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全解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全解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单元综合解说 (5)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课程标准要求 (5)教材内容全解 (6)典型例题剖析 (6)中考考点对接 (7)知识能力提升 (9)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2)课程标准要求 (12)教材内容全解 (12)典型例题剖析 (13)中考考点对接 (15)知识能力提升 (16)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8)课程标准要求 (18)教材内容全解 (18)典型例题剖析 (21)中考考点对接 (23)知识能力提升 (25)单元大归纳 (29)基础知识梳理 (29)中考能力提升 (29)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34)单元综合解说 (34)课题1 空气 (34)课程标准要求 (34)教材内容全解 (34)典型例题剖析 (36)中考考点对接 (36)知识能力提升 (38)课题2 氧气 (39)课程标准要求 (39)教材内容全解 (39)典型例题剖析 (41)中考考点对接 (42)知识能力提升 (43)课题3 制取氧气 (46)课程标准要求 (46)教材内容全解 (46)典型例题剖析 (49)中考考点对接 (50)知识能力提升 (52)单元大归纳 (54)基础知识梳理 (54)中考能力提升 (5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58)单元综合解说 (58)课题1 分子和原子 (58)课程标准要求 (58)教材内容全解 (58)典型例题剖析 (60)中考考点对接 (61)知识能力提升 (63)课题2 原子的结构 (65)课程标准要求 (65)教材内容全解 (65)典型例题剖析 (67)中考考点对接 (68)知识能力提升 (69)课题3 元素 (71)课程标准要求 (71)教材内容全解 (71)典型例题剖析 (73)中考考点对接 (73)知识能力提升 (75)单元大归纳 (77)基础知识梳理 (77)中考能力提升 (78)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80)单元综合解说 (80)课题1 爱护水资源 (80)课程标准要求 (80)教材内容全解 (80)典型例题剖析 (81)中考考点对接 (82)知识能力提升 (83)课题2 水的净化 (85)课程标准要求 (85)教材内容全解 (85)典型例题剖析 (87)中考考点对接 (88)知识能力提升 (91)课题3 水的组成 (93)课程标准要求 (93)教材内容全解 (93)典型例题剖析 (94)知识能力提升 (96)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98)课程标准要求 (98)教材内容全解 (98)典型例题剖析 (99)中考考点对接 (100)知识能力提升 (101)单元大归纳 (104)基础知识梳理 (104)中考能力提升 (10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08)单元综合解说 (108)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08)课程标准要求 (108)教材内容全解 (108)典型例题剖析 (110)中考考点对接 (111)知识能力提升 (11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14)课程标准要求 (114)教材内容全解 (114)典型例题剖析 (115)中考考点对接 (115)知识能力提升 (116)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17)课程标准要求 (117)教材内容全解 (117)典型例题剖析 (117)中考考点对接 (118)知识能力提升 (119)单元大归纳 (120)基础知识梳理 (120)中考能力提升 (1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23)单元综合解说 (12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23)课程标准要求 (123)教材内容全解 (123)典型例题剖析 (126)中考考点对接 (127)知识能力提升 (127)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30)课程标准要求 (130)典型例题剖析 (132)中考考点对接 (132)知识能力提升 (13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6)课程标准要求 (136)教材内容全解 (136)典型例题剖析 (139)中考考点对接 (139)知识能力提升 (140)单元大归纳 (142)基础知识梳理 (142)中考能力提升 (14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46)单元综合解说 (146)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46)课程标准要求 (146)教材内容全解 (146)典型例题剖析 (149)中考考点对接 (149)知识能力提升 (151)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53)课程标准要求 (153)教材内容全解 (153)典型例题剖析 (154)中考考点对接 (155)知识能力提升 (157)单元大归纳 (159)基础知识梳理 (159)中考能力提升 (159)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要点如下: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3.科学探究的步骤4.二氧化碳的特性及检验方法5.氧气的特性及检验方法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探究(步骤/现象/结论)8.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详见P150 附录Ⅰ)9.药品的取用10.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前调零,左物右码)11.物质的加热12.仪器的洗涤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程标准要求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分子的基本性质3.分子间有间隔较好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良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多媒体运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2分钟小魔术:矿泉水由无色变成红色提出问题:水为什么变红?解释:和分子原子有关,共同走进微观世界,探究分子和原子学生观看魔术思考:水为什么变红?通过小魔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二.探究宏观理解微观一、分子真实存在2分钟【教师讲述】:科学手段证实存在,多媒体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画面视频播放:我国科学家观测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实验学生看:苯分子等的图像。

学生观看视频:观测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实验如果用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感知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三.数字结合归纳总结二、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分钟思考交流:分子存在,你用肉眼看见了吗?过渡:为什么看不见分子和原子?学生回答:没看见分子,因为分子小学生读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幻灯片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可以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四.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子的基本性质(2)3分钟教师提问: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子、原子还有其他的基本性质学生思考回答:(1)在不断运动(2)……在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做化学实验,变抽象八.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子的基本性质(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钟过渡:是什么物质使酚酞小树变红了?教师提问:浓氨水没接触到酚酞小树,为什么酚酞小树会变红?知识拓展:列举生活中体现分子运动的粒子。

