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

2.示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等方面的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形和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

他们对函数的概念和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

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形和性质的相关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3.绘图工具:准备一些绘图工具,如黑板、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呈现(15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并分析图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学习。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函数概念和几何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对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学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1.5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1.5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如对称性、渐进线等,是学习的难点。
-对于图像的对称性和渐进线等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需要借助图形和动态演示来辅助教学。
-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一难点。
3.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上的难点。
-学生在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时,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案例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不同的任务。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分析给定的实际情境,识别反比例关系。
-构建相应的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释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讨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并尝试解释这些特征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
我会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21.5节后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绘制。
-选择两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别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释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2.实践应用题:
-根据课堂上分析的案例,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包含至少两个变量,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促使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种规律。
-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直观意义。
(二)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正式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我会从之前的实例出发,解释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 k/x,并强调k ≠ 0的条件。我会用图示和动态演示来解释k的物理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图象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例,如广告单、报纸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广告单上的优惠券、报纸上的广告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5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同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反比例函数的规律。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思维能力。

3.例题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方法。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广告牌的高度与距离地面的高度之间的关系,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来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1.5反比例函数(共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1.5反比例函数(共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过程与方法】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什么是正比例函数?它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y=3x-1;(2)y=x2;(3)y=3x;(4)y=-;(5)y=;(6)x=;(7);(8)y=.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2.观察下列函数,它们有什么特点?(1)-y=-;(2)y=;(3)y=;(4)y=.生:……师: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都可以写成y=kx的形式,这些函数呢?它们都可以写成哪种形式?生:写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1.给出定义.师:我们把这个等式进行变形,两边同乘以x,就变为xy=k,因为k为常数,所以x和y的乘积是一定的,这就是我们小学学过的反比例关系.教师板书:一般地,函数y=(k为常数,且k≠0)叫做反比例函数.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下列选项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的是()A.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行驶的路与时间的关系B.体积一定,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关系C.质量一定,物体的体积与密度的关系D.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周长与宽的关系(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 262 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反比例函数吗?(3)三角形的面积为6,它的底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教师找三生回答.2.例题讲解.【例1】已知参加施工的人数y与完成某项工程的时间x天成反比例关系.当施工人数为4时,10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现要求8天完成这项工程,应选派多少人去施工?师:你知道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吗?生:知道,用待定系数法.师:具体的思路是什么呢?生:先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把天数代入,求出人数.师:这里哪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生:人数y与时间x天.师: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生:设y=.师:然后怎么做呢?教师找一生回答.生:当x=10时,y=4,代入上式,得k=40,即y=.将x=8代入上式,得y==5.师:你回答得太好了!因此,当要求8天完成这项工程时,应选派5个人去施工.【例2】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Pa是它的受力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如图.(1)求p与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S=0.5时,求物体承受的压强p的值.解:(1)根据题意,设p=.函数图象经过点(0.1,1 000),代入上式,得1 000=.解方程,得k=100.答:p与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p=(p>0,S>0).(2)当S=0.5时,p==200.答:当S=0.5时,物体承受的压强p的值为200.三、练习新知,加深理解教师找两生板演教材第44页练习的第2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得到:解:(1)设ρ=,把V=10,ρ=1.43代入这个式子得到k=14.3,所以ρ与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ρ=;(2)把V=2代入上式,得ρ==7.15.所以当V=2 m3时,氧气的密度ρ为7.15 kg/m3.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某村有耕地200 hm2,人口数量x逐年发生变化,该村人均耕地面积y hm2与人口数量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某市距省城248 km,汽车由该市驶往省城,汽车行驶全程所需的时间t 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 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当电压U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I与电阻的阻值R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请同学们看这几个问题,你能得到题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读题,思考.教师找三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得到:1.y=;2.t=;3.I=.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某地方政府准备修建一条连接各村庄的水泥路.修路时需要运输的土石方总量为1.2×108 m3,某运输承接了这项运输土石方的任务.