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是当今西方世界影响力很广的一个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教育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将人的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在教育本质、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课程中都体现出对人的主体性、自主性、个体性的关怀,给我国教育改革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教育;启示一、存在主义概述(一)存在主义产生及其背景存在主义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真正产生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

存在主义之前的传统哲学,诸如德国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的都是些抽象概念,关于人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几乎不作阐述,因而传统哲学对现实的人生存在问题缺乏实质的指导意义。

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快速变迁,人类在机械化、系统化、齐一化的生活框架中,失去了独立,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1]并且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人们普遍存在对战后经济恢复的焦虑,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迷失。

法国存在主义者华尔在转述海德格尔的思想时说:“存在哲学的基本论点之一:我们存在着,但是我们找不出我们之所以存在的任何理由”,“剧烈苦闷的经验把我们暴露给我们自己,使我们看到自己暴露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无依,没有救助,没有躲避。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被扔进这个世界。

”[2]这段话充分暴露了当时人们苦闷、空虚、烦恼的情绪。

这些不仅是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心理条件,也是其背景。

(二)存在主义主要思想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

其主要论题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这是萨特的名言,他对此有着自己的解释。

他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造成他自身”。

[3]二是自由和选择。

“萨特式的自我是不断选择的基本核心---是真正意义上自己的,自己的责任---然而它无法用言语表述且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一样深奥。

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2010年12月JOURNAL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Dec.2010存在主义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德国产生,40年代在法国流传和活跃起来,50年代起在世界广泛传播。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的大潮中更好地实现人的独特价值,保护人的神圣尊严,这是当代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存在主义哲学中引申出来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高度关注人,高度重视人的存在,对当今教育有诸多借鉴意义。

一、识读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分析存在主义哲学,首先必须了解存在主义的两个基本命题。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的解释是: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然后表明其本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总而言之,人不外乎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个原理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性。

第二,人是绝对自由的。

存在主义认为自由是一种选择与否定选择的自由权,它的基础是自我,自我是一种偶然性、自主地能规定自己命运的主体,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选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有绝对的自由,是没有任何客观的必然性束缚自我的自由选择。

萨特说,如果说存在的确是先于本质,那么人对他的本性是要负责任的。

存在主义认为,自我的行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其次,个人的行为应对个人以至全人类负责,这才是人的意义和人的价值[1]。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照下,存在主义教育观具体作如下解读:(一)教育目的观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其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正像奈勒所强调的那样:“让教育为个人而存在。

让教育教会个人像他自己的本性要求他那样的自发而真诚地生活。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存 在 主 义 教 育 哲 学 对 我 国 教 育 的 借 鉴 意 义 和 启 示
张 冰
( 青 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0 0 0 )
作者简 介 :张冰 ( 1 9 9 1 一) ,女 ,满族 ,黑 龙江 省绥 化市 ,青 岛科技 大学 ,硕 士研 究生 ,马 克思 主义理 论 ,研 究方 向 :思想 政治 教育 。
1 .1 存在 主义 教育 思潮 产生 的时代 背景 的认 识过 程 。教 师 应 帮 助学 生 认 识 到 生 活 的意 义 和 价值 ,帮 助 他 首先 是 ,2 O世纪 初期 ,人类 社会 爆 发 了两 次世 界 大 战。 战争 们去 过 自己所选 择 的生 活 和做 出 自己 的决 定 ,从 而 使 他 们 成 为 一 使各 国付 出 了沉 重 的代 价 ,蒙受 了 巨大 的 损失 ,它 的破 坏 力 对 人 个对 自己负责 的人 。教 育应使 学生 通过 “ 自我 表 现 ” “ 自我 肯 定 ” 们心 里 、精神 的消 极 影 响 是 难 以估 计 的。德 国是 发 动 战争 的罪 魁 而意 识到 自我 的存 在 ,并能 作 为 一个 自由 的人 更 好 的面 对 以后 的 祸首 ,也 是最 终 的 战 败 国 ,所 以战 争 对 德 国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 人生 ,更 好 的生活 下去 ,实现 “ 自我 完成 ” 。 这正 是存 在 主义 在德 国发 生 的原 因 。第 二 是 经 济危 机 的 发 生 。 由 2 .2 存在 主义 教育 师生 观 于资 本 主义 固有 的矛 盾 ,在 整个 资 本 主 义 发展 的历 程 中 ,经 济 危 存在 主义 教育 家 认 为传 统 师 生 观 忽 略 了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学 生 机 总是不 可避 免 的。1 9 2 9年到 1 9 3 3 年 ,从 美 国开 始 的资 本 主 义经 被 当成物 。在存 在 主义 教育 家看 来 ,教师 和 学生 都 是 主体 性 的人 ,

