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 (2)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主食:东方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而西方
饮食则主要以面包、面条、马铃薯等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东方地区适合种
植水稻,而西方则更适合种植小麦和马铃薯。
2.蔬菜与肉类的比例:东方饮食文化中,蔬菜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国
的青菜、豆腐、海带等,而肉类则相对较少。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偏向于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则较少。
这与东方注重平衡饮食以及佛教、道教等推崇素食的信仰有关。
3.烹饪方法:东方烹饪注重火候掌握,讲究清蒸、煮、煎等烹饪方式
一般较为简单,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多地采用烤、炸、炖等复杂的烹饪方式,以及使用较多的调味品和香料,追求口感和味
道的多样性。
4.用餐方式:东方饮食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将各种菜肴
摆在一个共享的桌面上,大家一起用餐。
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勺等
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食物则在盘子中摆放好,个人独自享受。
5.社交功能:东方饮食文化中,餐桌通常被视为团结亲情、友情的场所,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食物,增进感情。
而在西方,用餐往往更侧重于个
人享受和品味,用餐通常被视作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
6.餐食时间:东方人一天通常有三餐,早午晚各一,较为规律。
而在
西方,早餐较简单,午餐则较为重要,晚餐时间较晚,有时还有夜宵。
总体而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主食、肉菜比例、烹饪
方式、用餐方式、社交功能和餐食时间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地理、
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东西方文化差异
4.建筑方面
东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 质上看是因东西文化的不同。 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 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 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 较重视科学与宗教
在此我们总结出了3点 比较明显的差异 1)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 的区别是在制造空间的方法 上。在西方,确立室内的空 间,墙起了重要的作用。首 先先通过墙确立空间,上面 加顶就像一个盖子,只是一 个覆盖物而已。在东方正好 相反,屋顶是最重要的建立 空间的因素。通过由柱子支 撑的屋顶确立空间而后再填 充墙。
3.饮食方面
吃中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全过程是: 厨师将饭菜做好以后端到餐桌之上,围坐在餐桌旁 的进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据各自的喜好选取相应 的饭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 食客,大家为了相同的目的聚在同一张餐桌旁,面 对相同的饭菜各取所需,解决饥饿问题和生存问题。
吃西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厨师将做 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 的食客面前,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 不同的饮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2) 第二个区别在于空间本身 的状态。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积 极空间,即发挥建筑物本身作 用的内部空间。然而在东方主 要强调的却是消极空间即建筑 物周围的外部空间。 3)第三个区别在于东方 的基本建筑原则和风格没有得 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的风格 却得以进步。在东方,一种建 筑风格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西 方却越来越强调建筑物作为一 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其结果就 是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持续改变。
英语里的 Thank you和 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 “请…”用得更加广泛。如果求人帮点小忙,比如借支 铅笔,问个路,传个话,叫人来接电话等,中国人常 常不说这些客气话,特别是对亲属和好朋友,更不用 这样客气。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过于喜欢说 Thank you和 Please,没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烦。 另一方面,中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倩,因 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不说这些客气话就有 些失礼,对别人不够尊重。 由此也可看出,东西方的语言差异,因此,当我 们外出到其他西方国家时,应该先了解西方国家的语 言在表达上、问候、称呼等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进行 沟通与交流。
中西文化差异(数字、颜色、对事物的认识)
中西文化差异(认识、数字、颜色)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1. 礼仪习惯:在交际场合中,东方的礼仪通常更为注重谦虚和尊重,比如在餐桌上,主人可能会告诉客人“没什么菜,随便吃”,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更加直率,会直接告诉客人准备了哪些食物。
2. 饮食文化:东方人通常喜欢热食或熟食,强调食物的温度,比如提醒对方“趁热吃”。
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冷食,甚至在饮用水上,他们也更喜欢加冰的。
这主要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
3. 交流方式: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含蓄,不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和综合,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这种差异在处理问题时表现为东方人更注重直觉和整体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分析问题并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习惯、饮食文化、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形态等的总和。
而东西方文化差异是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风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语言、家庭观念、礼仪习俗和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语言差异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和价值观。
东方语言如中文、日语等是属于象形文字,注重意象和形式的表达;而西方语言如英语、法语等是拉丁字母文字,注重语法结构和规则。
