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5课时(陈宝安)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

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

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

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

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课标要求】: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2.学会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3.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v-t 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二、【学习目标】:1. 研读教材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2.记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3. 通过对加速度定义式的变形,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通过对速度—时间下的面积的研究,找到反映位移与时间关系的三个表达式。

5. 通过研究上述四个表达式,找出最佳方法,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问题1】结合图像的研究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对比:如图,A 、B 、C 、D 四个质点的v -t 图象中哪些图像表示匀速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哪些图像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A 、B 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 (2)C 、D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3)C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与初度方向相同 (4)D 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与初度方向相反2、求出A 、B 、C 、D 四个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3秒内的位移【参考答案】:(1)A 、B 的加速度为零。

A 在3s 内的位移是45m, B 在3s 内的位移是-45m ;(2)C 的加速度是5m/s 2,位移是67.5m ;(3)D 的加速度是-5m/s 2,位移是45m 。

【问题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4-4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并说明公式中各量代表的是的意义。

参考答案:o v v at =+,其中v 是末速度,0v 是初速度,a 是加速度,三者都是矢量,且与正方向相同,t 是时间,是标量。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5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WORD教案5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按如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熟悉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进程与方式(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和已知的生活情景动身,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露参考系在肯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体会用坐标方式描述物体位置时刻与时间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育学生酷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重难点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转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难点。

三、教学活动(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归纳:1. 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2.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如何描述机械运动?1.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引出参考系概念: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讨论坐在行驶的车中的乘客以车箱作为参考系——静止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多媒体显示4、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察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三)如何描述空间位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肯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转变,若是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如何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转变.1.如何选坐标轴和正方向?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3.如何肯定坐标轴上刻度值?(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运动的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选取通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2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2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与复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火车行驶的路线图,引发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思考,并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内容。

Step 2: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Step 3:示范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具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详细解读公式和计算方法,并注意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对比。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学生完成一些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计算题,巩固公式和计算方法。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相关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Step 6:总结与归纳(5分钟)学生总结和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展示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收集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应用中的答案和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更深层次问题,或者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其他物理概念进行联系和应用,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精选2篇(二)兹将为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该内容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概述该内容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接着阐述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解释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背景和重要性: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名师点拨】1. 知识概要(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2)速度公式:v t =v 0+at(3)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2.探究方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规律:比如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末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平均速度和始、末速度的关系;平均速度和位移的关系等等。

可以使用课本上介绍的图象法,也可以直接从学过的公式中推导。

3.我的思考有人认为物体在做减速运动时,其速度和位移都在减小。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还有些人认为,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计算时可以将其看成反方向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你认为他说的对吗?【典例精析】例1 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减速刹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求8 s 末此汽车的速度?解析:汽车刹车运动,可能在8 s 前就停下了,而汽车在实际运动中停下后不会继续匀减速,即不会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

所以,此题中必须先求出汽车停下来所用的时间t ´,根据速度公式v t =v 0+at得 ()0203t '=+-⨯解得 6.67t s '=,即汽车刹车后 s 已停下,速度为零,因此8 s 末的速度也为零。

