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

合集下载

渐开线花键的计算

渐开线花键的计算

日产汽车类渐开线花键的计算1985年以来我港从日本引进了多种类型的高效流动机械,在进口机械的维修和配件制造工作中,经常遇到渐开线花键的测绘工作。

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资料,给测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扼要介绍JISD2001日本汽车工业用渐开线标准的内容,供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一、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1.基本参数(1)模数m:采用以下三个系列共15种模数(单位:毫米)(2)齿数Z:从6到40个(3)位移量x和压力角α:位移量X一般为0.8m,极少采用0.6m,0.633m,0.9m,0.967m。

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通常为20°。

(4)基本齿形:图1所示为花键轴的基本齿形2.基本计算公式(1)公称直径:当x=0.8时,d=(Z+2)m当x≠0.8时,d=(Z +2x+0.4)m(2)孔的外径:①齿形定心和插孔时,D1=d+0.3m②齿形定心拉孔和外径定心时D2=d(3)轴的外径:①齿形定心时,d1=d-0.2m②外径定心时,d2=d(4)孔的内径:Dk=d-2m,(5)轴的内径:dr=d-2.4m,(6)分度圆直径: do=zm,(7)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o=20°(8)基圆直径:dj=docosα。

(9)周节:to=πm.(10)基节:tj=tocosα。

式中:α′1——轴用量棒中心压力角。

U——测轴跨棒距用量棒直径。

见图2②孔的跨棒距尺寸a1——孔用量棒中心压力角。

式中:V——测孔跨棒距用量棒直径,见图2,u和V数值从表1可查得。

图2中:V1——量棒削去后的尺寸,V1可从表1中查出。

当m=1时的跨棒距可从表1中直接查得,将该数值乘以模数即是量值的公称尺寸。

(16)当x≠0.8时的跨棒距及有关数值从表2中查得。

表2代号M′2,M′1,dP2,dV2和dP1见图3注:带*者量棒直径用1.8667mm。

n,K1与K2与模数无关。

3.定心方式、公差与配合(1)定心方式有齿形定心和外径定心两种。

渐开线的名词解释

渐开线的名词解释

渐开线的名词解释渐开线(Involute)是一种几何曲线,具有许多有趣的属性和应用。

渐开线的形状特点让它在工程、数学、生物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渐开线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展示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一、渐开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渐开线是指一个固定点在另一个曲线上滚动时,滚动过程中的路径。

具体来说,当一个线段一端的端点(定点)开始绕着一个固定圆滚动时,线段另一端的端点所形成的轨迹就是渐开线。

渐开线常见的特点是,其切线始终垂直于被滚动的圆的切线。

这意味着渐开线可以用来描述一些特殊的旋转和曲线形状。

二、渐开线的数学表达和参数方程渐开线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来表示,其中最常见的是参数方程。

一般来说,渐开线由以下参数方程描述:x = a(t - sin(t))y = a(1 - cos(t))其中x和y分别表示渐开线上的点的坐标,a是一个常数,t是一个参数,其取值范围通常是0到2π。

三、渐开线的几何性质和应用1. 渐开线的切线性质渐开线的切线垂直于被滚动的圆的切线,这一性质使得渐开线在机械工程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齿轮时,齿轮齿槽的形状常常使用渐开线,这样可以保证齿轮的正常齿轮传动。

2. 渐开线的包络性质渐开线的滚动过程中,点P(x,y)的运动轨迹被称为包络线,它能够完全覆盖被滚动的圆。

渐开线的包络性质使得它在制造和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织布机械中,渐开线被用来控制织布的运动,确保布料的平整而没有褶皱。

3. 渐开线的应用案例除了齿轮和织布机械之外,渐开线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中,渐开线被用来设计曲柄轴、滚动轮、螺丝等。

在建筑和航天工程中,渐开线可以用来设计支撑结构和杆件。

此外,渐开线还有用于神经和肺部成像中的图像重建,以及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控制等。

四、渐开线的历史和进一步的研究渐开线作为一种几何曲线,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开始研究。

然而,对于渐开线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是在近代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中逐渐出现的。

渐开线花键计算公式及参数标注

渐开线花键计算公式及参数标注

渐开线花键计算公式及参数标注渐开线花键是一种常见的齿轮系统,它由两个或多个齿轮通过花键(也称为花齿)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动力传递和齿轮调整。

渐开线花键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和需求,计算出合理的公式和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渐开线花键的计算公式和参数标注。

一、渐开线花键的计算公式:1.花键几何参数计算:花键的几何参数包括高度、基圆直径等,下面是常用的计算公式:-花键高度(h)的计算公式:h=(2×p×Z)/(m×F)-d1其中,p为齿间距,Z为花键齿数,m为模数,F为面宽,d1为齿圈外径。

- 花键齿数(Z)的计算公式:Z = ceil(2π × d1 / p)其中,ceil(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

-花键基圆直径(d2)的计算公式:d2=d1-2h-花键齿高(s)的计算公式:s=(π×m)/22.载荷参数计算:载荷参数是为了保证花键在工作时能够承受所需的力矩和负荷,常用的计算公式有:-载荷承受能力(T)的计算公式:T=(F×A×σ)/n其中,A为花键有效长度,σ为耐用极限,n为加载因数。

-花键有效长度(A)的计算公式:A=Z×s以上是渐开线花键的基本计算公式,不同的应用和需求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渐开线花键的参数标注:-花键高度(h):通常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高度。

-齿数(Z):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所连接的齿轮的齿数。

-花键基圆直径(d2):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基圆直径。

-花键齿高(s):通常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齿高。

-花键有效长度(A):通常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有效长度。

-载荷承受能力(T):通常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载荷承受能力。

-加载因数(n):在花键的一侧标注,表示花键的加载因数。

以上是渐开线花键的常见参数标注,以便人们在设计、制造和检验时能够准确地了解花键的几何特征和载荷能力。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 2.5渐开线及其参数方程_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  2.5渐开线及其参数方程_教案设计

渐开线及其参数方程【教学目标】1.亲历认识什么是渐开线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渐开线与参数方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画出渐开线的方法。

