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蛋白质分析的常用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和识别蛋白质的常用 技术。该技术通过将蛋白质混合物在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再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 显色反应检测目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和可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 物学、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
注意事项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同 时,由于放射免疫分析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因此成本较高。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放射免疫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以用于痕量物质的定量检测;操作简便, 易于自动化;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缺点
由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过程中存在安 全风险;成本较高,需要特殊仪器和实验室 条件;对于某些样品,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或 非特异性干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总结词
快速、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反应 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化学发光反应过 程中释放的光子数量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 度。该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低背景干 扰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标志物
和激素等生物分子检测领域。
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
05
其他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总结词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定量检测技术
详细描述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荧光标 记物的发射光谱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问答部分名词解释1.Antigen and antibody reaction(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

2.Zone of equivalence(等价带):抗原抗体反应曲线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成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在此范围内,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

3.McAb:monoclonal antibody:单克隆抗体:是指仅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同源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效价高、生物活性单一、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等特点。

4.PcAb:polyclonal antibody:多克隆抗体: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时,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可被活化,产生的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5.Genetic engineeling antibody:基因工程抗体:是指应用DNA重组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主要包括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双价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等类型。

6.Adjuvant:佐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7.滴度(效价):血清标本进行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明显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滴度。

8.凝集反应:是指细菌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结合形成的凝集现象。

现也指颗粒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反应。

9.Precipitation: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的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以沉淀的形式出现。

10.Fluorescence dyked:荧光淬灭:指荧光分子在某些理化作用下,荧光分子的辐射能力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减弱的现象。

11.Stokes位移:相同电子跃迁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如荧光光谱)中最强波长间的差。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概述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来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监测免疫治疗效果和评估免疫功能。

在免疫学检验中,通常使用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检测。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浓度变化,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分子(如抗原、细胞表面分子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势,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抗原和免疫细胞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荧光检测常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病毒抗体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

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基于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酶催化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具有高精确性和灵敏度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抗体、抗原和细胞因子的浓度。

在临床检验中,ELISA常用于检测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多种免疫细胞类型和功能的改变。

它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的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实现高通量的细胞检测和分析。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状态,并可进行细胞分选和细胞功能实验等。

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中,免疫学检验可以检测自身抗体的产生和水平变化,帮助确定疾病类型和活动度。

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适当的方式固定。
(四)标本片的保存 固定好的标本片应尽快荧光染色检查,如需保存,
置-20℃下低温干燥保存。
二、荧光抗体标记及染色
• 荧光抗体是荧光免疫技术的关键试剂,是将荧光素与 特异性抗体通过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成。其制备过程通常 包括抗体的标记、纯化和鉴定三步。
• 在已固定的标本上滴加经适当稀释的荧光抗体,置于 带盖的湿盒内,37℃温育30min。检测不耐热抗原以4℃ 过夜为宜。温育后充分洗涤、干燥、镜检。
(三)方法评价 该技术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体。由于酶不是
标记在抗体上,而是经抗原(酶)抗体性。 尤其是双桥PAP法,是当今免疫组化技术中敏感性较高 的方法。
四、临床应用
• 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主要用于组织切片或其它 抗原的定性、定位、定量检测。组织切片中各类抗原性 物质,如各类蛋白质、酶、激素、细胞、病毒、肿瘤抗 原、浆细胞中的免疫球蛋白、各种多肽、细胞表面标志 等均可检测。
二、SPA法
• SPA具有和人及许多动物如豚鼠、猪、小鼠、猴 等的IgG Fc结合的能力,这种结合不会影响抗体的 活性。每个SPA分子可同时结合两个IgG分子,也可 一方面同IgG相结合,一方面与标记物如荧光素、过 氧化物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相结合。
• 阳性细胞的着色形态(如胞膜型、胞核型、胞质(浆) 型等)及组织分布特点(如局灶型、弥漫型、片块 型等)主要是定位指标
• 哪怕只有少数细胞阳性(只要是抗原所在部位)也 应视为阳性表达
(三)阴性结果
阴性结果不能简单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染色方 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灵敏度不够,而导致 阴性反应。
• 即过氧化物酶(P)-抗过氧化物酶(AP)法,为酶 桥法的改良,技术要点基本上与酶桥法相同,但该法将 抗酶抗体(抗过氧化物酶(AP))与酶(过氧化物酶 (P))制成了可溶性复合物(PAP),该复合物由2个抗 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呈五角形,非常稳定。

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按照“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的格式来书写文章。