例2 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 =-,式中x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从开始运动到5s 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和位移为多少?解:由于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所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将x =-和2021at t v s +=对照 可知该物体的初速度v 0=s加速度大小a =s 2,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由v 0=at 可知在4s 末物体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末速度大小v 5= m/s前4s 内位移大小32.0t v s ==m第5s 内位移大小02.0t v s =''='m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 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m ,而位移大小为 m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导学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基础导引]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1)开始制动后2 s 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大(2)前2 s 内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3)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知识梳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__不变的运动.(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0t +12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20=2ax. 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是标量还是矢量应用公式时如何规定物理量的正负号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基础导引]1.初速度为v0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__.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均为T,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差值为Δx,则加速度为:a=____________.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前1 s、前2 s、前3 s、…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2)第1 s、第2 s、第3 s、…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3)前1 m、前2 m、前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4)第1 m、第2 m、第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知识梳理]1.平均速度公式:v=v t2=v0+v2=xt.2.位移差公式:Δx=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物体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2∶3∶…(2)物体在第Ⅰ个T内、第Ⅱ个T内、第Ⅲ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3∶5∶…∶(2n-1)(3)物体在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2∶22∶32∶….(4)物体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2-1)∶(3-2)∶…∶(n-n-1)思考:什么情况下适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考点解读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基本物理量有初速度v0,加速度a,运动时间t,位移x 和末速度v.三个基本公式中分别含有四个物理量:速度公式中没有位移x,位移公式中没有末速度v,而位移—速度公式中不含时间t,根据题目的已知和未知,选择适当的公式是运用这些基本规律的技巧.典例剖析例1 发射卫星一般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火箭脱离,又经过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经过90 s后,卫星速度为8 600 m/s.求在第一级火箭脱离后的10 s内,卫星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少(设此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思维突破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2)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要养成画物体运动示意(草)图的习惯.(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4)运用基本公式或推论等知识进行求解.跟踪训练1 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求:(1)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位移x;(2)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用两种方法求解);(3)静止前4 s内飞机滑行的位移x′.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考点解读推论分析说明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xt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12(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图1 图2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段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即v t 2=v ,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推论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 +1-xn =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典例剖析例2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例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思维突破 运动学问题选择公式口诀运动过程要搞清,已知未知心里明.基本公式很重要,推论公式不小瞧.平均速度a 不见,纸带问题等时间.比例公式可倒用,推论各有己特点.跟踪训练2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2所示,测得xAB =15 cm ,xBC =20 cm ,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拍摄时xCD的大小;(4)A球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跟踪训练3 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求:(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多少1.思维转化法(1)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例4 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2)将“非同一地点出发”转化为“同一地点出发”例5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沿平直的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A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B以前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A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s B.2s C.3s D.4s方法提炼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在直线运动问题中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除以上两例外,还有: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平均速度转化为中间时刻的速度;将位置变化转化为相对运动等.跟踪训练4 一个光滑斜坡的倾角为30°,坡长1.6 m,从坡顶端由静止每隔s释放一个小球,问坡上最多有多少个小球(g=10 m/s2)跟踪训练5 物体B在物体A前方s0处以速度v0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此时起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A物体追上B物体需多长时间A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2.静止置于水平地面的一物体质量为m=57 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F=287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此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5个7秒内的位移与第11个3秒内的位移比为( )A.2∶1 B.1∶2 C.7∶3 D.3∶7B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图3图43.一木块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木块在最初5 s 和最后5 s 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问此木块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4.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 m 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cm 、15 cm 、25 cm 、35 cm 、45 cm 、55 cm ,如图3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 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则第2、3、4、5、6、7个佛珠( )A .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 .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 .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4 m/sD .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5∶6C 组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实际问题5.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全国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s ,易发生交通事故.图示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如图4所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车速v(km/h)反应距离 s(m) 刹车距离 x(m) 停车距离 L(m) 40 10 10 20请根据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车在刹车后所受阻力恒定,取g=10 m/s2,请计算出刹车后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4)假设在同样的路面上,一名饮了少量酒的驾驶员驾车以72 km/h速度行驶,在距离一学校门前50 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s,会发生交通事故吗课时规范训练(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1=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3=8 m.由此可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在第二、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 )A.位移为8 m,符合规定B.位移为8 m,不符合规定C.位移为4 m,符合规定D.位移为4 m,不符合规定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则( )A.前10 s内位移一定是100 mB.前10 s内位移不一定是100 mC.加速度一定是2 m/s2D.加速度不一定是2 m/s24.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22∶32,1∶2∶3 B.1∶23∶33,1∶22∶32C.1∶2∶3,1∶1∶1 D.1∶3∶5,1∶2∶3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A.20 m B.24 m C.25 m D.75 m6.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在第9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a=1 m/s2,v9=9 m/s,x9=40.5 mB.a=1 m/s2,v9=9 m/s,x9=45 mC.a=1 m/s2,v9=9.5 m/s,x9=45 mD.a=0.8 m/s2,v9=7.7 m/s,x9=36.9 m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A.5 s B.4 sC.7 s D.8 s8.(2011·安徽理综·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12 1212 2x t t t t t t ∆-+二、非选择题9.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速度(km/h)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4591423751538907310521759610.如图1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 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1t(s)……v(m/s)……(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3)t= s时的瞬时速度v.11.(2011·新课标·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基础再现一、基础导引(1)10 m/s (2)30 m (3)40 m知识梳理 1.(1)加速度(2)同向反向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除时间外,涉及的其他四个物理量v0、v、a及x均为矢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二、基础导引 3.(1)1∶4∶9∶…(2)1∶3∶5∶…(3)1∶2∶3∶…(4)1∶(2-1)∶(3-2)∶…思考:平均速度公式中不含a,且能避免繁琐的运算,往往会使求解更简捷.位移差公式适合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已知的情形.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适合求解初速度为零或从某一速度值减速到零的两种情形.课堂探究例1 卫星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0 m/s2跟踪训练1 (1)300 m (2)30 m/s(3)48 m例2 t例3 2.25 m/s2 1.5 m/s跟踪训练2 (1)5 m/s2 (2)1.75 m/s(3)0.25 m (4)2跟踪训练3 (1)16节(2) s例4 3.2 m跟踪训练4 6个跟踪训练5 v0a+(v0a)2+2s0a分组训练1.ABD3.8 s4.B5.(1) s (2)20 (3) (4)会课时规范训练1.C2.C3.AD4.B5.C6.C7.AC8.A9.18 55 53(以列为序)10.(1)5 m/s2 2 m/s2 (2) s (3)2.3 m/s 11.5∶7。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和公式。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汽车行驶中的应用,如刹车距离的计算、安全跟车距离的确定等。