存在主义课程观视野下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考

存在主义课程观视野下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考

存在主义课程观视野下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思考查辅胜*(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校重庆409000)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8-0056-02摘要在现代西方,各种教育思想颇为活跃,派别众多。

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其中,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对我国传统课程观有着强烈的冲击。

本文在深入探讨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解读存在主义课程观,挖掘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价值。

关键词存在主义课程观课程改革Reflections on China's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Per鄄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View of Curriculum//Zha Fusheng鄢Abstract In the modern West,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thinking and many factions are quite cational thought of exis-tentialism based on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 is one of the influen-tial schools.Existentialism makes a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existence of human,which strongly impacts on China's tradi-tional outlook on curriculum.Based on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existentialism,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 view of curriculum,and digs its val-ue on China's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 existentialism;view of curriculum;curriculum reform存在主义,首先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后传播于法国、美国。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摘要:本文在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源流进行回视的同时,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从教育本质观、师生关系观和教育过程观三个角度加以归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对话式的教学交往形式。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繁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社会经济危机、失业、破产、人们精神颓废消极时应运而生的一股反传统的哲学思潮。

虽然存在主义哲学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但“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它一定会对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因为教育是一种个人塑造自己或被塑造的过程”。

[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均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流探视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和德国唯意志论者尼采的生命意志哲学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前者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存在,哲学的任务是回答如何去生活;后者认为自苏格拉底以来,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限制并扼杀了人所特有的非理性的生命本能,和理性相关的诸如主体、客体、对象、意义等概念都是虚构的,不能用来确定人的真正意义。

二者都强调主观性,反对理性和科学的客观性,他们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随后存在主义在教育哲学领域生长起来,并出现了大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家。

有神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自我的存在”,把“个性”的发展跟上帝这个最高“存在”联系在一起。

如克尔凯戈尔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的人生问题,人的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

人在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时有选择的自由,而一旦选择,便要负起其所选择之后果的责任。

存在分为三级:感性存在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理性存在是运用理性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乎社会道德的存在;宗教性存在是对神的自觉与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简论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简论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第22卷 第3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 l 22 No 32009年9月J OURNAL OF WENSHAN TEAC H ERS COLLEGESep 2009简论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印义炯1,杨 斌2(1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云南文山663000;2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要: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对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21世纪的今天,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对当代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改革的价值,思考改革的走向,已经成为一个很迫切的任务,存在主义思想对完成这一任务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03(2009)03-0082-05收稿日期:2009-04-20作者简介:印义炯(1969-),女,云南西畴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杨 斌(1972-),男,副教授。

存在主义(Ex i s tenti a lis m ),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它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

存在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传播于美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法国哲学家萨特等。

存在主义对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期,以后逐渐式微。

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新反思和研究存在主义的观点、思想,对认识和解决当下人类所面临的许多生存问题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以研究人为根本取向的哲学思潮,它深切地关注人的存在,关切现实的人生,它触及的实际上是人类恒久的命题。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人”的本身,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主张自由、选择和责任,其所涵盖的一些重要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的教育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改善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观师生关系启示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观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它的各种新主张都是对传统的一种冲击,因此,为了改善我国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本文就对存在主义教育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存在主义教育观中的师生观1、存在主义教育观中“教师”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心全意的教学。

他应该有自身的教育信仰,既不顺从于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不屈服于外在的压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造性,应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常规来教。

教师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特性,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自己或别人经验的影响,因为经验往往会将学生和情境加以分类,这就抹煞了个性。

