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参考导学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参考导学案
A.水蚤、鱼B.鱼、水蚤
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下
6.下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
C.北方针叶林D.温带落叶林
7.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
(2)个体数目最多的是。
(3)此生态系统中,草是,兔与草的关系是,兔与昆虫、鼠的关系是。
主备教师
审核人
学案编号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课题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影响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笔记栏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里,与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取食植物)
分解者:(分解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3.观察学校公寓前的小水池,说出其中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其中的各种生物能否独立生存?
2.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完成知识梳理。可以相互讨论。
3.探究实验:学生注意安全和观察,学会实事求是记录。
4.学生展示、评价。
5.完成当堂检测。可以互评。
学生反思(学生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与疑惑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
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1.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不断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伴随发生。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周桂侠辽中县茨榆坨初中《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步骤,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采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精典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的升华,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生物圈的重要部分,本节内容分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知识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后,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会写食物链,同时为下一节学习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自我表现,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因此本课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3、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4、通过“思维拓展”和“课外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生物八上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经典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八上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经典教学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第19章的第一节,设计为1课时。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作为本单元第一节,为理解“生态平衡”、“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中从社会热点日本核辐射入手,谈到日本的水俣病,引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谚语和成语入手认识并写出食物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理解食物网的含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概念辨析和归纳总结,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了解其组成,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富集从实例分析入手,让学生轻松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联系实际分析生物富集的危害,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解释某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能力目标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

【课时计划】 1课时【教学流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师:播放日本水俣病的视频师: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什么?生:工厂排放污水。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浅谈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金塔县第三中学吕瑾美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全面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继续,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本节还涉及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生物富集内容与人类关系紧密,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节教学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作为重点,将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影响作为难点,应用问题情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和师生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总结,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2.1.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1.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1.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2能力目标:2.2.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2.2.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创作的意识。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2.3.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3.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点:3.1举例说出熟悉的生态系统;3.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3.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课前准备:5.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5.2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对校园周围环境组成进行调查6.课时划分:一课时7.教学过程:7.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自己,还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神奇的看不见的微生物,除了这些生物,还有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如:土壤、空气、阳光和水等,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特点;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3.了解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4.掌握如何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式研究生态系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物种、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2. 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具有循环性和稳定性,能够自我调节;2.生态系统内有多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3.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关系;4.生态系统的优势在于能长期保存各种生物和环境的平衡。

3.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

3.1 生物组成1.初级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3.2 非生物组成1.水源2.大气3.土地4.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初级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消费者: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食物和能量;3.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提供给初级生产者利用。

5. 生态系统中的关系1.共生关系: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利用;2.捕食关系:一种物种以另一种物种为食物;3.竞争关系:不同物种之间争夺相同自然资源的关系。

6.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1.观察方法:直接观察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2.调查方法:搜集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3.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数据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性质和规律;4.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特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3.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4.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的联系;2.熟悉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观察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因素。
2.能够区分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4.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5.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等。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切入点,如校园、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案例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态模拟图等,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科兴趣。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中,我们迎来了“19.1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章节。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生物圈以及生态因素等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他们需要在理解生物个体特征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态层面的认识。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1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己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教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营养成分1.非生物成分↓↑2.生物成分(生物群落:生物—生物)(1)生产者自养型(2)消费者异养型中的捕食者和寄生者(3)分解者腐生者(二)营养结构1.食物链2.食物网(播放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图片,最后播放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根据空间上生活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结构。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程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常州市正衡中学缪文俊【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生物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1节的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

本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及其影响三部分的内容,它的学习为后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中安排了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行为,对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因此本节课重在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通过分析文字、图片资料,提高细致观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形成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激发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雾霾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施新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现象?生:雾霾。

师:对,这是我们近几年来遇到的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霾。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_2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_2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能力目标1.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并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你想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你想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张网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

新授:(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师: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像这片树林一样。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你们知道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吗?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师: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生产者。

师: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消费者。

师: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等微生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分解者。

师:树桩在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们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

通过细菌和真菌等的共同作用,动植物的尸体、植物的落叶以及熟透了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等被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地球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师:现在请你们再观察这幅图片。

图中除了有生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外,还有什么?生:还有阳光等。

师: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2.分配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苏教版生物八上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苏教版生物八上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1课时)【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是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生物圈的重要部分,该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都为后几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本节分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个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及对一些常见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加深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上。

2、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做好课件。

2、课前将每个学习小组定为草原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种成分。

分别为小草组、树组、草食动物组、肉食动物组、杂食动物组、腐食动物组、细菌组、真菌组、非生物组。

(由组长抽签决定)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

2、学习组长安排好组内的具体角色。

(小草组:成员全部扮演小草;树组:成员全部扮演树;草食动物组:成员分别扮演:牛、羊、鹿、斑马、兔子、蝗虫等;肉食动物组:成员分别扮演:狼、老虎、豹子、老鹰、蛇、狐狸等;杂食动物组:成员全部扮演杂食鸟;腐食动物:成员扮演蚯蚓或屎壳郎(蜣螂)等;细菌组:成员全部扮演腐生细菌;真菌组:成员全部扮演腐生真菌;非生物组:成员分别扮演:阳光、空气、水、土壤、石头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前准备:学生拍摄自己生活的小区的照片。

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苏教版

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苏教版

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为本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后4节内容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

对于“生态系统”一词,学生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的学习以及必修一对生命层次的解读,学生已初步了解其基本内涵。