(1)请写出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y(m3/天)与完成运输任务所需的时间t(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汽车,每天一共运送土石方6×105 m3,那么该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教师找两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最成功之处是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然后引出与它相反的反比例函数,用它们的对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这节课能得以发挥.由于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所以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师生得以互动.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整节课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场面比较热烈.在课程设计中,将反比例函数比较数学化的问题实际化,从实际出发又回到实际也是比较合理的.由于现在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数学教学应该为实际服务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因此我认为联系实际是很重要的.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2.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总结出它的性质.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并掌握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的归纳.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问题牵引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y=,y=-,y=6x+,y=-4x+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2.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呢?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上问题.学生抢答.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师:下面我们来画一个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它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生:x≠0.师:对,所以我们取x的值时,应取不等于0的数.请同学们根据作图的一般步骤作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学生作图,教师巡回指导.师:你能说出这个图象的特征吗?生甲:它的图象在一、三象限.生乙: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师: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永远不与它们相交.师:你能根据它的表达式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学生交流、讨论.师:一条线若与x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为多少?生:为0.师:若与y轴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呢?生:为0.师:那表达式的图象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说明了什么?生:x和y都不能为0.师:你们太聪明了!你能说说为什么x和y都不能为0吗?学生讨论.生:因为y=变形后是xy=6,若x、y中有一个为0,则它们的积就是0了.师:对,你分析得太好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生:……师:如果点P(x0,y0)在函数y=的图象上,那么,与点P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P'的坐标应是什么?生:(-x0,-y0).师:这个点在函数y=的图象上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在.师:为什么?生:因为当(x0,y0)在这个图象上时,有y0=,即x0y0=6,所以(-x0)(-y0)=6,-y0=,所以(-x0,-y0)也在y=的图象上.因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y=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然后观察这两个图象,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作图.师:观察函数y=-和y=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点吗?每个图象的象限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学生观察图象后回答.师:请同学们在课本第46页图21-29中画出函数y=-的图象.学生作图.三、归纳与概括师:观察并比较函数y=与y=-的图象,你能分别就k>0和k<0两种情况总结反比例函数y=(k 为常数,且k≠0)的性质吗?师生一起总结出: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的性质吗?师生一起总结出: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有下列性质:(1)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师:同学们都总结得不错!下面让就我们一起用刚才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解决几个问题.教师读题,学生在下面思考.1.已知点M(-2,3)在双曲线y=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A.(3,-2)B.(-2,-3)C.(2,3)D.(3,2)【答案】A2.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不能确定【答案】D3.已知A是反比例函数y=上的一点,自点A向y轴作垂线,垂足为T.若S△AOT=3,则此函数的关系式为.【答案】y=±4.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垂足为C,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4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1)求k的取值范围;(2)在曲线上取一点A,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垂足分别为B、C,坐标原点为O,若四边形ABOC的面积为6,求k的值.【答案】(1)∵在图象的每条曲线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2)设A(x0,y0),则由已知应有|x0y0|=6,即|k|=6,又∵k>0,∴k=6.四、应用所学,解决问题【例】已知反比例函数y=.(1)如果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求k的值;(2)如果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它所处的象限内,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代入函数的表达式,得5=.解方程,得k=-7.(2)根据题意,有2k-1>0.解不等式,得k>.师:下面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U不变,电流I(安培)与电阻R(欧姆)之间的关系是:U=IR,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则电流I(安培)是电阻R(欧姆)的函数,且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师:请大家交流后回答.生:电流I(安培)是电阻R(欧姆)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I=.师:回答正确,很好!下面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2.已知△ABC的面积为12,则△ABC的高h与它的底边a的函数关系式为.生:h=.师:回答正确,同学们掌握得都很好!继续思考下面的问题:3.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为.生:由1-3m<0,得-3m<-1,∴m>.4.已知点A(-2,y1),B(-1,y2)都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生:y2>y1.师:好!通过上面几道题的练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那么我们更上一层楼,思考下面几道题:1.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一点,PD⊥x轴于D,则△POD的面积为.2.三个反比例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y1=,y2=,y3=.由此得到()A.k1>k2>k3B.k3>k2>k1C.k2>k1>k3D.k3>k1>k2师:大家可以独立完成此题,如有困难再进行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生:第1题答案为1.师:请你解释一下.生:因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又可以写成xy=k,即图象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就是k的值,由题意得xy=2.又xy=S△POD,∴S△POD=1.师:回答正确!哪位同学业来回答第2题?生: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k2>k1,又k3>k2,所以k3>k2>k1,答案为B.师: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那么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出两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写出函数表达式,与同伴进行交流.师生互动,交流.五、课堂小结师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形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称为双曲线;位置: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增减性: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的发展趋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无限接近于x、y轴,但永远不能到达x、y轴.对称性: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是指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减小,且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

例题讲解:求解y = 1/x 的反比例函数。

1.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斜率为正或负的双曲线。

例题讲解: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2.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解析式和图像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例题讲解:绘制y = 1/x 的图像。