教师处于创造者和激励者的地位,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性地工作,无需也无权迫使学生来接受。

2、存在主义教育观中“学生”的地位根据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选择而不是模仿和服从的地位。

学生不仅可以决定学什么,而且可以决定学多少。

学习的出发点不是知识或道德规则,而是存在的个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绝不会消极接受现成的知识和道德规则,而是要从个人的角度积极地辨别和检验它们的价值及其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学生学习它们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为了充实个人的存在,所以,他不能受到它们的改造而泯灭个性。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生存的真理,是个人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的真理。

学生也无需模仿教师的形象,或着对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因为教师的形象只不过是他的广泛的选择中的一种。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对我的教育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观对我的教育启示


■—————■●■

存在主义教育 目的观对我的教育启示
一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聂明芳
摘要: 存 在 主 义 教 育 是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的 一 个 流派 。 本 文 将 从 存 在 主义 的教 育 目 出 自己 的分 析 ,并 从 分 析 中得 到 启 示 , 找
神害处极大 。 ”他主张 : “ ( 1) 要适应儿童 的天性和 能力 , 因材施 教。( 2 ) 教 学既要
主 动 性 和 发 展 学 生 的理 解 力 、 思 考 力 等 底 的教学方 法。他认为 , 在 教学 中 , 师 生 展讨论和交 流。 ”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 存 在 主 义 及 其 教 育 思 想

存在 主义者信奉的教育 目的观
重, 对我国当今 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

1 .教 育 应 使 每 个 人 认 识 到 自 己 的 存 重 要 的 借 鉴 意 义 。 在价值 , 并 形 成 一套 不 同 于他 人 的 独特 生 活方式。 2 . 教 育应 向 学 生 展 示 其 存 在 的 各 种
2 .我们的教育不能 只从 培养少部分 精英成 为统治者 的需要 出发 , 还应该从大 多数人成 为幸福 的生活者的角度 出发 。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 的希望在 于教育 。一位 好 的教
师 不 仅 能 传 授 学 生 知 识 ,还 要 启 发 他 们 得, 更 应该关注 人的心灵 的构建 , 即使 人 不一定是他们愿意走的 , 也不一定是最能 的 良知 、 良能 , 发挥 学生 的智能 。我们教 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发挥他们的潜能的。所以 , 我们 应该 尊 重 育 工作者一定 要转 变教育观念 ,给 学生 因此 , 存在主义 认为 , 教 育 活 动 不 应 学生的兴趣与个性 , 让他们 对于 自己今后 该 只 重视 结 果 如何 ,而 应该 更 关 注过 程 , 的人生道 路作 出 自己的 自由选择。 因此 , 更 关 注 人 在这 一过 程 中 的体 验 。 这 种 体 验

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刘 晓 光
(广 东培 正 学院 管理 学 系,广 东 广 州 503 180) 摘 要 :存在 主 义哲 学 高度 强调 个人 、注 重个体 的独特 性 ,有 着强烈 的 主观性 和 非理 性主 义倾 向 ,
是 人本 主 义思潮 的主要代 表 。存 在 主义哲 学 关照下 的教 育思 想对 当代 教 育改革 仍 然有重要 的影 响和 启 示 , 主张教 育要 以人 为本 、建 立师 生 民主平等 对话 交往 关 系、重视 学生的 自主 建构 、追 求个 性和共 性 的统一 。 关键 词 :存在 主 义哲 学 ;教 育改 革 ;以人 为本 ; 自主建 构
2 身 … …人 之初 ,是 空无 所有 ,只是 在后 来 ,人要 变 诚地 生 活 。”『为 了达 到上述 目的 ,教育 最重 要 的 成 某种 东西 ,于是 人就 按照 自己的意 志而造 成他 自 是要 培养 学生 真诚 、选择 和决 定 以及责任 感 。教育
身 。总 而言 之 ,人 不外 乎是 自己造 成 的东西 ,这 就 在 帮助学 生意 识到 自己绝对 的 自由的 同时 ,也要使
第 l 0卷 第 4期
21 0 0年 1 2月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GUANGDONG P Z EI HENG C L OL EGE
V0 . O 11 NO. 4 De 2 0 e.01
存在主义哲学对 我国 当代教育 的影响和启 示
是存 在 主义 的第一 原理 ,这个 原理 也就是 所谓 的主 学生 认识 到 自己 的责 任 。要使学 生形 成这 样 的生活
观性 。第 二 ,人是 绝对 自由的 。存 在主 义认 为 自由 态度 ,即生 活是 自己的 , 任何 人都 无法 代替 他生 活 ,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借鉴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借鉴意义