学生回答:使酚酞小树变红的物质:水×空气×浓氨水√学生回答:酚酞小树变红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把实验命名为“桃花朵朵开”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遇到的分子运动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各种版本目录

初中化学教材各种版本目录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2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2原子的构成?课题3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爱护水资源?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五单元物质组成的表示?课题1离子?课题2化学式和化合价?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八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题2燃料和热量?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鲁教版八年级全册旧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节化学之旅?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四节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化学方程式?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六三学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2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单元综合与测试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题3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烃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烃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

乙烯烃(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20·某某高一检测)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H2n+2B.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C.有些烷烃在光照下不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解析】选D。

H2n+2是烷烃的通式,A项错误;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碳氢化合物,分子内也可能含有氧元素,B项错误;烷烃都能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项错误;因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偶数,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也一定为偶数,所以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D项正确。

2.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是食品包装袋的原材料B.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之间的键角约为120°C.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D.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H2n,因此它们属于同系物【解析】选C。

聚氯乙烯有毒,乙烯加聚生成的聚乙烯是食品包装袋的材料,故A错误;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且碳氢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故B错误;乙烯分子中含有C C,其中1个C—C容易断裂,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容易发生加成、氧化反应,故C正确;乙烯与环丙烷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故D错误。

3.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D.CH3CH2Br【解析】选B。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故A不选;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lCH2Cl,不会生成CH3CHCl2,故B选;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C不选;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乙烷,故D不选。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2020-2021下半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
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 变液体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 . 两种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 一定 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
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石逐渐减少, 表面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2+Ca(OH)2=CaCO3 ↓ +H2O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 有无新物质
序号
的物质
生成
实验13
胆矾、氢氧化 钠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实验1- 石灰石、稀 产生气泡,石灰水
4
盐酸
变浑浊
二氧化碳等

2.4化人学小组变讨化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温馨提示:缺一不可哟!
观察与思考
观察演示录像[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分析
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 烧;水下的白磷也没有燃烧。
通入氧气或空气。热水里本来不燃 烧的白磷燃烧起来了
讨论与交流: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 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条件: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 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实验三]
木条
煤块
很快燃烧了
很久才燃烧
总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 1
实验方案
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木条 和石块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2 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氧气(或空 气)
3Leabharlann 将一煤块和一木条用酒精灯点燃, 温度达到
比较点燃的难易
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 条件:
1.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2.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 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 烧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 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

练习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2020-2021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专题7 第1单元 氮的固定

2020-2021学年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专题7 第1单元 氮的固定

第一单元氮的固定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依据氮分子的微观结构预测其化学性质。

2.认识人工固氮的化学原理和社会价值。

3.体会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危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氮分子的结构1.物理性质色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的略小难溶无毒2.(1)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用三对电子结合而成的,氮气分子的电子式:∶N⋮⋮N∶,结构式为N≡N。

(2)破坏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氮气分子很稳定。

但在高温或放电等特殊条件下,也能与一些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生成含氮化合物。

二、自然固氮1.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简称固氮。

自然固氮生物固氮: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高能固氮:通过闪电、火山爆发等途径产生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10%2.高能固氮的实例——“雷雨发庄稼”(1)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雷雨发庄稼”的原理: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与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态 无味 有毒 微溶 NO 2红棕色气态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②危害:大气中NO 和NO 2达到一定浓度时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能引发上呼吸道及肺部疾病。

③应用:一氧化氮在调节心脑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医学前景,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二氧化氮在火箭燃料中用作氧化剂,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硝酸。

三、人工固氮——合成氨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 2(g)+3H 2(g)2NH 3(g)ΔH =-92.4_kJ·mol -1。

第7讲 常见的酸和碱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7讲 常见的酸和碱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讲常见的酸和碱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常见的酸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1)盐酸(HCl的水溶液)a.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b.挥发性(物理性质),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c.用途: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2)硫酸(H2SO4)a.物理性质:浓硫酸:无色、油状黏稠液体、无味;稀硫酸:无色、液体、无味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即脱水性,属化学性质)、吸水性(物理性质)c.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注意:(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曝露在空气中会因溶质的挥发而使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曝露在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溶液质量增加,但二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因此浓盐酸与浓硫酸均应密封保存。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浓硫酸的稀释(1)操作示意图如右图:(2)操作要领:酸入水,沿器壁,勤搅拌。

3.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酸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与氢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反应知识点二常见酸碱指示剂与pH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酸性中性碱性石蕊溶液红色紫色蓝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1)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 <7:显______性,pH 越小,______性越______pH =7:显______性pH >7:显______性,pH 越大,______性越______ (2)溶液pH 的测定方法:测定pH 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 乙醇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 乙醇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乙醇含解析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乙醇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根据乙醇的组成与结构,理解乙醇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2.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一、乙醇的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2.乙醇的组成与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其中的—OH原子团称为羟基。