这种差异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例如,在日本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间接表达方式,通过言外之意来传达信息,注重细致的表达和保持社交和谐。
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注重言辞的直接表达,并且鼓励个人主张和表达能力。
这种语言差异也反映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交流方式上的区别。
二、家庭观念差异东方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和家族的延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且重视长辈的尊重和权威。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家庭成员相对独立,个体利益和自由意识更多地被强调。
三、礼仪习俗差异东西方文化在礼仪习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以礼相待,在人际交往、商务活动等场合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表达,在礼仪方面相对较为随性,崇尚简约和实用。
四、教育体系差异东西方教育体系也有较大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教育被视为培养人的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生对师长的尊重和听从,注重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注重个人追求和个体的成长。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考虑。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文化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思想、价值观、习俗、艺术和其他表达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我们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解读背后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家庭、社会的和谐。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和法律制度。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崇尚谦逊、内敛和拥有“和”的思维方式。
他们注重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尽量避免冲突和争斗。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坦率,崇尚明确的沟通和直面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我”的价值观念和自我表达的权利。
二、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现在和过去,关注过去的传统和历史,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将时间用于实际的产出和效率的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个人成就。
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来。
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活动,喜欢团聚、互助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喜欢高效率、高速度的生活方式。
三、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内涵、隐晦和意味深长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词、国画以及禅宗的审美理念都注重“意境”,通过留白和暗示来引发观者的内心共鸣。
相对而言,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和展示性,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具象艺术。
四、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信仰和宗教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主要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为代表,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而西方文化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导,强调个人的信仰与救赎。
这种差异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所体现,也对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首先,历史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方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和文化积淀。
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的历史相对较短,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发展至今的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东方文化更加注重传统和尊重前辈的智慧,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创新和个性的发展。
其次,宗教也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文化主要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的影响,这些宗教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超越,并且鼓励人们追求超越世俗的目标。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强调个体与神的个人关系,以及对个体的个人责任和普世道德的价值观念。
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东方文化注重内心修养、个人超越和个体责任,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价值和创造力。
此外,社会结构也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之一、东方社会结构较为集体化,强调家族和社群的责任和义务,在社群中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和依赖性。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结构较为个体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社会结构的差异导致东方文化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价值观念也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文化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的尊重,强调默默奉献和谦逊。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实现和追求个人的幸福。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东方文化注重稳定和和谐,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个人的幸福。
综上所述,东西方文化差异是由历史、宗教、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东西方文化差异
1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