答, 他说: 所谓教育 , “ 不过是人与人 的主体灵 肉交流 活
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包括知识 内容 的传授 、 , 生命 内涵的领悟、 意志行 为的规 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 功
( ) 二 个人本位的教 育 目的观
存在主义的教育观是典型 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 的 目的以个人 的 自我发展 、 自我完善为 目的: 教育 的任 务
c r c riuu , idvd aie e u ain d o ae id cd n prd e c ig po t e u l a d ilg e ae urc l m n iiu l d d c t a v c ts n u e is ie ta hn , r moe q ai z o y t n dao u
个 体独特性 , 课程 设置 体现人文关怀 , 主张启发诱导个别化教育教学, 导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 倡 对我 国基 础教育改 革有诸 多有益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在主 义教育观 ; 存 基础教育改革; 启示
Ex se t l m n Ed c t n a d Ba i u a i n i i a f r itn i i a s o u a i n sc Ed c t n Ch n o o o
ta h rs d n ea in h p n t e b ss o d c t n r f r i a h s ma y u eu ee e c . e c e -t e t r lt s i ,o a i f e u a o e o u o h i m i Ch n a n s f l r fr n e n
1 3
在于使每个学生认识到 自己的存在,形成 自己的生活
驭人 的外部工具 。 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 , 对 对人的 自由 和创造价值 的充分肯定,是存在主义课程 哲学观 的基 本经省。雅斯贝尔斯 也指 出:全 部教育 的关键在于选 “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a r n s ,u o li o ma e e e o e a r ft e re itnc . wa e e so rg a st k v w n wa eo h i x se e The e pont o x se ta im v i ora t sg fc n e n s i s f e it n ils ha e mp t n ini a c o i Ch n ’ ure ariu u rf rB. i aSc r ntc rc l m eo i K e wor e itn ils e it n ils e uc to ;c rc l m y ds xse ta im;x se ta im d ai n uri u u
勇 于 承担 责任 。 师 要做 的 就 是维 护学 生 的 主体 性 。 教 学 教 在 中 , 师应把 不 同的知识 、 教 观念 、 信仰 提供给学 生 , 引导 、 鼓 励学 生 自己选择 、 自我发展 、 自我实现 。教师 也有权 自由选
h sz s su e t ta h rd ao u , h tk o e g st e to f a ie t d n — e c e i lg e t a n wld e i h o lo id v d a t d n s t d v l p s I — s o sb l y n s l — n ii u l su e t o e e o e r p n i i t a d e f . f— e i

存在 主义是 2 纪西方 人本 主义哲 学思潮 中最 大的 0世 个 流 派 。存 在 主 义 哲 学 以人 的存 在 为 研 究 对 象 。“ 肯 定 它
择并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理想 的教育形式是“ 对话 ” 式教育 , “ 对话 ” 具有 同等资格 、 是 同等权 利 的人通过 言谈 和倾 听而 进行 的双向沟通 。对话要求平等 , 双方 内心应 该相互 敞开 、 彼此接纳 。师生间进行对话 的基础是信任 , 只有 当教师赢得 学 生 的信 任 后 , 生之 间进 行对 话 才 成 为 可 能 。想 要 与 学 生 师 建 立 相 互 信任 的 关 系 , 师 必 须 按 照 学 生 是 什 么 样 的人 、 教 将 来 可 能 成 为 什 么 样 的人 去 对 待 他 们 。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这种思想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

首先,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不应将学生视为被塑造的对象,而是应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只有当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责任和决定。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的意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决定和行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时,他们才能更加负责地行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存在和意义,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创建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分享和合作。