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OH取代后的产物.二、烃的衍生物与官能团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乙醇、乙酸等。

2.官能团(1)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2)实例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CH≡CH 所含官能团-Cl-OH—C≡C—官能团的名称氯原子羟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CH3、-CH2CH3分别称为甲基、乙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乙醇与Na反应——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与水和Na反应相比反应剧烈程度缓和的多。

2.氧化反应(1)燃烧①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错误!2CO2+3H2O.②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催化氧化——催化剂可以是Cu或Ag。

①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

②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官能团称为醛基,可以写为或—CHO.乙醛在适当条件下可被O2氧化为乙酸,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错误!2CH3COOH。

(3)与强氧化剂反应反应原理:CH3CH2OH错误!CH3COOH。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 课件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  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 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 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 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导管
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 空气)。 O2
现象
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 热,产生大量白烟。
讨论
1.为什么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 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达到薄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 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 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 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 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 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 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 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3.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 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 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 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 燃烧的条件。
难点
1.燃烧条件;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来设计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
• 燃烧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 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 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在思维方面,初中 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 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 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件
(白磷:40℃ 红磷 240℃ )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答: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 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
【思考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 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火柴头 包裹橡皮泥的火柴头
火柴梗
现象
是否与氧气接触 是否达到着火点
燃烧
是 是
未燃烧
否 是
未燃烧
是 否
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必须要达到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 低温度,这个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 同。
查阅资料:
物质 白磷 红磷 火柴梗 木炭 火柴头ຫໍສະໝຸດ 着火点 (oC)40
240
燃烧和灭火
思考
什么物质都能燃烧吗?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器材:坩埚钳、牙签、小石子、 酒精灯、火柴 方法: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牙签 和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结论:燃烧条件
• 1.可燃物
思考
可燃物都能燃烧吗?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器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 铁圈)、橡皮泥
方法:取两根火柴,并折断其中一根,另一 根用橡皮泥包裹火柴头,然后将火柴梗、 火柴头和包裹了橡皮泥的火柴头一并放在 石棉网上加热。
约470
320~ 370
约240
酒精灯的温度约400oC 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红磷
燃烧需要3个条件
缺 一 不 可
可燃物
实验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 现象大量白烟,水中的白磷和
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现象 水中的白磷燃烧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2)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2)
• 2.堆放的杂务的纸箱着火了 • 用水扑灭
• 3.森林着火 • 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
前的一段树木砍掉
• 4.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到了实 验台着火
• 用湿抹布盖上
–5.家用电器线路短路发生火 灾
• 先断电,在用灭火器材或水 灭火
▪ 成语中的化学
•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 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 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 化学原理。
主要目的
强化安全意识
观看面粉爆炸视频 友情提醒: 面粉是易燃物, 一定要注意厨房安全!
不能在厨房炉火旁倒面粉!!! 一定回家告诉、 提醒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下列措施中,不
正确的是( ) B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
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
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 打 灭火
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 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cab
3.1995年12月8日,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288名 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 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 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
灭时,下列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是(A )
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 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没有燃烧 须满足的条
。。
件:物质
是。
实验2:


燃烧; 要与 没有燃烧。接触
实验 3: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_3优质课件PPT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_3优质课件PPT
燃烧条件示意图
(1) 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2)怎样才能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
现有小木条、小石块、煤块、两只蜡烛
酒精灯、烧杯、镊子,如何证明燃烧所 需的条件?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 的性质有关
2
3
温度必须达 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实验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木条很快燃 烧而煤没有 燃烧。
温度必须达 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条件示意图
湖南衡阳 火灾现场 2003.11.3
吉林中百商厦火灾现场 2004.2.15
河南巩义化工厂火灾 2005.4.21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2005.11.13
燃烧和灭火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 + O2 S + O2 P + O2 Fe + O2 CO + O2
C + O2 点燃 S + O2 点燃 4P + 5O2 点燃 3Fe + 2O2 点燃 2CO + O2 点燃
CO2 SO2 2P2O5 Fe3O4 2CO2
(1)同学们是否看到了大理石、石棉网的 燃烧?
(1)
燃烧与物质 的性质有关
用镊子分别 夹取小木条 和小石块放 在酒精灯的
小木条燃烧 而小石块没 有燃烧。
物质必须具 有可燃性
火焰上。
分别点燃两 未罩烧杯的
(2)
燃烧与氧气 有关
支小蜡烛, 将其中的一
小蜡烛继续 燃烧,罩烧
燃烧需要有 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
设疑定纲
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
炭的燃烧
硫的燃烧
磷的燃烧
铁的燃烧
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
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
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合作探究:(灭火)
【阅读】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①;②;③。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2)
自我展示
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
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
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
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
全能训练
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3、将燃着的火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对这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5、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6、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评价小结
1.知识总结: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中一个即可)
(3)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发爆炸,爆炸既包含物理变化也包含化学变化。

2.畅谈体会: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2)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里?
(3)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