2东方出现的是传统制的专制制度,而西方很早出现了民主和人权的概念。
3东方文化里对事物的考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西方则是定格在现在。
4东方的文化崇尚含蓄,而西方则推崇直接开放。
5工业革命后,西方在工业技术、自然科学上有很高成就,而东方经过千年封建社会在理学书画方面有很高造诣。
6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强调只有真实的才是美好的;而中国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首先,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价值观方面表现明显。
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团队合作和亲情关系,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很重视。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这导致在工作环境中,东方人更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整体的利益,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成就和个人利益。
其次,在行为规范方面,东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面子和礼仪,人们更注重保持和谐、规矩的社会关系,重视尊重、恭敬和遵守传统规则。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直接表达和自由,人们更倾向于直言不讳、公开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使得东方人在与西方人的交流中可能会过于含蓄和回避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东方人过于拐弯抹角。
面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解决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互相理解和尊重: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贬低或嘲笑对方的不同做法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尽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促进对话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可能。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会议和即时通讯工具等,加强跨文化交流。
3.针对具体问题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双方应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可以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寻找双方的利益交集,通过折中和妥协的方式达成共识。
4.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双方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和经验。
可以通过交流访问、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找到双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总之,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存在的,但并非不可调和。
通过互相理解、尊重和学习,可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良好的合作和共赢。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是什么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
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
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一、xx 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xx 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例子
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例子东西方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地理、宗教、传统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下面将列举一些关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例子。
一、语言差异:1.语音差异:东方语言(如中日韩语)中的音节比较平均,而西方语言(如英语、法语)中的音节则较为明显,尤其是重音。
2.语法差异:东方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注重使用助词来表达句子的关系,而西方语言中则更注重词序和语法规则。
3.字词差异:东方语言中的字词往往比较直接,具有明确的意义,而西方语言中往往有更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4.文字差异:东方语言(如中文、日文)中使用汉字或象形文字,而西方语言(如英文、法文)使用拉丁字母或西里尔字母等。
二、文化差异:1.礼仪差异:东方文化强调尊重和敬畏,注重面子和礼貌,比如鞠躬、施礼等,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
2.饮食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用筷子进餐,有团餐的习俗;而西方文化中通常使用刀、叉、勺等餐具,强调个人用餐。
3.宗教差异:东方文化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注重个人修养和心灵寄托,而西方文化则常常受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信仰、普世价值观等。
4.时间观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宽松,注重人际关系、团体利益;而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谨,注重效率和个人主义。
5.社会结构差异:东方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的集体责任,注重孝顺和家族观念,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三、交流差异:1.眼神交流:东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眼睛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文化中,直视他人眼睛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诚实的表达方式。
2.面部表情:东方文化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西方文化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和坦诚的行为。
3.身体语言:东方文化中,直接触碰他人身体被认为是一种侵犯私人空间的行为,一般避免接触;而在西方文化中,触碰他人身体可能被视为友好和亲近的表达方式。
总结起来,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语法、字词和文字上。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2)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2)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论文篇二从宗教中灵魂的归属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治隔绝以及文化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使得东西方交流日益密切。
