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_碳同位素
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_马昌前
1000-0569/1999/015(03)-0379-95A cta Petr 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马昌前1 杨坤光1 许长海1 李志昌2 Carl Ehlers31.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 uhan430074,China;2.Y ichang I 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 iner al Resources,CA GS,Yichang443003,China3.D ep ar tment of Geology and M ineralogy,A bo A k ad emi University,A bo/T ur ku20500,Finland.1998-08-24收稿,1999-04-18改回.Ma Changqian,Yang Kunguang,Xu C hanghai,Li Zhichang and Carl Ehlers.1999.Mesozoic potassic magmatism in the Dabie Mountains:Implication for exhumation mechanism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terranes.Acta Petrologica Sinica,15(3):379~395Abstract T he D abie M ountains ar e unique amo ng ultr ahigh-pr essur e(U HP)metam or phic terr anes in having t he most pro-found post-collisional plutonism.T he M eso zo ic shoshonit ic and calc-alka line int rusive ro cks can be divided into t hree g ro ups w ith differ ent iso topic ages,r ock a ssemblages and chemical features.G ro up-I consists of la te T riassic(~210M a)mafic monzodio rites.It co uld have been gener 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 f enr iched subcontinental litho sphere mant le due to slab breako ff.G ro up-II co nsists m ainly of middle Jur assic-ear ly Cr etaceous(160~120M a)ho rnblende quar tz mo nzonitic,bi-otite mo nzo gr anitic,and syenog r anitic plutons,and co uld have been pr oduced mainly fr om crustal assimilat ion/melting and fr act ional cry st allization of mantle-deriv ed mag mas.Gr oup-II I is presented by Cr et aceous(125~95M a)gr anitic sto cks and gr anitic por phy ry,and its ma gmas co uld hav e derived fr om anatex is o f the Dabie co mplex and was highly evo lved in a ho t do ming setting.T he late T riassic-ear ly Jur assic slab br eako ff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x humatio n of U HP r ocks thro ugh the mantle.T he v oluminous gr anitic emplacement to gether with an episode of r apid denudatio n sugg ests that mafic mag matic under plating and inflatio n co uld have played a ro le in t he M iddle Jur assic-Ear ly Cr etaceo us r apid ex humatio n of U HP r o cks. Key words P ost-co llisional m agmat ism,G ranit ic pet ro genesis,U ltr ahig h-pressure metamo rphism,Ex humation of r ocks, Dabie M ount ains摘 要 在已知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大别山是碰撞后花岗岩类侵入作用最为强烈的唯一地区。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大别山是一个陆—陆碰撞型造山带,发育了与俯冲和折返过程相关的不同构造岩石单位,其中包括三个含榴辉岩的岩石单位即通常所说的北大别、中大别和南大别。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前大已经对大别造山带中的超高压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做了大量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大地构造学等方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突破,如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证据的发现、超高压变质时代的确定、造山带构造格架的建立和不同构造岩石单位的划分以及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的确定等。
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南大别和中大别,而对于北大别,研究则相对薄弱。
而且,以前研究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主要为上地壳及长英质下地壳岩石俯冲变质成因。
近年来,在北大别西南部“罗田穹窿’中发现了镁铁质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的榴辉岩,这为研究北大别、中大别和南大别俯冲和差异折返过程、镁铁质下地壳岩石在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以及探讨陆壳物质的再循环提供了重要对象和可能性。
因此,本文对北大别罗田地区榴辉岩及其退变质形成的含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证明它们经历了三叠纪深俯冲,对它们的俯冲和折返过程给予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制约,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以及冷却史。
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变质岩石学研究表明,罗田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榴辉岩相、高压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等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
类似于北大别北部,罗田榴辉岩广泛发育后成合晶或冠状体和针状矿物出溶体等多期减压退变质结构。
首次在北大别榴辉岩中发现柯石英等超高压变质新证据,结合单斜辉石中石英+斜长石+角闪石或石英+紫苏辉石等和石榴子石中单斜辉石+金红石+磷灰石±角闪石等针状矿物出溶体以及富Na石榴子石等的发现,证明研究区榴辉岩经过了5~7GPa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张超;马昌前【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年(卷),期】2008(0)4【摘要】采用原位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综合等方法研究大别山及邻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大别山中生代岩浆活动启动于晚侏罗世,大规模爆发于早白垩世。
大别山南部的张榜花岗岩侵入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150.3Ma±2.0Ma,是目前发现的大别山最早的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比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峰期(~130Ma)早约20Ma,标志着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
锆石的LA-MC-ICP MS Hf同位素结果计算的εHf(t)为-29左右,二阶段模式年龄大约为3.05Ga,表明岩浆源区为与扬子陆核类似的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新生地幔物质贡献极少。
年代学资料和地球化学指标的统计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但二者岩浆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
大别山130Ma的拆沉物质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地壳加厚是陆陆碰撞的结果,幔源岩浆上涌出现在拆沉事件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于150Ma因幔源岩浆底侵而使下地壳强烈加厚,引发了该下地壳于130Ma的拆沉作用,幔源岩浆的上涌贯穿整个过程。