只有当学生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时,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由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责任和决定能力,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存在和意义,以及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一、简介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由20世纪欧洲哲学家及思想家倡导出来的,它认为学习的过程受学习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最大,教育于学习者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探求学习者自我的价值及功能。

它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把学习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支持学生以自主、任性的态度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力图培养学生的自性素质和实现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1、培养动手能力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教学的实践性上。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这些实践的体验会给学生增加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他们的消除错误的能力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从而收获意料之外的学习成果。

2、发扬成就导向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把学习过程放在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性和自主性。

强调教师“开放、解释、连接”的职责,让学生有成就感,为他们提供足以体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学生能从中获得满足,推动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3、激发学习热情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被要求参与学习,并尝试新的挑战,以求实现自身价值,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同时,课堂中采取适度的竞争形式也能帮助学生学习效果,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以上所述就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它凸显了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强调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支持学生以自主、任性的态度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正确的道路。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以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育思想,在当前我国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独立性,认为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发展和自由探索,而不是屈服于社会的压力。

只有拥有自由的精神,学生才能真正发掘其内在的潜力,开发出自己的精神和创造力。

其次,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主体性,反对以外在形式来约束个人。

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本性来探索世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体权利,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

再次,存在主义重视个人的实践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体会事物的价值。

在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实践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索世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只有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精神,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以实践的形式表达自我,才有可能真正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发挥出自我的潜力,实现自我的发展。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很难形成完整、 一的存在 主义教 育哲学观。我国教育 改革 应借 鉴存在 主义 的教 育思想 ・ 统 弘扬主体 意识, 展学 生 发 个性, 培养创 新精 神} 倡导人文教 育, 注重人格修养 , 培养 有责任的人。
关■ 谰 : 在 主义 } 育 哲 学 ; 育 目的 观 } 育 过 程 观 存 教 教 教
收 稿 日期 :0 60 —3 2 0 —30

替他生活 , 自己不能把应该肩负的责任推诿于环境 、
18 ・ 9
维普资讯
家 庭 或他人 的影 响 、 外在 的压 力 、 客观 的规律 等 。为 此 学校 应该 创设 一 定 的 条件 和 环 境 , 他 能 够 有 发 使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3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RM AL UNI VERS T I Y — J OURNAL HENAN OF

20 0 6年 5 月
Vo. 3 N 3 13 0 .
存在 主义教 育观及 其对 我 国教 育 改革 的启 示
刘 根 芳
( 河南交通职业学 院, 河南 郑州 4 0 5 ) 5 0 2
摘 要 : 存在 主 义 是 当代 西 方 世 界 流 行 很 广 的 一 个 哲 学 流 派 。 存 在 主 义 教 育 猛 烈 抨 击 唯 科 学 主 义 和 现 代 西 方 文 明, 旨在 改 革 包 括 实用 主 义 在 内 的传 统教 育 , 明教 育 改 革 的 方 向。 由于 存 在 主 义 强调 个 人 的 主 观 性 、 人 选 择 , 指 个
责, 由他 自己选 择 。因此 , 于人 来说 , 对 最重 要 的是
教 育 在 帮 助 学 生 意识 到 自 己绝 对 的 自由 的 同 时 , 要使 学 生认 识 到 自己 的责 任 。要 使 学 生形 成 也 这样 的生 活态 度 , 即生 活是 自己的 , 任何人 都无 法 代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一种强调人文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哲学思潮,其教育理论主张以个人自由、本质性和存在性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自主和负责任的品质,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哲学思潮,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本质性,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在当前我国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往往被压抑,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处于高度的规范化状态,学生的思考和创意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何实现个人自由和本质性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中,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本质性,希望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充分发挥个人主体性和自由性的环境,激励学生去发掘自身中的价值,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而不是灌输,考虑学生的看法和想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在自由探索和贡献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这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富有个性和生命力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鼓励人们发掘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全社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大作用。

其次,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

在存在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另一个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使其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有发展意义的社交技巧。

在教育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视野,强化学生的领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在教育方法方面,应该注重体验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课堂的活动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创新运用能力,从而在内生动基础上形成生动的教育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涉及到人类的存在方式和真实现实。