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本节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学上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能力、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七、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一)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内容我分别在高二(3)班和高二(4)班进行教学,两个班生物学习兴趣小组课前准备生态缸和旅游风景图片都非常认真,课堂展示时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提出问题后同学探究的欲望很强烈,课堂氛围活跃,很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进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探究”,让学生“做一做”、“想一想”、“找一找”、“动一动”、“画一画”和“议一议”,将教学进程用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串联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浸入到教学进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情境设置方面: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生态缸为情境,自始至终围绕生态缸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教学进程整体性强,利于学生认知。

问题设置方面:结合情境,本节课设计了6个问题串,共13个问题,其中,8个为知识型问题,5个为任务型问题。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1教学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根据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有关问题。

4、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的学习即将结束,对一些生物知识还是不连贯的,在本课学习中,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有助于将以往的知识串起来,了解生物处在生态系统中,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较七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学好本节课有很大的帮助。

3重点难点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上课开始,我热情洋溢的对学生说: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先来欣赏两段优美的视频吧!(播放海洋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视频)视频导入落点在:从生活出发,使学生理解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概念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群鱼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群人淡水生态系统代表动物有“四大家鱼”淡水生态系统由江、河、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多为浮游植物和鱼等动物。

湿地生态系统有“自然之肾”的美称。

湿地范围:淡水,及不超过6m的浅海。

湿地的功能:提供水源、防风消浪、互岸固堤、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典型代表: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1.特点: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系统将退化2.发展条件: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维持。

城市生态系统特点: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二)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想一想,下面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树叶虫鸟(注意: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苏教版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学习重点】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举例说出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的成分1、在一定的区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和四个组成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生物成分包括、和。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和,分解者是。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与的食物关系。

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食物链中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一般用“→”表示,食物链的起点一般是。

7、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8、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的现象。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大兴安岭林区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2、人属于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3、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A、动物B、绿色植物C、微生物D、细菌4、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A、氧气B、二氧化碳C、太阳能D、足够的有机物5、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剑水蚤→微小的水生植物→小鱼→蜻蜓的幼虫→大鱼B、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C、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D、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7、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B、鱼、水蚤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8、绿色食品指的是()A、绿颜色的食品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C、有叶绿素的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9、在一个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蟑螂、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非生物成分C、食物链D、食物网10、下列哪一项不能看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个湖泊C、一个养鱼的鱼缸D、一个湖泊中的鱼11、草原上的生产者是()A、牧草B、所有植物C、草食的野兔和鼠D、捕食野兔和鼠的鹰12、下面各项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A、山羊吃草B、人吃黑木耳C、青蛙吃蝗虫D、松鼠吃松果13、在生态系统中,能直接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非生物成分14、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A、草→昆虫→青蛙→蛇→鹰B、草→兔→羊→狼C、草→狐狸→狼D、阳光→草→兔→狐狸15、如果DDT进入海洋中的某一个领域,下列哪种生物体内累积的DDT含高()A、鲨鱼B、浮游动物C、小鱼D、浮游植物16、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C、d→a→b→c→eD、c→e→b→a→d17、下列生物中,有没有可能形成食物链?小白菜、菜青虫、食虫鸟、蛇、草鱼。

如果有,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18、将下列传染病与其所属类型连接起来①蘑菇②草、树等A、生产者③细菌、真菌④藻类植物B、消费者⑤阳光⑥土壤C、分解者⑦狮子、老虎等肉食动物⑧水分D、非生物成分⑨牛、羊等草食动物二、填空题19、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20、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很多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交错形成了。

21、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鸟昆虫鹰鼠草蛇狼兔(1)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

(2)个体数目最多的是。

(3)此生态系统中,兔与草的关系是,兔与昆虫、鼠的关系是。

(4)如果由于自然灾害使草的数量大减,则鹰的数量会。

(5)停止围猎后,经过若干年的恢复,狼的数量显著增加,草原植被也得到恢复。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一般地说,生物的种类和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结构越,这种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容易。

【反思总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请简要列举。

有哪些问题容易混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何收获?3、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把它记下来,与老师或同学探讨解决吧!第2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固定开始的。

2、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和繁殖。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

4、大气中的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生物富集常伴随着而发生。

6、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营养层次称为,所有的组成第一营养级;称为第二营养级;称为第三营养级,其余依此类推。

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开始的。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单向、传递。

8、在大气中,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

产生这一气体的途径主要有:;;。

9、在碳循环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通过。

由于存在碳循环,自然界中的和就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A、绿色植物B、真菌C、动物D、人2、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

这是由于()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B、湖泊中氧气不足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4、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

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A B C DA B C D5、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7、下列不是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中去的过程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燃烧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A、绿色植物B、真菌C、人D、动物9、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是通过()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10、在一个食物链中,兔不会吃狼,食物不能倒流,这就造成了生态系统中()A、氧循环是单向的B、碳循环是单向的C、水循环是单向的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11、在藻类→水蚤→鱼→人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B、水蚤C、鱼D、人1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地球得到的全部太阳能B、照射到植物的全部太阳能C、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D、消费者得到的化学能1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A、分解者B、生产者C、第二营养级D、第三营养级14、判断题:(1)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的整体。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光能通过食物链会全部流入到消费者体内。

()1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

(2)上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

(4)生物体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

(5)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未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没有表示出来的成分是。

(6)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农药杀虫,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7)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所含营养级的数目是。

(8)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开始。

(9)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 _。

二、填空题16、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利用。

17、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反思总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请简要列举。

有哪些问题容易混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何收获?3、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把它记下来,与老师或同学探讨解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