【总页数】9页(P71-79)【关键词】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大别山;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作者】张超;马昌前【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相关文献】1.大别山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的年龄和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J], 刘劲松;胡俊良;刘阿睢;金世超;定立2.满洲里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J], 王天豪;张书义;孙德有;苟军;任云生;武鹏飞;柳小明3.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的岩浆岩记录及其成矿——西藏日喀则西北部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 [J], 付燕刚;唐菊兴;胡古月;高一鸣;林彬4.北大别南部存在巨量隐伏燕山期岩浆作用: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元素及Sr-Nd-Hf同位素证据 [J], 刘锐; 吴昌雄; 祝莉玲; 赵新福5.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寄主岩及其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J], 刘勇;李廷栋;肖庆辉;耿树方;王晓霞;陈必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李远;刘贻灿;杨阳;邓亮鹏【摘要】The Susong metamorphic zone is a relatively low-grade metamorphic unit,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Dabie collisional orogen,China.This zone is mainly composed of mica-quartz schist, granitic gneiss, meta-basalt/amphibolite, meta-gabbro, rodingite, marble, graphite schist and phosphate rock series,etc.However,the forming ages and petrogenesis of these rocks are still largely controversial.For this reason,the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e analysis on granitic gneisses from the Susong metamorphic zone in the Dabie orogen were performed.The zircon dating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cursor ages of these granitic gnei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te Archean (2.5-2.7 Ga)and Neoproterozoic (770-830 Ma),and that they experience epidote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n Late Triassic.The protoliths of Neoproterozoic granitic gneisses are derived from remelting of the Late Archean rocks with ~2.0 Ga metamorphic overprinting during Neoproterozoic continental breakup.In view of the agreement of Neoproterozoic igneous zircon age records of granitic gneisses with the protolith ages of Dabie ultrahigh-pressure meta-igneous rocks,combined with their metamorphic characteristics,published data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the granitic gneisses from the Susong metamorphic zone are further documented to be involved in Triassic subduction of theYangtze Block and underwent epidote amphibolite-facies with possibly local high-pressure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sm,and then detached and offscraped from the subducting crust of the Yangtgze Block at shallow depths.Because of thrusting up,nappe,tectonic stack and erosion after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orogenesis,the relatively deeply subducted rocks may have been mixed into the Susong metamorphic zone.%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 SHRIMP U-Pb 定年及 Hf 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 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 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40)001【总页数】15页(P61-75)【关键词】花岗片麻岩;SHRIMP定年;锆石U-Pb年龄;大陆裂解;宿松变质带;大别造山带【作者】李远;刘贻灿;杨阳;邓亮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0 引言造山带通常包含不同来源的岩片或地体,经过构造作用拼合而成,因此,鉴别不同地体或岩片在拼合之前的岩石-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对于研究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别山中生代岩浆岩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的地球化学动力学
关 键 词 : 同位 素 ; 换 动 力 学 ; 岗岩 ; 长 岩 ; 别 山 氧 交 花 辉 大
中 图分 类 号 : 5 P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2 0 (0 70 —0 00 1 0-8 2 2 0 ) 10 1-9
Ge c m ialKi tc fOx g n I o o c a e b t e W a e nd M i e al n o he c ne e n tra n r si M e o o c I n o s Ro k r m h b e Or g n s z i g e u c s f o t e Da i o e
Ab ta t Th e u t fo y e s t p o e o oci n o s r c sfo t eDa i r g n i d c t h tt y h v sr c : e r s ls o x g n io o ef rM s z i g e u o k r m h be o o e n ia et a he a e
维普资讯
矿 物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通 报
・
侯德封奖获奖者论 文 ・
Bu l tn o i e a o le i fM n r l gy, t o o n oc e s r Pe r l gy a d Ge h mit y
Vo. 6No 1,a . 0 7 12 . J n 2 0
大别山榴辉岩研究概述
工 业 技 术1 大别山榴辉岩的研究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地质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是横亘于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剥露最好,保存最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带[1-2]。
榴辉岩是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岩,通过对这类岩石的研究在追溯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历史、了解变质带的形成、演化等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主要是岩石学、同位素和同位素年代学、矿物学这些学科集中对大别山榴辉岩进行了研究,也奠定了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架构[3-4]。
但不足之处在于,对榴辉岩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却不多,这就对认识榴辉岩原岩成因以及性质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和演化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大别山的地质背景过郯庐断裂是苏鲁造山带,是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是晚三叠世由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相碰而形成的。
由南到北,将大别山划分为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中温超高压变质带、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及北淮阳带等构造岩石单位(图1)。
研究表明,大别山印支期深俯冲陆壳包括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中温超高压变质带和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3个超高压岩片。
其中,经历过高压榴辉岩相、超高压榴辉岩相以及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是中大别和南大别。
不同于南大别和中大别的是,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则是经过独特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叠加而成的[5]。
3 榴辉岩成因以及分类由主矿物是绿辉石和富镁的石榴石组成的岩石就叫榴辉岩(eclogite)。
柯尔曼等[6]将榴辉岩分3类:A类榴辉岩;指金伯利岩、玄武岩中的包体和超基性岩中的层状体。
B 类榴辉岩:片麻岩地区的层状或透镜状榴辉岩,常被玄武岩所包围。
C类榴辉岩:阿尔卑新型造山带变质岩区的层状和透镜状榴辉岩,石榴石的镁铝榴石含量小于30%。
其中A类被认为是来自地幔的原始物质形成,后两者认为在极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
大别山的榴辉岩产于由不同类的一种或者几种岩石构成的岩石复合体中。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的K—Ca同位素定年:多硅白云母含过剩氩的新证据
中图分 类 号 :P 9 . ; 5 7 3 6 9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4 3 2 0 )43 00 5 7 1 P 9 . ;P 1 . 0 67 9 (0 2 0 —9 —9
1 前
言
0 K可进行分 支衰变 , 中 1 . %经 电子俘获 , 其 12 衰变成 r另有 8 . % 经 B 0 ; A 88 衰变成 C 。 0 a 然 而 , K一 Ar的衰 变 体 系 已成 为众 人 所 知 的 K一 Ar 3Ar o 年 龄 测 定 方 法 , 广 泛 地 应 0 0 0 和 9 一 Ar 0 4 并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4期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Vo . N o. 18 4
D e 20 e 02
20 0 2年 1 2月
Ge lgc 1 o r a fCh n nv r i e oo ia u n 1 i aU iest s J o i
同位 素 的 应 用 有 了进 一 步 的发 展 。 Masal rhl等 J 曾用 黑 云 母 、 长 石 和 全 岩 样 品 采 用 等 时 线 斜
法测定 了 Pks ek 花 岗岩 的年龄 。其 年龄值 为 10 1 2 , 始值 ( C / C )为 1 1 i as eP 4 ±3 Ma初 a4 a i 5 . 0 0 4 . 1 。此年龄值 与 R —r 等时年龄 10 8 3 一致 , 2 ±0 0 6 bS 法 0 ±1Ma 初始值 与地 幔值 在误差 范 围