以下是文章的正文: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科学。

在检验科中,免疫学检测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医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斑点法。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种检测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二抗结合到已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上,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二抗与抗原结合的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中。

二、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存在和浓度。

该方法利用酶和底物的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目标物的存在和数量。

ELIS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药物筛选和免疫学研究中。

三、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光学技术,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在流动液体中的细胞。

该方法通过染色和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等实验步骤,通过流式细胞仪实时检测细胞的形态、大小、荧光强度等特征,从而实现对细胞种类和状态的分析。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广泛,如检测白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

四、酶联免疫斑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

该方法通过将待检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形成的颗粒斑点。

ELISPOT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例如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和细胞毒性。

总结:免疫学在检验科中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斑点法。

免疫学检验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7.糖尿病 胰岛素、C肽等。
8.心血管系统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地高辛、肌红 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等。
9.病毒标记物 HIVl/2Ab、HBsAg、HBsAg确认、 HBsAb、HCVAb、HAV IgM、HAVAb、HBcAb、HBclgM、
HBeAg、HBeAb等。
二、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常见的检测项目
第二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一、 检测原理
• 用化学发光剂(如吖啶酯)直接标记抗体(抗原),与待测 标本中相应的抗原(抗体)和磁颗粒性的抗体(抗原)发生 免疫反应后,通过磁场把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化学发光 剂标记物分离开来,这时只需加入氧化剂(H2O2)和NaOH使 成碱性环境,吖啶酯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发光。 由集光器和光电倍增管接收、记录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光 子能,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待测抗原(抗体)的含量
5.肿瘤标记物 AFP、CEA、PSA、游离PSA、CAl9-9、 CAl25、CAl5-3等。
6.感染性疾病 衣原体抗原、尿衣原体抗原、衣原 体抗原确认、弓形体IgG抗体、弓形体IgM抗体、风 疹病毒IgG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G 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等。
二、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常见的检测项目

干扰因素
较多
极少
测试项目


化学发光与放免的对比
测量精度
放免
较高
化学发光

人体伤害
放射性

有效期 干扰因素 测试项目
较长 较多 较多
长 极少 多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光
发光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低能 级的基态跃迁到高能级的激发态,然后再返回到基态, 释放出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发射。根据形成激发态的激发 能不同可将发光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二十二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二十二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第二十二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本章要点1.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2.数据的显示与分析3.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4.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概述:流式细胞术(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地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

流式细胞仪的发展综合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显微荧光光度测定技术、流体喷射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流式细胞仪:是集光电子物理,光电测量,计算机,细胞荧光化学,单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细胞分析仪。

第一节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流式细胞计的基本结构流式细胞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它们是:流动室和液流系统;激光源和光学系统;光电管和检测系统;计算机和分析系统。

一、工作原理(一)基本组成结构1.流动室和液流系统:流动室由样品管、鞘液管和喷嘴等组成,常用光学玻璃、石英等透明、稳定的材料制作。

设计和制作均很精细,是液流系统的心脏。

样品管贮放样品,单个细胞悬液在液流压力作用下从样品管射出;鞘液由鞘液管从四周流向喷孔,包围在样品外周后从喷嘴射出。

为了保证液流是稳液,一般限制液流速度<10m/s。

由于鞘液的作用,被检测细胞被限制在液流的轴线上。

流动室上装有压电晶体,受到振荡信号可发生振动。

2.激光源和光学系统:经特异荧光染色的细胞需要合适的光源照射激发才能发出荧光供收集检测。

常用的光源有弧光灯和激光;激光器又以氩离子激光器为普遍,也有配合氪离子激光器或染料激光器。

光源的选择主要根据被激发物质的激发光谱而定。

氩离子激光器的发射光谱中,绿光514nm和蓝光488nm的谱线最强,约占总光强的80%;氪离子激光器光谱多集中在可见光部分,以647nm较强。

免疫学上使用的一些荧光染料激发光波长在550nm以上,可使用染料激光器。

将有机染料做为激光器泵浦的一种成份,可使原激光器的光谱发生改变以适应需要即构成染料激光器。

例如用氩离子激光器的绿光泵浦含有Rhodamine 6G水溶液的染料激光器,则可得到550~650nm连续可调的激光,尤在590nm处转换效率最高,约可占到一半。