3、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二、知识回顾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三、新课导入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不计其数。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保障汽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汽车安全行驶中的应用。

四、知识讲解1、汽车的启动过程以恒定功率启动汽车的牵引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功率逐渐增大,直到达到额定功率后,牵引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最大速度。

2、汽车的刹车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刹车距离的计算刹车距离与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以及反应时间有关。

公式: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初速度×反应时间制动距离=初速度²/(2×加速度)3、安全跟车距离为了避免追尾事故,汽车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跟车距离。

安全跟车距离的确定考虑前车突然刹车的情况,安全跟车距离应大于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

五、例题分析例 1: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 50m 处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²,求汽车的刹车时间和刹车距离。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中v、s及a的正负号的含义.4.会正确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并能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5.会正确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对简单问题进展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二〕才能训练点1.学习利用公式和图像表示物理规律,到达进步学生分析问题才能的目的.2.通过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才能.〔三〕德育透点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并浸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络的观点.〔四〕美育浸透点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表达物理规律中蕴含的自然美.1.由复习上节内容的加速度公式,导出速度公式.2.组织学生讨论v-t图像来扩展斜率及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3.教师讲授位移公式.4.稳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2.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3.疑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方法.4.解决方法用极限的知识总结出,当每一小段时间是是间隔无限减小时,v -t 图像下方的面积就等于阶梯形折线下方的对应各长方形面积的总和的结论.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将图2-14和图2-15事先画在小黑板上〕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复习提问引入速度公式.2.生一一共同讨论扩展,加深对v -t 图像的再认识.3.教师讲授位移公式.4.学生练习.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略〕〔二〕整体感知本节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根本式〔t v =0v +at 和s =0v t+a 2t /2〕,为下节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规律作准备.〔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的完成过程前面我们讲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知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位移是不断变化的,且速度均匀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可以用加速度〔a 〕来描绘,而我们要描绘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要知道运动物体在每一瞬时的运动速度和所在的位置,对初速度为0v ,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瞬时速度和位移是如何变化的呢具有什么规律呢1.速度和时间是是的关系〔1〕速度公式由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t v v ot -,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t v =0v +at t v 为末速度,0v 为初速度,a 为加速度.此公式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适用.一般取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 可正可负.当a 与0v 同向时,a >0,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是均匀增加;当a 与0v 反向时,a <0,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是均匀减小.当a =0时,公式为t v =0v当0v =0时,公式为t v =at当a <0时,公式为t v =0v -at 〔此时α只能取绝对值〕可见,t v =0v +a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示形,只要知道初速度0v 和加速a ,就可以计算出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2〕速度——时间是是图像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t v =0v +at ,我们很容易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15是在同一个图中画出甲、乙两物体的v -t 图像,由v -t 图像可知道些什么呢图2-15①可直接读出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图中甲的初速度为1m /s ,乙的初速度为6m /s .②可直接读出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反之亦然.图中2s 时刻,甲、乙的瞬时速度均为3m /s③由图可求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等于图像的斜率〕.