T c i 标 样 的( a"C ) aht i 加C / a 比值和 含量 , 果 实测值 与标 称值 在误 差 范 围 内一 致 。 对大 别 山碧 溪 岭 结 超高 压 变质 榴辉 岩 的多硅 白云 母 、 辉 石 和石 榴 子 石 进行 了 ( a / ) (。 4C ) 绿 加C "C 和 K/ a a 的测定 。 由 l 5组数 据构 成 的等 时线斜 率 S=0 10 .2 8±0 0 2 , . 4 3 相应 的 K— a年 龄为 2 8±7 Ma 然 而多 硅 白 C 2 5 。 云母 和绿 辉 石的3At 0 等 时线 年龄 分别 为 8 7 1 2 6 9 - Ar 0 . ±3 . Ma和 4 6 7±2 .Ma在 误 差范 围内明 5. 72 , 显地 高于 K一 a等时 线年 龄 , 给 出 了前 者存 在 过 剩 氩 的 直接 证 椐 。此 外 , C 0 加C 这 K— a等 时 线 的初 始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及折返机制
MMMF
%&"# ’!"()$)*+&# ,+-+&#E 岩石学报 JGGP , JM (R)
!"#!$%&’( &)’ *!&)+(,)’-!$./’#0!"0 &!1’2 3’+$)-+"+*+04 (&5#4 +6 &)’ 75!*%"()%" 1%6!$ 0-%"5*!&’ 6-+1 &)’ 85+&!%" 9+1’ -’:’%* % 6%(& 5,*!6&!"0 !" &)’ ’%-*4 ;-’&%$’+5(2 <" !"&’"(’ 1%01%&!(1 /%( +$$5--’# (!15*&%"’+5(*4 !" &)’ 9%=!’ +-+0’"2 >)’ $+5,*!"0 +6 &)’ 1+5"&%!" 6%(& 5,*!6&!"0 %"# !"&’"(’ 1%0%1&!(1 !" &)’ 9%=!’ +-+0’" (500’(&( &)%& % 1+5"&%!" -++& -’1+:’ +- *!&)+(,)’-!$ #’*%1!"%&!+" ’:’"& /%( +$$5--’# !" &)’ ’%-*4 ;-’&%$’+5(2 ;+"(’?5’"&*4,&)’ @7AB -+$C( !" &)’ 9%=!’ +-+0’" 15(& =’ 65-&)’- ’D)51’# !" % *%-0’ %-’% /!&) &)!( 6%(& 1+5"&%!" 5,*!6&!"02 !"# $%&’(E E @7AB -+$C(;$++*!"0 )!(&+-4;’D)51%&!+" 1’$)%"!(1;9%=!’ +-+0’" 摘 E 要E E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 >.& 冷却曲线显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从 FGGH 到 IGGH 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次 快速冷却 ( JJK L IB% 到 JMN L OB% 期间从 FGGH 到 PGGH 的第一次快速冷却, MFG Q MOGB% 期间从 RPGH 到 IGGH 的第二次快 速冷却) 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等温过程。这一具有两次快速冷却的 >.& 曲线已被近年来获得的高精度金红石 @.A= 年龄 ( JMF L M2 JB%) ( 8! !" #$2 , JGGI ) , 高压变质和退变质独居石 >).A= 年龄 ( <4’-( !" #$2 ,JGGJ ) , 和强面理化榴辉岩二次多硅白云母的 S=.T- 年龄 ( MFJ2 O L I2 KB%) ( 8! !" #$2 , JGGM ) 所证实。超高压变质岩的二次快速冷却事件反映了二次快速抬升过程。在东秦 与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冷却时代吻合。考虑到同碰撞 岭及苏鲁地体东端发育的同碰撞花岗岩 @.A= 年龄为 JJP Q JGPB%, 花岗岩与俯冲板片断离的成因联系, 这种时代耦合关系表明俯冲板片断离可能是超高压变质岩第一次快速抬升和冷却的重 要机制之一。大别山 A= 同位素填图揭示出南大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高放射成因 A= 特征, 因而源于俯冲的上地壳; 而北大 别带超高压变质岩具有低放射成因 A= 特征, 源于俯冲长英质下地壳。这表明在陆壳俯冲过程中上、 下地壳之间可发生挤离 ( #’&%$)1’"&) 或脱耦 ( #’$+5,*!"0) 。已有实验证明脱耦的上地壳在俯冲过程中可沿挤离面逆冲抬升 ( ;)’1’"#% !" #$2 ,MNNP ) 。 同理, 由于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在大别山没有出露, 可以推测俯冲长英质下地壳和镁铁质下地壳之间也最终发生了挤离或脱 耦。大陆岩石圈在不同深度存在若干低粘度带 ( B’!(("’- %"# B++"’4,MNNF ) 是上述俯冲陆壳分层脱耦现象发生的依据。因 此, 俯冲上地壳及部分长英质下地壳的第一次快速抬升折返是俯冲过程中大陆地壳内部分层脱耦和俯冲板片断离的综合结 果。上述过程只能使已脱耦的上地壳及部分长英质下地壳抬升折返, 而未与俯冲岩石圈脱耦的下地壳在板片断离后仍可继 续俯冲。俯冲板片断离后, 两大陆块在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继续汇聚, 导致华南陆块下地壳继续俯冲, 及已经脱耦并折返 至中上地壳的超高压岩片向北仰冲。这一仰冲可能是导致超高压变质岩第二次快速抬升的重要机制。强面理化榴辉岩二次 多硅白云母的 S=.T- 年龄 ( MFJ2 O L I2 KB%) 可能记录了这一超高压岩片仰冲事件发生的时代。惠兰山基性麻粒岩年代学研究 揭示了罗田穹隆在早白垩世的快速抬升, 与此同时大别山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事件。山体快速抬升与大规模岩浆事件的耦合 关系指示了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的去根作用, 或岩石圈拆离事件。伴随这一山体快速抬升,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开始大面积 出露地表。 关键词E E 超高压变质岩;冷却史;折返机制;大别造山带 中图法分类号E E APFF2 IRF 构建的 >.& 冷却曲线可指示超高压变质岩的抬升冷却历史。
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_王清晨
文章编号:1000-0550(2003)01-0024-07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9043303课题资助。
收稿日期:2002-10-10 收修改稿日期:2003-01-10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①王清晨 李 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 要 我国的沉积盆地成因研究主要遵循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进行,关注重点为盆山体系的构造、沉积和深部结构上的耦合现象。
构造耦合研究是指盆山结合带的统一变形特征,沉积耦合研究是通过沉积响应去重塑盆山耦合过程及相邻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深部结构耦合的重点是研究盆山体系在岩石圈尺度的动力学统一性。
国际上相应领域的研究重点为岩石圈深部过程与近地表构造过程的耦合。
国内外研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建议在未来的沉积盆地成因研究中更加开阔思路,采用天然实验室的工作模式,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关键词 盆山耦合 盆地成因 国际岩石圈计划第一作者简介 王清晨 男 1950年出生 博士 研究员 岩石学和大地构造中图分类号 P 512.2 文献标识码 A1 从“中国型盆地”谈起沉积盆地充填物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而且记录了地球演化过程的丰富信息,因此沉积盆地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把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联系起来。
20世纪80年代,“Chinese-ty pe basins(中国型盆地)”一词出现在地质文献中。
Bally 和Snelson 〔1〕把“中国型盆地”列为缝合带周缘盆地(perisutural basin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认为是因挤压或巨型缝合带活动而在板块内部远端断块处形成的。
同时命名的还有西地中海型(W .Mediterranean-ty pe),潘能型(Panno nian-ty pe )等盆地类型。
但Klein 〔2〕提出,盆地的成因类型不应以地方性名称命名,因为其中一些盆地的真正成因尚不清楚。
大别造山带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信息 ——来自大理岩铅同位素的证据
大别造山带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信息——来自大理岩铅同位素的证据刘富;周汉文【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05(24)1【摘要】对大别造山带不同产状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安群王家店和双河大理岩分别经历过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较高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和高的放射性成因铅,反映了上地壳铅同位素的特征;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变化范围很小,具有EM1型地幔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有地幔铅同位素特征的记录;而位于剪切带的方高坪大理岩的铅同位素除了n(206Pb)/n(204Pb)值更高外,与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特征相似,记录了放射性铅同位素的大量加入或丢失,导致本来具有与双河大理岩类似的铅同位素特征变得不明显。
这些结果均表明大陆深俯冲及其折返过程对大理岩铅同位素组成的改造是相当复杂的。
【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大理岩;铅同位素;壳-幔相互作用;大别山【作者】刘富;周汉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东天山东段同造山到后造山花岗岩幔源组分的递增及陆壳垂向生长意义——Sr、Nd同位素证据 [J], 王涛;李伍平;李金宝;洪大卫;童英;李舢2.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J], 杜杨松;曹毅;袁万明;楼亚儿;李顺庭;鲁鑫3.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冯伟民;郑永飞;周建波4.大别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来自合肥盆地南缘中生界变质岩碎屑的证据 [J], 李双应;王道轩;刘因;李任伟;孟庆任;岳书仓5.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J], 周建波;程日辉;刘鹏举;刘建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资料,对大别山造山带研究中诸如蛇绿混杂岩、碰撞时代、超高压变质岩与围岩的关系、俯冲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碰撞造山的产物.在三叠纪发生的陆-陆碰撞中,扬子陆块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之下,但至今尚无发现残存的蛇绿混杂岩,碰撞时缝合带的位置被已经折返出露地表的南大别碰撞杂岩带所取代.