宗教作为影响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从精神层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笔者从东西方宗教开端,教义的形成对比分析东西方对灵魂的描述,进而阐述不通文化背景下宗教对于灵魂归属的差异。
关键词:东西方;宗教;灵魂归属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由人而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随人的演进而演进,虽然历经启蒙理性、科学技术等多次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份宝贵的牢固的位置,即便是在人类已经迈进信息时代的今天也是如此,这足以说明宗教对于我们的世俗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重要。
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以____最为典型,东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中以佛教最受到欢迎。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两种宗教中都有对灵魂归属的描述,但它们的描述本身又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笔者在本文中,既是要通过比较这两种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描述上的差异,来窥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一、东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东西方宗教中――比如西方的____,东方的佛教――都有对灵魂以及灵魂归属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让这些描述分别列举出来。
1.西方宗教中关于灵魂归属的描述西方宗教以____最为盛行,并且取得了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而基督____重要的经典就是《圣经》。
在《圣经》中,我们的灵魂将会归于何处呢?(1)《圣经》中关于天堂的描述《圣经》是西方____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经典。
在《圣经》里,人死后都是有灵魂的,而人死后的灵魂只有两个去处,一个天堂,一个是地狱。
首先,根据《圣经》的说法,人因为偷了禁果,所以生来就是有罪的,在人世生活的时间,要尽量的赎罪。
在人世间能够皈依上帝并虔诚赎罪的人,都能得到上帝的谅解,那么他死后的灵魂就会升入天堂,反之就会堕入地狱。
【跨文化交际】东西方差异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分析
集体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
Arkey Works
积极方面:中国人谦虚、谨慎,相互合 作,讲究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成功之 时把功劳归于集体、环境和他人帮助。 消极方面:缺乏个人进取精神,缺乏个人 竞争意识,缺乏创造精神,过于看重“关 系”。
Arkey Works
个人主义
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伸延,表现在做事情时,首 先考虑别人怎么看。这样在人际交往中重视面子和 面子功夫,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人们 见面时常说“你吃饭了吗” ,目的不是要探求对方 的隐私,只是想拉近距离,营造一种亲密关系而已。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观点、需要、目标,强调社会 规范、责任而不是个人享乐,强调集体内部的共同 信仰和共同合作。个人的情感依赖于集体,通过对 集体的绝对忠诚,人们期盼得到集体的帮助。
Arkey Works
二者比较
Arkey Works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法治上的差异
在统治国家方面,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是礼和伦 理。在我国,尤其是古代,那些先贤们对礼数都非 常重视,倡导人人都要谨守礼数。因此,在人际关 系方面,他们制定了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用来倡导人们维持善良的人格和营造 融洽的社会氛围;在社会阶层管理方面,还用三达 德——智、仁和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以此来倡 导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在治国方面,他们主 张运用四维——礼、仪、廉和耻来维护国家的长治 久安,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四维不张,那么国家 就有可能会面临灭亡。就这样,当这些传统的礼俗 弥漫于整个社会上空的时候,这个社会自然而然就 会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力之下。
Arkey Works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道德上的差异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以“人伦”为本的,而“荣辱与 共”、“休戚相关”则是这种人伦道德的基本精神。这主 要体现在中国社会对伦理生活的一贯重视。另外,中国社 会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一直以来, 中国强调的都是“和谐 大一统”的思想。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受“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 所以他们眼中的道德是以不侵犯别人的权益为准则的。即 只要你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哪怕你再胡作非为,也没有什 么道德丧失可言,更不会有人拿道德来约束你。另外,因 为受到国家极端流行的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非常重视个 人的权益和自由,并抓住机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性。
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
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
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
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
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
First,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cutlery to use point of viewChopsticks and knife and fork is the most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Beginning point of Western food, which derived from the West pay attention to independent, children grow up into the world after the independence of ideas and habits. The chopsticks brought together meals daily, highlighting the young and old sat together in the family unit, so that Asians have a relatively strong family values.If not play with chopsticks when eating Chinese food (to them when the drumstick is a very rude way), but can not use chopsticks pointing to the person or make gestures. Of course, absolutely can not suck or the chopsticks chopsticks inserted in the rice, which is taboo (which seems to funeral incense is considered unlucky.) When using the knife and fork there are some taboos. Such as holding a knife and fork when not meddling. To speak or talk, knife and fork on the plate should only decency. Avoid using their own utensils for others bowl. Do not bend over picking up utensils fall.Do not cut off a good meal products, especially products with a soup meal, to eat a piece-by-all and more.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加明显。