图中甲的加速度为2m /2s ,乙的加速度为-3m /2s④可以断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图中甲做初速度1m /s 、加速度为1m /2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6m /2s 、加速度为m /2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⑤可以由面积求位移.图中在第3s 内,甲的位移为m ,乙的位移为5m2.位移和时间是是的关系〔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在某一段上的平均速度应等于初、末两速度的平均值,即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运动,对非匀变速运动不适用.例如图2-14中甲物体在前5s 内的平均速度为3m /s ,乙物体在4s 内的平均速度为3m /s〔2〕位移公式s 为t 时间是是内的位移.当a =0时,公式为s =0v t当0v =0时,公式为s =221at当a <0时,公式为s =0v t -221at 〔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s =0v t+21a 2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一般表示形式,只要知道运动物体 的初速度0v 和加速度a ,就可以计算出任一段时间是是内的位移,从而确定任意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 位移公式也可以用v -t 图像求出面积得位移而推出.〔四〕总结、扩展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运动学的根本公式,在我们今后研究运动规律时,经常用它们来分析.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只要知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0v 和加速度a ,就可以求出运动物体在任一瞬时的速度和任一段时间是是内的位移,从而知道运动物体在任一瞬时所在的位置,从而到达描绘物体运动的目的.3.用图像表示物体规律是一种非常直观鲜明的方法.拿到图像后,首先明确横、纵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找图像的特点〔如在横、纵轴上的截距、斜率等〕,最后分析变化规律.八、布置作业练习六〔1〕〔6〕九、板书设计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和时间是是的关系〔1〕速度公式〔2〕v -t 图像2.位移和时间是是的关系.〔1〕平均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动用图像,巧破难关在很多运动学问题中,直接用物理方法结合数学公式去解题,不但繁难,而且常常由于未知量太多而无法下手,但要借助于图像法去解却可变繁为简,巧妙过关.例如图2-16所示,两个质量完全一样的小球,从光滑的a管和b管由静止滑下,试比较两球所用时间是是的长短.解析两个小球从a管和b管滑到底端时速率一样发生的位移一样,两球的速度图像如图,假设保证两球位移相等,即“面积〞相等必得ta<tb.图2-16十一、随堂练习1.如图2-17表示有五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分别做不同的运动,试根它们的v-t图像答复:图2-17〔1〕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最小〔2〕哪个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3〕哪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等〔4〕两条速度图像的交点表示什么物理意义〔5〕比较①⑤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6〕比较③④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s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5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0.4m/2〔1〕求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间隔.〔2〕求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所经历的时间是是.〔3〕静止前s内汽车滑行的间隔.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15m,第8s内的位移为5m,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s的加速度运动,到第6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位移是多少4.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2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速度为6m/s,第2s末的速度为8m/s,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sB.物体的加速度为2m/2C.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D.第2s的位移为7m6.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下落,经过1s时间是是落至地面,落地速度为8m/s,那么质点开始下落时质点间隔地面的高度和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s B.5m、10m/2sA.5m、10m/2s D.4m、4m/2sC.4m、8m/27.摩托车在做匀加速运动时,第2s末的速度为3m/s,第5s末的速度为6m/s,求它在头5秒内的位移答案:1.〔1〕①物体加速最大,②物体加速度最小.〔2〕⑤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3〕③④两物体的加速度一样〔4〕速度图像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物体有一样的速度.〔5〕①⑤两物体初速一样,①物体做加速运动,⑤物体做减速运动.〔6〕③④两物体以一样的加速度运动.2.〔1〕31.25m〔2〕10s〔3〕5mv=20m/s,a=-2m/2s 3.4.11m/s、11m5.BD6.C7.17.5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2、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3、提问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2)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检查和评析(3)据,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b:用CAI课体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并出示分析思考题: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抽查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2)用投影片注视巩固练习I: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 ,求 A: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初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