它强调一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并认为存在的本质是主观的和个体化的。

可以说,在存在主义哲学看来,个体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关键。

因此,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和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它倡导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选择。

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他们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其次,根据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教育应该是针对个体化的需求,因此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例如,在授课方式上,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掌握知识,而不是强行灌输。

第三,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认为,个体的真实存在只有在社会之中得到满足。

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社会调查和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成为更有可能成功的成年人。

最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但同时也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应对和解决他人的问题和自身的要求,尤其是当他们日后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时。

总的来说,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启示下,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他们的自由和责任等方面。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张玉静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3期摘要:存在主义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发起了诘难。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与我国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个人意识,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03-02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典型的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重视个人自由,崇尚人的选择权,强调人的责任,倡导人的主体性,鼓励个体的创造性,反对传统机械性、灌输式、模式化、理性化的教育,强调个性解放、自由选择,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倡导的崭新的思想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善作用,使传统教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基于此,探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存在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命题。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对于这句话,萨特曾做过相应的解释:“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声,后来才说明自身。

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人类本性的上帝。

人,不仅是他自己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1]二是“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承担责任的绝对性。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前沿视角Fr ont i er Per spec t i ve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岳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存在主义哲学作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应充分借鉴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积极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阶段的宗旨应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所带来的巨大创造力,为将来充实而有意义的现实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这样的教育宗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受教育者主动探求的品质、珍爱生命的特质、果敢选择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识。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E xi st ent i al E ducat i onal Phi l os ophy on t heR ef or m of C hi nes e B as i c E ducat i onY U E Y an(S hanghai N or m a l U ni ver s i t y Educa t i onal C ol l e ge,S hanghai200234)A bs t r act A s one of t he m ai n r epre se nt a t i ve w es t er n hum a ni sm t r ends,ex i st e nt i a l phi l osophy al s o had br oad i nf l ue nc es i nt he f i e l d of educat i o n.R evi ew ou r ba si c ed ucat i onal r ef orm;w e s ho ul d m a k e f ull use of act i ve co ncept s i n ex i st e nt i a l phi l os—ophy.T he pur pos e of bas i c edu cat i on is t o gui de s t udent s t o r ecogni ze t he i r e xi st ence and cr e at i on,t o r e al i z e a f ull and m ean—i ngful l i fe i n t he f ut ur e.I n order t o achi eve t hi s a i m,bas i c edu cat i on needs t r a i n st udent s’s ee k qua l i t y,l e ad t h em t o c he ri shl i f e,hel p t he m t o sel ect bravel y and t o be r es pons i bl e.K ey w or ds exi s t e nt i al;e duca t i ona l phi l os ophy;ba s i c e duca t i on;r eve l a t i on存在主义哲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的唯意志论者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是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发起了诘难。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与我国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个人意识,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标签: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育改革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典型的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重视个人自由,崇尚人的选择权,强调人的责任,倡导人的主体性,鼓励个体的创造性,反对传统机械性、灌输式、模式化、理性化的教育,强调个性解放、自由选择,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倡导的崭新的思想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善作用,使传统教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基于此,探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存在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命题。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对于这句话,萨特曾做过相应的解释:“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声,后来才说明自身。

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人类本性的上帝。

人,不仅是他自己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1]二是“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承担责任的绝对性。

以存在主义思想作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存在主义的四个教育主张。

(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目的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传统的教育目的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一方面,他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有所欠缺的,对于将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生活的意义等归结为理性是持批判态度的。

理性的教育往往强调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故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压抑的作用,这显然违背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理念。

另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的工具化倾向猛烈抨击,他们认为简单的、统一的、工具化的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使得教学和课程成为培养经济人、政治人的工具,教学目的趋于工具化。

正如泰勒所讲:“让教育为个人而存在。

让教育教会个人像他自己的本性要求他那样的自发而真诚地生活。

”[2]应该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和个人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真诚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自主选择,并树立学生相应的责任意识。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学观正如马丁·布贝尔所强调的不应当到个体的人本身之中,而应当到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去寻求答案。