3.熟练运用渐开线求参数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画出渐开线的过程。

难点:熟练运用渐开线求参数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渐开线与参数方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是建立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圆的渐开线内容,形成初步感知:在一个固定的圆盘的圆周上缠绕着一条无弹性的柔顺细线,在此细线的外端系上一支铅笔,把此线拉紧保持与此圆相切地逐渐展开,铅笔画出的曲线称为此圆周的渐开线,如图:(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它的具体内容是:设渐开线的基圆中心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0,基圆半径为r,细线的外端初始在A点,A点是正半x轴与基圆交点,如图:设M(x,y)是此圆渐开线上的一个动点,BM 是基圆的切线,B 为切点,连接0B ,0A B ∠以0A 为始边,0=0A B ∠,我们设定θ为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由圆的渐开线的定义,BM 与»AB 等长,»AB 的长度是r θ,θ以弧度为单位。

作ME Ox ⊥,BC Ox ⊥,MD BC ⊥,垂足分别为E C D ,,三点。

由于BM 是切线,故MB OB ⊥,于是==MBD AOB θ∠∠,进而可得:x OE OC CE OC DM ==+=+cos sin r BM θθ=+而»BM AB r θ==,故得:cos sin r BM θθ=+ cos sin x r r θθθ=+y EM CD CB DB ===-sin cos r BM MBD θ=-∠而»BM AB r θ==,MBD θ∠=,故得: sin r cos y r θθθ=-所以我们得出圆渐开线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sin cos x r y r θθθθθθ=+⎧⎪⎨=-⎪⎩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渐开线方程式推导

渐开线方程式推导
渐开线方程式是描述渐开线齿轮形状的基础。为了得到这个方程式,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渐开线的几何意义:当一条直线沿着一个固定半径的圆做纯滚动时,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就形成了该圆的渐开线。为了表达这个轨迹,我们采用了笛卡尔坐标系参数方程,并选择角度α作为参数。通过设定动点M和定点B的坐标,以及利用基圆的半径Rb和参数α,我们能够通过几何关系推导出渐开线的参数方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代入和化简一系列式子,最终得到了描述渐开线的精确方程式。这个方程式不仅解了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和数学表达。

渐开线方程推导

渐开线方程推导

渐开线方程推导(直角坐标系)鱼板主在前面对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进行了推导,使大家受益匪浅。

直角坐标方程在本论坛上也出现了很多次,但一些朋友对其中的参数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偏差。

本贴通过对渐开线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推导,使朋友们对其中的参数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能很好的使用它。

如果大家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的话,本贴就当是灌水。

如图:在渐开线上有一点P(X,Y),X=OB+BC,Y=AB-AN由渐开线特点可知,弧长AD=AP=r.βOB=rcosβBC=AP.sinβ=r.β.sinβ所以X=r.cosβ+r.β.sinβ同理Y=r.sinrβ-r.β.cosβ因此,渐开线的直角坐标参数方程就是:X=r.cosβ+r.β.sinβY=r.sinrβ-r.β.cosβ其中r为基圆半径在这里大家可以和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推导进行比较,直角坐标方程中的β就是压力角和展角的和,β=α+θ图片附件:渐开线.jpg(2005-7-622:40,26.33K)使用autocadvba绘制渐开线齿轮Dim mAsDouble'齿轮模数Dim zAsInteger'齿数Dim rAsDouble'分度圆半径Dim raAsDouble'齿顶圆半径Dim rbAsDouble'基圆半径Dim rfAsDouble'齿根圆半径Dim PIAsDouble'定义常数πPrivateSubCommand1_Click()PI=4*Atn(1)m=Val(TextBox1.text)z=Val(TextBox2.text)r=m*z/2ra=r+mrb=r*Cos(20*PI/180)rf=r-1.25*mDim cobrAsAcadCircle'分度圆Dim cobraAsAcadCircle'齿顶圆Dim cobrbAsAcadCircle'基圆Dim cobrfAsAcadCircle'齿根圆Dim cp1(0To2)AsDoublecp1(0)=0:cp1(1)=0:cp1(2)=0Setcobr=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Setcobra=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a)Setcodrb=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b)Setcodrf=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f)Dim colorAsAcadAcCmColorSetcolor=AcadApplication.GetInterfaceObject("AutoCAD.AcCmColor.17")Callcolor.SetRGB(80,100,244)cobr.TrueColor=color'创建splineDim theta0 As Double'定义渐开线展角与压力角之和Dim InvPoint(0To32) As Double'定义拟合点坐标Dim SPtan(0To2) As Double'定义起点切线方向Dim EPtan(0To2) As Double'定义终点切线方向theta0=Sqr(ra^2-rb^2)/rb'将展角与压力角之和角度转换为弧度theta1=theta0-Atn(theta0)'展角delta_theta=theta0/10'单位角For j=0 To 10theta=j*delta_thetaInvPoint(j*3)=rb*(Sin(theta)-theta*Cos(theta))InvPoint(j*3+1)=rb*(Cos(theta)+theta*Sin(theta))InvPoint(j*3+2)=0Next jEPtan(0)=1:EPtan(1)=1/Tan(theta0):EPtan(2)=0Setinvobj=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InvPoint,SPtan,EPtan)'创建半个齿顶圆弧Dim center1(0To2) As DoubleDim radius1 As DoubleDim startangle As Double,endangle As DoubleDim arc1 As AcadArccenter1(0)=0:center1(1)=0:center1(2)=0radius1=rastartangle=PI/2-(Tan(PI/9)-PI/9+PI/2/z)endangle=PI/2-(Atn((Sin(theta)-theta*Cos(theta))/(Cos(theta)+theta*Sin(theta)))) Setarc1=ThisDrawing.ModelSpace.AddArc(center1,radius1,startangle,endangle)'齿根圆Dim myplineAsAcadLWPolylineDim vpoint(0To5)AsDoublevpoint(0)=0:vpoint(1)=rbvpoint(2)=-(rb-rf)*Tan(PI/2/z+Tan(PI/9)-PI/9)/2:vpoint(3)=(rb+rf)/2vpoint(4)=-rf*Sin(PI/2/z-Tan(PI/9)+PI/9):vpoint(5)=rf*Cos(PI/2/z-Tan(PI/9)+PI/9) Setmypline=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ghtWeightPolyline(vpoint)mypline.SetBulge1,-1/3mypline.Update'镜像spline、齿根曲线和齿顶圆弧,形成一个齿廓Dim mirror_point1(0 To 2) As DoubleDim mirror_point2(0 To 2) As Doublemirror_point1(0)=0:mirror_point1(1)=0:mirror_point1(2)=0mirror_point2(0)=1:mirror_point2(1)=1/Tan(Tan(PI/9)-PI/9+PI/2/z):mirror_point2(2 )=0Dim mirrorinvobj As AcadSplineDim mirrorarc1 As AcadArcDim mirror_mypline As AcadLWPolylineSetmirrorarc1=arc1.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6Setmirrorinvobj=invobj.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7Setmirror_mypline=mypline.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8'环形阵列齿轮轮齿各部分线段089Dim noOfObjectsAsInteger090Dim angleToFillAsDouble091Dim basePnt(0To2)AsDouble092noOfObjects=z093angleToFill=2*PI*(z-1)/z094basePnt(0)=0#:basePnt(1)=0#:basePnt(2)=0#095096Dim retobjAsVariant097Dim retobj1AsVariant098Dim retobjarc1AsVariant099Dim retobjarcAsVariant100Dim retobj_myplineAsVariant101Dim retobj_mirror_myplineAsVariant102retobj=invobj.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3retobj1=mirrorinvobj.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4retobjarc1=mirrorarc1.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5retobjarc=arc1.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6retob_mypline=mypline.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7retobj_mirror_mypline=mirror_mypline.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 108ZoomAll109110111Command1.Enabled=False112113114EndSub。