初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

初二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里程-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性。

2.掌握使用速度-时间图像确定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使用里程-时间图像求解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的综合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和使用。

2.教学点:在处理加速度变化问题时,要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变化率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出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像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其速度在同等时间内增加或减小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教学讲解2.1.里程-时间图像讲解里程-时间图像的概念、形式及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横轴坐标表示时间,纵轴坐标表示里程的含义。

讲解如何通过里程-时间图像计算物体的各项物理量,包括位移、初速度、终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2.2.速度-时间图像讲解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形式及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横轴坐标表示时间,纵轴坐标表示速度的含义。

讲解如何通过速度-时间图像计算物体的各项物理量,包括初速度、终速度、速度变化量、平均加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2.3.加速度-时间图像讲解加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形式及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横轴坐标表示时间,纵轴坐标表示加速度的含义。

讲解如何通过加速度-时间图像计算物体的各项物理量,包括初速度、终速度、速度变化量、位移、平均加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3.操作演示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里程-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图像,求解各项物理量的问题。

4.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问题。

5.探究延伸引导学生针对匀变速运动的实际应用,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汽车刹车和起步、电梯上升和下降等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计量尺、秒表。

教学素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导入,引入新课,与学生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讲解,上课时间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实验设计,上课时间10分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并解释实验步骤,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实验操作,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上课时间20分钟,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规律总结,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练习,上课时间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上课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问题检查反馈,上课时间5分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作业布置和练习的反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可利用其他现象进行教学延伸,如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案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Ⅰ、教材分析一、设计思想: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除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外,本节课教学过程还应重视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认识匀变直线运动的特点,用数学方法探究并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即加速度保持不变)。

2.能根据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从数值运算中的算术平均值运算条件出发,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4.能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5.会运用公式和图象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了解微积分的思想。

6.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领略运动的艺术美,保持对运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变化规律;2.难点: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1环节:让学生初步知道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实例):一辆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前方50米处正好有一个行人以1.5m/s的速度横穿道路,设路宽6m,问行人会不会有危险?学生分析结果:汽车到达行人位置处只需2.5s,而行人穿越道路需4 s时间,存在相遇的危险。

[师生对话]教师:为了安全,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让汽车减速。

教师:对,让汽车做减速运动,汽车减速后对行人是否还构成危险,我们能否做出预测?我们如何预测?学生:必需知道物体作减速运动的公式。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较多的是作变速(加速、减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运动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为了降低研究的难度,我们先从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描绘和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3.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描绘和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汽车起动时的速度变化图像;2.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变化是否是匀速的。

Step 2 概念解释1.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让学生通过举例,找出匀变速运动的特点: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即速度-时间图像为一条直线。