2.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通过给定的两个点来求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题讲解:已知两个点的坐标,求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3.1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当x > 0 时,反比例函数是单调递减的;当x < 0 时,反比例函数是单调递增的。

例题讲解: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反比例函数来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题讲解:已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求物体的最大速度。

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4.1 反比例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利用反比例函数来简化计算。

例题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x^2 4x + 1 = 0,利用反比例函数来简化计算。

4.2 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题讲解:解不等式1/x >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扩展与思考5.1 反比例函数的扩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扩展: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例题讲解: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5.2 反比例函数的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本节是上海科技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二次函数》的第5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反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首先由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然后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接着归纳性质的几种应用;最后归纳总结,并尝试综合运用.本节内容研究反比例函数,体现了类比转化的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3.会根据反比函数的图像特点,综合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求反比例函数的求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问题1(1)还记得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吗?(2)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并回答相应k 的值?【设计意图】:回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让学生通过类比学过的知识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2 求下列问题的函数关系式?1、京沪铁路全程为1400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 (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x(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比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理解较困难,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探讨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2.难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引导、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思考、探讨,从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PPT,用于呈现和操练环节。

3.准备练习题,用于家庭作业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和比例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函数解析式为y=k/x,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同时,通过案例引导,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呈现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反比例函数一. 教学要求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 重点及难点重点:1、示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的应用 难点:1、试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应用。

三. 课堂教学 [知识要点]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ky(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说明:(1)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也叫做比例系数k ),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 ,且x 的指数是1,若写成1-=kx y ,则x 的指数是-1。

(2)比例系数k ≠0时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

(4)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x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组对应值,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表达式。

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画法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们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1)列表: (2)描点: (3)连线: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像的位置和函数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反比例函数0,≠=k x kyk的符号 k>0 k<0图像性质(1)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 (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交流:已知一次函数42+=x y 和反比例函数)0(≠=k x ky ,若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有两个交点A ,B ,试求k 的取值范围,并判断∠AOB 与90°的大小关系。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1.5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

2.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能够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

难点:正确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

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某些量之间的关系:,R U I = ,v s t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总人口数总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新课内容并完成课本的题目。

(做在课本上。

)2、明确概念: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 。

*说明:(1)反比例函数)0(≠=k x k y 有时也写成)0(≠=k y 或)0(≠=k 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中,三个量x 、y 、k 均不能为0.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索1、订正自主学习内容。

2、完成课本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知识应用1、下列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 是多少? ①4y x =;②12y x=-;③1y x =-;④1xy =;⑤2x y =;⑥13y x -=;⑦21y x=- 解:上述关系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它们的比例系数k 分别是 。

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 =2时,y =9.(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当27=x 时,求y 的值;(3)当y =3时,求x 的值。

3、已知函数22(1)m y m x-=+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你的收获是: 。

五、当堂检测必做题:1.下列函数中,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A.5xy =B.21y x =- C.3y x = D. 11y x =-+ 2.在下列关系式中:①x y 5= ②x y 4.0= ③2x y = ④1-=xy ⑤x y -=5 ⑥x y 65=⑦2=xy ⑧12-=x y 其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它们的比例系数k 分别是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学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对函数的图象分析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与函数关系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与函数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性质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绘制图象:让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软件或手绘图象,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的性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

反比例函数是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函数,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店促销活动中,商品的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能解决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应用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教学素材,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

4.巩固(10分钟)利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寻找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像,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函数的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图形和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比例函数进行研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征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函数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在新知识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同时,学生需要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如函数图形的绘制方法,来帮助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征。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图形资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样的函数叫做什么函数?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图形的特征。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5《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5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高级函数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来说更加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

2.数形结合法:利用图形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反比例函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PPT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3.准备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形,用于直观展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和作图,验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1.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2.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 难点的突破方法:(1) 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 11 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k(2) 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 y =,等号左边是函数 y ,等x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 x 在分母上,且 x 的指数是 1,分子是不为 0 的常数 k ;看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由于 x 在分母上,故取 x ≠0 的一切实数;看函数 y 的取值范围,因为 k ≠ 0,且 x ≠0,所以函数值 y 也不可能为 0。