渐开线压力角计算公式

渐开线压力角计算公式

渐开线压力角计算公式
在渐开线齿轮传动中,渐开线齿轮的齿形曲线是一条斜率逐渐递增,直到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小的曲线。

这种齿形曲线使得两个齿轮的接触点在传动过程中能够平稳过渡,减少了冲击和振动,提高了传动效率和传动平稳性。

1.渐开线参数(LK,αK)的计算:
LK = m * π * (Cos(αn) + Cos(αf))
其中,LK为渐开线参数,m为模数,αn为法向压力角,αf为冲击压力角。

2.渐开线参数α的计算:
α=αn+αf
其中,α为总压力角,αn为法向压力角,αf为冲击压力角。

3.法向压力角αn的计算:
αn = ArcTan(Tan(α) / Cos(ψ))
其中,αn为法向压力角,α为总压力角,ψ为齿槽角。

4.冲击压力角αf的计算:
αf = ArcTan(Tan(ψ) * Sec(αn))
其中,αf为冲击压力角,ψ为齿槽角,αn为法向压力角。

5.齿槽角ψ的计算:
ψ = ArcCos(Cos(α) / Cos(αn))
其中,ψ为齿槽角,α为总压力角,αn为法向压力角。

这些公式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渐开线齿轮的压力角。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渐开线齿轮参数和需求来确定和计算压力角。

渐开线齿轮计算公式

渐开线齿轮计算公式

渐开线齿轮计算公式渐开线齿轮是一种常见的齿轮类型,其特点是齿槽呈渐开线形状,具有较好的传动性能和运动平稳性。

在齿轮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了解渐开线齿轮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渐开线齿轮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渐开线齿轮的计算公式包括齿数计算、齿高计算、公法线长度计算和齿侧间隙计算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齿数计算:渐开线齿轮的齿数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齿数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比和牙形的形状。

齿数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Z = πd / m其中,Z表示齿数,d表示分度圆直径,m表示模数。

在计算齿数时,首先需要确定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然后将它们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二、齿高计算:齿轮的齿高是指齿槽的垂直高度,齿高计算的公式如下:h = 2.25m其中,h表示齿高,m表示模数。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根据给定的模数计算出齿高的数值。

三、公法线长度计算:公法线长度是指齿槽与公法线之间的垂线的长度,公法线长度计算的公式如下:Le = π * (r1 + r2) / 2其中,Le表示公法线长度,r1和r2分别表示两个齿轮的基准圆半径。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两个齿轮之间的公法线长度。

四、齿侧间隙计算:齿侧间隙是指相邻齿槽之间的距离,齿侧间隙计算的公式如下:C = 0.167 * m其中,C表示齿侧间隙,m表示模数。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齿侧间隙的数值。

以上介绍了渐开线齿轮的齿数计算、齿高计算、公法线长度计算和齿侧间隙计算等重要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设计和制造渐开线齿轮,保证其传动性能和运动平稳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公式是针对标准渐开线齿轮设计的,对于特殊的齿轮类型或非标准的渐开线齿轮,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或调整。

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建议参考专业的齿轮设计手册或借助计算软件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总结起来,渐开线齿轮的计算公式包括齿数计算、齿高计算、公法线长度计算和齿侧间隙计算等。

度压力角渐开线花键设计公式

度压力角渐开线花键设计公式

度压力角渐开线花键设计公式
在设计渐开线花键时,压力角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压力角是指花键工
作时,压力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理想情况下,压力角应该尽量小,以减
小花键的开端载荷和磨损。

度压力角渐开线花键设计公式通过考虑压力角
的变化,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1.渐开线参数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渐开线的参数。

渐开线参数包括宽度系数b和压力角theta。

宽度系数b是花键的一个尺寸参数,用于确定花键的宽度。

一般来说,宽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1到0.5之间。

压力角theta是花键工作时花键压力面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压力角的
取值范围一般为10度到30度之间。