3.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变化与位移变化的关系。

Step 3 图像解释1.让学生观察一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让他们根据图像描绘位移-时间图像;2.利用图像解释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3.通过讲解图像的特点,让学生从图像中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Step 4 教学案例1.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计算未知量;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应用运动的规律和公式,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Step 5 拓展延伸1.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拓展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2.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找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资源:展示汽车起动时的速度变化图像;2.教学案例:提供一个具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案例。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程度;2.通过教学案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应用运动的规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拓展延伸问题,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总结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总结导学案

匀变速理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章末小结)【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利用问题导学,自主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学习目标】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重点】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难点】几个重要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复习巩固】 一、四个基本公式1、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v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x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24、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v=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 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与t v 的关系:=2x v3、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 (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v 0=0设t=0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v ׃3v ׃2v ׃…= 2、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x I ׃ x II ׃ x III ׃ … ׃ x N =3、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 ׃ x 2 ׃ x 3 ׃ … ׃ x n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 ׃ t 2 ׃ t 3 ׃ … ׃ t n = 四.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条件: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特点: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一样的。

规律: V=gt S=1\2gt2 V2=2gh 【自学检测】1、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内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3:5B.5:3:1C.1:2:3D.3:2:13、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后子弹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比分别是( )A.1v :2v :3v =3:2:1B.1v :2v :3v =3:2:1C.1t :2t :3t =3:2:1D.1t :2t :3t =1:)12(:)23(--4、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达到B 点时速度为v ,达到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BC 为( )A 、1:1B 、1:2C 、1:3D 、1:4【能力拓展】5、 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2、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汽车行驶中的相关问题。

3、认识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性,培养安全意识。

二、知识回顾1、速度公式:$v = v_0 + at$2、位移公式:$x = v_0t +\frac{1}{2}at^2$3、速度位移公式:$v^2 v_0^2 = 2ax$其中,$v_0$表示初速度,$v$表示末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汽车行驶中的应用(一)汽车的启动问题1、以恒定功率启动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其牵引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

根据公式$P = Fv$(其中$P$为功率,$F$为牵引力,$v$为速度),当功率$P$恒定,速度$v$增大时,牵引力$F$减小。

加速度$a =\frac{F f}{m}$(其中$f$为阻力,$m$为汽车质量),由于牵引力$F$减小,阻力$f$不变,所以加速度$a$减小。

当牵引力$F$等于阻力$f$时,加速度$a$为零,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此时$v_{max} =\frac{P}{f}$。

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牵引力恒定,功率逐渐增大,直到达到额定功率,然后牵引力逐渐减小,直到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

在匀加速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 ma$,牵引力$F = f +ma$恒定。

速度$v = v_0 + at$逐渐增大,功率$P = Fv$逐渐增大。

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P_{额}$时,匀加速阶段结束,此时的速度$v_1 =\frac{P_{额}}{F}$。

之后进入加速度减小的加速阶段,直到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v_{max} =\frac{P_{额}}{f}$。

(二)汽车的刹车问题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由刹车系统决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及变化方向的物理量,定义: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又是用比值法定义);矢量:方向与v Δ方向一致. 加(减)速直线运动时,a 方向与v 方向相同(相反)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tva ΔΔ=,在SI 中,单位是2/s 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tvΔΔ叫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

加速度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联系: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t v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t v -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的化规律引入: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来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我们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看看小车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设计实验:1、先让学生回顾上一章是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2、 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实验,老师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实验过程参考提示:⑴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模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⑵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砝码,启动电源,然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⑶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处理数据: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若干纸带,采集了第一手的数据,选择所打纸带中点迹最清晰的一条,舍弃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选择相隔0.1s ,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的若干计数点。

如下图有两个计数点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可参考课本第31页表格。

如下图作出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坐标系,选择合适的标度,表格中的各点在速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