免疫学检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验技术
• 所用的方法应力求操作简便、尽量保持细胞活性 兼顾细胞纯度和获得率。
一、白细胞的分离 (一)自然沉降法
加抗凝血于试管中
室温或37℃中静置 (30-60min)
分层
结果示意图
(二)高分子聚合物沉降法
抗凝血与等量3%明胶或 6%右旋糖酐溶液混匀
室温或37℃中静置 (30~60min)
分层结果与自然沉降法 类似
四、吞噬细胞的分离
•吞噬细胞包括两类:一类是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器 官中的巨噬细胞);另一类是小吞噬细胞,即中 性粒细胞。 •分离原理:主要根据其表面标志和生物学特性。
(一)单核细胞的分离
• 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 • 流式细胞术分离法(常用方法) • 免疫磁珠分离法:分选CD14+细胞(常用方法
) • 黏附法
黏附法会影响单核细胞的功能,仅适用于去除 单核细胞。
(二)巨噬细胞的分离
• 斑蝥敷贴法:(用于分离人巨噬细胞)
操作要点:10%斑蝥酒精浸液浸泡后的滤纸帖敷在前 臂内侧皮肤,4~5小时后见皮肤局部充血,48小时后出 现水泡,吸取渗出液(主要为巨噬细胞)、离心洗涤。
• 腹腔渗出液分离法:(用于分离动物巨噬细胞)
优点:速度快、得率高 不足:白细胞黏性增加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主要是指淋巴 细胞和单核细胞。 •PBMC是免疫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细胞群 •PBMC也是T、B细胞分离纯化的细胞来源。
人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密度
(二) Percoll分层液法
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液 (Percoll液+PBS,离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常用免疫学检验检测技术

• 6、捕获法测IgM抗体
IgM抗体的检测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中。间 接ELISA一般仅适用于检测IgG抗体。如用酶标记的抗 人IgM作为二抗进行间接ELISA测定IgM抗体,标本中 同时存在的不同浓度的IgG抗体将与IgM抗体竞争,而 使结合在固相抗原上的IGM抗体相应减少。另外标本 中如含有类风湿因子、也会产生干扰。因此用一般的 间接法测定IgM抗体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 (二)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 Burnette于1981年建立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enzyme linked immunolectrotransfer blot, EITB),并称之为西部印斑(Western blot). EITB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抗原等蛋白样品经SDS处理后带阴电荷, 在聚丙烯酞胺凝胶中从阴极向阳极泳动,分子量 越小,泳动速度越快。此阶段分离效果肉眼不可 见(只有在染色后才显出电泳区带).
• (4)加底物显色。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 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 的定性或定量。
• 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等 大分子抗原,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甲胎蛋白(AFP)、促绒毛膜性腺 激素(HCG)等。双抗体夹心法只适用于二价或 二价以上较大分子抗原的检出和定量分析,而 不能用于半抗原等小分子的测定。
速率散射比浊法有三大特点: • 一、时间快,一般在30-60s之内就可完成测试; • 二、比较准确,因其测定形成速率,抗原多,
速率快; • 三、节省试剂。
• (三)粒子强化免疫浊度测定法
粒子强化免疫浊度测定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 一种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吸附或交联抗 体后,当遇到相应抗原时,则发生聚集,单个胶乳 颗粒在入射光波长之内,光线可透过。当两个胶乳 颗粒凝聚时,则使透射光减少,这种减少的程度与 胶乳凝集成正比,当然也与抗原量成正比。

免疫学检验技术—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流式细胞术

思政-素质目标
责任心、质控、生物安全意识、临床免疫学思维
本章要点
1. 流式细胞术(FCM)的基本含义。 2. 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及检测原理。 3. FCM单细胞标本的制备及荧光染色的主要方法。 4. FCM的检测分析方法。 5. 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目录
FCM的检测原理 FCM的关键技术 FCM的检测分析
ECD PI APC
激发光 (nm)
488 488 488 488 488 488 633
发射 光 (nm) 525 575 670 755 620 620 670
颜色
绿色 橙色 红色 深红色 橙红色 橙红色 红色
应用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 DNA染色
(二)FCM荧光染色的主要方法
SSC信号的强弱与 细胞内颗粒结构的 质量成正比,用于 检测细胞内部结构 属性
前向散射光示意图 细胞大小
结构复杂程度
侧向散射光示意图





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 荧光信号:由待检细胞上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染料 受激光激发后产生。
• 特异性荧光探针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后,与细胞膜 或细胞内的靶抗原结合,经染色后的细胞在激光 的照射下,荧光染料发出比激发光波长长的荧光, 检测荧光素信号的强弱就可以了解抗原表达量的 多少。
1.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① 操作简单,方法简便、快速
优 点
② 特异性强,与其他抗原交叉染色较少
③ 反应中只有两种因素(细胞与抗体)
参与,结果判断较简单
2.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二抗
优 点
① 敏感性高 ② 具有更广的通用性