2.渐开线花键尺寸计算:
渐开线花键尺寸计算主要包括花键长度L和端面半径R。

花键长度L是花键的一个重要尺寸参数,用于确定花键的长短。

L = (1+3b)*d / (2*tan(theta))
其中,d为花键的直径。

端面半径R是花键的一个尺寸参数,用于确定花键的强度。

端面半径
的计算公式如下:
R=d/6
其中,d为花键的直径。

综上所述,度压力角渐开线花键设计公式主要包括渐开线参数计算和渐开线花键尺寸计算两个部分。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渐开线花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载荷、材料强度等,并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

渐开线方程式

渐开线方程式

渐开线方程式
工作中总是要用到渐开线方程式,但每次都要拿书来抄袭,总记不住,死记不是好的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才是正确之方法.因此问题就出在我没有理解方程式的求解
过程.因为马上就要换新的工作环境了,如果去那里还是拿着公式来抄,那不就糗大了.所以昨天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整理成章,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
来便利.
设<XOB=theta OB=r A⌒B=S
分别过B,M点作OX的垂线BC,ME.分别交于C,E点;
过M点作BC的垂线,交BC于D点.
由渐开线之定义可得以下等式:A⌒B=BM=渐开线
AM=S=2r*pi/360*theta
因为BC平行于OY
所以<YOB=<OBC,DM=CE
又因为MB垂直于OB(渐开线的定义)
所以<MBO-<OBC=<YOX-<YOB
所以<MBC=<XOB=theta
所以
OE=OC+CE=OC+DM=OB*cos(theta)+BM*sin(theta)=r*co
s(theta)+S*sin(theta)
EM=CD=CB-BD=OB*sin(theta)-BM*cos(theta)=r*sin(theta) -S*cos(theta)
即方程式为:x=r*cos(theta)+S*sin(theta)
y=r*sin(theta)-S*cos(theta)
z=0。

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第4节渐开线与摆线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4

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第4节渐开线与摆线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4
程不难看出基圆的半径为 1,故直径为 2.求当 φ= 4 时对应的
坐标只需把φ=π4 代入曲线的参数方程,得 x= 22+ 28π,y
= 22- 28π,由此可得对应的坐标为( 22+ 28π, 22- 28π).
答案:2
( 22+
28π, 22-
2π 8)
6.我们知道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3.当
φ=π2 、π时,求出渐开线xy==scions
φ+φsin φ-φcos
φ, φ
上对应的点 A、B,并求出 A、B 间的距离.
解:将 φ=π2 代入xy==scions
φ+φsin φ-φcos
φ, φ,
得 x=cos π2 +π2 ·sin π2 =0+π2 =π2 ,
ππ
π
y=sin 2 - 2 ·cos 2 =1.
向量 =(2α,2),向量 =(2sin α,2cos α), = (-2sin α,-2cos α),
=(2α-2sin α,2-2cos α)
=(2(α-sin α),2(1-cos α)).
动点 M 的坐标为(x,y),向量 =(x,y).
所以xy==22((1α--csoins
α), α).
∴点 M 的坐标分别是(10π+6 3 3,12r)、(12r(7π+2),r).
10.如图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曲线 AEFGH… 叫做“正方形的渐开线”,其中 AE、EF、FG、GH…的圆 心依次按 B、C、D、A 循环,它们依次相连接,求曲线 AEFGH 的长.
解:根据渐开线的定义可知,A︵E是半径为 1 的14圆周长, 长度为π2 ,继续旋转可得E︵F是半径为 2 的14圆周长,长度为π; F︵G是半径为 3 的14圆周长,长度为3π 2 ;G︵H是半径为 4 的14圆 周长,长度为 2π.所以曲线 AEFGH 的长是 5π.

任意渐开线参数方程

任意渐开线参数方程

任意渐开线参数方程
渐开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的参数方程可以表示为:
x = a cos(t) + b t.
y = a sin(t) + b cos(t)。

其中,a和b是常数,t是参数。

渐开线的形状和曲线的特征取决于a和b的值。

从多个角度来看,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可以解释如下:
1. 几何角度,渐开线可以被视为一个在平面上旋转的直线。

参数t控制着旋转的角度,a决定了旋转的半径,而b则影响了旋转的速度。

通过不同的参数取值,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渐开线,如圆形、椭圆形、螺旋形等。

2. 数学角度,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曲线上每个点的坐标。

通过不同的t取值,可以获得曲线上的无数个点,从而描绘出整个渐开线的形状。

这种参数化的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
曲线的计算和分析。

3. 物理角度,渐开线在物理学中也有一些应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渐开线可以用来描述行星的轨道;在机械工程中,渐开线可以用来设计齿轮的形状,以实现正常的啮合和传动。

4. 几何性质,渐开线具有一些特殊的几何性质。

例如,渐开线的切线始终与渐开线上的半径向量垂直;渐开线上的两个切线之间的夹角始终是一个常数;渐开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弦长与两点之间的角度成正比等等。

总结起来,渐开线的参数方程提供了一种描述和分析这种特殊曲线的有效方法。

通过适当选择参数的值,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渐开线,并研究其几何、数学和物理特性。

渐开线公式

渐开线公式

渐开线公式渐开线公式(ParametricEquationoftheStraightLine)是高等数学中用以表示直线和它的限制条件下的几何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状态,它也是一种经典的工程学知识,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用于求解几何问题,也可以用于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渐开线公式本质上是一种数学函数,它通过一组参数来描述某一直线,因此而得名。

从数学角度来看,渐开线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极坐标形式、X-Y 坐标形式、斜坐标形式和参数形式。

极坐标形式是指将直线以极坐标表示,即原点开始,以某一定向矢量Δr为单位矢量,沿Δr方向画出的一条直线。

斜坐标形式是指将直线以斜坐标表示,比如用y=a+sinx表示q直线,其中a表示斜率,sinx表示x的正弦值。

在X-Y坐标形式中,将直线以标准坐标表示,使用Y=mx+b的形式表示,其中m为斜率,b为截距。

最后是参数形式,它将直线表示为x=x0+at, y=y0+bt,其中(x0,y0)为曲线上一点,(a,b)为曲线的速度向量。

渐开线公式在工程学上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对于任何有限时间内,物体的运动轨迹都可以用渐开线公式表示出来,甚至可以用来求解几何问题。