作者:王清晨从柏林 Wang Qingchen Cong Boli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名:岩石学报ISTIC SCI PKU 英文刊名: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1998 14(4) 分类号: P542.2 关键词: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大地构造框架。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傅斌;郑永飞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1997(018)A00
【摘要】大别山双河地区片麻岩的δ^18O值与共生榴辉岩同步变化,为(-4.7-+10.3)‰这些片麻岩的^18O亏损与榴辉岩一样是在遭受高压变持作用之前原岩与大气降水交换的结果。
榴辉岩及勘磬地片麻岩在板块俯冲、超高压变质和岩片折返过程上构造上的整体,两者为“原地”接触关系。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傅斌;郑永飞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3
【相关文献】
1.大别山东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J], 李一良;郑永飞;傅斌;李龙
2.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傅斌;肖益林
3.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矿物超微构造的HRTEM研究 [J], 吴秀玲;孟大维;韩郁菁
4.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同位素限制 [J], 丁悌平
5.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带氦同位素组成和某些微量元素分布 [J], 伍宗华;古平等;刘华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大别榴辉岩和麻粒岩的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文章编号:!"#$%&#’()’!!&*!’%!&("%!(第"!卷第’期地球化学+,-."!/0,.’’!!&年"月123456764879:./’!!&西南大别榴辉岩和麻粒岩的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李一良/傅斌/郑永飞/赵彦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安徽合肥’"!!’(*摘要:报道了大别造山带西南部湖北红安榴辉岩和罗田麻粒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并讨论了氧扩散作用对矿物氧同位素平衡的影响。
结果得到,红安榴辉岩的全岩!&;3值为(.<=>#."=,罗田黄土岭麻粒岩的全岩!&;3值为#.(=>#.;=,罗田惠兰山麻粒岩的全岩!&;3值为".$=。
这些榴辉岩和麻粒岩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保持了峰期变质条件下的平衡分馏特征,得到的氧同位素温度对于红安榴辉岩为<’?>(’!@,对于罗田麻粒岩为#<!>$<?@。
根据快速颗粒边界扩散模型计算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不仅与大多数实测氧同位素温度一致,而且与岩石学测温结果相吻合。
因此,这些岩石与东大别榴辉岩一样在形成后经历了快速冷却过程,退变质反应过程中没有外来流体加入。
关键词:榴辉岩A 麻粒岩A 氧同位素A 扩散交换;大别山中图分类号:B?$#文献标识码:8自从在大别C 苏鲁造山带榴辉岩中发现柯石英和显微金刚石以来,该地区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
业已发现,苏鲁地体西南部东海青龙山榴辉岩的!&;3值低达%&!=>%;=D &>"E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的!&;3值变化范围为%?=>F $=D ">(E ,揭示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榴辉岩原岩与大气降水来源流体发生了强烈的高温氧同位素交换。
大别山双河硬玉石英岩的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事件--SHRIMP测年的证据
大别山双河硬玉石英岩的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事件--SHRIMP测年的证据刘敦一;简平【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4(78)2【摘要】应用北京SHRIMPⅡ,精确地测定了大别山双河硬玉石英岩中超高压变质锆石的中心、幔和壳的年龄.大部分锆石中心和幔的年龄集中于239~255 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43±1 Ma(n=23).壳和含矿物包体的晶域年龄集中在225~234 Ma,加权平均值为228±2 Ma(n=8).这些锆石的中心、幔和壳都具有极低的Th/U(0.01~0.09)和REE总量,以及重REE平坦型的配分模式.因此,以锆石内部结构、矿物包体、Th/U值和REE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本文提出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于243±1 Ma,退变质作用发生于228±2 Ma的新观点.【总页数】7页(P211-217)【作者】刘敦一;简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进变质、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准确限定:以双河大理岩中榴辉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例 [J], 刘福来;薛怀民;许志琴;梁风华2.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组合中石榴硬玉石英岩及相关岩石的特征:陆壳成因岩石的[J], 庄育勋3.大别山东部含柯石英榴辉岩锆石U-Pb测年-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J], 简平4.大别山东部含柯石英榴辉岩锆石U-Pb测年——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J], 简平;杨巍然;周惠芳5.关于含柯石英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年龄的讨论 [J], 张希道;宋明春;王仁民;张华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一些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的发现以及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
大别山一些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的发现以及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徐树桐【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1997(000)008【摘要】大别山造山带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位置,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地球物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刊近年陆续刊出过数篇介绍有关研究工作的文章,如,张泽明:《对大别山地区榴辉岩的几点认识以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990.5)、张树业等:《华中陆内元古代高压变质带研究近况》(1990.8)、张树业等:《大别—苏北—胶东含柯石英榴辉岩中微粒金钢石及自然金的发现》(1991.11)、程裕淇等:《华中东部榴辉岩研究进展简述》(1995.3)、王晓燕:《鄂北豫南榴辉岩相变质岩》(1996.5)、董树文等:《大别山造山带深部地质初探》(1997.1)、杨建军:《大别—苏鲁造山带石榴石橄榄岩—地幔过渡带的信使》(1997.4)。
本期再约请徐树桐等以照片为主介绍自1989年以来在大别山取得的一些重要工作成果,并同时约请李英康等介绍有关的物探工作成果,希望有助于推动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总页数】2页(P46-47)【作者】徐树桐【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相关文献】1.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牛凸岭地区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石永红;林伟;王清晨2.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J], 杨经绥;邱海峻;刘福来;Shigenori Maruyama;宋述光;许志琴;吴才来;史仁灯;张建新;李海兵;万渝生;刘焰3.大洋岩石层拖曳窄条陆壳俯冲的极限尺度分析--以新西兰南岛和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J], 石耀霖;范桃园4.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J], 孙海婷;王汝成;徐士进;方中;徐树桐;吴维平5.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进展 [J], 叶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东南几条变质带中的氧同位素组成
中国东南几条变质带中的氧同位素组成
谢窦克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1993(009)002
【摘要】通过对中国东南大陆几条变质带和武夷山变质地体近100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表明:大别山变质带中榴辉岩氧同位素组成,石英δ^(18)O接近于零,角闪石类δ^(18)O为—1~—5.7‰,矿物对平衡温度490~570℃;萍乡-象山变质带石英的δ^(18)O为+16~+18.35‰,角闪石类δ^(18)O增至+6.5~+11‰,矿物对平衡温度550~623℃;沿海变质带矿物对平衡温度470~900℃,石英的