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通常为含蛋白质的缓冲液,对测定结果无 明显影响。
标准品浓度在方法的测定范围即可。
标准品的 基本条件
在规定保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无已知传染危险性,对已知的血液传 播病原体必须做灭活处理。
标准品浓度在方法的测定范围即可。
二、定量、半定量和定性免疫检验
(一)定量免疫检验
• 定量免疫检验通常需要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在测 定时须用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
3、质控血清盘:用于特定的定性免疫测定试剂盒的评价
第二节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 免疫学检验方法的种类较多,其测定方法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要比生化方法高得多,因此进行质量 控制的手段不能照搬生化模式。
•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定量、半定量和定性免疫 检验三种类型。
一、标准品
(一)标准品的概念和分类
(三)定性实验
• 定性免疫检验是免疫学检验的重点,其测定方法有很多,常 以“有”或“无”也即“阳性”或“阴性”来表达测定结果。
• 定性测定的室内质控要点是控制测定下限,设置临界cutoff 值(CO值)的低值弱阳性质控物是定性室内质控的关键。
• 应选择靶抗原或抗体浓度接近试剂盒或方法的测定下限的质 控品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并与临床标本的测定同时进行,这 一点对于使用肉眼判定测定结果的方法尤为重要
• 标准品(standard) 指含量明确的处于一定基质中其特性明确的物质, 通常用于比较检测未知的物质或成分。
• 标准品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样品的测定结果。
• 根据标准品性质的差异,可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品 二级标准品 三级标准品
为冻干品,内含 载体蛋白,数量 有限,可使用 10~20年。通常 为国际标准品, 由WHO指定的实 验室制备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而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疾病、评估免疫状态、监测治疗效果等。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迅速、准确、灵敏等优势。

1.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分类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检测的目标分为两大类:体外诊断和体内诊断。

体外诊断主要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免疫标志物,如血清、尿液、唾液等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而体内诊断则是通过组织标本中的免疫标志物来进行诊断,如组织切片、细胞标本等。

2.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免疫试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和信号检测。

免疫试剂是指用于检测的试剂,包括抗原、抗体、底物等。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指在免疫学检测中,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信号检测是指利用特定的方法来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与数量,如荧光素酶标记法、放射免疫法等。

3.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HIV抗体可以诊断艾滋病,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以诊断乙肝等。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状态。

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强弱。

同时,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通过监测特定的免疫指标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情况。

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

其次,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物质。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具有快速、简单、可靠等特点。

然而,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等。

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有哪些?

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有哪些?

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有哪些?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将免疫学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通过对抗原抗体的反应原理,借助有效的标记和追踪技术来分析人体免疫功能和疾病的一种技术。

在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检验中操作较为复杂,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对最终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在当前,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为疾病的检验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将围绕着传统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相关的技术进行一一的分析,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早期包括了凝集现象、沉淀现象和溶血现象等等。

相关的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一基础展开的,当前的技术主要由以下七个,分别是传统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等,在下文中将对这几个基础进行说明。

技术一:传统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传统的免疫学检验主要是通过抗体来源和检测标本来进行的检测。

因为检测标本大部分都是血清,所以传统的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还有一个称呼叫做血清学试验,它通过观察和测定样品中沉淀物形成扩散,凝结和溶血现象,来分析抗原和抗体的有无以及相关含量。

在传统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梅毒快速诊断试验。

这个试验方法操作简单,易用性极好,但很容易受到其他疾病影响和其他因素干扰,呈现假阳性,所以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够判断出最终的结果。

技术二:免疫胶体金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胶体机本身的吸附功能,将蛋白质等高分子就被吸附到了胶体金颗粒的表面,完成了胶体金标记。

这种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各种蛋白质都有极强的吸附能力,试验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非常简单,但是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就在于胶体金技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很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同时如果有严重溶血和黄疸等疾病,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

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

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

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

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

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

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

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免疫印迹法则首先通过电泳分离标准的已知抗原,然后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浸于待测血清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技术论文
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
姓名:陶晨宇
系部:16级医疗器械工程工程完成日期2017年5月14日
免疫学分析方法(immlmological assay,IA)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可逆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它集高灵敏性和强特异性于一体,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中。

IA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sy,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 immunological assay,RI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immunnological assay,FIA)等。

目前,应用于抗生素残留分析的主要是ELISA。

I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能同时筛选大量的样品,检测费用低,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适合推广应用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偏多,提取液中杂质成分对检测结果干扰大,通常一次实验仅能检测一种抗生素残留等不足。