此外,渐开线公式还广泛应用于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视觉领域,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的分析几何形状的复杂变化,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准确方案。

对于渐开线公式,工程师还可以利用它来分析机械系统、机器系统或其他相关类型的系统,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模型。

例如,可以利用渐开线公式来分析某一机械系统的运动学情况,为未来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渐开线公式还可以用于计算和估算物体运动的参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矩等,以及影响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加清晰可见。

正如我们所知,渐开线公式不仅可用于几何问题的求解,还可用于工程学等领域,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它具有实用价值,但同时又相当复杂,对于工程师来说,必须掌握渐开线公式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它,解决现实问题。

圆的渐开线参数方程

圆的渐开线参数方程

圆的渐开线参数⽅程(三)建⽴圆的渐开线参数⽅程曲线已经⽣成,以下求其⽅程,先请⼤家思考,如何建⽴坐标系?学⽣2答:设基圆圆⼼O,绳端点的初始位置A,以OA为x轴,O为原点,建⽴直⾓坐标系(图3-7).设基圆半径为r,设M(x,y).再思考,能否直接列出M点坐标x,y间的关系?学⽣3答:尚不能列出.既然不能列出x、y间的直接关系,那么就考虑建⽴渐开线的参数⽅程.这⾸先就需要选定⼀个参数,⽽参数的选择必须具备⼀参对⼀点的条件,也就是参数能制约整个运动系统.根据这⼀要求,请⼤家考虑可以设哪些⼏何量为参数.学⽣4答:可能会出现:|MB|=t、∠xOB=φ等各种设参⽅法,不妨设∠xOB=φ≥0为参数.作ME⊥Ox于E,BC⊥OX于C,MD⊥BC于D,则∠MBD=圆的渐开线⽅程即:注:(1)整个系统仅由基圆半径⼀个条件确定,r是常数,(φ≥0)是参数,故此式可作为⼀个公式,只要已知基圆的半径,就可以写出圆的渐开线在如图所⽰的坐标系中的参数⽅程.(2)能否消参?若消φ,则其普通⽅程⽐参数⽅程复杂多了,不利于计算.从这⾥就看到,参数⽅程对某些曲线有⽐普通⽅程更优越的特点.(3)可以把基圆换成其它图形,就可以得到其它图形的渐开线,所以,圆的渐开线是渐开线的⼀个特例.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产、⽣活中常⽤的曲线,本书均未介绍,⾼中阶段也不作较⾼要求.因为如需要,都可从数学⼿册中查到,但要掌握选择参数的基本要求,便能建⽴曲线的参数⽅程.圆的渐开线的参数⽅程设基圆的圆⼼为O,半径为r,细绳外端的初始位置为A,以圆⼼O为原点,有向直线OA为x轴,建⽴直⾓坐标系,设点M(x,y)是圆的渐开线上任⼀点,BM是圆的切线,B为切点,连结OB,∠AOB=φ(弧度)是以OA 为始边,OB为终边的正⾓,取φ为参数.圆的渐开线的参数⽅程是:。

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

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

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已知N个点,X: 15.5910 24.6601 33.3732 49.3445 62.7992 68.3962 73.1584 79.9955 83.0531Y: 86.2142 83.7114 80.2618 70.7216 58.0891 50.8058 42.9946 26.1718 8.4225渐开线方程:X=R*[COS(A)+(A-B)*SIN(A)]+X0Y=R*[SIN(A)-(A-B)*COS(A)]+Y0 注:A是自变量求渐开线方程参数R ,B,X0,Y0?本人做了好长时间没有计算出来,有没有高人能做出来!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自变量A的数值在哪?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自变量A是未知数,从方程中可知,自变量A是可以用消元法消去的,因此没有自变量A的数据!求各位高人好好想一想怎解?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呵呵...我不是高人,只是来凑个热闹.想请教楼主,自变量A是如何通过消元法消去的,我怎么没有消掉啊?只是得到了这样一个东东,请问我的思路是错在哪里了呢?因为我想把参数方程里的参数A消去再做拟合,可是没有实现第一步的工作,所以烦请楼主解释一下,谢谢: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你的计算是对的,但没有算完,可以将你计算的结果中的A提出,再代入渐开线方程中,得到一个没有A的方程(消去了A),但是公式太复杂,很难求解;在MATLAB中也不好用曲线拟合来计算,这个方法可能行不通,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算法?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看看这组结果, A值一并找出:R: 3.19952274225784X0: -0.000329662962626779Y0: 0.000374675740275446B: -24.4385002236161A1: 2.92615423135071A2: 2.81843505839381A3: 2.7107145952849A4: 2.49527589847113A5: 2.27983592537613A6: 2.17211673604989A7: 2.06439699247056A8: 1.84895788756548A9: 1.63352047488433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呵呵...让我猜猜,要么你是把A同样看成拟合参数求解!要么你是用origin求解的.我也想这么做,但是嫌麻烦,一直没有做,我还有两点疑问想请教shamohu,一是这个结果中A有多个值,但是根据摆线的参数方程,这个A应该是参数自变量,这样做会不会有问题呢?二是假设不管第一点,将A单纯看成一个待拟合的参数值,以上这么多的A都是最符合条件的吗,烦请老兄解释验证一下,无论是MATLAB还是origin软件均可.谢谢另外,从上次那个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时我就注意老兄你了,你作出的结果我用MATLAB解出来了(贴子上我只给了部分解,最大值我的解法比较麻烦),但没有你的流畅,我感觉好像你也不是用MATLAB解的,不知对否?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将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既求f的最小值。

渐开线方程推导

渐开线方程推导

渐开线方程推导(直角坐标系)鱼板主在前面对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进行了推导,使大家受益匪浅。

直角坐标方程在本论坛上也出现了很多次,但一些朋友对其中的参数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偏差。

本贴通过对渐开线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推导,使朋友们对其中的参数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能很好的使用它。