δ^(18)O为+4~+9‰,角闪石类δ^(18)O为+4~—1.8‰;基底变质杂岩的氧同位素组成与世界各地的片麻岩-片岩类δ^(18)O值接近。
阐明了δ^(18)O值的变化,与原岩成分和环境密切相关,并已基本达到平衡。
【总页数】11页(P125-135)
【作者】谢窦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3
【相关文献】
1.镀镍碳为还原剂在线高温裂解法测定硫酸钡中氧同位素组成 [J], 金贵善;刘汉彬;韩娟;李军杰;张建锋;张佳;石晓
2.Kainsaz(CO3)陨石中两个富Al球粒的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形成演化 [J], 戴德求;包海梅;刘爽;尹锋
3.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J], 陈宪;黎敦朋;崔碧云
4.岩石和矿物中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制样装置改进及分析方法 [J], 张建锋;刘汉彬;金贵善;韩娟;石晓;李军杰;张佳;郭东侨
5.苏格兰西南部达拉德变质带中的大气降水渗入和氧前锋:区域金活动性的新假说[J], 张立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研究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研究郑永飞;赵子福;吴元保;张少兵【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年(卷),期】2007()z1【摘要】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显生宙陆-陆碰撞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前寒武纪超高压变质岩相对较为缺乏.板块汇聚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碰撞与不同深度的俯冲有关,其中有限产出的前寒武纪超高压变质岩是通过弧-陆碰撞或延长的洋壳俯冲形成的.这表明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岩石圈在热力学、结构、组成、岩石学及流变学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锆石;地球化学示踪;大陆碰撞;原岩性质【作者】郑永飞;赵子福;吴元保;张少兵【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相关文献】1.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中副片麻岩夹层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陈丹玲;孙勇;刘良2.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J], 郑永飞;陈仁旭;张少兵;唐俊;赵子福;吴元保3.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多期变质增生 [J], 刘贻灿;李曙光;徐树桐;李惠民;江来利;陈冠宝;吴维平;苏文4.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脉状"榴辉岩的锆石U-Pb年龄 [J], 钱存超;汤加富;李惠民;高天山5.青岛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胶南群中晋宁期岩浆事件的证据 [J], 李曙光;陈移之;葛宁洁;刘德良;张志敏;张巧大;赵敦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相平衡研究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相平衡研究陈燕;魏春景;张景森;初航【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5(021)006【摘要】对于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大面积出露的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变质条件和演化历史有不同的认识:如中低压绿帘角闪岩相,高压角闪岩相和超高压榴辉岩相.通过对大别山南部超高压榴辉岩区、高压榴辉岩区和宿松变质杂岩带中的云母片岩和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条件分别为610℃~690℃,1.2~1.4GPa;590~600℃、1.3~1.5GPa;520~590℃,0.9~1.4GPa,相当于高压绿帘角闪岩相、高压角闪岩相与榴辉岩相之间的过渡.依据超高压榴辉岩区绿帘石黑云片麻岩中的石榴石环带特征推测,它们很可能经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矿物组合记录了抬升阶段的条件.但是高压榴辉岩区的石榴石绿帘石二云片麻岩和宿松变质杂岩带中石榴石云母片岩中的石榴石环带特征表明,其现有矿物组合记录了变质峰期条件,不应该经历更高压变质阶段.在KFMASH体系的PT视剖面图上计算多硅白云母Si含量等值线表明,在多数矿物组合中白云母的Si含量可作为地质压力计,但Si等值线的斜率受到矿物组合的控制.【总页数】12页(P1657-1668)【作者】陈燕;魏春景;张景森;初航【作者单位】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5【相关文献】1.大别山东段江岭地区高压-超高压云母片岩的相平衡研究 [J], 初航;魏春景;苏尚国2.大别山东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J], 李一良;郑永飞;傅斌;李龙3.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重晶石和硬石膏包裹体及其意义 [J], 刘景波;叶凯;从柏林;范宏瑞4.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J], 徐惠芬;杨天南;刘福来;J.G.Liou5.南大别山超高压岩区变质作用的P-T-t研究-兼论花岗片麻岩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关系 [J], 薛怀民;董树文;刘晓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石永红;王清晨【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04(39)3【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同南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是由“冷”、“热”榴辉岩带组成的观点 ,但关于两者的接触关系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本次研究重点解剖大别山太湖地区花凉亭水库附近地区 ,力图通过对各类榴辉岩峰期变质P T条件的研究 ,揭示南大别变质地体的地质结构。
全区由南向北出露 4种岩石 :云母片岩、黑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和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
榴辉岩多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岩块或层状分布于后 3类岩石中。
根据内洽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结果 ,并结合各类榴辉岩的地理位置 ,可以看出榴辉岩的峰期变质P T条件自朱家冲经水口、大坝至金河桥是渐次增高的 ,并没有明显的压力差存在 ,其中水口、大坝附近的榴辉岩相当于高压 /超高压过渡环境中形成的榴辉岩。
因此 ,我们认为南大别变质地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冷”、“热”榴辉岩带并不是以断层形式相接触的 ;【总页数】14页(P375-387)【关键词】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榴辉岩;峰期变质P-T条件;大别山【作者】石永红;王清晨【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相关文献】1.桐柏高压变质地体:对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框架和俯冲/折返机制的制约 [J], 刘晓春;江博明;李三忠;崔建军;刘鑫;娄玉行;曲玮2.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相平衡研究 [J], 陈燕;魏春景;张景森;初航3.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 [J], 马昌前;李志昌4.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原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J], 迟振卿;戚学祥;姚培毅;许志琴;王永;齐金忠;刘训;陈方远;宋圣荣;李德贵;王玮龙;王大宁;闵隆瑞5.大别山南部黄镇-凉亭河一线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及与高压榴辉岩对比研究 [J], 石永红;林伟;王清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氧同位素研究
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氧同位素研究肖益林;郑永飞;傅斌;龚冰;葛宁洁【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1998(44)2【摘要】对北大别变质杂岩中的麻粒岩包体进行详细的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全岩δ^(18)O值偏低,为3.3‰~4.4‰。
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共存矿物对之间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后期退变质作用未明显破坏这种平衡。
由矿物氧同位素地质测温得到的顶峰变质温度800~875C,与一般麻粒岩相变质温度相吻合。
在变质作用之前或顶峰变质作用过程中,大别山麻粒岩包体的原岩曾与一δ^(18)O值低于3‰的外来流体发生了高温水—岩交换作用,并且这种交换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对均一的。