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 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y = k(k ≠0)还可以写成 y = kx -1 (k ≠0)或 xy =k (k ≠0)的形式x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 46 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 47 页的例 1 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 1、例 2 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补充例 3 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1. 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 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例 1.见教材 P47分析:因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 y =常数 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 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k,再把 x =2 和 y =6 代入上式求出x2(1) y = x31(2) y = -x(3)xy =21 (4) y =5 x + 2 (5) y = - 3 2x(6) y = + 3x(7)y =x -4k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 y =(k 为常数,k ≠0)x的形式, 这里( 1)、( 7) 是整式,( 4) 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 x ,( 6) 改写后是1 + 3x y =,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x例 2.(补充)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 (m - 2)x3-m 2是反比例函数?分析:反比例函数 y = k(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 y = kx -1(k ≠0),后一种写法x中 x 的次数是-1,因此 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 m -2≠0 且 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 k ≠0 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 3-m 2=1 的错误。

解得 m =-2例 3.(补充)已知函数 y =y 1+y 2,y 1 与 x 成正比例,y 2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 =1 时, y =4;当 x =2 时,y =5 (1)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 当 x =-2 时,求函数 y 的值 分析:此题函数 y 是由 y 1 和 y 2 两个函数组成的,要用待定系数法来解答,先根据题意分别设出 y 1、 y 2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再代入数值,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比例系数的值。

这里要注意 y 1 与 x 和 y 2 与 x 的函数关系中的比例系数不一定相同,故不能都设为 k ,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略解:设 y =k x (k ≠0), y =k 2(k ≠0),则 y = k x +k 2,代入数值求得 k =2,1112x21x1k =2,则 y = 2x + 2,当 x =-2 时,y =-5x六、随堂练习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 若函数 y = (3 + m )x8-m 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3. 矩形的面积为 4,一条边的长为 x ,另一条边的长为 y ,则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4.已知 y 与 x 成反比例, 且当 x = - 2 时, y = 3,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当 x =-3 时,y =5.函数 y = -七、课后练习1x + 2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已知函数 y =y 1+y 2,y 1 与 x +1 成正比例,y 2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 =1 时,y =0; 当 x =4 时,y =9,求当 x =-1 时 y 的值2答案:y =4第二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一、教学目标1. 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 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 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 难点的突破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前,应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即:列表、描点、k连线,其中列表取值很关键。

反比例函数 y =(k ≠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x ≠0,所以x取值时应对称式地选取正数和负数各一半,并且互为相反数,通常取的数值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

连线时要告诉学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不能用折线连接。

教学时,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画,注意引导,及时纠错。

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可结合正比例函数 y =kx (k ≠0)的图象和性质,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通过对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这里要强调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和增减性是由反比例系数 k 的符号决定的;反之,双曲线的位置和函数性质也能推出 k 的符号,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 48 页的例 2 是让学生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一方面能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 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探究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补充例 1 的目的一是复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二是通过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补充例 2 是一道典型题,是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矩形面积的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并掌 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y = k(k ≠0)中 k 的几何意义。

x四、课堂引入提出问题:1. 一次函数 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 y =kx (k ≠0)呢?2. 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呢?五、例习题分析例 2.见教材 P48,用描点法画图,注意强调:(1) 列表取值时,x ≠0,因为 x =0 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 y 值2 (2) 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3) 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 由于 x ≠0,k ≠0,所以 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 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例 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m - 1)x m 2 -3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 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变化情况?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 y = kx -1(k ≠0)自变量 x 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 <0,则 m -1<0, 不要忽视这个条件略解:∵ y = (m - 1)xm 2 -3是反比例函数∴m 2-3=-1,且 m -1≠0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 -1<0解得 m = ± 且 m <1则 m = - 1例 2.(补充)如图,过反比例函数 y =(x >0)的图x象上任意两点 A 、B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C 、D ,连接 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 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k分析:从反比例函数 y =(k ≠0)的图象上任一点 P (x ,y )向 x 轴、y 轴作垂线段,x与 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 S = 六、随堂练习xy = k ,由此可得 S 1=S 2 = 2,故选 B 1.已知反比例函数 y =3 - kx,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 k 的取值范围 (1) 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 在第二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a2.函数 y =-ax +a 与 y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x21y = (a - 2) x x > 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 y =k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 x 轴、yx轴的垂线段,与 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 6,则函数解析式为七、课后练习1. 若函数 y = (2m - 1)x 与 y =3 - mx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 y = - 2,当 x =-2 时,y =;当 x <-2 时;y 的取值范围x是 ;当 x >-2 时;y 的取值范围是a 2 -63.已知反比例函数,当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答案:3. a = - 5, y=x第三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2. 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 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2. 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3. 难点的突破方法: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些较综合的题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函数图象分析解析式,或由函数解析式分析图象的方法, 以便更好的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最终能达到从“数”和“形”两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