如果大家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的话,本贴就当是灌水。

如图:在渐开线上有一点P(X,Y),X=OB+BC,Y=AB-AN由渐开线特点可知,弧长AD=AP=r.βOB=rcosβBC=AP.sinβ=r.β.sinβ所以X=r.cosβ+r.β.sinβ同理Y=r.sinrβ-r.β.cosβ因此,渐开线的直角坐标参数方程就是:X=r.cosβ+r.β.sinβY=r.sinrβ-r.β.cosβ其中r为基圆半径在这里大家可以和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推导进行比较,直角坐标方程中的β就是压力角和展角的和,β=α+θ图片附件:渐开线.jpg(2005-7-622:40,26.33K)使用autocadvba绘制渐开线齿轮Dim mAsDouble'齿轮模数Dim zAsInteger'齿数Dim rAsDouble'分度圆半径Dim raAsDouble'齿顶圆半径Dim rbAsDouble'基圆半径Dim rfAsDouble'齿根圆半径Dim PIAsDouble'定义常数πPrivateSubCommand1_Click()PI=4*Atn(1)m=Val(TextBox1.text)z=Val(TextBox2.text)r=m*z/2ra=r+mrb=r*Cos(20*PI/180)rf=r-1.25*mDim cobrAsAcadCircle'分度圆Dim cobraAsAcadCircle'齿顶圆Dim cobrbAsAcadCircle'基圆Dim cobrfAsAcadCircle'齿根圆Dim cp1(0To2)AsDoublecp1(0)=0:cp1(1)=0:cp1(2)=0Setcobr=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Setcobra=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a)Setcodrb=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b)Setcodrf=ThisDrawing.ModelSpace.AddCircle(cp1,rf)Dim colorAsAcadAcCmColorSetcolor=AcadApplication.GetInterfaceObject("AutoCAD.AcCmColor.17")Callcolor.SetRGB(80,100,244)cobr.TrueColor=color'创建splineDim theta0 As Double'定义渐开线展角与压力角之和Dim InvPoint(0To32) As Double'定义拟合点坐标Dim SPtan(0To2) As Double'定义起点切线方向Dim EPtan(0To2) As Double'定义终点切线方向theta0=Sqr(ra^2-rb^2)/rb'将展角与压力角之和角度转换为弧度theta1=theta0-Atn(theta0)'展角delta_theta=theta0/10'单位角For j=0 To 10theta=j*delta_thetaInvPoint(j*3)=rb*(Sin(theta)-theta*Cos(theta))InvPoint(j*3+1)=rb*(Cos(theta)+theta*Sin(theta))InvPoint(j*3+2)=0Next jEPtan(0)=1:EPtan(1)=1/Tan(theta0):EPtan(2)=0Setinvobj=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InvPoint,SPtan,EPtan)'创建半个齿顶圆弧Dim center1(0To2) As DoubleDim radius1 As DoubleDim startangle As Double,endangle As DoubleDim arc1 As AcadArccenter1(0)=0:center1(1)=0:center1(2)=0radius1=rastartangle=PI/2-(Tan(PI/9)-PI/9+PI/2/z)endangle=PI/2-(Atn((Sin(theta)-theta*Cos(theta))/(Cos(theta)+theta*Sin(theta)))) Setarc1=ThisDrawing.ModelSpace.AddArc(center1,radius1,startangle,endangle)'齿根圆Dim myplineAsAcadLWPolylineDim vpoint(0To5)AsDoublevpoint(0)=0:vpoint(1)=rbvpoint(2)=-(rb-rf)*Tan(PI/2/z+Tan(PI/9)-PI/9)/2:vpoint(3)=(rb+rf)/2vpoint(4)=-rf*Sin(PI/2/z-Tan(PI/9)+PI/9):vpoint(5)=rf*Cos(PI/2/z-Tan(PI/9)+PI/9) Setmypline=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ghtWeightPolyline(vpoint)mypline.SetBulge1,-1/3mypline.Update'镜像spline、齿根曲线和齿顶圆弧,形成一个齿廓Dim mirror_point1(0 To 2) As DoubleDim mirror_point2(0 To 2) As Doublemirror_point1(0)=0:mirror_point1(1)=0:mirror_point1(2)=0mirror_point2(0)=1:mirror_point2(1)=1/Tan(Tan(PI/9)-PI/9+PI/2/z):mirror_point2(2 )=0Dim mirrorinvobj As AcadSplineDim mirrorarc1 As AcadArcDim mirror_mypline As AcadLWPolylineSetmirrorarc1=arc1.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6Setmirrorinvobj=invobj.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7Setmirror_mypline=mypline.Mirror(mirror_point1,mirror_point2)088'环形阵列齿轮轮齿各部分线段089Dim noOfObjectsAsInteger090Dim angleToFillAsDouble091Dim basePnt(0To2)AsDouble092noOfObjects=z093angleToFill=2*PI*(z-1)/z094basePnt(0)=0#:basePnt(1)=0#:basePnt(2)=0#095096Dim retobjAsVariant097Dim retobj1AsVariant098Dim retobjarc1AsVariant099Dim retobjarcAsVariant100Dim retobj_myplineAsVariant101Dim retobj_mirror_myplineAsVariant102retobj=invobj.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3retobj1=mirrorinvobj.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4retobjarc1=mirrorarc1.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5retobjarc=arc1.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6retob_mypline=mypline.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107retobj_mirror_mypline=mirror_mypline.ArrayPolar(noOfObjects,angleToFill,basePnt) 108ZoomAll109110111Command1.Enabled=False112113114EndSub。

渐开线内花键参数

渐开线内花键参数

渐开线内花键参数1. 渐开线简介渐开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的特点是在任意一点上,其切线与该点到一个定点的连线垂直。

渐开线常用于设计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齿轮、花键等部件。

2. 花键简介花键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用于将两个部件固定在一起,并传递转矩和扭矩。

它通常由一个凹槽和一个凸起的部分组成。

3. 渐开线内花键参数渐开线内花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花键,其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渐开线内花键参数:3.1 花键长度(L)花键长度指的是花键凸起部分的长度。

它通常根据连接部件的要求来确定。

较长的花键可以提供更大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

3.2 花键高度(H)花键高度指的是花键凸起部分与连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它通常根据连接部件之间所需承受转矩和扭矩的大小来确定。