本文将从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节日礼仪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交际礼仪在交际礼仪方面,东西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问候、礼貌用语、身体语言等方面。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通常会用“Hello”、“Hi”等问候语,而在东方,人们则通常会使用“你好”、“您好”等礼貌用语。
此外,在西方,人们在交流时较为直接,有时会使用一些比较直接的语言表达,而在东方,人们则更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
在身体语言方面,西方人的交流方式比较开放,他们习惯于和别人用手握手、拥抱等方式表达亲近感,而在东方,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微笑、鞠躬等方式表达尊重和礼貌。
二、餐桌礼仪在餐桌礼仪方面,东西方的差异也很大。
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会先摆开餐具,然后按照顺序上菜,用餐时也会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在东方,人们则通常会使用筷子,用餐时也更注重家庭氛围和亲密感。
在东方,人们通常会先让长辈和客人先动筷子,表达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人们则通常会先让女士和年长者先开始用餐,体现出对女士和老人的尊重。
三、节日礼仪节日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
在西方,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比如在圣诞节,人们会互赠礼物,举行晚宴等。
而在东方,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则更注重家庭团圆和亲情。
在东方,人们在春节期间通常会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而在西方,人们则通常会在圣诞节期间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曲等。
总的来说,东西方的礼仪文化差异很大,但这并不代表哪一种文化更好或更优越,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学习和借鉴不同文化之间的优点,以建立更加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菜的顺序
• 西方 • 头盘 (开胃品) —— 第一道菜 • 西餐的头盘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 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奶油鸡酥盒、 焗蜗牛等。头盘即开胃品,味道常以咸、 酸为主且量少而精。
汤 —— 第二道菜
• 西餐的汤有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 等 4 类,常见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 鲜汤、蛤蜊汤、蔬菜汤、罗宋汤、葱头汤。 冷汤有俄式、德式冷汤。
洲别
国家与地区
南朝鲜 印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泰国
喜好的颜色
红、黄、绿、鲜艳颜色 红、绿、黄、橙、蓝等鲜 艳色 绿、银色、金色、鲜艳色 红、绿 鲜艳色 青蓝、绿、白 绿、深蓝与红白相间
禁忌的颜色
黑、灰 黑、白、灰 黑
亚
黑、褐色 黄 粉红、紫、黄
洲
叙利亚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伊朗
洲别
欧
国家与地区
瑞典 希腊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礼俗禁忌是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礼仪、习惯、风俗禁止的事物
和犯忌讳的言行举止。它主要包括颜色、数字、交谈、动物与图 案、食物、送礼、行为等方面的禁忌。
however ,in China, “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 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先秦以来就 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许多事物都用 “六”这数字来概括,如皇后的寝宫称“六 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 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 “六合” 等,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 吉语,农历带有“六”的日子,如初六、十 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配菜(蔬菜类菜肴) —— 第五道菜
• 西餐的配菜即蔬菜类菜肴,也称为沙拉。 与主菜同时摆上的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 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调味 汁主要有千岛汁、醋油汁、乳酪沙拉汁等。 另有炸土豆条、煮菠菜、花椰菜等熟蔬菜 沙拉。除此之外,还有亦可做为头盘食用 的鱼、肉、蛋类制作的沙拉,通常不加味 汁。
副菜 —— 第三道菜
• 西餐的副菜 , 各种水产类菜肴和蛋类、面 包类、酥盒菜肴通常称为副菜。吃鱼类菜 肴时西餐讲究调味汁,如鞑靼汁、荷兰汁、 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 水手鱼汁等。
主菜 —— 第四道菜
• 西餐的主菜,即各种肉、禽类菜肴。通常 取牛、羊、猪各个部位的肉,用烤、煎、 铁扒等方法烹制成各式肉、排菜肴。配用 的调味汁主要有黑胡椒汁、浓烧洋葱汁、 蘑菇汁、西班牙汁等。通常将鸡、鸭、鹅、 兔肉和鹿肉等野味归入禽类菜肴,用煮、 炸、烤、焖等烹调方法制成,主要的调味 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等。
• 忌讳墨绿色,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颜色。 • 忌讳谈论涉及政治、宗教、英王、王室以及英国 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忌讳询问家事或隐私,如职 业、工资、年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忌讳称他 们是“英国人”,尤其是英国商人,而应称之为 “大不列颠人”,即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 兰人)这个词,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可能是爱尔兰 人或苏格兰人。 • 忌讳黑猫、孔雀、大象等动物,认为黑猫是不衬 之物;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视为自 我吹嘘;大象是蠢笨的象征。 忌讳用人像作商品装璜,也忌用大象图案。
到德国友人那儿做客,千万不能送玫瑰花, 因为它表示你暗恋着女主人
法国人视康乃馨(carnation /kɑ:’neiʃən/) (表示伤感或拒绝),为不祥的花朵