如下图提问1:描出来的点应该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呢还是用直线连接?(注意观察和思考所描点的分布规律,会发现这些点大致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能用折线连接,而用一根直线连接,还要注意连线两侧的点数要大致相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推导;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动画;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2. 提问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有何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巩固知识点;3. 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解决;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知识点;2. 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导环节,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无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三个基本公式:2”熟练运用三个基本公式和四个常用推论处理运动问题。

【重点】三个基本公式的应用【难点】四个常用推论的灵活运用.【知识梳理】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_ 不变「的运动.i ■匀加速宜线运动:a与v同向2.分类《°[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反向3.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 ____________ :位移公式:x=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移速度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四个常用的结论(1)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恒虽:,即x:-X1=x5-x:=-' x(n—1)~ aT &(2)物体在某段时间的壬缠J.。

v=____________ 。

⑶物体在某段时间的史回吐刻的曉哎速度°Vt/2= _____________ •->(4)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Vx 2 = _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远动均有有=—冷:。

【自主学习】考点一三个基本公式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而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 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 AB I XCC等于().图1-2-5,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借•欢迎下载支持. A ・ 1 : 1B ・ 1 : 2C ・ 1 : 3D ・ 1 : 4【例2】以36 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 c 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 m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 12. 5 mr B ・ 2 m C ・ 10 m D ・ 0.5 m考点二 AX = a AT 2【例3】一物体以一泄的初速度在水平地而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 m,在 第3秒内位務为0.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3. 75 m/s2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75 m/s2C. 物体在第0. 5秒末速度一泄为4. 0 m./s rD. 物体在第2. 5秒末速度一左为0. 5 m/s 考点三平均速度、吟2和%2【例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Ax 所用的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A 所用的时间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2 A .Y ti_tz A ・ .tltz tl+tzB. — 丁 tit : tz2、x tz U titz fl — tz A x tz titz ti — tz【自我检测】1.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m : a :等于2 : 1B.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 等于1 : 1C.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s’ : s :等于2 : 1D.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 : a :不等于1 : 2 2. 如图1-2-2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 灯还有2 s 就熄火,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时 加速度大小为2 ni/s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ni/s :.此路 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 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火前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口,绿 最大 段允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火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立超速C.如果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火前汽车一泄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3.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0.5r+F(m),则当物体速度为3皿/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1. 25 s rB. 2. 5 sC. 3 sD. 6 Sr4.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 m/s,经过一段时间r后速度大小变为6 m/s,则从开始到扌时刻物体的位移可能为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本特点、速度公式和图像及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基本特点、速度公式和图像特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规律及公式难点:速度公式及应用预习指导: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31-34页,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疑惑以便课堂探究解决。

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何特点?2.结合你的理解,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4.怎样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定物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有何特点?由图像能得到哪些物理量5.试着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预习疑惑:合作探究:探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观察图1说说其速度-时间图象有什么特点?问题2:下列三幅图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丙由此可得出:匀加速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a与v的方向有什么关系?问题3:结合加速度定义和上述图像,试着推导: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初速度为v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二:速度公式的应用(难点)问题1:公式tv v at=+中各物理量分别表示什么?是矢量,还是标量?问题2:使用公式应注意什么问题?针对训练:1.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是26/m s,如果必须在2s内停止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归纳总结:通过针对训练的解答,总结利用速度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拓展提升:你觉得处理刹车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课后疑惑: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公式和图像及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推导位移公式(两种方法);2.学会对位移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3. 理解v-t图像面积的意义。

重点:推导并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应用预习指导: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34-35页,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疑惑以便课堂探究解决。

1.能否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其s-t图像有何特点?2.都课本35页“拓展一步”后,你有何感受或疑惑?3.试着完成课辅第9页的“课前导学”,和第10页的“变式2”.预习疑惑:合作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应用问题1: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图象中对应的面积有什么物理意义?问题2:既然v t-图象中对应的面积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那么你能否利用图象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问题3:除了图象法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也可以导出位移公式?如果有,请你推出。