较高的花键可以提供更大的力矩传递能力。

3.3 花键宽度(W)花键宽度指的是花键凹槽部分的宽度。

它通常根据连接部件之间所需承受转矩和扭矩的大小来确定。

较宽的花键可以提供更大的力矩传递能力。

3.4 渐开线参数(a、b)渐开线内花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都遵循渐开线曲线。

渐开线曲线由两个参数a 和b来决定,其中a表示凸起部分与连接面之间的距离,b表示曲线与连接面之间的夹角。

4. 渐开线内花键设计步骤设计渐开线内花键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确定连接部件首先要确定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并了解其所需承受的转矩和扭矩大小。

4.2 确定花键长度和高度根据连接部件之间所需承受转矩和扭矩大小,确定花键长度和高度。

一般情况下,较长且较高的花键可以提供更大的连接强度和力矩传递能力。

4.3 确定花键宽度根据连接部件之间所需承受转矩和扭矩大小,确定花键宽度。

较宽的花键可以提供更大的力矩传递能力。

4.4 确定渐开线参数根据所选用的渐开线内花键类型,确定渐开线参数a和b。

这些参数决定了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的形状。

4.5 绘制图纸根据已确定的参数,使用CAD软件或手工绘图工具绘制渐开线内花键的图纸。

渐开线方程范文范文

渐开线方程范文范文

渐开线方程范文范文渐开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的方程是x=a(t-sint),y=a(1-cost),其中a为常数,t为参数。

渐开线的特点是,当t增加时,曲线的起始点沿着x轴正方向无限远地移动,同时整个曲线也会向右平移。

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渐开线应用广泛,例如在工程设计、数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下面将详细介绍渐开线的方程及其几个重要性质。

渐开线的方程是x=a(t-sint),y=a(1-cost)。

其中,参数t决定了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常数a决定了曲线的大小和比例。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确定渐开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例如,当t=0时,曲线上的点为(0,a),也就是起始点;当t=π/2时,曲线上的点为(a,a),也就是曲线的顶点。

渐开线的方程可以通过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等多种形式表示,但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曲线。

渐开线具有几个重要的性质。

首先,渐开线是一个闭曲线,也就是说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其次,渐开线每条弧长相等,这意味着曲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长相等。

这个特性可以用来构造钟表摆线和绕轮胎的绕线等运动学问题。

此外,渐开线也有对称性,也就是说当曲线关于y轴对称时,方程中的sin和cos互换,曲线关于x轴对称时,方程中的t取负号。

这些对称性质有助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

渐开线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工程设计中,渐开线常被用于设计齿轮副、传动链条和曲线槽等机械装置,它们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运动的平滑性和正反转的可行性。

在数学研究中,渐开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的属性和性质让人惊叹和探究。

数学家们通过对渐开线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有趣的结论和定理,为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学实验中,渐开线可以模拟一些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例如天体运动的轨迹和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通过观察和研究渐开线的规律,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原理。

总之,渐开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的方程为x=a(t-sint),y=a(1-co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已知N个点,X: 15.5910 24.6601 33.3732 49.3445 62.7992 68.3962 73.1584 79.9955 83.0531Y: 86.2142 83.7114 80.2618 70.7216 58.0891 50.8058 42.9946 26.1718 8.4225渐开线方程:X=R*[COS(A)+(A-B)*SIN(A)]+X0Y=R*[SIN(A)-(A-B)*COS(A)]+Y0 注:A是自变量求渐开线方程参数R ,B,X0,Y0?本人做了好长时间没有计算出来,有没有高人能做出来!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自变量A的数值在哪?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自变量A是未知数,从方程中可知,自变量A是可以用消元法消去的,因此没有自变量A的数据!求各位高人好好想一想怎解?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呵呵...我不是高人,只是来凑个热闹.想请教楼主,自变量A是如何通过消元法消去的,我怎么没有消掉啊?只是得到了这样一个东东,请问我的思路是错在哪里了呢?因为我想把参数方程里的参数A消去再做拟合,可是没有实现第一步的工作,所以烦请楼主解释一下,谢谢: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你的计算是对的,但没有算完,可以将你计算的结果中的A提出,再代入渐开线方程中,得到一个没有A的方程(消去了A),但是公式太复杂,很难求解;在MATLAB中也不好用曲线拟合来计算,这个方法可能行不通,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算法?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看看这组结果, A值一并找出:R: 3.19952274225784X0: -0.000329662962626779Y0: 0.000374675740275446B: -24.4385002236161A1: 2.92615423135071A2: 2.81843505839381A3: 2.7107145952849A4: 2.49527589847113A5: 2.27983592537613A6: 2.17211673604989A7: 2.06439699247056A8: 1.84895788756548A9: 1.63352047488433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呵呵...让我猜猜,要么你是把A同样看成拟合参数求解!要么你是用origin求解的.我也想这么做,但是嫌麻烦,一直没有做,我还有两点疑问想请教shamohu,一是这个结果中A有多个值,但是根据摆线的参数方程,这个A应该是参数自变量,这样做会不会有问题呢?二是假设不管第一点,将A单纯看成一个待拟合的参数值,以上这么多的A都是最符合条件的吗,烦请老兄解释验证一下,无论是MATLAB还是origin软件均可.谢谢另外,从上次那个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时我就注意老兄你了,你作出的结果我用MATLAB解出来了(贴子上我只给了部分解,最大值我的解法比较麻烦),但没有你的流畅,我感觉好像你也不是用MATLAB解的,不知对否?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将问题转化为函数优化,既求f的最小值。