【总页数】7页(P181-187)【关键词】流体作用;地质测温;氧同位素;麻粒岩包体;大别山【作者】肖益林;郑永飞;傅斌;龚冰;葛宁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46【相关文献】1.华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体中石榴石成因以及麻粒岩包体变质作用研究 [J], 焦淑娟;郭敬辉;彭松柏2.喜马拉雅中段哲古拉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包体及其主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J], 龚俊峰;季建清;桑海清;韩宝福;李宝龙;陈建军3.大别山麻粒岩和TTG片麻岩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葛宁洁;李惠玉;秦礼萍;侯振辉;柏林4.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刘勇胜;高山;周炼;张利;金淑燕5.法国中央地块麻粒岩相包体的铅、氧同位素分类:与地壳作用的内在联系 [J],H.Downes;李培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科 学(D 辑) 第29卷 第3期SCIE NCE I N CHI NA(Series D) 1999年6月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3王清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29)Douglas Rumble(G eophysical Laboratory,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 ashington,W A20015,US A)摘要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中发育了一系列大理岩层和透镜体,其δ18O值介于+1111‰~+2015‰(S MOW)间,δ13C值介于+1.0‰~+5.7‰(PDB)间.详细调查表明,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但在大于1m的范围内则不均一.与已经同地幔中的碳发生均一化的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则保留了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而且表现出白云石含量与δ13C间的负相关关系.与原岩相比,双河大理岩18O有所亏损.这种亏损来自3种可能的地质过程:(1)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前曾与亏损18O的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2)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发生过脱碳酸盐作用;(3)在退变质过程中与围岩片麻岩在接触部位发生过有限的氧同位素交换.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和折返过程历时较短,且在该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极为有限.关键词 氧、碳同位素 超高压变质作用 双河大理岩 中国大别山大别山2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出露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岩带.构成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不仅有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的榴辉岩,而且有硬玉石英岩、变泥质岩及大理岩[1~6].这些超高压变质沉积岩的产出表明,大陆浅层的物质在陆2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经历了超深俯冲和快速折返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含水沉积岩的矿物组合发生的极大改变已经成为许多研究的目标,而关于这一造山过程中深部流体的研究则刚刚和正在成为新的热点.在对流体的研究中,氧、碳同位素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例如,对中国苏鲁地区青龙山超高压榴辉岩与石英岩氧同位素(δ18O=-10.4‰~-7.3‰,S MOW)的研究表明,在经受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其原岩曾与大气水发生过大规模水热交换[7,8].对挪威超高压大理岩碳同位素(δ13C≈-6‰)的研究表明,大理岩的深俯冲会使其碳同位素与地幔中的碳均一化[9].对大别山榴辉岩及其黑云母片麻岩围岩氧同位素相似性的研究表明,在其折返过程 1998205220收稿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794042),中国科学院基金(K Z9512A12401)和美国科学基金会(E AR295226700)资助项目图1 双河超高压大理岩氧(a )、碳(b )同位素空间分布及采样位置(c )+为花岗岩.(c )阴影部分为超高压岩板被非超高压片麻岩包围中没有区域性的流体活动[10].当然,对超高压变质岩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仍处起步阶段,系统而精细的研究将会提供新的资料,深化我们对超高压变质岩带中流体的性质与作用的认识.本文旨在通过野外的系统采样,对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氧、碳同位素组分空间分布的均一性,进而探讨大陆地壳深俯冲及随后的折返过程中流体的活跃性.1 地质背景和样品描述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呈透镜状和层状出露于大别山南部潜山县牌楼乡北的韩长冲周围(图1),是一超高压岩板的组成部分[4].该超高压岩板由榴辉岩、绿帘石云母片岩、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硬玉石英岩及大理岩组成.这些岩石都经历了柯石英榴辉岩阶段(2.7~2.8G Pa ,(700±50)℃)的超高压变质作用,然后又经历了石英榴辉岩阶段(1.3~2.0G Pa ,630~730℃)的高压变质作用、后生合晶阶段(0.6~0.8G Pa ,470~570℃)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及晚期绿片岩相阶段变质作用[4].大理岩层及透镜体的厚度从0.5~4m 不等,一些层中有直径为10~50cm 的榴辉岩块.组成大理岩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它矿物有石英、石榴石、透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绿帘石及后生合晶.表1列出了代表性样品的矿物组成、含量以及氧碳同位素值.尽管在相邻超高压岩石中已识别出4期变质矿物组合[4],但双河大理岩中仅识别出两期矿物组合.大理岩中的第1期组合为白云石+文石+透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而大理岩中硅质薄层的第1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所有的文石现在都已变成方解石,而多数柯石英也已变为石英,只有少数作为包体保存在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第2期变质矿物组成了大理岩中的白云石、方解石新晶,以及硅质层中的后生合晶和反应边.白云石或方解石的新晶均围绕先期生成的同种矿物颗粒分布,形成核幔构造,为韧性剪切的产物.硅质第3期王清晨等: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215层中的后生合晶成分复杂,包括绿帘石+阳起石+石英,绿帘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角闪石及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些后生合晶呈纹理状或呈透辉石、石榴石、绿辉石及其聚合体的假象产出.透辉石周围的冠状反应边由阳起石组成,而石榴石周围的冠状反应边为斜长石+角闪石.表1 双河大理岩代表性样品的矿物百分含量(薄片中200~300点统计资料)及氧、碳同位素测定值a )样品号D ol Cc2CO3(F )Qtz/Pl Dio/Om p M ica E pi Sm plδ18O/‰δ13C/‰9610259.539.50.50.519.6 1.79610583.813.1 3.111.2 3.99620172.620.22.0 2.42.818.3 4.89620374.71.00.723.619.6 3.99620643.941.2 4.47.03.520.5 1.69630284.514.3 1.216.8 2.89630434.131.820.0 6.47.713.7 3.89630557.88.55.710.410.57.118.0 3.49640270.214.5 2.612.716.5 4.69640484.3 4.4 1.5 3.4 6.418.2 2.49640570.99.18.710.0 1.318.7 2.39640654.56.31.437.813.5 1.79650959.12.88.79.320.112.7 4.69651056.2 2.51.47.18.923.911.6 4.59670657.421.34.117.213.9 3.89670798.50.5 1.017.6 1.79670876.5 1.60.8 1.619.513.5 4.79671058.4 5.6 1.5 1.932.716.3 5.29671262.626.40.91.88.420.14.7 a )D ol 为白云石;Cc 为方解石;2CO3(F )为新生细粒白云石或方解石;Qtz 为石英;Pl 为斜长石;Dio 为透辉石;Om p 为绿辉石;M ica 为云母;E pi 为绿帘石;Sm pl 为后生合晶与周围榴辉岩对比,上述第1期矿物组合属柯石英榴辉岩阶段,而第2期矿物组合则属后生合晶阶段.双河榴辉岩中石榴石2绿辉石Sm 2Nd 等时线年龄值(238±214)Ma [11]和石榴石2绿辉石全岩Sm 2Nd 等时线年龄值225Ma [12]可作为榴辉岩阶段的变质年代,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年代由该阶段形成的白云母的Rb 2Sr 等时线法确定为174Ma [12].2 分析方法与分析结果用于同位素分析的样品采自双河大理岩层和透镜体(图1).氧、碳同位素分析在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进行.所有大理岩样品均切成岩块,在磨出的平面上用金刚石钻头钻出3~5mg 岩粉,这些岩粉被放在反应管中与纯度为100%的磷酸加热至60℃反应.生成的C O 2气体经冷却提纯后,直接置入Finnigan MAT 252气体质谱仪分析.所有分析值均用S wart 等提出的公式[13]作了酸分馏矫正.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分别换算成S MOW 的δ18O (‰)值和PDB 的δ13C (‰)值.