归纳总结:位移公式:212s v t at=+问题4:对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各物理量表示什么?②其中哪些量是矢量,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③根据公式画出s t-图象,为什么此图象不是一条直线?针对训练1.一辆汽车以21/m s的加速度行驶12s,驶过了180m。

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2.一物体以5/m s的初速度、22/m s-的加速度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在4s内通过的位移为()A.4m B.36m C.6.25m D.以上选项都不对3.汽车正以15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便立即刹车。

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

求刹车后4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拓展提升:通过针对训练的解答,应用公式解决匀减速运动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第3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位移公式及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推导速度位移公式;2.学会对速度位移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3. 理解那种情况可用速度位移公式解决问题。

重点:推导并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及应用预习指导: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36页,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疑惑以便课堂探究解决。

1能否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看了课本36页例题后,你有何感受或疑惑?3.尝试着完成课辅第10页的例5和“变式6”. 预习疑惑:交流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问题1:你能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推导出速度--位移公式?如果能,请推导。

问题2:as v v t 2202=-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此公式在应用时有什么优点?知识网络0t v v at =+ 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02tv v v +=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速度-位移公式2202t v v as -=作业:请完成活页7-8页体验反思:第4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三个重要推论和初步运用学习目标1.学会建立物理运动模型,把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2.掌握三个重要推论和初步运用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三个重要推论及学会其应用 预习指导1.试着推导课辅11页中“规律概括”的前1、2、3条;填课辅11页“课前导学”的1、2条。

预习自测1.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 B . 位移总是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A . 在t 秒内的位移决定于平均速度 B .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是相同的 C . 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位移之比为1:3:5 D . 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合作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请尝试推导下列结论并分析其应用条件)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s aT ∆=(又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022tt v v v v +==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s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与t v 的关系:2s v =针对训练:1.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 内,210/g m s =,则位移增量为( )A .1mB .5mC .10mD .无法确定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头通过路基旁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 1,车尾通过该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 2,那么,火车中心位置经过此电线杆时的速度是_______.3.汽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滑行x 1=30m 时,速度恰好减为初速度的一半,接着又滑行了t 2=30s 才停止,求汽车滑行的总时间t ,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v 0和总位移x 。

4.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固定在地板上,一初速度为v 0的子弹水平射穿第三块木板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不变,则子弹分别通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为( )A 、B 、1 : ( 2 - 1 ) : ( 3 - 2 )C 、1 : 3 : 5D 、( 3 - 2 ) : ( 2 - 1 ) : 15.若上题中是将n 块完全相同的砖块固定在地板上,子弹穿过最后一块砖后速度恰好为零,且在最后1s 穿过3块砖,若子弹穿过砖的总时间为4s ,则n 为( ) A 、12 B 、24 C 、48 D 、405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学习目标1.学会建模,把生活中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2.学会推导、掌握并能简单应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重点:推导、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难点:简单应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预习指导阅读课辅11页“规律概括”中的第4点中的4个比例关系,并尝试对其进行推导。

合作探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设0t =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试证明。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123::::1:2:3::n v v v v n =②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2222123::::1:2:3::n s s s s n =③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ІІІІІІN ::::1:3:5::(2N 1)s s s s =-④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23::::1:(21):(32)::(1)n t t t t n n =----课后练习:1.默写本章有关公式和规律;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 后停止,若在第1s 内的位移是14m ,则最后1s 内的位移为多少?3.完成活页作业9-10页。

课堂讨论:问题一: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了3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水平面上的位移之比是()A、1:1B、1:2C、1:3 D3:1问题二: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对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得第1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s,求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多少?问题三:一列火车在正常行驶时,司机发现前方铁轨上有一障碍物,于是采取紧急刹车。

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 停止,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为多少?问题四: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s后停止运动,那么,开始刹车起连续3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课后练习:1.默写本章有关公式和规律;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4s后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多少?3.完成活页作业9-10页。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