A1至A9视为待求参数。

没错,既没用MATLAB也没用Origin答案还有一组:R: -3.19952276594517X0: -0.00032964545736056Y0: 0.000374658120480759B: -27.580092678896A1: -0.215438422271413A2: -0.323157595213907A3: -0.430878058308783A4: -0.646316755107809A5: -0.861756728201724A6: -0.96947591753094A7: -1.0771956611183A8: -1.29263476604836A9: -1.50807217876604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shamohu的结果对了,你的水平太高了,请问shamohu,具体的算法能不能贴上来,让我们好好学一学这一类问题的解答方法!!!!!!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设下悬赏,缉拿高手shamohu的答案!前面的是订金:D:D其实我也很想知道你的做法,别介意,上面只是个玩笑.因为上面你给了一个提示,参数方程合并为单一表达式我也想到了,但是你说待求参数A为9个,恕小弟驽钝,不知为何是9个,我猜测是转换原来的解向量空间到参数向量空间,至于两组解的问题我认为是您更换了寻优的搜索方向或者初值,不知是否如此?由于不知道具体的做法,恳请老兄给个思路,很期待您的答案.谢谢.=============================================================== ====================[color=red]想到了!——by bainhome[/color]建议版主给shamohu加分!!!!=============================================================== ======================[color=red]第一分已经加了,给出解答还有重赏:D------------by bainhome[/color]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将问题转换成函数优化问题后,求解思路其实就很简单了,与一般的函数求优没任何两样。

在函数中,X与Y视为一维常量数组,因为维数为9,如果A视为一维参数,对应于X,Y,维数自然应为9。

R,B,X0,Y0为另外4个参数,既本函数求优时共13个参数。

这个方法还不是最佳的。

因为如果X,Y的维数非常大时,如1000,这时用上述方法将会有1004个参数需优化求得,正解会很难。

现有一方法可克服上述缺点,只是不知结果对否,因与前面给出的结果有点不同,且B值不是唯一的。

下面给出两组,大家检验一下正误。

一组:R   3.19954269986836B   0.694407460100277X0   -0.000316786712610136Y0   0.000358515403967372二组:R   3.19954425614575B   6.97760555916832X0   -0.000316175037841735Y0   0.00035671577139817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shamohu 有两种方法来解,太利害了!!!我太佩服你了!!!我再给一组数据,以供查验方法!x:26.3899 24.8345 21.3284 18.1741 15.0294 3.844 -0.3803 -2.8163 -11.0011 -17.5832y:5.5099 15.3775 21.4514 24.8333 27.2583 31.4899 31.7977 31.6880 29.7671 26.2028再次希望能贴上来具体的算法和步骤??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第一种方法应该讲的比较清楚了.第二种方法还不敢确定.第一种方法:一组:R: 3.90187185881426B: -4.2706363811564X0: 3.64685464896831Y0: 2.86753755627187a1: 1.51520826333279a2: 1.94490279391307a3: 2.22836635919769a4: 2.40856376988636a5: 2.55948180012787a6: 2.99795992038619a7: 3.14592188754961a8: 3.22970690730423a9: 3.5124985728316a10: 3.75578754458526二组:R: -3.90187193693554B: -1.12904359094162X0: 3.64685472033187Y0: 2.86753750731939a1: 4.65680091534744a2: 5.08649544715818a3: 5.3699590128758a4: 5.55015642373502a5: 5.70107445394626a6: 6.13955257391244a7: 6.28751454083754a8: 6.37129956040106a9: 6.65409122542962a10: 6.89738019662277第二种方法:R: 3.88733357180136B: 1.98678198325104X0: 3.6321353135977Y0: 2.87599071209853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shamohu的确很厉害,欢迎今后多发贴!我对你的第一种解法给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对之处请shamohu指正:在MATLAB中需要把多表达式转化为单一表达式才可以做优化及拟合(我说的是传统的单一目标优化),本式中这是第一个要考虑的,所以你采用的方法是将参数表达式合并,其实应该叫"和"并,然后代入九组已知数据.将等式左边的项移到右边,这样,理论上我们如果找到精确的几个参数,表达式应为零,但由于是优化(拟合)因此是寻找是残差最小的参数值,这样即把问题转化成为一个多元无约束函数的优化问题,这样用fminunc或者fminsearch命令大概都可以求解了,表达式在上面你也给了,只是比较麻烦,所以你才考虑了你的第二种解法(???^_^),也就是如果所给的数据维数太大,将同时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输入太过麻烦,第二是解的向量空间太大,计算机无法求解.不知道你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如何脱离Ai 的维数困难,但我想由于参数方程形式给定,假如给出你所说的1000个数据点,有1000个A值,我会这样做,在其中均匀选点,比如相隔100个选一个点[1:100:...],按照你上面所说的方法求出几个参变量,用1000个数据点中的另外一些点回代,看残差,如果小于设定精度,都ok,大于的话说明搜索优化失败,再以本组数据作为已知数据重新按原方法求解.不知道是否可行,请shamohu指正.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我的优化计算方法先建立函数文件,并保存为myfun.mfunction F = myfun(A)X=[15.5910 24.6601 33.3732 49.3445 62.7992 68.3962 73.1584 79.9955 83.0531];Y=[86.2142 83.7114 80.2618 70.7216 58.0891 50.8058 42.9946 26.1718 8.4225];k = 1:9;F=(A(10)*(cos(A(k))+(A(k)-A(11))*sin(A(k)))+A(12)-X(k))^2+(A(10)*(sin(A(k))+(A(k)-A(11))*cos( A(k)))+A(12)-X(k))^2然后调用优化程序:A0=[1 1 1 1 1 1 1 1 1 1 1 1];[A,resnorm] = lsqnonlin(@myfun,A0)但是结果出不来,请问shamohu是那个地方不对,还是思想不对??请多多指点!!!!我找的优化例子: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我这有本电子版的matlab的数学手册,20.6M,不好上传,不知版主有没有,如想要,请告诉怎么传给你?=============================================================== ====================[color=blue]呵呵...谢谢你了,可是我自己手头的资料已经看不完了,资料对我来说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遗憾的是我现在一本都没有消化完,惭愧...不管怎样还是非常感谢你,资料大于1M的可以在FTP区申请上传,请yuan老大批准(我们的boss!^_^).----------------------by bainhome[/color]Re:已知N个点求渐开线方程参数?To: bainhome抽样取点,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以类似1%的频率取样,恐怕会严重失去真,效果不会太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