花卉禁忌
不要把铃兰花赠送给友人,因为它意味 着友情终结
钟兰花
花卉禁忌
除人造花之外,波兰人忌送干花或枯萎的花。 波兰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 终结
东西方文化差异
指导老师: 冯建章 班 级: 环艺0901 姓 名: 刘 林 学 号:0910514071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习俗
• 哪天我请你吃饭啊。 • 准备一大桌子的菜,并在就餐过程中使劲劝 说客人多吃点,吃完之后, 还有剩菜,就表明 主人的盛情款待. • 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人们往往会请客人在自 己家里吃饭,要是在外就餐时,主人也会抢着 为客人买单.
英国的礼俗禁忌
• 忌问私事 • 英国入忌讳询问别人的私事。忌讳打听女子的年 龄与婚姻状况等。在日常交往中,不过问人家从 哪里来,到哪里去?莫问别人的收入、存款、物 价、房租等,也不要问别人居于哪个党派,选举 今投谁的票等等,以免落个没趣和让人讨厌。 • 忌讳“3”、“13”的数字和“星期五”的日期。 • 忌讳“13” 绝大多数英国人忌讳数字“13 ,认 为这个数字不吉利。因此,英国人请客时总是避 免宾主共13人(通常是12人)、重要的活动也不安 排在13口。英国的饭店一律没有13号房间。
• 忌讳送百合花和菊花,认为它们是死亡的象征;忌讳送贵 重礼物、涉及生活的服饰、香水和带有送礼人所在公司标 志的广告物品。 • 行为举止“五条禁忌”;一是忌讳当众打喷嚏;二是忌讳 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三支香烟;三是忌讳把鞋子放在桌子 上;四忌讳在屋子里撑伞;五是忌讳从梯子下面下过。 • 忌碰晌水怀 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 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中止,便会带来不幸。所以,英国 人吃饭时,尽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碰到杯子发 出响声时,要赶快用手捏一下使它停止作响。 • 此外,还有一些英国人认为,家中镜子破碎和百叶窗突 然不关自合,预兆家中将有丧事发生。 •
告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在最后告别之前,通常会有一个暗示,这种 暗示中西方文化也有所不同。
• 在西方社会中,在见面的结束阶段,客人通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告知主人离开的原因。一般会伴随着道歉的表达,如“恐怕我必须要走 了,因为保姆要下班了”等。西方人士相信拜访别人,和别人交谈是尊 重别人的一种体现。而结束拜访并不是某人自己的意愿,而是因为有其 他的安排。因此,他们总是找一些理由,尽量使自己的离开显得不情愿, 并且向对方道歉。以使双方都能够接受。
德国人往往忌以郁 金香(tulip /’tju:lip/)为 馈赠品。他们认为 它是无情之花 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 以紫花为葬礼之花,认为那是死亡的征兆
花卉禁忌
送礼时,切忌送黄色的花。法国, 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在 墨西哥,它代表死亡,在英国传统 习俗中,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一些用于表示爱情(玫瑰、百合)、用 于探望病人(唐菖蒲、晚香玉、兰花)、 或是表示绝交的花(黄玫瑰),均不能 用于商务活动 在日本,菊花是皇族的标志
大菜——第四道菜
汤——第五道菜
面点和水果
Say Goodbye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I will keep touch with you.”可是这位中国朋友 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 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语,相当于 “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 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 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 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 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 别,这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不礼貌的。
黄 玫 瑰 唐 菖 蒲 兰 花 兰花
兰花
唐菖蒲
花 卉 禁 忌
对西方人来说,花的数量、种类以及颜 色都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有选花时一定 要根据送花对象和场合,细致把握
在西方国家,送花前,要先数数花枝 的数目,要成单不成双,成双会被认 为招致厄运,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
花卉禁忌
探视病人时,日本人
严忌以根花(包括盆花)为礼——日文的 “根”字与“睡”字的发音相同 不吉利 仙客来 ——日本念为“希苦拉面”, 而“希”同日文的“死”发音相同 淡黄花及白花——多为日本人不喜欢 忌用山茶花——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 地
甜品 —— 第六道菜
• 西餐的甜品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 丁、煎饼、霜淇淋、乳酪、水果等等。
最后品尝——饮料咖啡、茶
• 享用西餐最后是品尝饮料、咖啡或茶。
中国上菜的顺序
•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冷后热,先主食后 汤,最后上点心、水果等
冷盘——第一道菜
热菜 ——第二道菜
炒菜 ——第三道菜
石竹花 pink
花卉禁忌
切忌送菊花 chrysanthemum /kri’sænθəməm/。
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都只用于万圣节 或葬礼,它代表着哀伤,不宜送人。在许多拉丁美 洲人眼中,菊花为妖花。他们忌用菊花装饰房间, 忌以菊花为礼
花卉禁忌
不能送白花,尤其是红白相间的花。对英 国人来说,白色的百合花表示死亡。在欧 洲,人们以花为礼时,除生日与命名日之 外,一般忌用白色鲜花 到波兰人家里做客,给女主人送花应避免 送红玫瑰,因为它表示浪漫的爱情
喜好的颜色
绿、黄 绿、蓝、黄 白、红、绿、黄 红、白、蓝 鲜艳色 红、蓝、绿、鲜 明色 绿
禁忌的颜色
黑 黑 黑 黑
洲
意大利 挪威 奥地利、爱尔兰
花卉禁忌
在国际场合, 忌用杜鹃花、石竹花 (法国人认为它会带来灾难) 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
杜鹃花 rhododendron /əudə’dendrən/
花卉禁忌
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在探望病人时,往 往忌用香气浓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征义的 鲜花 送予中年人的,忌用小花 送予年轻人的,忌用大花 印度人,忌以荷花作馈赠品, 因为印度人多以荷花 为祭 祀之花
花卉禁忌
在通常以花为礼的交往中,许多欧洲人爱 用切花,忌用盆花,但在复活节之际,可 用盆栽的风信子为礼
(一)、礼俗禁忌的涵义
1、禁忌的涵义 禁忌,又名塔布(玻里尼西亚地语),它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崇高的、神圣的,二是指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 的。而现代汉语的解释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犯忌讳话或行为; 二是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本书所说禁忌是指禁止的事物和犯 忌讳的言行举止。 2、礼俗禁忌的涵义
• 在中国文化中,在会面临近结束时,通常客人会从别人的角度陈述结 束会面的理由。如“你看起来很忙啊,我不打扰你了。”“你一定很累 了吧,休息一下吧,我走了。”等等。客人会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从 椅子上站起来。中国人告别前的暗示短暂而迅速,西方人会觉得非常突 然而不知所措。客人一边向门口走,一边会说些抱歉的话,如“不好意 思打搅你了”,“抱歉耽误你时间了”。中国客人用这些表达方式表达 对他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