。
小说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等。
二、文学常识
1、文学史
文学史是指文学活动的历史,是文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趋势及文学发展的规律的重要科学。
文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文学的演变规律。
2、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指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文体知识
文体常识记叙文1、表达方式:即语言的表达方式,分为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2、文学作品样式:一般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即戏剧文学)四种。
3、表现手法:象征、夸张、衬托、设悬念、欲扬先抑、对比、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夹叙夹议、以小见大、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
4、记叙文:(1)记叙文类型:一般分为写人、记事、状物抒情三种。
(2)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记叙顺序:即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其中顺叙也称时间顺序,即事情的发展顺序。
(4)人称:记叙文中的叙事主人公称呼,“我”为第一人称,“你”为第二人称,“他”为第三人称。
(5)线索:(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感情为线索(5)以物件为线索(6)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6)记叙文的详略(7)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细节描写)(8)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9)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10)文章结构上句子所起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1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1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衬托人物心情(3)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小说1、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2、小说结构:小说的一般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小说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3、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直接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间接(侧面)描写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场面描写)5、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文体知识
文学文化常识统编教材七~九年级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梳理(一)文学常识重要文体知识1.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大多是作者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抒发看法和感想。
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2.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赠序。
4.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5. 表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在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6.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7.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七年级上册 语文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汇总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梳理1.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 刘湛秋:1935 年出生。
安徽芜湖人。
诗人,翻译家,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4)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5)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6)李白(701-762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7)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南河)人,唐代诗人。
(8)马致远(约1251-1321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2.文化常识(1)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2)重音:让主石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3)停连:朗读与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及停顿,声音的延续及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相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4)北平:北京的旧称。
(5)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6)木刻:版画的一种。
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
(7)星汉:星河。
(8)左迁:降职。
(9)杨花:柳絮。
(10)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11)龙标:指王昌龄。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12)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学常识(文体常识)
8
n 7.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 n 国别体: 《战国策》、《国语》 。 n 纪传体: 《史记》、《汉书》 。 n 断代体: 《汉书》、《后汉书》 。 n 通史体: 《史记》、《资治通鉴》
9
n 8.论说文: n 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它可以
文学常识(文体常识)
1
n 1.古体诗、近体诗。 n 唐朝及以后盛行的律诗、绝句为近体诗。 n 唐朝以前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n 比如《诗经》、乐府诗都属古体诗; n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2
n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为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 仗。
19
n 9.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 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n
n 10.论据分为两种: n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20
n 11.论证方法有: n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n 比喻论证。
n 12.小说三要素: n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1
n 5.说明顺序: n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n 6.逻辑顺序有以下几种: n 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
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 由原因到结果。
18
n 7.常用的说明方法: n 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n 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列图表。
n 8.议论文的三要素: n 论点、论据、论证。
n 绝句:共四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3
n 2.楚辞,属诗歌,篇幅较长,句式参差 错落,形式自由,多用“ 兮 ”字,以抒 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屈 原的《离骚》为代表。
文体知识
二、语文文体知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重要文学文化常识
重要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学常识(一)文体知识1.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禹锡的《陋室铭》。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4.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亮的《出师表》是“表”中例。
(’13来宾)5.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我们学过的还有《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3来宾)(二)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
(《关雎》《蒹葭》)(’13,’11)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这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1、古歌谣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二、诗歌简介一、什么叫诗歌“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
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十五的月亮” 中的“亮”,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
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
例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⑤反映山水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3)抒发感情: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
例: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怒: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瑛《一月的哀思》: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李清照《点降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旧日,是妄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金昌绪《春怨》(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番外篇(文学文体常识)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
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
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
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
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
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
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
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5、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