一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提倡师生互为自身主体的学习,认为教育就应该从学习者自身出发引出知识,并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和选择。

反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向学生传授或灌输某些东西,或者认为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什么,又或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解决某些问题,这种教学以某种外在的东西为定向,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存在。

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非人性化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使学生发生了异化,因而存在主义提倡在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要灵活,以便发展学生主体个性。

(三)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课程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主张既要以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又不能忽视学生价值标准的养成以及生活态度的树立。

存在主义教育一方面认为,绘画、游戏、艺术等创造性活动均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创造性活动里,个人可以毫无顾虑地发挥他的选择的能力,并且他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另一方面强调应根据学习者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围绕诸多离散的学科集合来组织课程,它反对强迫学生接受种种教条化的知识的教学方式。

存在主义教育认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人创造价值的肯定是存在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精神。

在课程上,存在主义教育极力反对那种由固定教师任教的统一规定的课程,主张让学生主动参加活动课程,并强调在课程选择中兴趣是唯一的标准,尊重学生的兴趣就是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尊重学生的发展天性,提出让学生自然和谐地发展。

教育应把学生善良的天性引发出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学习课程。

(四)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提倡的师生关系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照下,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能自由地做出适合他们自己的选择,反對教师在课堂上的专制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独立的主体,是两个自由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选择都是自由的,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和交流,同时又强调承担选择责任的必然性。

正如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提出的“对话”,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把他人当作一个客体,对他施加影响,即“我”与“它”的关系;一种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会话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对话[3]。

在教学中要建立“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把每门学科当作人类活动的成果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内在经验的一部分,向学生提供自己深刻理解的東西。

教师不应当把自己的解释强加于学生,教师应介绍尽可能多的见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取舍,并允许学生拒绝教师本人的理解。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通过分析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的四个方面的主张,我们知道存在主义强调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强调个体自由,主张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寻,凡此种种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存在主义对日趋严重的唯科学主义和现代机械文明进行激烈抨击,主张对人的研究。

在对传统教育的尖锐的批判中指出教育改革的方向即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某些政策相吻合,即坚持以人为本。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

卢梭曾说:“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

”[4]为此,教育必须从单纯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解放出来,关注人生意义,关注学生的价值选择,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信仰、理想和希望,正视人的存在,珍惜人的生存权利,关注受教育者的欢乐和痛苦,理解受教育者的尊严,关注受教育者即学生主体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个体。

(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人的本身,关注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主张鼓励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教育应给予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的沃土,不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显然和传统的教育目的是有出入的。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倡导发展学生个性,保障学生个性健康发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这在某些程度上与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类似。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不同方式、不同侧重点的引导。

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强制,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传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还要主张学生价值选择的自由,因为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学生有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思想,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并对学生的创造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

(三)维护个体自由,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存在主义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

存在主义认为自由是一种选择与否定选择的自由权,它的基础是自我,自我是一种偶然性、自主地能规定自己命运的实体,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选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有绝对的自由,是没有任何客观的必然性束缚自我的自由选择。

萨特说:“如果说存在的确是先于本质,那么人对他的本性是要负责任的。

”[1]存在主义认为,自我的行为首先应对自己负责;其次,个人的行为应对个人以至全人类负责,这才是人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由此演绎到教育上来看,教育者应当给予学生即受教育者绝对的自由,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个人首先有了自由,其次树立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更自由的、独立的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就要求教育者帮助学生超越个人利益,维护学生个体自由,强化学生公民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全球环境、伦理意识,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四)关注师生平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主张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交往关系,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我和你而不是我和物。

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自由的个体,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完全当成一个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要尊重他独特和完整的个性,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解读学生的想法。

当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里,师生关系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表现为权威依从关系,依照严格的师生关系,师者即为师,要学生顺从教师的意愿,师生之间缺少对话、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往往表现为满堂灌,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在教室里只是“静听者”或“问题的回答者”,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和疏离。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应当在接纳学生独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充分发挥。

总之,存在主义强调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一系列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存在主义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产生了有益的社会价值,是考量我们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2]陆有铨.教育哲学[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3]葛贤平.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几点认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44.[4]卢梭.社會契约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