目前,IA已用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
测中。

用氨苄青霉素作为半抗原通过戊二醛法合成免疫抗原,免疫兔子后获得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牛奶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应用商品化的cHARMⅡ放射免疫系统可检测动物血清、尿液和组织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

应用EuSA检测牛奶和肾脏样品中新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残留,其回收率大于80%。

以牛血
清白蛋白为载体蛋白合成磺胺甲基嘧啶人工抗原,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后,以ELISA可检测乳中磺胺甲基嘧啶残留,检测限为24ng/mL。

今后,抗生素残留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以及实现试剂的标准化。

②将免疫检测方法与其他常规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先用免疫分析法对大量样品进行粗筛,再用HPLC等方法确证,或首先采用免疫亲和色谱柱对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然后再进行仪器分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分析的时间。

③利用抗体蛋白质芯片技术或通用抗体技术实现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分析。

④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工抗体。

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源于标记技术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推动免疫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从单一的免疫诊断技术向单细胞、多基因、微量化等方面发展。

而哮喘、器官和骨髓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恶性肿移植、瘤以及继发性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临床诊断都客观要求免疫学检验技术更加精确,并且能够定量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分析技术,是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原理是在微孔培养板底部植入抗CK或Ig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待检测样本进入微孔板内培养时,在有丝分裂原或者特异性抗原的作用下,活化记忆型T细胞或B细胞,产生CK或Ig。

细胞下方的固相单克隆抗体就会捕获CK或Ig物质。

细胞被清洗后,加入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抗体和CK或
Ig物质结合后,再加以酶做标记的生物素或亲和素反应,以酶
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是建立在免疫荧光、免疫微球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实验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血清学实验方法。

利用荧光对抗体进行染色可电以获得所需信息的原理而研制的流式细胞仪,具有激光技术、子计算机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特点,主要用于细胞表型、细胞内及核膜成分、DNA含量等领域的分析。

它具有在同一试管中同步检测多种靶物质的潜在特征,受到许多临床检验学者的关注。

迄今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四聚体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T细胞表面的TCR可与构建的四聚体的表位肽相
互作用而精确识别,从而可以高亲和力结合,进而达到检验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作用[1]。

在此分析技术上衍生的检验方法主要有MHC-肽四聚体流式细胞技术、原位MHC-肽四聚体染色法、MHC-肽四聚体磁分离技术、MHC-肽四聚体ELISA技术、MHC-肽四聚体分子微阵列技术等,主要用于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病毒等的检验。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作细胞内抗原定位或相应抗体检测的对照标准,主要用于抗病原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的检测等。

可降低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提高标准化检测和自动化程度。

该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可以进行商品开发。

酶标记免疫检验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理论上只要是某一抗原纯品或相应的抗体,都可以用酶联免疫技术进行检测,因此,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都可以用该技术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微量蛋白(例如细胞因子、小分子激素、肿瘤标志物等)和血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以免疫过氧化物技术为基础,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于观察,便于大规模检查。

已经用于临床应用。

底物显色,阳性细胞就可形成直径约50~200μm大小不等的圆形着色斑点,每一个斑点对应分泌CK或Ig的一个细胞,而特定阳性T、B细胞族群的产生则可以通过斑点直径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既可用于分泌抗体的B细胞,也可用于分泌各类CK的T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也是T细胞功能检测的标准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元素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元素标记免疫检验技术中的标记元素主要有镧系元素(Eu3+,Tb3+,Sm3+)和钌元素(Ru),其检验技术分别是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前者可以应用在两种指标的同时测定,后者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反复被激发而使信号得以放大。

核酸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其设计原理是核酸的扩增或转录,扩增是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按几何级数扩增,可以达到数百万倍;而转录翻译则是通过标记的抗体DNA与抗原反应后进行胞外转录翻译成相应的酶进行测定。

这两种方法的检测都有较大的灵敏性,但还处在研究阶段。

量子点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在传统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中,放射免疫分析存在污染,酶免疫分析灵敏度较低,发光免疫分析和荧光免疫分析发光时间短,容易淬灭。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科学家重视的量子点由于良好的光电性能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始在标记免疫分析中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量子尺寸很小,电子和孔穴被量子陷域,连续能带变成分立能级结构,能够接受激发产生荧光,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探针。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微粒。

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CdX(X=S、Se、Te),粒径范围为2~20nm,还有一些复合结构以及多层结构。

在免疫示踪定位、生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细胞成像及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