测定时所用标样Chihuahua 方解石的氧、碳同位素值为δ18O =-8.0‰(S MOW )和δ13C =19.0‰(PDB ).榴辉岩中的硅酸盐矿物经分离后,置入BrF 5中用C O 2激光加热,释放出O 2置入Finnigan MAT 252气体质谱仪进行分析[14].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换算成S MOW 的δ18O 值.上述δ18O 和δ13C 的分析误差均为±0.1‰.双河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及其在露头范围和手标本尺度的变化情况示于图1~3.由这些图可以看出,双河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米级的尺度上变化很大,δ18O 值介于216 中 国 科 学 (D 辑)第29卷+1111‰~+2015‰间,δ13C 值介于+1.0‰~+5.7‰间(图1,2).但在厘米级尺度上,氧、碳同位素值表现出均一化趋势(图3).图2 超高压大理岩氧、碳同位素值(δ18O/δ13C )在露头尺度上的变化图3 超高压大理岩氧、碳同位素值(δ18O/δ13C )在手标本尺度上的变化同时给出大理岩中榴辉岩中矿物的氧同位素值(δ18O ).●示方解石,■示石榴石,□示角闪石应该指出,由于大理岩中方解石和白云石新晶的粒径极细,在钻取样品时无法将其与超高压变质时形成的主晶有效地分离.这对氧、碳同位素成分变化的影响将取决于因剪切而形成核幔构造时有否流体参与.考虑到上面提到的氧、碳同位素成分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可以假设并无流体参与.据此推测,钻取样品时新晶的混入不会对测定结果有本质性影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部分大理岩中包含方解石和白云石两种碳酸盐矿物,在钻取样品时未能将二者分开,在计算δ18O 值时又采用了方解石的分馏系数,这会使含白云石大理岩的δ18O 值偏低1‰左右.但统计结果表明,白云石含量与大理岩氧同位素成分间无相关关系(图4).3 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的讨论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的δ13C 为-9.2‰~-2.4‰,与地幔来源的碳酸盐岩有相似的组分,这被解释为深俯冲大理岩中的碳已被地幔来源碳同化[9].然而,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曾经俯冲到地幔深度[4],其δ13C 却均在+110‰~+5.7‰间.这显然表明,双河大理岩的原岩并没有与地幔来源的碳发生同位素交换,其原因可能是在碰撞造山带根部缺乏流体活动,或双河大理岩在深部停留时间很短,来不及与地幔碳发生交换便已折返到浅部.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挪威的实例并不能代表一切,或许只是一种特例.另一方面,由于正常海相及其它沉积碳酸盐岩的δ13C 为0±2‰或稍低,而变质作用只会引起脱碳酸盐作用,使大理岩的δ13C 值降低.因此,一定有过引起13C 富集的某种地质过程.至少有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变质过程中与石墨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但由于在双河大理岩不含石墨,所以,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另一种是双河大理岩的原岩形成于特殊环境的碳酸盐岩.所谓特殊环境是指,高盐度海盆沉积环境、热泉沉积环境、低氧逸度富有机质成岩环境等.Zheng 等人[15,16]认为,扬子板块与中2朝板块之间在碰撞前存在过氧逸度低、富含有机碳的边缘海,大别山超高压大理岩的原岩就是在这种海盆中沉积的.这种可能性虽难以排除,但由于双河大理岩中不含石墨,使这一可能性多少受到质疑.第三种可能性为,双河大理岩原岩为具第3期王清晨等: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217图4 白云石含量及硅酸盐矿物含量与大理岩δ18O 和δ13C 间的统计学关系γ为相关系数,其临界值(γ0.05)为014555.白云石含量与δ18O 间(γ=0.176)无相关关系(a ),与δ13C 间(γ=-0.536)具负相关关系(b ).而硅酸盐矿物含量与δ18O 间(γ=-0.555)具负相关关系(c ),与δ13C 间(γ=01397)无相关关系(d )有较高的δ13C 值的碳酸盐岩.支持这一可能性的证据有两条:(1)从已有资料可知[17~23],扬子板块东北缘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 值(图5),与双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成分相近;(2)一部分双河大理岩的主要矿物中有相当数量的白云石,而扬子板块东北缘的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多为白云质灰岩,二者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因此,本文作者倾向于第三种可能性.4 氧同位素分析结果的讨论虽然双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与扬子板块东北缘的碳酸盐岩很相似,但二者的氧同位素成分却有很大差别,下扬子碳酸盐岩的δ18O 值为+20‰~+30‰,而双河大理岩的δ18O 值却为+11.1‰~+20.5‰,比前者低10‰左右.如果碳酸盐岩中存在硅酸盐矿物,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会发生脱碳酸盐作用,从而造成δ18O 的降低,例如,Cc +Qtz +T r =Di +H 2O +C O 2,D ol +Qtz =Di +C O 2和Cc +T r =D ol +Di +H 2O +C O 2等反应均可引起H 2O 及C O 2的丢失,使大理岩的δ18O 降低.统计表明,双河大理岩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硅酸盐矿物(表1),其含量与大理岩δ18O 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图4(c )).因此,可以认为脱碳酸盐作用是造成双河大理岩δ18O 降低的原因之一.这些硅酸盐组分可能扮演了双重角色,它们既与碳酸盐矿物反应并释放出变质流体,又提高了大理岩的渗透性,为218 中 国 科 学 (D 辑)第29卷图5 双河大理岩与邻区未变质碳酸盐岩地层的氧、碳同位素成分对比资料引自文献[17~23]所生成的变质流体提供了通道.当然,从另一方面考虑,大理岩在脱碳酸盐过程不仅会丢失18O ,还会丢失13C ,但硅酸盐矿物含量与大理岩δ13C 间却无相关关系(图4(d )).因此,笔者推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虽发生过脱碳酸盐作用,但其规模应很有限,不会是造成双河大理岩δ18O 降低的主要原因.通过水2岩反应,与亏损18O 的水进行氧同位素交换,也可造成大理岩δ18O 的降低.对双河地区榴辉岩氧、氢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双河榴辉岩在俯冲并经历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及俯冲前曾与地表水发生过水2岩反应,使榴辉岩组成矿物的δ18O 可低达-2‰[15,16].因此,若与榴辉岩共生的大理岩也经历了相似的变质历史,则其δ18O 值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双河大理岩的δ18O 值在区域上有一规律性变化趋势(图1),即,较低的δ18O 值(11‰~13‰)趋于分布在超高压岩板的周缘,而岩板的中心部位则具有较高的δ18O 值(约18‰~20‰).另一方面,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片的围岩为花岗质片麻岩,其中云母的δ18O 值为-4.2‰~+0.8‰,与超高压变质片麻岩中者(δ18O =-4.7‰~+10.3‰)迥然不同[16].这一分布趋势暗示,围岩片麻岩与超高压岩板间的氧同位素交换仅限于二者的接触部位.已有研究表明,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双河榴辉岩矿物曾达到氧同位素平衡,其平衡温度为545~730℃[16],该估算值略低于共生矿物石榴石2单斜辉石间Fe 2Mg 交换的平衡温度600~750℃[4].双河大理岩中所包裹的榴辉岩已经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其中石榴石(钙铁榴石端元组分X end =0.015)的δ18O 值为8.0‰~8.2‰,角闪石的δ18O 值为8.5‰~8.9‰,而大理岩中方解石的δ18O 值为11.5‰~12.8‰(图3).根据Zheng [24,25]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估算,双河大理岩与其所包裹的退变榴辉岩的平衡温度为478~580℃,而据Matthews 的经典矿物对系数校正的氧同位素温度计[26]估算,该平衡温度为496~575℃(表2),与根据角闪石2斜长表2 双河大理岩与榴辉岩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平衡温度计算a )样品号矿物δ18O/‰矿物对Δ18O/‰T Z h /℃T M /℃96509Cc 12.7G t 8.2Cc 2G t 4.5478496Hbl 8.9Cc 2Hbl 3.848296510Cc 11.7G t 8.0Cc 2G t 3.7580575Hbl8.5Cc 2Hbl3.2573 a )Cc 为方解石;G t 为石榴石;Hbl 为角闪石.T Z h 为由郑永飞建议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24,25]估算的平衡温度;T M 为由M atthews 建议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26]估算的平衡温度第3期王清晨等: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219石温度计计算的平衡温度(470~570℃)[4]相近.这表明,退变榴辉岩与相邻大理岩的氧同位素在角闪岩相变质温度下重新达到了平衡.5 讨论与结论如前所述,双河大理岩的δ18O 值介于+11.1‰~+20.5‰间,δ13C 值介于+1.0‰~图6 大别山碰撞造山过程中流体活动示意图HP 为高压变质岩;UHP 为超高压变质岩+5.7‰间.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但在大于1m 的范围内则不均一.这无疑表明,在双河大理岩变质过程中,流体活动的规模极小,仅限于几厘米或几十厘米的范围之内.双河大理岩经历了多阶段变质作用,这必然会在其氧、碳同位素成分中留下印迹.因而,从中又可透视陆2陆碰撞过程中不同阶段流体活动的特点(图6).(1)在陆2陆碰撞之前,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一些原岩已经在特定环境中与大气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这使得大别山榴辉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具有很低的δ18O 值[10,15,16].(2)与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双河大理岩虽然曾俯冲到地幔深处,但并未与地幔中的碳发生碳同位素均一化,而是保留了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这表明,陆2陆碰撞造山带根部的流体并不活动,脱碳酸盐作用规模有限,陆壳物质是在一种“干”状态下经受超高压变质作用的.(3)与沉积原岩相比,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18O 有所亏损.其控制因素除其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前曾与亏损18O 的地表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外,在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还与中地壳花岗质片麻岩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但其规模有限,仅发生在二者的接触部位.估算出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480~580℃)表明,大理岩和榴辉岩的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造成了二者间氧同位素的重新平衡.致谢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柏林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系刘忠光教授领导.在野外采样中得到刘曦和吴维平的帮助,在实验室测试过程中得到Mari 2lyn F ogel 教授和James Farquhar 博士的帮助.作者在此谨向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220 中 国 科 学 (D 辑)第29卷参 考 文 献1 Okay A I ,Xu S ,Seng or A M C.C oesite from the Dabie Shan eclogites ,central China.European Journal of M ineralogy ,1989,1:595~5982 W ang X ,Liou J G,M ao H K.C oesite 2bearing eclogites from the Dabie M ountains in central China.G eology ,1989,17:1085~10883 Xu S ,Okay A I ,Ji S ,et al.Diam ond from the Dabie Shan metam orphic rocks and its im plication for tectonic setting.Science ,1992,256:80~824 C ong B ,Zhai M ,Carswell D A ,et al.Petrogenesis of ultrahigh 2pressure rocks and their country rocks in Shuanghe of Dabieshan M oun 2tains ,Central China.European Journal of M ineralogy ,1995,7:119~1385 Liou J G,W ang Q ,Zhang R ,et al.Ultrahigh 2P metam orphic rocks and their ass ociated lithologies from the Dabie M ountains ,centralChina :A field trip guide to the 3rd International E clogite Field S ym posium.Chinese S cience Bulletin ,1995,40(Supplem ent ):1~716 Zhang R Y,Liou J G.C oesite inclusions in dolom ite from eclogite in the s outhern Dabie M ountains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n 2ate m inerals in UHPM rocks.American M ineralogist ,1996,81:181~1867 Y u T F ,Rumble D ,Lo C H.Unusually low δ18O ultra 2high 2pressure metam orphic rocks from the Sulu T errain ,eastern China.G eochet C osm och Acta ,1995,59:2859~28648 Zheng Y 2F ,Fu B ,Li S 2G.Extreme 18O depletion in eclogite from the Su 2Lu terrane in East China.European Journal of M ineralogy ,1996,8:317~3239 Agrinier P ,Jav oy M ,Sm ith D C ,et al.Carbon and oxygen is otopes in eclogites ,am phibolites ,veins and marbles from the W esterngneiss region ,N orway.Chem ical G eology ,1985,52:145~16210 Baker J ,M atthews A ,M attey D ,et al.Fluid 2rock interactions during ultra 2high pressure metam orphism ,Dabie Shan ,China.G eochim ica et C osm ochim ica Acta ,1997,61:1685~169611 Li S ,X iao Y,Liou D ,et al.C ollision of the N orth China and Y angtse Block and formation of coesite 2bearing eclogites :T im ing andprocesses.Chem ical G eol ,1993,109:89~11112 G e N ,Li S ,W ang Y.Sm 2Nd and Rb 2Sr is otopic ages of coesite 2bearing eclogite in Shuanghe Village ,eastern Dabie M ountains.Chi 2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5,40(Supplement ):16913 S wart P K,Burns S J ,Leder J J.Fractionation of the stable is otopes of oxygen and carbon in carbon dioxide during the reaction of cal 2cite with posphoric acid as a fuction of tem perature and technique.Chem G eol ,1991,86:89~9614 Rumble D ,H oering T C.Analysis of oxygen and sulfur is otope ratios in oxide and sulfide m inerals by spot heating with a carbon dioxidelaser in a fluorine atm osphere.Acc Chem Res ,1994,27(8):237~24115 Zheng Y 2F.Oxygen and carbon is otope anomalies in th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 orphic rocks of the Dabie 2Sulu terranes :im plicationsfor geodynam ics.E pis odes ,1997,20:104~10816 Zheng Y 2F ,Fu B ,X iao Y,et al.Oxygen and hydrogen is otope com position of eclogites from the Dabie M ountains and their geodynam icim plication.Science in China ,Ser D ,1997,27(2):121~12617 Hsu KJ ,Oberhansli H ,G ao J ,et al.S trangelove ocean before the Cambrian explosion.Scientia G eologica S inica ,1986,(1):1~618 陈锦石,钟华,储雪蕾.中国前寒武系2寒武系界线的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科学通报,1992,37(6):540~54219 刘鸿允,陈孟莪,鲁刚毅.浙江常山县上震旦统西峰寺组碳酸盐的测定.地质科学,1992,(4):342~34820 Xu D ,Y an Z ,Zhang Q ,et al.S ignificance of a δ13C anomaly near the Dev 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at the Muhua section ,S outhChina.Nature ,1986,321:854~85521 陈锦石,邵茂茸,霍卫国,等.浙江长兴二叠系和三叠系界限地层的碳同位素.地质科学,1984,(1):88~9322 王英华,刘本立,陈承业,等.氧碳同位素组成与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地质论评,1983,29:278~28423 钟 华,陈锦石.距今14亿前年低生物量的碳同位素证据.地质科学,1992,(2):160~16824 Zheng Y 2F.Calculation of oxygen is otope fractionation in anhydrous silicate m inerals.G eochi et C osm ochi Acta ,1993,57:1079~109125 Zheng Y 2F.Calculation of oxygen is otope fractionation in hydroxyl 2bearing silicates.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3,120:247~26326 M atthews A.Oxygen is otope geotherm ometers for metam orphic rocks.Journal of M etam orphic G eology ,1994,12:211~219第3期王清晨等: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